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黑密林小妖|查看: 13340|回复: 55
[灾害·事故

江西籍哀牢山牺牲地质调查员回乡:铁骑护送安葬南昌西山

 [复制链接]
36#
 神潭河 发表于: 2021-11-24 02:02:28|只看该作者

耗时40小时,哀牢山4名遇难人员遗体24日凌晨运抵殡仪馆

源自:极目新闻
原文标题:耗时40小时,哀牢山4名遇难人员遗体24日凌晨运抵殡仪馆
⊙记者:丁伟 李贤诚

  11月23日晚,极目新闻记者从普洱市哀牢山“11·15”联合指挥部获悉,23日21时50分,4名失联人员遗体已移交失联人员单位。24日零时许,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运送四名地质人员遗体的车辆,抵达镇沅县殡仪馆。

  11月23日21时许,云南哀牢山4名失联地质人员遗体被转运出山。因为山高坡陡,这次转运用时约38个小时。
  23日晚9时20分左右,镇沅县经历了一场大雨,导致在前往殡仪馆的道路出现多处小范围塌方,碎石散落在地,给行进带来一定不便。

  雨过之后,一轮明月在云层中若隐若现,为四位殉职地质人员照亮前行的道路。向车窗外远远望去,茫茫的哀牢山上云雾缭绕,不时有闪电划过,野外一片寂静。
  21时50分,4名失联人员遗体移交给失联人员单位。
  24日零时许,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运送四名地质人员遗体的车辆抵达镇沅县殡仪馆。随后,进入殡仪馆的道路被立马拉上警戒线,有多名人员及特警车辆在旁值守。此时,距4名失联人员被发现并开始转运,已近40小时。
  据极目新闻此前报道,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进入哀牢山开展野外作业时失联。22日,四人全部被找到,均已不幸遇难。
35#
 你的美我的爱 发表于: 2021-11-23 23:34:55|只看该作者

4名哀牢山遇难者遗体转移出山,近百村民自发协助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4名哀牢山遇难者遗体转移出山,近百村民自发协助

  (记者:李阳 王清以 赵敏)11月23日21时许,4名在哀牢山失联遇难的地质调查人员遗体被转移出山。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由于哀牢山山高坡陡,连续降雨且有浓雾,增加了转移难度,救援人员体力消耗巨大。同时,记者了解到,当地有近百名村民自发上山协助转移。

11月23日21时许,前来接应转移失联人员遗体的车辆。新京报记者 李阳 摄  153612affr17jjjfj1kana.jpg  保存到相册
  新京报此前报道,21日18时33分,搜救指挥部接到搜救人员报告,在哀牢山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调查样地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公里处发现3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指挥部接报后,立即安排在附近搜救的救援队伍6支56人进行接应,并在距发现失联人员地点直线距离3.58公里的老鹰塘设置接应点。
  首批救援队员于22日0时32分到达发现地点,迅速将3名失联人员遗体向接应点转移。
  同时,以发现地点为中心向四周对第4名失联人员开展地毯式搜索,11月22日8时32分,发现第4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21日,普洱市气象台预计,受冷空气影响,22日至24日哀牢山区域将有中到大雨量级的降水,阴雨天气会造成道路湿滑,对失联人员遗体转移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34#
 寨坝河 发表于: 2021-11-23 21:15:27|只看该作者

罗盘失灵、绕路、失温?遇难地调人员更多细节曝光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罗盘失灵、绕路、失温?遇难地调人员更多细节曝光

  11月22日上午,经过千余人连续多日紧张搜救,在云南哀牢山失联的4名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工作人员被找到,但均已无生命体征,不幸遇难。

云南多部门转运失联人员遗体
  11月23日早,云南多部门安全稳步向4号管护站转运哀牢山失联人员遗体,截至上午7时,参与搜救的云南森林消防队伍按前方联合指挥部既定部署展开行动,昆明支队84人、普洱支队25人共109人正在安全稳步向4号管护站转运失联人员遗体,直线距离大约1.5公里,预计还需4小时到达4号管护站。
  由于当地仍在下雨,加之哀牢山地形复杂,遗体转移工作有一定的困难。

未遭野兽侵害,死因或为罗盘失灵致失温
  在现场的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队员描述,根据目测,4名遇难者衣冠较为完整,也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另据澎湃新闻报道,现场搜救人员称,地质人员接到的任务很简单,疑似罗盘失灵、绕路造成补给物资不够,并导致失温。
  岳麓蓝天救援队队员谭章称:实际上他们的任务是很简单的一个任务,就是他们4个人走在山上面,在某一位置打个点,而后下山。但因为山顶上面有雨有雾,他们在找样点时,机械罗盘出现了故障,因此他们的行动范围就围着窝棚在绕圆圈,一直没有去到样点。此外,山上面没有手机信号,队员们也未曾携带卫星电话,所以无法与外界通联。
  据搜救队分析,在绕路过程中,哀牢山地势险要,气温骤降,补给物资不足,或导致4人失温致死。谭章说,他们几个人是轻装,沿着河流走,离样点的位置直线距离有2.6公里,走过去也要两三天的时间。

救援人员讲述更多物资携带细节
  据了解,这4名人员此次进山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所携带的补给包括:水和食物方面,2包蛋黄派、4个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装备方面,携带有RTK(实时差分定位)设备、森林罗盘、工兵铲、铁锹等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RTK设备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定位仪器,只要打开,就能通过卫星将实时数据传送至后方指挥中心,后方指挥中心也能够通过相关数据准确定位出设备所在的位置,差别属于“厘米级”的。然而,据搜救人员介绍说,这4台RTK设备被携带进山后,并没有被打开过。
  不过,有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士表示,原始森林中如果失去通信信号,即便打开,后方人员也收不到信息。参与救援的张先生也给出了同样的说法。在搜救过程中,他的手机信号时断时续,经常收不到消息。
  此外,在山下等候的驾驶员何映颖担心他们晚上下不了山,从备用油桶里给他们倒了1矿泉水瓶汽油,供生火取暖、防野兽、稀释油漆用。

11月22日,搜救突击队在失联人员被发现位置找到的背包 源自:云南消防救援总队  9129-99597bd3014a1812519ef1128e28ee13.jpg  保存到相册
  4名人员中,张瑜背了1个装吃的和作业工具的迷彩大包,张金榜背了1个盛有罗盘、平板的灰色蓝色双肩包。穿的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
  据悉,4名地质调查人员均为男性,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都曾当过兵。4人此次进入哀牢山,是执行森林蓄积量调查的任务。原计划13日进山,并已跟司机约好14日下午4点下山。

哀牢山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救援人员:“500米距离用时两小时”

  根据公开资料,哀牢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高海拔3100多米,范围涉及楚雄州的楚雄市、双柏县、南华县,普洱市的景东县、镇沅县,玉溪市的新平县,仅在普洱市镇沅县的面积就达到13.5万亩。该地区山势陡峭、地理环境复杂。
  在接到报告后,普洱市、玉溪市两地成立救援指挥部,投入公安、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山地救援队、本地村民等救援力量,同时,利用卫星电话、无人机、直升机、搜救犬等进行搜救。

搜救队员在搜寻失联人员。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8c8f-39297544d44fcc40f95728074bb5d678.jpg  保存到相册
  参与救援的云南省山地救援队的赵雷(化名)说,哀牢山地势复杂多变,前几天曾下雨,山里有雾,加之信号总是断断续续,导致很难辨认方向。“我们脚下的刺竹太密,500米的距离甚至得用时两小时。”
  赵雷说,除了地势复杂外,他们还需警惕野生动物袭击。还有搜救人员表示,曾听到熊的叫声,一些坡度较大的地方,搜救人员需要“蹭着、滑着往下走”,而河道、峡谷、瀑布等危险、陡峭地带,则需要专业的山地人员使用绳索等设备搜寻。
源自:中国新闻网(cns2012)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澎湃新闻、新京报、中国新闻周刊、看看新闻等
33#
 恩阳河 发表于: 2021-11-23 18:26:00|只看该作者

专家:哀牢山4人遇难原因存多种可能 譬如误食有毒植物

源自:看看新闻
原文标题:专家:哀牢山4人遇难原因存多种可能 譬如误食有毒植物

  失联8天后,在哀牢山腹地进行野外作业的4名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人员,确认遇难。
  据普洱市失联人员搜救指挥部通报,21日傍晚6点33分,搜救人员报告称,在哀牢山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距离调查样地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公里处,发现3名失联人员,均已无生命体征。首批救援队于22日0点32分到达发现地点,迅速将3名失联人员遗体向接应点转移。同时,以发现地点为中心向四周对第4名失联人员开展地毯式搜索。22日早晨8点32分,在附近找到第四名失联人员,也已无生命体征。
  目前,云南森林消防队伍正在进行4名人员的遗体转运工作。根据部署,今天早上7点,昆明支队、普洱支队共109人将遗体向直线距离1.5公里外的4号管护站进行转运;与此同时,普洱支队、地调中心及地方群众等140人组成的队伍,由原老鹰塘接应点出发,前往5公里开外的4号管护站接应。
  原计划两支队伍今天中午可以碰头交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收到相关消息。
  云南普洱消防救援支队通讯员廖震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采访时表示,由于哀牢山中多为原始森林,地形地貌复杂,转运人员需要一边开路一边前行。再加上连日阴雨天气,能见度非常低,这些都给转运工作增加了难度。
  根据公布的4名失联人员身份,他们的年龄在25岁至32岁之间,都曾当过兵,具有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搜救人员发现,从13日进山到22日全部被找到,他们的活动区域大约在以2号补给点为中心、半径约2公里的范围内。
  时间线则显示,4名人员13日进山后,13日中午12点59分,曾最后一次与外界通话;14日7时30分,哀牢山附近基站最后一次收到队员的手机信号。按理说,4人都是专业人员,且活动范围并不大,那么,意外究竟在何时发生?他们又遭遇到了些什么?

  由于天气持续阴雨,哀牢山地形复杂,此前有网友质疑他们装备不佳或补给不足,导致身体出现了异常。不过,据有关方面介绍,4名人员出发前携带了一天半的口粮,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而装备方面,除了森林罗盘、工兵铲、砍刀之外,他们还携带了充电宝,1瓶汽油和4台RTK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RTK设备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定位仪器,只要打开,就能通过卫星将实时数据传送至后方指挥中心,后方指挥中心也能够通过相关数据准确定位出设备所在的位置,差别属于“厘米级”的。然而,据搜救人员介绍说,这4台RTK设备被携带进山后,并没有被打开过。是因为没有时间使用?还是有其他原因?目前不得而知。

  此外,由于哀牢山常有野兽出没,有网友怀疑他们是否遭遇到野兽的袭击。对此,参与现场搜救的国家山岳救援 昆明大队的一名队员,根据目测结果描述,4名人员遗体被找到时衣冠较为完整,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
  有着丰富野外救援经验的搜救专家林浩分析认为,从现有信息来看,4名人员遇难的原因仍有多种可能,比如,误食有毒植物、吸入有毒气体、被小型动物咬伤或快速失温等等。由于哀牢山山势陡峭、水系丰富,人员行动可能比想象中更困难,导航通讯设备失灵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林浩表示,这件事情也提醒我们,执行野外作业要有完备的后勤配套,以及对于紧急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案。
32#
 肖厚 发表于: 2021-11-23 18:15:57|只看该作者

厘米级定位仪没打开,4名专业地质人员何以葬身哀牢山?

源自:中国新闻周刊
原文标题:厘米级定位仪没打开,4名专业地质人员何以葬身哀牢山?

  此次对外通讯联络的有效性没有发挥出来
  是悲剧酿成的重要原因


  11月21日18时许,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距调查样地直线距离1.85公里处,哀牢山搜救指挥部发现三名地质调查人员的遗体。次日早晨,第四名失联人员遗体被找到。至此,距离四名地质调查人员失联已过去8天。据现场救援队员目测,遇难者衣冠较为完整,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
  失联地位于云南省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人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地质人员,原计划11月13日进入哀牢山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并已跟司机约好14日下午4点下山。15日,当地政府接到四名人员失联报告。四人年龄最小的只有25岁,最大的32岁,都当过兵,从事这份工作已有三年时间。搜救指挥部称,人员失联相关原因正在深入调查中。
  四人所供职的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前身是原中国武警黄金第十支队。中国武警黄金部队曾是世界上唯一一支专职为国家找金矿的部队。让公众和业内人士疑惑的是,这样来自专业地质勘查机构的人员为何也会失联?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魏启荣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在野外地质调查中,应按照部署的路线开展勘测、调查,不要偏离太远,这样一旦出现突发状况,便于搜救人员的找寻,如果擅自行动,就可能出现意外,这是可能导致此次不幸的原因。此次对外通讯联络的有效性没有发挥出来,也是悲剧酿成重要因素。此外,近些年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这些都是影响地质调查外出作业安全的关键因素。

持续降雨,能见度低,地形复杂
  所谓地质调查,就是到野外对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将这些地质特点反映到图像上,称为地质填图。地质调查还有个重要的分支,就是找矿,比如说找金矿等。现如今地质调查的内容也变得更多样,还包括土地调查、土壤调查、农业调查、森林覆盖率调查、植物种类调查等。据当地救援指挥部一名工作人员称,四名队员此次进入哀牢山,是执行森林蓄积量调查任务,森林资源调查每年都需要进行。全国有2万多个样地,每一个样地都需要地质调查人员实地测量、考察。
  地质调查一大特点就是要到野外获得第一手资料,因此面临着很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王长明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0年初,曾在河南省地矿局工作5年。2003年至今在地大期间,他几乎每年都会带学生到野外开展地质调查等科研工作,对云南“三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地区地质情况很熟悉。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像气象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野兽、毒蛇、蚊虫伤害等都是地质调查过程中要面对的挑战。
  此次地质人员失联的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分界线,也是全国最大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达85.1%,最高海拔3156.9米。哀牢山自然保护区范围涉及玉溪、普洱、楚雄3个州(市)6个县(市),在普洱市镇沅县内面积达13.5万亩,山形陡峭、地形复杂,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参与此次搜救的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政委刘东君称,此次人员失联区域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属于山高林密、沟壑纵横的无人区。搜救过程中,救援人员两次发现失联人员的雨衣。当地14日、15日、17日都有大雨、暴雨。镇沅县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称,四名地质人员进入哀牢山后,山中下雨不断。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局长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称,初步判断造成四人失联的因素是受恶劣气候影响,持续降雨,气温下降,且大雾弥漫,能见度非常低,可能失联人员导致方位判断失误。失联区域属哀牢山地形地貌最复杂区域,山壁坡度较大,巡护人员也有可能出现短时迷路现象。失联人员在迷失方向时很难走出去,复杂地形可能也会使失联人员有不同程度受伤情况。

救援现场。图/镇沅县委宣传部提供  101609b58lbjbf4gjp589l.jpg  保存到相册

  虽然早已经过了云南6至8月的雨季,但当地在秋冬季节依然会下雨。山区“十里不同天”,天气瞬息万变。王长明介绍说,在野外作业时,如果只是小的阵雨,要带好雨具、穿胶鞋,在有充分预案条件下,可视情况开展工作。但如果天气预报连续有雨、大暴雨,就要慎重考虑,“安全永远是野外工作第一位的”。魏启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野外作业时,下雨和下雪都是难以避免的,如果任务没有很强的紧迫性或没有其他特殊原因,野外调查可以暂缓。
  至于地质调查时出现大雾,王长明说,这时必须原地待命,等雾散了再采取行动,不能四处走动。这是地质人员最基本的常识,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即便拿着当地的地形图,也不能轻举妄动,“你不知道前方是哪,可能脚下就是悬崖峭壁,也可能是深沟河流”。更不能怀着侥幸心理,凭感觉原路返回。
  结合野外多年工作经历,王长明说,通常出野外时,地质人员将被送到车辆不能再向前行进的地方。之后地质人员会拿着“指路明灯”──当地地形图以及各种仪器、装备上山。地形图能告诉地调人员当地地形地貌情况,路线该怎么走,山上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便于地调人员做到心里有数。等到天黑前,地质人员要沿已经设定好的路线回到车旁。一般情况下,不会在山上过夜。但如果上山路太远,会有在山上搭帐篷的情况。
  魏启荣说,一般在当地野外作业开始前,都会做一定查勘,对当地做一定了解,“虽不是完全了解,但也不是十分陌生,(野外作业)又不是探险”。当地搜救指挥部一名工作人员称,主要是地调人员到达样地就很困难,“上山要5个小时,下来也要5个小时,来回路上就要10个小时”。王长明分析说,从目前来看,可以肯定的是,几名地质队员并没有或没有来得及往车的方向走。
  一位云南地质专家在接受《开屏新闻》采访时称,观测样地位于哀牢山南坡,四名失联人员被发现地在哀牢山北坡。四人可能迷路了。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高级工程师张扬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导致四名地质人员遇难的一种可能是失温。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昼夜温差大,山下和山顶温差能相差10多℃,山中夜里最低温度只有两三℃。据悉,0至10度是失温高发温度区间。一般在低温下,正常成年人超过两个小时就有可能出现失温症状。据当地搜救人员称,遇难人员所携带罗盘失灵,在绕路过程中,因哀牢山地势险要,气温骤降,物资补给不够,或导致4人失温致死。

未打开的RTK
  14日7时30分,哀牢山附近的基站最后一次收到队员手机信号。让魏启荣最为疑惑的是,对外定期保持联络是保障野外安全的重大举措之一,四名地质人员为何之后一直再没有与外界联络。
  据新京报报道,四位地质队员进山后,原本是计划要用RTK(实时差分定位)设备对森林样地进行测算统计。失联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RTK可用于定位,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
  但从14日至21日11时,失联者并未打开RTK,救援人员无法精准定位。多位受访者介绍说,RTK实际上是一种专门测量设备,用于地形测量,能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较手持GPS精度更高。同时,RTK设备还整合了向后方平台传输位置的功能。张扬说,如果RTK内置1万毫安的锂电池,可以满足15小时的移动作业时间。但为何RTK设备一直并未打开,不得而知。
  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卫星电话也应是野外作业时必备的安全保障工具。但镇沅县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对媒体称,失联的四名队员未携带卫星手机进山。通常情况下,手持GPS可以确定地质调查人员的x坐标、y坐标,经纬度等信息,但无法向外界传输,这时就要通过卫星电话向外界报告。
  随着几十颗北斗卫星发射入轨,实现卫星信号全球全覆盖,在魏启荣看来,北斗个人定位终端同样可以实现地质调查人员与外界的联络。魏启荣2012年至2014年在新疆西昆仑地区工作时,当时所处区域即为海拔四五千米无人区,没有人烟,“几乎没有信号”,“我们就依靠北斗系统维持在野外的工作和对外联络”。北斗定位终端好处在于可以向外界外出位置信息,告知“求救信号”。在有山体、植被遮挡的地方,无论是RTK,还是卫星电话、北斗终端,卫星信号传输可能会被遮挡,受些影响,但在天气等条件允许时,移至较为开阔的地方,总归还是可以和外界取得联系。根据镇沅县搜救指挥部披露的信息,四名地调人员携带的工具包括RTK,森林罗盘,工兵铲,砍刀等,还带有1个2万毫安充电宝,但并未提及四人是否携带北斗终端。
  魏启荣说,因为这些设备都有电量限制,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不大现实。但有信号时,要和基地保持联系,在没有或者信号弱的地方,更要与外界联系。“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与外界保持联系,那么你的位置外界就能够一清二楚,就能够及时找到你。”魏启荣说。多位受访者介绍说,卫星电话电池能坚持50小时左右,一般外出都要带备用电池。北斗终端比较耗电,如果一直开着,每分钟向后方传输信息,电量可能能维持四五个小时。如果每20分钟向后方报告,电量大概能坚持六七个小时。
  魏启荣认为,作为野外作业工作人员,应该都经历过野外生存的基本训练。作为4个人的小分队,如果有设备,总归能与外界取得联系。
  王长明分析说,如果几名地调队员的GPS没有关,可能会记录他们整个行进过程,从中可以发现导致他们遇难的线索。

安全意识和装备要双提高
  四名地质人员所供职单位的前身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黄金部队。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为增加黄金储备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决定组建一支军事化的专业找金队伍。1979年3月,中国黄金部队成立,当时称为基本建设工程兵,并于1985年起列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过去40年间,黄金部队发现东闯、东坪、金厂等超大型金矿床,累计探明金矿床300多处,累计探获黄金资源储量2365吨。
  2018年3月21日,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武警黄金部队改革作出决策部署,“转为非现役专业队伍,并入自然资源部,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任务和多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任务”。当年8月,原武警黄金部队集体退出现役,正式移交自然资源部,并入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中央转制改革方案,原武警黄金指挥部更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所属总队、支队和研究所、教导大队调整组建为13个专业地质调查中心。
  指挥中心去年8月在京挂牌,为中央一级预算单位,财政补助事业编制,队伍编制1万人。
  由原武警黄金第十支队组建的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为13个专业地质调查中心之一,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黄金第十支队长期奋战滇黔等地,探获多金属矿床12处,累计探明金资源量140余吨,多金属资源量20余万吨。原武警黄金部队的部分企业职能划转中国黄金总公司。
  据媒体报道,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大多数人都是退役军人,四位年轻的地质调查人员曾服役于黄金部队十支队。
  魏启荣说,早期找黄金的任务要以军人为主,但勘测金矿本身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此也需要从高校或其他机构抽调相关人员来协助作业。近些年,无论是进入原武警黄金部队还是现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都有地质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或从社会招聘人员进入。如今改制后,这一系统从军队转到各地方。但其野外工作的性质并没有什么变化。
  但近年来,专业地质人员在野外作业时出现意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012年11月16日上午,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在青海可可西里执行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的3名地质人员外出作业,当晚未按时归队,通讯无法联络。10天后,三人遗体被在可可西里沱沱河地区附近豌豆湖被找到。从搜救现场判断,3人遇难原因可能为所乘汽车坠入湖中。
  同年2月19日,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公司青海项目部3名队员,在可可西里地区作业时失踪,时隔一年后,一名地质人员遗体被当地放牧牧民找到。
  根据时任中国地质调查局人事教育部安全生产处处长覃家海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供的情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野外地质工作死亡人数达到高峰,1960年死亡人数达 338人。1999年,中国开始了新一轮地质大调查,1999年到 2011年,死亡 33 人,年均 2.75 人。而近些年来,由于中国东部浅表地区矿已找得差不多,地质工作重点转向深部以及特别艰苦的“地质工作空白区”,即西部地区。
  中国地质调查局李志忠等2014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称,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研究的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管理保障系统于2012年完成调试并正式部署运行,并且在青海、西藏、新疆以及大兴安岭等艰险地区实现野外作业项目组 100% 配备北斗终端。据张扬了解,中国地调局要求其地调人员北斗终端的配备率为80%。有些项目要达到100%。魏启荣说,实际上,全国范围内各个地域、各个地质勘测单位配备情况不一。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安全意识没有跟上,另一个是考虑到成本因素。张扬所在单位五年前采购了10台北斗定位终端,花费了10万元,平均下来,每台一万元。如今一台北斗终端的价格在六七千元。
  张扬在201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呼吁,当下有必要将地质调查安全生产管理关注点转移到艰险地区,并结合地质调查作业实际和作业人员安全装备配备 情况开展专项研究,建立适用于艰险地区地查人员的安全装备保障体系。在他看来,当下对于地质调查作业安全装备配备的适用性和针对性相对较差,国内地勘单位的地质调查安全装备系统化水平普遍偏低。地勘单位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安全装备概念理解并不准确,认为安全装备主要是个体防护用品,没有将应急自救、人员定位、野外生存等装备纳入配备范围。个体防护用品整体质量不高,如工作服使用廉价仿制军用迷彩服,登山鞋透气性差等。
  王长明建议,对于每一次野外作业,尤其对于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要做好应急预案,平时要多进行安全方面的培训、演练。魏启荣强调,在野外面临着生死考验,“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部署路线开展工作。一旦遇到困难可以原地返回或者就近等待救援”。
  11月22日,官方发布通告称,中国地质调查局4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不幸遇难,因公殉职。
31#
 楼主|黑密林小妖 发表于: 2021-11-23 14:15:19|只看该作者

4名遇难地质队员携带装备披露:有生火汽油,随身仍有若干零食

源自:澎湃新闻
  4名遇难地质队员携带装备披露:有生火汽油,随身仍有若干零食
  11月22日12时,据普洱市失联人员搜救联合指挥部通报,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工作人员,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进入哀牢山开展野外作业失联,经全力搜救,已全部找到,均无生命体征。
  11月22日,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持续降雨,这给4名失联人员遗体的转移工作带来困难。
  当天,澎湃新闻从现场救援人员处获悉,找到遗体后,他们发现4名失联人员携带的食物不够4人吃一天。具体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
  衣服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
  作业工具包括:每人一台RTK,森林罗盘,2把工兵铲,3把砍刀,油漆,排笔,树牌,卷尺,皮尺,钉子,一次性雨衣,1个2万毫安充电宝,1矿泉水瓶汽油。
  澎湃新闻获悉,汽油是驾驶员担心地质队员们晚上下不来,特意从备用油桶里倒出来让他们带着的,可用于野外生火取暖、防野兽,还能稀释油漆。张瑜随身背了1个迷彩大包装食物和作业工具),张金榜的双肩包里放了罗盘和平板电脑。
  此前据媒体报道,RTK是一种能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失联的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按计划,他们应该在11月14日打开RTK设备。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但从14日至21日11时,失联4人从未打开过RTK设备,因此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无法据其定位。
30#
 楼主|黑密林小妖 发表于: 2021-11-23 08:56:00|只看该作者

云南多部门安全稳步向4号管护站转运哀牢山失联人员遗体

源自:央视网
原文标题:云南多部门安全稳步向4号管护站转运哀牢山失联人员遗体

  截至23日上午7时,参与搜救的云南森林消防队伍按前方联合指挥部既定部署展开行动,昆明支队84人、普洱支队25人共109人正在安全稳步向4号管护站转运失联人员遗体,直线距离大约1.5公里,预计还需4小时到达4号管护站。6时,由思茅中队中队长王思龙带普洱支队40人,普洱消防救援支队20人、地调中心30人、地方群众50人共140人组成接应队伍,赴4号管护站接应,由原老鹰塘接应点出发,直线距离大约5公里,预计耗时5小时。7时,昆明支队杨仙永政委部继续向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联指开进,路程大约30公里,预计1.5小时到达。同时,云南消防救援指战员和其他救援力量也进山前往4号管护站协助转运遇难人员。(总台记者 陈鸿燕 陈政 王子玄)
  云南4名失联地质人员均已遇难
29#
 快乐一家 发表于: 2021-11-23 07:45:49|只看该作者

“哀”殇:4名经验丰富的地质人员,为何没能走出大山?

源自:极目新闻
原文标题:“哀”殇:4名经验丰富的地质人员,为何没能走出大山?
⊙记者:丁伟 李贤诚

  斜贯云南中部五百多公里、平均海拔两千多米的哀牢山,因4名专业地质人员的遇难,笼罩上一层哀伤。


  四人中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仅25岁,进入地调队伍前,均曾服役于武警黄金部队。他们供职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是一支精锐的地质调查队伍。
  从11月13日上午9时进山,到11月22日上午8时32分,最后一名失联者遗体被找到。一周多时间,一场举国关注的救援,没能等来生命奇迹。
  4名罹难者,都是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地质人员,原本计划只一天的进山作业,为何却迷失大山?


意外的失联
  人们是在出事后,才得知他们的姓名:杨敏、张金榜、张喻、刘宇。
  11月13日上午9时,他们从云南省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逸樟盆小组仓房梁子出发,徒步进入哀牢山内部,目的地在位于玉溪市新平县地界的6134号国家连续清查样地(当地人称锅底塘老虎岩)。
  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全国最大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达85.1%,最高海拔3156.9米。而4人进入的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山形陡峭、树木茂密、沟壑纵横,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地理环境十分复杂。
  按计划,2名接送车司机在山外等候,4名地调队员将在山上居住一晚,于14日下山。
  事后获悉,他们携带了罗盘、工兵铲、铁锹、一次性雨衣、一矿泉水瓶汽油等物品及一天半的干粮。而汽油是司机担心他们晚上下不来,特意从备用油桶里倒出来让他们带着的,可用于野外生火取暖、防野兽,还能稀释油漆。
  另外,每人随身还携带了一台RTK设备。RTK是一种能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只要打开按钮,外界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锁定他们的实时位置。
  13日12时59分,在与外等待的司机电话联系之后,4人的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事实上,一直到21日11时,失联4人从未打开过RTK设备,救援人员始终无法找到他们的方位。
  11月15日19时28分,镇沅县人民政府办总值班室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成立救援指挥部,集结多方救援力量,开展地毯式搜救。
  16日,搜救队发现了失联人员露营痕迹和部分随身用品。随后几天,搜救工作持续进行,但始终未发现失联人员。
  19日中午,极目新闻记者在失联人员出发的者东镇樟盆村看到,进村的道路已进行管制。
  村民介绍,哀牢山山高林密,山里面有蛇,还有黑熊野猪等野兽,即便是当地村民也很少进入哀牢山深处。地调队员进山的那几天,天气不好,雾气大。在14日和15日,还有陆续的降雨。雨水,让哀牢山的能见度大大降低。

救援难在哪
  随着多方救援力量不断集结,到20日12时,参与救援人数560余人,已累计出动救援人员1900余人次。到11月22日8时,累计投入搜救人员4679人次,车辆196辆(专业车辆35辆)、直升机10架次、翼龙Ⅱ型无人机3架次(建立空中通信基站)。
  除了直升机空投物资,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当地还组织了数百名村民,为救援队人力运送物资。由于山势陡峭、地形复杂,村民们徒步到补给点需要3个小时,最远的营地则要走五六个小时才到。

  20日,在对失联人员简易宿营窝棚的下游方向进行地毯式搜索后,除发现排泄物外,还发现了一块雨衣碎片,经确认,确定雨衣系失联人员所携。

  在现场,一名失联人员家属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失联的地调人员,已有多年野外工作经验,以前也经常出差。本次失联后,家属15日就赶到了普洱,一直关注着救援动态,“网上每发布一条信息,心头都一紧。”
  “这个工作确实辛苦,但是这个工作总要有人来做,我们家孩子不做,别人家孩子也要做。各行各业都是为国家出力,做贡献,我们相信政府能够找到。”一名亲属眼噙泪水说。当地餐馆老板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失联者家属曾到店里用餐。“看得出来,他们心情很不好,根本就没吃几口,一直说吃不下。”
  揪心的等待中,时间进入21日。当天下午6时33分,搜救人员报告在哀牢山新平县水塘镇,调查样地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公里处发现3名失联人员,但已无生命体征。
  22日上午8时32分,第4名失联人员遗体被发现。消息传出,网友无不惋惜哀悼。当天下午,中国地质调查局官网变为灰色,对遇难的4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致以最沉痛的哀悼。
  投入这么多人力和装备,为什么搜索了整整一周才发现遇难者?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此次人员失联区域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搜救人员需要从海拔1700多米的山脚出发,翻越海拔2800多米的多座高山,搜救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政委刘东君介绍,林区内郁闭度比较高,达到了94%,连专业的卫星电话都很难打出去。
  “哀牢山地形等各方面情况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比我们之前参与的救援行动也要复杂得多。”云南省户外运动协会副会长胡文琨称,此次哀牢山救援行动的规模在救援历史上也是非常庞大的。
  一位从事山地救援17年的专业人士向极目新闻记者分析,除了天气、大雨和地形地势等困难外,哀牢山搜救实际上还面临着山地通讯不佳和搜救员体力消耗快等问题。
  “现在报道中提及此次搜救出动了直升机和几百人的搜救队。实际搜救过程中,空中和地面的搜救队可能联系困难,或者两支不同的搜救队之间在山林里都联系不上,可能会存在搜索盲区。另外,还有搜救队体力的问题。山地搜救体系消耗大,为了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平时我们4小时就会轮班,换一批人上。但从报道来看,哀牢山的搜救队是连续几天几夜连续作战,这对搜救队本身也是一种考验。”上述专业人士说。

何以迷失大山
  4名专业的地质人员,为何没能走出大山?这成为众多网友的疑问。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局长王鸿东分析了以下两个可能:一是受恶劣气候影响,14日到16日持续降雨,气温下降且大雾弥漫,能见度非常低,可能导致失联人员方位判断失误;二是因为这一片区属于哀牢山地形地貌最为复杂的区域,就算是巡护人员,在平时走得少的地方也可能出现短时间迷路现象,失联人员在迷失方向的情况下很难走出去,并且复杂的地形可能也会导致失联人员有受伤情况。
  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马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进入原始森林出现迷路的情况,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被困人员尽量在高处或者空旷的地方,用明显的有颜色的衣物或生火发出求救信号;二是为了确保自己被施救者找到,尽量不要随意走动,即使离开也要通过砍树或者做标识;三是原始森林最大的危险来自于失温,如果身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摄氏度,就意味着已经到了重度失温,人会颤抖甚至会出现幻觉,非常危险。所以,应尽量最大限度地保持自己的体力和体温。
  近几日,极目新闻记者在哀牢山附近村庄实地走访感受到,当前季节,山上白天能达到20摄氏度左右,到了晚上就只有7至8度。“我们这里一天相当于过四季,早晚温度低,中午又很热。”一名村民向记者描述。
  云南当地的开屏新闻报道称,云南省地质专家王宇分析认为,山中气温明显低于山下,加之后来下雨,几人迷路后,产生了失温状况,而且没有向导,因为又是观测样地,雨具、帐篷、干粮和饮水携带不足,雨披也不足以抵挡寒冷,在寻路、失温的情况下遭遇不测。
  上述救援专业人士提醒称,他所在的队伍平时搜救过程中时常遇到经验不足的驴友或大学生被困在山中,从这次的事故看来,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可能在山中遭遇不测。至于RTK设备为何一直没有打开,王宇推断,如果此消息属实,没有电或没有信号的可能性比较大。
28#
 楼主|黑密林小妖 发表于: 2021-11-23 07:36:00|只看该作者

云南哀牢山4名遇难野外作业人员发现始末

源自:新华社
原文标题:云南哀牢山4名遇难野外作业人员发现始末

  新华社昆明11月22日电(记者:何春好、孙敏)11月22日上午,经过千余人连续多日紧张搜救,在云南哀牢山失联的4名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工作人员被找到,但均已无生命体征。
  据搜救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镇沅县常务副县长张兆辉介绍,11月13日,这4名工作人员从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进入哀牢山开展野外作业后失联,镇沅县政府接报后立刻成立救援指挥部进山搜救。
  据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王岗介绍,搜救区域确定为“三区一线”:哀牢山普洱市镇沅县一侧片区、哀牢山玉溪市新平县一侧片区、楚雄州双柏县一侧片区和哀牢山山脊线,累计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
  “分别以山脊为线,沿哀牢山西南、东北、正北3个方向搜救,救援行动由划片循迹搜索转为地毯式重点搜索,搜救方式由独立搜索转为3个区域相向合围。”王岗说。
  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战训处副处长杨磊介绍,搜救队伍动用了直升机、“翼龙”无人机、热成像无人机、搜救犬等,直至11月21日18时33分,搜救指挥部接到搜救人员报告,在新平县水塘镇哀牢山山区,重点区域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公里处发现3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以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为主体的救援力量组成突击队赶赴目标点进行支援,并在距发现失联人员地点直线距离3.58公里的老鹰塘设置接应点。
  该目标点属于哀牢山原始森林无人区,无道路、无通讯信号,突击队员夜间穿密林、爬陡坡,绕过断崖,蹚过激流,不到2公里的路程行军5个半小时,22日0时32分抵达后,又以发现地点为中心向四周对第4名失联人员开展搜索,但因夜色浓重,未能成功。
  杨磊说,8时32分,第4名失联人员终于在3名遇难人员附近被找到,已无生命体征。
  据在现场的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队员描述,根据目测,4名遇难者衣冠较为完整,也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随后,救援人员按命令开展了遗体转运工作。
  据了解,这4名人员此次进山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携带有RTK(实时差分定位)设备、森林罗盘、工兵铲、铁锹等工具以及干粮、矿泉水等约1天半的口粮。
  目前,相关原因正在深入调查中。
27#
 神对你很失望 发表于: 2021-11-22 19:23:09|只看该作者

哀牢山四名失联人员均已遇难,专业人士为何遭遇不测?

源自:中国新闻周刊
原文标题:哀牢山四名失联人员均已遇难,专业人士为何遭遇不测?

近些年很少有人进入哀牢山
  在失联整整8天后,11月22日早晨,4名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工作人员全部被找到,不幸的是,他们都已遇难。
  目前,救援队伍正在开展失联人员遗体的转移工作。由于当地仍在下雨,加之哀牢山地形复杂,遗体转移工作有一定的困难。
  11月13日,这4名工作人员在云南哀牢山开展野外作业时失联。他们中,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都曾当过兵,具备野外作业经验和一定野外生存能力。
  哀牢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有专业能力的人员也会面临失联、乃至遭遇不测?


救援人员:“500米距离用时两小时”
  4名队员是从普洱市者东镇樟盆村进入哀牢山腹地,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据了解,按照计划,4人从哀牢山腹地翻过山脉,到达玉溪市新平县完成预定任务。
  镇沅县政府工作人员介绍,4名工作人员的年龄在25岁至32岁之间,此前均在部队服役。此次进山,他们携带了RTK、罗盘、工兵铲、砍刀、雨衣等工具,此外还带了一天半的干粮。
  根据公开资料,哀牢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高海拔3100多米,范围涉及楚雄州的楚雄市、双柏县、南华县,普洱市的景东县、镇沅县,玉溪市的新平县,仅在普洱市镇沅县的面积就达到13.5万亩。该地区山势陡峭、地理环境复杂。
  4人按计划应该在13日下午或14日上午下山,但2天后仍未下山。11月15日19时28分,普洱市镇沅县政府接到失联报告。失联人员与后方联系的最后时间在11月13日下午。
  樟盆村的张先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11月15日,接到官方消息,他和几名村民组队进山搜寻,但一直未能联系到4名调查人员。
  在接到报告后,普洱市、玉溪市两地成立救援指挥部,投入公安、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山地救援队、本地村民等救援力量,同时,利用卫星电话、无人机、直升机、搜救犬等进行搜救。
  参与救援的云南省山地救援队的赵雷(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哀牢山地势复杂多变,前几天曾下雨,山里有雾,加之信号总是断断续续,导致很难辨认方向。“我们脚下的刺竹太密,500米的距离甚至得用时两小时。”
  在随后几天里,樟盆村不少青壮年也加入搜救。张先生称,起初3天,他和村民为专业搜救人员运送帐篷、饮用水等物资,后续直接参与了寻人工作,白天行走搜救,晚上则在山上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休息。
  “有的人一天最短搜寻11个小时,最长的超过30个小时”,赵雷说,除了地势复杂外,他们还需警惕野生动物袭击。还有搜救人员表示,曾听到熊的叫声,一些坡度较大的地方,搜救人员需要“搓着、滑着往下走”,而河道、峡谷、瀑布等危险、陡峭地带,则需要专业的山地人员使用绳索等设备搜寻。
  11月20日,救援人员在对失联人员简易宿营窝棚的下游方向进行地毯式搜索后,除发现了工作人员排泄的粪便外,在粪便下游两条小溪的交汇处继续行走一公里左右又发现了一件雨衣碎片。
  根据这一方向,11月21日,也就是搜救第7天,搜救人员加强了对发现雨衣周边地区的搜索力度。
  不幸的消息很快传来。21日18时33分,在哀牢山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调查样地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公里处,3名失联人员被发现,但已无生命体征。22日8时32分,第4名失联人员的遗体也被发现。
  根据云南哀牢山失联人员搜救指挥部通报,目前正在开展遗体转移工作,相关原因正在深入调查中。参与搜救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预计22日晚才能下山。


护林员:“专业人员也需要陪护”
  4名调查人员的遗体被发现后,他们的身份和携带装备也被披露。

  失联的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按常理分析,他们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但据新京报报道,从14日至21日11时,他们从未打开过RTK设备。
  不过,有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士表示,原始森林中如果失去通信信号,即便打开,后方人员也收不到信息。
  参与救援的张先生也给出了同样的说法。在搜救过程中,他的手机信号时断时续,经常收不到消息,“主要是雨后雾很大,能见度低,容易找不准方向;而且下了雨温度太低,他们身体上可能也受不了。”张先生分析。
  哀牢山在玉溪境内的一名护林员也提到,哀牢山地形过于复杂,上山下坡总是弯弯绕绕,遇上大雾天气,行路会变得更难,“即便是有野外生存能力的退伍老兵,也难免遇到难题,连我们上山都很谨慎,基本是从哪上就从哪下。如果对这片区域的方向感不太好,你到了开阔地带,可能也看不清哪是哪,容易偏离方向。”
  上述护林员还提到,哀牢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随着管理逐渐规范、完善,进入保护区需获得准许,“游客是不允许进入的,专业人员也需要护林员陪护”。
  不过,樟盆村的一名护林员提到,11月13日,当他得知有车辆人员上山后,曾前去探寻情况,“到的时候,调查人员已经进山了,只看到了司机。”
  多位樟盆村村民也提到,近些年他们很少有人进入哀牢山。有村民提到,一二十年前,当地村民曾上山采药,“但到的地方也都是边缘地带,而且都是跟着长辈走原来人留下的路”。
  至11月22日下午15时许,赵雷等搜救人员还在有序撤离,他称,由于当地还在下雨,下山的路比较难走,耗时会比较长。“哀牢山不是外人可以想象的,推进难度很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5:05,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