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我很牛|查看: 13113|回复: 86
[灾害·事故

“桑吉”油轮碰撞事故相关方签署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67#
 红星 发表于: 2018-1-20 15:08:00|只看该作者

26分钟生死较量 登上桑吉轮的他们经历了什么?

源自:央视新闻
原文标题:26分钟生死较量 登上“桑吉”轮 他们经历了什么?

  2018年1月13日,徐军林、徐震涛、卢平、冯亚军起的很早。作为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的救援人员,他们四人接到命令,登上“桑吉”轮。这艘船已经烧了一个星期,上面有熊熊的烈火、飘散的毒烟,以及随时可能发生的爆炸。他们在船上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半个小时。
  后来这四位登船者在“桑吉轮”上经历了26分钟。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他们经历了什么?故事先从1月13日8点35分开始讲起,这一刻四名救援队员登上吊笼,展开了对“桑吉”轮的救援。
  1月13日的上午8时35分,徐军林等四名船员接到指挥部指令,随即登上吊笼,登“桑吉”轮救援行动开始。4名搜救队员所携带的呼吸器工作时间有限,这决定他们登船救援,最长不能超过半小时。
  上海打捞局救援队员徐军林:“上船第一感觉的话,就是一片惨烈的一个景象,整个船全部烧地不像样了。登船第一判断首先我自己找登船的点是相对安全的,当时测下登船的温度大概在三十度左右,应该问题不大,那么就下去。下去了以后就开始搜索。”
  根据相关方面提供的信息,桑吉轮船尾的安全舱里可能有人。搜救小队于是在登船第一时间直扑船尾。按照预设方案,从四人登船点到船尾,有两个通道可以过去。但现场他们发现,在船的右弦,滚滚浓烟从门缝处夺门而出,右侧甲板火势凶猛,根本无法进入。
  上海打捞局救援队员徐军林:“那我们就到另外一个通道,另外一个通道是一个舱盖,我们找到那个舱盖以后把它打开,打开以后里面也有浓烟出来,那我们就判定这里面不可能再有生还者。”
  这时,徐军林用手势告诉大家,不能耽搁时间,从左舷侧生活楼的舷梯继续搜索。而此刻,对讲机里传来指挥部保持队形和注意安全的指令。搜救小队沿左侧生活区外发烫的楼梯,逐层向上搜寻。
  上海打捞局救援队员徐军林:“踏上第一台阶的时候,那个地方是一个救生艇的一个甲板,上去的时候就发现了两具遇难者的遗体。”

  :“伊朗船员的?”
  上海打捞局救援队员徐军林:“对,伊朗船员的。”
  救援队随即通过对讲机向指挥部进行了汇报,并继续地紧张搜救。由于船体右倾严重,救援队员们每前进一步都艰难万分。经过紧张的搜寻,徐军林和徐震涛两人先行登上驾驶台,并仔细观察驾驶台内部。两人发现驾驶台内部已经全部烧毁并部分坍塌,并未发现遇难人员。而这时,按照预设好的救援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了。
  上海打捞局救援队员徐震涛:“我们都是计划好的,到逃生舱多长时间,我跟他怎么到逃生舱里面去,一看不对,这个时间不对,干不好,那边看看有什么,多少的时间。所以说的就是压着时间,就是看好一分一秒干活的。”
  到达驾驶舱 烈火浓烟迎面而来
  踮着脚,掐着表,抓紧一秒是一秒。火太猛,烟太大,登轮之前的部署和预设不可谓不周密,但计划还是赶不上变化,死神随时可能在瞬间降临。特别是他们此行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带回黑匣子。但就在到达驾驶舱,准备获取黑匣子时,意外发生了。
  上海打捞局救援队员徐震涛:“突然之间这个天,这个雾,风向转了。风向转过来以后,这个烟囱尾部上来了,从右边就过来了。这个烟温度又高,前面又爆炸。”
  千钧一发之际,卢平和冯亚军两人直奔驾驶台顶部,毫不迟疑冲进浓浓烟雾,极速拉开保险,合力把船的黑匣子直接拽了下来,并迅速按原路撤离。
  上海打捞局救援队员卢平:“当时没有时间去考虑,没有时间让你再去考虑,马上就上去了。”

  :“当时浓烟已经过来了,风向改了已经,那会儿有没有受影响,有没有感到?”
  上海打捞局救援队员卢平:“有影响,是的,首先这个浓烟扑过来,对我们来说这个视线,对VDR的视线,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但是也考虑不到这么多了。”

  :“当时实际上已经很危险了?”
  上海打捞局救援队员冯亚军:“对。烟雾全部基本上覆盖,一阵子就覆盖过来。”

  :“那你没考虑过那会特别危险,很不安全?”
  上海打捞局救援队员冯亚军:“没有,那时候就想快点把黑匣子弄下来,然后把它带下去,因为我们也需要这些数据。”

  :“当时把黑匣子拽下来的时候,是你们两个人?”
  上海打捞局救援队员冯亚军:“对,拽下来。因为它这个有电缆,电缆是连接的,把它拆下来,拆的时候打开保险之后拆下来因为它的数据线连接的嘛,有数据线连接拉一下,然后那个卢平他看见就和我们合力一下子把它拽下来,用力拽下来,拽下来之后我们就迅速撤离,撤离之后我先翻下去,然后他上面把它传递下来。”
  黑匣子取到后,距离撤退时间已所剩无几。四名队员仍然在执着救援搜寻。这时,他们发现了船员的居住舱,整个舱室已经烧毁的非常厉害,整个旁边铁板,那些铁板全部都倒下来了。
  上海打捞局救援队员徐军林:“我们想尽可能的去看看舱室里面什么状态,那个时候就进去的时候就感觉一股很大的热量进来,我们再一测,89度,不行。”
  撤离“桑吉”轮前 呼吸器开始报警
  风向瞬间调转,仿佛是一种提醒,此地不宜久留。事实上,找到黑匣子之后,他们的撤离时间就已经到了。准确地说,就在他们准备进行现场整理时,他们身上的呼吸器开始报警了。

  :“报警意味着什么?”
  上海打捞局救援队员徐军林:“报警就意味着是必须马上要撤,呼吸器气体容量已经很少了,很短的时间里面可能就没气了,你吸不到气了。”

  :“那不会不会很危险?”
  上海打捞局救援队员徐军林:“人没有气了,当然危险。那个时候你假如说要把那个面罩拿开,外面的空气是不能呼吸的。外面的空气是有污染的,有毒的,你吸了以后那肯定也是会发生意外。”
  记者:“从报警到最后没有气了,这个需要多长时间?”
  上海打捞局救援队员徐军林:“应该在10分钟左右。”
  此刻,搜救小队沿着楼梯撤离至左侧主甲板汇合。冯亚军先将VDR搬到登船点,徐军林、卢平、徐震涛3人回到遇难者遗体处先进行现场拍照,同时冯亚军迅速奔向船尾拿裹尸袋等物品。徐军林、卢平两人合力轻轻地分别将两具遇难者遗体放入裹尸袋内,并把散落在旁边的遗骨一点不漏地一并放入袋中。
  上海打捞局救援队员冯亚军:“当时我们就说,兄弟我们送你回家了,你的亲人在等着你,所以非常顺利,非常顺利。因为他一个躯干,躯干已经经过火烤以后,有些都分离了,分离了以后我们也能把它捡起来的,也都放在袋子里面去。”

  :“那一刻有没有感觉心情有一点沉重?”
  上海打捞局救援队员卢平:“有,非常非常沉重,所以我们动作就快不出来了,我们也非常非常小心。又是沉重,那么处理这个事情又要慎重,又不是说我好像,不像我搬一件物品一样,带着一种非常非常沉重的感觉,把它装进去。”
  时间在分秒地逼近,搜救小队小心翼翼的将两具遇难者遗体移至船尾,慢慢地抬进吊笼,9点01分,救援队弃船,护送两具遇难者遗体返回“深潜号”。此时,风向转变,难船燃烧的毒烟向船艉扩散,呼吸器里的气体几乎消失殆尽。9时03分,搜救小队带着两具遗体以及VDR设备,通过“深潜号”吊车安全返回。
66#
 红英 发表于: 2018-1-20 12:35: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桑吉轮”沉了以后装载凝析油和船用燃油怎么办?中科院支招

源自:澎湃新闻
“桑吉轮”沉了以后装载凝析油和船用燃油怎么办?中科院支招
  王刚/中科院之声

北京时间1月6日,载有13.6万吨凝析油和几千吨船用燃油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与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导致“桑吉”轮全船失火。至14日,“桑吉”轮发生爆燃并被确认已全部沉没。此次碰撞事故造成的油品泄漏与以往溢油事件有何不同?为何会发生剧烈燃烧、爆炸?对东海的生态环境影响多大?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与国内外历次海洋原油漏油事故不同,“桑吉”轮装载的是13.6万吨凝析油和几千吨船用燃油。凝析油又称天然汽油,是从凝析气田或者油田伴生天然气凝析出来的液相组分,在地下由于高温高压为气态,开采出来后,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凝析为液态,因此而得名。凝析油主要成分是C5至C11低碳烃类的混合物,另外有少量其它烃类和含硫、含氮化合物。而原油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未经加工处理的天然石油,呈黑褐色、粘稠性的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船用燃油是成品油的一种,是石油加工过程中在汽、煤、柴油之后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较重的剩余产物,主要由石油的裂化残渣油和直馏残渣油制成的,其特点是粘度大,含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多。
  在粘度方面,凝析油粘度低、挥发性极高,与汽油相仿,而原油粘度最高,船用燃料油次之。
  高粘度油漂浮在水体表面形成油膜,妨碍氧气进入水体,致使水体中溶解氧减少,导致水生物死亡,水体发臭;溢油由海洋生物摄入体内,会因生物积累而在生物体内堆积,随食物链升高而积累,危害生物健康。由于凝析油由易燃的低碳烃类组成,挥发性强、闪点低,大量的凝析油泄漏出来在空气中弥漫形成油气混合物,遇明火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而凝析油易挥发,加之与海水不相溶,在水面残余极少,不容易对海水造成污染,但是凝析油中有毒的硫化氢及硫醇等成分的挥发以及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会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船用燃油由于粘度大、挥发性差,泄漏后会在水面漂浮形成溢油污染。
  随着轮船沉入东海,剩余的凝析油和燃料油如何尽快处理,则成为了当务之急。海上溢油一般采取先围后清理的方法。由于凝析油挥发性强,入水后会快速挥发,残余量少,难以回收,从而也对海洋水环境的污染较小。但是,高粘度的船用燃油泄漏后会长时间漂浮于水面,难以在短时间内自然降解,需要及时清除回收以降低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溢油发生后对于小型油污泄漏事故主要采用围油栏先控制溢油的扩散,再利用聚乙烯、聚胺酯泡沫、聚苯乙烯纤维等人工合成的材料以及锯末、麦杆等天然吸油材料,最后遗留的薄油层利用微生物处理。对于大型漏油事故,也需先用围油栏控制溢油的扩散,后利用撇油器机械回收溢油,少量的油使用环保型溢油分散剂,使油分散在海水中或通过微生物降解。
  溢油清理过程中吸油材料及装备的性能非常重要。首先,吸附材料吸油速率要快。其次,回收的油要求含水尽量少,以提高溢油处理效率。这就要求吸油材料具有吸油不吸水性,或回收后的油水混合物能在线分离,保留油而将水排放。
仿生超疏水-超亲油溢油回收船(左上);仿水黾表面微纳米多级结构制备(右上);海上智能溢油处理系统及超疏水-超亲油溢油吸附材料(下)。
  近年来最新发展起来的仿生超浸润材料与技术,通过材料表面微纳米化和表面能调控,可实现油水的高效选择性吸附与分离,在溢油应急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水滴在荷叶表面可以自由滚动,水黾能够在水面漂浮自由移动,这主要是荷叶表面与水黾腿部具有一些微纳米的多级结构及低表面能的蜡质层。通过对荷叶及水黾微观结构的研究与模仿,科学家制备了只吸油不吸水的超疏水-超亲油吸附材料可以实现溢油的快速收集,有效的降低了溢油对水体的污染。与之相反,通过对亲水疏油的荷叶下表面及鱼鳃的模仿,另一类超亲水-超疏油材料可以实现水通过而油被阻挡来达到油跟水的快速分离。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海洋环境材料团队针对现有吸油毡等吸附材料吸附倍率低、吸油速率慢、吸水性高、海上操作困难等缺点,经多年的理论、实验及试生产研究,发展了吸附材料微纳结构与表面能调控新方法,研制了系列高性能亲油疏水溢油应急材料,现已实现高性能亲油疏水溢油应急材料产业化。基于研制的吸油网和吸油多孔材料,海洋环境材料研究团队正在联合上海北斗产业园区相关企业开发5万㎡的智能海洋溢油应急装备系统以实现海洋溢油监测-围控-回收的无人化与智能化。
  随着海洋经济发展,溢油事件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威胁着海洋生态系统安全。所以不仅要严加防控减少溢油事件的发生而且要不断地开发新材料、新装备、新方法去应对溢油污染,进而将溢油污染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
原文标题:“桑吉轮”沉了以后,油怎么办?)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5#
 嗨哟嗨哟 发表于: 2018-1-20 12:28:01|只看该作者

交通部通报桑吉轮事故:难船猛烈燃烧 火高1000米

源自:人民日报
原文标题:“面对困难和危险,我们始终没有放弃”

  1月6日20时许,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与中国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事发时“桑吉”轮载有凝析油11.13万吨,船上有伊朗籍船员30人、孟加拉国籍船员2人。碰撞事故导致“桑吉”轮货舱起火,32名船员失踪;“长峰水晶”轮受损起火,21名船员弃船逃生后被附近渔船救起。1月19日下午,交通运输部等有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这起事故的应急处置有关情况。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全力组织协调各方力量搜救遇险船员。交通运输部迅速启动了应急响应开展搜救。同时,协调韩国海警船舶、日本海上保安厅船舶参加搜救,每天保持10艘以上搜救船舶。”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交通运输部应急办主任智广路告诉记者,1月7日4时40分,我国专业救助船“东海救101”抵达现场开展搜救;8时36分,海事执法船“海巡01”轮抵达现场并担任现场指挥船。
  1月8日,“东海救117”轮在距“桑吉”轮2海里处发现并打捞起1具遇难者遗体。10日至14日,现场实施了多轮灭火作业,灭火效果并不理想。到13日,在控制火势的基础上,“深潜”号冒险抵近难船10米范围,抓住时机派出4名救援人员登船搜救。救援人员在面临极大危险的情况下,对生活舱、防海盗安全舱、驾驶台等部位进行了勘查,在难船救生艇甲板处发现两具遇难者遗体,由于生活舱室温度高达89摄氏度,防海盗安全舱应急通道有浓烟热浪涌出,救援人员多次尝试都无法进入,救援小组只好携2具遇难者遗体和船载航行记录仪返回“深潜”号。
  14日上午,为配合伊朗救援人员登轮搜救,现场指挥部继续组织3艘船舶喷洒海水降温和泡沫覆盖灭火。到10时20分,12名伊朗救援人员乘坐“深潜”号缓慢向“桑吉”轮抵近,但因火势较大,未成功实施登轮行动。14日12时30分,难船突然猛烈燃烧,火焰最高达1000米,船体开始下沉。到16时45分,“桑吉”轮沉没。
  “据我们了解,世界航运史上尚无油船载运‘凝析油’被撞失火的事故发生,应急处置没有先例可循。”智广路说,事故发生后,“桑吉”轮剧烈持续燃烧,且持续发生燃爆,燃烧燃爆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浓烟,始终存在爆炸、沉没等严重危险,救援难度很大。
  “面对困难和危险,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尽最大努力开展搜救相关工作。”智广路列举道:“一是科学制定搜救方案;二是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开展海空立体扩大搜救,累计搜寻海域面积约8800平方公里;三是以难船为中心、10海里为半径设置划定了警戒区,避免船舶误入,避免次生事故;四是调集清污船及大型拖轮赶往现场;五是加强火势和海况监测,积极寻找登船搜救机会;六是加强与有关各方的信息通报,及时向伊朗、孟加拉国的有关机构以及国际海事组织通报救援的相关情况,与伊朗驻上海总领事保持实时联系,在‘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框架下向日本、韩国、俄罗斯通报了现场救援情况。”
  “桑吉”轮沉没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后续处置工作,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部署,组织成立专项小组。“我们继续组织开展常态化搜寻,调派空巡飞机监测海上油污的情况,组织开展清污作业。”智广路表示,目前清污和搜寻最有效的办法是打捞沉船,但根据国际公约和国际法,打捞沉船要听取船东意见,“从实际情况看,也面临着很大风险和困难。”他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开展事故调查,也邀请有关方共同参与,保证调查依法合规、客观公正。
64#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8-1-20 04:2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将对“桑吉”轮事故开展调查 愿分享救援经验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19日消息,综合消息,19日下午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召开“桑吉”轮碰撞爆燃事故专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各部门详细介绍了救援的具体情况,并公布中国将按照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调查“桑吉”轮事故。
  2018年1月6日20时许,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与中国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事发时“桑吉”轮载有凝析油11.13万吨(原13.6万吨,后经核实为11.13万吨),船上有伊朗籍船员30人、孟加拉籍船员2人。“长峰水晶”轮载有高粱约6.4万吨,船上中国籍船员21人。碰撞事故导致“桑吉”轮货舱起火,32名船员失踪;“长峰水晶”轮受损起火,21名船员弃船逃生后被附近渔船救起。
“东海救117”轮向“桑吉”轮喷射泡沫降温灭火。1月6日19:51时左右,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与中国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中新社发 上海海上搜救中心供图

将按照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调查“桑吉”轮事故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交通运输部应急办主任智广路指出,中国将按照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开展事故调查工作,也邀请有关方共同参与事故调查并见证船载记录仪数据还原,也将加强与国际海事组织的沟通协调,保证调查工作依法合规、客观公正。有关工作进展也会及时公布。

谈救援难:没先例可循 愿分享经验
  智广路表示,这次事故没有先例可循,世界航运史上油船载运凝析油碰撞燃烧这是第一次,在这种条件下怎样开展搜救,还是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很多的挑战。
  智广路最后说,在整个工作过程当中,这也是第一次面对这么样复杂的情况,第一次在这种远离中国大陆,并在高海况下开展搜救工作,应对这种凝析油的邮轮着火,也取得了一些经验,也愿意和有关方面进行共享。

谈黑匣子数据读取、转交遗体问题
  有关向伊朗方面转交遗体的问题,智广路说,已经和伊朗驻上海总领馆达成了协议,做出了安排,建立了机制,已经按照这种达成的协议和工作机制,移交了从水中打捞起来的遇难人员遗体,在移交过程当中充分尊重伊朗和孟加拉在有关方面提出的一些要求,在今后一旦发现新的遇难者遗体,还会按照已经商定的机制继续做好遇险人员遗体移交工作。
  针对黑匣子数据读取问题,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杨新宅说,目前中国海事局组织了调查组,目前正在工作,同时调查组按照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国际规则已经邀请了伊朗、孟加拉国、巴拿马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等利益相关方一并参加事故调查工作。关于黑匣子数据读取工作,一定会在利益相关方的共同的见证下来开展航行数据记录仪,即黑匣子数据读取工作。

介绍四名登船勇士救援情况:随时可能牺牲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副局长王雷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救援过程。他说,无论何时何地不分国籍,救人都是第一位,这次救援行动首要任务就是人命搜救。只要有一线的希望,就绝不放弃。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后,就一直在做登船搜救的准备,但是由于现场情况十分险恶,空气中弥漫着浓烟和有毒气体,也有不断的燃爆,有爆炸的危险,船舶递进都是非常困难,登船意味着随时有可能牺牲。因此要做出登船的决定对指挥者来说也是非常艰难的一个抉择。但是使命使然,还是决定要登船。
  王雷说,在现场精选了四名经验丰富、相互配合默契的搜救队员登船搜救。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搜救人员的安全,事先做了大量的观测和分析工作。四名救援人员都是共产党员,于13日成功登轮搜寻,并带回两具遗体和航行数据记录仪。

谈溢油事故对环境影响
  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副司长霍传林谈及“桑吉”轮溢油事故对环境的影响时说,油船离近岸距离较远,根据监测在近岸海域还没有发现有油污现象或者污染情况。环保部门在沿海地区比如说在浙江、上海这些沿海大城市也开展了大气环境影响监测,目前也没有发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有记者问:“桑吉轮”沉没水域是在韩国济州岛海域约520公里远,距日本冲绳那霸290公里远,受风力洋流的影响,有危害会不会扩散到韩国和日本。
  霍传林表示,泄油影响还需要长期来观测,目前开展了联合的海空天立体监测,会在关键的节点包括区域,核心区、控制区会设置不同层次的站位,进行紧密的检测,卫星监测预报分析。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3#
 红星 发表于: 2018-1-20 02:48:01|只看该作者

桑吉轮油泄漏对周边环境影响怎样? 海洋局回应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19日消息,19日,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副司长霍传林谈及“桑吉”轮溢油事故对环境的影响时说,油船离近岸距离较远,根据监测在近岸海域还没有发现有油污现象或者污染情况。环保部门在沿海地区比如说在浙江、上海这些沿海大城市也开展了大气环境影响监测,目前也没有发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月12日上午10时25分,“桑吉”轮与“长峰水晶”轮碰撞事故现场灭火作业第三次启动。中新社发 上海海上搜救中心供图
  19日下午,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召开“桑吉”轮碰撞爆燃事故专题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桑吉轮沉没油泄漏对周边形态环境影响怎么样。
  霍传林指出,溢油事故对环境的影响,一个是影响的强弱,还有影响时间长短。而这些方面都要受到污染源、污染物的性质、环境条件的影响。凝析油是高挥发的一种油品,碰撞之后,会存在一些完全燃烧也有不是完全燃烧的情况,所以船起火之后一直冒黑烟,黑烟是由于不完全燃烧还包括凝析油里边含有其它污染物,就会对大气产生影响。
  霍传林说,从1月9日,通过监视监测已经多次发现油污带存在,但是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小,这是在沉没之前。船舶沉没后,沉船现场和附近海域多次出现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油污带。现在还在开展搜救、探测阶段。油受风、海流影响,有一个飘散漂移的过程,持续关注,也有专门预报和技术力量进行分析预测包括监控。
  关于影响时间长短的问题。霍传林指出,这艘油船11.3万吨凝析油,主要是短链烃类混合物,并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在风驱动下有扩散可能。但是看这个爆炸地点,离近岸距离还是比较远,而且根据监测,在近岸海域还没有发现有油污现象或者污染情况。环保部门在沿海地区比如说在浙江、上海这些沿海大城市也开展了大气环境影响监测,目前也没有发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霍传林表示,中国方面是对于重大溢油事故有海上搜救和重大海上溢油事故协调机制,这次事故也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一起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截止到19日上午,国家海洋局共出动了船舶9艘,里程达到6千海里,飞机6个架次,航程也达到6千公里。监视面积约有2万平方公里。包括外业和内业我们有2千余人次来进行工作。在桑吉轮沉没的海域和路径上持续对海洋大气、海水,海洋生物进行监测,利用卫星遥感、航空监视等手段对溢油漂移监测,为清理油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62#
 楼主|我很牛 发表于: 2018-1-19 21:28:00|只看该作者

桑吉号黑匣子将在利益相关方共同见证下读取数据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交通运输部:将在利益相关方共同见证下进行“黑匣子”数据读取

  中青在线北京1月1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宁迪)今天下午,交通运输部召开“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新闻发布会。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交通运输部应急办主任智广路表示,在组织船舶开展搜救时,中方也向伊朗、孟加拉、韩国等多国通报了事故情况,应伊朗的要求,也曾将12名船员送往救援现场,和伊朗人员共同商定过上船的救援方案。
  目前,中方已和伊朗达成协议,并移交了从水中打捞出来的一具遇难遗体和在船上找到的两具遇难遗体,在移交过程中,中方充分尊重伊方提出的要求。
  对于找到的“黑匣子”,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杨新宅表示,目前事故调查组按照相关的国际公约和规则,邀请了相关国家参与调查工作,接下来,会在利益相关方的共同见证下进行“黑匣子”数据的读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1#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8-1-19 19:28:00|只看该作者

交通部:减少“桑吉”轮污染最好是打捞沉船

源自: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北京1月1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宁迪)今天下午,交通运输部召开“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新闻发布会。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交通运输部应急办主任智广路表示,政府将继续组织执法船舶、专业救助船舶和过往商渔船开展常态化搜寻,调派空巡飞机监测海上油污状况,组织清污船“海巡169”轮、“东雷6”轮等开展清污作业,尽量减少油污泄漏对海域的污染。
  “根据专家的意见,要做好这两项工作,最有效的办法是组织对沉船进行打捞。”智广路表示,根据国际公约和国际法,对沉船进行打捞也要听取船东的意见。“从实际情况看,打捞工作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和困难,如残留凝析油可能再次燃爆,船舶沉没水域水深115米、船体庞大,打捞任务异常艰巨等等。”
60#
 红星 发表于: 2018-1-19 19:28:00|只看该作者

交通部更正数据:桑吉轮实载凝析油为11.13万吨

源自:中青在线
原文标题:交通运输部:“桑吉”轮实载有凝析油为11.13万吨

中青在线北京1月19日消息,今天下午,交通运输部召开“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新闻发布会。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交通运输部应急办主任智广路首先介绍了事故基本情况,他更正了一个数据,一直被认为装载13.6万吨凝析油的“桑吉”轮,经核实后,实际载有凝析油11.13万吨。
  2018年1月6日晚,巴拿马籍油船“桑吉”轮与中国香港籍散货船“长峰水晶”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事故导致“桑吉”轮货船起火,32名船员失踪,“长峰水晶”轮受损起火,21名船员弃船逃生后被附近渔船救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9#
 红星 发表于: 2018-1-19 19:08:01|只看该作者

中国将对“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开展调查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19日电(记者:种卿)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应急办主任智广路19日在交通部举行的“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继续组织清污船开展清污作业,尽量减少油污泄漏对海域的污染,也将按照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智广路表示,“桑吉”轮沉没后,中国政府仍高度重视后续处置工作。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研究部署,组织成立高效运转的跨部门专项小组。继续组织执法船舶、专业救助船舶和过往商渔船开展常态化搜寻,调派空巡飞机监测海上油污状况;组织清污船“海巡169”轮、“东雷6”轮等开展清污作业,尽量减少油污泄漏对海域的污染。
  据他介绍,根据专家的意见,要做好这两项工作,最有效的办法是组织对沉船进行打捞。但根据国际公约和国际法,对沉船进行打捞也要听取船东的意见。从实际情况看,打捞工作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和因难,如残留凝析油可能再次燃爆,船舶沉没水域水深115米、船体庞大,打捞任务异常艰巨等。
  智广路表示,也将按照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开展事故调查工作,邀请有关方共同参与事故调查并见证船载记录仪数据还原,加强与国际海事组织的沟通协调,保证调查工作依法合规、客观公正,有关工作进展我们也会及时公布。 ●
58#
 一眼 发表于: 2018-1-19 15:48:01|只看该作者

伊朗感谢中国搜救桑吉轮 中方:将安排机器人搜索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伊朗感谢中方对桑吉号搜救 中方:将安排机器人搜索

  中新网1月19日消息,据中国驻伊朗大使馆网站消息,1月17日,中国驻伊朗大使庞森应约会见伊朗合作、劳动与社会福利部部长拉比伊。韩国、日本驻伊朗大使应邀出席,伊朗外交部亚太总司长法拉赞德在座。拉比伊部长特别对中方在“桑吉”轮搜救过程中所做的不懈努力表示诚挚谢意,并向三国大使递交感谢信。
伊朗官员将感谢信交与庞森大使。来源:中国驻伊朗大使馆
  庞森大使再次向伊方遇难人员表示哀悼,并介绍中方救援努力,表示中方已确定“桑吉”轮沉船位置,下步将安排水下机器人前往沉船水域探摸。中方愿在“桑吉”轮善后工作中继续与伊方保持密切沟通和配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22:59,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