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阿宝|查看: 25335|回复: 92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战疫 中医药如何分类施策?张伯礼这样说

 [复制链接
 活在匣子 发表于: 2020-3-18 18:15:50|显示全部楼层

张伯礼院士:中医药有效降低“转重率”

源自:新华视点
原文标题:中医药有效降低“转重率”

  中央指导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医药治疗发挥的核心作用,能显著降低轻症病人发展为重症病人的几率。对发热、咳嗽、乏力改善等症状,中药起效非常快,对肺部炎症的吸收和病毒转阴都有明显效果。”(记者:喻珮、郑璐)

4509-iqyrykv1465098.png
 叽歪大佬 发表于: 2020-3-18 12:14:39|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张伯礼谈全球疫情防控:各国国情不同,要给予理解和尊重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张伯礼谈全球疫情防控:各国国情不同,要给予理解和尊重

  3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来到武汉江夏普安山康复驿站。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疫情好转,国外疫情严峻。对于各国的防控措施,他表示,各国国情不同,我们要给予理解和尊重。(记者:张践 编辑:迟瀚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空格键 发表于: 2020-3-17 12:35:29|显示全部楼层

张伯礼:武汉经验为世界人民抗击疫情作出标杆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张伯礼:武汉经验为世界人民抗击疫情作出标杆

  3月17日,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即将启程返回,张伯礼院士现场送别医护人员。张院士肯定了所有医护人员的付出。同时表示此次疫情的发生武汉人民作出了牺牲,为全国抗击疫情积累宝贵的了经验,也为世界人民抗击疫情作出标杆。(记者:张践 编辑:迟瀚宇)
 刘作 发表于: 2020-3-16 15:44:00|显示全部楼层

大医张伯礼──他是长者,是父亲,更是共产党员!

源自:国际在线
原文标题:大医张伯礼──他是长者,是父亲,更是共产党员! 来源:天津日报

  记者耿堃
  “今天是方舱医院的最后一天,完成了历史阶段的任务。今天应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3月10日,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出现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这一天是这所医院“关门大吉”的日子,也是武汉最后一家关闭的方舱医院。
  年逾古稀的张伯礼一身“戎装”,声音有力,看不出21天前他才在武汉摘除了胆囊。他向队员们表示感谢,队员们手捧鲜花,向他们敬仰的这位前辈深深致敬。
  他是长者
  “方舱医院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不让病人转为重症患者,不转为重症就是最大的胜利。一是病人能得到及时救治,不转为重症,能节省大量医疗资源;二是保住了病人性命。方舱医院这种模式,让病人从被动治疗到主动介入,医患关系非常和谐。”他总结的是武汉方舱医院模式的成功,所在的江夏方舱医院又有独特之处──由国家中医医疗队管理,中西医结合,以中医疗法为主。
  建中医方舱医院,张伯礼是主要倡议人,并被任命为江夏方舱医院的名誉院长。进驻江夏方舱医院的是来自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五省市三甲医院的中医、呼吸重症医学、影像、检验、护理等专业的209名专家,与江夏区中医院现有医生进行混编,成立医疗团队。
  如何将各方精兵强将拧成一股绳,五指攥拳出击?张伯礼身先士卒。
  2月12日他率队进驻医院,2月14日17时30分,收治首位新冠肺炎患者,到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共收治567名患者。新冠肺炎没有治疗经验可循,临床没有特效药物可用,集中面对如此数量的患者群,张伯礼率领的中医“国家队”压力山大。他走到病床前了解患者的情况,带领专家组研配药方。他和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教授共同研制的宣肺败毒颗粒(抗冠II号方)治疗500例轻症和普通型患者,发热、咳嗽、乏力症状明显减轻,CT影像治疗后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一例转为重症。除了改善临床症状,也能改善相关血液细胞分类计数和免疫学指标。
  在江夏方舱医院,既有统一方案,又会根据病人的病症采取个性疗法,普遍性和灵活性相统一,中药口服为主。所有患者均能喝上中药汤剂外,医院还配备了一台中药配方颗粒调剂车,因人施治调制中药颗粒剂,辅以保健操、八段锦,同时还会有心理疏导。医院制定了严密的诊疗流程,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医生会密切观察每一位患者的具体反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医疗团队还设立了三线把关、评估等,确保医疗安全。如果有患者转为重症,按照相关流程,及时将病患转到定点医院进行治疗。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每一个细节都尽量考虑周全。”国家中医医疗队(江苏)队长、江夏方舱医院医疗副院长史锁芳介绍。
  病人零死亡、零回头、无一转为重症,医护零感染。张伯礼带领中医“国家队”在江夏方舱医院的实践,为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了又一个参考方案。
  他是父亲
  “愚顽常思聆父训,草茅未敢忘国忧。”2月21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执行院长张磊在援驰武汉前夕剖白心迹。就在两天前的凌晨,他刚接到“父训”:“如果上级派你来武汉,不必来我这里,在‘红区’一定努力完成任务,保护好同事和自己。”
  被他和全家称作“老头儿”的父亲,就是张伯礼院士。彼时,“老头儿”刚被做完胆囊摘除手术,在回病房的路上和儿子短暂通话。
  “心里极度惊恐。”张磊这样描述农历正月二十六凌晨,武汉前线指挥部的领导给自己打电话告知父亲病了、需要做个手术时的心情。手术成功后的两天,能随时联系上父亲,恐怕也是五味杂陈的“意外”。“术后恢复的头两天,是这20年来我最容易可以联系上他的日子。上级安排了我的师弟黄明博士来照顾他。我只要拨通黄师弟的电话,就可以和病床上的父亲通话。”
  张伯礼在术后一两天就下床工作了。张磊知道,搞了一辈子中医的“老头儿”,自己是劝不住的。“听师弟说他术后第3天就恢复了工作状态,只有晚上才回到医院去输液。这个‘老头儿’只要一投入工作,那就谁也劝不动他。作为晚辈、也是学生,只有尽力向他学习了。”
  向大年初三就奔赴武汉埋头工作的父亲学习,张磊作出的具体行动,就是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恳请奔赴湖北抗“疫”一线。此后,他又通过电话、微信、书面材料等途径多次表达冲锋向前的强烈愿望。张磊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医生、科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无论哪一重身份,都应该责无旁贷,在防疫第一线上贡献自己力量。
  向手术不下火线的父亲学习,就是自腊月二十七以来,在中医第四附属医院连续一个多月坚守一线指挥、组织、协调、部署疫情防控各项具体工作,多次深入发热门诊现场指导工作,抓细抓实各项防控措施。医院发热门诊、预检分诊运转有序,隔离病区火速改建完成,为保卫滨海新区人民的生命健康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疫情防线。
  向在一线亲力亲为的父亲学习,就是以共产党员的忠诚担当,在江夏方舱医院承担起感染风险高的取咽拭子工作。张磊在2月24日的《战地日记》中写道:“今天第一次进舱,多少有点手忙脚乱。平日光和其他人说不要紧张,到自己这里,也是不能免俗。幸运的是,顺利完成了6个小时的工作,并带着两名同志开了医嘱,取了咽拭子。经过严格的出舱环节,穿着刷手衣走出医护人员通道时,全身已然湿透。”
  虽然同在武汉,父子俩却很难见上一面。2月24日张磊在《战地日记》里分享了一首歌:《You’ll never walk alone.》(你永不独行)。这是儿子对父亲爱的表白,是中医后辈对前辈的敬意,是一名医生对同行的誓言。
  直到方舱“清零”这一天,张磊才见到了日思夜念的父亲,而在此之前,他把所有的思念、关心、敬佩都写在了自己的《战地日记》里。
  “这个‘老头儿’和在武汉、在湖北、在全国各地亿万名默默无闻的、平凡的人们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正是这些平凡的人们,使我们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我为可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荣幸之至。愿樱花烂漫时,我们可以站在武大的校园里合影留念,共庆胜利。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他是共产党员
  张伯礼身上有多重身份──院士、校长、中医大家、白衣战士、敦厚长者、严父严师,但他时刻铭记,自己的第一身份还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就是为党为人民工作。
  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快速研究机制,对已建成的组分库中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组分进行筛选和评价,并和上海药物研究所、广东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进行抗新冠病毒作用中药评价研究。团队承接了科技部和天津市科技局应急专项,目前已启动药物筛选工作。为天津百万名中小学生开讲了“网上科学抗‘疫’第一课”,率先为孩子们做应急科普。
  你能想到这些没有被媒体广泛宣传的工作,是在武汉参与专家组工作、筹备运行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还在武汉做了胆囊摘除手术的张伯礼院士,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所做的工作吗?
  作为此次专家组中的中医代表人物,张伯礼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新冠肺炎临床治疗没有特效药物、经验还在摸索的情况下,提出建立中医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风险不言自明。“疫情如此严重的时候,往往是局外人在争论中西医到底谁强谁弱、谁优谁劣,这既无聊又无意义。中医西医各有长处,优势互补,人命大于天,能救命才是最重要的。”秉持“疫情当前,救命为重”信念,张伯礼和刘清泉教授写了请战书,提出中医药进方舱,中医承办方舱医院,勇挑重担。
  “这次疫情教训太深刻了,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能像当初SARS那样,转头就忘了。”接受媒体采访时,张伯礼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损失痛心疾首,敢说真话,希望有关部门吸取教训,加强管理。
  “首先,要强化源头治理。要杜绝一切野生动物的市场交易,严禁食用陆生的野生动物。其次,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也需修订。这次疫情暴露出一个很大的问题,疫情出现了,谁来报?报给谁?现在机制不顺,层层上报、层层审核、层层淡化,到中央都衰减变味儿了,影响中央决策。回过头来看,新冠肺炎在去年12月底、今年1月初人传人的现象已经很明显了。那时还说是‘有限人传人’、‘局势可控’就有问题了,丧失了防控最佳时机。再次,基层社区的卫生能力明显不足。那么多人,一发热就往大医院跑,如果社区的医疗卫生设施足够强,发挥‘拦阻干预’作用,疫情可能会在早期得到有效控制,强基层要真正落地。另外,检测权限集中、试剂盒短缺严重影响了确诊救治,防控物资明显短缺、调配机制滞后、应急系统响应及运营都需要极大改善。”
  诤言挚语,字字恳切。一个老共产党员、老医务工作者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现在,我们又在考虑恢复期的病人。一些出院的病人特别是重症患者康复问题。有的出院了,但还有症状,咳嗽、喘憋、心悸、乏力等;有些肺部感染渗出吸收不完全,有的免疫功能紊乱等。我们就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医院建立了新冠肺炎患者康复门诊,专门管理治疗这部分病人。在中国工程院和有关单位支持下,我们还组织了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市中医院共同建立湖北感染新冠病毒的医务人员康复管理平台,这将是今后一两年的任务。”
  武汉方舱医院完成光荣使命,在武汉保卫战中留下了英雄篇章。“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张伯礼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与病毒斗争的下一阶段战役已经打响,老兵整装,又要出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杜鹃 发表于: 2020-3-16 10:53:52|显示全部楼层

张伯礼:谁说中医就不能用CT?

源自:界面新闻
原文标题:张伯礼:谁说中医就不能用CT?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CT核磁不只是给西医预备,它们是望闻问切四诊的延伸,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中医思维至关重要。
  “中医的核心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中医的理念和哲学。3000多年的中医核心哲学理念基本是稳定的,这是关键,但是中医药必须与时俱进。CT、核磁并非西医研制,而是搞工学的、物理学的、搞电学的搞的。现代中医要学习中医的知识,也要学习西医的知识,还要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张院士说。
  他解释,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治未病等理念已有几千年,一直在坚守,因为正确就不变。但是中医在技术层面一直在进步,对一个药、一个方、一个法的认识,几乎天天都在进步。
  比如菲尔普斯因为发现拔火罐对肌肉酸痛有显著治疗效果而爱上了这种治疗方法,但是他使用的是可以调节压力的负压罐。
  但不能说他用的不是往里烧火的罐子就不是中医,这种治疗方式就是属于中医的,只不过进行了科技上的提升改造。这与中医使用CT机诊治病人是同样的道理,这些诊疗机器只是诊断方式的延伸。
  中医必须与时俱进,包容万物。这也是中华文化兼容并包特点的代表。不断吸收当代最新的知识为我所用,吸收进来促进自己的发展,这才是中医进步的动力。
 antibody 发表于: 2020-3-15 21:33:58|显示全部楼层

张伯礼:中医不再是几千年前的中医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张伯礼:中医不再是几千年前的中医

  澎湃新闻视频报道,3月14日,中央指导组专家在武汉东湖宾馆召开抗疫中医讲座,介绍中医在本次疫情中的突出表现。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介绍了当代中医的传承与改良,观察者网节录如下:

133602fox2o28mdmt8wbq2.png

  我们现在很多人不理解什么叫中医,认为中医就不能用现代的东西。(认为中医)全是三个指头一搭脉,这才是中医了,不是这样的。
  我们现在的中医,就是坚守自己的基本哲学,坚守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引进现代的技术。现代文化本来就是丰富多彩,我觉得,你可以去学习别人的,但是别丢了自己的,这是关键。现在的中医医生已经不是几千年前的中医医生,他们现在都是本科毕业,要学习很多中医的知识,也要学习很多西医的知识,还要学习很多现代科学的知识。
  所以有的人说,你们现在的中医一代不如一代,我不同意这个说法,我们现在培养出来得很多的国医大师,都是解放以后培养出来的,抗疫治病比古人也并不逊色。但是我们强调中医思维至关重要,一定按照中医既定的理念,理、法、方、药来指导我们处方用药,用中医的观点去看待疾病,现在(CT)这些东西拿来,是为我所用。谁为主?这是关键,所以我们讲中医药也要不断与时俱进。
  我反复讲,中医虽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多年了,但它核心的哲学理念基本是稳定的,天人合一、整体观、辩证论治、理法、方药、治未病等等……这些理念都是几千年的历史,现在我们还在坚守,因为它是正确的,我们就不变;但是在技术层面,中医一直在进步,对一个方药、一个疗法的认识,我们几乎天天都在进步。现代的这些东西我们不排除。
  所以我觉得中医不能自己给自己限制,不许用这不许用那,好像用了核磁就不是中医了。我们一直在强调中西结合。我昨天讲,方舱里边我们全是喝中药,锻炼太极,八段锦、按摩、贴敷、压耳豆……这些全是中医。但是我还讲中西结合,为什么?我舱里边有心电图机、有心电监护、有氧疗、仪器设备,所有的这些西医的东西我都有,我心里更有底气。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小米粒 发表于: 2020-3-15 19:24:00|显示全部楼层

大医张伯礼──他是国士,是战士,也是勇士!

源自:天津日报
原文标题:大医张伯礼──他是国士,是战士,也是勇士!

  迎着飘飞的细雨,他从渤海之滨飞赴江城武汉。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1月27日,正在天津指导“抗疫战”的他,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急召。
  此前3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央指导组成立。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的张伯礼名列其中。

张伯礼(左)多次进入“红区”望闻问切张伯礼(左)多次进入“红区”望闻问切

  古稀之年,临危受命。
  这是一次肩负使命的出征。17年前,抗击非典前线,他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庚子新春,他再次逆向而行、披荆斩棘。“人民的需要就是使命”,一个多月来,他马不停蹄、不惧危险,深入医院、社区,会诊病患、调查疫情、筹建方舱、调制处方……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他的誓言依然未改。有人问,您年事已高,是不是可以不必到前线来?他眼含热泪,坚定回答:“不!疫情不严重,国家不会点我的名。我必须来,而且还要战斗好!”

他是国士
  在72岁之年,他来到了一场大战的最前沿。初到武汉的几夜,他睡得并不安稳,因为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疫情大面积暴发,大量病例涌来,所有医院被挤爆。实地走访多家医院,张伯礼和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的同志们发现,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里聚集了几百号病人,看诊排长队、化验人挤人、CT检查人满为患。走廊里,输液的病人与排队挂号的人混在一起。更让人揪心的是,医院里一床难求,不少确诊病例根本住不进来。
  混乱的局面令他焦急又痛心。
  “这种状况不改变,将为后续防控和治疗带来巨大压力,会进一步加速病毒的传播,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张伯礼神情凝重。
  当晚,在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召开的会议上,张伯礼提出,必须马上对病患分类分层管理、集中隔离,将发热的、留观的、密接的、疑似的“四类”人员隔离开来,对确诊患者也要把轻症、重症分开治疗。
  疫情蔓延,面对新型病毒,如何减少病死率、提高治愈率,需要大智慧。张伯礼一直在思考,他研究了一辈子中医药,他说中医是苍生大医,治病救人几千年了,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财富,是无价的瑰宝,一定能在这次疫情的防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张伯礼建议,征用学校、酒店作为隔离观察点,给患者普遍服用中药,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
  1月28日,首批几千名患者服上了中药;29日,3万人服上了中药。一两天后,一些轻症患者退烧了。
  事实上,中西医结合抗击冠状病毒的方法,他的团队已经在海河医院进行了很好的运用。而且,他在指导2003年中医抗击非典时,就已经验证了这个方法有效。此次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召他来武汉,希望他的团队能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挥特殊的作用。
  “建议中医药进方舱,这个工作我可以来做!”张伯礼与同是中央指导组专家的刘清泉教授写下请战书,中医西医各有长处、优势互补,人命大于天,能救命是最重要的,张伯礼提出由中医承办方舱。
  建议得到了中央指导组的支持,江夏方舱医院成立了,主要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江夏方舱医院累计收治了500多位患者,主要以轻症为主。最让人欣慰的是,江夏方舱医院所有患者中,没有一个转为重症,医护人员也是零感染。取得经验后,几乎所有的方舱医院都开始使用中药。
  与此同时,在张伯礼等专家的强力推动下,武汉协和、同济、金银潭等医院的重症患者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些重症患者转为轻症,或痊愈出院。现在,武汉市各医院中医药的介入已经从当初的30%做到了基本全覆盖。

他是战士
  穿上白衣,就是战士。2月12日,张伯礼率领209人的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由院士挂帅的这支医疗队被外界称为“中医国家队”,来自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五省市三甲医院的中医、呼吸重症医学、影像、检验、护理等专业的209名专家,将在这里开展中医中药对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预防、临床研究。
  中医进方舱后,张伯礼更忙了。他白天指导会诊,晚上开会、研究治疗方案,甚至细化到具体病例,亲自开方。学生们劝他:“您每天太忙了,有些事,就让我们干吧!”“带兵打仗,哪有不上前线的道理,那不成纸上谈兵了吗?”张伯礼从来不听劝,穿上防护服,病房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
  “您把舌头伸出来,我看一下。”隔着护目镜,张伯礼为患者看舌相,然后伸出手,为患者把脉。
  穿上防护服,他就是个战士。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不到病房、不接触病人,如何能了解发病规律,如何谈得上与病毒战斗?这也是张伯礼坚持一定要亲临一线的原因。
  有的患者氧合水平比较低,有时好不容易升上来又降下去了,一直在波动。张伯礼临床问诊,让医生给他们注射生脉、参麦注射液,服独参汤。一两天后,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就稳定了,再过一两天,氧合水平就上去了。
  对重症患者,张伯礼强调治疗方式要中西医结合,以西医为主,中医辅助,但是辅助有时也起关键作用。在临床诊疗时,张伯礼发现,对重危症患者要果断、及早使用中药注射剂,早用、大胆用,往往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病人痊愈出院,张伯礼发现,他们中有一部分还有咳嗽、憋气、心悸、乏力等症状,于是建议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中医院建立了新冠患者康复门诊,专门管理治疗这部分病人。
  在中国工程院和有关单位支持下,张伯礼又牵头组织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市中医院共同为湖北被感染的医务人员建立了一个健康管理平台,追踪他们的健康状态,以中西医结合的干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康复。

他是勇士
  “生命相托是一份责任,如果不能替病人去担当,不会是好大夫。”在抗疫一线,张伯礼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他心里时刻牵挂着他的病人,不计个人得失,只为山河无恙。可他没有想到,多日的劳累,使他胆囊旧疾复发,自己不得不成为一名病人。
  2月16日,他终于病倒了。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的领导强令他住院。“武汉保卫战”正是较劲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病人等待救治,他希望能保守治疗。“您不能再拖了,必须手术!”负责为他治疗的专家态度坚决。
  2月18日,张伯礼被推上手术台。手术之前,照例要征求家属意见,他说:“不要告诉家人了,我自己签字吧!”毕竟这个时候在武汉病倒了,他怕老伴儿担心。
  怕影响军心,张伯礼特意提出不要将他手术的消息对外界公布。麻醉过后,他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的助理读疫情通报,并打电话询问江夏方舱医院的情况,接听医护人员打来的求教电话。
  手术后一两天,张伯礼就开始在病房里工作了。病床上加了一个小桌子,左胳膊上扎着静脉针,右手不停地用笔在修改着东西。那几天,正值一个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项目进行到了关键时期,他放心不下啊!
  “仗还在打,我不能躺下!”作为国家中医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深感此行武汉责任重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早做好了准备,武汉之行不会轻松。“肝胆相照,这回我把胆留这儿了!”张伯礼风趣地说。
  连续多天,武汉的确诊病例大幅下降,张伯礼那颗悬着的心缓和多了。在武汉疫情最严重的阶段,面对正月十五的街灯,张伯礼写下一首诗:“灯火满街妍,月清人迹罕。别样元宵夜,抗魔战正酣。你好我无恙,春花迎凯旋。”
  春天已经来了,凯旋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cz1234 发表于: 2020-3-14 21:44:00|显示全部楼层

张伯礼:中医走出去靠的是扎实的内功

源自:中国日报网
原文标题:张伯礼:中医走出去靠的是扎实的内功 来源:中国日报

  中国日报3月14日电(记者:吴勇 苏峰 李定淀)中央指导组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韩国大田大学、日本神户的东安医疗技术学院,以及意大利罗马医学院都致函,希望学习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并请求援助中成药。
  “我们已经把相关中成药的使用经验以及临床观察报告翻成英文,和他们分享。中医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我们愿意帮他们一块来抗疫救命。中医药愿意为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张院士说。
  与此同时,天津中医药大学也通过留学生和校友,把中国的抗疫情况通过短信、微信和校友网进行了分享。
  “目前还没有新冠特效药和疫苗,中药又确实有效。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我还是讲那句话,中药走出去,要靠的是我们过硬的工作,靠的是我们的科技,靠的是我们自己扎实的内功。”张院士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破晓红尘 发表于: 2020-3-14 13:34:50|显示全部楼层

院士揭秘:中国援意大利伊拉克带了这两种抗疫中药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院士揭秘:中国援意大利伊拉克带了这两种抗疫中药

  面对全球的“大流行”,中国医疗专家已携带大量医疗物资驰援意大利伊拉克等国家。3月13日,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武汉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国带去的药品中有中药连花清瘟和金花清感。目前开展的研究发现,这两种中药对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疗效是确切的。
  据了解,金花清感药方是当年为了应对H1N1流感,北京市集全市之力研发而成,主要来自两张古方,一个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已经有近2000年历史,另一个是来自清代《温病条辨》的银翘散,也有300多年的历史。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在金花清感研发成功后,组织开展了它与达菲的对照研究。结果发现达菲退热的时间是19个小时,金花清感退热的时间是16个小时。
  “金花清感被用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发现患者退热的时间,炎症的改善,轻症转重比例都有所下降。所以这是我们推荐的药。”张伯礼说。
  另一种是连花清瘟,与金花清感的主方相差不大,又多了几种药材。张伯礼介绍,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就是钟南山团队的实验室,证实连花清瘟对新冠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以减少细胞内里毒素的颗粒。明显抑制肿瘤坏死因子,抑制炎症风暴,由此控制病情的发展。
  那么,不同的患者如何用药呢?
  中央指导组专家、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对于轻症且发热乏力的患者,使用金花清感治疗;对于轻症且发热便秘的患者而言,使用连花清瘟治疗更适宜。“但是,两者不能叠加使用,同时,也不鼓励人人都吃药。”

〓 相关链接
 hoho2008 发表于: 2020-3-13 22:12:49|显示全部楼层

张伯礼:中医江夏方舱医院模式的总结与启示

源自:中国日报网
原文标题:张伯礼:中医江夏方舱医院模式的总结与启示

  中国日报3月13日武汉电(记者:吴勇)从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休舱,中医江夏方舱医院在26天运营中,收舱人数564,治愈482人,82人(含14名有基础病)尚未达出舱标准而转至定点医院,圆满收官。
  记者近日采访了名誉院长张伯礼院士,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访问:
  :中医江夏方舱医院的疗效怎么样?
  :医院收治的564例患者,轻症约71%,普通型29%。
  患者年龄分布:20~40岁占29.5%,40~59岁占49.3%,60岁以上占17.7%。
  患者入院症状:约30%的患者存在乏力、气短的症状;约40%的患者有咳嗽症状。
  经治疗后,患者体温控制良好。99%患者体温小于37℃,仅有1%的患者体温高于37℃。患者CT影像治疗后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咳嗽、发热、乏力、喘促、咽干、胸闷、气短、口苦、纳呆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中医江夏方舱医院取得了哪些成绩?
  :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达到了开舱时我和刘清泉院长的要求。
  这里面,我想重点讲病人零转重。约10%左右的新冠肺炎患者转为重症,重症病情复杂,死亡率高。因此治疗新冠的关键就是早干预,早治疗,不让他转成重症就是治疗效果的核心指标了。这点我们的后方团队与国际核心指标集工作组讨论后也形成共识,如果能在轻症就解决,是效果最好的,一旦转重,治疗会相当麻烦,治愈率也低。
  江夏方舱医院收治564例轻症和普通型患者,以宣肺败毒汤和清肺排毒汤为主,少数人配合颗粒剂随症加减,多数患者辅以太极、八段锦和穴位贴敷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咳嗽、发热、乏力、喘促、咽干、胸闷、气短、口苦、纳呆等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没有一例患者转为重症。
  武汉另一家方舱医院收治330例患者,也是轻症和普通型患者。没有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规范使用中医综合治疗。据他们介绍,结果有32例患者转成重症,转重比例约10%
  这两舱的数据对比,似可以说明中医药可以有效防止新冠病情转重。我们参加的另外几个临床研究,也同样显示,轻症转重率也较低,约2~4%。

  :江夏方舱医院有什么不同?
  :方舱医院不是一般医院,是特殊时期的临时救治医疗机构,必须适应新形式,善于变通。
  一是医生的改变。
  我们开舱第一件事,就是向医护人员强调:方舱主要任务是服务病人,把病人放在心上,用热情态度来感化病人,抚慰病人。医生工作态度发生变化,工作定位发生变化,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病人一起渡过难关,把病人扶过河。在舱内开展了为患者过生日、评选“三好舱友”、“心灵鸡汤”的鼓励、学习太极拳、八段锦等活动。中医讲究大医精诚,形神一体。通过关心抚慰病人情绪,服药后症状改善,让患者看到希望,有了自信就会促进康复,其实这也是中医治病的独特优势。
  二是病人的改变。
  病人来了以后,最大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焦虑、恐惧、无助的情绪。
  我们的做法就是改善舱內条件,掛拉帘形成一个相对隐私的空间;热床、热饭、热药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让患者参与治疗、从被动治疗到主动参与,改变了医患关系,把方舱医院变成一个大社区、大家庭。
  比如打太极拳、跳八段锦,不是简单的动动胳膊动动腿,而是让病人主动参与,不是天天躺在床上唉声叹气。
  一旦有了效果,就进入良性循环。病人自己也慢慢的转变身份,愿意主动拿药、主动发药、帮助做卫生、清洁垃圾、服务其他人。
  病人不再是被动治疗,而是主动参与治疗,甚至参加管理。这对治疗也是最好的帮助。
  三是治疗方式的改变。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对舱内大多数病人我们用协定的通治方治疗,但是配合中医的针灸、贴敷、按摩及太极、八段锦的综合治疗康复措施。对比平时这也是一种治疗方式的转变。
  在舱内以清肺排毒汤和宣肺败毒方为主,少数人配合颗粒剂随症加减,辅以太极、八段锦和穴位贴敷,效果是明显的。通治对同一病因、相同症状的大规模病人是一种现实的治疗方法,内治外治结合,治疗康复并举,是成功的经验。

  :江夏方舱医院取得了哪些经验?
  :这里讲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为今后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和应急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实践经验。
  一是建设了中医主导的临床根据地,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特色,进行中医药效果验证和经验总结。
  二是把中医队伍从参谋、辅助人员升级为治疗新冠的主力部队。承包战区,深度介入,全程治疗,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三是整个治疗中医灌满舱,实现了中医综合治疗一条龙。这里面全是中医,全是中医的人,全吃的是中药,用的都是中医治疗方法。从中药、针灸到太极拳,第一次实现了中医中药灌满舱。
  当然,我们也有基础病治疗药物、氧疗仪器、心电监护设备、抢救设施及药物、移动CT机等这些装备让我们更有底气,更放心的使用中医药。所以我总是讲中西结合才是最好的治疗。
  最后,综上所述,我认为江夏中医方舱医院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无论是管理、治疗以及医患关系都值得好好总结。希望记住的经验就是:以后再有疫病发生,中医自己要成建制承包定点医院。只要给我一块阵地,我就能给你唱出一台好戏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06:25,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