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02|回复: 0

[历史疑案:康熙遗诏难解雍正即位疑案

 [复制链接]
康熙遗诏
http://www.phoer.net - d( k/ Y% P! q0 a0 w  Y' m7 _  编者语
http://www.phoer.net 3 z! q6 l8 h0 J0 T* |' f  近日,辽宁省档案馆展出了“康熙遗诏”,再一次引起大众对于雍正皇帝即位问题的关注和探讨。一些媒体据此认为雍正矫诏篡位一说可予否定,这一千古疑案亦可就此破解。其实所谓“康熙遗诏”,并非首次面世,此次展出的遗诏的确具有较大文献价值,而自孟森先生以来,清史学界就围绕“篡位说”“继位说”展开了长期争论与探讨,至今却依然扑朔迷离,指望据此“康熙遗诏”盖棺定论为时尚早。究竟遗诏是如何出台的,在此历史疑案中起到何种作用?本刊特邀请清史专家对此进行梳理和解读。" N2 {7 M1 s4 i0 W4 Q http://www.phoer.net
  1、“康熙遗诏”与中国古代“遗诏”的特点3 M4 H  J! ]1 |. z; e2 N http://www.phoer.net
  其实所谓“康熙遗诏”,并非首次面世,除本次出现之辽诏,海峡两岸已存有四份。大陆所藏在第一历史档案馆,台湾所藏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一档收藏者有二,一为满汉双语合璧“遗诏”(以下简称一档诏)。此诏书久已为学界所知,先后有王锺翰、杨启樵、金恒源等多位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和介绍,并曾公开展出。还有一份仅有汉文、且无日期的版本(参见王锺翰《清史满族史讲义稿》)。台湾收藏同样有二,亦为满汉双语一份、汉文一份,其成书过程等也有很多学者研究论证(参见杨启樵《雍正篡位说驳难》)。而本次辽档馆展出的诏书,以满、蒙、汉三种文字合璧写成,蒙文遗诏属首次问世,对于文献学研究来说意义较大。但是涉及世宗即位本身,辽诏则很难起决定性的判断作用。5 i/ h  S# L  T http://www.phoer.net
  要彻底说清本问题,必须先简单梳理一下,在中国古代“遗诏”究竟是何种性质的文件,为何“遗诏”在康雍交替之际受到如此重视。
http://www.phoer.net 6 A) e' o7 j- J, S. G  中国古代皇权社会中,所谓“遗诏”,一般是先君驾崩之时宣读的诏书,内容多为对其执政生涯的总结及对于新君的期许,当然,通常也会指明某某皇子继统为帝。而古时的遗诏并不严格等同于今天的遗书,很多遗诏并非皇帝亲笔,而是皇帝驾崩后大臣或新君根据皇帝生前意愿所拟。因此,所谓遗诏的真伪,关键在于它是否真实反映了先皇生前意愿。如是,则为真诏;如非,则应认为是伪诏、矫诏。最著名的矫诏事例发生在秦朝,秦始皇出巡暴崩于沙丘,赵高李斯二人传遗诏令长公子扶苏与大将蒙恬自杀,命胡亥登基。古今史家皆认定其为矫诏。& c9 V& o( @$ d; q, V/ S4 C& U& M http://www.phoer.net
  对历史上遗诏真伪之弊康熙本人心知肚明,在《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辛未条(1717年12月24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中记载了他对诸子的面谕,其中有:“自昔帝王多以死为忌讳,每观其遗诏,殊非帝王语气,并非中心之所欲言,此皆昏暓之际,觅文臣任意撰拟者。朕则不然,今预使尔等知朕之血诚耳。”当然必须指出,他所说的多是自己过往的总结,并无任何宣布继位人选的记录。5 l/ O6 ~$ Z. f! A. s http://www.phoer.net
  毫无疑问,诏书应该是皇位传递时至关重要的依据。但纵观中国历史,皇位更迭之际,因诏书真伪掀起的波澜并不多见。雍正即位可谓此中最为激烈者。个中缘由,又与清代的皇位继承制度息息相关。中国古代的皇位传承方式经历了种种变化,但总体上,以嫡长继承制建储最为普遍。一般说来,如果太子身份及早确立,不出意外的情况下,由其继位顺理成章。此时诏书所起的不过是程序上确认新君登基的作用。换言之,如果太子人选未出现变化,而诏书所写有异,很难不引发朝臣的怀疑,与宗法礼制也不相合。因此,历史上如隋炀帝谋夺大统,便是设计先使文帝废除杨勇太子之位,再立自己为太子,以太子身份而非遗诏为继位依据。) n) K" C5 g1 P# @; `' r" J9 T http://www.phoer.net
  清朝初年,汉族王朝惯用的嫡长继承制并不符合满族传统。关外时期,满族多采八旗推选制,入关后,也多有平衡八旗势力等考虑。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甚至康熙本人都并非嫡长子,也不是以太子身份继位。康熙意图效法前代,于康熙十四年立次子胤礽为皇太子,但康熙四十七年、五十一年发生了著名的两废太子事件,之后直至康熙驾崩,再无太子之立。在这种背景下,储位虚悬,并无法定继承人,遗诏才成为继位人选的决定性因素。
http://www.phoer.net 2 Y6 R' `. q* g; ?$ l- a) y  2、“康熙遗诏”的出台与作用4 A, _) P$ b4 ]; u$ S http://www.phoer.net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戌刻,康熙驾崩于畅春园。按雍正自己写成的《大义觉迷录》所言,康熙临终时将遗言宣付负责禁卫的隆科多,由隆科多传口谕,令雍正入继大统。据《上谕内阁》记载,三日后即十六日,胤禛公布了所谓遗诏,且只宣读了满文本。不管是篡位派或继位派的学者,都认同此做法的原因是:当时汉文诏书尚未写就,故不得不如此。而更有学者指出:康熙确曾用满文宣布了遗言,根据这个遗言,十六日暂时写就了满文草稿,但遗言并不利于皇四子,故此不能马上公布(金恒源《康熙遗言与康熙遗诏关系》)。无论如何,从中可以证明一件事:即现存所有“康熙遗诏”,至少都是在十一月十六日后再行做成,在十三日康熙帝驾崩时,只有口谕而已。因此,这次三体文字合璧的辽诏,恐怕更晚于现存汉文诏书与满汉合璧诏书,据此定案说服力有限。5 P- ]& J; u5 V3 i http://www.phoer.net
  而几乎就在雍正登基同时,各种怀疑、流言就接踵而至。康熙末年残酷的储位斗争,让各位皇子都难以接受既成事实。故各种说法真伪掺杂,纷至沓来,也给日后的历史研究造成极大混乱。此中流传最广者,即为改诏说。本次辽诏公开,很多人认为雍正合法继位的立论依据,其实在于根据它可以判断改诏说难以成立。* R  Z. p7 p2 ]' Q  ^# ?# `$ J# } http://www.phoer.net
  所谓改诏说大致有二,其一较为流行,即“传位十四子”改“传位于四子”(参见《大义觉迷录》)或“传位第四子”;其二为“传位于胤祯(十四子名)”改为“传位于胤禛”(参见金承艺《清朝帝位之争史实考》)。两种说法都曾引起学界辩驳,本次辽诏出现,很多人也从三种文字的写法来论证改诏为不可能。但实际上,无论诏书是以汉文、满汉文还是满蒙汉文写就,改诏说从逻辑与事实两方面本身就都难以说通。改诏一事风险极大,不论任何高明的写手,都难保不留下痕迹,容易欲盖弥彰、弄巧成拙。而且如果冒着风险改诏,必须具备两大前提。第一,康熙曾公开表明自己已拟好遗诏,并宣布于某处保存。第二,诏书当于皇帝驾崩之时当众取出宣读。否则,根据前文所论遗诏的性质,则改诏不如重新制作一份诏书便利。康熙是于出猎途中突发疾病,至畅春园休息而突然驾崩,而任何史籍都没有言明已有遗诏。退一步讲,就算史籍都经过雍正即位后的修改消除了痕迹,也很难想象康熙出猎会随身携带遗诏。而三日后才发布诏书,不难看出雍正有时间有条件制作诏书。故而改诏一说,本来就于情于理难以成立。因此辽诏至多证明雍正没有改诏,依然无法成为判断雍正皇帝即位情况的关键证据。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今日雨又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今日雨又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今日雨又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今日雨又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今日雨又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今日雨又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邓榕追忆:我的父亲邓小平的“文化大革命”岁月 【巴蜀文化大家系列访谈】 徐述:扬琴就是我的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20:55,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