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744|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纸帆船 发表于: 2011-2-22 21:51:2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书讯修饰与弥补

 [复制链接]
──《许德珩回忆录》读后

⊙谢天开
  历史在文化的共识符号系统中,总是不断地被修饰与弥补,颠覆及重写。
  在《许德珩回忆录》里,中共著名革命家蔡和森被记载为“少年中国学会会员”。而在少年中国学会的正式登记中,却不见蔡的踪影。究其原因可能有三,其一蔡的人格坚忍、行为奋斗,作风俭朴。此与“少年中国学会”的信条“奋斗、实践、坚忍、俭朴”属于高度重合;其二、蔡长于著述,也与“少中”成员的文化行为相近;其三,蔡与“少中”会员接触甚密、甚多。诸如此类,蔡和森个人真是比少年中国学学会员还要“少年”,因此被许德珩误认为其是“少中”会员,应在情理之中。
  然而,历史真实的往往又存在于它的反面,这是一个悖论。当年在法国,蔡和森与向警予的“向蔡联盟”,在婚礼是手触马克思著作当“婚姻圣经”起誓的。而深受身在中国湖南的新民学会首领毛泽东嘉许的。而后来俩人的情感世界破裂,革命的浪漫主义遭遇生活现实法则而撞得粉碎,双双的情感发生巨变。但一切又得到后来的历史的修饰与弥补。为尊者讳的帝王史家传统与印证在革命者身上。如1978年人民出版社的《纪念向警予同志英勇就义五十周年》等一系列关于“向蔡”书籍,对此是绝字不提的。
  在《许德珩回忆录》的封面为许德珩与劳君展在法国的婚照,溢荡着中国学人的美满与幸福,相比之下革命者的婚姻往往破碎不堪。
  许德珩当年亦为“少年中国学会”会员,但更为“国民杂志社”社员,因此在其回忆文字中对“国民杂志社”更为详尽,也在情理之中。
  历史对于个人的记忆,往往是在青年学生时代,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在《许德珩回忆录》里,“旅欧七年”最为详细而充满个人情感。此书写作于1984年,此值许先生94岁高寿,写作与出版的时机应为相对宽松,撰述者个人内心世界观的真实应为可信。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纸帆船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纸帆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国共瓜葛下的红白人生 哀时的沫若故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3 15:35,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