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310|回复: 1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果园 发表于: 2006-7-9 21:43:1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川北博古斋的灯.

 [复制链接]
请品.
川北博古斋的灯.  lOhkMY25.jpg  保存到相册

.发现火,保留火,夜不再暗.有灯则明,驱长夜于黑暗外,一灯在手,伴长行者于黑暗中.白昼延长了,生活的时空拓展了,人类将黑暗的身影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川北博古斋的灯.  D6qJSk97.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果园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果园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果园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果园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果园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果园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法院判决,我喊冤![实名注册,文者自负,请勿删除]
2# 四姑娘山
 楼主|果园 发表于: 2006-7-9 21:44:4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川北博古斋的灯.  cLcHlY7h.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果园 发表于: 2006-8-6 13:08:46|只看该作者
川北博古斋的灯.  IvUekjOU.jpg  保存到相册
川北博古斋的灯.  RqNW6ijj.jpg  保存到相册
4# 金佛山
 楼主|果园 发表于: 2006-8-6 13:09:42|只看该作者
川北博古斋的灯.  l5MFG8Eh.jpg  保存到相册
川北博古斋的灯.  AijOmGXb.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果园 发表于: 2006-8-6 13:10:31|只看该作者
川北博古斋的灯.  dppnwxYz.jpg  保存到相册
川北博古斋的灯.  QCrPYOHo.jpg  保存到相册
6# 青城山
 楼主|果园 发表于: 2006-8-31 12:38:19|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果园在2006-8-6 13:10:31的发言:



川北博古斋的灯.  xHKJ76Gb.jpg  保存到相册
  东汉时期青瓷灯的出现,逐渐取代了之前的青铜灯具。到了六朝时期,灯盏的造型已经基本定型为油盏、托柱、承盘三个部分。三国西晋时期的越窑青瓷灯盏,出现了将托柱做成熊的造形,并在承盘下安三个兽形或者是蹄形足。南朝的灯盏大多无足,而托柱变得很高。进入经济高度发达的唐代,灯盏作为实用兼装饰物而开始大量出现在宫廷和灯节之中,唐代常见的造型为碗碟状,内壁有一圆环。宋代由于陶瓷业的发达,各个窑口都有各具特色的陶瓷灯盏继续着盛世的辉煌。而明代灯盏的式样变化很多,有一种灯盏上部似一把带盖小壶,下为盆式托座,灯芯从壶嘴插入壶中,造型新颖别致。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6-8-31 20:21:37编辑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果园 发表于: 2006-8-31 12:39:54|只看该作者
川北博古斋的灯.  Ohtxy4K2.jpg  保存到相册
8#
 楼主|果园 发表于: 2006-8-31 12:41:11|只看该作者
川北博古斋的灯.  Co1sAaMR.jpg  保存到相册

  唐邛窑省油灯

古代灯具之光,曾经照亮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省油灯的灯盏为夹层,中空。可以注水降低灯盏热度,减少油的过热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其实用性和科技意义,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影响深远。四川大学博物馆研究员陈德富先生在《邛窑省油灯研究》一文中指出:“邛窑省油灯所依据和运用的物理学理论,在南宋初年,就已是相当普及的了。同样的物理学理论,在西方是十九世纪中叶才被普遍认识,形成定律的。”
 战国与秦汉时期的青铜灯具上已有能挡风调光的灯罩和能消烟除尘的导烟管,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和使用灯罩,最早解决灯烟污染的国家。为了节省燃料,宋代发明了夹瓷盏;为了防止老鼠偷吃油,元代设计了内藏式灯(气死猫);为了方便实用,明清时利用力学原理制造了台壁两用灯。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6-8-31 20:42:19编辑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果园 发表于: 2006-11-14 21:55:45|只看该作者
浅谈四川邛窑"省油灯"

.笔者比较喜爱收藏研究民俗陶瓷灯盏,几年前, 在成都送仙桥古玩城一商铺中淘得一盏绿釉褐胎省油灯,直径11.5公分, 高4.8公分,中部有一注水小孔,应系邛窑早期作品(如图), 为弄清该灯一些特点,笔者曾多次前往川大博物馆、邛窑博物馆和邛窑遗址参观学习考查.特别是去年六月,在我国著名邛窑收藏家、邛窑博物馆馆长尚崇伟先生的亲自陪同下, 再次参观了位于邛崃市区南河西岸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方堂邛窑遗址,并有幸上手鉴赏了邛窑博物馆的一些著名藏品, 这些藏品以前只在耿宝昌和尚崇伟合著的<<中国邛崃窑>>书中和一些收藏报刊上多次见到过.深为邛窑魅力所折服.

邛窑发展于南朝,成熟于隋,兴盛于初唐,至唐末五代长盛不衰,结束于南宋中晚期,共经历了约9个世纪。,邛窑是四川面积最大、烧造时间最长、釉色最丰富多彩、最具盛名的古瓷窑,被中国古陶瓷专家称作是高温釉下三彩和彩绘瓷的故乡.早在南朝晚期至隋,邛窑就首先开创了在青釉中加入富含五氧化二磷的草木灰,使青釉变成了呈乳浊状的青绿釉.
从隋代开始,邛窑还先后创造发明了釉下点彩、斑彩和黑、褐、绿三色高温彩绘瓷。正如古陶瓷专家陈丽琼先生所说:“这是一个飞跃的进步,划时代的创造。我国陶瓷装饰艺术,由单色的釉下彩向五彩缤纷的彩瓷世界发展而发端于此”。今年春节央视全国赛宝节目陶瓷专家也指出, 邛窑最先创烧了釉里红,意义十分重要!
邛窑先进的工艺对北方唐三彩、湖南长沙窑、安徽寿州窑乃至宋代各大名窑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邛窑是蜀文化的骄傲,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邛窑的作品很多,而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享誉古今中外的“省油灯”。
  邛窑省油灯其貌不扬,但自它问世以来的千百年间,不断被文人雅士所吟诵赞美。宋代文学家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十》中有如下的描述:“《宋文安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邵公济牧汉嘉时,数以遗中朝士大夫。按文安亦尝为玉津令,则汉嘉出此物几三百年矣。”汉嘉就是现在的邛崃 由此而知,邛窑省油灯是一种带夹层的灯盏。夹层内可注入凉水,形成一个构造简易但十分有效的冷却水套,可以起到降低燃油温度,减少蒸发,达到省油之目的。从陆游的描述中,我们还了解到,这种省油灯不但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士大夫”的青睐。其实用性和科技意义,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影响深远。省油灯在唐代以后的各个朝代流传不衰,直到清代仍在沿用。早期的省油灯冷却水套多为封闭式,注水口只是一个或两个小孔,后来又发展成简易的直口,注入清水时就方便多了。宋代时,省油灯水套的注水口被做成规范的漏斗状。从元代以后,有些水套的上盖儿被去掉,成敞开式的双池省油灯具,更方便了使用。但省油灯的功能和构造原理与唐代最初发明时,几乎没有变化。这期间,年代的跨越逾千余年。仿佛祖先的智慧使这小小的省油灯从最初一发明,便已经被完善得令后人无法再突破。在邛窑创烧省油灯盏那个时候,欧洲还很愚昧,还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只有中国人的生活才这么精致。
?

  今天省油灯虽然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但是“冷却水套”这种降低油温的方法,却流传了下来,至今仍然是金属热处理工艺中降低油温的有效方法。

四川大学博物馆研究员陈德富先生在《邛窑省油灯研究》一文中指出:“邛窑省油灯所依据和运用的物理学理论,在南宋初年,就已是相当普及的了。同样的物理学理论,在西方是十九世纪中叶才被普遍认识,形成定律的。”

  。
  现在人们已生活在用电灯照明的时代,却仍然在用“不是省油的灯”这一概念来表达对某个人的具体看法,可见邛窑当年创造发明并大量生产的省油灯,对社会的影响是何等的广泛和深远。

,近年来,由于新<<文物法>>出台,古玩市场在全国各地多有设置,不少收藏家和爱好者参与活动,确有难得一见的真品出现,但仿品充斥市场.如何区分真假确非易事,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逐步提高眼力.为使更多的人们能赏识邛窑省油灯“庐山真面目”。欢迎探讨。
  

  a028果园
10#
 楼主|果园 发表于: 2006-11-14 22:10:49|只看该作者
川北博古斋的灯.  IjP4C0zh.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11:20,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