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王德奎|查看: 2028|回复: 49
[纪实·新闻

聊天手机本质上是人工智能拓扑序

 [复制链接]
11#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3-8-28 16:37:48|只看该作者
4、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
1、大语言模型解锁未知
2023年7月12日观察者网记者阮佳琪,在网上发表的《基辛格也被俄罗斯恶作剧二人组套话:承认北约不东扩是谎言,不谴责北溪被炸》一文中说:“俄媒称,尽管基辛格在近半个世纪以前就已经离任,但作为一个在缓和冷战期间美苏关系以及推动中美建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美国著名外交官,他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是前不久刚刚过完百岁生日的基辛格,肯定想不到自己有一天居然也会栽在俄罗斯恶作剧二人组‘沃万和雷克萨斯’的手里”。
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对立与和谐交结的现象,从古到今解锁其中的未知,都没法做到。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关键时刻的到来,有法吗?
1967年是我国暴发“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二年,又发生“二月逆流”。平定后,我们所在的大学校园早也停课快一年,学院的图书馆已关闭,大部分报刊杂志停办,书籍停止出版。我们读大学的武汉钢铁学院,把东院平房原晚上偶尔收看武汉广播电台放的黑白电视的一间大屋子,改为学生临时阅览室,还能看到《红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等报刊。奇特的是,那时这里还能看到朝鲜出版的中文杂志《新朝鲜》,摆在阅览室的书架上。我们不愿参加派性的“文攻武卫”属于“逍遥派”,常常躲在阅览室看报纸和杂志。
有一天下午,我们偶尔翻看《新朝鲜》杂志,读到一篇文章提到基辛格的“打墨水论”──那时基辛格还不像推动中美建交后那样著名,只一个普通的学者。他说的是“实践”如用钢笔写字,“学习”如给钢笔打墨水──你用钢笔写字,总会把笔管先前打的墨水用完,所以打墨水这类“间断”,是写字这类“实践”必须的:类似一种掌握“理论”的学习,是为了后来更好地工作(现在只能大致记得这个意思)。基辛格从“打墨水”的生活常识,提炼成连续当官工作中有间断理论,说来平常,且美国与朝鲜对立,朝鲜的学者为啥要引用?
在百思不得其解中,如果联系当时的政治形势,似乎有一点反对我们的“实践论”的意思:因为当时我们宣传的“实践论”,是“从游泳中学习游泳,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实践出真知,实践增长才干”;即越是实践越能干。也许朝鲜对我国“文革”有不赞同的看法,因为记得这篇文章的杂志中还有反对“阶级斗争成分论”,赞成看表现。
该文说的理由,记得意思是在朝鲜发生的战争,敌人的飞机飞到朝鲜领空,扔的炸弹不只是炸朝鲜的贫下中农,不炸地主富农。所以反对侵朝战争,重在看朝鲜人忠于国家的现行表现,不在成分上。不久,阅览室里的《新朝鲜》杂志不再摆出了。在街上新华书店,书架上原先摆着一大排的《金日成全集》著作书,也下架了。这很自然。
直到1971年“乒乓球外交”到1972年基辛格公开来中国访问,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打下称“老朋友”的基础,这时我们才对基辛格的“打墨水论”有了些正面看法──也许“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是对立统一的。但也直至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论的出现,智能中文聊天手机要普及,我们才有了更新的认识:这才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关键时刻的到来。因为从“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看,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形式自动化,其中大模型进展到大语言模型是有区别的。
这里的“连续与间断”,是语言类似人类智能,而记录语言的文字类似人工智能。现代记录语言的文字,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字母文字,如英文。一种是象形文字,如中文。这两大类语言文字的“理论与实践”也是对立统一的。因为把全世界所有的语言文字,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语言类似“人类智能”是自我智能;文字与此相对类似“人工智能”,是机器智能。有人说,自我智能是一种主动智能,它是由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产生的。人类能够主动思考、判断、决策和行动,这些都是人类智能的表现。而机器智能是一种被动智能,它是由机器程序和算法执行的。因为机器只能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和算法进行操作,它们不能像人类一样主动思考和决策。
再说自我智能,指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和判断力。而机器智能,只是对特定任务的程序化执行。其次,自我智能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不断提高,而机器智能只能通过不断学习和优化算法来提高执行特定任务的能力。尽管机器智能在某些领域已经表现出了出色的能力,但是它们仍然无法替代自我智能。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许多问题需要自我智能的主动参与和判断,而这是机器智能无法完成的。
因此自我智能和机器智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作用。对于机器而言,计算是一种定量的方法,它通过数学和逻辑运算来处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具体的结果。计算通常涉及对数值、量度和比例等定量事实性信息的处理,因此是一种定量的算计。
相比之下对于人类自我而言,算计则是一种定性的方法,它通过思考、分析和推理来处理和解决问题。算计通常涉及对概念、关系和趋势等定性价值信息的处理,因此是一种定性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和算计可以相互补充。计算可以为算计提供精确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从而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而算计则可以为计算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背景信息和目标,从而指导计算的方向和内容。
计算和算计在方法和应用上,也有着本质的区别。计算是一种定量的算计,主要处理定量信息;而算计是一种定性的计算,主要处理定性信息。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和算计可以相互补充和促进,共同推动相关领域的进步。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事实和价值是“连续与间断”并存的。如文字记录留存,类似“现实世界”。语言是人说话,说完语音消失,类似“虚拟世界”──虽然语音可以用特制的工具录音留存,这已经与机器有关。机器和人类之间,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和矛盾的,更困难的是这些差异和矛盾之间,是交集和融合的。
如北京邮电大学刘伟教授出版的《人机融合》书中说:“机器缺乏人类智慧和情感,它们不能像人类一样思考、创造和情感。在机器和人类之间的融合中,需要找到一种平衡,使机器能够协助人类完成各种任务,同时不失去人类的智慧和情感”。但人机融合,中文和英文的矛盾,中文的形成和未来的“理论与实践”,你知道吗?
2、中文由来及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
“英论阁(Enago)”是全球领先的语言解决方案提供者,品牌成立于2005年。但英论阁又说是专门为非英语母语的作者,提供高品质的英文润色编辑和翻译,已为来自全球125个国家的作者润色过稿件。这是否类似“国际律师和法官”同时兼任?
2023年7月13日科学网个人博客专栏,“英论阁”发表的《中文科技论文写作必知的14条规范》一文中说:“中文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要点体现在标题、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引言、斜体用法、正体用法、数字用法、公式编排、插图编排、表格编排、结论、参考文献等14个方面。中文摘要在摘要中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必须写出中、英文全称。英文摘要须为中文摘要的直接翻译内容,英文摘要应当有大约200个实词。英文摘要常用被动语态、第三人称、短句子风格”。
“英论阁”的文章没有错,说的也是我国现行的通用规定。但与“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必知”的不用“中文摘要”对比,是透出一种信息:是否英文高人一等?中文的由来及发展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有精英研究吗?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一直说:“中国是文明型国家,从秦始皇统一之后就形成了‘统一执政集团’的传统。文明型国家是‘百国之合’的国家,是自己漫长历史上成百上千个国家慢慢整合起来的。两千多年前,我们古人就有政治智慧,治理这样的国家必须是统一的执政集团,不能搞对抗性政治”。这是对的。
但张维为教授知道巴蜀远古联合国吗?他是“英语通”,这与他说“在欧洲长期生活过”有关。中文科技论文必需写“英文摘要”,这是中国人提供科技水平“从0到1”的突破吗?张维为教授没有说,他研究的是“智慧、治理,国家必须是统一的执政集团”。
如他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做到‘一部手机全部搞定’的国家,背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成功:政府、国企负责基础设施建设:一流的高速公路、一流的高速铁路、一流的数字基础设施,村村通,全覆盖,从西藏到新疆,包括山区、村庄、公路、铁路,都可以手机看视频。同时民营企业抓住了机遇,把整个互联网商业服务做到了世界一流”。我们把他假设成是“智能中文聊天手机普及”的提出者和聊天手机扮演者,因为近十年我们看到他在“观察者”网发文,类似与我们聊天,受此启发,“中文聊天手机”觉得很必要。
在“观察者”网之前,我们没听说过张维为教授。他认为中文和英文的矛盾,从“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看,也很精彩。例如他说:“我们也可以指出西方的政党是公开的‘部分利益党’,这是一种基础理论上的突破,有了这样的突破,再来看西方,真是‘一览众山小’。我们可以问西方国家:贵国有没有整体利益党?没有整体利益党,你们怎么进行改革?怎么进行规划?既不能改革,也不能规划,那么你们国家在21世纪怎么可能成功呢?但这种‘中国心胜’非常之重要。比方说,这几天特别炎热,但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空调普及的国家,这是了不起的成就,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用不起空调,因为市政电力跟不上。西方国家用空调的也是少数人,我在欧洲长期生活过,欧洲过去气候比较温和,夏天短,大概两星期左右特别热,所以大家不用空调。现在全球变暖,欧洲夏天的炎热时间也很长,但多数欧洲人现在用不起空调,因为设备贵,人工更贵,现在还有能源危机,电费还要贵。如果家家户户都用空调,估计欧洲的市政电力也跟不上。首先感到震惊的就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便利”。
张维为教授说基础理论的突破是“政治”。而有人却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基础理论的根基。这里的“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是什么?政治类似算计,要说话;说话需要文字,文字类似计算,是工具,类似机器。其实政治要赢,需要武器,也是机器。即语言和文字的“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的统一,是“机器”。

12#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3-8-28 16:38:2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但这里机器是时间区别的。例如,远古联合国时期产生的太极阴阳古卦爻文字,具有注音、注义、编码和缩写的功能,如果类似发电报用的发报机,有打写长短线和点的办法,那么太极卜爻符号用三横排打写,只能26种排列,可对应英文的26个字母符号。但那时还没有发明发报机这类高水平科技,卜爻符号的文字实践间断了。
那么中文要看英文的认可,目前高水平科技的电脑和量子计算机,就要看它们的超大量数字计算的能力──中文是卦爻文字的连续,类似有注音、注义、编码和缩写的功能,比注音的字母文字的编码功能看似复杂,但能从“立足山海时期”的约公元前5070--4170年,实践演化到秦始皇的“书同文”政策,统一中文的约公元前221--201年,发展到有14亿多人口使用中文的中华民族,功不可殁。中文要看英文,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做好“输出”,走科技路线是必须的。只要我们自己做的好,别人自然会来拿,不用我们自己去担心输出的问题。同时我们也不能光盯着英文的认可,输出同时意味着我们要向第三世界、南方国家输出,不要好像只有讲英文科技才算是输出。
北京大学副校长张锦院士说:“在科学面前,我们同样要提升战略眼光,拓展战略视野,从堵点、卡点、断点、痛点中发现、凝练、解决关键核心科学问题,基础研究是‘从0到1’的研究。‘0’是基础研究的问题,‘1’则代表问题的突破”。这里基础理论是“政治”,和基础理论是“科技”──“政治”和“科技”,类似“说话”和“写字”,谁个难?有个有关的故事,是2023年“钢中氢”领域当之无愧的奠基人诞辰110周年,纪念1940年为英国二战空战缔造传奇,成功破解英国军机喷火式战斗机失事奥秘的李薰。
86年前的1937年,李薰像考状元一样,考取湖南省唯一的冶金专业留学名额,却被初次见面的谢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教授安德鲁问倒了:“为什么你的英文文章,写得可以与英国学文学的学生媲美,而口语却相差甚远?”“学霸”取巧被拆穿,李薰大窘。
后来李薰回忆,给家人解释说:“备考时,背熟了英文报纸上精选的几十篇文章,写起来得心应手,但口语就没有这个条件了”。1951年李薰归国,上世纪80年代,李薰担任中科院副院长兼技术科学部主任时,曾在报告中提出:“技术科学是研究生产和技术中基本性、共同性理论的科学。例如,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属于基础科学范畴,而工程热物理这门技术科学,则是应用上述定律解决具体问题……外国卖出的任何技术,让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发展自己的技术科学,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
李薰院长说的多好啊。接近自然真理的每一步,都包含着难以把握的命运、令人惊奇的结果和不可思议的飞跃。科学有别于常人眼中的智商、学识和技能,而是在科学探索中获得的、持久而深刻的、认识上的卓越品德。中文科技,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些“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没跟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还没搞清楚。
张锦院士说:首先是坚持高水平自由探索式基础研究,挑战颠覆性、非共识的前沿问题。张锦院士说的相同情况是19世纪末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偶然发现电磁波无需电线媒介,能够远距离传递信息。这与当时“弯曲的地球表面不能传播电磁波”的固有认知严重相悖,因此备受质疑。但他继续坚持深入探索,不断发展模拟信号编码基本原理和技术,最终实现了无线电通信。又如2008年土耳其毕尔肯大学埃尔达尔•阿里坎教授的论文,提出世界上第一类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香农极限”的信道编码方法(polar码)。华为公司正是基于polar码基础的核心原创技术,再取得多项突破促成学术研究到产业应用的蝶变,推动人类进入5G时代。如果智能中文聊天手机基础的核心原创技术,有类似的突破,也许才完成整治与科技的和谐。
张维为教授也许不知从约公元前4170年发明卦爻文字没有类似的发报机,到他说文明型国家中国从秦始皇统一之后就形成了“统一执政集团”的传统,“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得到技术材料、大模型、大语言模型的大量多种通用训练,是全世界其它所有国家、民族不曾有过的。即使类似近代“湖广填四川”中国人杀中国人,也发生过多少次──今天我们看到身边一些四川人寻根,不忘“湖广填四川”,写家谱、族谱说是祖先来自湖北麻城,也许是可信的。
但远古的祖先来自哪里?就只能停止在“(七)跃起中原时期(约公元前3150--2230年)。(八)大同王土时期(约公元前2230--2070年)。(九)夏朝时期(公元前2070--1600年)”──搞得“四川人不是四川人”,中华民族自身间的残杀,“盘古王表”在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才有传说;今天才发现的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宝墩遗址等,历史文献无记载,这也许是“算计”之误。
如果说“(七)跃起中原时期(约公元前3150--2230年)”,是由于自然大灾害造成的: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在“(五)立足山海时期(约公元前5070--4170年)”的后期,彻底干涸,中华民族的主流迁移出巴蜀盆地,是自愿的。那么在“(八)大同王土时期(约公元前2230--2070年),到(九)夏朝时期(公元前2070--1600年)”,张维为教授说:“文明型国家是‘百国之合’的国家,治理这样的国家必须是统一的执政集团,不能搞对抗性政治”,但不是不要巩固“跃起中原”后才建立起来的政权。
自古祖先在中原、在东方、在东北,好似政权根基跟牢靠。但问西汉为啥才开始有“盘古”传说?是项羽把刘邦赶到汉中四川境内,原本存在的“盘古”传说,对他搞东西方对立有利。
而秦始皇派司马错大将军带兵入川,平定统一巴蜀,不是“中国人杀中国人”造的“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历史文献无记载?但都与近代类似“湖广填四川”算计有关,解困就用“祭祀坑”多好?
中华民族不如今天号称的“战斗民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就形成的勤劳勇敢善良分不开。
中文能在古代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传播,不是靠武力的输出。中华民族从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时期起,做好“输出”走的是科技路线,如嫘祖发明丝绸,岐伯发明中医。
我们的祖先自己做的好,别人自然会来拿,不用自己去担心输出的问题。但科技也是有“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即一有时间差,而不是垄断。如现代计算机用编码来统一,是用数目文字,最终精简到“0”和“1”。对应机器二进制编码,是“关”与“开”两个对立的程序动作。延伸联系莫尔斯电报机发电报,用“长”与“短”时间按开关,对应“长”与“短”线的打字符号。因和我国易经的古卦爻文字类似,就不由得和《盘古王表》中的“(四)重铸烟火时期,约公元前5770--5070年。(五)立足山海时期,约公元前5070--4170年。(六)城邦之美时期,约公元前4170--3150年”联系起来。
因为在中华民族传说中,人文始祖伏羲,在教人结网捕鱼,遇到湖塘水面上的旋涡;教人制土陶生火做饭,看到锅中沸水的翻滚,已领悟和觉察到了圈态的线旋,称为“太极图”易经。为了表达和传授太极易经这一数学概念,伏羲等动了不少脑筋。例如把摆卦爻用的草节茎棍,带来的蓍茅草叶,圈起来扭转比划,这类训练出现类似莫比乌斯圈的太极图、八卦图等有趣智慧,就不奇怪。而且还推进发现卦爻26个,供拼音的集注音、注义、编码、缩写等功能于一体的太极语卦爻文字,这类似美国摩尔斯发明电报机的点、横线电码文字。
1679年德国莱布尼茨(1646- 1716)虽然发现“0”和“1”的计算机二进制编码数字编码,但他是1701年才向法国科学院提交的《关于仅用0与1两个符号的二进制算术的说明,并附其应用以及据此解释古代中国伏羲图的探讨》论文。我国有人说:“莱布尼茨是受太极易经阴阳的启发,是个误会。易经博大精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不需要用莱布尼茨来抬轿子”。这话也有理:如中华民族立足山海时期产生的卦爻文字,变为今天中文的象形文字,是如何经历的?又为何赶不上字母文字的英文中的科技含量?即为何理论与实践不一样?实际中华文明从上古的太极语卦爻文字走到现代的中文,说明大语言模型的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是统一的,理论与实践没有脱钩,连续与间断也没有脱钩。这类似我们在大学《高等数学》课本里学的微积分数学,微分求导数,线段必须是连续和光滑的。而积分计算曲线包围的面积,曲线必须看成是间断通过“微分开”组成的。
秦始皇“书同文”统一中文汉语,为啥不走拼音字母文字?这恰恰是象形的汉字经上千年实践检验,虽然它的字形笔画比拼音字母文字复杂,难写,但从商朝“执政集团”用“甲骨文”统一多民族、多地方的口语、口音起,已初见成效。发展到秦始皇的“执政集团”,发现秦朝由程邈收集整理了流传在民间的各种字体,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把大小篆圆转弯曲的笔画,改为平直的写法,消除了图形的痕迹,使汉字成为一种符号,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字体隶书的通行,还可简写成工整的楷体,是汉字历史上一次空前大简化,为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因为远古祖先发明的卦爻集注音、注义、编码、缩写等功能于一体的太极语卦爻文字的优点不但能保留,而且统一多民族、多地方的口语、口音,拼音字母文字的集注音、编码、缩写等功能,是赶不上的。到汉朝发明造纸、印刷术,能更发挥它的优点。
而它的难写难认的缺点,从莱布尼兹1679年思索计算法,到今天已再发明量子计算机,也许为中文全球化统领多极化文字、口语、口音的一个转折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仅从“(七)跃起中原时期(约公元前3150--2230年)”才储存起能量,而是早从“(二)法天法地时期(约公元前6390--6210年),到(六)城邦之美时期(约公元前4170--3150年)”就已经开始,并且不是靠自己主动向外“输出”的。莱布尼茨就是一个证明──他发明的计算法用两个数字1和0,代替原来的十进制数字,有说是1701年4月莱布尼茨才写信给在北京的好友传教士白晋,希望能引起他心目中的“算术爱好者”康熙皇帝的兴趣。问题是,莱布尼茨和传教士白晋,早常就有书信往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3-8-28 16:39:22|只看该作者
如莱布尼茨怎么知道康熙皇帝是“算术爱好者”?或者他是否早就知道中国有《易经》?当然公开的史料很少,但1701年11月白晋把邵雍(北宋易学大师)的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和次序图,寄给莱布尼茨;有说这时莱布尼茨才发现“二进制的算术”,是和中国古代《易经》里卦爻文字,即阳爻“-”和阴爻“--”的基本组成部分,非常近似──在占卜中,这两个符号类似分别代表“是”和“不”。
莱布尼茨的高智商,也许会看出由横线的阳爻“-”和横线中空白的阴爻“--”,把阳爻“-”减去阴爻“--”等于一个“点”,如果他有电脑,可显示在电脑上,那么保留“•”点子显示的卦爻,按每卦三爻重迭排列,可构成26种卦爻基本符号,恰好对应26个汉语拼音文字类似的26个英语字母,他一定会很兴奋。因为到人类发明电子计算机二进制下的0和1,还要很多年;而且计算机二进制下的0和1无法直接拆分。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卦爻……“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博大精深,远胜过字母拼音文字。莱布尼茨到1703年才正式发表了《谈二进制算术》的论文,说明他已思考了3年。
远古巴蜀盆塞海城邦文明的存在,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以来,分析现散布于浙江河姆渡、内蒙赤峰等华北、华南距今一万年以上的农业部落遗址,中国文明应该不少于有8000年。中国和印度同属于世界第三极、亚洲水塔“珠峰辐射原理”的范围,但与此相关的印度瑜伽、种姓、晚祷等,缺乏与《盘古王表》联系的研究和了解。
3、独立自主合作共赢中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
相关印度的了解,今年最多。2023年7月上合峰会在印度新德里揭幕,7月15日北京西陆防务新观察网,发有文章报道:作为2023年度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印度理应在本届峰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印度总理莫迪由于在签字时刻的反悔,导致本届上合峰会一项最重要的成果:《上合组织至2030年经济发展战略》流产。
这一文件为未来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贸投资、科技创新、能源合作等项目,作出了详细规划,因此这种互利互惠的协议得到了几乎所有成员国的一致赞成。莫迪在该协议即将通过时,突然表态拒绝签字。而莫迪给出的理由是,这份协议里的“中国话语”含量过多。
但被印度指责为“中国话语”含量过多的《上合组织至2030年经济发展战略》,压根就不是中国最先提出的协议,而是由塔吉克斯坦所提出的。且在该协议提出后,包括印度在内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对协议内容事先进行了审批,最后的签字仪式本质上只是走个过场。也就是说,即印度其实早就已经知悉了这份协议的具体内容,而且一开始也并未提出反对。结果在即将签字的时候印度突然反悔,这才是让所有成员国感到不满的主要原因。
协议事先经过了包括印度在内的上合成员国元首理事会批准,但最后时刻反悔,印度作为上合峰会的东道主,为什么还会给自己举办的国际盛会“下绊子”?因为在印度的眼中,只要能压制中国的影响力,宁愿化身无赖也在所不惜;“逢中必反”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其次按照上合组织成立以来的历年惯例,在举办峰会时,各国领导人都应当进行面对面会晤。而且在眼下的时间点,各国都已经放开了防疫限制,理论上并不需要进行线上视频会议。然而印度却没有说明任何理由,就以轮值主席国的身份确定本届上合峰会以虚拟会议的方式进行。虽然印度以虚拟会议的方式举办上合峰会,但印度总理莫迪却在7月份亲自飞往美国,与美国总统拜登面对面会晤。
在本届上合峰会结束后,俄罗斯外交官扎哈罗夫对本次会议给出了“令人遗憾”的评价,但俄方的遗憾,似乎有些为时已晚了。
上合组织成立于2001年,最初成员国为中国、俄罗斯以及中亚五国;但在2017年俄罗斯力推印度加入上合组织,当时外界舆论认为印度的加入,不一定会带来正面作用。如今来看,当时人们的担忧可谓一语成谶。不过印度的做法,并不能阻碍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进一步合作与发展。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来说,或许印度它没有加入合作项目,反而是一个好事。当然即便印度没有签字,但只要其他成员国具有合作需求与意向,那么一样能绕开印度加强合作,印度的做法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孤立。
莫迪的目标是让印度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一个发达国家。因此,印度不可能甘心当美国的小弟,美国不过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对象罢。如美国《商业内幕》披露了一个内幕:原来印度正在质疑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希望能效仿人民币,推进卢比国际化。按照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模式,印度卢比会像人民币一样,迅速走上国际化。
其实对印度联系的研究和比较了解,是“高盛”出的“金砖之父奥尼尔”。2023年7月10日美国中文网报道:最近知名投行高盛预测:“到2075年印度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超越日本和德国,也将超越美国。目前印度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仅次于德国、日本、中国和美国。根据报告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2035年左右超过美国,而印度的GDP将在2075年左右以微弱优势超过美国”。高盛还在一份报告中说:除了人口迅速增长之外,引领印度经济发展轨迹的还有印度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进步”。
如果印度仅次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印度公司”曾协助英国政府殖民印度,让印度种植鸦 片再拿过来贩卖给中国,使列强把中国打败。英国殖民印度,还用英文统一印度口语口音“满天星斗”,如今印度裔能当英国的首相,美国的副总统哈里斯也是印度裔。实际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英文和中文成为“双引擎”,东西方之争,实际暗地里是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双引擎”之争。如果现代的“东印度公司”高盛要想取胜,再蠢也不会走老路贩卖鸦 片;金融多极化才是让其上钩,卖的“糖果”──支持“多极化”宣传独立自主。但高盛不怕吗?奥尼尔教授不怕吗?不怕,大模型训练的例子一是蒙古。
蒙古有着独立自主的历史──居住在蒙古高原,蒙古曾经甚至统一了中原,建立了辽阔领土的大元王朝。元朝覆灭后,蒙古各部继续与中原王朝对抗。到明末清初时,“湖广填四川”中国人杀中国人,为啥?农民起义的朱元璋“执政集团”跃起中原,可统一蒙古。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朱元璋只知道“不拱火”,却不知道有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嫘祖发明养蚕治丝,丝绸远古本身就是“货币”──《淮南子·说林篇》记载:“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货币就类似“桑林”,即约公元前5070-4170年立足山海的女娲氏时期,已发明桑蚕缫丝,并使用帛币,只是还不普遍。5000多年前的嫘祖在女娲之后普及发明桑蚕缫丝。在四川自古把桑树称“摇钱树”很普遍;“一带一路”源远流长。朱元璋之后,蒙古分裂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大部族。漠南蒙古作为蒙古的正统,最先被清朝征服。
随着清朝统一中原,漠北蒙古最终决定归附清朝。但沙俄成为清朝的重大威胁,如清朝早期与沙俄签订边界《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但随着清朝的衰落,沙俄再次出现并不守信用,夺取了东北和西北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领土,还制定了臭名昭著的“黄俄罗斯”计划。沙俄开始对蒙古进行操控,并推动漠北蒙古在辛亥革命后独立。当时的北洋政府,虽然努力争取,但无能为力。
1919年苏俄支持蒙古建立君主立宪制,蒙古在苏联建立后,成为事实上的第16个加盟国,从此与中国分道扬镳。自1959年中苏交恶以来,蒙古成为一个披着黄皮的白种人。然而苏联解体,蒙古与俄罗斯也成为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陌生人,于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迅速与蒙古建立了联系。对于蒙古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两个“父亲”。
在苏联时期,蒙古接受苏联的经济援助。苏联解体,使得本就贫穷的蒙古陷入更加困境。在生存与尊严面前,蒙古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后者。然而战略缓冲并不适合实现脱贫致富,只是中俄之间,存在着不攻击蒙古的默契。因此,不论是与美国和韩国密谋稀土,还是与印度合作航天,都是蒙古冒险以求得到利益的行为。
大模型训练的例子二,是英文份量重。2023年7月11日科学网个人博客专栏,杨雅辉教授在发表的《英文学术论文写作的六个层次》一文中说:“在过去的几周里,我给几所大学和医院的师生,讲解了英文学术论文写作的要点和技巧,讲座内容非常多”。
杨雅辉博士获得“欧盟玛丽•居里项目学者”的成就,与他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但他出生在我国,是先受到大中小学教育,才获得“欧盟玛丽•居里项目学者”成就的。他任职美国加州能源部门,也是他的努力;他教写英文学术论文,也与现实潮流英文份量重一致。
大模型训练的例子三,是俄罗斯的自信。2023年上合组织,在线上视频会议会议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无意间透露的一个数据:“目前俄中两国有超过80%的贸易,是通过卢布和人民币进行结算的”。
这让俄罗斯成为仅次于英国和中国香港,全球第三大离岸人民币交易市场。而其他上合成员,也正在与中国一道想办法瓦解美元的霸权。为此,很多国家都提出了“加强本币结算,实践中去美元化”的呼吁。其实相比于中国一直以来的自信“密码”,都是地域广博,“多元一体、兼容并蓄、延绵不断”,数百年前的俄罗斯,并没有如此大的领土。在俄罗斯本地领土上,资源是比较匮乏的。从朱元璋起开创的“不拱火”,俄罗斯与中国有了接触,于是便带领着军队,进行扩张领土。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才有了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
从2022年2月24日开始俄乌冲突,到2023年7月俄海军司令叶夫梅诺夫访问中国,7月3日在北京他与李尚福防长进行会晤,表态希望深化中俄战略合作以后,又南下青岛和上海,还前往大连造船厂实地参观,成功登上我国055大型驱逐舰,首次近距离接触了解放军最先进的大型驱逐舰。世界其他海军司令,几乎没有这种待遇。

14#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3-8-28 16:39:56|只看该作者
叶夫梅诺夫参观中国造船厂和055大驱后,俄罗斯海军便全部砍掉20386隐身护卫舰项目,要说和叶夫梅诺夫访华没有任何关联也是不太可能的。有分析认为,俄司令参观中国造船厂和055后,就把隐身战舰项目被正式叫停了,这表示未来俄海军要采购中国的国产军舰。因为这是俄罗斯海军的最好选择,俄海军司令知道自家造船业指望不上,可以向中国采购先进战舰,现在俄罗斯海军面临缺乏先进舰艇和现役舰艇不断老化的问题,这是以俄罗斯一己之力无法解决的,只有中国能够帮助俄罗斯海军的现代化建设。
而且中国有能力为俄罗斯“量身打造”定制版的054护卫舰。再说俄罗斯国内对055大驱,似乎不怎么关注,反而把目光焦点放到了054A 护卫舰上。俄媒还曾喊话俄罗斯政府买中国的护卫舰。之前就传出消息说俄海军,看上中国海军的054A型导弹护卫舰。
054A型护卫舰是中国海军主力护卫舰,一共建造了30多艘,这款4000吨的护卫舰性能压过了俄海军除22350型外的所有护卫舰,它拥有32个垂发单元,装备了先进的雷达和指挥作战系统,并具备了一定的远洋作战能力,不是“小舰扛大炮”的俄军护卫舰能相比的。而且价格相对便宜,巴基斯坦海军就采购了4艘054AP护卫舰,总耗资才14亿美元。如果俄海军采购054A型护卫舰,不仅能够短时间内加强水面舰艇部队实力,而且也不需要耗费太多的费用。
现在中国的自信,是只有通过对话、协商与合作来解决国际间的分歧和争端,才能打造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和繁荣的国际环境,及地区与国际秩序──和平解决任何争端,都是其长期以来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坚持任何战争和冲突,都不能带来真正的长久和平。
4、聊天机器人中的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从西方传到东方的时尚聊天,即为谈心、谈话、谈天、闲谈等,是一种社交方式,以轻松随便的方式谈话。
不拘礼仪地、不受拘束地谈话、闲谈──如谈恋爱,通过聊天,两个人不断交换信息,逐步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了解双方,最终判定对方是不是和自己一个频道的那个人,再选择是否升级关系。
选择话题就需要选择一些普适性比较强的,就是一般人都能聊几句的,比如天气、环境、家乡、学校、专业、旅行、美食、宠物、音乐、电影、热点新闻事件……这些话题都可以聊。
聊天的时候,一定要轻松一点,不要有明显的攻击性──如果不是你的聊天话术不对,就是你的聊天技巧不够,那个人才不愿意和你聊。真诚地展示自己,时不时讲个笑话,偶尔自嘲,偶尔给对方埋一个小坑逗逗,就会让对方忍不住喜欢上和你聊天的感觉。
聊天不是让你当一个解说家,让对方觉得你的生活很精彩,你这个人很牛,从而喜欢上你──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没有那么多波澜壮阔,有的只是平凡生活的小确幸而已。对此技术一代一代的突飞猛进,但人的能力、智商,或者说指普通人,不是那些顶尖科学家,却没有跟上。甚至人的思维也没有跟上,就这一点,就需要智能聊天手机工具的普及──人是没法像工业革命那么快地进化的,机器可以日新月异,人做不到。所以让机器人慢下来,但智能聊天手机不应如此──它看似小巧,功能不多,但它独立自主不上网,虽然事先生产厂家,已收集有大量所需的各种各类的人文和科技知识资料,给予了武装,并预先使它更多地熟悉一些意识模板。就如母亲生孩子,也是先带有人的基因的。
与聊天机器人的不同,后者是大而全,能动手动脚有表情、可上线联网。这两者相比,智能聊天手机更像“人”──主要是主人买走它后,它主要跟主人训练,熟悉一些意识模板的走法,增进更多的说出和它自己进化相符的构想,哪怕有错。这让主人从它回答类似问题的重复,如许多次求解同一道题,会计算出各种不同的结果,让主人从中选择自己比较满意的答案。这是逐渐“认识”主人,“讨好”主人。但反之也可说是对人的“各个击破”,如自然山河,导引“百川归海”,是类似“人类”。相反,聊天机器人,则像“机器”──机器人能想到的,它肯定比人做得更好,但假如机器想不到,人怎么去提示它都想不出来。
因为它训练的数据,还是比较局限的。AI很难有主动做一个作品的动机,但一些技术手段,是完全可以用AI来做的。“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以英文聊天机器人即Chatterbot为例,它是经由对话或文字进行交谈的生成式计算机程序,其中人,是包括不见机器人面的线上平台,人在模拟机器与人的对话。这更能通过图灵测试──聊天机器人可用于实用的目的,如客户服务或资讯获取。
有些聊天机器人,会搭载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但大多简单的系统,只会撷取输入关键字,再从数据库中,找寻最合适的应答句。这种聊天机器人,是虚拟助理的一部分,如Google智能助理,可以与许多组织的应用程序、网站以及即时消息平台连接。非助理应用程序,包括娱乐目的的聊天室、研究和特定产品促销的社交机器人。即聊天机器人,只能是一个用来模拟人类对话或聊天的程序。从早期著名的聊天机器人“Eliza”和 “Parry”起,它只是试图建立这样的程序:暂时性地让一个真正的人类认为他们正在和另一个人聊天。
还有些公司正在制造一种产品,这种产品让你建立一个chatterbot,以便用来掌握相关市场或关于你网站的其它问题:就像有些国家的官网电视平台时事评论节目转播,多年使用同一批专家,收看收听多了,他们的很多观点,即使是对话新问题,听众也能早知其导路一样──即这类节目实际就类似“聊天机器人”,不是聊天手机。
以上两类chatterbots(聊天机器人),不难想象他们互相交谈,是在互相交换关于自身的信息。如此一来,他们的对话,即使变得更为复杂,也难打造构建一个更加稳定和繁荣的国际环境,及地区与国际秩序。原因是聊天机器人研发者,是把自己感兴趣的回答,放到数据库中当一个问题被抛给聊天机器人的。此时通过算法,从数据库中找到最贴切的答案,回复给它的聊伴。此时聊天机器人的成功之处也在于,研发者将大量网络流行的俏皮语言加入词库,当你发送的词组和句子被词库识别后,程序将通过算法把预先设定好的回答回复给你。
而词库的丰富程度、回复的速度,是一个聊天机器人能不能得到大众喜欢的重要因素。这里“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的多样性,有的来自国情:如我国的“以苏解马”和“进攻性马”。搭建交叉交流平台,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年轻学者相互认识,建立联系,这对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合作是很关键的。特别是聚焦基础科学,引领人类未来,共话数学、理论物理、理论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前沿与难题,碰撞灵感树立目标,如果年轻学者、学生们,积极与世界一流学者交流,就能看到世界最有学问的学者。
而多与他们交往,就会感觉自己也有能力作出优秀的工作。因为这里有很重要的启发,甚至有很多重要的学问,如听大学者的演讲后才发现的。这里除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也有与不同学科的交叉,更能碰撞出新的突破──与最前沿的科学家融合在一起,互相听对方最近发展的报告,同时也可以互相提问,让他们了解其他学科的前沿学问。
这里的组织,要区分两种组织形式: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由具有强制性的领导力来维系。纯粹基础研究领域,适合采用自由探索模式。当然有组织科研与自由探索,也可以兼容。如将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纪录,由原先的24个大幅突破至51个──从24到51这个数字的增长,究竟有着怎样的特殊呢?
来对比看耍杂技:演员在天上扔飞盘,扔一个接一个这比较容易,扔两个一起接就稍微难一点,扔三个就更难了。如果原来只能扔二十几个,在量子系统中这已经相当相当难了,因为国际组织真纠缠比特科研,为这个已经努力了很多很多年了。从2000年开始到我国真纠缠比特成果发布以前,最多也就做到24个。现在我国一下子类似可以接51个飞盘,而且都接得稳稳的──类比耍杂技,对量子比特的精度追求,就是刀尖上的舞蹈,因为一个量子比特的能量,仅有蝴蝶扇动一下翅膀所需要能量的十亿亿分之一,经不起任何扰动。
一个电子翻转一下,一个光子路过等,都是一个单粒子尺度的噪声,就会使它的整个的系统崩溃掉。我国再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能够相干操纵数百个量子比特,用来构造一种专用的量子模拟机──针对一些复杂物理系统,诸如高温超导机制、新材料设计等,目前超级计算机算不了的问题,用量子模拟机来进行运算,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同时,它不仅要牢牢占据量子计算的第一方阵,还要在某些领域成为领跑者──如人类认识生命的探索,已走到分子层面基因治疗,被科学界寄予厚望。但人类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能力,并没有本质突破,依然在使用天然的和化学合成的物质对抗疾病,对整体生命活动的改善还很有限。现有范式,难以更进一步揭示生命本质规律,必须构建新的研究范式,进行重大基础理论创新。
信息爆炸,迫使科学家必须将实验、理论和计算机计算统一起来,建立一种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即第四范式:研究内容,由局部走向系统,方法由单一学科走向学科交叉,范畴由多层分科走向探索共性。
如人体,就是一个由约37万亿至40万亿个细胞构成的复杂系统。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以超级算力为基础,可以不断将生命组织结构间的关联解析出来。原先还原论指导下的“一药一靶”线性模式,在抗击肿瘤、代谢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慢性病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其原因在于,肿瘤属于复杂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涉及机体众多的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复杂的网络相互作用。要从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一个分子、一次研究,转变为对所有基因、所有蛋白质、所有分子进行系统研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3-8-28 16:40:28|只看该作者
这种转变不仅是将生命体内的研究对象从局部转变为全局,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认知,从简单性思维转变为复杂性思维,通过整合数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等,去分析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微观结构及其空间分布,解析这些结构间的网络化关联关系,以及揭示结构间网络化互作的动态时空变化规律。类比早期经典的聊天机器人,是ELIZA (1966);现在许多聊天机器人是纳入游戏及网络搜寻的功能。有报道,2023年3月21日谷歌正式开放 Bard AI 聊天机器人供用户测试。德语聊天机器人,如2000年底德语版艾尔伯特就开始在线聊天。到2001年连英语版,也有了对基本的“人工语言在线计算机实体”。国内提供的比较好玩点点了的聊天机器人范本,是性能、功能玩家也可以自己是调教他的对话。
聊天机器人通常整合于对话系统,例如虚拟助理,使其能够在其主要的专家系统的范畴之外,进行闲聊等等。聊天机器人广泛运用于即时通讯平台,例如脸书 Messenger,WeChat,LINE和 Kik,以娱乐、零售行销以及客服为目的。此外,即时通讯平台,提供易于整合的webhook,使得第三方开发商易于可通用于不同通讯平台的聊天机器人。这些软件机器人,以客服的身份出现或是成为团体聊天的一员。有些即时通讯的机器人,可以连接外部数据库,提供使用者新闻,气象,导航,电影放映时间,股价等资讯。
有不少超市,推出各自的聊天机器人,以便与终端消费者增进交流,推销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并且让消费者订货更加方便。一些旅行社和航空公司,推出了聊天机器人的服务。如墨西哥航空利用人工智能售票、回答问题,墨航和荷兰皇家航空并且提供航班资讯,处理乘客报到,发出行动登机证,推荐旅馆、餐厅、目的地行程。中国的旅行社,在此之前已用 Wechat 提供这些服务。
有些聊天机器人,针对大中小学生面对的问题,让学习更简单又有效率。该软件利用脸书 Messenger,即时回答学生作业相关的问题以便加速学习。早年出现的各类中文机器人,由于使用的都是最原始的“关键词匹配”方式,并没有数据结构的概念,是不应列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范畴。2014年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公司北京光年无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图灵机器人,是中文语境下智能度较高的机器人大脑,是全球领先的中文语义与认知计算平台。图灵机器人对中文语义的理解准确率高达90%,可为智能化软硬件产品,提供中文语义分析、自然语言对话、深度问答等人工智能技术服务。
高级数字助手还能在一个系统中连通,然后提取、整合多个单一用途聊天机器人的信息,进而在上下文情境中执行任务,避免聊天机器人陷入“混乱”。聊天机器人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节约成本,为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提供更多便利和增值服务,同时轻松解决各类客户问题,处理客户查询请求,降低人工交互需要。如聊天机器人作为移动应用的接口,智能会话式聊天机器人正在深刻改变企业与客户的互动方式。借助聊天机器人,企业能够以个性化的方式与客户交流互动,节约人工坐席成本。如聊天机器人还可取代书面文档,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解答,甚至对客户问题进行分类,将过分复杂、超出自身能力的问题移交给人工坐席处理。凭借为企业节约时间和成本,为客户提供便利,聊天机器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聊天机器人起源于在二十世纪50年代提出的“智能机器”设想,最初,聊天机器人仅仅是一种“电话树”系统,拨进电话的客户需要在系统引导下,在自动化客户服务模型中,一个选项接一个选项地逐步前进,历经曲折才能到达目的地。现在,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以及AI、ML和NLP 日益成熟,聊天机器人正逐渐演变成面向客户实时弹出聊天窗口,并将在未来继续“进化”,趋向完美。如借助智能聊天机器人,可全天候自动执行各种常见任务,例如密码更新、系统状态、系统中断警报和知识管理等,同时能够更加广泛地访问基于语音和文本的会话界面。现代企业通常在客户联系中心里部署聊天机器人,以此来管理客户呼叫,然后为客户分配适当的支持和服务资源。
目前聊天机器人也对很多问题都无能为力,无法有效予以回答或解决,例如含有众多变量的复杂服务问题。对此,是将用户移交给人工座席,或者询问客户是否有其他问题──一些聊天机器人能够与人工座席无缝切换。所有聊天机器人的运行,都离不开数据,而且数据可能来自多种来源。如果数据质量较高,聊天机器人(前提是开发得当)就会在数据的驱动下良性运转。相反,如果数据质量较差,聊天机器人的能耐也就有限。即聊天机器人仅仅是一种自动化程序,人们使用机器人既可能出于合法用途,也可能出于恶意目的。
如在过去很多黑客,都喜欢使用自动化程序进行渗透,侵占他人利益,大肆破坏数字生态系统。截止到目前,聊天机器人总的来说,还没有被黑客利用的黑历史。人们之所以对聊天机器人钟爱有加,也是因为它们能够帮助人们快速完成各种日常任务,让人们可以集中精力处理很多机器无发生胜任的、战略性、富有趣味的高级活动。
轻松构建聊天机器人,是如今任何人,都可以选择和使用很多工具──与构建移动应用类似,这都离不开消息传递平台或消息传递服务──这不必是技术专家,不必是开发人员,也能轻松拿起各种构建使用它的工具,去自行接近聊天机器人。例如,产品经理或业务用户,这即可类似构建了一个聊天机器人。这在不久的将来AI与5G技术相结合,企业、员工和消费者,更是有望获得功能更强大的聊天机器人。例如从会话中轻松进入高清视频会议,更快速的推荐和预测等等。
放眼未来,人人都将拥有一个功能齐全的“袖珍版”个人助手──智能中文聊天手机,全球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将变得更高效、更互联。
2023年5月10日复旦大学举办的“中国与世界”系列讲座,亚马逊云科技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张峥院长说:“有人认为ChatGPT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比如扫地机器人,每个家庭空间都是不一样的,它一定要通过跟物理环境的互动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现在ChatGPT已经有一个世界模型,它完全可以在这个想象的世界模型里去做动作,这与人类的活动没有本质区别”。
当然ChatGPT,还是个以英文为基础引擎字来组织的世界模型,它有巨量的知识,“过一遍脑”,即说给一个输入,它立刻反应,这也是进化给人类的一个优化。比如碰到火,就立刻缩回来,大模型基本可以做到。它还可以外挂,像必应话的外挂搜索引擎,还可以外挂各种各样的项目。总之聊天机器人,只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它们能够基于人工智能、自动规则、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处理数据,响应各种各样的用户请求。AI现在还只能做助手,而且会持续比较长时间。但对高质量的中文工作者,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5、英文中文智能纠缠的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
2023年7月20日美国Loma Linda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孙学军教授,在科学网个人博客专栏发表的《语言对非英国国家科技信息传播的负面影响》一文中说:“第一语言不是英语的研究人员,阅读英语科学期刊文章的时间大约是母语人士的两倍,解决问题不应该只是经历语言障碍的人的责任。天野是日本人,他说:‘非英语母语人士几乎占世界人口的95%-……如果我们不支持这95%,我相信我们无法解决许多全球挑战’”。
即使最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深知写论文必须确保研究得到准确表达,并以自然的方式,传达给你希望触达的国际研究群体,这是一项艰苦的任务。除了承担各种责任之外,撰写一篇出色的论文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孙学军教授的文章一开头就分析说:“英文是当今科学期刊最主要的国际语言;考虑到95%的地球人属于非英语母语,非英语母语学者的总数量显然远远超过英语母语学者总数。更严重的是,非专业人员阅读和利用学术信息的能力,受到语言影响的程度更大,这些问题会导致科学信息的传播效率在非英语国家受到很大制约。今天的ChatGPT和翻译软件,对于可否这一问题提供了技术可能性,但仍然会存在语言信息鸿沟”。
有人说:我们现在已经生活在了一个AI+的世界,也正生活在一个传统生产秩序变革的年代。这是一个令人心潮澎湃,但也是挑战随处可在的时代。如孙学军教授说的“语言对非英国国家科技信息传播的负面影响”,是一个挑战的例子。又如2020年起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大流行,三年时间已把全世界作为人质,全球抗击新冠病毒和多种变异病毒疫情联系着大智慧。这种大智慧如医治新冠肺炎病毒药物知识产权能公示,是一种“解密”,揭示了世界的统一性。
这让我们赞同前印度资深外交官巴德拉库马说的话:“中国道路并不是外界强加的,是由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基础所决定的,中华文明已将政治大一统的奥义深深植入到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中,中华文明就是要避免出现破坏性竞争和国家分裂,要保证中国社会国泰民安”。
但论证这个问题,首先又会涉及英文中文智能纠缠的“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这里最大的连续是啥?是青藏高原的剧烈隆起对中华文明和印度的影响──其中,中国未来的出路,世界未来的出路,也许还寄托在青藏高原对人类/文明起源三大孵抱期的大历史统一认识上──黄河文明五千年是先进的,但它的文明源头在哪里?
德国马普所的古尼人、丹人超过“非洲人”说,打出“西方优秀论”,培养了大批新秀,使“黄河文明优秀论”跟跑“西方优秀论”成为潮流。这不奇怪。印度被英帝国殖民过,中国的旧社会,也曾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今天英语是印度官方的统一语言之一,我国的香港地区,官方文件也还保留英文作附件的习惯。中国元朝,作为亚洲居住在蒙古高原上的一个中华民族,担当过统一重任;元朝覆灭后,蒙古族内部分化,有一部分与中原王朝对抗。到1959年中苏交恶,有说这部分其中一些人是“一个披着黄皮的白种人”,失去了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今天“AI+”的时代到来,英文ChatGPT生成式和中文聊天机器人的探讨,新的数字大航海已经在向我们招手,而我们这次必然不可能落后,就是智能中文聊天手机的理论与实践原因。

16#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3-8-28 16:41:04|只看该作者
a、汪晓军教授说英文或中文问题
2023年7月23日科学网个人博客专栏,华南理工大学汪晓军教授发表的《英文或中文──这是一个问题》一文中说:“今年已发表的论文,目前正式见刊上网的论文已有四篇,这四篇论文都是英文的SCI期刊论文”。可见汪晓军教授是高兴的,也是很有才华的。
但汪晓军教授说:“我们课题组开发的技术,目前也只服务于国内的环境保护水污染控制领域。我曾强烈要求:我们的研究要让国内的用户知道,且要求发现的重要成果,优先在国内期刊上发表。但发表文章的主体,仍是在读的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发表不同类型的论文,鼓励与奖励的等级制定权,在学院与大学的研究生院。发表英文的SCI论文,是学院与研究生院政策导向的结果。博士生必须发表1篇甚至2篇以上SCI论文才能进入毕业程序,硕士研究生只要发表1篇SCI论文,就可以免盲审地进入毕业程序。若发表中文期刊论文,除《中国环境科学》等顶级中文期刊外,其它中文核心期刊都要求2篇以上才能免盲审。在研究生评优量化统计过程中,SCI论文比中文期刊论文的得分也高许多,这些政策,都强化了研究生投稿英文SCI期刊的积极性”。可见不是外国人要求,是中国人自己要发英文论文。
在国外发表英文论文不奇怪,如今是“卖米的要给买米的倒拿钱”。
汪晓军教授说:“要‘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首先要将优秀的研究成果用中文在中文期刊上发表。相对于发表英文SCI论文不需要支付版面费的情况,国内期刊论文一篇文章要支付数千元的版面费,也是相当昂贵的。学习与借鉴英文SCI期刊的一些做法,为什么他们不用交付版面费也可以发表得很好?若将那些所谓专项,重大专项的钱,拿出一部分促进国内优质科技期刊的发展,而国内的这些优秀期刊,也不只靠版面费来维持自身的运转,可能也是促进国内中文科技期刊繁荣与发展的途径”。汪晓军教授说得多好。
汪晓军教授说的事实是:“去年连续有二位研究生,投稿国内中文期刊的论文得到录用,而每篇中文期刊论文的版面费都高达5000元左右。目前手下在读的研究生差不多有20人,人人都写多篇中文论文,这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若要发表第二篇,必须得到我的同意。发表SCI英文期刊论文,由于不需要任何费用,不受限制;我们不鼓励不支持支付昂贵费用,发表英文的公开发表期刊”。
而且汪晓军教授说很钟情:“对于国内广大的工矿企业的潜在应用用户来讲,他们查阅相关领域的研究动向与相关技术,大部分仍然只查阅中文期刊,很少查阅与阅读英文SCI论文。即使像我这样从进入大学开始,差不多40多年来就一直没有间断英语学习,目前看中文论文的效率,仍比看英文论文效率要高得多。作为搞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的科研团队,中文期刊的发表更显重要”。
汪晓军教授还提到:“申请美国专利前,你想过能在美国赚美元吗?当然发表英文科技论文与申请专利还有很大区别:申请专利要交费,和使用别人的要交费,是为保护知识产权,创新成果应获得收益”。
汪晓军教授说:“最近每当我有新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或中国专利获得授权,往往收到电子邮件或电话,问我要不要申请美国专利,甚至告诉我,申请美国专利,他们还可以帮我申请到有关部门的补助──和发表英文SCI论文一样,以申请了多少美国专利为荣的趋势似乎愈演愈烈”。这说的是,发表国际英文SCI期刊论文,比国内中文期刊的文章重要,只是为评分高。但专利有中国专利,有外国专利。能申请外国专利,特别是能申请美国专利,有高人一等的印象。
汪晓军教授披露:申请美国专利的费用,是中国专利申请的十倍,甚至几十倍。对于中国人来讲,若有好的发现,指望将来新技术推广能有更高的价值,或将来能报个高价出售专利技术使用许可,申请中国的发明专利是必须的。所以当他了解到,申请一个美国专利往往要花数万元,甚至十多万元人民币时,他会问自己:“这个专利技术能推广到美国去,能赚美元吗?”他指的是:中国是世界工厂,新技术能在中国大规模应用,若能在国内得到很好的专利保护,利用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将价廉物美的新产品销往国内外,若能这样做,很多时候已经足够了。所以每当有人或单位劝他申请国外专利,特别是申请美国专利时,他就告诉说:“我这专利技术,在美国很难推广应用,为什么要花天价,到美国去申请美国的专利呢?”
“申请专利,若也变成了像发表科研论文那样,成为学术成果的标志,这已背离设置专利的初衷──相对于我国的经济水平与个人收入,申请美国专利还是相当贵的。一些项目负责人一方面对美国专利局那么慷慨,另一方面对参与工作的研究生又非常吝啬,还不如反过来给参加实验研究工作的研究生多发一点补助,少哗众取宠去申请美国专利”。但汪晓军教授还说困难是:“钱是国家给的,不是自己辛苦赚的;反正花的是科研经费,不算成本的,只要扬名就行,这是根本没有成本概念。但还说得好听:是算承认科学没有国界。可技术是绝对有国界的;好技术不在国内首先公开,却要到美帝花大价钱公开,不但不应该鼓励,还应该严惩,这是典型的吃里爬外。另外,什么东西都要经过洋大人认可,才认为是好的,本身就透露了严重的自卑”。
汪晓军教授还回复叶建军教授说:“专利是为实现技术的经济价值而产生,是纯粹市场机制产物,结果到中国来,却成为比较创新能力的指标,而且不顾一切的追求数量。虽与论文发表还不能相提并论,但是结果都一样,垃圾专利成堆。这个情况非常复杂,当然目前走到另一个极端,一定更多是体制和评价机制出现了问题。从商业角度讲,申请专利还有一个好目的,是防止别人恶意申请,使真正发明者产业化受限。丰田的燃料电池、特斯拉电动汽车,是申请专利后再公开,推动了行业进步又不至于被围堵。对于跨国公司,特别是产品要卖到国外去,要卖到美国去,如华为等,申请国际专利是必须的”。
b、英文中文智能纠缠的我方难度有啥?
发表科技论文与申请专利要钱,难度复杂在哪?2020年以来全球抗击新冠病毒大流行,三年不是没药可治,也不是研究出的药的专利没解密,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2月出版的《解码者──珍妮弗·杜德纳,基因编辑的历史与未来》一书透露,早在2020年3月包括张锋教授和杜德纳、沙尔庞捷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短时间内迅速成立组织,推动建立开放的新冠病毒序列数据库。到2020年8月底,该数据库已经包含3.6万个条目,使得以各项新发现为基础的发展加快。
但进程速度加快和得以即时跟踪科学的发展情况,不等于生产药的厂家也不讲利润。新发现还有2023年7月19日《科技日报》记者张佳欣,报道的《基因突变揭示为何有人不得新冠》一文中说:“有这么一群人,反复暴露于新冠病毒但看似未曾感染,或感染后始终无症状,即所谓的‘超级躲避者’,就在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即向免疫系统发出信号的蛋白质标记物”。即至少2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不会出现症状──“超级躲避者”的秘诀在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向免疫系统发出信号的蛋白质标记物。
HLA编码基因之一的变异,似乎有助于T细胞识别新冠病毒,并对其发起闪电攻击。但治疗新冠无症状感染仍不难,一是掌握对新冠病毒拥有预存免疫的携带HLA的变异基因HLA-B*15:01基因,在症状出现前就快速清除新冠病毒。但你有这方面知识的“理论与实践”吗?没有就是“连续与间断”。如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王超龙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林希虹院士等,2023年7月16日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的文章中说:“无症状、症状前或轻症的COVID-19感染者,一般很难被发现和隔离,对疾病的快速扩散,起重要作用。于是他们研究COVID-19暴发的传播动力学”。
他们利用武汉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3月8日的32583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数据,评估干预措施的作用。用这些数据模拟从2020年1月1日开始的疫情,“连续与间断”分为五个时期。比如农历新年和实行集中隔离检疫,证明武汉当初可能存在大量未发现病例检疫的隔离和社交疏远等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好,似乎是阻断未确诊病例传播和控制疫情的有效手段。问题又出在哪?健康与否的一种直接表征是知识的积累率,实质体现是知识生产与生长的生态系统。
举例说明如上海交通大学李侠教授,利用国际高水平期刊论文中,2021年世界计算机高水平论文总数为12145篇,中国发表的5382篇──中国占计算机领域国际高水平论文的44.31%,世界排名第一。李侠教授分析说:“仅从这组数据,可以说中国在国际计算机领域已经领先,但是现实状况似乎又不是这样。比如2023年初,由Open AI公司推出的chatGPT,引发整个世界对聊天机器人的期待。随后有多家中国公司推出中国的大语言模型,但无一例外,现在推出的所有这类产品,跟chatGPT相比,都存在明显的代差”。
为啥?不说英文中文智能纠缠的我方,吊诡一是缺王选式中文通的人物。二是中国的计算机科学论文,在产出方面国际上领先;在计算机应用领域,创新表现却远不如美国公司表现好。责任在哪?
差异原因出在知识累积率,和技术迭代的充分性上。即中国科技的知识积累率不高,导致由死知识到活知识的转化效率较低。
更为严重的是,不是由于中文新知识供给不足:科技“立体交通网”,也类似凝聚态和凝聚态弦物理数学芯片“立体交通网”,千回百转崛起五大芯片,一是打造凝聚态弦物理数学0量子开合纠缠芯片;二是打造凝聚态弦物理数学柯猜内外圆翻转芯片;三是打造凝聚态弦物理数学量子色动力化学芯片;四是打造凝聚态弦物理数学环量子三旋理论芯片;五是打造凝聚态弦物理数学里奇与韦尔引力芯片。
1989年的北京“89风波”,难道不是类似那位“开除院士”眼睛只盯住英文的科技创新,看不起国内跟着毛主席走的结合国际成功的科技创新,首先煽动引发起来的吗?为啥有人会被煽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3-8-28 16:41:37|只看该作者
类似2021年7月2日“观察者”网发表《<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新作入选英国科幻最高奖》一文报道,郝景芳教授曾表示:“整个写作的初衷,就是这样一种感觉:一群少年,儿时生活在一种制度环境,少年时经历了环境的巨大变迁,产生的断裂感和不适感,令他们永久地徘徊在两种模式之间,永远流浪”。这也与存量知识水准有关。
这会停滞不前,并由此带来耗尽知识储备的困境──常识性知识的无限稀释,带来的再生产能力快速下降现象。当遭遇到前期知识库存比较少,面对追赶形势,对于任何新知识国内都是快速扫过,来不及深挖,生怕赶不上热点。一旦热点退潮,马上转移阵地,原有的热点再也无人问津,或者人员严重不足。李侠教授说:“近几年走马灯似出现的热点,如石墨烯、区块链、元宇宙等,哪一个不是水过地皮湿。热闹过后,对那些知识的丰富内涵,我们仍然缺少全方位的揭示与实质性的推进”。那么英文中文智能纠缠的我方,能在英文聊天机器人的基础上,打造智能中文聊天手机吗?
其实国外苹果已在打造英文聊天手机。据2023年7月20日“澎湃新闻”报道:苹果被曝正悄悄开发的大模型走向,是在苹果已建立的框架上创建大型语言模型。虽然2023年6月的开发者大会,苹果公司没有提到人工智能,但在其推出的多项更新中处处隐藏着AI功能,比如自动拼写更正升级、耳机自适应音量调整、图片编辑功能优化。即许多实现人工智能的微小功能调整正在悄然进入苹果(iPhone)。如“苹果GPT”2022年底首创的Ajax,就是统一苹果公司的机器学习开发,被用来创建大型语言模型作为内部ChatGPT式的基础工具。
虽然该系统的任何输出结果,不能用于开发面向客户的功能。即便如此“苹果GPT”仍在使用它来协助产品原型设计,而且还能根据训练过的数据,总结文字并回答问题。这个工具虽是对谷歌的Bard、ChatGPT和微软的Bing AI的复制,不包含任何新功能或技术,作为网络应用访问,设计简洁不适合公众使用。但“苹果GPT”仍努力改进其底层模型,确定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消费者的使用角度。
c、英文中文智能生成式是啥
“AI+”的世界,生成式AI来了。生成式是啥?顾名思义,生成式AI是一类能够生成内容、解决方案或新概念的人工智能技术。即生成式AI是指使用AI和机器学习算法,使机器能够创建新的数字视频、图像、文本、音频或代码的技术。
它通常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先进算法,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使计算机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创作。生成式AI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可以根据输入条件自动生成图像、文字、音乐等各类内容,极大地拓展了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示生成式AI领域应用的五个例子是:图像生成、自然语言处理、音乐创作、药物设计、视频游戏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这类技术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或服务,也应当是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尊重社会公德、公序良俗的由算法驱动的生成式AI。
这些由算法的驱动,算法是具有识别输入的底层模式、生成类似输出并提供高质量内容的潜力;这种更升级的生成式AI,不仅仅是监视现实生活环境来生成内容,它还是利用数学仿真,和通过其功能,可揭示未知的模式。这些类型的机构,依赖于压力测试和敏感性分析的应用。下面是生成式AI的五大应用简介。
(1)增强的身份保护:生成式AI有助于创建虚拟形象,从而隐藏那些在接受面试或在线工作时,不愿意透露身份的人的真实形象。
(2)更好地理解抽象理论:机器不够或无法理解在现实或模拟世界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抽象概念,生成式AI是解决这一挑战的工具。
(3)提高产品质量:在自学习GANs中使用的穿梭操作模式对于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视频或音频非常有用,即使输入内容远非完美。
(4)降低财务和声誉风险:生成式AI工具能够立即检测恶意或至少可疑的活动,并防止对企业或个人造成各种损害。
(5)升级强化机器学习:强化ML是基于奖励想要的行为,和惩罚不想要的行为。虽然检测特定步骤所属的位置,通常是有偏差的;生成AI技术有助于消除,或至少大大减少这种偏见。
例如中文百度团队,利用百度“文心一言”语言模型,研究互动式AI知识图谱,针对用户的身体状况和相关科学依据,利用AI创建内容,让用户更感兴趣。未来公众对智能中文聊天手机的兴趣,端上“科普大餐”变成每日更新的“科普快餐”,更受欢迎。那么“新生代”生成式怎么做?或怎么让您的聊天或论文更出色?
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加持”下,有时只需几秒就可批量生产错内容或作品,但这不是智能中文聊天手机“搜”出的好答案。
如果对专业化的内容进行解读,它做不好,在意识到它的“短板”后,可以再将它散落在专业资料里的内容,进行通俗化处理并汇总,将其变成一个准确、完备、能够与时俱进的半专业数据库。希望有更多的智能中文聊天手机爱好者加入进来,研讨或参加训练。面向公众开发形式多样的智能中文聊天手机产品,AI不是“搬运”已经存在的内容。真正打动人心的智能中文聊天手机产品,不仅需要内容创新,还需要形式创新。这些AI擅长合作的部分,旨在为智能中文聊天手机提供额外的帮助。在人工智能(AI)领域,借助生成式AI引起的广泛关注,它是能够创作、设计、模拟等多种任务的先进技术,不仅可改变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还可在各行各业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d、英文中文智能生成式之争类比
现在年代,英文、中文智能生成式之争随处可在,我们这次不可能落后的道理深沉,这里只简单用类比来说明。
1)人工智能与原子制造类比
什么是原子制造?顾名思义就是以原子为原料,制造所需的材料和器件产品。即实现对原子的逐一精确操控,将原子按需垒砌,构筑原子级细锐、精准、完美,而且具备从物理上远超常规块材物性的产品。微纳制造,已成为耳熟能详的高新技术,原子制造将会成为微纳制造后,人类制造技术继续微缩发展的趋势,也将成为新物质创制中的极限。有人说,这可能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终极能力之一。
如今这个听上去有些科幻的技术,逐步照进现实的是华为成立的战略研究院,就有面对三大科学问题之一的原子制造(另是人工智能、光计算)。因为实现对原子的逐一精确操控来构筑超常规块材物性的产品,是人类未来上百年致力开发、保障国家安全的技术必争之地。
当然原子制造,也不是新事物。1986年美国科技智库就提出原子制造技术,可与人工智能并称为对人类未来具有根本意义的两大技术。那么把原子制造类比智能中文聊天手机,把字母文字ChatGPT(聊天机器人)归属人工智能,仍类比人工智能,如何?
把智能中文聊天手机类比是人工智能再加有原子制造,那么可对比的是微软(Microsoft)、OpenAI和Cohere等英文ChatGPT公司,它们的人工智能测试,已经在使用“合成数据”,即用于训练人工智能系统(即大语言模型)的计算机生成信息。有人认为可以进一步改进这项尖端技术,也有人认为这种人工创造数据已经达到了极限。
英文ChatGPT对影响数十亿人日常生活的决策,产生偏见或扭曲的算法,已经在西方世界叫停闹个不停。为啥?像英文ChatGPT这样的聊天机器人,会加剧网上错误信息的产生,或者导致大量个人数据被滥用,这种风险14亿多的中国人也能用吗?
有人警告说:如果计算机能很快就会达到字母文字ChatGPT如此高的智能水平,从而摆脱中国人制造者的控制,那么更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可怕的后果。所以智能中文聊天手机的生产公司,应是人工智能再加有原子制造,作为探索的一条新途径,从零开始创建信息,以获取开发强大的生成模型所需的大量数据。当然人类也许以前还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到如今21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让科学界看到人工智能再加发展原子制造的可能和契机。
在探索智能中文聊天手机原子制造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探索“完美工件、定制材料、量子信息、机体制造”的极限,每一个阶段都有全新的应用场景,通过持续的技术革新,源源不断地获得更高性能的产品,而且是原子操纵还联系有分子手术。因为早在1990年,英语IBM公司的科学家,已经在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操纵原子撰写了“IBM”字形。而我国学会,也很快撰写出了“中国”字形。
分子手术以原子团簇为例,虽然从控制原子团簇的原子数目、控制原子结构,到最终的高效智能定制,整个技术的发展可能需要上百年,但探索过程中的进步,哪怕是一些初级技术,都有巨大的价值和很好的产业化前景的。如果人类能实现原子制造智能中文聊天手机,就可以用原子垒砌,避开部分困难的合成路径,直接搭建分子和材料,从而形成一种快速制备新物质和新材料的物理路线,工程化地加速新材料的开发。原子制造智能中文聊天手机应是原子级的通用化技术体系,具有颠覆性意义。绝非是传统的纳米化制造,也不是现在制造技术的智能中文聊天手机线性、体系化发展。

18#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3-8-28 16:42:14|只看该作者
2)远程加密控制与原子弹锁死开关类比
西方国家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早在20年前就对精密机、大型高性能客机等,进行了加密处理。因为新型网络犯罪的特殊性,让传统的侦查技战法“不灵”了。这种加密处理的远程加密控制,与原子弹、氢 弹的“锁死开关”类比,是智能中文聊天手机在全球人类中普及,就像这种“锁死开关”的自然天线,不听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的法令,储蓄原子弹、氢 弹将会不是再安全的事情。
这对比远程加密控制,让厂商可以对机床进行远程控制,是买家将机床运到工厂之后,还要向厂商申请售后的解锁调试。只有厂商远程授权之后,买回来的机床才能够正常工作;并且后来,已在一些精密机床还被安装了GPS系统、水平陀螺仪,一旦机床调试成功后就不能进行移动。如果移动了的话,里面的程序也会自动锁死,并且这些厂商,还会将你拉入黑名单,不出售机床。真是高新技术。
自动锁死系统,让公司可以一旦发现有什么违规行为,能立马关停机床。对于这些高精尖领域,包括光刻机在内,我国本世纪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其实很小,制造智能中文聊天手机未来不会成问题,只不过在那些西方进口的光刻机,用成熟的生产方式+价格战,席卷了我国市场,才导致我国出现了造不如买,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现象。
像现在的这些高端机床,由于制造成本太高,因此大多都使用在军工场景,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里才看不到它们的身影。又如,交通工具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准点;但飞得好,不一定就活得好,最直接的情况,就怕连年亏损,危机也悄悄来袭。例子是现在高铁正式通车,对比坐飞机不光两头路途远,候机时间长,受天气影响也大。
所以坐飞机,在高铁面前,毫无优势。这如储蓄原子弹、氢 弹的“安全”,不如类似智能中文聊天手机普及的“早知道”。
当然相对比较核心的几个城市,飞机仍然是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如成都到北京,高铁最快也要7个半小时;坐高铁,显然不如坐飞机,尤其是对于商务旅行。再如,我国建立B股市场,正式名字叫人民币特种股票──就是国内的公司,以人民币标明股票面值,但以外币(美元、港币)认购和买卖,主要是为了吸引境外投资者;最主要的上市地,是美国、中国香港。市场的融资,股市就成了航空公司融资、续命的重要渠道。问题是类似前三年面对疫情,B股的客机玩家就少了。因为客机玩家完全可以在美股和港股市场里,买到优质的中国公司股票。客机玩家少了,这个市场的融资能力也就弱了。
当然这里的玩家如果客机公司,它只是在B股退出,国内也会有客机公司玩家接手之前的客机玩家,之前的航空路线还会继续飞。
3)超级风洞与载人飞船类比
把买B股航空公司类比英文ChatGPT公司,把国内不买B股航空公司能类比未来的智能中文聊天手机,还有更高级的类比吗?
这就是,不管体型微小的无人机,还是无比先进的五代机、六代机,其在研发过程中,都必须经历大量飞行模拟测试,因此风洞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各个国家迫切研发的项目。所谓风洞,就是通过模拟不同的飞行环境,来检验飞行器受力情况的大型设备。在科技城绵阳,就有亚洲最大的风洞检验场地──我国能独创先进技术,完成对美国的反超,造出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体型最大的超级风洞。为啥?
航天飞机的研发,难度远比飞船高。因此美国中途又退回到飞船路线,但未完全放弃航天飞机,是因得益于航天飞机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主要靠火箭推动升空,穿过大气层软着陆过后,便无法使用。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早在美国参加1949年的火箭学会会议时,就提出过“火箭客机方案设想”,即将火箭与飞机结合起来,以此实现洲际高速客机。迄今为止,唯一能够达到“空天飞机”参数的,只有美国SR-71。“空天飞机”最难关,它便是“超级风洞”。
超级风洞作为空天飞机最难的一关,可想而知其研制难度极高。如风洞的吹风喷口,必须要采用耐强压、耐高温材质,否则很容易在风力吹动下损毁、融化。钱学森70多年前提出的设想,在我国即将要成真,是把智能中文聊天手机类比“超级风洞”,还是把英文ChatGPT类比“空天飞机”,就是因类似我国将拥有全球最快的超级风洞,也还拥有研发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技术条件,是结合在一起的。
我国已经突破重复使用火箭最核心的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爆震驱动技术,这完全属于是中国独创──以爆震发动机为动力的发动机,将可以具备天地往返能力,我国如此大手笔的投资,可完成对美国的超车,反观西方,显然在该领域落后中国一大截。
今日我国科技城已拥有全球第三、亚洲第一的庞大风洞群,在超级风洞以及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的提升下,我国空天飞机与天地往返飞行器,也必然会更快成为现实。如此,中文聊天手机也会成为现实。
4)物联网与区块链类比
澳门科技大学、香港岭南浸会大学博士生导师戴弘宁教授,解释物联网与区块链说:“物联网是一个实体物品的网络,通过连接至互联网来收集和交换资料。随着智能家居产品的出现,物联网不但在日常生活愈来愈普及,更被应用于工业用途,包括产质量素监测、预防性维修和资产追踪等”。即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
那是国外1999年提出互联网这个概念的同年,中国科学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因而通过对思维规律与方法的研究可望揭示智能的本质。这现代多指自动化,以及物联网相关的智能产品等。然而不安全的物联网系统,可能会被入侵。如导致资料遗失或被盗用,另外使用物联网时,亦需要考虑隐私、网络安全和系统互通能力等问题。于是以安全功能见称的一个平台“区块链”,与物联网关联了起来。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它通过自身分布式节点,进行网络数据的存储、验证、传递和交流成为一种技术方案。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全民参与记账,持续满足各种需求带来的数据录入需要。显著特点:一是数据难以篡改,二是去中心化。区块链如同数码账簿,记录在对等网络进行的交易。戴弘宁教授结合自身积累的物联网、区块链和大数据分析领域有十多年研究经验,认为区块链是解决物联网不足的关键──区块链的资讯可追溯来源,透明且不可篡改。区块链用户可以采用不具实名的方式进行交易,基本上毋须透露其身份。区块链结合物联网后,每笔交易都可以追踪和验证,无形中为物联网系统设置一道防火墙,其安全度和系统互通能力都得以提升。
但目前区块链系统尚有其局限──物联网的出现,大大加速交易量,但区块链现时处理交易的速度,远远不及英文ChatGPT等网络。为提升区块链的整体表现,戴弘宁教授说还可研发一个智能微型支付网络,让用户可以进行多重交易。如微型支付网络,能够每秒支持几千宗交易,而且与现有区块链兼容。即区块链网络,不需作出修改。
微型支付网络,因可以实现跨链交易,或令它成为区块链物联网系统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以远程医疗为例,生物传感器、穿戴式医疗设备等物联网装置,有助医护人员遥距监测病情。因为从这些装置收集到的个人资料,将储存于区块链,保障病人隐私之余,允许获授权的医护人员,读取资料并及时回应病人的最新情况。
物联网有可能采用人工智能产生的内容,不过或会引致信任问题。仅有记单一技术,不能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未来要取决于多种技术的融合,互相补足。那么英文ChatGPT等类似物联网,智能中文聊天手机类似未来区块链吗?例如,现在自动驾驶无人机货运、现在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避障、高速异形物(如鸟)识别和躲避、电动续航焦虑等问题,类似未来区块链式的智能中文聊天手机,也会遇到吗?但事情也有载人无人驾驶航空交通运输系统,实现广域的运输范围和灵活高效的网络化布局,一定会有一个个后继者,进一步地向相关产业中投入资源和项目。再加上采用后机身折迭兼做机尾货舱门的设计,更便于大件货物的装卸,这为未来无人机挑战货运卡车的运输成本优势创造了可能。而等到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kwh/kg,纯电动无人机也会飞上蓝天。
可以说基于货运无人机+火车的新一代低成本陆空联运模式,将很有可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可能。如无人航空运输不但可以在1000km半径范围内,将跨省运输时间缩短到原有卡车运输的1/2乃至1/3以下,减少在仓储保存上的困难;还能进一步通过设置靠近市区但是分散化,不到两个足球场长度的小机场,减少无人机和大型飞机争夺有限的起降空间,利用自己轻便灵活的特点,减少空运的时间和飞机基础设施成本,提高转运效率──未来无人航空货运,相比于货运卡车,甚至不会有明显的成本劣势。也许这就是区块链式的智能中文聊天手机+无人航空运输式的物联网的模式,有可能撬开类似无人机中长途,点对点快速货运和客运的大门;而它们撬开的大门和打拼出来的市场空间,会扩大市场资源,创造全新的世界。
6、知识学用中的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
在知识大讲堂可以搜索到以下信息:走向知识+智能社会的过程中,增强形式验证能力可能有超过百倍,甚至千倍的信息需求增长。
现有的很多理论和技术,已经遇到瓶颈,难以支持未来的发展,在通信和计算两大基石的驱动下,知识学用中的智能化,是指事物在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所具有的能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属性。知识的学习和研创,先前靠的都是皓首穷经,类似体力活;这个局面,因ChatGPT的到来快要改变。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3-8-28 16:42:52|只看该作者
例如学术交流,是双向激发,是思维的创新,是从无到有,这点非科学学术交流所不能──比如,从大自然历史运转出来的数据中,提取出全球气象先验知识。再比如制药领域,如果没有考虑蛋白质的柔性,导致搜索空间小,寻找到的靶点少。而分子动力学模拟,考虑了蛋白质的柔性,但又计算量非常大。有专家与教授提出:基于元动力学的靶点发现和构象搜索算法,可加速小分子遍历蛋白质的过程。
对此的实践,同样的构象搜索传统方法需要37天,现在只需要6个小时,提升了150倍效率。因此在软件编程上,除了用传统人工智能(AI)在大量已有代码中,进行检索和推荐外,在相互纠缠和前后关联的大规模并行化的情况下,现在也在发展科学的模型驱动和形式化方法。可见学术交流也类似产生创新思维的游戏,根本目的在激发创新思维,突破人类已有知识的边界。
早在198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钱学森主编的《关于思维科学》一书中,问科学家是如何激发创新性思维、突破知识边界的呢?有说:“提问题、发表不同意见、作补充、提新看法”的。即这种方法的本质,是通过不同思想的表达、争鸣,来激发创新思维,从而达到科学创新的最终目的。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它之所以是能动的,是因为它不像传统的汽车,需要被动的人为操作驾驶。这就是知识+研创的一种智能化的事物,它将传感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融为一体,从而能动地满足人的出行需求。
又如相对传统媒体,知识+研创智能化是建立在数据化的基础上的媒体功能的全面升华。这类新媒体,能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逐步具备类似于人类的感知能力、记忆和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自适应能力和行为决策能力,在各种场景中,以人类的需求为中心,能动地感知外界事物,按照与人类思维模式相近的方式,和给定的知识与规则,通过数据的处理和反馈,对随机性的外部环境做出决策并付诸行动。
即知识+研创智能化,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但要实现智能化,智能材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智能材料是材料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材料科学发展的必然。智能材料结构是一门新兴起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学,智能材料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许多前沿学科和高新智能材料,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人民生活、国民经济等各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用领域十分广阔。
而且通过加快企业知识创造、知识和技术溢出,知识+研创智能化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如智能化加快企业知识创造,同时智能技术也会提高企业数据收集能力,利用新形式的人机交互,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检索和数据处理方式。
这有助于比以往更快地利用现有信息,产生新知识和新的计算方案,加速知识重组过程,从而加快企业内部的知识创造,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智能化加快企业知识和技术溢出。所以知识+智能是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脑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但至今仍然没有完全了解,以致智能的发生与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一起,被列为自然界四大奥秘。
所以知识+智能这种完成复杂目标的能力,定义很广,足以涵盖所有定义。因为理解力、自我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属于人类可能会遇到的复杂目标。因此《牛津英语词典》中智能的定义是:“获得和应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这也涵盖知识的学习和研创,指明可以将“应用知识与技能”作为一个目标。但有说:假如存在第三个计算机程序,它能够完成所有目标,并且它在某一个目标上,比如下象棋,做得远比前面所说的两个程序都好,而且在其他目标上完成得也不比它们差,那就可以说第三个程序比前面两个程序更加智能。
所以对知识+智能的分类,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
知识+智能是智慧和能力的合称,包括既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的广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概念、调节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先天素质、后天社会,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努力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又可分抽象智能、机械智能、社会智能三大类。即知识+智能,主要是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的心理特征,智能的正常,往往通过一系列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它接受知识,从而认识世界事物,并运用知识,从而有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知识+智能,是东西方文明一直共同关注的对象。应该存在它的相关无关化,是去发现、分析应该把表面上无关──本质上存在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事物,相关在一起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评价知识+智能好坏,指标是处理问题的复杂程度──首要的关系,不是智能和事物的关系,而是智能就是事物的关系──智能把每一物拥入存在并保持在存在里,就此智能本身即是关联,不考虑因果的关联。
人工智能有时空性,是狭义的知识+智能,它要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适应性地处理信息。智慧没有时空性,是广义的知识+智能,它用无限的材质方法去达到目的;这种有无时空的跨界,也是智能很难被定义的原因之一。如人们解释世界常常是秩序或时序的,但理解世界,往往智能就是现实可能性的能力。智能是由最小的知觉,所触发的适应性交互行为。这种行为的缔造者,不是人脑,也不是人,是由人物环境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这种行为,在自然和日常中得以体现。
如知觉,是身体感觉和交互行为产生出的关系。所有关涉事物或事实的智能基准点,就是“我”的存在。“我”的概念,包括了身体、行为、意识、语言、秩序、关系、机制机理等方面──这个世界,是由“我”构建生成的:所有的交互都是以个性化出现的,涉及到外部的事物变化也是个性化的理解,随着“我”的消失,这些变化就会变化,一切态势进而由新“我”──其中应该有旧“我”的痕迹。
创造性的本质和源泉,就是个性化的“我”。知识+智能关系主观的建构,同时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主客观融合的产物。
未来的知识+智能,也不是以后的某个学科单独就能解决的一个学问。它本质是复杂性问题,需要多领域的不断地交叉融合。通过一些学科的努力,会取得一些进步,但这些进步,也许会造成一些隐形的退步或阻碍──即进步的退步。对此,自学习系统是系统具有能够按照自己运行过程中的经验,来改进控制算法的能力,它是自适应系统的一个延伸和发展。一般人、机、环境(自然、社会)等,构成特定情境的组成成分,常会发生快速的变化,在这种快节奏的态势演变中,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信息,来形成对态势的全面感知、理解,所以准确对未来态势的定量预测可能会大打折扣。
大数据时代对于人工智能系统而言,如何在充分理清各组成成分及其干扰成分之间的排斥、吸引、竞争、冒险等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基于离散规则和连续概率,甚至包括基于情感和顿悟的、反映客观态势的定性定量综合,决策模型越发显得更为重要。不了解数据表征关系,尤其是异构变异数据的大数据,挖掘是不可靠的;建立在这种数据挖掘上的智能预测系统,也不可能是可靠的。
深度态势认知,是为完成主题任务在特定环境下组织系统充分运用各种人的认知活动的综合体现,如目的、感觉、注意、动因、预测、自动性、运动技能、计划、模式识别、决策、动机、经验及知识的提取、存储、执行、反馈等。它能够在信息、资源不足情境下运转,也能够在信息、资源超载情境下作用。正常的深度态势认知,不是单次就能实现的,需要根据任务或情境需要不断的循环迭代以满足要求。
人机融合智能问题,是一个现代科学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老伦理问题。人机融合智能是一种新型智能形式,不同于人的智能、也不同于人工智能,是一种跨越物种属性结合的下一代智能科学体系人机融合智能──是人把一部分智能,存储于机中,然后结合那部分不能存储于机的智能,形成超越人的一种1+1>1的混合智能。
智慧化就是升级版的智能化,是人机环境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最优化──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除了必要的计算机知识、数学算法外,还应把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经科学、社会学、地理学……等融为一体。自动化与人工智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省力和一个省脑。自动化强调执行能力;智能化强调分析能力。
知识+智能关心的不是单纯的有用,而是让存在者如其所是地显现自身。若人的智能可分为理智、情智和意智,那么现有的人工智能解决的主要是理智部分。伦理道德宗教面对的,常常是情智。
意智是那些人文艺术等创造性意识力,衍生出的智能,蕴含直觉、非理、想象能力。理智涉及人的经验、规范和常识知识。情智包括超越、情感、信仰认识。智能不是非此即彼的数学命题,而是可真可假的条件和尝试,是多个“我”之间的灵活自如的切换、同情、同理和迁移。从幼儿到儿童到青年到成人,就是从无智~意智~情智~理智的过程,也即从本能到智能的过程。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精神活动的功能,它反映的是个体在认识活动方面的差异,是对过去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来解决问题或者是形成新概念的能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等。
知识+智能涉及到感知记忆,注意和思维等等一系列的一些认知过程。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可以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反映出来。如临床上常常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和操作,了解患者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判断能力,一般常识的保持计算能力,记忆力等等,可以对智能是不是有损害进行定性的判断;对损害程度,做出粗略的判断。除此还可通过智力测验的方法,得出智商,对智能进行量化评价。
a、从经验、知识到智能
华为战略研究院院长周红院长从经验、知识到智能分析:人工智能在历史上有不同的流派,例如符号主义、贝叶斯主义、进化主义、行为主义,以及连接主义等,但它们还没有很好地融合起来,缺乏共识的目标定义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即没有定义清楚并达成共识,就很难确保AI发展的目标与人类一致,也很难合理地分类和科学地计算。
从理论和技术的角度看,通过规则和法律来加强AI的伦理和治理外,目前还面临三个重要的挑战:AI的目标定义、正确性与适应性、效率。从狭义人工智能,到通用人工智能与超级人工智能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理论和技术的不断突破,来实现万物智联,促进社会的进步。周红院长提出,面向知识+智能世界的假设和愿景认为,是通过从多模态感知融合与建模,到“知识+数据”驱动的决策,实现更高正确性与适应性的自主智能系统。

20#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3-8-28 20:33:35|只看该作者
例如,1997年AI打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后,人们还在不断研究提升中,如自动驾驶、图像识别、语言文字处理等。当前AI在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和生成上表现出来的能力,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如在接近山顶的能力上,软件编程、科学研究、定理自动验证和自动证明等,学术界和产业界已经有一些探索。哈佛大学有教授把人类的智能,分类成八大类,包括语言文字、视觉与空间、自然理解、自我认知、人际关系、音乐、运动和数理逻辑。
周红院长希望未来的自主智能系统,更好地支持自动驾驶网络、自动驾驶汽车、云服务等领域。目前英文ChatGPT,采用通俗、规范、凝练的自然语言科普式地解释科学问题,它的表达方式也比较理想,同时它能快速地定位,和抵达任何人类知识的边缘和角落,且具有强大的知识归纳总结能力。但它还不能独立突破人类已有知识的边界──ChatGPT绝不会是唯一,虽然它是第一个让世界能直观看到AI在知识归纳上,所能达到的能力的系统。如果智能中文聊天手机普及研发出来,比较“唯一”,不是存在中文和英文两类知识的区别。
英文作为两类知识中的一种,类似谷歌平台在英语世界,一般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获取已经发表的科技论文知识,包括各种公开的数据、搜索引擎能查询到的信息、学术论文、教材等。中文作为两类知识中的另一种,类似谷歌平台搜索能力在中文世界也是最强大的,但一般还不能完全通过公开渠道获取已经发表的科技论文知识。
如果把通过公开渠道获取已经发表的科技论文知识的这部分知识,称为“公共知识”;另一类包括依赖于个人成长的特殊环境与经历,在某个特定行业工作,以及个人对世界的理解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可将之称之为“个人知识”。那么智能中文聊天手机也许类似“个人知识”,英文ChatGPT或许类似“公共知识”。很显然在辨别一个事情到底是真的还是编的时候,谷歌平台在中文世界被踢出,是它不遵守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而“个人知识”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公共知识”,但也要避免“游而不学”打卡式的浏览学习。
“变味”的浏览学习不如自己钻研,但也要避免“只学不旅”或“只旅不学”的现象。把研学所见转化为知识,研学中会涉及很多知识;指明:途径、难点和展望,称为“三全育人”法。这也称为“以论文为导向培养人才”法──一个人在科研这条路上能走多远,除了努力以外,还需要天赋。有人说天赋,就是干啥啥不行,但在某一方面很厉害,超乎常人。以论文为导向,如果不以论文为考核指标与利益挂钩;因人死了,一生的经验、知识到智能都带走了,能留下写的“论文”,后人能看见,才真正是为全人类服务。有弊端吗?但所谓“论文”,不就是在世上生活时的“经验、知识到智能”吗?
写“论文”的目的是为啥?不就是为了交流吗?同行内的交流,会互相启发,从而推动整体的科技进步,这不就是“论文”的初心吗?何错之有?但这里“交流”学问也多,可分人人、机机与人机协同。
人人、机机很普遍,如社会现象人人协同,有叫“阶级斗争”的;机机协同,有叫“生产斗争”的。一般机机协同,是指机器与机器之间进行协同合作,通过自动化、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任务分配、数据处理等功能。但机机协同,也有用于战争。
人机交互协同,有人说指人与机器之间进行协同合作,通过人的指导、监控和机器的执行,共同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但这话太“单级”;是的,人机协同利用机器的计算、存储、处理等能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人机协同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发挥机器的计算和自动化能力,同时可以减轻人的工作负担和提高工作效率。
但这其中还有,人机协同还包括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指明人类社会的“途径、难点和展望”。为啥智能中文聊天手机是必要的?原理是人人、机机本质单向,标准客观也是单级的,最终会出问题。
像“冷战”中单级制度一样,为啥会有“输赢”──它没有“人与自然的统一”类似的客观量化标准。类似“湖广填四川”前“人杀人”自相大残杀现象,这种“间断与连续”,是其它地区都没有经历如此之多的体验。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及法医学院院长丛斌教授说的“范式转变重要”;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川大原校长柯召教授,从抗日到“文革”前研究过的“柯猜芯片”──空心圆球内外表面不撕破的“翻转”;以及我国“文革”后讲的“改革开放”等等,可说明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中的“经验、知识到智能”,才凝聚起14亿多说中文的人种,和现在的伟大复兴的体现。
丛斌院士虽是从生命科学与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科学技术深度融合,做的“法医学研究范式转变的重要”的主题报告。但这样例子太多。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本杰明•华尔德教授等,2023年开发出的首个基于微波的量子雷达,其性能比现有传统雷达高20%,实现了所谓的“量子优越性”。这里的“范式转变”是从2020年他们发明的一种超导电路,其能够纠缠、存储和操纵微波量子态,并计算微波场中的光子数量,有望成应对微波量子计量领域最大的挑战之一:在雷达传感中,展示量子优越性。
他们的最新量子雷达,是利用两种微波辐射之间的关联来工作的,这种关联超出了经典物理理论的范围,这不就类似“柯猜芯片”──空心圆球内外表面不撕破的“翻转”吗?又如美国在1971年专门启动消灭肿瘤的“战争”,但其结果却远未达到预期。为啥?原因在于肿瘤属于复杂疾病,必须从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一个分子、一次研究,转变为对所有基因、所有蛋白质、所有分子进行系统研究,这种“范式转变”不仅是将生命体内的研究对象,从局部转变为全局,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认知从简单性思维转变为复杂性思维。
由此可见“转变研究范式”,能够更完整地认识复杂系统的运行和变化,从零到一基础科学的突破。这即使在人人、机机和人机协同中,也不叫转变“初心”或“颜色革命”──智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创新是实践的积累,没有深入的实践就难以创新,这难道不是在知识学用中,“理论与实践、连续与间断”的整合吗?
b、从ChatGPT公共知识、个人知识
无论某些人如何强调ChatGPT具有何种强大的功能,但作为一种AI,ChatGPT进行所有回答的基础,必然都是公共知识。人工智能方面的诸多不尽如人意,也源于此。如从一开始就是被编的程序,远远没有没有形成人机(物)环境良好互动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
这就没有了主动性和创造力,只是好像“活着”,没有“发展”。“知识+智能”也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带来的一些挑战和问题,在社会关系、生产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知识+智能”是社会关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不仅仅是局限于技术或个体的认知能力,而是指涉到社会关系、人际互动和文化环境等方面。
例如智能技术的不平等应用,可能加剧社会差距,产生种族、性别和经济不平等;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问题,成为智能时代面临的重要挑战;同时,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和人类价值观的转变,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总之需要认识到智能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并积极探索如何在智能发展的同时解决伦理、隐私和公平等问题,以实现智能的有益应用,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智能”是广泛存在的,具体还可分为科技智能与人文艺术智能。科技智能和人文艺术智能存在的一些显著异同之处是:科技智能主要关注于开发和应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实现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各个领域的需求和目标,强调解决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文艺术智能则更加关注于人类的情感、审美和创造力方面,致力于理解和模拟人类的情感认知过程,推动艺术、文学、音乐等领域的创作和表达,并探索人类文化、历史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智能化应用。
二者的一些共同之处是:科技智能和人文艺术智能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类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的支持。而且两者之间也可以相互融合和促进,如将科技智能的技术应用于人文艺术领域,实现更加智能化的艺术创造和表达方式。
总之以上这类知识的特点,是内容与规则明确,通用性强,且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获取,如用ChatGPT进行的任何回答,即必然有一个“数据源”。但在社会生活中,有大量的工作和知识,实际上是不依赖于“数据源”,甚至这些工作本身就是“数据源”。
其实技术的进步解决的,从来只是“公共知识”部分的问题,这也是为啥技术人才具有全球范围内的通用性的原因。即不管你去了什么地方,技术的东西是不会变的。在这个角度上无论如何评价ChatGPT,乃至于人工智能的意义,其核心依然是通过某种技术手段达到某种目标。而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说,技术本身是具有中立性和客观性的,无论ChatGPT如何能够基于某种模型来对语言、图形等进行深入理解,并且输出观点,它能够做到的也只是基于你输入的和它能检索到的公共内容──当然不同的机构,可以基于自己的需求,再添加一部分本专业内的专有内容来进行回答。
这里智能中文聊天手机类似的“个人知识”,与英文ChatGPT 类似的“公共知识”不同的是,它的“个人知识”兼有中立性和非中立性的特点:类似“个人知识”的中立性,体现为它可以在公共知识之外提供一些小众的、没有被数据化的知识,而其非中立性则体现为每个人在叙述知识的时候,都是基于各自的立场、偏好等等而说出的,这其中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故意:假设你用英语和中文分别向ChatGPT提问,让它写一篇有关爱国主义的文章,它写出来的东西会一样吗?如果一样,没意义。如果不一样,各国都会对ChatGPT如临大敌。ChatGPT所面临的最大危机,其实已经不来自于它能否取代一些人工作了,而是它本身就已经脱离了技术中立的设定,而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即对人工智能以最大效率帮助人而欢呼的同时,不要忘了一个机器可以随意骗人的时代也将到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22:49,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