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887|回复: 6

[药品喝藿香正气水会出现酒精过敏反应?中医:不必过分担心

 [复制链接]
流言揭秘:藿香正气水和头孢一起服用会产生剧毒吗?
源自:蝌蚪五线谱公众号

  说到中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要喝藿香正气水?然而在这个“吃盐都能中毒”的时代,藿香正气水怎么可能不被黑。最近就有人称,藿香正气水和头孢一起服用,会产生剧毒性、迅速致命。

图自网络
  是不是这样呢?
  严格来说,这叫似是而非……

关于头孢类药物
  头孢类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跟青霉素是亲戚,杀菌机制也较为相似。二者都可以跟细菌体内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细胞壁的合成;细胞壁无法顺利合成,细菌就会失去屏障,产生肿胀、变形、破裂,以致死亡。
  不过,二者也有不少区别。具体来说,头孢类药物既保留了抗菌谱广、杀菌力强的特点,又较为稳定,毒性低、不良反应少,即使发生过敏,也很少引起严重后果。效果好,副作用少,可以说是“居家旅行之必备良药”。头孢他定、头孢克肟等,都是临床很常见的药物。

(各种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

了解藿香正气水
  而藿香正气水,属于中成药。用到的药材有苍术、陈皮、厚朴、白芷、生半夏等等。成分十分复杂,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
  关键在于,藿香正气水中含有40%~50%的乙醇。[2]
  头孢类药物遇到乙醇,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所谓双硫仑样反应,就是跟吃了双硫仑之后的效果差不多。

(双硫仑,图片源自:blogdakah.tk)

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需要两种酶的参与。第一种酶,把乙醇转化为乙醛;第二种酶,把乙醛转化为乙酸。双硫仑可以抑制第二种酶的作用,导致乙醛在人体内堆积,引起身体不适,乃至中毒。因此,过去双硫仑曾被用过戒酒药物。

(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图片来源于网络)
  头孢类药物和双硫仑一样,也可以抑制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使用这些药物的同时或者停药7天内,摄入酒精,乙醇就不能正常转化为乙酸;乙醛在人体内堆积,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表现。早期可出现轻度头昏,颜面发红乃至全身潮红;若情况继续加重,患者可能会有头昏、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等症状;最终,可引起胸痛、呼吸困难、休克和意识障碍。[3]

(药物和酒精的相互作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不是“头孢不能和藿香正气水一起用”,而是使用头孢类药物期间,需要绝对禁酒,藿香正气水只是一个特例,最好在用药期间和停药20天内,避免摄入任何含有乙醇的物质;“马上丧命”则太夸张了,双硫仑样反应虽然严重,但是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停止使用乙醇后,即可逐渐减轻消失,对于情况较重的患者,可以采取对症治疗,维持血压、防止休克等。[4]

解密藿香正气水的其他谣言
  除此以外,藿香正气水还有其他登上头条的时候。比如,藿香正气水可以治疗水土不服;比如,藿香正气水可以治疗晕车晕船;什么中暑、足癣、小儿消化不良,好像就没有什么它不能治的……
  把任何药物当作“万金油”,都是危险的,藿香正气水自然也不例外。对于中暑,我们之前在《中暑之后应该如何救助?》
  对于足癣,我们之前在《醋泡脚能治脚臭吗?》中也提到了,它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只要选用合适的抗真菌药,全程足量用药即可,犯不上麻烦藿香正气水。
  至于小儿消化不良。婴幼儿的身体发育不成熟,酒精代谢能力极差。婴儿的酒精致死量仅为6~10 g,儿童约 25 g。[5]我们前面提到,藿香正气水的酒精含量为40%~50%,所以,不建议使用藿香正气水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又因为婴幼儿皮肤薄弱,酒精可以通过皮肤摄入体内,外用藿香正气水,也是有风险的。
  此外,酒精与甲硝唑也可以发生双硫仑样作用,与降糖药同用,可能因为协同作用,导致血糖过低。因此,正在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对于藿香正气水,也不可不慎。
  人们常常认为,中药毒性小。其实,药物的毒性反应,取决于药物使用是否正确和药物使用的剂量。盲目用药,无异于拿自己的生命赌博。还是那四字真言:谨遵医嘱吧。

真相
  藿香正气水和头孢确实不适合一起服用,但没有中剧毒那么严重。头孢类药物可以抑制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使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转化成乙醛后,不能再继续转化为乙酸。乙醛在人体内堆积,会引起人体不适,但“马上丧命”是夸张的说法。

§ 参考文献
  [1]杨宝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 国 药 典,一 部[J]。北京:化 学 工 业 出 版,2010。
  [3]慈书平,赵宁志。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的处理和预防[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7,4(5):53~55。
  [4]虞宁娜,吴笑春,辛华雯。警惕抗菌药物与乙醇相互作用致双硫仑样反应[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6):381~383。
  [5]急诊实用手册:酒精中毒诊治指南共识-丁香园[EB/OL]。[2017-06-19]。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谁说的等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谁说的等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谁说的等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谁说的等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谁说的等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真实的蜘蛛侠:拇指甲大小的吠蛛吐丝横跨25米河流 如果互联网断开一整天: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二空气
6# 青城山
 我很牛 发表于: 2018-6-29 16:01: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揭秘:如何区分藿香正气水和正气液避免“被酒驾”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正确区分藿香正气水和藿香正气液:看是否含有乙醇

  中新网6月29日消息,炎炎夏日来临,作为防暑解暑用药,藿香正气口服液开始走俏。不过,一些人难免有类似经历,就是去药店买药总分不清藿香正气液与藿香正气水,本来自己实际想买的是藿香正气液,常常冲口而出“给我拿一盒藿香正气水”。
  另外,本来易被交警判“酒驾”的是藿香正气水,不能与头孢这样的消炎药服用的还是藿香正气水,可能也会有人不小心把名字说成藿香正气液,一字之差,这让无辜的“藿香正气液”很受伤。
  如何区别以上两类药品?为此太极集团方面给出了答案。众所周知,喝含有酒精的药物制剂,如藿香正气水,因为药物中酒精含量高达(40%~50%),驾乘人员服用,吹气实验,易被判酒驾。
  除此之外,藿香正气水还不能和头孢一起服用,原因是藿香正气水里面含有乙醇,乙醇在体内的代谢需要乙醛脱氢酶,而头孢会阻断这个酶的作用,使得大量的乙醛蓄积在体内,出现中毒。这种中毒的症状表现或轻或重,有些人可能就是脸红一下而已,而有些人可能会致命。所以,藿香正气水和头孢不能同时服用。
  那么,如果把藿香正气水换成藿香正气口服液,还会导致酒驾,还会诱发头孢中毒反应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国家级权威药品标准《中国药典》详细记载了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药品。虽然他们表面看起来都是液体制剂,但是从生产工艺到口感,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药。其中最大的差异就是藿香正气水含有乙醇,而藿香正气口服液不含有乙醇。
  在《中国药典一部》第1728页,藿香正气水的[制法]中明确写着:“以上十味,苍术、陈皮、厚朴、白芷分别用60%乙醇做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合并上述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用乙醇适量溶解。合并以上体液,混匀,用乙醇与水适量调整乙醇含量,并使全量成2050ml,静置,滤过,灌装,即得。”
  同时,《药典》在藿香正气水的[性状]中明确写着:本品为深棕色澄清液体(贮存时略有沉淀),味辛,苦。所以,藿香正气水最终的药品里面是含有乙醇的,且说明书和药典标准中都写着“本品含乙醇(酒精)40%~50%”。那么,藿香正气口服液呢?
  打开《中国药典一部》第1726页,在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制法]中非常明确地写着:“以上十味,厚朴加60%乙醇加热回流1小时,取乙醇液备用。。。。。合并上述各滤液,浓缩。。。。……加入甘草浸膏,混匀,加入2倍量乙醇使沉淀,滤过,滤液与厚朴乙醇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加入吐温80与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的混合液及上述蒸馏液,混匀,加水使全量成1025ml,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5.8-6.2,静置,灌装,灭菌,即得”。
  因此,虽然在藿香正气口服液的提取制剂过程中用到了乙醇,但是最后都回收除去了,最终的成品液体不含有乙醇。所以,在藿香正气口服液的说明书上,就没有提示乙醇(酒精)含量百分比这样的话。同时,《药典》在藿香正气液的[性状]中明确写着:本品为棕色澄清液体,味辛,微甜。
  为此太极方面提醒消费者,虽然都是口服液体制剂,且看起来单支容量都一样,但是“藿香正气水”与“藿香正气口服液”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药,藿香正气水里含有40%~50%的乙醇,而藿香正气口服液不含有乙醇。同时藿香正气水不能和头孢一起服用,而藿香正气口服液可以和头孢一起服用。在选用之前,还希望大家能仔细看药品名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红星 发表于: 2018-6-8 02:01:00|只看该作者

同服藿香正气水和头孢会丧命? 医生:耸人听闻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同服藿香正气水和头孢“马上丧命”?耸人听闻

  一家之言
  头孢与含酒精类药物同用,的确存在风险,但离“马上丧命”还远。
  “最近各地区高温持续,很多中暑人群可能忽略了一个细节,千万记住藿香正气不能与头孢、阿莫西林一起服用,会马上丧命!”
  夏天一到,藿香正气水的用量又上升了。一条针对藿香正气的消息,近日在社交平台上疯传。该传言很震撼地告诉你,藿香正气水和头孢在一起就是毒药,会让人立刻毙命。
  很多人虽然不理解其中的原理,但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和给家人、朋友提醒的心态,转发到了社交群里。但真相真是如此吗?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藿香不论是作为植物还是药材,对人体总体没啥危害。藿香和头孢没有禁忌,二者在一起使用完全可以“兼容”。
  这不是说上面的言论就是完全无凭无据的。这里面的问题,主要出在头孢和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当中。
  目前市面上很多的头孢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中,都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这会抑制肝脏的解酒能力。这时,如果人们摄入了酒精(比如饮酒)就会产生酒精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严重的就会产生中毒反应,出现头痛、呕吐、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导致休克,引发生命危险。
  而藿香正气水用浓度较高的酒精做溶剂,服用相当于少量饮酒,所以与头孢类药物同用的时候,的确存在相关风险。如果一个人本身酒量很小,自身对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就不堪负担,那再服用头孢,确实容易出现问题,但离“马上丧命”还远。
  如果真的不慎同时服用了头孢和藿香正气水,也不用太担心,多饮水加速代谢即可,如果确实出现了症状,可以到医院观察,如果因此休克,则必须立即寻求医疗急救,快速补液维持血压。
  一般而言,出现休克的概率很小,将这样一种可能性当做定论广泛传播,甚至在一些药店也张贴类似通告,这不是知识普及,完全是耸人听闻。
  而正确的提示应该是,服用头孢药物期间不饮酒,慎用含酒精的药品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而藿香正气软胶囊之类不含酒精的药物与头孢同用,是没有问题的。
  走笔至此,还有个误会需要澄清:藿香正气水确实是夏季的常用药,但它并不是“解暑药”,相反,它是除湿驱寒的,最好的适应症是外感风寒,内伤饮食。之所以夏天常用,是因为酷热之下,过度纳凉,身体易寒。倘若烈日暴晒之下有中暑的症状,身体缺水,此时用反而会“火上浇油”。
  郑山海(医生)
4# 金佛山
 华美达 发表于: 2018-2-9 09:03:00|只看该作者

藿香正气水等3药品转为非处方药 系太极集团重要产品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藿香正气水等3药品 转为非处方药“双跨药”再成焦点
⊙记者:朱萍 北京报道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发布公告称,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将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软胶囊取消双跨类别,转换为非处方药,并对上述3种药品及藿香正气滴丸、复方鲜竹沥液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进行修订。
  双跨类别药指的该药既是非处方药又是处方药,即指根据用法用量和用药人群等不同,该药既可以由医生开处方又可以自行到药店购买。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上述几个药品涉及上百家药企的384个品种药物,其中双跨类药约175个品种,生产厂家包括太极集团、桂林三金、神威药业、九芝堂等多个企业或其子公司。
  一位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取消双跨类别转为非处方药后,医生处方方面会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影响相关药品销量。
  实际上,双跨药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对其存留一直存在争议性,CFDA曾一度要取消“双跨”品种。此前,时任国家药监局药品评价中心负责人张承绪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实作为双跨品种,如果从政府监管部门管理来看,比较难办,因为一个产品有两张不同的说明书。”

“双跨”转“非”
  根据CFDA要求,上述5种药品的生产企业,需要提出修订说明书的补充申请,于2018年3月25日前报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在补充申请备案之日起生产的药品,不得继续使用原药品说明书。
  CFDA还要求生产企业制定风险管理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上述药品使用和安全性问题的宣传培训,指导医师合理用药。而临床医师则应当仔细阅读说明书的修订内容,在选择用药时,应当根据新修订说明书进行充分的效益/风险分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CFDA药品数据库发现,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胶囊分别有172条、39条药品文号注册信息,涉及近百家药企或其子公司。
  而藿香正气口服液的涉及两个药品文号,分别由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北京亚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前者是太极集团旗下子公司,而藿香正气口服液也是太极集团重点打造的“明星”产品。2017年中报显示,太极集团藿香正气口服液实现含税销售收入 5.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
  事实上,一直以来,藿香正气口服液在太极集团产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2016年年报中,太极集团提到其已经制定了藿香正气口服液10年战略规划:力争在国内市场实现“2年翻一番,5年翻两番,10年翻三番”的目标,即2018年国内销售达到20亿元,2021年达到50亿元,2027年销售达到100亿元,打造百亿级“黄金单品”。
  不过,随着上述CFDA的要求,包括太极集团藿香正气口服液的这一品类格局或因政策变化出现调整。“这些药在医院的市场份额将受到直接影响,未来消费者更多的是从零售药店购买相关药品。”上述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
  以太极集团为例,其藿香正气口服液2016年按照中标情况计算,一年在医院的销量为7268.4万元至1.16亿元之间,而其2016年年度总销售在10亿元左右。不过,太极集团方面表示,藿香正气口服液更多的是在非处方药终端销售,新政对其营收影响并不太大。
  一位上市药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零售渠道的药品销售增速很快,相比之前,由于仿制药的竞争以及医保控费等政策的变化,中国医院市场的增速明显放缓,医院市场的增长由此前20%以上的增速下降至个位数,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布局零售市场,尤其是双跨药,借助非处方药可以在大众媒体做广告的优势,带动医院处方药的销售。

争议中的“双跨药”
  据了解,“双跨”药品是国家药品分类管理的一个阶段,界定“双跨”药品的身份主要是看其适应性。
  200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也就是:即使成分相同,规格和适应症不同,也可能出现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差异,这些药又被俗称为“双跨药”。同一种药物成分既可能制成非处方药,也可能是处方药。
  以阿司匹林为例,它有解热、镇痛、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等适应性,当用于非处方药时,其适应性是解热、镇痛,且用于解热只准在3天内服用,用于止痛只准在5天内服用。而它用于处方药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并可长期服用。
  又如治疗胃病的药物西咪替丁等作为“处方药”时,其适应症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症等;当西咪替丁等作为“OTC”药时,其适应症必须修改为患者能自我判断的轻微病症,其适应症仅限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烧心、反酸,且连续使用不得超过7天。
  “看上去是两个药,实际是一个批号。双跨药首先是比一般的处方药销售渠道多,此外,非处方药经审批可以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处方药只准在专业性医药报刊进行广告宣传,而且两者在审批、流通、广告等方面也是有着严格区分。”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
  包括史立臣在内多位业内人士都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双跨药是中国特殊时代下的产物,在国外并没有这一个类别。“目前没有再新批双跨药种类,但这种双跨药的存在对患者仍会出现一定的误导,理论上应该取消。非处方药在用药方面较之处方药更为安全。”史立臣指出。
  此前,时任国家药监局药品评价中心负责人张承绪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其实作为双跨品种,如果从政府监管部门管理来看,比较难办,因为一个产品有两张不同的说明书。”
  不过,时任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法律委员会主任、辉瑞公司注册总监王红梅代表非处方药物协会则建议,保留双跨品种,认为这便于患者自我治疗,有助解决看病难;作为处方药,便于风险控制和专业指导,“如果取消,不利于患者自我用药,会增加患者、医院以及国家的负担。”(实习生:柳旭对本文亦有贡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8-4 21:08:00|只看该作者

专家:藿香正气水相当于40度酒 不可治中暑

源自:大洋网-广州日报
  过去一两周,广州持续高温。每到这样的大热天,藿香正气水就会成为很多家庭必备的“万能药”,感冒、中暑、腹泻、头晕、头痛、打嗝……然而,藿香正气水真有这么神奇吗?以上各种病都能治?一家老小都适用吗?
  对此,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陈文瑛做了解释。藿香正气水含有40%~50%的酒精,无论从中医还是西医角度分析,藿香正气水都不适用于中暑。对于感冒、腹泻,也不是所有情况都适用。而老人、孕妇、儿童也不适合喝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不可治中暑
  生活中,不少人误认为藿香正气水是解暑特效药,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人们俗称的中暑,一般是由于高温、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出现的肌肉痉挛。而最严重的中暑,称为“热射病”,即由于长时间的高热(>40℃),导致中暑不能缓解并加重出现神志障碍,最终导致死亡。
  从中医角度上来说,中暑是因为暑热内侵,治疗应当以清热泻火、养阴解暑为主。而藿香正气水具有辛温解表、散寒、除湿的功效,属于温热药,根本就不适合治疗中暑。
  从西医角度分析,中暑时最关键在于尽快降低体温(在阴凉处休息、补充含糖或电解质饮料),肌肉痉挛可以冰敷或按摩,如出现意识丧失(如热射病),体温>40℃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抢救,及时进行补液治疗。而藿香正气水中含有40%~50%的酒精,对于过敏及重度中暑者甚至会加重病情。

感冒:寒湿为主可服用
  如果在炎热的夏季感冒了,但发热不明显,伴有食欲不振、腹胀、舌苔白腻等症状,像这样体内以寒湿为主的患者是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的。
  还有,那些经常往来于室内空调温度过低和户外烈日炎炎环境中的人群,受寒邪侵袭所致的感冒也可以使用。
  但感冒者服用藿香正气水期间最好不要吃甜食,包括水果、饮料等。因为甜食有生湿作用,而藿香正气水是解湿的,两者作用相互抵消,药效会降低。

腹泻:细菌性腹泻不宜用
  藿香正气水具有芳香化湿、解表散寒的功效,适用于受凉腹泻,细菌性腹泻不宜用。一般情况下,夏季贪凉,比如食用生冷瓜果等症候出现的腹痛、腹泻,可以用藿香正气水来缓解。但由于生吃海鲜等饮食不干净引起的细菌腹泻,应当及时就医。

藿香正气水服用注意事项
  1。不能与某些药物同服
  在服用一些抗菌药、降糖药、抗抑郁药等药物时,避免服用藿香正气水。头孢类药物遇到藿香正气水中的乙醇,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气短多汗、头昏头痛、呕吐、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甚至还出现休克和意识障碍。也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严重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
  2。服药后过20分钟再开车
  藿香正气水制作时是将十味中药用40%~50%的乙醇做溶剂静置、过滤、灌装,“藿香正气水所含的乙醇浓度相当于40度的酒”。
  喝了藿香正气水后,会有酒精短暂停留在口腔内,但几分钟之后就会挥发掉。建议刚喝过藿香正气水的司机,最好过20分钟后再驾驶车辆。
  3。酒精过敏者慎用
  藿香正气水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加入了不少防腐剂和酒精等辅料,有过敏体质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7岁以下的小孩最好不要擅自服用,而外用时3岁以内的儿童也不太适宜。
  4。老人、孕妇、儿童等不适合喝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酒精含量较高,同时药效也比较迅猛,不适合老人、孕妇、儿童等体质较弱的人群。所以,当老人、儿童等出现暑湿感冒时,应慎用藿香正气水。尤其是孕妇,藿香正气水含有大量的中药成分,其中的藿香、陈皮、厚朴等芳香物质具有行气之效,喝了还很可能引起流产。
2# 四姑娘山
 小生 发表于: 2017-7-28 14:51:00|只看该作者

藿香正气水不能与头孢类或甲硝唑类药物一起服用

  这几天,一张图片在朋友圈热传,一家药店贴出提醒,称藿香正气不能与头孢、阿莫西林一起服用,否则会造成生命危险。
  这是真的吗?
  重庆市急救中心中药房赵紫龙主管中药师介绍,为了使中药的溶解效果更好,同时促进血液循环,藿香正气水中有酒精的成分。
  头孢类、甲硝唑类药物与酒精同服,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严重的可能会引起引起胸痛、心肌梗塞、呼吸困难、惊厥等症状甚至死亡。
  医护人员建议刚喝过藿香正气水的司机,最好20分钟后再驾驶车辆,或者选择其他不含酒精的、具有同样药效的藿香正气丸或藿香正气口服液来代替。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0 06:09,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