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nxis49|查看: 2814|回复: 26
[历史文献

《政府工作报告》警示四大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筑牢防火墙

 [复制链接]
8#
 去哪里 发表于: 2017-3-5 16:26:00|只看该作者

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取消漫游费最后时刻入报告

源自:新京报
  新京报快讯(记者:邓琦)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5日上午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出,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
  5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就政府工作报告举行吹风会,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介绍,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是最后时刻写入报告的措施之一。
  他介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很多实招,措施也更有针对性。在今年春节过后,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等等,李克强总理要求,再拿出一批管用的、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硬招。因此,国务院多部门加班加点,又提出了十多项政策,比如,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这就是最后时刻写入报告的措施之一。
  黄守宏说,这一句话的背后,涉及到数百亿元,也关系到相关运营商的经营,困难性和复杂性很高。
7#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7-3-5 16:26: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视频:三分钟看懂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源自:新浪视频

三分钟看懂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向前向后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 青城山
 台北人 发表于: 2017-3-5 16:26:00|只看该作者

揭秘:总理亲自将这些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源自:新京报
  起草组成员揭秘政府工作报告:总理亲自写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报告是如何起草的?征求过哪些意见?总理最看重的问题是什么?新京报记者专访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司长刘应杰,详解报告起草过程。

【报告是如何起草的?】
总理特别强调报告要创新、要实
新京报:

  5日提请大会审议的报告,是第几稿?

刘应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报告起草工作,起草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报告起草在总理的主持下进行。
  去年12月初成立报告起草小组,12月31日就拿出了报告初稿。之后进入讨论、修改、审议程序。中间经过了多次修改,其中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四次会议,对报告进行审议讨论。

新京报:
  报告初稿有多少字,现在压缩到多少字?

刘应杰:
  目前的报告不到1.9万字。修改报告最头疼的就是压缩文字。报告第一稿有近3万字,之后征求意见时,地方部门基本上很少做“减法”,都是做“加法”,有的还跟我们反复沟通,说一定要加入哪句话,千万别把哪句话删掉。
  一篇报告的容量有限,报告起草必须体现“精”,精炼、精准、精细,必须真正做到字斟句酌,一句话、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反复斟酌。

新京报:
  总理对报告内容、文风方面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刘应杰:
  总理每年都会对报告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报告体例、内容、风格等,他特别强调报告要创新,要有新思路、新内容;报告要实,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措施,尤其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和老百姓密切关心的热点问题,必须拿出真正管用的硬措施。
  这几年总理一直要求,文风尽量生动活泼、口语化、接地气,要有温度。报告语言风格注重平易朴实、简洁明快、深入浅出、贴近群众,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

【报告内容形式有何创新?】
首次增加二维码,扫码可看动画
新京报:

  今年报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何创新?

刘应杰:
  我10多年来都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从个人感受看,起草报告每年都试图在形式上做出一些变化,更重要的是内容创新。
  今年创新了报告的起草方式,成立了政府工作报告前期工作小组。还特别增加了年轻同志加入到起草组,青年人更有创新意识。在起草初稿刚开始讨论时,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作用,有很多好的想法反映到了报告中。比如年轻人长期关注“双创”工作,就提出了比较好的意见。
  另外,今年的报告增加了二维码,可以通过扫二维码看到政府都做了哪些事情。

【总理关心哪些问题?】
总理亲自加入“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新京报:

  哪些内容是总理特别关心的?

刘应杰:
  总理最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报告的思想性,报告要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在报告上,比如“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到底怎么把握?“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如何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
  总理关注的另一个方面就是重大政策举措。对于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求各部门要拿出具体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都是反复沟通、研究和讨论,最后才写到报告中。比如如何减轻企业负担的问题,报告中写入了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

新京报:
  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总理都会亲自修改。今年他亲自加上了哪些内容?

刘应杰:
  总理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也亲自加入了不少内容。比如“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减少政府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对雾霾要铁腕治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等,都是总理的原话。总理还会做一些比较细致而具体的修改,“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这句话就是总理提出来的。“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干赢得未来”,也是总理提出来的,他特别强调实干。

【热词是如何写入报告的?】
不刻意追求辞藻新颖和引用古训
新京报:

  前年报告中“大道至简 有权不可任性”广受欢迎和认可,去年“简除烦苛,禁察非法”等古训让人印象深刻,今年报告会有类似内容出现吗?

刘应杰:
  报告的起草主要以内容为主,并没有刻意追求语言上的华丽和辞藻新颖,也不会刻意引用古训。不过,为了内容的需要,有时也会采用一些新表述和古训,用更好的、更深入浅出的语言,把内容呈现出来。
  今年的报告里,谈到简政放权、“放管服”,就用了这样一句话,“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把简政放权、“放管服”真正的含义充分表达出来了。
  国家财政预算方面,谈到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用了“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这句话,强调国家财政预算要更多用于民生福祉。

新京报:
  去年报告中,“工匠精神”等新词频出。今年有哪些新词或者新提法?

刘应杰:
  新表述、新提法都是为内容服务,不是为用而用。“工匠精神”去年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今年报告中会有进一步阐述,强调要发展工匠文化,培育更多的中国工匠,打造更多的中国品牌。
  此外,还有“创业创新创富”、“数字经济、数字家庭”;“人工智能”,当然这个词是广泛使用的,但报告把它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智能制造”,实施“中国制造2025”,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新京报:
  听说报告初稿曾考虑采用“吃瓜群众”这样的网络热词,为何后来没有采用?

刘应杰:
  前期起草报告时,有的年轻人提出“吃瓜群众”这个网络语言,我们斟酌之后感觉不大合适。报告采用网络语言的目的是让报告反映时代脉搏的跳动,反映社会发展变化中的新事物新气象,更贴近群众和网民,但不能太生僻。比如之前初稿中还有“VR”、“城归”、“独角兽”等词,后来就删除了。
  不过报告也采用了一些网络语言,比如扶贫攻坚这部分,采用了“防止假脱贫,被脱贫”表述,“防止被脱贫”这个表述,能反映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真正含义。

【经济增速为何定在6.5%左右?】
在世界上属于中高速,其增量部分比去年还大
新京报:

  去年全年经济增速是6.7%,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速也是6.7%,四个6.7%,是巧合吗?

刘应杰:
  我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经济是平稳的,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首先是“稳”,没有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宏观调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财政、货币政策、投资消费等多方面,实践证明,实施效果是比较好的。

新京报:
  大家很关注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何定在6.5%左右?

刘应杰:
  今年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6.5%左右,符合国内外的预期。这也是一个不低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上属于中高速,其增量部分比去年还要大。这一增速能够实现到2020年两个翻一番的目标。
  更重要的,要把更大精力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用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上,从而为今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也要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新京报:
  这个数据在起草过程中,是怎么比较和权衡的?

刘应杰:
  本届政府以来,一直在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要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目前国内外普遍预测今年的经济增速在6.5%左右,这与我们提的目标基本符合。目前,世界经济环境还面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首先是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对今后五年的发展作出部署和安排。所以中央强调保持稳中求进,既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同时又促改革调结构,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过去有种说法是“跳起来能够得到的目标”,就是说,提出的目标经过努力要确保能够实现。

新京报:
  总理对于实现这个目标,信心有多大?

刘应杰:
  信心很大。政府工作报告也是在传递一个信息: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虽然中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基本面是好的,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能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把良好发展的势头长期保持下去。
  去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之前,外界对中国经济比较担忧。总理在达沃斯论坛发表演讲之后,外媒评价“李克强唱响中国经济的光明论”。今年报告也要传递这样的信息,也是要唱响中国经济的光明论,用各方面的数据和实事,反驳或纠正所谓的中国经济衰退论。

【报告还有哪些亮点?】
“减税降费”、大气污染治理、民生方面都有突出亮点
新京报:

  报告内容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刘应杰:
  报告思路上突出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工作部署上突出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好“三去一降一补”。
  工作部署方面的重大举措,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减税降费”,今年力度很大,回应社会对中国企业负担的关心,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个亮点就是大气污染治理,这是老百姓密切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今年报告也提出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民生方面的亮点也很多,像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全国联网等。

新京报:
  今年的量化指标很多,也有一些新指标,比如减税降费。提出这些新指标有何考量?

刘应杰:
  今年包括赤字规模、脱贫等都有一系列量化指标。今年也有一些比较重要的新的量化指标,比如去产能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减税降费取消或停征中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收费项目再减一半以上。新的指标是今年工作中的重点,重中之重,我们设置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明确目标,细化分解任务,便于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新京报:
  今年改革的力度也很大。

刘应杰:
  是的,今年重要领域继续出台重要的政策措施,比如继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继续推进“三个清单”、工商登记的多证合一等。财税体制改革今年力度也比较大,会涉及整个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还包括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一些新调整和安排。
  金融改革方面,一个大的原则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防止“脱实向虚”有效化解贷款贵、贷款难问题。国企改革、农村改革、社会领域改革都会进一步向前推进。

【实体经济如何解决“脱实向虚”?】
减税、降费同步并进,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
新京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8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尽一切努力把企业负担降下来。这方面今年有什么考虑?

刘应杰:
  与前几年相比,今年减税降费的力度是最大的,要真正让企业切身感受到减税降费的成效,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减税力度,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减税;更重要的是减轻企业的非税负担,特别是涉企收费。当前,涉企收费是企业负担比较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既减税又降费,今年同步并进,在降费方面也要采取更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

新京报:
  总理对减税降费提出了什么要求?

刘应杰:
  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真正使企业轻装上阵,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总理要求的。为了减税降费,要压缩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要大大压缩,总理专门加了一句话“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就是要增收节支,要精打细算过日子,特别是政府要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减轻企业的负担,把钱花在刀刃上。“要把发展的硬道理更多地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这也是总理的原话。

【大气污染如何治理?】
24小时在线监测污染源,采取严厉手段追责问责
新京报:

  今年治理大气污染有何举措?

刘应杰:
  报告提出了一整套综合性措施,包括污染源的治理,开展24小时在线监测;采取严厉手段问责追责,继续加大环保督查的力度;加强区域性联防联控;城市汽车尾气的治理也会进一步加大力度,比如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淘汰老旧机动车等。

新京报:
  总理对治霾有哪些要求?

刘应杰: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让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绩,真正让蓝天一年比一年多起来,这是总理要求的。

【“房子是拿来住的”怎么落实?】
房地产宏观调控要坚持因城施策
新京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报告对此如何落实?

刘应杰:
  报告对住房问题高度关注。住房的宏观调控政策与区域性有关,不同城市的差异相当大,不可能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因此要坚持因城施策,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
  今年,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加大力度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一二线城市在保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要因城施策,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除了宏观调控,报告同时强调保障性住房要继续推进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

新京报:
  一些城市房价去年又经历了新一轮快速增长,总理注意到了吗?

刘应杰:
  这是肯定的,总理当时就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总理高度关注房价,每天都要看很多统计数据。

【哪些意见建议写入报告?】
共收集整理1270余条意见,吸收了300多处重要意见
新京报:

  报告起草过程中,总理都会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刘应杰:
  一般来说,每年总理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报告之后,报告草稿下发到31个省区市、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共148个单位,广泛征求意见。与此同时,总理主持召开3次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一次是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一次是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一次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
  起草组在起草报告过程中,还特别增加了几场座谈会,包括与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地厅级班、县委书记班的学员座谈;媒体代表座谈会,其中包括新媒体。
  此外,去年起,起草报告有小创新:要跟外国专家座谈。

新京报:
  近年来中国政府网一直在做“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活动,今年征集到了哪些网民建言?

刘应杰:
  网民提出了很多建议,其中不少人关注“办事难”,反映各种各样的“奇葩证明”。比如有乡镇公务员留言说,他在乡镇中管公章,发助学金、死亡火化、亲属继承等都来找他盖章,公章都快磨平了。

新京报:
  通过那么多渠道一共征求上来多少意见?采纳了多少?

刘应杰:
  从各个渠道一共收集汇总整理了1270余条意见,经过起草组反复研究,最后吸收了300多处重要意见,这300多处重要意见当然不包括一般的文字性修改。
  新京报记者 王姝 沙璐
⊙编辑:刘喆
5# 华蓥山
 台北人 发表于: 2017-3-5 13:56:00|只看该作者

李克强:今年国内GDP增速要为6.5%左右 CPI涨幅3%

源自:新华网
  2017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将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审议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
  李克强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以下为文字实录:
李克强: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我们要做好应对更加复杂严峻局面的充分准备。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逆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主要经济体政策走向及外溢效应变数较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充裕、市场规模庞大、产业配套齐全、科技进步加快、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济发展具有良好支撑条件,宏观调控还有不少创新手段和政策储备。我们坚信,有党的坚强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依靠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力,万众一心、奋力拼搏,我国发展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
  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规律和客观实际,有利于引导和稳定预期、调整结构,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衔接。稳增长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今年就业压力加大,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100万人,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从经济基本面和就业吸纳能力看,这一目标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提高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注重消费、投资、区域、产业、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今年赤字率保持不变,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财政预算安排要突出重点、有保有压,加大力度补短板、惠民生。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增长9.5%,重点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困难地区财力补助。压缩非重点支出,减少对绩效不高项目的预算安排。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今年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为12%左右。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疏通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去哪里 发表于: 2017-3-5 13:56:00|只看该作者

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轻量级应用可能落地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李克强说,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新兴产业统计。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首次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的全国两会,人智能已经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等均提到了关于人工智能相关提案。
  近三年人工智能领域一直是全球资本关注热点。在2017年1月召开的腾讯研究院年会上,相关专家预测,2017年,轻量级的人工智能应用可能落地,AI将成为创业热点。
3# 峨眉山
 台北人 发表于: 2017-3-5 11:26:02|只看该作者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只有600字

源自:人民日报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

一:去年工作不容易,“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
  取得了不少成就,政府主要做了八项工作。
  经济稳中向好: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下降2.3%转为增长8.5%。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
  还有困难和问题:一些地区严重雾霾频发;一些重大安全事故令人痛心;涉企收费多,群众办事难等问题仍较突出。

二:今年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比2016年还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
  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
  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

三:今年几项重点工作
  去产能: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
  去库存:三四线城市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
  降成本: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范围,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
  国企改革: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投资: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
  消费: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
  创新: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
  环保: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
  医疗: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7-3-5 11:26:02|只看该作者

揭秘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全过程 首次增加二维码

源自:新京报
  重磅独家!揭秘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全过程

  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亮点、热点?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说的事儿都实现了吗?
  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报告是如何起草的?征求过哪些意见?总理最看重的问题是什么?新京报记者专访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司长刘应杰,详解报告起草过程。

报告是如何起草的?
总理特别强调报告要创新、要实

  新京报:这次提请大会审议的报告,是第几稿?
  刘应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报告起草工作,起草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报告起草在总理的主持下进行。
  去年12月初成立报告起草小组,12月31日就拿出了报告初稿。之后进入讨论、修改、审议程序。中间经过了多次修改,其中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四次会议,对报告进行审议讨论。
  新京报:报告初稿有多少字,现在压缩到多少字?
  刘应杰:目前的报告不到1.9万字。修改报告最头疼的就是压缩文字。报告第一稿有近3万字,之后征求意见时,地方部门基本上很少做“减法”,都是做“加法”,有的还跟我们反复沟通,说一定要加入哪句话,千万别把哪句话删掉。
  一篇报告的容量有限,报告起草必须体现“精”,精炼、精准、精细,必须真正做到字斟句酌,一句话、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反复斟酌。
  新京报:总理对报告内容、文风方面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刘应杰:总理每年都会对报告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报告体例、内容、风格等,他特别强调报告要创新,要有新思路、新内容;报告要实,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措施,尤其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和老百姓密切关心的热点问题,必须拿出真正管用的硬措施。
  这几年总理一直要求,文风尽量生动活泼、口语化、接地气,要有温度。报告语言风格注重平易朴实、简洁明快、深入浅出、贴近群众,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

报告内容形式有何创新?
首次增加二维码

  新京报:今年报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何创新?
  刘应杰:我10多年来都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从个人感受看,起草报告每年都试图在形式上做出一些变化,更重要的是内容创新。
  今年创新了报告的起草方式,成立了政府工作报告前期工作小组。还特别增加了年轻同志加入到起草组,青年人更有创新意识。在起草初稿刚开始讨论时,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作用,有很多好的想法反映到了报告中。比如年轻人长期关注“双创”工作,就提出了比较好的意见。
  另外,今年的报告增加了二维码,这样会更方便。

(扫二维码进入的内容,幕后制作团队为新京报动新闻)
总理关心哪些问题?
总理亲自加入“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新京报:哪些内容是总理特别关心的?
  刘应杰:总理最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报告的思想性,报告要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在报告上,比如“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到底怎么把握?“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如何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
  总理关注的另一个方面就是重大政策举措。对于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求各部门要拿出具体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都是反复沟通、研究和讨论,最后才写到报告中。比如如何减轻企业负担的问题,报告中写入了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
  新京报: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总理都会亲自修改。今年他亲自加上了哪些内容?
  刘应杰:总理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也亲自加入了不少内容。比如“把发展硬道理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减少政府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对雾霾要铁腕治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等,都是总理的原话。总理还会做一些比较细致而具体的修改,“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这句话就是总理提出来的。“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干赢得未来”,也是总理提出来的,他特别强调实干。
  热词是如何写入报告的?
  不刻意追求辞藻新颖和引用古训
  新京报:前年报告中“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广受欢迎和认可,去年“简除烦苛,禁察非法”等古训让人印象深刻,今年报告会有类似内容出现吗?
  刘应杰:报告的起草主要以内容为主,并没有刻意追求语言上的华丽和辞藻新颖,也不会刻意引用古训。不过,为了内容的需要,有时也会采用一些新表述和古训,用更好的、更深入浅出的语言,把内容呈现出来。
  今年的报告里,谈到简政放权、“放管服”,就用了这样一句话,“除繁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把简政放权、“放管服”真正的含义充分表达出来了。
  国家财政预算方面,谈到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用了“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这句话,强调国家财政预算要更多用于民生福祉。
  新京报:去年报告中,“工匠精神”等新词频出。今年有哪些新词或者新提法?
  刘应杰:新表述、新提法都是为内容服务,不是为用而用。“工匠精神”去年引起了很好的反响,今年报告中会有进一步阐述,强调要发展工匠文化,培育更多的中国工匠,打造更多的中国品牌。
  此外,还有“创业创新创富”、“数字经济、数字家庭”;“人工智能”,当然这个词是广泛使用的,但报告把它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智能制造”,实施“中国制造2025”,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新京报:听说报告初稿曾考虑采用“吃瓜群众”这样的网络热词,为何后来没有采用?
  刘应杰:前期起草报告时,有的年轻人提出“吃瓜群众”这个网络语言,我们斟酌之后感觉不大合适。报告采用网络语言的目的是让报告反映时代脉搏的跳动,反映社会发展变化中的新事物新气象,更贴近群众和网民,但不能太生僻。比如之前初稿中还有“VR”、“城归”、“独角兽”等词,后来就删除了。
  不过报告也采用了一些网络语言,比如扶贫攻坚这部分,采用了“防止假脱贫,被脱贫”表述,“防止被脱贫”这个表述,能反映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真正含义。

经济增速为何定在6.5%左右?
在世界上属于中高速,其增量部分比去年还大

  新京报:去年全年经济增速是6.7%,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速也是6.7%,四个6.7%,是巧合吗?
  刘应杰:我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经济是平稳的,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首先是“稳”,没有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宏观调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财政、货币政策、投资消费等多方面,实践证明,实施效果是比较好的。
  新京报:大家很关注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何定在6.5%?
  刘应杰:今年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6.5%,符合国内外的预期。这也是一个不低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上属于中高速,其增量部分比去年还要大。这一增速能够实现到2020年两个翻一番的目标。
  更重要的,要把更大精力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用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上,从而为今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也要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新京报:这个数据在起草过程中,是怎么比较和权衡的?
  刘应杰:本届政府以来,一直在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要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目前国内外普遍预测今年的经济增速在6.5%左右,这与我们提的目标基本符合。目前,世界经济环境还面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首先是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对今后五年的发展作出部署和安排。所以中央强调保持稳中求进,既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同时又促改革调结构,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过去有种说法是“跳起来能够得到的目标”,就是说,提出的目标经过努力要确保能够实现。
  新京报:总理对于实现这个目标,信心有多大?
  刘应杰:信心很大。政府工作报告也是在传递一个信息: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虽然中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基本面是好的,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能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把良好发展的势头长期保持下去。
  去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之前,外界对中国经济比较担忧。总理在达沃斯论坛发表演讲之后,外媒评价“李克强唱响中国经济的光明论”。今年报告也要传递这样的信息,也是要唱响中国经济的光明论,用各方面的数据和实事,反驳或纠正所谓的中国经济衰退论。

报告主要亮点还有哪些?
“减税降费”、大气污染治理、民生方面都有突出亮点

  新京报:报告内容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刘应杰:报告思路上突出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工作部署上突出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好“三去一降一补”。
  工作部署方面的重大举措,一个突出亮点就是“减税降费”,今年力度很大,回应社会对中国企业负担的关心,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另一个亮点就是大气污染治理,这是老百姓密切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今年报告也提出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民生方面的亮点也很多,像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全国联网等。
  新京报:今年改革的力度也很大。
  刘应杰:是的,今年重要领域继续出台重要的政策措施,比如继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继续推进“三个清单”、工商登记的多证合一等。财税体制改革今年力度也比较大,会涉及整个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还包括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一些新调整和安排。
  金融改革方面,一个大的原则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防止“脱实向虚”有效化解贷款贵、贷款难问题。国企改革、农村改革、社会领域改革都会进一步向前推进。

实体经济如何解决“脱实向虚”?
减税、降费同步并进,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

  新京报: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8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尽一切努力把企业负担降下来。这方面今年有什么考虑?
  刘应杰:与前几年相比,今年减税降费的力度是最大的,要真正让企业切身感受到减税降费的成效,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减税力度,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减税;更重要的是减轻企业的非税负担,特别是涉企收费。当前,涉企收费是企业负担比较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既减税又降费,今年同步并进,在降费方面也要采取更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
  新京报:总理对减税降费提出了什么要求?
  刘应杰: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真正使企业轻装上阵,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总理要求的。为了减税降费,要压缩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要大大压缩,总理专门加了一句话“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就是要增收节支,要精打细算过日子,特别是政府要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减轻企业的负担,把钱花在刀刃上。“要把发展的硬道理更多地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这也是总理的原话。

大气污染如何治理?
24小时在线监测污染源,采取严厉手段追责问责

  新京报:今年治理大气污染有何举措?
  刘应杰:报告提出了一整套综合性措施,包括污染源的治理,开展24小时在线监测;采取严厉手段问责追责,继续加大环保督查的力度;加强区域性联防联控;城市汽车尾气的治理也会进一步加大力度,比如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淘汰老旧机动车等。
  新京报:总理对治霾有哪些要求?
  刘应杰: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让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绩,真正让蓝天一年比一年多起来,这是总理要求的。

“房子是拿来住的”怎么落实?
房地产宏观调控要坚持因城施策

  新京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报告对此如何落实?
  刘应杰:报告对住房问题高度关注。住房的宏观调控政策与区域性有关,不同城市的差异相当大,不可能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因此要坚持因城施策,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
  今年,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加大力度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一二线城市在保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要因城施策,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除了宏观调控,报告同时强调保障性住房要继续推进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
  新京报:一些城市房价去年又经历了新一轮快速增长,总理注意到了吗?
  刘应杰:这是肯定的,总理当时就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总理高度关注房价,每天都要看很多统计数据。

哪些意见建议写入报告?
共收集整理1270余条意见,吸收了300多处重要意见

  新京报:报告起草过程中,总理都会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刘应杰:一般来说,每年总理主持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报告之后,报告草稿下发到31个省区市、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共148个单位,广泛征求意见。与此同时,总理主持召开3次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一次是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一次是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一次是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
  起草组在起草报告过程中,还特别增加了几场座谈会,包括与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地厅级班、县委书记班的学员座谈;媒体代表座谈会,其中包括新媒体。
  此外,去年起,起草报告有小创新:要跟外国专家座谈。
  新京报:近年来中国政府网一直在做“我向总理说句话”网民建言活动,今年征集到了哪些网民建言?
  刘应杰:网民提出了很多建议,其中不少人关注“办事难”,反映各种各样的“奇葩证明”。比如有乡镇公务员留言说,他在乡镇中管公章,发助学金、死亡火化、亲属继承等都来找他盖章,公章都快磨平了。
  新京报:通过那么多渠道一共征求上来多少意见?采纳了多少?
  刘应杰:从各个渠道一共收集汇总整理了1270余条意见,经过起草组反复研究,最后吸收了300多处重要意见,这300多处重要意见当然不包括一般的文字性修改。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封面右上方,首次出现一个二维码,二维码下边写着“扫二维码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记者扫码发现,这个页面包括视频和制图两部分。
总理亲自将这些内容写入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总理都会亲自修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理也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亲自加入了不少内容”。
  比如“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等,都是总理的原话。总理还会做一些比较细致而具体的修改,“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这句话就是总理提出来的。“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干赢得未来”,也是总理提出来的,他特别强调实干。
  对于大气污染问题,政府报告里提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强调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近几年的两会上,总理多次对雾霾治理问题表态,要求铁腕治理。
  2014年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雾霾有关的问题时表示,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这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他还强调,对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就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对那些违法偷排、伤天害人的行为,政府绝不手软,要坚决予以惩处。
  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也提出,要重拳治理大气雾霾。
  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也是总理持续关心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道强调,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让科研人员不再为杂事琐事分心劳神。
  在去年5月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李克强就曾提出,让科研人员少一些羁绊束缚和杂事干扰,多一些时间去自由探索。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进科技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选人用人、成果处置、薪酬分配等方面,给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科研更大自主权。
  去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在科研项目资金、差旅会议、基本建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的管理权限,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良好环境,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记者:王姝 沙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7 09:49,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