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Sichuanese|查看: 10670|回复: 31
[节气

奥迪小满广告抄袭#冲上热搜 网友:这是一个字都不改的抄 抄袭里的战斗鸡

 [复制链接]
12#
 吖吖 发表于: 2019-5-21 08:53:00|只看该作者

小满,因小麦命名的节气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小满,因小麦命名的节气
⊙记者:周怀宗 ◎摄影:王巍 编辑:张牵 校对:李立军

  (记者:周怀宗)“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这就是小满,夏天的第二个节气。时至小满,小麦开始灌浆,但尚未成熟,所以称之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农谚则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之说。

山东蒙阴县孟良崮山下的小麦田。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c46c-hxhyium7182231.jpg  保存到相册

为什么没有“大满”?
  二十四节气中,许多节气都是呼应和对称的,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再如春分、秋分,还有夏至、冬至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呼应的方法,即相邻的节气以“小、大”命名,如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
  但小满却是一个特殊的节气,没有和它相对的“大满”。“小满”为何特殊,和它相邻的为何不是“大满”而是“芒种”?
  有人认为这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有关,古人也确实有很多“过满则溢”“满招损”之类的思想。但实际上,这只是猜测,没有任何证据,而且,就谷物本身而言,显然“大满”才算成熟,没有“小满”就满足的道理。
  其实,类似的疑问自古就有。明代郎瑛所著的《七修类稿·天地类》“小满芒种”条就曾质疑,“二十四气有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何以有小满而无大满也?”
  很显然,按照节气命名的规律,小满之后即是大满,但为何变成了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称“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但事实上,到了农历五月,有芒的小麦已经成熟,其他有芒作物也早就种植,除了少数干旱地区,此时几乎没有要种植的有芒作物了。
  对此,宋代书籍《懒真子》中提出了一种说法,该书认为小满和芒种两个节气都是和小麦相关的,“皆谓麦也。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也;芒种,五月节,‘种’读如‘种类’之‘种’,谓种之有芒者,麦也,至是当熟矣。”

小麦麦粒渐满。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cc01-hxhyium7182297.jpg  保存到相册

青黄不接的时节
  名为小满,其实未满,著名民族学者高巍说,传统的农业时代,“小满时节,恰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去年粮食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今年的新粮还没到收获的时候,这也是过去农民最难的时候。”
  幸好,夏天植物繁茂,还有大量的野菜可充做食物,高巍说:“包括苦菜在内的野菜,在此时正是蓬勃生长的时候,所以民间逐步形成了小满吃野菜、苦菜的习俗。还有‘春风吹,苦菜长,荒湖野滩是粮仓’的民谣”。
  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三种“物候”,每五天一种。所谓“物候”,即生物生长的周期性规律外在的表现。小满的物候中,第一种就是“苦菜秀”。苦菜是双子叶菊科植物,也是中国人最熟悉、食用时间最久的野菜之一。
  《诗经》中就有不少和苦菜相关的诗句,如《诗经·谷风》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荼”就是苦菜。此外还有“采苦采苦,首阳之下”“采荼薪樗,食我农夫”等,都是描述苦菜的。
  古人认为,五味、五脏等,都和五行相对应,甘入脾,苦生心,夏天心火更旺,吃苦味的食物可以“清热、凉血”等。不仅苦菜,大部分苦味的食物,古人都认为有去火的功效,如竹叶、莲心、苦瓜等。
  “很多传统节日的特有饮食,都以肥甘厚味为佳,但并不是所有节日都如此,尤其夏季,更讲究吃一些清淡的时令水果蔬菜”,高巍说:“比如常说的三鲜,有树三鲜,樱桃、香椿、杏子,有地三鲜,蚕豆、苋菜、黄瓜,此外还有水三鲜,鲥鱼、鲳鱼、黄鱼。这其实也是一种传统的养生饮食”。

山东蒙阴县当地产的樱桃上市,每斤零售价格12元。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84af-hxhyium7182433.jpg  保存到相册

小麦因何以夏为秋?
  小满的第三个物候叫做“麦秋至”。小满时节,夏天刚刚开始,为什么叫“麦秋”呢?
  东汉文学家蔡邕在他的《月令章句》中解释说,“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意思是各种农作物以初生为春,成熟为秋,小麦在初夏成熟,所以此时就是小麦的秋天。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竹笋的秋天就在每年的二月,宋代的《笋谱》中说,“笋,以鞭行时分芽、露白月为春。外苞内实,冒土而生,当二三月为秋”。意思是说,每年的八月露白时分,就是竹笋的春天,所以农历八月也叫“竹小春”,到了二三月竹笋出土时,即为“竹秋”。
  不仅作物有春秋,人也有春秋,高巍说:“小满的意思,就是将满未满,这就好像三十四岁的人,已经在社会上经历了一些事情,积累了一些人生的经验,有了一定的成就,但还没有真正成熟,仍需努力坚持,才能看到美好的未来。”
  节气虽然是气象变化、时令变迁的表现,但在中国文化中,亦有传统的人生哲学的意味,高巍说:“小满是即将成熟的季节,但行百里者半九十,此时更应该加倍努力,对人生充满祈盼和向往,这或许就是自然给人的启发”。

资料图:夏荷初绽  4df5-hxhyium7182503.jpg  保存到相册

晚睡早起也是一种天人合一
  时值夏季,昼长夜短。人的作息也应随之变化,《黄帝内经》中说人应该“顺四时而适寒暑”,所以春秋季节,都要早睡早起,夏冬季节,则应该晚睡早起,以此和太阳运行的规律保持一致。事实上,农耕社会中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过,晚睡早起,是否会造成睡眠不足?高巍说:“其实以前有一个夏时制,就是应对晚睡早起的情况。以前我上学的时候,到了五一以后,中午会多出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比如原本1点半上课,五一后就改为两点。这半个小时就是给人午休的。那时候老师还会去胡同里查看,看看学生们到底睡没睡午觉。其实不仅学生,所有人都如此,夏天昼长夜短,夜里睡觉的时间变短了,就需要在中午时稍微休息一段时间”。
  此外,过了小满,气温骤升,短时间内会上升到30℃以上,甚至更高,同时降雨增多,闷热潮湿的天气频繁出现,尤其在南方,更是如此,高巍说:“高温和水汽,对农作物来说是有利的,比如小麦的灌浆,需要更多的水和更高的气温。但对人来说,气候的变化则很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这时候要尤其注意饮食、卫生。”

★ 人物介绍
  高巍:北京民俗学会会长、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民俗特别是节日习俗研究工作,著有《北京民俗史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幡鼓齐动十三档》《四合院──砖瓦建成的北京文化》《燕京八景》《漫话北京城》《顺时养生》等。
11#
 倦人儿 发表于: 2019-5-20 04:22:5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小满”将至 注意防热防湿

源自:大洋网-广州日报
原文标题:“小满”将至 注意防热防湿

  据新华社电(记者:周润健)“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5月21日15时59分迎来“小满”节气。专家提示说,小满节气标志炎夏开始,公众要注意防暑降温,清淡饮食,适时补水。  据了解,每年阳历的5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为小满。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其实还只灌了个“半饱”,还未成熟,故称“小满”。此时节,各地农民抓时令忙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作为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充满了夏日风情。“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宋代诗人翁卷在《乡村四月》中寥寥数笔,如诗如画的初夏美景跃然纸上。
  小满时节,天气日渐闷热潮湿,公众需做好“防热防湿”准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0#
 红英 发表于: 2017-5-24 07:35:00|只看该作者

“小满”高温时段尽量少外出 饮食清淡少油腻

源自:科技日报
  食频道
  21日迎来的“小满”节气,预示着闷热高温天气登场。专家提醒说,此时节公众要注意防暑降温,高温时段尽可能减少外出,饮食上清淡清爽少油腻厚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指出,进入小满后,高温来袭,暑气渐长,公众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她提醒,在高温时段要尽可能减少外出,若外出,应带足饮用水以及藿香正气水、仁丹、十滴水等防暑降温药品,同时注意采取必要的防晒措施,如打遮阳伞,穿浅色衣服,戴太阳镜,涂防晒霜,抹清凉油。
  日常饮食以清淡果蔬为主,如冬瓜、苦瓜、丝瓜、水芹、藕、萝卜、西红柿、西瓜、梨和香蕉等,这些果蔬中都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还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等。不吃或少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保证每天一定的牛奶或者酸奶、鸡蛋、瘦肉和鱼的摄入。
  此外,还要加强对心脏的保养,注意把控情绪,保持心情畅达,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以上均据新华社)

〓 相关链接
9#
 大卫 发表于: 2016-5-20 19:31:01|只看该作者

法国博物馆里的中国节气:今日小满

  联合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奥赛博物馆、巴黎市博物馆联盟推出“法国博物馆里的中国节气”系列专题内容,网友可以通过这些法国博物馆里的藏品了解中国节气相关的趣味内容。

  2016年5月20日,今日“小满”。

一:在卢浮宫博物馆感受别样小满节气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小满之日苦菜秀”──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气#小满#,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寓意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今日一起与大家共赏一些有关小满民间习俗和自然现象的馆藏作品,在法国三大博物馆机构中感受别样小满节气。

二:奥赛博物馆的金色麦田
  “你看!你看到那边的麦田没有?我不吃面包,麦子对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我对麦田无动于衷。而这,真使人扫兴。但是,你有着金黄色的头发,那么,一旦你驯服了我。这就会十分美妙。面对那金色的麦田,我会想起你。而我,也会爱上倾听麦浪翻滚的声音……”520 #小满#未满,却是盛夏之始,因为爱你,万物有情。

三:蒲公英与夏日的约定
  今日#小满#,指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小满节气适宜吃苦菜,蒲公英就是苦菜的一种。你可能听过周杰伦的《蒲公英的约定》,但未必了解蒲公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夏季多用嫩叶凉拌,也可烹调,多吃不伤人,而且还可入药治病。今天献上收藏于小皇宫的蒲公英胸针,下次路过蒲公英,可以带回家做盘菜。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8#
 张世光 发表于: 2010-5-21 08:23:41|只看该作者

节气习俗

一:祭车神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水车例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行于海宁一带,有演习之意。多由年长执事者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动,燃起火把于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汉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
  祭车神是古俗,传说“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于车基上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以上旧俗表明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二:祭蚕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丝已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气温、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恕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三:食野菜
  食野菜是小满的风俗。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小满前后也是吃苦菜的时节,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宁夏人叫它“苦苦菜”,陕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本草纲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苦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苦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
  苦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纲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宁夏人喜欢把苦菜烫熟,冷淘凉拌,调以盐、醋、辣油或蒜泥,清凉辣香,吃馒头、米饭,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黄米汤将苦苦菜腌成黄色,吃起来酸中带甜,脆嫩爽口。有的人还将苦苦菜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用以做汤、做馅、热炒、煮面,各具风味。
  另外,小满节气中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后,气温会急剧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小满是湿性皮肤病的易发期,所以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等。
7#
 张世光 发表于: 2010-5-21 08:18:39|只看该作者

谨防灾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冰雹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孽,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注意防暑工作。“小满”时节谨防灾 。

小满到,麦子开始成熟  小满.jpg  保存到相册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华南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华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平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华南中部夏旱更为严重。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西北高原山地区,这时多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但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时,使赣、浙、闽、粤等省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日最低气温低于17℃的低温阴雨天气,会影响这些地区的早稻稻穗发育和扬花受粉。俗称"五月寒",又称为"小满寒"。
  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浇好“麦黄水”,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以增强麦子的长势,同时还应采取一些有效的防风措施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孽,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注意防暑工作。小满节气之后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建议人们要有“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 青城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5-24 10:30:59|只看该作者

其它相关

一:诗词
  《小满》(宋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小满》吴藕汀
  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小满》长卿
  昨夜玉盘沉大江,夜来忽梦荠麦香。
  时人但只餐中饱,莫忘旧时苦菜黄。

  《晨征》(宋巩丰)
  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
  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

  《遣兴》(宋王之道)
  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
  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
  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
  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二: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三:三候
  我国古代一些著作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后,苦菜已经枝叶繁茂;之后,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在小满的最后一个时段,麦子开始成熟。第三候原写的是小暑至,后来《金史志》改为麦秋至。虽然时间还是夏季,但对麦子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如《月令》中说:“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
  元吴澄撰的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意思是说这时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在南方民间民谚中“满”的意思与作品中所写的意思不同。小满节气期间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满,如果江河不满,必是遇上干旱少雨的年份。民谚云:“小满不满,无水洗碗”、“小满不下,犁耙高挂”。这里的“满”字,不是指作物颗粒饱满,而是雨水多的意思了。
5# 华蓥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5-24 10:28:02|只看该作者

节气养生

  小满时节,气温明显增高,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气候意义上的夏季。气温升高的同时,雨水也逐渐增多,正如民谚所说:“小满小满,江满河满。”雨后,气温又会急剧下降,因此要注意增减衣服,以防着凉感冒。小满时节高温多雨,在这种高温高湿、湿热交加的环境中,人体感觉湿热难耐,却又无法通过水分蒸发来保持热量的平衡。这种体温调节上的保障,会导致机体出现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等一系列的不适症状。
  中医把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负面影响的高温高湿称为“热邪”和“温邪”,把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活动称为正气,热邪和湿邪都能侵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当“邪气”盛于正气时,人就会患病。夏季如长时间涉水淋雨、久卧湿地或居室潮湿,就极有可能引发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妇女带下等病症。“湿邪”侵入关节,会导致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伸屈不利、肌肤麻木。“湿邪”侵入脾胃,会引起腹泻、水肿、食欲不振、恶心等病症。所以,小满时节养生要注意防“湿”,尤其是南方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雨天要及时避雨,湿邪正是在人不注意的时候入侵人体的。如果涉水淋雨,回家后应及时换上干衣,并饮服姜糖水。要是感到头重、身热,就应服用藿香正气丸等药。另外,衣服汗湿后,应及时洗澡更衣,平时要注意保持衣服干燥。阴雨过后,一定要晾晒衣被,以驱潮防霉。总之,小满时节的湿气很重,要尽量避免身体处于潮湿的环境中,这样才能不受湿邪的侵袭,保证身体健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5-24 10:27:37|只看该作者

节气农事

  从气候特征来看,小满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相继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我国南北地域跨度大,各地的气候、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品种及其生长状况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淮河”是中国南北方的地理气候分界线。秦岭是关系中国南北气候的山,它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发挥着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冬天,秦岭阻挡寒潮南下进入南方地区;夏天,阻挡湿润海风进入北方地区。秦岭、淮河流域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干旱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降雨量急剧减少。
  江南地区:“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这里的三车指的是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便忙着踏水车翻水。
  小满前后的主要天气特点就是高温高湿多雨。因此防热防湿显得极为重要,食物、衣物要注意防霉。此外,小满前后,冷暖交汇频繁,强对流天气也时有发生,要特别警惕暴雨、狂风、雷电等天气。
3# 峨眉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5-24 10:27:03|只看该作者

气候特点

南方
  岭南地区:民谚有“小满,江河易满”的说法,这句话正反映此时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一般来说,小满期间南方活跃的暖湿气流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华南交汇,这时华南地区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因此,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这些地区防汛的紧张阶段。
  “小满”节气,天气渐渐由暖变热,并且降水也会逐渐增多。随着端午节临近,广东也进入一年一度的“龙舟水”时期。由于我国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广东和广西、福建、海南交汇,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当龙舟水来时,江河水位迅速上涨,为扒龙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
  江南地区:对于江南地区来说,小满节气期间江南地区往往也是江河湖满,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因此有民谚说“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其它地区:小满江河湖满,如果不满,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这方面的谚语很多,如安徽、江西、湖北3省有“小满不满,无水洗碗”的说法;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区有“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的农谚;四川省还有“小满不下,犁耙高挂”之说。这里的“满”字,不是指作物颗粒饱满,而是雨水多的意思。

北方
  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小满的降雨量很小或无雨,并不如温度的上升更令人印象深刻。小满节气,往往是北方地区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时期。加热北方的干空气比加热南方的湿空气要容易得多,所以小满时,北方一些地方的气温很容易异军突起,上升得很快,与南方的温差进一步缩小。
  在北方流传这样的说法,小满名称是因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做“小满”。北方的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还流传:“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就是指小麦在此时刚刚进入乳熟阶段,非常容易遭受干热风的侵害,从而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2 16:08, Processed in 0.4212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