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6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4-5-5 03:45: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弘扬与传承,不能关在“房子”里谈

 [复制链接]
源自:贵州民族报  : 柳智芳
  具有千年历史的侗族大歌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音乐价值已经被世界认同,如今却面临着失传的危机,《多彩贵州·侗族大歌传承保护行动计划》的适时推出,为侗族大歌的保护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社会各界对行动计划提出的举措有着怎样的看法呢?记者对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侗学研究会会长杨序顺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者:侗族大歌作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珍贵遗产。如今面临文化冲击、失传危机等问题,您认为出现这些问题有哪些原因?
  杨序顺:随着人类现代进程加快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侗族地区经济社会必将发生深刻变化,必然为侗族大歌在新的条件下创新发展提供动力,这既是发展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打破了侗族大歌长期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状态,侗族大歌传承保护的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侗族大歌赖以生存的村寨组织机构、人员结构的变化,逐步失去侗族大歌传承保护的土壤;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受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侗族村寨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及就学,同时青年人追求时尚生活,不愿学、唱侗族大歌,侗族村寨侗歌队伍难于组织,学唱侗族大歌群体萎缩,侗族大歌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尴尬境地;人才匮乏也是一大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的歌师及传承骨干越来越少,年轻的培养又跟不上,形成侗族大歌传承保护人才断层局面;各级对侗族大歌传承保护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投入不足,缺乏全面系统规划、政策措施、长效机制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认真研究予以解决。
  记者:千百年来,侗族大歌渗透于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现如今倡导借助高端平台开展重大赛事活动,积极走出去。是否会影响侗族大歌本源功能和意义,导致变味?
  杨序顺:侗族大歌是侗族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创新发展起来的,是凝聚侗族人民建设美丽家园的宝贵的精神动力和财富,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她深深地植根侗族村寨和侗族群众之中。实施侗族大歌传承保护行动计划,在激发群众自觉与自信,积极地参与侗族大歌传承保护行动,在普及的基础上,为实现行动计划目标,借助高端平台开展重大赛事活动,积极走出去,是一项积极的措施。通过这方面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行动计划的群众基础,助推基层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开展;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侗族大歌创新发展,培植文化精品及品牌,发挥宣传和推介效应,墙内与墙外开花同样香,促进文化交流、人员交流,促进侗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记者:通过激发群众积极性、建立生态博物馆、纳入贵州省教育体系等措施对侗族大歌进行保护和传承,对培育壮大侗族大歌的文化根脉有着怎样的帮助?请您谈谈看法?
  杨序顺:建立生态博物馆可以使侗族群众更加直接认识和了解侗族发展历史过程,优秀文化,增强做好侗族大歌传承保护的自觉与自信,积极的参与活动,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纳入贵州省教育体系可以为基层培养较高的侗族大歌传承保护人才,参加基层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工作,强化基础工作,使其坚持持续进行下去,有利于促进侗族大歌的创新发展。
  记者:如何保护侗族大歌,目前各方都还处在摸索阶段,磨合的过程。请您从您的角度谈谈如何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
  杨序顺: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委的评价。侗族大歌的传承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艰苦而繁重的长期任务。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要做好规划。侗族大歌传承保护侗族群是主体,侗族村寨是根基和基本单位。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必须做好侗寨的规划和保护。结合各地实际,将侗族大歌传承保护与村寨保护、产业发展相结合做好规划,示范村寨建设要体现侗族文化元素特征,扶持村寨产业发展,打好基础,为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创造最基本条件。二是要加强对侗族语言的保护。侗族语言是侗族大歌传承保护的工具,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侗族语言的保护,针对使用侗族语言区域缩小、功能弱化趋势,建立侗族语言保护区;创造条件,推广侗文。三是制定相应法规,依法保护、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使传承保护工作长期坚持,持续进行。四是将侗族大歌传承保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五是切实加大对侗族大歌传承保护的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对基层开展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六是加大歌师、传承人队伍建设,制定特殊政策支持稳定歌师、传承人队伍。加大侗族歌进课堂的力度,对培养的特殊人才给予就业照顾,尽可能使他们学有所用,避免浪费资源。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历史进程:一与多的考量 试论生态民族理论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4 13:04,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