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16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24-8-6 08:46:5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深切悼念李政道院士逝世

 [复制链接]
深切悼念李政道院士逝世
2024年8微软雅黑">5日,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院士去世,享年98岁。李院士1926年生于上海1957年因发现“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与杨振宁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男,19261124日生于中国上海市,祖籍江苏苏州。19431945年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入读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19506月获博士学位。19501953年在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531960年历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4年当选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学讲座教授(Enrico Fermi Professorship of Physics),1983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全校讲座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1984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曾任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政道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学研究,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1954年,提出“李模型”,对探讨量子场论基本问题起到重要作用。1956年,与杨振宁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翌年经实验验证后,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科学奖。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正反粒子变换和空间反射联合变换下不守恒问题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70年代以来,在建立与发展孤立子的量子理论、提出反常核态的概念、建立与发展随机格点规范理论、把时间作为分立动力学变量并进而建立分立动力学理论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发表大量科学论文,著有《场论和粒子物理学》等科学专著。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G. Bude奖章(1969)、伽利略奖章(1979)、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1986)、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995)、纽约市科学奖(1997)、中国政府友谊奖(1999)、日本旭日重光奖章(2007)等;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2009)、中华文化人物(2015)。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李政道始终心系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自1972年起,多次回国讲学、建言献策,改革开放以后更是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科学教育事业进步,为中国科学教育战略布局、高能物理前沿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倡导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度和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和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倡导建立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联合委员会机制和建设我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促成北京谱仪(BES)、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为我国在世界高能物理前沿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提供了全局指导和倾力帮助。倡导成立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等,推进前沿科学研究,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和青年学者成长,为构建开放型教学科研基地和育人聚才环境争取了政策支持。1979年至1989年,发起并参与组织实施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选拔推荐915人赴美深造,造就了一批领军学者和社会栋梁,创设了我国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范式。1985年,倡导建立博士后制度和成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持续打造我国科技创新生力军数十万人。1998年,发起设立秦惠䇹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择优培育我国基础科学后备军数千人,成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源自:央视新闻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深切悼念李政道院士逝世 深切悼念李政道院士逝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16:51,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