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4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7-5-5 10:45:0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策略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 黄淑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要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而这一系统工程的形成、构建和协调,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媒介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在更广阔的社会网络和更复杂的社会层次中,通过卓有成效的媒介策略,充分发挥媒介的整合作用,扩大传承范围,丰富传承内涵,增强传承效果,使其跨越时空限制,形成巨大的传播张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威力。因此,整合媒介资源,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无比的重要性。

实物媒介与数字媒介相结合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说,重要的并不是它被观照着,而是它存在着。在全球化大趋势下,尤其是以电视和新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媒介传播技术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流程与传统文化语境产生了脱节,因此,通过有意识地建立博物馆、生态园、民俗村、文化风情线等实物场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文化语境,呈现其中承载和蕴含的文化信息。通过口语传播、行为传播、艺术传播和仪式传播等综合媒介形式,不但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且能够加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理解与互动,有效地促进人们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加强利用实物、实境,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应着力加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数字化保护工作,形成实物媒介与数字媒介线下线上的互补互动态势。智媒时代的信息技术为更好地挖掘、抢救、整理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便利的技术平台,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现代媒介技术搜集、整理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料,并对这些珍贵资料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价值与传播功效发挥到极致。
  数字时代最引人瞩目、最有效的文化传播媒介就是互动媒介,目前实物媒介和数字媒介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中的实际运用还存在严重的分离和错位现象。因此,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实现实物媒介和数字媒介线下线上互动、融合的媒介传播形式,将是今后呈现优秀传统文化整体风貌,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纸质媒介与电子媒介联合互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现实的民间生活中一代又一代传承,必须依靠一代又一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结合时代先进的技术和审美特色,可以利用多样化的现代媒介手段,通过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的联合互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获得复兴能量,蓬勃发展,焕发出现代文明的审美意蕴,为现代人所接受和欣赏。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文化表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我们将有机会以更新颖的方式来传播和体验丰富的文化符号。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整合与交融、保护与变迁、传承与创新日益呈现出媒介互动、联动、融合的趋势。现代纸质媒介与电子媒介联合互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积累传播、遍在传播、规模传播效应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整理、整合,使人们不仅可以反观古老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及时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状态,促进传统文化现代意蕴的发掘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时代大潮的激荡中,正在通过现代大众媒介的联合互动,不断进行着形态变化与内涵创新。

以传统节庆为媒介激活传播语境
  传统节庆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开发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宝库。传统节庆活动既是传统文化保留、延续的典型“生存语境”,也是优秀传统文化还原、转机的最佳媒介。传统艺术节庆活动是以节日为载体,通过一系列文化、艺术、仪式等,使参与个体由此获得对历史与传统的认知和认同,社会生活得以重新整合,起到了促进相互沟通、彼此尊重和团结的作用,是人们进行文化交流的平台、文化认同的载体和交往互动的通道。目前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节日的重要性,由政府主导,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产品联体的各种节庆活动逐渐恢复了活力。尤其是政府推动与商业运作相结合的民间传统艺术节庆,其成功的商业化运作模式,突出的群众参与性,全民办节、全方位联动的方式,不但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凸显了传统节庆活动的现代经济功能,而且提升了政府形象,激活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新语境。这种集政治、经济、文化、审美于一体的文化格式,成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立足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在政府支持下,全面挖掘、开发、策划和组织各种节庆事件,鼓励、吸引企业和社会团体积极投入节庆活动,在激活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努力拓展现代节庆活动,不但能够使优秀传统文化获得现代经济活动的润泽,而且能够使优秀传统文化寻找到新的具有现代意蕴的传播语境,演绎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培养传播主体的自觉自信
  从某种程度上说,本土传统文化的创造者、使用者才是保护、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传统文化的形成与传播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互为影响的结果。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传播,人终究是最好的传播媒介和保护策略。因此,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和培养个体的媒介素养,使人们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了解各种媒介的特性和常识,掌握基本的媒介技术,才能使人们自觉地、主动地利用现代媒介技术保护祖先千百年来开创并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成果,才能在社会内部建立起相互间的积极影响和良性循环,共同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传播,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在急剧变迁的时代激流中生存、发展,并世代延续,才能激发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根本上建立起一种内生的保护、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实现媒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序“转译”和有效传播。

以文化创意产业塑造媒介品牌形象
  要使优秀传统文化超越保护和传承,能够发扬光大,广泛传播,获得长足发展,还需要建立理性的、系统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意识和传播机制。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也开始进入注重资源开发和创新利用的“文化工业”新阶段,通过开发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品牌形象,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种趋势。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鲜活而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在融入全球化、媒介化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我国丰富而完整的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形态,借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进行影视业、旅游业、手工业、餐饮业、服装业等一系列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发,通过产业化进程、产业结构升级和文化品牌提升,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传播中发挥重要的市场内驱作用。
  面对现代化的时代语境,面对社会结构的变迁,面对经济转型的现实,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需要主动、自觉地利用现代化媒介技术,在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创新、发展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传承与流变中找到生存发展的文化空间。

@ 联系方式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濒临绝迹的紫砂挂釉 艺术价值已开始被重视 学习传统文化 克服道德困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6 22:18, Processed in 0.5772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