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9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6-1-16 07:45: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研究

 [复制链接]
源自:《贵州民族研究》  : 孙国军 陈怡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全民文化保护意识不强,文化和生态环境恶化,文化资源严重流失,文化传承人寥寥无几,原因在于生存环境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学校教育的不足。只有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的作用,协调好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系,充分利用学校教育和现代技术的最新成果,才能把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脉搏,引领其传承的趋势和方向。
  每个民族都有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的独特文化,影响和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彰显一个民族的稳定、连续和旺盛的生命活力。[1] 在全球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少数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于生存压力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消失、濒危或断代的危险;另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很多民族地区也重点扶持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在此形势下,要把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脉搏,就必须协调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正确引领其传承的趋势和方向。
  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内涵及作用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指的是代际之间传递和承接由少数民族所生产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过程,包括语言传承、行为传承、器物传承和心理传承等,其中最稳定、最持久、最核心的是心理传承。这种文化传承也是少数民族文化在民族内部代代之间的纵向过程。“传”和“承”把文化和少数民族有机结合起来,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是少数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
  “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2] 不同的人类群体以其独特的文化为认同基础,少数民族文化承载着少数民族群体的记忆,维持着少数民族的群体认同,能使每个个体获得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3]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特性,就不是一个独立完整的民族。从这层意义上说,民族传统文化的消失就意味着民族的枯萎。
  (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是复兴中华民族的基本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4]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和持续繁荣,既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系统的基础,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提供了动力。
  (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消失都会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带来负面的影响。维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对于满足文化间的交流与互补,最终实现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不可或缺。一旦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完全被主流文化所取代,人类文化的“绿州”就会退化成“沙漠”,人类文明走向衰败将不可避免。
  二、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全球化引起的现代化进程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冲击力,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则需要去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当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令人担忧:第一,全民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强,缺乏民族自觉;第二,大量具有历史、科研和文化传承价值的少数民族村落逐渐被毁坏,文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第三,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严重流失,国家文化安全已因此受到威胁;第四,少数民族文化继承人寥寥无几,许多传统文化濒临灭绝。[5] 究其原因,如下:
  (一)生存环境的变迁
  全球化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在我国数千年的文明中,发展缓慢的农耕(游牧)文化曾经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全球化的冲击深刻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少数民族群体难以保持传统的生存方式和完整的民族文化。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多数地处边远,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少数民族村落经济落后,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不少村民都外出务工,使得少数民族文化中以民族记忆、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代传递下来的非物质文化(如民族工艺、民族歌舞、民族语言文字等)的传承受到了巨大冲击。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少数民族同胞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巨大改变,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雕塑、服饰等有形文化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有的因处境艰难濒临消亡,有的因环境变化而难以保存,有的则因失去兴趣而无人可传。
  (二)外来文化的冲击
  全球化在给人们带来生活的便利和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逐渐改变着少数民族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全球化时代存在的任何一种文化都会被其他文化所影响。如果说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改变了少数民族青年人的口味,那么好莱坞影片、流行歌曲等则影响了新一代民族青年的思维方式甚至价值观。如今许多年轻人喜欢喝洋酒,看外国大片,却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习俗失去了兴趣,如果这种现象任其蔓延,那么我们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迟早会沦为现代化和全球化的牺牲品。
  (三)学校教育的不足
  社会传承、家庭传承在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现在许多学生一直过着寄宿生活,社会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大大减弱。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耳濡目染及长期的环境熏陶和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少数民族青少年与本民族文化渐行渐远的重要原因,即是现代少数民族家庭的文化不够浓郁或是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影响的弱化。当然,如果学校能够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环境对学生影响减弱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事实上,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对考试课程的考核并以此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对文化传承,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科目的考核缺项。单一的教育评价模式已经扼杀很多少数民族学生的特色发展,不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三、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思路与对策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所遇到的问题,本质上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大潮的冲击,如何适应、生存、创新、发展的问题。因此,建设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这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视野,也就是要在实现民族经济腾飞的基础上,传承和发展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协调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系
  在传统社会,人们的生活选择权很少,如若不主动去接受少数民族文化,要正常生存和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的文化传承具有社会强制性和不可选择性。一旦失去了外在的强制性和不可选择性,要完成文化传承就必须是接受者有内在的动机和需求。当现代化的大潮扑面而来的时候,人们会难以避免地表现出其趋利性,如此一来,人们对文化传承需求的内在动机就可能缺失。例如,花儿作为一种歌唱形式在西北民族地区广为流传,但由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很少有人愿意去学习这种既费时费力,又不能挣钱养家的技艺,致使花儿这一民族文化奇葩后继乏人。因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必须正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应使少数民族同胞在过上富足而美好的生活的同时,自觉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让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让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相互推动,使少数民族文化建设走上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二)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的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多数地处偏远,但也有自身发展的优势。少数民族地区风光秀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不少地方拥有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罕见优势。对于具有竞争优势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政府不应当管得太死,只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使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成为市场竞争中自我管理、盈亏自负的平等主体之一。只有这样少数民族的文化产业才能真正发展壮大,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繁荣才有坚实的基础。当然,政府应加强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特别是重点民族文化保护单位的规划、指导与重点扶持,还要注重提升少数民族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利用学校教育和现代技术的最新成果
  如前所述,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学校寄宿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家庭传承和社会传承造成了较大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育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了,并且具有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优势:第一,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是学校文化传承的最大优势,有意识的文化传承是学校文化传承的特征。第二,通过教育对文化整合,把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使传统文化更具有生命力,这也是教育所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第三,教育是知识传递的主要方式,而学校更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文化传承和创新已经成为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后的第四功能。在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教育应以优秀的民族文化为立足点,努力汲取先进的现代文化要素,从而引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与大发展。以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为例,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在音乐创作上的知识、技能与智慧,吐尔地阿洪用自己的演唱与演奏,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十二木卡姆,但未存留任何一张词谱或乐谱。[6] 赵塔里木先生认为:传统的木卡姆传承方式已难以适应维吾尔族的现代化进程和不断演变的自然社会环境,木卡姆的传承方式已难以为民间自然传承。从已出版的乐谱可看出,人们对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的节拍与装饰音的理解并不充分,导致很多民间音乐按乐谱演奏与原作有较大的误差。事实表明,通过学校教育,利用便捷的现代技术,搜集原始音乐并进行音像录制及整理,是实现对少数民族音乐保存与传承的最佳途径。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必须不断发展、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变革,迸发出新的活力。
  四、结语
  与其为逝去的文化唱挽歌,并敬之为已消逝的伟大文明,还不如在失去它之前予以重视、保护、传承和弘扬。如此,人类的传统文化和文明才能充满活力。[7]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不只是少数民族本身的问题,其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外来文化的冲击密切相关,没有全球化的视野不能解决;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问题,其与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紧密相连,不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谈论文化传承只能是纸上谈兵;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也不是一个静态保护问题,其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和科学技术提供的便利,才能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我们需要有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新思维,更需要将这些新的思路运用到实践中去检验。
  
§ 参考文献

  [1] 顾正东,徐明.四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及功能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2)
  [2] 洪瑕.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
  [3] 戴庆中.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民族的生存智慧与文化突围[J].贵州社会科学,2008,(2)
  [4] 闵伟轩.把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N].中国民族报,2012-06-29
  [5] 白玉爽,于佩兰.建立民间文化传承人档案传承祖国文化遗产[J].中国档案,2005,(11)
  [6] 苏来曼,依明.十二木卡姆与音乐创作[C].第六届国际木卡姆研讨会论文提要集,2006
  [7] 管建华.新疆木卡姆申遗成功后的几点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6)
  (作者: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论滇西北地区的民族关系与文化多样性 少数民族电影 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3 09:13, Processed in 0.2028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