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34|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北京三分之一博物馆无正规讲解 观众称“看不懂”

 [复制链接]

  中国美术馆展览现场(配图来自网络)
  “这些画到底好在哪儿?我说不上来。”在中国美术馆,常听见观众如此抱怨。据了解,“看不懂”成为大部分观众拒绝走进博物馆的理由。文物部门统计,本市百余家博物馆中大约有三分之一仍没有正规讲解。

“看名画不如玩手机”
  上周六13时,记者在中国美术馆的正门服务台旁看到,桌面上摆了一沓红色的“中国美术馆5月展讯”。一位领着孩子的观众走过来询问能不能请个讲解。工作人员摇了摇头:“没人工讲解,也没导览器,只能自己看。”她坦言,“美术馆只有一些特展才会有讲解,配讲解器。这种展览大都是收费的。”
  然而,普通观众在美术馆里“自助游”,卡壳儿的地方却不少。在《扶犁回望》的展厅里,300余幅画作旁的说明牌上,一般只是简单标注作者、创作年代、画的尺寸,多不超过20个字。在另一个展厅里,一幅抽象画旁的说明牌上写着:“玄之又玄 油画 140×140cm 2010。”
  “看不懂,我要玩手机!”王宁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他跟父亲第一次走进美术馆。一个展厅没逛完,孩子就嚷嚷着没意思。孩子的父亲坦言:“我也不是学美术的,但是这些画到底好在哪儿?我说不上来,也不敢给他乱讲。”
  小观众看不懂,成年人也经常对着艺术品发呆。在“移位:动为行”展厅里,一排老式电视机,荧屏由近及远逐渐清晰,最近一台的画面是一些流动的白色线条和圆点,最远处一台的画面是一幅动态街景。来自山西的侯女士跟朋友端详了大约10分钟,最后理解这是在展示老款电视。一位现场工作人员坦言:“经常有观众问展品的含义,我们也说不清楚,大部分人只能看热闹。”
  其实,没有讲解的不光是中国美术馆一家。在2013年版博物馆通票中,记者发现北京画院美术馆、老甲艺术馆和何阳吴茜现代绘画馆等美术类博物馆,均标注着“无讲解”。

20名观众只有2名“回头客”
  记者随机采访的20位观众中,除了两位美术院校的学生外,其余均是首次来参观,他们表示一两年内不会再进入美术馆参观。市民彭先生说:“即使换了新展览,一样看不懂。干脆去一些有讲解的博物馆。”
  看不懂,成为观众拒绝成为“回头客”的原因之一。其实,在中国美术馆也曾有一些展览游人如织,比如敦煌展一度有上千人在博物馆门口排队购票,每次讲解员周围都会涌动着大量游客。
  在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公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第四章第二十六条中提到,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应当遵循的原则中有一条是“为公众提供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
  然而,光展不讲的博物馆不在少数。去年,北京市文物局曾经举办讲解员大赛,报名参赛的博物馆不足50家,仅占本市博物馆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大约三分之一的博物馆都和中国美术馆一样,压根没有配备专业讲解。

博物馆的讲解应是“标配”
  在中国美术馆的官网上转载了一篇报道,开篇第一句就是“在中国,‘美盲’更比‘文盲’多,很多高学历的人一辈子都很少去美术馆。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人的艺术素养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民众还相差很远”。一位博物馆界业内人士直言:“这种素质的提高,单纯依靠观众自学领悟,恐怕很难。”
  市文物局博物馆处透露,本市曾经出台博物馆服务规范,对讲解有专门的要求。但是由于博物馆隶属比较复杂等原因,市文物局也只能逐步推进讲解工作。目前,18家局属博物馆都已经有规范的讲解。“我们先希望各馆都有讲解,下一步才是求质量”。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王国彬认为,美术作品吸引人更多依靠视觉冲击力,而非语言。甚至一些艺术家认为“普通观众都看懂了,就不是艺术了”。但公立的大型博物馆与私人博物馆相比,教育和展示功能应当更强,其美术类展览应增加讲解或举办普及讲座。记者 刘冕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天文星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天文星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天文星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天文星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天文星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天文星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咬文嚼字》创办人郝铭鉴:读者才是真正的挑错人 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1 09:16,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