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天朝明志|查看: 11689|回复: 39
[2016年

景海鹏陈冬在太空拍摄的地球图片首次发布

 [复制链接]
30#
 楼主|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11-19 13:08:03|只看该作者

神十一航天员回到北京 将进入近20天医学隔离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航天员回到北京 将进入近20天医学隔离恢复期

资料图:出征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将开启他们为期33天的太空生活,图为景海鹏和陈冬在出征仪式上。宿东 摄
  中新社北京11月18日电(杨欣张素)11月18日19时许,圆满完成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乘坐专机平安飞抵北京西郊机场。
  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到机场迎接。
  现场,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不断地向热情欢呼的人群挥手敬礼,脸上挂满笑容。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的官员专家纷纷与航天员握手,航天员家属为航天员献上花束并深情拥抱。
  记者了解到,回到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后,两名航天员将进入为期近20天的医学隔离恢复期。在此期间,工作人员将通过理疗、中医药调理、渐进式运动锻炼等方式,帮助航天员身体各项指标尽快恢复到飞行前状态。
  两名航天员还将接受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健康评估,包括心血管功能、肌肉力量等方面测试,这些数据将为航天员恢复个体化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中国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29#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6-11-19 08:08:0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着陆 2名航天员安全返回

源自: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18日电(于子茹)记者今天从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获悉,北京时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3时1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 回舱与推进舱分离,13时59分,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着陆场站及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第一时间到达返回舱着陆现 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并向任务总指挥部报告了情况。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2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进行了为期30天的驻留,在轨飞行期间,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表示,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8#
 楼主|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11-19 07:48:01|只看该作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电贺神十一号圆满成功

源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对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的贺电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并参加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实现连战连捷!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胜利完成这次任务的航天员,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并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 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最新成果,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最新成就。在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航天战线坚决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拼搏奉献,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你们建立的卓越功勋、展现的可贵品质将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 全面”战略布局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梦圆任重道远。希望你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 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开拓创新,推动航天科技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 努力奋斗!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

2016年11月18日
27#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6-11-19 01:48:01|只看该作者

神舟十一号飞行圆满成功 张高丽宣读中央贺电

源自:央视
央视画面
  据央视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对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的贺电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并参加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实现连战连捷!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胜利完成这次任务的航天员,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并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 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最新成果,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最新成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航天战线坚决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拼搏奉献,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你们建立的卓越功勋、展现的可贵品质将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梦圆任重道远。希望你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 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两弹 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开拓创新,推动航天科技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
  2016年11月18日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6#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6-11-19 00:48:00|只看该作者

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天宫神舟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源自:央视
央视画面
  北京时间今天14时03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表示,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25#
 楼主|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11-18 22:08:00|只看该作者

神舟11号返回舱成功着陆 两名航天员安全返回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两名航天员安全返回

返回舱着陆现场。(视频截图)
  中新网11月18日消息,北京时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3时11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出返回指令,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13时59分,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着陆场站及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第一时间到达返回舱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并向任务总指挥部报告了情况。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10月17日7时3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2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进行了为期30天的驻留,在轨飞行期间,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表示,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郭心冰、肖建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4#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6-11-18 21:48:00|只看该作者

“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开始开伞着陆

源自:中国新闻网
  在距地面10公里左右高度,返回舱的回收着陆系统开始工作,先后拉出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使返回舱的速度缓缓下降,并抛掉防热大底。在距地面1米左右时,启动反推发动机,使返回舱实现软着陆。(中国军网记者 李露)
23#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6-11-18 14:28:00|只看该作者

景海鹏陈冬今日返回地球:尿液唾液等带回分析

源自:北京晨报
神舟十一号返回舱搜救演练的央视视频截图。
原文标题:景海鹏陈冬今日返回地球

  昨天12时4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分离,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即将踏上返回之旅。截 至目前,他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上已工作生活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组合体分离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的配合下,撤收了天 宫二号舱内的有关试验装置和重要物品,放置到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中。
  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今日将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区。

离“宫”准备
有点留恋和不舍也有高兴

  离开天宫之前,两名航天员也表达了对太空家园的不舍。景海鹏说,这30天里,他们也通过舷窗瞭望,看看世界各地的风景风光,特别是飞船经过祖国上空的时候,非常激动。
  陈 冬说,离开前的心情有一点留恋和不舍,但也有高兴和兴奋。留恋和不舍主要是因为马上就要离开天宫二号。在这里生活工作了30天,这里就像是在太空的家。高 兴和兴奋是因为就要回到地球,回到祖国。陈东说:“会把后面的工作做好,安全顺利圆满地完成这次任务,返回到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

尿液唾液等样本带回分析
  返回前,两名航天员都要做什么具体的准备?景海鹏说,离开的前几天,各项工作都还在进行,同时为返回做些准备工作,一是在轨产生的实验数据的回收,二是舱内环境的整理,三是离开天宫之前进行状态设置。
  景海鹏介绍说,实验数据有一小部分已经下传到地面,其他部分数据量太大,只能存储到卡上,由航天员带回地面。另外,在太空栽培的生菜、结茧的蚕都是要带回来的。还有在太空中采集的尿液、唾液等样本以及离轨前采的大气微生物样本,也要带回地面来分析。

太空打包一边系上一边飘
  陈 冬介绍了舱内环境整理,其中“搬东西”必不可少,就好比打包行李。最开始进入天宫二号的时候,搬了很多东西进去,包括生活用品、实验用的东西等,大大小小 的都有。包括锻炼用的自行车,也是在轨展开的。那就是在布置太空中的一个家,现在相当于要搬回地球了,回来之前要把带过去的那些东西再挪回到应该放的位 置。有些东西要在天宫绑一下,绑的工作也比较费时。
  据航天员中心总体室副主任设计师张建丽介绍,有些东西在发射状态中是安装好的,在轨打开用了,解开的过程比较复杂,再装起来过程也比较复杂。实际上,一些实验项目结束得早,打包工作也比较早就陆续开始了。
  陈冬说,在太空打包很费劲,人和绳子都是飘的,系上一边另一边就飘起来。而打包不能马虎,包绑成什么样、放在哪个位置,带子是斜着打结还是顺着打结,都是有明确要求的。

垃圾打包坠入大气层销毁
  景海鹏说,离开之前要把天宫打扫得干干净净,该收的东西收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垃圾放在天宫上是比较危险的,为了保证天宫后续任务必须带走。残余食品垃圾、卫生用品垃圾,还有在轨实验产生的一些垃圾,比如电池、电极,都打包后放入轨道舱,然后随轨道舱坠入大气层销毁。
  和地球上把垃圾丢进垃圾箱不一样,他们需要把废弃物放入压缩袋,这有点类似于平时家里打包被子用的真空袋──中间有个单向阀,把骨条拉上后,再用抽气筒抽气。
  张建丽解释说,对废弃物的体积进行简易压缩、分类处理,可以保证废弃物不会占用航天员太多的活动空间。另外,垃圾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很快会产生异味。以后空间站会有类似压缩机这样的垃圾处理器,也有可能设置大垃圾桶和垃圾区。

保证电水气通信设置到位
  据 陈冬介绍,临行状态设置,有点类似于长期离开一间房子之前要断水断电。天宫二号今后还要被长期管理,和货船对接,我们要保证整个电、水、气、通信都设置到 位。总共有四五十项状态设置。张建丽说,天宫二号在后续执行无人任务的时候,可以通过此前的状态设置向地面传输有效参数。

返回搜救四大环节
跟踪测控

  神舟十一号飞船太空启动制动返回程序后,经过约30分钟进入主着陆场设备跟踪范围。测控设备主要有雷达和光学设备两类。
  返回舱搜索寻找
  返回舱的搜索寻找主要依靠空中搜救分队。神舟十一号返回舱空中搜救力量,这次较以往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新增了两架无人机。

航天员救援
  在确认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后,将其转运至医监医保直升机。重力适应过程由以往的在舱内进行改至在直升机上进行,适应过程需大约80分钟。然后再转运至航天员专机送往北京。

返回舱处置回收
  载荷取出完毕后,搜救队员将对返回舱进行拍照摄像等,随后将其吊装至专用车辆,运送至着陆场站存放,次日通过专列将其转运至北京。

着陆返回
首次从高约393公里轨道返回

  昨天,两名航天员身着舱内航天服,回到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关闭返回舱舱门,进行返回前各项准备工作。两个航天器分离后,神舟十一号飞船首先撤离至120米停泊点保持位置,状态确认正常后,在地面指令控制下逐渐远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今天,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将首次从高度约393公里的轨道上返回,考核从空间站运行轨道返回的相关技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继续在轨运行、开展有关科学实验,于明年4月接受天舟一号飞船的访问。

着陆时段天气状况良好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进入倒计时,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的主着陆场区参试设备状态良好,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已经具备执行任务能力。据了解,18日返回舱着陆时段的天气状况良好,满足回收的气象条件。
  为确保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万无一失,圆满成功”,从9月26日进场至今,主着陆场系统不断优化方案预案,开展训练演练,截至目前,已完成了7次空、地协同综合演练,14次模拟机位演练和30余次跟踪捕获,医监医保,医疗救护,安全保卫等专项训练。
  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搜救任务的空中救援分队8架陆航直升机,目前正在备战返回舱搜救。这8架直升机均来自陆军第38集团军某陆航旅。
  神舟十一号将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首艘在冬季返回地面的载人飞船。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主着陆场区指挥部指挥长李权告诉记者,这将给搜救工作增加难度。进入冬季以来,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气温逐渐降低,近日最低气温已低于零摄氏度。
  李权介绍,一方面,搜救人员自身要做好御寒措施;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寒冷天气对航天员的影响,这对搜救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返回舱着陆后,舱内温度会降低,搜救队员要在半小时内将航天员救援出来。航天员出舱后,工作人员将会为他们穿上特制防寒服。

☆ 相关资讯
景海鹏陈冬“飞天”回顾

  9月15日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
  10月17日
  神舟十一号成功升空,将景海鹏、陈冬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10月19日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环接触,在顺利完成一系列技术动作后,两个飞行器形成组合体。航天员成功进入天宫二号。
  10月20日
  航天员开展太空养蚕实验,完成首次太空跑台训练以及在轨眼手协调、听力等身体机能的测试。
  10月24日
  景海鹏50岁生日,接受了工作人员来自地球的祝福。当日,天宫神舟组合体首张合影图像传回到地面。
  11月9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同景海鹏、陈冬通话。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2#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6-11-18 14:28:00|只看该作者

神舟十一号今天返回地球 进大气层将被火焰包围

源自:京华时报
原文标题:景海鹏陈冬今天“回家”

  昨天中午12点4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分离,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即将踏上返回之旅。截至目前,他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工作生活了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按照计划,在结束33天太空遨游后,两名航天员将于今日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区返回祖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则将继续在轨运行、开展有关科学实验,于2017年4月接受天舟一号飞船的访问。

■ 发布
航天员撤离天宫

  昨天,组合体分离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的配合下,撤收了天宫二号舱内的有关试验装置和重要物品,放置到神舟十一号返回舱中。离开天宫二号前,景海鹏、陈冬向地面科技人员和关心支持航天事业的人们表达了感谢和敬意。
  随后,两名航天员身着舱内航天服,回到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关闭返回舱舱门,进行返回前各项准备工作。两个航天器分离后,神舟十一号首先撤离至120米停泊点保持位置,状态确认正常后,在地面指令控制下逐渐远离天宫二号。
  今天,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将首次从高度约393公里的轨道上返回,考核从空间站运行轨道返回的相关技术。天宫二号将继续在轨运行、开展有关科学实验,于2017年4月接受天舟一号飞船的访问。

■ 揭秘
1 飞船如何返回地球?
进入大气层后被火焰包围

  长达33天的在轨运行,神舟十一号想要“回家”,第一步就是和天宫二号分离,然后是制动离轨,进入返回轨道。
  随后,飞船开始自由下降。从离开原运行轨道到进入大气层之前,飞船要完成推进舱分离,建立再入姿态,返回舱要建立正确的再入姿态角(速度方向与当地水平面的夹角)。这个角度必须精确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角度太小,飞船将从大气层边缘擦过而不能返回;如果角度太大,飞船返回速度过快,就会像流星一样在大气层中烧毁。
  飞船返回舱进入稠密大气层后,是返回过程中环境最为恶劣的阶段。空气密度越来越大,返回舱与空气剧烈摩擦,使其底部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返回舱周围被火焰所包围,因此,对返回舱要采取特殊的防热措施。
  最后,返回舱开始开伞着陆。在距地面10千米左右高度,返回舱的回收着陆系统开始工作,先后拉出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使返回舱的速度缓缓下降,并抛掉防热大底。在距地面1米左右时,启动反推发动机,使返回舱实现软着陆。为了迎接它,地面回收试验队已进行过多次演练,做好全面准备。

2 飞船降落伞有多大?
三个篮球场大可塞入冰箱

  神舟十一号降落伞装置主要用于降低返回舱的速度,保证返回舱的稳降姿态,使航天员得以安全平稳降落。主伞面积约1200平方米,全部展开后能覆盖三个篮球场;主伞拉直长度超过70米,可横跨足球场。
  别看主伞是个庞然大物,体态却十分轻盈,重量不到100公斤,收拢后装进伞包的体积不到200升,可塞进普通的家用冰箱。不过,降落伞可不是随意团起来放在返回舱里,而是整齐有序地叠在伞包中。这就涉及到一项听起来简单、却有很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包伞。
  按照专业的说法,包伞就是将降落伞的伞衣、伞绳和连接吊带等部件装进伞包,使之保持一定的几何形状,并保证伞衣等部件在工作前不受气流吹袭和不与其它物体钩挂,在工作时则要保证按预定程序开包工作。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李少腾介绍,降落伞制作完成并检验合格后,即进入包伞环节。整个包伞流程有几十道工序,要保证96根降落伞伞绳互不缠绕,要用15吨(约为两头大象的体重)的压力将伞衣、伞绳和连接吊带等部件压进伞包,还要进行“强度不亚于在健身房锻炼两小时”的封包工作。

3 飞船返回怎样搜救?
包括跟踪测控等4个环节
神舟十一号搜救任务包括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返回舱跟踪测控。神舟十一号启动制动返回程序后,经过约30分钟进入主着陆场设备跟踪范围。测控设备主要有雷达和光学设备两类。位于主着陆场区西北方向的白云鄂博雷达站捕获到返回舱信号后,迅速测量出返回舱出黑障区前后的轨道;在主着陆场区的大庙场区的测控设备捕获目标后,向返回舱发送“回收着陆系统加电”遥控指令。光学设备则能保证不间断地拍摄返回舱在黑障区前后及开伞着陆的实况景象,并实时传输至指挥部。
  第二个环节是返回舱搜索寻找。该环节主要依靠空中搜救分队。这次的空中搜救力量,较以往的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新增了两架无人机,使得空中搜寻的视场更大、效率更高。
  第三个环节是航天员救援。当搜救队伍抵达返回舱着陆点后,先要进行返回舱外观检查,在确认着陆姿态正常,没有燃料泄露等异常情况后,再由搜救队员打开舱门。随后,医监医保人员进入舱内,对航天员进行血压测量、心跳测量、外伤检查等常规查体,过程大约持续20分钟。在确认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后,将其转运至医监医保直升机。
  转运航天员所用的是一个半躺式座椅。考虑到寒冷天气对航天员的影响,航天员出舱后将为其添置保暖型睡袋和盖毯。重力适应过程则由以往的在舱内进行改至在直升机上进行,适应过程需要约80分钟。
  第四个环节是返回舱处置回收。在航天员进行医监医保程序后,搜救队员会进入返回舱内,将有效载荷尽快取出,移交给相关科研单位。这些有效载荷将随航天员专机一道返回北京。载荷取出完毕后,搜救队员将对返回舱进行拍照摄像、测量实际落点等,随后将其吊装至专用车辆,运送至着陆场站存放,次日通过专列将其转运至北京。至此,飞船返回搜救任务全部结束。
21#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6-11-18 09:08:03|只看该作者

航天员替身参与演练 完善飞船返回搜救流程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航天员“替身”参与模拟演练全过程 优化完善搜救流程

  在这次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任务中,队员王腾和杨升华全程参与搜救演练,模拟航天员从落地到出舱的全过程,他们用自己的体验和付出,使整个搜救任务流程更加科学高效。
  这是主着陆场系统进行的一次常规演练,搜救队员正在按照任务流程处置返回舱,尽管整个过程严密有序,但是返回舱内两名模拟航天员的感受,却引起了指挥部的关注。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搜救队队长 李磊:
  他们对我们返回舱滚动的感受比较明显,给我们提出了滚动的角度和滚动的速度等等方面的建议,指挥部都予以了采纳。
  演练中,王腾模拟的是01号航天员景海鹏,杨升华模拟的是02号航天员陈冬。他们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一点儿也不轻松。
  模拟返回舱是一个空间狭小的“铁罐子”,密不透风,在里面呆上一会儿,就闷得喘不过气来,夏天像蒸笼,而现在却变成了“冰疙瘩”。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模拟02号航天员 杨升华:
  返回舱的侧壁全都是铁制成的,在外边放一段时间,返回舱就完全凉透了,一会儿侧躺、一会儿趴着、一会儿平躺,但是每个动作都不超过三分钟身上就已经全部凉透。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模拟01号航天员 王腾:
  记得有一次返回舱就是放入已经结成冰的水中,当时我们两个没办法平躺,然后我们相互坐在对方的脚上,等待搜救队员的到来。
  作为航天员的“替身”,王腾和杨升华密切配合搜救队员的每个动作,用心体会着航天员的那份荣耀和艰辛。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模拟01号航天员 王腾:
  每次演练打开舱门,看到广阔的草原,还有迎接自己的同志们,感觉特别自豪。仿佛自己就像真的航天英雄返回一样,那种就是感觉特别奇妙。
  目前,主着陆场区先后进行了有模拟航天员参与的各类演练训练30余次,王腾和杨升华一次不落。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搜救队队长 李磊:
  有了模拟航天员的参与,我们在航天员救援和返回舱处置演练中,要素设置更加全面,操作环节更加丰富,能够更加接近真实的任务状态。我们在出舱时机、舱外适应、转运护送等工作流程方面的严谨性、科学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和优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4 03:13,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