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8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22-11-9 20:40:56|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共同富裕的“硬支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陈育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精神的力量,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纳入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要求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共同富裕涵盖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既追求物质生活富裕,又追求精神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富裕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精神生活的追求实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文明程度的提升,这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既要抓好人民的物质生活富裕,也要高度重视和抓好人民精神生活富裕的各项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任务。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提升各族人民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素养,增强“五个认同”,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实际工作中,要克服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推动共同富裕的各项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文化富民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支点
  优秀的文化艺术既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又可以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富民功能。文化富民有着深厚的基础和丰富的实践。例如,丰富多彩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多种多样的非遗资源和文创产品,都可以拓宽致富道路。在发展规划中,要重视和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产业链,努力探索文化富民路径。重视挖掘和吸引各方面文化人才,支持创业,培育文化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文化富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聚集在城市,经济融合快速而直接,但文化融合略显滞后。城市文化代表着现代文明,而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城乡融合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要把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谋划,在尊重城乡文化各自特点、实现城乡文化资源相互交换基础上,实现和谐均衡发展,筑牢共同富裕的根基。
  文化富民也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渠道。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交融,为各族群众所接受、所喜闻乐见,不仅丰富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切实保护好利用好文化资源
  我国各地都有许多历史文化资源,包括红色资源、传统文化资源,这都是鲜活的、形象的教科书。要切实保护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凝聚起各族人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要因地制宜,打响品牌、擦亮名片、树立形象,提升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荣誉感。
  加大文化投入。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创造条件,保护地方戏曲等文艺形式,培养乡土作家、民间艺人,开展多种形式的会演、展览、评比等活动,拓展文化空间、营造文化氛围、丰富文化生活。深化文旅融合,打造文化产业新优势,形成品牌,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各族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和力量。
  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比如金融支持、人才保障等,特别要强化对各民族文化人才的尊重、引领、培育、凝聚,着力培养建设一支稳定的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文化人才队伍,形成与历史文化、发展优势相适应的文化人才阵容。汲取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手段,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共同富裕离不开文化铸魂、塑形、赋能的强大力量。要为共同富裕注入文化的源头活水,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共同富裕的“硬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核心所在,是战胜各种挑战的精神源泉,是取之不竭的奋斗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也必将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团结奋斗。
  (作者系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首席专家)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把高校建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高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13:08, Processed in 3.556806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