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88|回复: 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茶楼逾3万家严重饱和 成都又一地标式茶楼转让

 [复制链接]
曾经火爆一时的抚琴路高档茶楼“圣淘沙”,已于2014年关门。曾经拥有50多家大型连锁门店的“阳光茶楼”,目前也大多转让,仅剩不多的几家。
  一些定位平民化的“坝坝茶”,因为对普通市民口味,则成为老百姓的最爱,所受到的市场冲击也相对小些。以有90多年历史的人民公园“鹤鸣茶社”为例,几乎每天都是几百人喝茶,天气好更可见上千人喝茶的壮观场面。
  除此之外,一些定位准确、极富特色的茶艺馆仍然颇受追捧。以宽窄巷子“可居茶介”为例,虽然人均消费不低,但仍然成为许多白领、小资的最爱。
  近期,老字号的玉林“圣天露”茶楼在58同城、赶集网等中介平台公开转让,这条消息也在成都老茶客之间悄然流传,并引来一片感叹唏嘘。
  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曾经风光的茶楼日子并不好过,成都“五步一茶馆,十步一茶楼”的热潮似乎有降温的迹象。不过,四川省茶馆协会秘书长张涛指出,缺乏经营特色、同质化严重的茶楼往往处境尴尬,而那些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茶楼仍有市场。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老乡亲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老乡亲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凉山州发布一批干部任免通知 袁小龙任州政府副秘书长 成都菜市现点穴大师 身体带电祖传点穴治病
2# 四姑娘山
 楼主|老乡亲 发表于: 2016-5-5 08:22: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玉林“地标式”茶楼公开转让
  除租金7万元/月外,另有转让费150万元
  “圣天露”茶楼位于市区玉林南路1号十字路口,可谓黄金地段。茶楼总面积800多平方米,含1个大厅,13个包间,自带停车位,报价7万元/月。成都商报记者从委托转让协议书发现,报价还包含两个已出租门面约1万元月租,故茶楼实际报价应为6万元/月。
  对于很多老成都来说,有20多年历史的“圣天露”茶楼是个神奇所在。在玉林小区问路,很多人会将“圣天露”当成坐标;泡茶馆如果没去过“圣天露”,估计不敢称老茶客;而“到圣天露谈生意”,在上世纪90年代更是一件颇让人自豪的事。它甚至还出现在不少文学作品中,一些以成都为背景的网络小说风靡一时,里面也不时能见到“圣天露”那如雷贯耳的名字。
  但今非昔比,记者近日两次走访圣天露茶楼发现,虽然仍正常经营,不过顾客寥寥,大厅只有两三桌人,包间也多数空着。一位喝茶的老人表示,他是附近多年的老茶客了,有空就爱来坐坐,转让的事也听说了,感觉挺可惜。
  茶楼现任经营者黄先生证实了寻求转让的消息,并透露除租金外,另有转让费150万元。而中介则透露“价格还可以谈”。据了解,圣天露茶楼此前已有数次转手,现在的经营方并非其创始人,而是由几个股东共同所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老乡亲 发表于: 2016-5-5 08:22:00|只看该作者
  成都茶楼逾3万家严重饱和
  转让信息密集,房租、转让费仍居高不下
  成都堪称一座“泡在茶里的城市”,曾几何时,成都的各类茶楼、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增长。据成都市茶楼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大成都范围各类茶楼、茶馆数量超过3万家,密度之高、数量之多居全国之冠。其他城市如北京、上海,均只有3000多家。
  但如今,许多茶楼老板感叹生意难做。曾经火爆一时的抚琴路高档茶楼“圣淘沙”,已于2014年关门。当年一座难求的球迷圣地,龙舟路附近的“球迷居”茶楼,如今也门可罗雀。曾经拥有50多家大型连锁门店的“阳光茶楼”,目前也大多转让,仅剩不多的几家仍在继续营业。
  “我们茶楼前几年高峰时有员工20多人,光工资一个月就要六七万元。目前生意不好,只保留了12名员工。”在城东一家看上去经营还不错的茶楼,老板张先生表示只能维持,实际很难赚钱。记者实地查看,该茶楼面积约900平方米,张先生和几个股东早年投资近千万元买下整层楼经营,他表示:“自己的产业没计算房租,算上房租肯定亏损。”
  
4# 金佛山
 楼主|老乡亲 发表于: 2016-5-5 08:22:00|只看该作者
  而记者沿所在小区周边走了一圈,竟找到7家茶楼,规模都不小,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且经营情况普遍欠佳。位于城南桐梓林的一家茶楼老板明确表示,由于现在一年要亏30多万元,正准备改成一家快捷酒店。
  实地走访调查发现,经营不善的茶楼普遍存在定位不清、经营趋同、缺乏特色等现象。在一些居民区,短短几百米街道就有四五家茶楼,这往往导致激烈竞争,经营低迷成为普遍现象。
  面对市场行情的低迷,不少茶楼走上了“转让”、“招租”的道路。成都商报记者从赶集网、58同城等网络上看到,多达上千条成都茶楼转让信息挂在网上。诸如:府青路某茶楼转让,月租金6.4万元;盛隆街某茶艺馆转让,月租金5万元;世纪城附近某茶楼转让,月租金5万元……即使排除重复的转让信息,其转让数据也令人吃惊,而动辄数万元的房租更是压力山大。
  此外,一些地段较好的茶楼转让仍在收取转让费,部分茶楼转让费高达数十万至上百万元不等。在市场严重饱和、整体需求乏力的背景下,居高不下的房租、转让费,很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老乡亲 发表于: 2016-5-5 08:22:00|只看该作者
  特色茶楼经营状况依然良好
  做得好的既有“坝坝茶”,也有“高大上”
  “茶楼产业是成都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但目前市场严重饱和,3万多家茶楼,确实太多了。”四川省茶馆协会秘书长张涛表示,受大环境影响,近年来茶楼日子普遍不好过,关店的为数不少,包括一些名气很大的茶楼。
  他透露,一家知名龙头茶楼企业同时经营餐饮,过去高峰时单店年收入7000万元,现在几乎减少一半。“整个茶楼行业一直存在多、弱、散、乱的现状,为此行业协会也一直在为推进标准化努力,比如大力推进的茶楼星级评定。”
  大众回归理性消费,茶楼经营也要有自己的特色。张涛表示,那些缺乏经营特色、同质化严重的茶楼往往处境尴尬。而一些定位平民化的“坝坝茶”,因为对普通市民口味,则成为老百姓的最爱,所受到的市场冲击也相对小些。
  以有90多年历史的人民公园“鹤鸣茶社”为例,几乎每天都是几百人喝茶,天气好更可见上千人喝茶的壮观场面。而其消费也十分低廉,人均消费不过二、三十元,深受老成都喜爱,甚至还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即使单个客人消费并不高,但有庞大的数量支撑,收益仍然相当可观。
  除此之外,一些定位准确、极富特色的茶艺馆仍然颇受追捧。以宽窄巷子“可居茶介”为例,算得上精致茶馆的代名词,一度入围“全国百佳茶馆”。可居从茶叶产地到喝茶器皿,再到茶艺表演,都追求一种极致。虽然人均消费不低,但仍然成为许多白领、小资的最爱。这里还不定期举办一些有关品茗或赏器的讲座及展览,邀请一些大师来和茶友交流,在圈内具有相当口碑和人气。
  位于神仙树南路的“竹叶青论道生活馆”,则是成都首个以品茗论道为主题的高端茶文化体验馆,由设计大师陈幼坚担纲设计,曾被《时尚芭莎》杂志评选为“成都最美茶馆”。在这里除了能品到好茶外,还能感受设计者所推崇的禅道氛围,甚至它已经远远不止喝茶品茗,而变身成为时尚沙龙活动的举办地。成都商报记者 李伟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7 22:09,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