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456|回复: 25
#
跳转到指定楼层

[企业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京揭牌,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来了

 [复制链接]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南北船”)合并重组后形成。2019-11-26日上午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宣告“南北船”合并重组最终落定,并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时隔二十年,央企“南北船”再次合体。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俗称“南北船”,1999年由原船舶工业总公司拆分而成。中船集团旗下有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船科技3家上市公司;中船重工有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国海防、中国应急等上市公司。
  此次重组,推进了专业化整合与聚焦产业竞争力提升。通过重组整合,深化两家企业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业务、管理、技术、人才、市场资源等方面的全面整合,放大重组效能。
  两船的联合重组,标志着央企强强联合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从改革总体部署看,央企的战略性整合与资源优化调整远未结束。在电力、电信、化工、汽车等诸多领域,还将会陆续有整合措施推出。
  2019年10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组织部宣布了“南北船”合并后成立的新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任命:雷凡培任新集团董事长和党组书记;杨金成任新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吴永杰任新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晴晴妈妈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晴晴妈妈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晴晴妈妈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晴晴妈妈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晴晴妈妈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晴晴妈妈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沃森生物6.97亿剥离疫苗门资产 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央行行长:资本外流压力有所缓解 将控制信贷增长
25#
 解解花语声 发表于: 2019-11-26 11:37:5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京揭牌,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来了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京揭牌,全球最大造船集团来了
⊙记者:许诺 陈维城 编辑刘晓阳校对卢茜


  记者:许诺 陈维城)11月26日上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南北船”)合并重组后形成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并举行揭牌仪式,宣告“南北船”合并重组最终落定,并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
  10月25日下午,国资委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工业)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传闻已久的“南北船”合并得到“官宣”,意味着国有企业的专业化整合迈出重要一步。
  据悉,此次重组后挂牌成立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旗下共拥有9家上市公司,37家科研院所,掌握了中国主要的造船资源和相关军工资产。截至2019年一季度,“南北船”合计资产总额8000亿元左右,有员工总数达31万人。
  国企改革研究专家李锦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北船”的合并,将不会是简单的机构合并,重点在于布局调整与战略性重组。通过梳理产业链,重组后的产能规模不会扩大,但调配的可控性增大了,更加有利于做优做强,实现优势互补。
  李锦指出,“南北船”的合并是今年国企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事件,2019年我国还将积极推进装备制造、船舶、化工等领域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推动电力、有色金属、钢铁、海工装备、环保、免税品等领域专业化整合。本次“南北船”合并也将为其他行业提供有益借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4#
 巴石一 发表于: 2019-10-28 08:06:00|只看该作者

“南北船”正式合并 央企重组多路并进

源自:经济参考报
原文标题:“南北船”正式合并 央企重组多路并进

  时隔二十年,“南北船”再次合体。国资委网站10月25日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简称“中船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简称“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
  推进重组整合,是今年国企改革的重头戏之一。后续大戏有望接连上演,酝酿已久的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挂牌在即。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规划,2019年将深入推进整合融合,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积极稳妥推进装备制造、船舶、化工等领域企业战略性重组。组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实现管输和销售分开。持续推动电力、有色金属、钢铁、海工装备、环保、免税品等领域专业化整合。
  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俗称“南北船”,1999年由原船舶工业总公司拆分而成。前者旗下有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船科技3家上市公司。后者有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国海防、中国应急、久之洋等上市公司。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认为,“南北船”重组之后,一是实现了行业性重组;二是推进了专业化整合;三是聚焦产业竞争力提升。通过重组整合,深化两家企业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业务、管理、技术、人才、市场资源等方面的全面整合,放大重组效能。
  安信证券分析师余平指出,集团合并后,需要解决上市公司平台定位调整以及同业竞争等问题。随着集团人事和职能部门调整到位,旗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等资本运作或将随即展开。船舶板块旗下上市公司或将迎来资产重估的机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认为,两船的联合重组,标志着央企强强联合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从改革总体部署看,央企的战略性整合与资源优化调整远未结束。在电力、电信、化工、汽车等诸多领域,还将会陆续有整合措施推出。
  有消息称,月底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有望挂牌,由国资委直接管理,与三大石油央企平级,其资产将以三桶油的油气管网为主,还包括部分储气库、LNG接收站以及油品码头。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研究员、高级经济师刘满平表示,管网公司的成立不仅是市场主体增加的问题,对整个天然气行业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塑。
23#
 小笼包 发表于: 2019-10-27 11:37:40|只看该作者

中国最大两家造船企业合并 市场份额逼近全球首位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中国最大两家造船企业合并 市场份额逼近全球首位

  参考消息网10月27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0月25日宣布,批准国有大型造船企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CSSC,简称中船工业)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CSIC,简称中船重工)合并,为组建一家占全球销售额约20%的大企业铺平了道路。
  据美国《海事主管》杂志网站10月25日报道,新成立的国有企业将被命名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国资委发布公告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
  合并后组建的新公司将占据中国船东新船订单和修理合同的整整一半,同时占据中国的大部分海军造船活动。
  另据日本《日经亚洲评论》杂志网站10月26日报道,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联手打造的企业堪与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匹敌,后者本身正着手与大宇造船及航运工程公司合并。
  报道称,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进行合并的时间表尚未公布。
  报道称,此次合并还将增强中国建造军舰的能力,两家公司都建造航母和其他军用船只。
  此外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26日报道,中船工业与中船重工重组后,其造船量将占据全球市场约两成的份额,逼近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现代重工业公司正推动与大宇造船及航运工程公司的整合,旨在巩固其造船量居全球首位的地位。在船舶制造领域,已出现全球性的产能过剩,包括日本企业在内,各国企业似乎都需要进行整合。
  国际造船业权威咨询机构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称,从2018年的造船完工量看,中船工业为925万载重吨,居全球第二位,占据全球市场11.5%的份额;中船重工为602万载重吨,居全球第三位,占据全球市场7.5%的份额。这两家公司都是中国国有企业,产品涉及从散装船、集装箱船、大型客轮到航母等军用舰船的广泛领域。
  报道称,由于中韩企业的大规模重组,造船业界的垄断现象已越来越明显。对于日本大牌造船企业所擅长的高附加值的资源能源船舶,中韩造船企业也发起了价格攻势。在造船需求停止增长的情况下,日本造船企业可能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经营环境。
中船工业旗下的一处造船基地(路透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2#
 忧忧我 发表于: 2019-10-26 06:23:00|只看该作者

“两船”合并 中国船舶业超级航母起航

源自:经济日报
原文标题:“两船”合并 中国船舶业超级航母起航

  本报北京10月25日消息,记者:周雷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整体划入中国船舶集团。
  业界普遍认为,“两船”合并是推进央企战略性重组又一重大事件,也是大势所趋,能够实现研发设计和产业协同,进一步合理布局、资源互补,加快做强做优做大,有利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船舶行业的结构调整,提升船舶业的国际竞争力。“两船”合并后,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数量降至95家。
21#
 蓝色的冰 发表于: 2019-10-25 23:55:18|只看该作者

大型国企战略性重组消息频传:南北船合并终落锤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大型国企战略性重组消息频传:“南北船合并”终落锤

⊙记者:岳怀让

  “南北船合并”终落锤。
  国资委官网10月25日晚间发布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
  据中新经纬客户端报道介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集团,俗称南船),旗下企业包括中国船舶(600150.SH)、中船防务(600685.SH)、中船科技(600072.SH)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俗称北船),旗下企业包括中国重工(601989.SH)、中国海防(600764.SH)、久之洋(300516.SZ)、中国动力(600482.SH)和中国应急(300527.SZ)等。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中央企业在集团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等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
  据《证券日报》本月初报道介绍,记者梳理近几年央企重组整合情况发现,每年下半年可以说是央企重组整合高发期。如在2015年6起重组案例中,有5起发生在下半年;2016年6起重组案例,均发生在下半年;到2017年,虽然全年仅有2起重组案例,但也都发生在下半年。
  类似例子今年6月以来已引发业界关注。
  6月初,马钢股份发布公告称,中国宝武计划对马钢集团实施重组,安徽省国资委将其持有的马钢集团51%的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宝武。通过本次收购,中国宝武将通过马钢集团间接控制马钢股份45.54%的股份,并成为马钢股份的间接控股股东,马钢股份的实控人也将由安徽省国资委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
  7月初,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中国中丝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无偿划转进入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0#
 点点小女子 发表于: 2019-10-25 22:22:59|只看该作者

“南北船”合并正式落地,国企行业重组加速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南北船”合并正式落地,国企行业重组加速

  当初“南北船”分开是为了促进竞争,加快市场经营的步伐。这一目标实现后,另一个矛盾逐渐显现出来,那就是重复建设、过度竞争造成的产能过剩。
  10月25日下午,国资委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工业)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传闻已久的“南北船”合并最终落地,意味着国有企业的专业化整合迈出重要一步。
  中船工业与中船重工旗下共拥有9家上市公司,37家科研院所,掌握了中国主要的造船资源和相关军工资产。截至2019年一季度,二者合计资产总额更是达到8000亿元左右。
  二十年前,“南北船”还是一家。新京报记者在中船工业官网上看到,1963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船舶工业从三机部分出来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198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六机部135个企事业单位和交通部15个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基础上组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由于中船工业接管了长江以北(包括武汉)的造船工业,因而被称为“北船”;接管了长江以南造船工业的中船工业,因而被称为“南船”。
  2018年以来,国资委多次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船舶等领域企业战略性充足,持续推动海工装备领域专业化整合,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推进船舶企业战略性重组”的高层表态更增加了外界对于“南北船”合并的预期。更早之前的2015年3月,“南北船”高管对调就被视为酝酿合并的重要迹象。
  国企改革研究专家李锦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初“南北船”分开是为了促进竞争,加快市场经营的步伐。这一目标实现后,另一个矛盾逐渐显现出来,那就是重复建设、过度竞争造成的产能过剩。“南北船”的合并,将不会是简单的机构合并,重点在于布局调整与战略性重组。通过梳理产业链,重组后的产能规模不会扩大,但调配的可控性增大了,更加有利于做优做强,实现优势互补。
  今年1月,韩国现代船厂并购了韩国大宇船厂,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造船企业。李锦表示,中日韩三国的造船市场本身就竞争激烈,这个韩国造船业巨无霸的产生,给中国造船工业也带来了较大压力。目前,全球船舶市场供大于求,盈利困难,产能利用率低,船舶企业重组,也可以淘汰落后与过剩产能,解决资源分散、无序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能够改善企业资金流状况,帮助企业“过冬”。
  南北船的合并,还为其他行业重组提供了经验与样本。李锦表示,“南北船”的合并是今年国企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事件,2019年我国还将积极推进装备制造、船舶、化工等领域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推动电力、有色金属、钢铁、海工装备、环保、免税品等领域专业化整合。本次“南北船”合并也将为其他行业提供有益借鉴。
  新京报记者许诺编辑王进雨校对李世辉
19#
 我本流浪人 发表于: 2019-7-4 18:26:47|只看该作者

南北船合并概念火热:关注船舶用钢领域

源自:新浪财经综合
源自:金融投资网

  7月1日晚间,中国船舶(600150)、中船防务(600685)、中国重工(601989)、中船科技(600072)、中国海防(600764)、中国动力(600482)、久之洋(300516)、中国应急(300527)等8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正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受此消息刺激,近日“南北船”合并涉及的8家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均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从近日的盘面来看,久之洋(300516)和中国应急(300527)已经连续3涨停,周四涉及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的相关上市公司亚星锚链(601890)、林州重机(002535)、天海防务(300008)、三角防务(300775)等也出现在涨幅榜前列。应该说,“南北船”的合并,与当前中国积极参与北极航道开发的大背景息息相关。“南北船”合并之后,“中国神船”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大力建造破冰船!而大量破冰船的建造,对于船舶用钢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宝武集团旗下的韶钢松山(000717)在我国破冰船用钢领域拥有绝对优势,随着“南北船”合并事件的进一步发酵以及中国积极参与北极航道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国内造冰船用钢领域有着绝对优势的企业,韶钢松山(000717)值得期待。
  “南北船”合并正式启动意在积极参与北极航道开发:破冰船需求量急增必将拉动船舶用钢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官方首次正式确认中船集团、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标志着“南北船”合并正式提上日程。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供大于求,全球产能过剩明显;国内众多造船企业因资 金链断 裂而破产、重组。
  经过数年的洗牌,国内造船业订单已逐步集中到头部四家企业。
  第三方机构VesselsValue的数据显示,国内造船企业手持订单(民船)数量前四名为中船集团、中船重工、中远海重工和扬子江船业,分别为291艘、143艘、129艘和95艘。而国金证券研报表示,上述四家骨干造船集团合计全国市占率达90%以上。
  如果“南北船”此次顺利重组并合并,中国造船业将由此前的四强争霸,变为“一超”与“双强”的新格局。
  一超自然是“中国神船”。可以预见,重组完成后的“中国神船”不仅有最全的船舶产业链布局,还将拥有大连、上海、广州三大生产基地;产品上也将覆盖几乎全部民用船型,并承建中国海军绝大部分舰船。
  应该说,“南北船”的合并,与当前中国积极参与北极航道开发的大背景息息相关。
  专家指出,尽管我国已成为船舶制造大国,但船舶制造业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结构性缺失,即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体现在高附加值的高端船型、船舶配套产业相对落后,使得国际竞争力不足,盈利能力较弱。“南北船”合并意义重大,可以集中资源优势,提升我国船舶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018年我国提出了名为“冰上丝绸之路”的北极开发构想,将之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联,扩大了在丹麦自治领土格陵兰岛的投资,参与稀土和铀的生产。
  2018年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该白皮书的发布,是中国积极推动的旨在和北极相关利益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带一路”的延续,“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中国公布北极丝绸之路计划”,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中称,中国将与俄罗斯等北极国家共同开发北极航道,是“雄心勃勃的改变中国与欧洲以及其他地区陆海联系的更大计划的一部分”,这条航道将使中国获得一条比通过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更近的到达其他国家港口的运输通道。“从油气到拓展‘一带一路’建设,中国表示已准备好推动北极国际合作。”美国合众国际社报道指出。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文章认为,白皮书体现了中国面向全世界开展北极合作的态度。
  中国虽不属于北极国家,但是未来北极的开发对于中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北冰洋海底资源可以成为中国能源和资源来源多元化的新渠道。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和渔业资源。尽管此前在北极开发油气资源在技术上不可行,但全球变暖使得北极地区的冰面逐渐消失,因此今后在北极开发资源将变得相对容易起来,北极仍然极有可能成为全球的一个重要能源基地。
  其次,北极航道的开辟对中国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有专家预测,到2040年北极冰川将融化殆尽,到时在北极将出现三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即从大西洋东北部的北海经俄罗斯北极沿岸和白令海峡到达日本的东北航道,从加拿大东北部戴维斯海峡开始沿该国北部海岸到美国阿拉斯加州的西北航道,以及穿越北极点的中央航道。
  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将成为连接东北亚和西欧,以及连接北美洲东西海岸的最短航线,不仅可以节约大约大量的运输成本,还可能成为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的替代选择。此外,北极航道的开通,将形成一个囊括俄罗斯、北美、欧洲、东亚的环北极经济圈,这将深刻影响世界经济、贸易和地缘政治格局。
  今年6月上旬,新华社报道称,开发利用北极航道将为“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提供新契机、增添新平台、注入新动力,有利于加强中俄两国同相关各方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安全和环保对北极通航至关重要。中方鼓励有关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为航道商业化运作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北极航道是连接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最短航路,可大幅度缩短北太平洋沿岸港口与北大西洋沿岸港口运距。北极航道的商业化运营对增强我国产品在欧美市场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储量巨大,铁、镍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航道的开通将拓展我国能源和资源进口的来源和渠道,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我国拥有乌克兰建造的破冰科考船“雪龙”号,该船在2017年完成了其第八次北极科考。这标志着中国船舶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取得成功,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对北极地区的开发和利用正逐步进入实质性阶段。我国还在建造一艘能在北极地区作业的新破冰船,预计2019年投入使用。
  种种迹象已充分显示,中国要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积极参与北极大开发,最关健的在于破冰船!
  毕竟,目前我国唯一的一艘极地科考船是改装来的“雪龙”号,破冰性能无法同美国、俄罗斯等国先进的核动力破冰船船相比。为此研制新型破冰科考船迫在眉睫。
  新一代H2560型破冰船又称“雪龙2”号,已经于2016年12月20日开建,这是世界上首艘双向破冰船,船首船尾均可破冰,可原地360°转动,实现全球无限航区航行。
  实际上,我国目前有4艘破冰船(雪龙号是极地专用破冰船),除了你听过的“雪龙1”号,正在建造的“雪龙2”号,目前在服役的破冰船还有“海冰722”、“海冰723”。当然,4艘破冰船对于“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而言,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资料显示,俄罗斯是拥有破冰船最多的国家,总计61艘,目前在役44艘,正在建造11艘,计划建造4艘,退役2艘。加拿大拥有世界第二多的破冰船,总计14艘,目前在役7艘,在建2艘,计划建造5艘。
  因此,“南北船”合并之后,“中国神船”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大力建造破冰船!而大量破冰船的建造,对于船舶用钢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
  宝钢早已启动破冰船专用钢研发:宝武集团旗下的韶钢松山(000717)在船舶用钢尤其是造冰船用钢领域拥有绝对优势
  应该说,国内钢铁企业中,宝钢集团在船舶用钢尤其是造冰船用钢领域,有着绝对的优势。而韶钢松山(000717)是宝武集团旗下5家上市公司中唯一以特钢(包括船舶用钢)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由宝钢领衔研发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极寒与超低温环境船舶用钢及应用”正式启动。
  “极寒与超低温环境船舶用钢及应用”重点研发项目拟从极寒环境用低温钢板材料的基础机理研究、成分组织设计及关键生产工艺技术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应用到规范标准化制定进行全产业链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通过低温钢强韧化机制及断 裂机理基础研究,突破满足极寒环境超低温船用钢板的成分工艺设计、制造流程及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研制和开发超大型集装箱船、薄膜型LNG船、LPG船、极地冰区型破冰船等极寒环境高技术船舶用低温钢板及配套焊材,实现国产化突破。开展服役性能评价,实现批量产业化和工程示范应用,建立船舶用低温钢的技术标准,完备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
  通过极寒与超低温环境船舶用钢的强韧化机制及断 裂力学行为和止裂机理研究,将提升我国超低温环境材料的设计应用水平至国际先进水平;超大集装箱船用止裂钢及配套焊接材料的开发及工程化应用,推进我国止裂钢生产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LPG船用低温钢及配套焊接材料的开发及工程化应用,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低温钢产业升级;极地冰海区域破冰船用钢及配套焊接材料的开发及工程化应用,实现我国极地低温钢材料的国产化突破,助力我国极地能源开发和极地船舶建造升级;薄膜型LNG船用殷瓦钢及配套焊接材料的开发及工程化应用,实现批量供货和工程应用的能力;极寒与超低温环境船舶用钢的服役性能评价研究,建成我国首个针对极寒海洋复杂环境的材料服役性能评价试验平台,为我国海洋低温材料的发展提供持续的服役评价支持。
  该项目的研究及示范工程的实现,极低温环境船舶用钢材料在关键技术、产业制造及工程应用上将实现重大突破,全面解决制约我国高技术船舶发展的材料瓶颈;打破国外在LNG船用殷瓦钢、极地船舶用钢、集装箱船用止裂厚板、LPG船用高强韧板的垄断,实现国产化并批量生产应用,预计每年新增产值11亿元以上,预期每年将产生经济效益1.6亿元;形成极寒与超低温环境船舶用钢品种体系、生产体系、检测应用评价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形成世界一流的船舶用钢研发、生产、应用基地。
  可见,宝武集团在我国破冰船用钢领域拥有绝对优势,而韶钢松山(000717)是宝武集团旗下5家上市公司中唯一以特钢(包括船舶用钢)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根据韶钢松山(000717)的官方网站介绍,“韶钢牌”船体及海洋工程用钢板,钢质纯净、各项理化性能指标(如强度、抗层状撕裂性能、低温韧性等)稳定、焊接性能优异、钢板表现质量良好,广泛用于各类船体及海洋工程。
  “韶钢”钢材品牌获首届广东省优秀自主品牌称号,船板钢通过了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挪威、法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九国船级社工厂认证;桥梁用结构钢板首批通过中国船级社产品认证;热轧螺纹钢筋、船板、Q345板获得了国家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
  2015年底,韶钢松山(000717)公告宣布,与宝钢集团旗下的宝钢特钢设立合资公司,注册资本28亿元,合作开拓特钢市场。由于宝钢集团为韶钢松山的实际控制人,这一动作可视为宝钢对韶钢旗下特钢资产的整合动作。
  公告显示,公司拟以全资子公司宝钢特钢韶关有限公司100%股权和自有资金共13.72亿元出资,宝钢特钢有限公司以构筑物和自有资金共14.28亿元出资,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宝钢特钢长材有限公司,公司持股49%,宝钢特钢持股51%。
  显然,下一步宝武钢铁集团将陆续将旗下特钢资产注入韶钢松山(000717)。
  近日,广东省政府颁发了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由韶钢松山(000717)、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共同完成的高强高韧海洋工程及船舶用钢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介绍,高强高韧海洋工程及船舶用钢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历时五年,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是韶钢松山(000717)转型升级的又一重要成果。项目针对现有的海洋工程及船舶用高性能钢板制造技术中存在的若干共性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并建立了一整套生产高强高韧海洋工程及船舶用板的制造及应用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合金化系复杂、制造成本高、应用领域受限的问题,推动了我国高技术新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用高强高韧钢种级别的提高和生产技术进步。
  “以前韶钢松山(000717)生产的船板只到36毫米规格,现在可以做到60毫米规格,扩大了生产规格,利用海洋工程船板可以减少船舶的自重6%。”项目主要完成人、韶钢制造管理部主任工程师廖卫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项目从2010年至2017年累计生产各级别海洋工程及船舶用钢9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3.15亿元。产品广泛应用于广东中远船务有限公司、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等国内外海洋工程及船舶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韶钢松山(000717)花大力气推动科技创新,与国内多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组织申报各级科技奖。截至目前,共获韶关市科技进步奖12项,宝武集团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3项,广东省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技进步奖40项。
  可见,宝武集团旗下的韶钢松山(000717)在我国破冰船用钢领域拥有绝对优势,随着“南北船”合并事件的进一步发酵以及中国积极参与北极航道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国内造冰船用钢领域有着绝对优势的企业,韶钢松山(000717)值得期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8#
 奋斗再奋斗 发表于: 2019-7-3 07:28:00|只看该作者

"南北船"将合并 专家:提升中国船舶行业国际竞争力

源自:北京青年报
原文标题:“南北船”将合并 专家:提升中国船舶行业国际竞争力 来源:北京青年报

  “南北船”将合并 旗下8公司市值飙升
  专家表示合并可集中资源优势 提升我国船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7月1日晚间传出南北船即将“合并”的消息,南北船旗下的8家上市公司也全都发布了公告,称接控股股东通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俗称“北船”)正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俗称“南船”)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与此前重组需要停牌不同的是,7月2日早盘,南北船旗下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停牌,而是集体高开。据北京青年报记者计算,到7月2日下午收盘,上述8家公司的总市值为2778.0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超过275亿元。
  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南北船合并意义重大,可以集中资源优势,提升我国船舶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资深国企改革专家李锦表示,从宏观角度考虑,南北船合并,就是要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把中国从船舶大国变成船舶强国。
  重组
  将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中船重工即“北船”,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
  2018年,公司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45位,位居全球船舶企业首位。目前,中船重工拥有上市平台公司5家,二级成员单位95家,科研院所29家,员工17万人。
  而中船集团就是所谓的“南船”,其官网显示,公司成立的时间同样也是1999年7月1日,公司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364位。截至2017年底,中船集团拥有40余家二级单位。
  官网介绍称,中船集团旗下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包括江南造船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上海江南长兴造船等。同时,中船集团还拥有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广州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3家船舶研究设计机构,以及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等知名工程咨询、设计、总包单位。
  对于南北船的合并,产城会高级研究员任礼军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南北船合并是央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船舶运输行业、国防军工行业重大里程碑事件。
  任礼军认为,南北船合体成巨无霸标志着船舶领域市场格局完全确定,船舶制造和航运运输都由寡头企业把控,小、散、乱等现象将逐渐得到整顿,行业兼并重组的步伐会再度加快,央企之间的无序竞争将不复存在,“这对于中国船舶制造业而言是巨大的利好消息”。
  宋清辉则认为,南北船合并意味着整个军工行业的改革步伐加快,有力地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影响
  旗下公司市值飙升超275亿
  实际上,早在2014年就有南北船合并的消息传出。彼时,正值新一轮的中央企业重组拉开帷幕。但尽管传言纷纷,却始终没有确定的消息。
  7月1日,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2501.66亿元,一个月前(6月1日)8家合计市值为2290.22亿元,仅仅一个月时间,8公司的市值就上涨了211.45亿元。
  合并消息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上述公司的市值继续上涨,截至7月2日下午收盘,8家上市公司的市值达到了2778.0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再次上涨超过275亿元。
  任礼军认为,目前我国改革开放的节奏日益加快,国企改革、央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民生领域的央企重组基本完成,涉及军工、重装备制造领域的调整尚未落实完毕,南北船合并是按部就班地推进改革政策。
  李锦指出,在此时间推出南北船合并,将会为下半年包括央企在内的一些企业重组起到引领和标杆的作用,“两船重组酝酿已久,这意味着央企重组将拉开新的帷幕”。
  未来
  将提升国际竞争力
  实际上,今年4月,就有不少研究机构关注到了有关“南北船可能合并”的消息,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建议。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已成为船舶制造大国。近年来,全球约90%的船舶由中日韩三国的造船厂制造。
  根据克拉克森数据,从新接订单情况来看,2018年中国船企新接订单为915万CGT,市场份额为32%,居全球第二;今年一季度,中国船企接获35艘新船订单,共计258万CGT,接单量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市场份额约为45%。
  但尽管如此,我国的船舶制造业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结构性缺失,即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体现在高附加值的高端船型、船舶配套产业相对落后,使得国际竞争力不足,盈利能力较弱。
  任礼军也指出,我国船舶业长期呈现“两极分化”状态,央企实力雄厚,资金、技术、人才、装备、政策各方面均有明显优势,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民营船舶业产业链各环节竞争力不足,但民企作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必不可少,这是我国船舶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任礼军认为,行业深度调整势必会使部分细分行业、部分高端技术、部分尖端产品军转民,巨大的民用市场会给行业带来新一波的增长机遇。
  宋清辉认同我国船舶业面临问题很多的说法,比如,“融资难”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行业内骨干大型企业均面临着资金紧张的问题;去产能工作任重道远,我国大部分船企只能维持一年左右的工活量,在保证连续生产能力方面面临挑战;最后是行业盈利空间大幅萎缩,特别是新船价格与成本倒挂矛盾突出,企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但他同时也指出,总体而言,我国船舶业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为中国船舶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不过虽然我国船舶业存在诸多问题,但在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中,其认为两船资产、业务部分重叠且各有侧重,南船侧重船舶制造,北船侧重船舶设计与配套,若重组成功,军船业务将更好协同、民船业务有望形成合力,突破高技术船型,共拓海外市场。
⊙记者:张蕊 统筹/余美英

  新闻内存
  “南北船”合并之路
  今年3月9日,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装备制造、造船等领域的战略性重组,持续推动海工设备等领域的专业化整合,不断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这番表态被研究机构解读为“船舶制造是战略性重组领域之一,未来整合空间较大”。
  3月中旬,中船重工党组书记、董事长胡问鸣一行访问中船集团,与中船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举行座谈。当时,双方围绕共同服务国家战略,就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扩大合作范围、促进优势互补,携手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
  4月,国资委正面回应“两船合并”──4月16日,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这些大的企业整合重组都会涉及到上市公司,按照有关规则,能够公布的时候,企业一定会按照有关规则和要求公布。
  5月,中船重工召开整合重组工作推进会,称将从近期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整体推动整合重组工作。而今年二季度以来,南北船体系资本运作的节奏明显加快。
  6月以来,南北船旗下的上市公司几乎全部呈上涨态势,仅中国应急出现小幅下跌。
17#
 爱财小章 发表于: 2019-7-3 07:28:00|只看该作者

南北船合并 央企专业化重组提速

源自:新浪财经综合
  祝嫣然 钟强
  继南北车、“神电”合并之后,南北船的合并也终成事实。7月1日晚间,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重工、中国海防、中国动力、中船科技、久之洋、中国应急等8家上市公司均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船集团”)正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上述8家上市公司均称,本次控股股东战略性重组事项正处于筹划阶段,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受此消息刺激,2日,这8家公司均以涨停价开盘;除久之洋外,其余7家公司开盘后不久便相继打开涨停。截至当日收盘,久之洋报收于27.5元,全天维持一字涨停状态。中国应急封住涨停,报收于12.4元。中国海防收涨4.65%,涨幅最小。其余五家公司的涨幅均超过5%,大幅跑赢大盘。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上述8家公司的市值较上一个交易日合计增加190.2亿元。
  在中国船舶业,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分别有着“南船、北船”之称。关于南北船合并的讨论由来已久,上述消息代表着合并有了实质性突破。此前南车、北车成功合并和神华、国电连体,每一次的巨头合并都能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业内分析,此番南北船重组将有助于减少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去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推动中国造船业高质量发展。央企专业化重组是今年国企改革重点之一,南北船的成功合并将会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未来有望扩散到其他行业的国企改革领域,行业包括电信、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等。同时还将通过研发资源的整合,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内部资产整合为重组铺路
  在央企重组的浪潮下,近年来市场对南北船的合并一直存有较高预期。
  2016年9月,时任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谈起南北船是否会合并时表示,“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肖亚庆表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装备制造、造船领域的战略性重组。
  4月16日,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在国新办发布会表示,关于南北船的合并,由于涉及上市公司,因此“按照有关规则,能公布的时候,企业一定会按照有关规则和要求公布”。今年3月,“南船”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在集团总部会见了来访的“北船”党组书记、董事长胡问鸣一行,并就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促进优势互补,携手推动我国船舶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此举又助推了这波整合预期。
  在资本运作上,今年以来,南北船内部资产整合动作频频。
  今年1月,中国动力推进发行普通股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或支付现金购买广瀚动力等8家标的公司少数股权,推进中船重工集团内动力资产整合并优化资产结构;3月,中船科技发布公告拟收购海鹰集团100%股权,注入中船集团水声设备及海洋电子资产,变身中船集团海洋科技资产上市平台。
  4月,中船防务发布公告称,中国船舶拟以其持有的沪东重机100%股权作为置出资产,与中船集团持有的江南造船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这被视为“南船”内部的资产全面整合,意味着“南船”的资产整合思路转向按功能和专业分类。

专业化重组减少无效竞争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南北船均已成为行业“巨无霸”,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成为行业龙头。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南北船合并的主要目的,是落实国家战略,推进专业化重组,促进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
  周丽莎表示,南北船重组之后,一是实现了行业性重组;二是推进了专业化整合;三是聚焦产业竞争力提升。通过重组整合,深化两家企业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业务、管理、技术、人才、市场资源等方面的全面整合,放大重组效能。
  中金公司发布的一份研报表示,南北船面临着多重同业竞争。
  两船相较,中船集团在制度建设和市场能力上更加成熟,而中船重工的研发和配套能力更强,因此合并对双方未来的发展都有利。如果两船合并成功,不仅对船舶行业去产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大意义,也将起到央企专业化战略性重组的示范作用。
  国金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南北船战略性重组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重要步伐,2019年南北船战略性重组实现破局的概率较大,不仅有利于整个船舶板块,更可能带来外溢效应。

海工装备领域布局资源整合
  推进央企专业化重组,依然是今年国企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央企重组主要是围绕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来定点、定位的重组,并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性重组两大路径来推进。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规划,2019年将深入推进整合融合,不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积极稳妥推进装备制造、船舶、化工等领域企业战略性重组。组建国家石油天然气官网公司,实现灌输和销售分开。持续推动电力、有色金属、钢铁、海工装备、环保、免税品等领域专业化整合。
  同时,与船舶行业密切相关的海工装备领域,近期也在紧密推动资源整合。中国诚通官方消息显示,国海海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于4月24日正式揭牌。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中国诚通、中国海油各持有国海海工25%股份,其余五家股东持股比例均为10%。成立国海海工是为发挥整体优势和专业优势,推动各方优质资源互补,提升我国在海工装备市场的话语权,确保海工资产的质量和价值,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周丽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本轮央企合并重组采取了以下三类方式:一是横向式的同业间合并,这既包括央企间的“强强联合”型的合并重组,也包括“强并弱”型合并重组;二是纵向式的沿产业链上下游合并,或利用资本运营公司进行跨行业合并;三是共建共享的新组建方式。中央企业通过重组实现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化了国有资本的布局与资源配置。
  周丽莎认为,根据这样的重组思路,下一步,重组将继续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动煤炭、电力、造船、化工、装备制造等行业加大去产能力度,提升行业集中度,实现产业有序发展。此外,还要通过研发资源的整合,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引领作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6#
 彩云之南 发表于: 2019-7-2 15:26:00|只看该作者

“两船”合并终于来了!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

源自:经济参考报
原文标题:“两船”合并终于来了!中船集团与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

  传闻了数年的“两船”合并终于来了!
  7月1日晚间,中国重工、中国船舶、中国动力、中船科技、中国应急等齐刷刷披露公告称,于7月1日接控股股东通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船集团”)正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上述相关上市公司皆强调,本次控股股东战略性重组事项正处于筹划阶段,有关事项具有不确定性。不过,这是官方首次正式确认中船集团、中船重工筹划战略性重组,标志“两船”合并正式提上日程。
  如同早已合并为中车集团的“南车北车”一样,“南船北船”也曾经是一家。
  市场对“两船”合并也一直有着较高的预期。在国资委今年4月16日举办的发布会上,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曾表示,“如‘两船’合并、化工整合等大企业的整合重组都会涉及上市公司,在能够公布的时候,企业一定会按照有关规则和要求公布。”
  公开资料显示,有着“南船”之称的中船集团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金320亿元,注册地址位于上海,由国务院国资委100%控制。
  其官网显示,中船集团拥有中国船舶、中船科技、中船防务等上市公司,其旗下聚集了一批实力雄厚的造修船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包括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公司、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等,还拥有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广州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3家船舶研究设计机构,以及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等知名工程咨询、设计、总包单位。
  中船集团表示,其产品种类涵盖普通油船、散货船、超大型油船、液化天然气船、化学品船、客滚船及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大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多缆物探船、深水工程勘察船、大型半潜船等。
  而中船重工俗称“北船”,同样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金630亿元,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同样由国务院国资委100%控制。
  中船重工官网简介显示,其2018年已连续7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45位,拥有上市公司5家,境外机构18家,二级成员单位95家,总资产5002亿元,员工17万人。
  据公开资料,中船重工作为我国海军装备科研生产的主体力量,承担着航母、核潜艇、常规潜艇、水面舰艇、水中兵器等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生产、试验、保障任务;作为我国船舶行业的主导力量,产品同时涵盖各种油船、化学品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LPG船、LNG船、工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
  据介绍,中船重工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7062米,刷新了世界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纪录;并承接了三峡升船机、港珠澳大桥等国家一批重点工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5 15:52,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