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絮翻蝶舞|查看: 11207|回复: 26
[宇宙·航天

中国2020年向火星出发 并将冲击一项世界纪录

 [复制链接
17#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7-1-31 19:48:00|只看该作者

2020年中国将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 已批复立项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挺进宇宙深处!我国未来将实施四次重大深空探测任务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记者:白国龙 余晓洁)中国的深空探测正由月球挺进更深远的宇宙。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我国未来深空探测工程将实施四次重大任务。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这四次任务分别是:2020年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一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实施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进行火星表面采样返回,开展火星构造、物质成分、火星环境等科学分析与研究;进行一次小行星探测;规划一次木星和行星的探测。
  目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已批复立项。
  根据《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国将继续实施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已有航天重大专项,同时将启动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其中包括以火星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测工程。
  按计划,我国将用15年时间,建成先进开放的航天工业体系和空间基础设施,到2030年左右跻身航天强国之列。
16#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6-10-10 18:2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火星大使”来了 中国重大工程首启用形象大使

源自: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于子茹)记者从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郎平、姚明、谭盾、“中国三大男高音”、袁莎、刘慈欣、TFBOYS等11位社会文化艺术名人将为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宣传推广工作代言。这是中国重大科技工程首次启用形象大使。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首次从社会文化艺术名人中选聘形象大使,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全球征集活动,推动中国火星探测工程更加深入人心。
  11位“火星大使”将义务宣传中国火星探测工程,通过积极发挥形象大使的强大影响力,增进广大群众对中国实施火星探测工程重大意义的深刻理解,鼓励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强烈追求,为工程征集、设计更加富有时代性、民族性、群众性的名称和图形标识,更好地展示中国火星探测工程的国家形象。
  据悉,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于2020年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这是探月工程之后我国深空探测又一重大科技工程。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已于8月23日正式启动,参赛者可通过新华网、腾讯网、国家航天局网、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中国火星探测微信平台提交名称和图形标识作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6-8-24 18:2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火星探测器全球征名 官方首公布外观造型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中国火星探测器全球征名

1发射
  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火星距离地球最远达4亿公里,探测器在器箭分离后经过约7个月巡航飞行被火星引力捕获。
2着陆
  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气动外形减速、降落伞减速和反推发动机动力减速,最后下降着陆在火星表面。由于中国火星车将使用太阳能供电,从光照角度考虑,最理想的地方是火星赤道附近,但是火星赤道附近的地形复杂。
3探测
  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始火星表面巡视探测,要探测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大气,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布、物理场和内部结构。由于远距离数据传输的大时延,要求火星车必须具有很高的自主能力。

火星车
  设计寿命:92天
  设计重量:200多千克
  设备:4个太阳能电池板
  预计2020年发射,将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
  昨日,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在京召开。官方首次公布了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的外观造型。

预计在海南由长征五号发射
  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地球较近的行星,而且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类似,是人类开展行星探测的首选目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实施,一步实现“绕、着、巡”的目标。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介绍,预计在2020年七八月间,将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顾问、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介绍,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将在2021年7月前到达火星。他表示,探测器要经 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才能着陆。其中,环绕探测器的工作时间约为一个火星年,相当于在地球上两年。火星车可以工作三个火星月,相当于地球上的92天。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副总指挥刘继忠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不仅要实现环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还要突破火星进入、下降、着陆、巡视、远 距离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2020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这是其他国家第一次实施火星探测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是前 所未有。

26个月一次火星探测发射机会
  刘继忠表示,从1960年10月10日前苏联发射“火星1960A”探测器至今,人类共组织实施了43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或部分成功22次,另有一次正在飞往火星,技术上已成功实现了越飞、环绕、着陆、巡视等探测。
  受天体运行规律的约束,每26个月才有一次火星探测有利发射时机,从现在起到2020年前后仅有的3次发射机会,将有4次火星探测任务发射,在 国际上将迎来火星探测的高峰。中国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探月工程之后我国深空探测又一重大科技工程。

■ 揭秘
探测火星有哪些技术难题?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介绍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他说,火星距离地球最远达4亿公里,探测器在器箭分离后经过约7个月巡航 飞行被火星引力捕获,环绕器环绕火星飞行后要与着陆巡视器分离,然后进入任务使命轨道开展对火星全球环绕探测,同时为着陆巡视器开展中继通讯,这在轨道设 计上就要兼顾环绕和着陆的需求。
  张荣桥表示,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气动外形减速、降落伞减速和反推发动机动力减速,最后下降着陆在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 着陆平台,开始火星表面巡视探测,要探测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大气,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布、物理场和内部结构。由于远距离数据传输的大时延,要求火星 车必须具有很高的自主能力。
  张荣桥说,同时,火星光照强度小,加上火星大气对阳光的削减作用,火星车能源供给也比月球车更为困难。这些都使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更具难度和复杂性。“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仍然抱有必胜的信心!”

火星探测器将在哪里着陆?
  中国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昨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告诉记者,火星探测器将在火星北纬低纬度区域着陆。“现在是大区域确定,并没有说落到哪个具体的点。”
  此前接受采访时,孙泽洲介绍,探测器接近火星后,首先要让它被火星引力捕获,成为环绕火星飞行的探测器。之后,在合适时机,与环绕器分离的着陆 巡视器将进入火星大气,着陆到火星表面并释放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与此同时,环绕器继续在轨道上进行科学探测,并为火星车提供对地面的数据中继服务。
  孙泽洲此前向媒体表示,由于中国火星车将使用太阳能供电,从光照角度考虑,最理想的地方是火星赤道附近,但是火星赤道附近的地形复杂。另外,由 于登陆火星99%以上的减速是靠大气减速,因此着陆点海拔越低减速时间越长,登陆越安全。“综合考虑地形复杂度、高程、光照条件、温度等因素,火星比较适 合著陆点在北纬5°至39°的区域。”
⊙记者:贾世煜
14#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6-8-24 04:2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火星探测器外观首次公布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中国火星探测器外观首次公布

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外观设计构型图
  中青在线北京8月23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 实习生:欧阳伊岚)今天,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布了我国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外观设计构型,这是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在此之前,国防科工局已发布消息称,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于2020年实施,一步实现“绕、着、巡”的目标。
  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地球较近的行星,而且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类似,是人类开展行星际探测的首选目标。不过,受天体运行规律的约束,每26个月才有一次火星探测有利发射时机,从现在起到2020年前后仅有的3次发射机会,将有4次火星探测任务发射,在国际上将迎来火星探测的高峰。
  在当天活动的致辞中,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副总指挥、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表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不仅要实现环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还要突破火星进入、下降、着陆、巡视、远距离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使我们真正进入深空,走近火星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这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全体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在会上介绍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时提到,2020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三个目标,这是其他国家第一次实施火星探测从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
着陆器
  张荣桥说,火星距离地球最远达4亿公里,探测器在器箭分离后需经过约7个月巡航飞行才能被火星捕获。环绕器环绕火星飞行后要与着陆巡视器分离,然后进入任务使命轨道开展对火星全球环绕探测,同时为着陆巡视器开展中继通讯,这在轨道设计上就要兼顾环绕和着陆的需求。
  张荣桥还提到,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气动外形减速、降落伞减速和反推发动机动力减速,最后下降着陆在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始火星表面巡视探测,要探测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大气,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布、物理场和内部结构。
  由于远距离数据传输的大时延,要求火星车必须具有很高的自主能力。同时,火星光照强度小,加上火星大气对阳光的削减作用,火星车能源供给也比月球车更为困难。张荣桥说,“这些都使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更具难度和复杂性。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仍然抱有必胜的信心!”
  当天的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由国家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办,国家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协办,由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中宣国际传播集团、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瑞士先锋制表泰格豪雅等承办。
火星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6-4-22 10:2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透露2020年登陆火星计划:所有任务一次完成

源自:综合
火星
原文标题:中国透露2020年登陆火星计划:所有任务一次完成

  参考消息网4月22日报道 英媒称,据中国空间机构的一位最高官员透露,中国决心登陆火星,并准备在2020年前开始登陆这一红色星球的行动。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4月20日报道,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军队的一个秘密分支机构的中国国家航天局,在合作日益增强的太空竞赛中被认为是一只孤狼。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和火星计划总设计师吴伟仁罕见地接受了采访,并在采访中公开了该机构进行星球探索的计划以及未来的合作。
  吴伟仁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说,该机构的短期目标是进入月球轨道并登陆月球,以及带回月球标本。不过,该机构的长期目标是探索月球并在月球表面停留,并准备执行停留更长时间的载人任务,甚至还打算建立一个研究基地。
  报道称,近年来,这一秘密机构改变了方向,向全世界公布了更多的数据和图像,并公开了它取得的成功。
  今年初,该机构公开了一系列来自该机构登月飞行器和月球车──“嫦娥3号”和“玉兔”──的图像,提供了一些月球表面非常细节的图像。
  除了月球基地外,吴伟仁透露,中国想登陆探索较少的地球背面。不过,不知道这一探索是否与采矿活动有关,为了利用月球上铀、钛和矿石的矿脉。
  以前,该机构曾阐述过月球氦-3对于其未来太空计划的重要性,这一放射性同位素在月球背面的含量可能非常丰富。
  吴伟仁对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说:“在那里登陆非常具有挑战性,但是,根据研究,由于缺少光照,那里可能有水或者冰。”
  但是,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该机构对登陆火星计划的坦诚。该计划的总工程师吴伟仁称,国家航天局准备为2020年登陆火星制定一个计划。
  不过,他承认,该机构原本可以更早开始火星探索行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落后于美国、欧洲和印度的航天机构。他说,“好在,国家终于批准了”,暗示了中国国家决策的严格性。
  吴伟仁自信地对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说:“我们将进入火星轨道、登陆火星并部署一辆火星车──所有这些都在一次任务中完成。”
  报道称,目前和未来的任务计划表明,太空探索的合作行动显然会带来好处。
  然而,尽管中国可能会寻求合作,但美国航天局(NASA)不会与中国国家航天局合作,因为其军队身份。
  欧洲航天局与中国国家航天局进行了有限的合作,2001年实施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
  中国还与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合作对火星的卫星进行了探测,但探测器最终未被送入火星轨道,而是由于某些原因滞留在地球轨道上,因此合作以失败而告终。
  吴伟仁对今天面临的障碍发表评论说:“我们将与美国合作,尤其是在太空和月球探索方面。我们对此非常欢迎。”
  他还说:“我们已多次敦促美国消除限制,这样两国的科学家便可以在未来的探索中进行合作。”
  报道称,到目前为止,美国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都已成功地向火星发送了探测器和登陆车。
  中国空间科学家、政治顾问叶培建对媒体说:“我们面临许多挑战……不过,我认为,鉴于我们全力付出、我们从过去太空任务中获得的技术以及大家的支持,我们很可能会成功地向火星发送探测器。”
  预计,中国本周会透露更多关于其火星登陆计划的细节。(编译/许燕红)
12#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6-3-5 09:4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拟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次年登陆火星

源自:参考消息网
中国火星探测器模型

参考消息网3月5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国准备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次年登陆火星。这是3月4日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卫星专家叶培建委员透露的。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4日援引《科技日报》的报道称,中国将在第一次火星任务就实现进入火星大气,释放探测器和巡视火星。这与美国、苏联、欧洲、印度都不同。
  叶培建说,由于火星每过二十八个月才接近地球,发射窗口有限,2018年窗口来不及赶上,但2020年可以。
  中国火星进入器、探测器的大小和结构,与先前登月的嫦娥和月兔相似,又有不同。目前,包括通讯、着陆以及应付火星极端环境的各项技术准备都在进行。
  从地球飞向火星需要几个月,叶培建说,他们希望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周年时成功。
  另据香港《文汇报》2014年11月12日报道,珠海航展上展出的火星探测器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主要功能是实现火星表面软着陆,并释放分离火星巡视器,开展巡视科学探索。
  报道称,火星探测到底有多难?工作人员解释,先进国家进行的42次火星探测尝试里仅有20次完成或部分成功完成了任务,我国的火星探测器系统计划完成“绕”、“落”、“巡”三大组合任务,截至目前,国外的火星探测都只是完成了其中一个环节。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6-1-21 06:48:00|只看该作者

港媒: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雄心空前 远超印度

源自:参考消息网

  2015年9月2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这张由美国航天局和亚利桑那大学联合发布的图片显示,火星山丘上的“季节性斜坡纹线”是火星表面有液态水的有力证据。新华社

参考消息网1月21日报道
  港媒称,据一位中国科学家透露,中国对于定在2020年开展的第一次火星探测抱有空前的雄心,设定目标将比其他国家的首次火星任务都要复杂。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19日以《中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是雄心勃勃的,可能赶超印度》为题报道称,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原民辉表示,其他国家的第一次火星任务都只是飞近探测,而中国将让一个着陆器和月球车登上火星表面。
  报道称,《人民日报》援引原所长的话说,有关部门现正拟订火星探测计划。同时他还透露,着陆器携带的月球车机器人将“巡逻”火星地面。
  报道援引火箭专家龙乐豪的话说,两年前,中国在把卫星送入绕火星轨道的竞赛中输给了印度。而对于此次的火星计划,龙乐豪表示,中国的火星探测将使用较之印度大得多的航天器,设定的目标也更富挑战性。
  报道称,参与此次行动的中国内地空间技术专家庞之浩说,火箭发射可能会定在2020年,该时刻恰逢大约每两年一次的火星行至最接近地球的位置。由于火星探测技术的复杂性,2018年这一距现在最近的发射窗口到来时,中国恐怕还不能做好准备。
  报道称,完成着陆和月球车巡逻任务的挑战是巨大的。
  俄罗斯自1960年以来17次尝试登陆火星,但均以失败告终。
  美国也遭遇过多次失败,直到1976年“海盗-1”号探测器成功着陆。
  参与筹备火星探测的资深航天科学家叶培建表示,中国已经具备了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技术和经验,“这样我们就能一步走到国际先进的行列上去。”(编译/何金娥)
10#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11-3 03:0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自主发射火星探测器首次公开亮相

源自:新华网

  11月2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展台上,整体为金黄色的火星探测器模型被摆放在中心位置,工程人员正忙着进行最后的安装。我国的火星探测器模型将在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新华网上海11月2日(记者:张建松)我国自主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将在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2日,在主办方组织的记者探营活动中,记者率先目睹了这位将造访火星的“中国客人”风采。
  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11月3日至7日在上海举行。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展台上,整体为金黄色的火星探测器被摆放在中心位置,尤为引人注目,工程人员正忙着进行最后的安装。
  据在博览会现场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卫星专家牛升达介绍,我国自主火星探测的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火星全球综合遥感和着陆巡视勘察两项探测 任务。因此,火星探测器也分为“环绕器”与“着陆器”两个部分。此次展示的火星探测器与实物相比的比例为1:3,上面的圆锥状部分为“着陆器”,下面的六 面体为“环绕器”,此外还有一个十分醒目的白色高增益天线,用于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远距离通信。
  据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经过多年的攻关与积累,目前已经完成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正按照2020年发射计划进行紧锣密鼓的研制,进展顺利。
  据牛升达介绍,探测火星,需要突破深空超远距离测控通信、火星制动捕获、在轨长期自主管理、稀薄大气减速与安全着陆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火星 探测器的最远通信距离约4亿公里,是地月距离的900多倍,按光速38万公里/秒的速度计算,与地面测控站的往返“对话”一次需要40多分钟,而且传递的“声音”将会非常的微弱。因此,要实现如此远距离的有效通信,需要克服巨大的信号衰减、传输时延和外界干扰等因素,对于中国航天专家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除了深空测控技术,深空自主控制技术也是一大难点。目前,我国已发射的卫星都是由地面来控制的,地面控制中心可以根据运行状态对卫星进行及时有 效的调整。而火星探测器因为距离太远,信号往返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时延太长,在大多数情况下,探测器主要得靠自主控制,独立完成帆板展开、对日定向、制动 捕获、器器分离和故障诊断等功能。
  记者看到,此次首次公开亮相的火星探测器,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内部结构,还专门开设了一扇玻璃展示窗。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11-29 12:27:00|只看该作者

我国火星探测器预计2020年发射

源自:楚天金报
  据央广报道“国防科工局已决定,将组织实施火星探测工程。目前正在组织队伍。”国防科工局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在27日开幕的“第五届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技术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透露。
  据介绍,中国火星探测器将采取直接转移的方式飞向火星,转移时间需要10个月至1年。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我国火星探测工程有望于2020年实施,初步计划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获取自主火星探测科学数据,实现深空探测技术的跨越。通过环绕器与火星车的独立探测及联合探测,获取火星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数据。未来我国还将开展木星以及小行星探测。
  到目前为止,成功将火星车送上火星表面并进行探测活动的只有美国。
  苏联早在1960年就开展了火星探测计划,1971年发射的“火星3号”成功着陆火星表面,成为人类首个着陆火星的探测器,但它着陆后仅工作20秒就失灵,未能传回完整照片。美国从1964年起,先后成功发射“水手”“海盗”“火星探路者”“精神”“机遇”等多个火星探测器。其中,2012年8月着陆火星的“机遇”至今仍在工作。
原文标题:中国火星探测器预计2020年发射)
8#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11-28 10:47:00|只看该作者

中国开始组织实施火星探测工程 预计2020年发射

源自:观察者网

  珠海航展上展示的中国火星车模型

  长征5号火箭将成为中国前往火星的交通工具

  上海工博会上展示的另一个火星车模型

  美国三代火星车一起玩石头
  昨天,我国国防科工局、航天科技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在国内某高层论坛上说,我国已经开始组织实施火星探测工程,计划2020年首次发射。我国的火星探测任务将包括火星环绕器和火星车登陆等内容。此外,据透露我国的火星任务将采用直接转移方式飞向火星,这意味着火星探测器将搭乘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5号”前往红色星球。此前印度的火星探测器只能携带少数简单科学仪器,这是因为它所搭乘的火箭推力不足,只能通过间接轨道转移方式,利用行星间的“引力弹弓”效应前往火星,印度用于发射这一探测器的火箭与我国“长征3号”推力接近。到目前为止,成功将火星车送上火星表面并进行探测活动的只有美国一个国家。
  科技日报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付毅飞)“国防科工局已决定,将组织实施火星探测工程。目前正在组织队伍。”国防科工局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在27日开幕的“第五届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技术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中透露。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研究员、嫦娥三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在论坛上介绍,我国正积极筹划推动火星探测任务,届时探测器将采取直接转移的方式飞向火星,转移时间大约需要10个月至1年。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我国火星探测工程有望于2020年实施,初步计划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获取自主火星探测科学数据,实现深空探测技术的跨越。通过环绕器与火星车的独立探测及联合探测,获取火星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数据。
  孙泽洲表示,未来我国还将开展木星以及小行星探测。对于这些深空探测活动,常规的化学推进技术已无法适应,需采用更高效的电、太阳能等推进技术。
  本届论坛由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国防科技工业自动化测试技术研究应用中心联合举办。栾恩杰在致辞中阐述了试验与测试技术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重要地位。他表示,希望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十三五”规划编制,跟踪相关领域前沿技术,以新一代武器装备、国家重大工程的需求为牵引,推动军工试验与测试技术的发展。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在论坛发言中指出,先进的智能测试系统和仪器决定了武器系统的打击精度,必须把握试验与测试技术的发展变化规律,深入开展有关课题研究,提升该领域核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本届论坛为期两天。共15位院士、专家围绕国防科技工业试验与测试的规划思路、技术、体系等作专题发言。

☆ 相关资讯
  美、苏、欧、印的火星探测器
  作为太阳系中唯一的类地行星,人类对火星很早就产生了兴趣。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时代就展开了登陆太阳系各大行星的竞赛,火星是竞争的重点之一。
  苏联从1960年开始就展开了火星探测计划,这其中1971年发射的火星3号成功着陆在火星表面,成为人类第一个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的探测器,但可惜它着陆后仅工作了20秒就失灵,未能传回完整照片。此后苏联的火星探测也失败连连,一直没能执行完整的火星探测任务。俄罗斯最近一次火星探测的尝试是在2011年发射的“福布斯·土壤”探测器,当时中国也在这个探测器上搭载了一枚小型探测器“萤火一号”,但这个探测器未能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美国方面,从1964年开始发射环绕火星飞行的”水手“系列火星探测器,这些探测器与苏联的探测器争相发送火星表面的图像和信息,扩展了人类对火星的认知。1975年,美国开始发射“海盗”系列探测器,旨在打败苏联的“火星”系列探测器。由于测控技术等方面比当时的苏联领先,“海盗”系列后来居上,先后有多个“海盗”探测器成功着陆并发回照片和数据。
  1997年,美国发射“火星探路者”探测器,首次验证气囊着陆系统和火星车系统,它所携带的10.6公斤的“旅居者”号火星车是人类第一个成功在火星表面展开工作的火星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00:23,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