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及其质量计算》简要介绍(六) 作者 苟文俭 第八章第二十一节指出:现代物理学主流的一种观念是:超弦理论具有可验证性,是可信的,一是因为它在低能的特殊条件下可以得到标准模型的表示,二是因为它自动包含了广义相对论,这样就有可能通过与标准模型或天文观测事实相对照,从而实现其实验验证。 与超弦理论的这种可验证不同,根据第十二章第十节的总结,IV模型所有论述,几乎都可以在常规条件下用观测事实或人工实验做直接验证。与超弦理论相比,IV模型满足物理理论的可验证程度就更高了。 (一) IV模型中,粒子就产生于单手性Vc对实现D(V0)存在的追求,由此对粒子许多重要论述都已被实验观测事实所证实;对此仅举如下例子。 1、得出了粒子有由Vc存在形成的硬核,如第六章第十二节所述这已被实验所证实。 2、由第七章第九节的计算,质子电荷分布在半径约100fm球面上;与自由态不同,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V集团共用了带负电的附加壳层。这些也都被原子核存在的实验事实所证实。 3、根据强子的构成特征,它会在轻子对强子的深度非弹性散射中表现出标度无关性;中微子与带电轻子都只能是三代共六种;这也正是实验观测事实。 4、中性K0介子产生时,构成它运动的结构自由度将会把它分成了K0L与 K0S,并根据对它们衰变中不正常存在发生的变化,认定了这两种中性K0介子的寿命,也都与实验事实相符。 5、得到了重子中Σ0、介子中л0、J/ψ、η(547.75)和Υ(9460.3)等共五种粒子是B类稳定粒子,对它们寿命与衰变生成物的论述,也都与实验事实相符。 6、认为所有稳定介子中、只有J/ψ介子的自旋量子数才会取负1;对普通稳定重子、只有Ω-的内部轨道转动角动量才是(3/2) ,以及关于粒子衰变力的论述、粒子衰变的分类等等,所有这些也都与实验事实一致。 7、共振粒子有l共振、正向t共振与负向t共振,对Λ重子共振、k0介子共振、J/ψ介子共振、六种Χb粒子和五种Υ类粒子的认识,以及在第十章第九节中对正向t共振粒子质量取值持征的分析,所有这些结果也都与实验事实相符。 (二) 在宇宙学领域,IV模型相关的结论也都可以通过宇宙学观测来证实。 1、相互绕转的天体其距离有持续缓慢减小的结论,就被每1亿年地球公转轨道就要缩减3000万公里、双星系统的轨道半径缓慢减小的事实所证实。 2、宇宙中星系分布具有大数系统涨落的随机性,如可以有无星系分布的“空洞”、也有呈团块或振动图样分布的星系;宇宙中质量越大的星系越古老,质量小的星系会普遍年轻些;宇宙诞生之初,有在宇宙空间遗留的旋涡状物质微粒的巨大气团;宇宙只能生成正物质星系;宇宙中也可以有光子不能通过的巨大裂缝,或有使光子反常红移或反常兰移的区域;类星体只能生成于宇宙创生以后的某一较早时期;宇宙演化具有周期性,有IV大爆炸发生;……等等所有这些关于宙观领域的结论,就都可以通过宇宙学的观察事来验证。 3、星系生成时保持有不同的初始运动,旋转星系内部恒星要保持星系生成时初始转动,它们的实际运动并不遵循万有引力定律;星系产生时要经历康德-拉普拉斯星云的聚集;宇宙中普遍是旋转星系,但也可以有无核星系;……等等所有这些关于宙宇星系存在的结论,也都可以通过对星系的观测来加以检验。 (三) 对经验领域完全不同的客体存在,IV模型的结论也都与实事完全相符;对此仅举如下四例。 1、对经典热力学中的孤立系统、与熵增加原理一致的重要结论,就被热力学时间有单一方向性的事实所验证。 2、第十章第十一节中对运动带电粒子电磁辐射方向的结论,第七章第十一节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有粒子只有电子有横向极化现象的结论,也都被观察事实所证实。 3、物质世界不可能有特别超重的原子核存在于现实真空,所有客体只有通过电场组织客体的这种情形,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才有可能产生出生命,这些也都被相关事实所证实。 4、客体组成存在总有引力与斥力相伴,它们大小的变化是引力要随两客体单元距离R的平方增大而减小,而斥力则随R的三次方增大而减小;得到的核强力最大力程理想值是2.8×10-15m等等,也都被客体组成存在及核强力的事实所证实。 (四) 还可以在常规条件下设计如下实验,来直接验证IV模型的相关重要论述。 1、对核力的论述是:(1)用电子打击多核子的原子核,将会从原子核中飞出中子,而不是质子;(2)对把核子组成原子核的聚变,电子与μ- 重轻子进入了氢核聚集区域并保持在该区域后,电子有催化作用,μ- 重轻子衰变有加强作用。 根据上述论述设计实验,不仅可以验证IV模型关于核力的论述是否正确,也容易从中获得可控制的冷核聚变。 2、现代物理的量子色动力学认为,正反高能粒子碰撞的三喷注是胶子参与粒子反应的结果;而IV模型认为,正反高能粒子碰撞、未态强子流双喷注、三喷注、四喷注,只决定于入射粒子束流强度。这些都很容易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用μ中微子打击质子时会观察到弱中性流事件,其几率R取决于μ中微子进入质子静止质量存在区域的程度。根据第八章第九节的论述,弱中性流事件发生的几率将随入射μ中微子能量不同而改变。这也容易用实验来验证。 4、非电子型中微子质量公式是Em = f(n、k)E,对此也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去验证。 5、宇宙中旋转星系的恒星转动线速度V =ω0R + (GM/R)-1/2,对此也可以通过天文观测来验证。 6、在对引力场屏蔽的论述中,得到的因引力场屏蔽可能产生的现象,在太阳与地球存在中,也有由引力场屏蔽构成的相关现象,它们也都可以用定量的实验来验证。 7、计算得到的ir粒子质量是176.2Gev,认为不论人类建造出能量多高的加速器,将不会发现比ir粒子更重的其它直接类粒子,当然也不排除可观察到质量大于176.2Gev的集团类粒子;认为不论能量多高的加速器都不会发现希格斯粒子。这也容易用实验来验证。 (五) 特别说明:(1)如上所述,IV模型的许多重要论述已被观测事实所验证,这实际也属于《粒子及其质量计算》简要介绍(五)所述的、IV模型的客观逻辑证实的内容;(2)验证IV模型主要的观察事实或人工实验,都可以在常规条件下完成,而不象验证标准模型或超弦理论那样,需要化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制造一些极限条件。 标准模型的大统一需要1019GeV的极高能量,对人类来说这只不过是画在纸上的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供有闲情雅兴的人来欣赏罢了。IV模型的简单性及验证的直接性,虽然仿佛只是朴实无华的简单素描,但它不仅包含了标准模型所有成果,也还能够解决标准模型不能解决的所有问题。 标准模型的辉煌正在成为历史;由于IV模型有非常充分的逻辑证实,有非常广泛的实验验证,因此有理由相信,由它开始的物理学第三次革命、将会开创出物理学崭新的历史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