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染姐|查看: 5577|回复: 27
[科学家

北京师范大学设立李小文公益基金

 [复制链接]
7#
 楼主|染姐 发表于: 2014-4-24 10:24:01|只看该作者
初中班主任杨朝瑞:
他古灵精怪听懂课就“坐不住”

  作为川籍院士,李小文的学生时代都在四川度过。2012年,应电子科技大学邀约,他还曾回到母校帮忙筹建资源与环境学院。但在学院成立后不久,他即卸下行政职务,重新回归到学术中。
  2013年,在初中的母校──如今的树德协进中学百年校庆时,他因公务无法参加,专门亲笔写下“教兼慈严”,并发来了一封长邮件,回忆当年的校园生活。在李小文的“学生时代”,老师们一致评价道:古灵精怪。

“坐不住”的学生
  李小文个子小小,眼睛小小,有时喜欢打个光脚板,总坐在第一排。杨朝瑞曾任李小文初中班主任,今年已87岁,但对李小文仍然印象深刻。在他的记忆里,李小文的肩膀比课桌高出一点,看书时喜欢把头低低的埋着。
  “他当时在班里年龄很小,但学习反应速度很快,能够举一反三。”杨朝瑞告诉记者,和很多聪明孩子一样,李小文在课堂上把重要的部分听懂后,就开始“坐不住”,东晃西动的。“虽然好动,但课程的关键部分他从不落下,家庭作业也能按时完成。”杨朝瑞说。
  在物理课上,每当遇到感兴趣的话题,他总是最踊跃回答问题的一个。李小文当时的初中物理老师谢世玺称,李小文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他一点都不吃惊。

“不讨喜”的学生
  李小文有时候也让杨朝瑞很头痛。上初中时,李小文做了一个警报灯,一到下课时间马上就响,提醒老师下课。
  在李小文写给母校树德协进中学(原金河中学)的信中,李小文自述道,“我比同学平均小两岁,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突出,只求及格回家不挨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按当时‘标准’,真是个不讨喜的学生。”
  有一次“作文”,题目大概是“学习××好榜样”。李小文就写了几句话,大意是:××同志的事迹,见《××日报》某年某月某日;也见《××青年》某期;并评论道:《××青年》版本生动一些。
6# 青城山
 楼主|染姐 发表于: 2014-4-24 10:24: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C面
侠之大者为之义

  在媒体人眼中,李小文是最不讨喜的那种采访对象。这位学术界的翘楚在公开报道中,鲜少见到关于他的采访。一夜之间在网上火起来,疯传的也只有2009年某报的一篇旧闻。
  虽然面对媒体很低调,但“老邪”的一举一动还是牵动着传媒神经。有一件在朋友圈广泛流传的小事,让学生王宇觉得李小文是个侠骨柔肠的大侠。
  2009年,旅加华人地质学教授嵇少城在博客上发出求助帖,替一位叫董洪春的羌族妇女寻找工作。董洪春在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和女儿,丈夫的二姐和二姐夫也同时遇难,留下一个孩子由她代为抚养;而她丈夫86岁的奶奶、64岁的父亲和一个智障的大姐也需要照顾。董洪春原本被银行雇佣,但尚未等到正式上班地震就发生了。银行倒塌了,她失去了即将得到的工作。为了照顾家庭,董洪春急需一份稳定工作。
  博文发出去没多久,李小文看到留言后,立即答应帮忙。他通过自个兼职的成都一所大学,为董洪春谋得了一份人事部的工作。
  昨日,记者采访该校当年经手此事的工作人员,但对方并不愿多提此事,“董洪春因为离不开北川,这件事最后也没办成,不值一提。”

D面
遥感业界之良心

  成为网络焦点人物,对李小文而言并非第一次。
  从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他创建了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带领团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定量遥感研究的发展,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即便这样,在灾难面前的无力感,让他时时自责。
  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次日,李小文在微博上贴出一则遥感致歉:大家都关注汶川的灾情。但到现在我们还出不了一幅图。昨天下午就布置了收集卫星数据。今天上午回复:各地面站均收到上级命令,关注灾区。但迄今只有5月11日的高分数据。下午三点会商。但,到三点仍没有数据,因为多云,可见光的都不行。微波的得等到明天才有希望。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遥感设备无法运作。李小文内心觉得委屈。
  “看见总理昨天去灾区,飞机上工作的照片,手里拿的还是地图,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李小文无不痛心地感慨: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了。
  短短的文字中,字字都显露真性情。这篇道歉的博文,也为他赢得了“业界良心”的赞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染姐 发表于: 2014-4-24 10:24:01|只看该作者
A面
酒仙“李老头”

  那张照片的传播速度让张艮中觉得很诧异。张是中科院遥感所2011级学生,他入学时,李小文已没在遥感所了,其名头则变成了前所长。但作为遥感界的权威,他曾多次回所里给学生们讲课,开讲座。布衣布鞋,蓄着浓须。李小文给人的穿着印象永远如此朴素,随意。“这或许就是他做学问的态度吧。纯粹,简单。”同学们私下讨论道。
  生活中的李小文,除了上课之外,过着清心寡淡的生活。日常最大的爱好,就爱喝口小酒。他曾在公开报道中说,自己对人生没有太大欲求,能有二锅头相伴,就已足矣。
  这点,在他所执教的北师大中,已有多名学生证实了。“听说他白酒不离身。有时在校园里看到他在喝酒也不稀奇。”
  对于物质名利,年过花甲的李小文看得很淡。他曾把120万元奖学金悉数捐出,称“孩子都在美国,我没有负担。”
  如今已年过花甲的李小文让张艮中和同门很担心:李老师好饮酒,不晓得身体能否吃得消?

B面博主
“黄老邪”
扫地僧?老顽童?还是黄老邪?

  那张照片引发了各种颇具江湖味的揣测。在众人眼中,这位院士不媚俗,不迎合,不惧世俗眼光,“和别的学者真的不一样。”
  他似乎更符合人们心中对身怀绝技的世外高人的想象。而李小文的博客,则是他学术江湖的另一个战场。他在科学网上开设的博客,至今点击量已超过400万次,全部内容由他亲力亲为。每条博文下,都会引来大量评论和回复。
  而博客的ID,正是《射雕英雄传》中那个亦正亦邪的角色──黄老邪。和桃花岛主黄老邪“七分邪气,三分正气”的形象不一样,他在博客里,邪气不足,正气有余。
  记者查阅了2014年起他写的微博,每天至少一篇,篇幅不限。多则数言,少则一个标题,一个链接。他擅长利用社会新闻插科打诨,“植入”人生智慧。
  自比黄老邪的李小文,也保持着江湖侠士争强好胜之风。在博客中,诸如“评某某”“和莫某人掐一架”这类标题并不少见。看法相左或有异见者,必须要通过争辩分出个伯仲。
4# 金佛山
 楼主|染姐 发表于: 2014-4-24 10:24:01|只看该作者

川籍院士李小文:被赞“扫地僧” 自比黄老邪

源自:华西都市报
“赤脚”川籍院士再次走红网络,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当那张着黑衣、穿鞋不穿袜的照片在微博上疯传时,熟悉他的人看到后都很吃惊:李小文怎么又火了,难道他一直不都是学术男神吗?
  作为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在学术界,川籍中科院院士李小文早就是人尽皆知的“技术宅”“优质叔”。“一派仙风道骨,完全就是古龙笔下的侠士。”有网友看图说话如是评论。当李小文的简历被媒体像扒洋葱似地层层剥开后,又有人总结:他就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一个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
  在目前他唯一认真经营的科学网博客上,李小文把自个比作另一武侠人物──《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老邪,经常和同业在博客上论战,隔三差五“掐一架”。23日,记者电话联系这位红透网络的川籍院士,他委托秘书低调地告诉记者:目前身体不适,对媒体致歉,暂时无法接受采访。随后,记者走访了李小文的母校,通过他的学生及中学老师等的回忆和讲述,一个多面的“黄老邪”就在娓娓道来中,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想玲

这张照片让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红遍网络,引来膜拜。(图据网络)  U8174P841DT20140424100825.jpg  保存到相册

★ 人物介绍
川籍院士李小文

  1947年生,中科院院士。
  1968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1965年驳《评海瑞罢官》获罪,毕业分配到去西昌某部种田;1985年在加利福利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地理学硕士、博士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2002年起兼任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现任北师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博客ID叫黄老邪。和桃花岛主黄老邪“七分邪气,三分正气”的形象不一样,他在博客里,邪气不足,正气有余。初中物理老师谢世玺称,李小文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他一点都不吃惊。高中班主任张老师叹气:“就知道你要栽倒在作文上!”网 友 @ 柏 衍2011:不修边幅是因为内心足够强大,无需西装革履的伪装,这样的人才是学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染姐 发表于: 2014-4-23 08:24:03|只看该作者
一边学遥感,一边看小说
  经济观察报:到中科院学习遥感后,觉得那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李小文:到了中科院,对遥感也还不是太了解。实际上,我当时的导师杨世仁先生是搞计算机图像处理的,我1977年报名,1978年参加考研,还没有录取,就被通知去参加英文统考,然后就出国了,所以我在国内根本就没有学过遥感。
  经济观察报:所以,直到去了美国,你才开始第一次很认真地来学自己的专业?
  李小文:好像也没有。只是觉得自己是公派出来的,回去以后还要好好做事,学得太差不好意思,所以,也就稍微比原来认真了一些。但我对自己的要求始终是及格就行,因为从小就是这么个性格。在美国念研究生,满分是五分,三点五分以下要受警告,我每次都争取考试高于三点五分,但如果考上了四分我就觉得自己吃亏了,得尽量把分数压下来。
  经济观察报:你在美国最喜欢干什么?
  李小文:好像干得最多的事就是读小说。因为包括金庸武侠在内的很多小说,都是原来在国内根本看不到的。图书馆里专门有一层楼是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的小说,我当时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小说。他们的图书馆是开架式的,借多少都没限制,我每次都提着旅行袋去借书,一次借一袋。我当时最喜欢读金庸,最喜欢《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我觉得自己在性格上还是有点像令狐冲的。
  经济观察报:一边学遥感,一边看小说,那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李小文:什么样的生活我没总结过。也就是该做的事情做了,有时间就看看小说,这可能是知识分子最大的乐趣。
  经济观察报:当时没想过要留在美国吗?
  李小文:也不是完全没想过,但基本上我觉得在哪儿都无所谓。我也没有别人那种要回国大展身手、报效祖国的觉悟,真的没有,只是当年是杨老师把我们三个人送出去的,后来杨老师当了所长,叫我们回来,我们三个就都回来了。不是我们觉悟高,是杨老师个人感召力强。当然,作为1979年国家第一批公派出国的留学生,总觉得花了老百姓很多钱,不回国问心有愧。
  经济观察报:杨老师并没有亲自教过你,他怎么会有那么强的感召力?
  李小文:我当初考研究生时,有一道题,那道题我是完全能做出来的,只是没看见括弧,所以疏忽了。当时,我考研究生的压力比较大,很想考上,就试着给杨老师写了一封信,说那道题应该是没问题的,只是没看到括弧,大意了。没想到杨老师很快就给我回了信,说,能看出来你是疏忽了,所以,不会把你这道题的分全扣光的。这点让我特别感动。现在,我也是以杨老师为榜样,有样学样,要说好高的觉悟,倒也没有。
2# 四姑娘山
 楼主|染姐 发表于: 2014-4-23 08:24:03|只看该作者
李小文
我属于那种调皮的小孩

  经济观察报:成为科学家跟你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有关系吗?
  李小文:基本上没什么关系。我家算是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会计,小时候,家教虽然严,但他们的工作都很忙,没时间管。四岁的时候,他们没地方放我,就把我放到小学里去了。初中的时候,我上的是一所很破烂的中学,我属于那种调皮的小孩,上学也没有动力,从来不想去考高分,也从来不在班里争什么名次,但我做题比较灵,也比较快,我交卷的最快纪录是老师刚在黑板上写完题,我就交卷出去玩儿了,好在每次考试我都能刚好及格,成绩能一直保持中等。
  经济观察报:上了大学还这样吗?
  李小文:我是1963年上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那时候还是不爱上课,不爱做作业。就因为平时很少交作业,所以大学第一学期好几门课的老师都要求我去“置疑”,“置疑”就是老师看看你这门课还需要补些什么,补完再去参加考试,免得不及格。好多同学都觉得被老师叫去“置疑”是很丢脸的,可我却挺高兴地就去了,跟老师乱扯一通,临走时,老师总会说,你别置疑了,去考试吧。
  经济观察报:你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出现在什么时候?
  李小文:出现在1965年的一天,我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一篇姚文元《评海瑞罢官》的文章,心里很不服气,就写了一篇反驳文章给《光明日报》寄去,并很快收到他们的用稿通知。可没想到,形势突然变了,那篇稿子不但不准发表,还作为严重的政治事件被退回大学,成为批判我的罪证。
  我们毕业时,毕业去向分了四档,第一档是政治上最红的,能分到国防科工委;第二档是政治上还行的,可以分到电子科技部;第三档是普通人,一般分到地方的单位;第四档就是我们这种犯了点小错误的,谈不上多大的罪,没什么大把柄,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定性,于是就把我安排到西昌的一个部队农场里种田,算是对乱写文章的惩罚。
  经济观察报:在农场时你都做什么,为自己的出路担忧吗?
  李小文:在农场就是磨时间。出路肯定是要想的,但也不知道在哪里,那时候,个人根本没什么选择,只能等,那种感觉就像现在年轻人经常说的“郁闷”。不过,我想,如果以后能再分配,要先有一门手艺,所以在农闲时,我就去学习修柴油机、拖拉机什么的。一年半以后,算是照顾夫妻关系,通知我去绵阳一家小无线电厂当技术员,当时是很高兴的,因为能从农村出来了。
  经济观察报:进工厂后,感觉好些了吧?
  李小文:日子也不好过。我不会表现自己,在那小厂自然也不受重用。一开始,让我去农村修对讲机,就是给收音机加个联网功能,把它们变成有线电台。后来,厂里开了个修东西的门市部,让我负责,还让我带了个徒弟。我工作也不勤奋,把徒弟教会后,就回家带小孩去了。有一次,徒弟在门市部里用电炉做饭,停电以后,他没拔插头就走了,来电以后,门市部就失火了。虽然徒弟是直接责任人,可我是他师傅,自然也要做检讨。门市部被烧没了,他们也不知道把我往哪儿放,就让我去仪表科搞产品,去了没多久我就考研了。
  经济观察报:考研是为了多学东西,还是为了让自己摆脱那种不得志的处境?
  李小文:我也没什么大志向。考研也挺偶然的,那天,我在绵阳的厂里,下午4点,支部书记过来聊天,说在报纸上看见要恢复考研了,我误以为他是鼓励我去考,就说,考也行。等到下午6点下班的时候,全厂的人都知道我要考研了,而且都用嘲笑的语气来问我,各种挖苦的话满天飞,反而把我逼得非考不可了。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支部书记来讲和厂里人的挖苦,我是肯定不会想到去考研究生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楼主|染姐 发表于: 2014-4-23 08:24:03|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意思是一个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
  《经济观察报》2009年3月刊出对李小文的采访(作者为特约记者晏礼中)。李小文谈到自己中学时代做题非常快,交卷的最快纪录是老师刚在黑板上写完题,就交卷出去玩儿。他人生的第一次转折出现在1965年,曾写过一篇反驳姚文元《评海瑞罢官》的文章。1978年,他参加考研后直接出国,在国外读书时他也不愿尽全力学习,总是保持考试拿到3.5分,如果拿到4分以上就觉得亏了。在谈到国家对基础科学的投入时,他认为国家应该做“后勤部长”。
  以下为文章全文。
  整个上午,在他位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办公室里,这位六十一岁的科学家都在不断为坐在真皮沙发上的记者递烟、点火,而他自己则坐在同事送给他的小竹椅子上,用带有浓重四川口音的普通话一再向我们重复,自己从来没用功念过书,从来没努力争取过什么,从来没有过多高的觉悟和志向……
  他的语速很奇怪,如果事先知道他有每天一斤二锅头的习惯,你甚至会怀疑他早晨多喝了几杯。他并不否认自己的人生是幸运的,因为赶上了改革开放这个大潮流,但他说自己绝不是什么弄潮儿,因为他懒得弄。他说自己一直学不会说假话,直到1965年那篇文章惹了麻烦之后,才发现假话不要说,真话也不能随便说。尽管他声称“闭嘴还是可以的,也不是太痛苦”,但整理录音时就会发现,这个追求简单的人还是说了很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 22:47, Processed in 5.99041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