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米奇妙妙|查看: 3160|回复: 12
[官员

20年前向朱镕基建议国庆放长假的张国宝去世了

 [复制链接]
3# 峨眉山
 华美达 发表于: 2017-5-6 13:56:00|只看该作者

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希望有企业站出来说不要补贴



  4月26日,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做了题为《重塑中的世界与中国能源格局》的报告。与2012年的《重塑中的世界能源格局》相比,现在国宝主任眼中的世界能源格局有相同也有变化,特朗普“颠覆式”能源政策是否改变了他的判断?国际油价今年会不会有大的波动?而关于重塑中的中国能源格局,他更是一口气回答了“煤炭是否达到消费峰值”、“对弃水弃风弃光弃核的看法”、“对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意见”、“对停止审批弃光弃风地区项目的看法”等十几个热点问题,理性客观又直言不讳,直戳行业痛点。

  两个半小时的报告让人收获颇丰,本报记者整理出其中精华部分,分享给大家。

  演讲 丨 张国宝
  整理 丨 程宇婕

全球石油生产中心西移,消费中心东移
  这是我生病后在国内第一次参加能源讲座。能源是经济生活中很重要的话题,我也一直在学习,所以很珍惜这次交流的机会。粮食、水、空气、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能源的进步和发展始终推动和伴随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自古以来以薪柴为主的能源结构到19世纪转变为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特别是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与化石能源使用密切相关,极大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历史进展的里程碑。
  由于电的发明,更加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越来越广泛替代一次能源。21世纪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宣布弃核,目标是全部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奥巴马执政期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签订了巴黎气候协定;福岛核事故促使日本停止运行大部分核电,大幅增加了日本LNG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亚洲的LNG价格;全球刚刚兴起的核电热受到了打击;页岩气、页岩油的成功开发提高了美国的能源自给率,喊出了“能源独立”的口号,对中东的油气依赖减少。
  同时,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能源需求增加。从一季度的数据看,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美国有学者认为中国在中东的利益和义务不匹配。美国国内的天然气价格持续低迷,相当长时间内只有2-4美元/mmbtu,这也打压了国际油气的价格,天然气现货的价格稳定在7美元/mmbtu左右。
  由于大庆油田的发现,中国在1963年从原油进口国变成了原油可以自给,还可以有少量出口换汇。但这只维持了30年,1993年中国又成为原油进口国,且进口量逐年增加,2016年进口了3.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65.2%。
  这些变化概括起来,就是石油生产的中心在西移,石油消费的中心在东移。美国页岩油气的开发,成为能源重塑世界格局最好的诠释。可再生能源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和两个因素密切相关,第一是气候变暖已逐渐成为共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全球潮流;第二是2014年前油价、煤价、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人类开始担心有朝一日化石能源面临枯竭,所以太阳能、风能、水能得到了重视。

2013年中国煤炭消费已达峰值
  不可否认存在利益集团,不同行业的看法和诉求不同,搞煤炭的不容易同意“去煤化”的提法,更多强调煤电是可以清洁利用的,指责可再生能源不可调节的缺点。不同行业在谁是雾霾元凶的看法上也有分歧。不可否认的是,“去煤化”已经成为政策主流,煤炭行业对此应该有清醒认识。
  煤炭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煤炭工人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太高,至今以煤为原料的火电装机还超过70%,燃煤发电量占比高达65.2%。煤炭消费量占到全世界近一半,年消费从2000年的12亿吨增加到2016年的37亿吨。而核电发电占比只有3%,风电也是3%左右。
  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作规划时常常使用弹性系数来测算。能源消费的增长一般是GDP增速乘以0.8的弹性系数,剩下的0.2是考虑到技术进步,节能带来的消费减少。按照这样的增速,能源消费只会一年比一年高,再过几年就到了40亿吨。如果到不了40亿吨,有人就会认为保证不了GDP的增长。但我不这么看,我认为2013年煤炭消费37亿吨已经达到了峰值,目前这个数字已经连续3年下降,今后会不会上去呢?可能性不大。煤炭一半用在发电,另外一半用在钢铁、水泥、化工、散煤等,钢铁都在去产能,所以不但没有增量,说不定还有减量。可以大胆预测,煤炭消费已经到了峰值。

特朗普能源观的一些认知误区
  传统共和党代表大财团利益,政策倾向于支持传统的石油煤炭,特朗普竞选时就声称要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公约,强调解决煤炭工人的就业问题,传统的煤炭生产州成为特朗普的主要票仓。他还在竞选中贬低新能源,取消了奥巴马的清洁能源法案。
  这说明,能源问题和政治问题密切相关。
  但我要说特朗普的能源认识主要来自于其幕僚,他是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商人,在能源领域的知识并不充分。他有关能源的一些观点与事实都有不符。例如他在竞选时曾说加州南岸的风机是一堆废铜烂铁,很多是中国生产的,但我多方查证后发现并没有中国制造的,我当即就和GE高层交流,建议他告诉特朗普正确的信息。当选后特朗普到《纽约时报》座谈时,特朗普改口不再提是中国制造了,但说美国不制造风机,都是德国和日本制造的。事实上GE及关联公司生产的风机占到了美国市场的40%以上,我又建议GE高层应大胆告诉特朗普正确的信息。
  当选总统后,特朗普开始认识到退出巴黎气候协议的复杂性和美国要付出的代价,据说是受其女婿影响。特朗普的能源政策是不断认识,不断修正的,但重视传统能源的取向毋庸置疑,已大幅削减了新能源的预算。特朗普应该注意到,新能源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产业,美国太阳能每百万千瓦吸纳的就业人数要多于传统能源。中美贸易不平衡,特朗普要求减少中美贸易赤字的前提下,中国是否会从美国进口煤炭石油天然气?我们拭目以待。

今年油价超60美元/桶概率不大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低迷,能源需求增量减缓,能源供应由紧张转变为宽松,价格随之下降,石油最低价曾经跌到过每桶30美元的低谷。虽然在缓慢回升,但仍在每桶50到55美元之间徘徊。最近WTI油价又跌到50美元/桶以下,上涨乏力,主要还是供应宽松。如果没有大的国际突发事件,今年上半年油价会徘徊在50美元这个区间,全年超过60美元/桶的概率不大。
  美国的页岩油气、中东的石油和天然气,更多要考虑欧洲和亚洲市场,更加重视中国的需求。OPEC国家间因为诉求不同,达成并遵守减产协议非常不易,沙特为了保持市场份额,不惜打价格战。刚刚恢复油气生产的伊拉克、利比亚急着拿油换钱,伊朗也要保持市场份额。所以限产不易。OPEC通过减产操纵油价的能力在减弱,保住市场份额是沙特等主要产油国的主要政策取向。油价下降的时候阴谋论很盛行──到底是沙特为了打压美国页岩油气故意压低价格,还是美国为了分化OPEC打压沙特油价?我看更多还是市场的供需变化在起决定性作用,但金融炒作,地缘政治对油价的影响确实在增强,石油的金融属性在增加,短期油价波动受到汇率和股市等金融市场的影响较大。美元升值,肯定油价下跌,美元贬值,肯定油价上升。

建议以电代油,以煤代油
  说到能源安全,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石油供应安全。电力、煤炭都不是问题。今年一季度,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65.2%,大约1/6的石油用作化工原料生产乙烯等,5/6还是作为燃料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尽管新能源汽车也在发展,但和传统燃油车比还是少数。石油用于发电的比重越来越少。
  2016年中国的原油产量2亿吨,世界排名第五。同年进口量已经达到3.8亿吨。美国一些预测机构甚至认为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能达到80%。我曾经提议搞石油替代产品,以电代油,以煤代油。过去生产乙烯都是石油做原料,现在已经成功实现煤制乙烯。全国大概建成有18套煤制烯烃装置,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乙烯。
  发展电动汽车方兴未艾,除了减少排放,电动汽车是最典型的以电代油。电动汽车最关键的还是动力电池技术,目前以三元锂电池为主流,无论是特斯拉的镍钴铝锂、比亚迪的磷酸铁锂,还是最近银隆的钛酸锂,都属于三元锂电池。
  也有企业仍然关注超级电容和燃料电池的开发,日本丰田本田都推出了氢燃料电池,丰田希望2018年进入中国市场。锂电池受到续航距离、充电时间和电量衰减的制约,容重比比较小。电池重量重,还要防止自燃。燃料电池的催化剂较贵,基础设施和制氢大规模产业化不成熟。石墨烯同样没有真正进入实际应用。今后储能电池的发展方向究竟是锂电池、燃料电池、还是超级电容?还有待观察。

希望有企业站出来说不要补贴
  这几年中国能源领域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处于电力供应的紧张状态,拉闸限电成为那个年代的写照,2014年以后这一状态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从缺电转为电力供应过剩,发电设备的发电小时数逐年下降。2016年年发电小时数已经降到了3785小时,下降了203小时。而火电机组设计的年平均发电小时是5500小时,已经影响了发电企业的效益
  去年因为煤价较低,发电企业效益可观。但随着煤价回升,发电企业感到了压力,发电企业重蹈钢铁、煤炭产能过剩的担忧越来越大。出现这一转折的原因是我国多年持续不断的高强度的电力建设。1949年解放时我国装机容量才173万千瓦,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5712万千瓦,1987年1亿千瓦,1994年2亿千瓦,2016年16.5亿千瓦。2005年以后几乎每年新增1亿千瓦。
  我国火电机组的先进性强于美国,每千瓦时煤耗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发电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也带来了发展的烦恼,由于在建机组很多,今后几年装机容量还将增长,发电小时数还会下降。这两年弃风弃光弃水报道很多,甚至也发生了弃核。这么多的浪费实在可惜!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大堆理由,但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出现了电力的过剩。现在风电加光伏只占全国发电量的4%,如果输配电和储能装置跟得上,这点电不应该弃之不用。电网公司有个10%可再生能源电力配备90%火电的理论,简称“打捆外送”。地方政府也愿意这么做,拉动了地方建设。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风电光电还不如不上,因为每增加10%风光电就要增加90%的煤电。
  再一个问题就是储能跟不上,储能还未形成气候。有报道说2016年我国弃清洁能源1300亿千瓦时,按一度电0.5元计算,相当于650亿元白白扔掉了。另外,国家去年补贴可再生能源可能也在600多亿元。羊毛出在羊身上,补贴的钱也是从广大消费者来的。如果拿这笔钱建储能设施,那该多好!
  而且一有补贴,骗补也来了;同时补贴不到位,企业意见又很大。我认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身也有问题,他们总希望能躺在国家补贴身上。这不是好现象。我曾经设想过,如果谁能拍胸脯说:“我不要补贴了!”这样的新能源企业应该允许满发,全额收购。国家能源局看到弃风弃光情况愈演愈烈,出台了一个政策,规定弃风弃光达到一定比例的地区,不允许再上新的建设项目。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我认为这种行政审批手段不是好办法,容易挨骂。不如让不要补贴的企业自己决定要不要建设。

油气领域走出去并没有吃亏
  天然气目前在一次能源中占的比例不高,只有6%。天然气价格较贵,发电价格高于煤电,除了调峰和热电联产以外,推广比较难。储气能力不足、资源不足也是天然气发展制约因素。还有一些认识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调整。现在提倡的分布式能源用天然气的很普遍,小燃机既可以供电又可以供热,夏天还可以制冷。
  我国现在在建核电机组是世界上最多的,受福岛事件的影响,开工的少了,按规划2020年运行核电装机容量要达到5800万千瓦。引进消化机组坎坷不断,已经拖期了三年,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刚刚开工,建成还要4、5年时间。要不要大力发展核电?社会上有不同意见,吵来吵去也没有结果。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岛国,难道就没有受到福岛事件的影响吗?为什么还要上新的核电站?还要交给中国人。因为这些年中国一直没有停过,我国核电的制造能力已经走在了世界前面。同时要注意核废料的处理问题。
  互联网+现在很热门,互联网加能源当然没问题,但如果把电力互联网简单比照信息互联网,可能有点问题。电力和信息毕竟不同,信息可以通过无线传输,电力没有物理连接是不行的。即使能互联,也受地缘政治问题的影响。所以电力互联网比信息互联网难得多。如果政治上互信、能源上互补,当然可以互联,但很多地方不具备这个条件。中朝电网互联行不行?技术上没什么不行,但地缘政治行吗?中国的电网有必要和美国的电网像信息互联网一样联起来吗?我支持电网走出去,把中国的输电技术和设备带出去。
  能源的对外合作中,石油、天然气占了很大比重。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中哈原油管道等等,都是能源走出去可圈可点的案例。但也有“中石油亏了”,“委内瑞拉的投资打了水漂”等等各种各样的声音。就以委内瑞拉为代表,因为油价下跌,它希望延长还款年限,这并不是赖账,至今执行还是顺畅的。还有很多投资项目早期的投资已经回收了。另外有些媒体对油气的规律不了解。油气投资是否成功不是看当年产量,要看储量和未来开发前景。
  总体来说,我们在油气领域的走出去不但从政治上有意义,从经济上也是合算的,并没有吃亏。
源自:中国能源报
2# 四姑娘山
 忘伤 发表于: 2016-11-18 11:56:0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从美治病回京 称雾霾频率似乎更高了

源自:《能源》
  能源局老局长张国宝病愈后关注了哪些事:从治理雾霾需动真格到特朗普的能源观
  张国宝曾是被人熟识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首任局长,其担任过的能源界大咖级头衔不只数十个。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他没有想到,晚年与病魔做斗争的故事也会让他成为焦点。
  2015年初,张国宝被确诊患上了严重疾病,几乎已无治疗希望,他凭借自己一贯崇尚科学的精神。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先进治疗方案,使病情得到隠定。
  如今,大病初愈的张国宝回到北京,仍念念不忘的是他耕耘多年的能源产业。16日下午,这位我国能源界的老领导到访《能源》杂志社。尽管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张国宝仍然兴致勃勃地与本刊编辑部成员畅谈了近两个小时。

张国宝与《能源》杂志社编辑部成员畅谈  2015年底他在预测2016年能源形势时曾说,如果说用一个字来概括2016年的能源形势,张国宝认为“剩”字最有概括性。他说,中国能源紧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煤炭、电力都已不像过去那样紧缺,近期虽然煤炭价格出现了上涨,但矛盾并不是供不应求,供应不会出现问题,现在弃风弃光弃水,甚至弃核问题都存在,能源各个行业基本都出现了过剩。
  以下,我们撷取这两个小时访谈中一些有意思的片段,分享给读者。张国宝在访谈中提及的对能源产业的详细论述和更多思考,敬请关注《能源》杂志12月刊。

从北京的雾霾谈起
  从美国治完病回到北京后,张国宝感到北京雾霾发生的频率似乎比过去更高了。雾霾与能源产业的关联非常密切,我们的访谈也就从眼前的雾霾开始谈起。
  “大家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为什么三天两头就有雾霾?”张国宝说,“治理雾霾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也不是提头来见就能解决问题的。雾霾的形成也是一个多年逐渐积累的问题,北京治理雾霾必须要动真格,要有硬措施才行。”
  张国宝认为,尽管不同行业对雾霾成因都有点屁股指挥脑袋的说法,但燃煤和尾气肯定是两个主要成因。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措施是要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降低煤炭使用量,包括减少煤炭发电和散煤使用量。“我国的煤电产业发展太快了,它在整个能源结构里挤压了风电、太阳能、气电,甚至核电的用电量。新能源的市场会受到挤压。他说,“如果不仅仅考虑价格因素,多考虑环保因素,非煤发电的比例应该大幅提高。英国、日本等都经历过这一过程。”
  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巴黎协定》等文件中,中国政府已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到峰值,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对此,张国宝说:“我认为这些目标是可以达到的,过程并不是非常难,关健还是统一认识问题,现在我们在发电中,清洁能源占的比重已经不低了。当然这是水电做出了最大贡献。”

煤炭如何去产能
  煤炭是我国的主力能源,作为主管能源产业多年的官员,张国宝对煤炭有着比较浓重的情怀。曾经为治理瓦斯矿难四处奔走。在张国宝赴美治病之前,他曾经给相关领导写了一个报告,专门阐述了自己对煤炭产业的见解。
  即使在美国治病期间,张国宝也经常会想到我国煤炭如何去产能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煤炭产业在2013年到2014年之间已经到峰值。煤炭产量已经连续三年下跌了。今年前三季度又下降了10%,我估计今年煤炭消费量比去年还会降,今后也不可能再超过去了。”张国宝说,假如能源需求还很大的话,完全可以通过核电、水电,或者太阳能、风电,去弥补新增的需求。

张国宝视察《能源》杂志社  张国宝担忧,如果再继续发展火电,清洁能源发电的市场肯定会被挤占,新能源和核电也就发展不起来。虽然说看起来煤电的成本比较低,但是如果从全产业来看,算上煤炭开发的隐形成本、工人的劳动强度,以及出现的工程事故等等,煤炭发电的成本并不低。
  对于十三五计划把煤炭消费目标定为40亿吨这一点,张国宝直接持有不同意见,他说,完全没有必要定这么高的目标,37亿吨就已经够了。张国宝也表示理解地说,站在煤炭的行业角度,煤炭工人的确很辛苦,危险很大,工资也比较低,但不能因此而耽误煤炭去产能的目标,也不代表一定要把产量拉上去。在对煤炭产业工人妥善安置的前提下,保持37亿吨的产量也就够了。

特朗普的能源观
  张国宝在美国治病期间,恰逢美国总统大选活动。如今,大选已经落幕,唐纳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击败传统政治精英,即将成为下一届美国总统。
  而这一结果张国宝其实有所预料。他曾在美国治病期间评价说,特朗普的当选打了主流媒体和一些经济学家的脸。历史从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的,而不是少数经济学精英推动的。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对传统的能源产业表示支持,并对许多能源问题表达过意见,各界对其能源政策褒贬不一。在张国宝看来,特朗普的能源观是重视传统能源,但是将来上台以后能不能按照竞选时所说的去做要察其言,观其行。
  “我估计特朗普这个人对能源过去接触不多,也可能是他的智囊团给他提供的情况不太准确,他对于能源产业讲的几个问题我觉得有偏颇。”张国宝直言道,“特朗普说气候公约是中国人搞的阴谋,这哪是中国人搞出来的,中国人是倍受压力的。”
  此外,特朗普还说过,美国加州的风电都是中国人制造的废铜烂铁。“我一听吓坏了,赶紧找相关人士了解情况。原来,加州的风机中我们中国制造的一台都没有,那批风机都是80年代生产的,主要都是美国、日本、德国的风机,确实比较老了,但跟我们中国没有关系。”张国宝说。

在美治病的轶事
  如果不是因为身患重症,张国宝这个一辈子在组织里生活的人,或许永远不会这么深入地走进美国的真实生活。这一次,也让他深切地体会到了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
  出国治病前,张国宝必须获得组织上的批准。到美国之后,他仍不忘要时时向组织汇报自己治病的进展。有一次,在去见医生前,张国宝找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李斌参赞,希望李斌陪同他一起去听医生诊断病情进展。以便让组织知道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情况。
  张国宝对美国医生说,李斌是代表组织来旁听我的治病情况的,他会把自己的病情汇报给发改委。但没想到的是,医生一脸不高兴地说:“你的病情是你的隐私,你为什么要让外人来了解。他要是把你病情泄漏出去,我们医院也要负责任。”
  医生的一番话让张国宝感到非常尴尬。无奈之下,张国宝只能给李斌道歉。而李斌也表示十分理解。

  在美治病之余,张国宝保持了大量阅读的习惯,当地的图书馆是他常去之地。能说日语、英语、俄语的张国宝在美空闲时,查阅了很多外语史料,还专门撰文写了一些史海辨析的文章。“历史上有些东西传来传去,似乎成了史实,但如认真探究就会发现有些尽人皆知的史实其实是谬误。”他说。
  例如,张国宝去年特意去看了宋美龄在美国留学时就读的卫诗理女子学院,以前国内都说宋氏三姐妹共同留学于美国的卫诗理女子学院。张国宝去后在该校图书馆查找了宋美龄留学时的资料,才搞清楚,其实只有宋美龄一个人在这所卫诗理女子学院学习过。她的两个姐姐宋霭龄和宋庆龄没有在这所女子学院学习过。
  此外,张国宝在美期间还特意花时间弄清楚了普利茅斯合约。1904~1905年日俄战争后,由美国调停签订的普利茅斯和约对中国、对东亚近代史影响巨大。
  普利茅斯在美国非常有名。张国宝讲述说:“有人带我去参观普利茅斯,我提出要参观一下日俄签订普利茅斯和约的地方,以便了解这个条约的更多史实。但查找半天没有,我觉得不可能,又在百度搜索普利茅斯和约,仍然没错,资料就是这样写的。我不死心,通过谷歌查找英文的资料,发现谈判签约的地方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朴茨茅斯(Portsmouth),而非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Plymouth)。”
  张国宝发现普利茅斯有两个,路标就有两种拼法,一个叫Plymouth,一个叫plimoth,这是怎么会事?问了很多人不知道。后来问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才知道:原来清教徒从英国的普利茅斯港出发,正确拼写是plymouth,但到美洲靠岸后,他们也把这里定名为普利茅斯,但领头的文化水平不高,拼成了plimoth。所以博物馆解释是,400年前叫plimoth,现在正确的名是Plymouth。所以百度资料中的普利茅斯和约应该改正为朴茨茅斯和约才对。地点是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而不是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15:01,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