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杨正保|查看: 39770|回复: 24
[纪实·新闻

博鳌论坛或宣布海南大政策:开放程度远超上海和香港

 [复制链接]
6# 青城山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8-4-8 10:23:01|只看该作者

迟福林:海南在旅游等领域或将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源自:央视财经
  迟福林:海南在旅游等领域或将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举办之际,恰逢海南建省30周年。30年间,海南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从封闭的岛屿变成了中国开放的窗口。以此为契机,海南正在谋求新一轮的起飞,未来海南的开放将围绕哪些领域展开和升级呢?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海南在医疗健康领域,在旅游项下,会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它会全面放开,这样使得用服务贸易的开放,来拓宽我们的开放领域,用服务贸易的开放来推动高质量的发展。
  迟福林认为,目前,海南的教育、医疗、健康、养老发展相对滞后,应该实现全省医疗健康产业的市场开放,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成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积极与港澳台开展医疗健康项下的服务贸易,扩大职业教育项下的开放程度。同时探索实行旅游产业项下生产资料免关税政策,例如,为旅游业发展所需原材料的进口实行零关税;建筑配套的用品、设备的进口实行零关税;对大型旅游设施必备的基建设备、会议设备、电气设备进口时在核定总量前提下免征关税。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在贸易保护主义在挑战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通过主动的扩大开放,无论是在服务业的产业开放,还是在一些地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都会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5# 华蓥山
 红星 发表于: 2018-4-3 09:2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海南:增绿护蓝 念好绿色发展山海经

源自:海外网
  (新闻联播):今年4月13日,海南省将迎来建省和建立经济特区三十周年纪念日。三十年来,海南先行先试,奋楫争先,昔日的海角天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新闻联播从今天开始推出系列报道《潮起海之南》。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海南时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希望海南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按照总书记的嘱托,改革再出发,开放再起航,三十而立的海南正在以绿色发展的全新面貌跨入新时代。
  地处祖国南海三沙市的赵述岛,梁锋是刚刚任命的第一任岛长。就像在全国推出的河长制、湖长制一样,岛长制要求岛长对自己分管的海岛生态环境全面负责。
  近年随着渔业发展,上岛居住的渔民增多,如何才能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岛长梁峰带领居民植树造林,固土保水,要让树木的增长跑在人类活动的前面。但这并非易事,岛上淡水、土壤稀缺,每种一棵树都极不容易。
  梁锋他们把自己比作了海岛特有的植物抗风桐,压倒了还能再站起来,增绿护蓝的信心不变。
  现在,三沙的许多岛屿,都保持着原始的生态环境,依旧是各种珍稀海洋生物的家园。
  海洋生物的繁育离不开美丽的珊瑚,珊瑚礁被誉为“海底热带雨林”,为了防止生态退化。海南省政府出台了全国第一个珊瑚礁保护条例。海南热带海洋研究所的陈宏所长,正带领团队在这里用科学方法保护海洋生态。
  五年多的时间,北至陵水,南到西沙,十六万多株新培育的珊瑚已经播撒在海洋里发育壮大,守护修复着水下国土。
  在海南岛生活,人们难免不受台风侵扰。这考验着城市管理者应对气候环境的能力。这张照片在2016年一场台风中蹿红网络。当时,三亚凤凰机场下水管网排水不畅,给水工胡环宇正把头埋进溢出的污水里,疏通下水道,被网友称为三亚扎头哥。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滞后,不仅是三亚的问题,更是全国不少城市的通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三亚市作为全国建设海绵城市试点,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近980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被拆除,建成了丰兴隆等一批海绵生态公园。实现了管网改造,雨污分流,留蓄清水,污水达标排放,再也没有出现过一场暴雨满城积水的情况。
  现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海南确定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将全省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域和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覆盖全省陆域面积的33.5%、近岸海域面积的35.1%。取消了12个生态敏感市县的GDP考核,依法拆除违法建筑2800多万平方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红星 发表于: 2018-4-1 12:48:00|只看该作者

三十而立看海南

源自:人民日报
原文标题:三十而立看海南(潮起海之南)

海口城市景观。陈 磊摄(人民视觉)

开栏的话
  风从海上来,潮起海之南。
  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海南以“闯海人”的飞扬激情,书写全国最大改革“试验田”的“春天的故事”。曾经封闭、落后的海岛,如今开放、繁荣、文明、宜居。30年砥砺奋进,有太多的回忆长留心间,有太多的沧桑巨变令人慨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三十而立,改革的脚步不停,开放的初心未变,以更加精准、更加配套、更加革命的举措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海南正在打造新时代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更为国际化的经济特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
  在这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本报开设“潮起海之南”专栏,带您走进海南的青山碧海、城市乡间,回望30年的风雨兼程,体味创造历史的豪迈、不懈进取的执着;感受新时代的脉动,聆听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铿锵足音。
  南海浩浩,天风荡荡。

30年前,海南特区横空出世!
  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醒了这片沉寂太久的蔚蓝。10万人才“闯海南”,激情竞逐“海南梦”。
  敢闯、敢试,埋头苦干,30年来,“海南人”初心不改,奋斗不止。
  步入而立之年,海南渐入佳境:国际旅游岛建设风生水起,城乡早已旧貌换新颜,而山更青、海更碧、天更蓝。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携30年之积淀,沐新时代之春风,海南新一届省委瞄准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美好新海南的目标,目光坚定,风帆再举。

新理念,新动能
  让海南更美好的秘诀:为改革开放而生,为改革开放而兴
  “幸好我没走!”
  1994年,俄罗斯人安德烈·伊万诺夫初到海南。从海口到三亚,“一路颠得一生都难忘。”
  那时,亚龙湾没有一家酒店,三亚没几个服务员会外语。外国客人要牛奶,画了一头奶牛,服务员端来一盘炒牛肉。一家酒店的外方管理人员,因为“太寂寞太荒凉”,待了一年就要回国。
  安德烈坚持了下来,成为海南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他翻译校对了海南旅游的第一本俄语版宣传册,他所在的旅行社接待俄罗斯游客数量最多。2012年,安德烈获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30年筚路蓝缕,从“巴掌大”的渔村,到风情万种的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三亚的变化,正是海南发展的缩影。
  数字中有大乾坤:2017年,海南接待游客6745.01万人次,是户籍人口的近7倍;入境游客111.94万人次,提前3年完成接待百万人次的目标。
  从“白天看海晚上睡觉,旅游围着景点跑”,到吃喝玩游购娱一体化产业链愈加完善,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成为海南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2017年,服务业对海南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5%,占经济总量的53.7%。
  海南的蝶变,非艰辛一词可尽。
  建省之初,各路资本跑马圈地。喧嚣过后,泡沫破灭。1995年,海南经济增长率从全国第一变为倒数第一。
  不怕输,不服输,特区的坚强与生俱来。在中央支持下,海南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大,蹚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
  “海南作为陆域、人口小省,为改革开放而生,也为改革开放而兴。”海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朱华友说,海南的未来,在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建活力、创新之岛。
  改革进入攻坚期,海南也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力,面临新旧动能转换抉择。与此同时,再度兴起的房地产热,散发出巨大诱惑。
  “决不能成为房地产加工厂!”海南省委、省政府态度坚决,要自我革命,以壮士断腕之果决,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已成为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海南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培育壮大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等十二大产业,布局6类24个省级重点产业园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17年,12个重点产业实现增加值3291.56亿元、完成税收720.15亿元,占GDP和全行业税收比重分别达73.76%和70.6%。
  “认识和理念提升,思路更清晰,产业更多元、素质更强。”海南省发改委主任符宣朝说,按照“三年成形、五年成势”的目标,海南经济的成色将更足更亮。
  3月31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超级医院开门迎客,至少有7位院士领衔的团队入驻。在这里,无需出境,就可使用国际最新医药及器械。数十家现代化的医疗健康机构入驻,9条优惠政策全国独享,博鳌乐城即将站上国际医疗健康产业前沿。
  一本俄语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安德烈说要当“传家宝”珍藏。“里面有让海南更美好的秘诀,”他说,“正在发生的变化,应该都源自‘新思想’。”

生态省,生态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内生动力
  三角池,“闯海人”无限眷恋,却是海口人心中的痛。
  “人才墙”前,瞪大眼睛觅机遇;一顿“人才面条”“人才饺子”,果腹后高谈阔论,兴来引吭高歌……这里有过希冀,也有过失落。阔别多年,许多“闯海人”依然魂牵梦绕。
  不见了人头攒动,不见了青春飞扬。周围建筑破旧不堪,东西两湖水体黑臭。有早期“闯海人”来怀旧,老远便捂鼻憋气,只得飞也似的逃离。
  阳春三月,夜访三角池,已是另番景象。周边楼宇流光溢彩,湖面波光粼粼,空气清新怡人,蛙鸣悠扬。市民或驻足榕树下闲谈,或在广场上翩翩起舞。
  “变化太大了,太美了,我们现在天天在这里跳舞。”海口市民肖嫦娥带领的社区舞蹈队,把这里当成了“梦想舞台”。
  120天的综合整治,让三角池比30年前更令人神往。
  在海口,越来越美的不只是三角池。五源河从一条小水沟变身为湿地公园;昔日污臭不堪、横贯全市的美舍河变身为市民的亲水绿道……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内生动力。”海口市委负责同志说。
  呵护好最大本钱,既要修复已有创伤,更要预防新的破坏,根本保障靠改革。2015年,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框住城市开发边界。
  全省一张蓝图。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海南确定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将全省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域和脆弱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涵盖全省陆域面积的33.5%、近岸海域面积的35.1%。
  配套改革护航。
  生态优先理念引领下,海南改变考核“指挥棒”,全省19个市县被划分为五大类,分两个平台实施差别化考核,全省2/3的市县取消GDP考核,中部生态核心区的4个市县永久禁止建设外销商品房。
  三沙市赵述岛,渔民祖祖辈辈靠海吃海。这两年,36名渔民甘愿弃渔转产,从事海岛绿化、生态巡护。七连屿工委书记王春说,不远处的西沙洲,“上岛产卵的海龟越来越多,去年发现了170多窝。”
  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2017年9月,海南省委出台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30条”,旨在用制度性安排巩固生态立省建设成果,促进全省上下转变发展理念、转换发展动力、转型发展方式,闯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就在记者采访期间,海南省又专题部署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工作,决心用两年时间实现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城市内河湖泊治理“三个全覆盖”。
  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对海南而言,保护生态,永远没有第二选项。

大民生,大投入
  “特别不发达的地区”,民生投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大雨困村中,进出靠划船。”
  村党支部书记王大标念叨的顺口溜,道出曾经的无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国定贫困县;堑对村的穷,在琼中县格外出名。村民出行,全靠一座漫水桥。雨水一大,堑对村便“与世隔绝”。
  论自然禀赋,堑对村不差。紧挨万泉河,周围青山连绵,风景那叫一个棒,可就是进出无路。论村民素质,堑对村也不赖。村民原是割胶工,大多勤劳肯干,就是苦无门路。
  2015年,村里来了“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号准脉下药,架桥修路,成立种养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堑对村成为富美乡村。到2016年底,建档立卡的34户156人成功脱贫。
  全面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到2020年,海南47.4万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5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300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这是必须完成的政治责任,也是必须兑现的政治诺言。”海南省扶贫办主任孟励坚定地表示。
  回溯过往,海南建省办特区30年,是创业振兴的30年,也是脱贫攻坚的30年。不同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海南特区与大陆一海相隔,但长期闭塞,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有人曾戏谑其为“特别不发达的地区”。
  海南人不气馁,变压力为动力,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过去五年,海南民生支出累计4613亿元,年均增长11%,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比重达74.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海南全力打造国际旅游岛,“蛋糕”越做越大,但不少中西部县市却吃不着。“交通不便,旅游服务设施不足,旅游产品质量不高,制约了海南旅游潜力的充分释放。”海南省旅发委副主任周平说。
  “点、线、面”相结合,全方位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2016年3月,海南召开全域旅游“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现场会,提出更精准的目标。
  这样的创建,创出了海南旅游的新局面,也创出了海南人民的获得感。2017年,海南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51.43万人次,实现收入28.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和26.2%;海南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02元,农民收入首次全部超过万元大关。

文明岛,文明人
  久久为功,海南迎来精神文明创建收获期
  曾经,一道3米高的围墙,隔开两个“世界”。墙那边,是8个商业地产项目,环境优美;墙这边,是琼海市嘉积镇北仍村,环境脏乱差。
  可这两年,围墙却悄悄开了扇门;楼盘销售广告进了村,宣传单上赫然出现“北仍村是后花园”的字眼。
  也难怪,现在的北仍村有谁不爱:身兼“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镇”两大荣誉,仅48户162人的小村,日均接待游客数千人。
  村民王秋香,辞掉了县城酒店客房部经理的差事,回村开起了咖啡馆,“以前说买车建房、文明乡村,像个梦。现在这个梦就真的实现了,我觉得这就是总书记讲的‘中国梦’。”
  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助力北仍村由穷到富、由乱到治、由脏到美,也夯实了海南社会文明建设的地基。
  十多年来,海南坚持不懈创建文明生态村,把它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列入财政预算,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截至2017年12月底,海南已创建文明生态村17934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85.1%。
  积石成山,海南迎来精神文明创建的收获期。2017年,海口市、琼海市双双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今年春节,一场大雾不期而至,检验着海南的精神文明创建成果。
  琼州海峡无法通航,几万辆车滞留海口,十几公里长的滨海大道,变成停车场。长时间的等待,让游客备感焦虑。
  海口全城总动员。公安、民政、医疗等部门联动,工作人员放弃春节休假;宾馆、酒店提供爱心餐点;会展中心设置了临时安置点,可以休息、过夜;许多市民和志愿者送水送方便面,提供志愿服务。
  “遇到大雾是没办法的事,海口的应急保障、文明程度,我们看在眼里。人美、景好,以后还要来的!”来自重庆的秦女士一行,滞留超过18个小时,但心里暖暖的。
  社会文明建设,需要激发市民文明自觉,也有赖于“像绣花一样精细”的城市管理。海口整合83条政府部门服务热线,打造12345智慧联动平台,形成快速响应群众诉求、一线化解矛盾的社会治理大联动格局。
  一根针连起万家线。2017年,海口市12345热线日均接话量从年初的700多个增加到4300多个,办件满意率从年初的48%提高到95%。
  有位省领导,周末遭遇噪音污染,没直接找职能部门,而是用手机拨打12345热线,很快就有回复,工作人员随后就到场解决。在省里的会议上,这位省领导不吝辞藻,发自内心给予点赞。
  今年年初,海南决定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深入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创建海南文明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有海的襟怀,有浪的品格,赓续了世世代代耕海牧渔奋斗精神的海南人,正推窗放得涛声来,喜看南海逐浪高!
2# 四姑娘山
 我半蜀人 发表于: 2004-6-16 11:28:05|只看该作者
我一定要去看一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4-30 23:48,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