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268|回复: 1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彭雄 发表于: 2004-8-25 14:56:1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手稿·书籍·文献古籍中的各种古星象图

 [复制链接]
我国天文学起源甚早,星象记事发展尤先。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居住在黄河上下游,由渔猎而进入耕稼。仰视天文以测寒署季节,做衣食住行之准备。在观察天象中也渐形成了"日"、"月"、"年"的概念. 我国古时候(大约在春秋时期)还有一本书叫《夏小正》,书里记有,一年里某些特定的时日,在早晨或黄昏北斗斗柄的指向和若干恒星的"见"、"伏"或"中天",而且把这些天象同相应的物候揉合在一起,构成了我国最早的天文历和物候历的结合体。 古籍《夏小正》书影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最知名的天文学家,一个是齐国的甘德,一个是魏国的石申,他们两大约生活在战国中期(公元前四世纪),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和《岁星经》;石申著有《天文》一书,椐史料记载这些书都佚失了,但笔者藏有两册以"甘公石申"署名的《通占大象历星经二卷》,此书为明嘉靖刻本,署"汉甘公石申著,明新安程荣校"书中绘有三百多幅星象图; 甘德、石申他们不仅发现了火星、金星等的逆行现象;还发现了木星的卫星──木卫三,说明他们的观测是十分精细的。石申还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的发明者,我们现在叫它"石氏星表"。 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星图约是在唐中宗时期(705-710)绘制的敦煌星图。这份星图上面绘有一千三百五十多颗星,它于1907年被帝国主义分子斯坦因盗走,现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江苏省苏州市保存着一幅石刻星图,它是根据北宋元丰年间(1078-1O85)时观测结果。于南宋时期的1247年刻制的。图中共刻一千四百四十颗星,并刻有银河以及通过二十八宿距星(每一宿中取作定位置的标志星,叫做这一宿的距星)的经线二十八条。这一石刻星图刻制比较精确,包含的星数比较齐全。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彭雄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彭雄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彭雄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彭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彭雄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彭雄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万春镇的吃和耍 巴蜀:我来啦!
2# 四姑娘山
 楼主|彭雄 发表于: 2004-8-25 15:05:3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古籍中的各种古星象图(续)

这是两幅清嘉庆年间双色套印的古星象图──《黄道中西合图》,长90CM,宽60CM,分南北两极,罗列有中国传统的二十八宿,所谓二十八宿最初是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自西而东排列有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角、参;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这两幅星图的制作是对恒星位置全方位观测后的形象记录,再加入一些西方观察记录,把北半球(我国中原地区)全天可见的星象画在一张园形的图上,又把南半球(国外)全天可见的星象画在另一张园形的图上,有二十八条辐射线表示二十八宿距度,还刻绘有赤道、黄道、银河等。所刻星计一千多颗。图中标明"星等"共1-7等星,

每图上方各有170余字的文字说明:"…又如古仪象志作几星,则以汉字注数于星名之右;今仪象志作几星,则以洋字系数于汉数之下;或古有今无,则注西无;或古无今增,亦用洋字注数于汉数之左,似于求识天星者披图可以了然。" 图和文字中有阿拉伯数字、罗马字母的中西对照,这是古代中西科学技术交流的最好例证。

落款:"嘉庆丁卯徐朝俊识"。嘉庆丁卯即公元1807年,故知此图有近200年历史。

明末清初,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其中包括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如干隆初年德国人戴进贤在钦天监任职,传入开普勒发现的行星运转轨道是椭园的论点以及英国科学家牛顿计算地球和太阳、月亮距离的方法;法国传教士蒋友仁干隆九年(公元1744年)来华传入关于哥白尼的日心说。由于它借鉴了中外天文学先进的知识,加入西方的一些观察记录,故恒星的位置都绘得比较准确,比苏州石刻星图(宋代淳祜七年即1247年绘刻)更为先进,具有更高的科学性,也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实物史料。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彭雄 发表于: 2004-8-25 15:14:44|只看该作者
把恒星的目视亮度分成等级,最亮的叫一等,最微弱的叫 六等。这就是所谓“星等”。现代天文学根据这个分等办法,定出每一 等星的亮度是下一等星的2.512倍,因此一等星的亮度为六等星的 一百倍。要看到六等以下的星,就要借助望远镜。实际上,这样定量地 定义星等之后,有些特别亮的星就成了零等星甚至负一等星。太阳的亮 度是-26.7等。

<<天文仪器志略>> 常福元撰 此书介绍明至清数百年间,中外工匠们的十二件天文杰作,一文一图它们分别是:浑仪、简仪、天体仪、赤道经纬仪、道经纬仪、象限仪、纪限仪、地平经纬仪、机衡抚仪、圭表、漏壶。

钦天监出版的皇历

徐朝俊,清代钟表大师,徐光启第五世孙.承其家学,喜研数理,著《自鸣钟表图法》,<<中星表一卷>>在“三垣二十八宿”两部分中配上了天文图,又加了全天星图,由黄道分开,南、北天半球各一幅。值得注意的是每幅图上除有黄极外,还有赤极,黄经线用实线,赤经线用虚线,但赤经线和黄经线都在黄道上相交是不对的。这种天文图在我国历史上很少见.

徐朝俊刊行《高厚蒙求》,收入了《经天该》,他是这样介绍《经天该》的:“明有泰西利玛窦,作《经天该》,一名《经天诀》,又称薄子珏作,未审所撰何人。要皆句内有图,言中有象……。”复袾宏书中所言西国之说,实即《经天该》一书之内容,《经天该》一书系李之藻与利玛窦合译于1601年,书中西洋星图实出于利玛窦之手,而由李之藻将隋代丹元子《步天歌》中之星座星名,加于西洋星图之上.

1800年前后国人对地球大陆的概念
4# 金佛山
 朱拓 发表于: 2004-8-25 23:55:28|只看该作者

汉画像石──星象图

古籍中的各种古星象图  mbRtvu5U.jpg  保存到相册
观星象以预测气候活动。流行于江浙一带。其俗称为:夏历正月八日夜,观参星以占晴雨。谚云:“上八不见参星,月半不见红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冉云飞 发表于: 2004-8-26 08:12:57|只看该作者
这是你娃最近收的嗦,书界盛传你最近捞到一堆好东西!哪天哥哥来看看,行不?
6# 青城山
 何晓 发表于: 2004-8-26 15:41:17|只看该作者
彭老师,不知道您手里是否有与落下闳相关的资料?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彭雄 发表于: 2004-8-30 12:13:40|只看该作者
冉兄:欢迎大哥来看,记住仅仅是看看哦...
8#
 楼主|彭雄 发表于: 2004-8-30 12:16:09|只看该作者
何晓:抱歉得很,我处暂无与落下闳相关的资料.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彭雄 发表于: 2004-8-30 12:17:38|只看该作者
何晓:抱歉得很,我处暂无与落下闳相关的资料.
10#
 何晓 发表于: 2004-8-30 12:48:45|只看该作者
彭老师,谢谢。不知道您有没有相关著作?很想买来拜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22:19, Processed in 0.0624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