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新闻存档国内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0-8-5 23:43|查看: 1735|评论: 0|来自: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野鸡大学后遗症

恐吓是否与这次打假有关,方舟子也说不清,这些年与打假事件一起出现的威胁,是一直不断的,2007年那次比较极端,有三个人闯到他的住处恐吓他如何如何。

现在的方舟子,对自己和家人的行踪尽可能保密,虽然他觉得,对方弄死他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

十年间,方舟子将一个个丑闻披露开来,成多败少,树敌无数。

1985年,从福建晋江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时,方舟子18岁,结束五年本科学习后的1990年年底,他去了美国,次年1月,正式入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系,1995年年底拿到了博士学位。

“我的博士学位当然是有含金量的”,针对外界对他博士学历真假的质疑,他是这么回应的。

1993年,在美国读书的方舟子经常浏览一个缩写为ACT的中文网站,这是当时全美乃至全球唯一的中文网络,网友多数为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方舟子在这个网站上发表了不少文史类小文章,积极参与论坛灌水,成为当时小圈子里公认的“网文八大家”之一。

从高中开始,方是民就已经是方舟子了,他的笔名更广为人知,而这位当年福建高考语文科状元,喜欢文学,大学里学的虽然是生物,却也发表了一些诗歌,也参与创办过诗社。

到了美国,方舟子的文学梦想在ACT上延续下来。后来,他发现ACT虽好,但总有一些内容极佳的帖子容易沉底,很可惜,于是在1994年2月,他创办了一个文学电子刊物《新语丝》,专门集纳这部分内容,编完后通过邮件发送给网友们共享。

鲁迅是方舟子的精神楷模,这份电子刊物以及同时成立的网站,灵感源于鲁迅创办过的文学刊物《语丝》。方舟子从鲁迅手稿里挑出这三个字,形成了现在新语丝网站的LOGO。

很快地,新语丝在留学生中间变得知名起来。初期的新语丝,不但共享一些电子书和网友来稿,还摘编一些普及进化论、批判神创论的文章,网站服务器一直设在美国。

博士毕业后,从1995年到1998年,方舟子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和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结束这段经历前,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去制药或生物技术公司上班,另一条就是去大学当教授。

公司上班不自由。美国教授自由,却也要不停地写报告申请资金才能进行研究。方舟子觉得,两者都不是他的理想,他想找个更自由的工作。

1998年10月,方舟子回国了。和1990年差不多,这时国内还在热衷特异功能,一些气功大师受到追捧,书店里制造外星人和百慕大三角神秘故事的书籍卖得很火,方舟子觉得,他要做点什么了。

这时,早前与方舟子认识的报刊编辑找到了他,比如同样留学美国的《数字青年》主编,对方希望他能帮忙写点科普文章。方舟子答应了一些报刊的邀请,开始正式写作。

在这一阶段,互联网在全球传播开来,中国网民人数越来越多,他创办的新语丝开始为国内网友们关注到。

方舟子决定转行──当科普作家。

转行是认真权衡后的结果。方舟子说,做科学研究,他能做得中规中矩,但未必优秀,而科普作家,或许他能达到顶尖水准,因为科学与文学,都是他熟谙和热爱的领域。

1999年5月,借助新语丝,方舟子组织了对某邪教组织的批判,借此,他认识了何祚庥。2000年,方舟子正式介入学术打假。在他看来,打假也是科普的一部分。

十年苦战,套路渐成,对唐骏发起炮轰之前,方舟子已是轻车熟路。

战斗让他获得了声名,也雕塑了他的性格。


我就是这么偏执

方舟子讨厌做生意。

1995年,基于金庸小说形成的“侠客行”上线。这是一款文字版中文网络游戏,台湾最先出了繁体版,简体版则是方舟子的创造,有人借此说他是中文网络游戏鼻祖。

1994年新语丝成立时,中文世界对网络的关注并不高,这也是全球最早的中文网站之一。

有人找到过方舟子,想商业化他的这两个平台,他拒绝了。再后来,他放弃版权,公开了“侠客行”源代码,游戏迅速遍及各大院校,而“新语丝”最终被他注册成为了非盈利性机构。

方舟子说,他没有发财的欲望,能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就够了。他又说,其实在国内,单论收入他还是不错的。

作家方舟子差不多每年都能出书一本,大陆、台湾、香港都出版过。2010年8月初,他的另一本新书《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也将问世。

方舟子并不讳言他的收入来源。除了写书带来的版税,其他就是他给报刊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如今,他在《中国青年报》、《经济观察报》、《新华每日电讯》有专栏,与《健康管理》、《大众健康》也有相对固定的合作。

是不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才转行当作家的?是不是为了炒作成名才出来打假的?

对于类似的质疑,方舟子给出的解释是,如果在美国找份工作,对他来说非常容易,但他不愿意被别人管着,回到国内做科普,作协也曾邀请他加入,他同样拒绝了。方舟子欣赏的是美国科普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那样的工作状态。

方舟子没有中国户口和身份证,他手里拿的,是美国的绿卡,此前他是中国美国两地跑,最近两年才稍微安定了一些,但他说,以后还是要回美国去的。

方舟子十分关注学界动态,在唐骏事件之外,他也在跟进汪晖抄袭丑闻,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汪晖抄没抄,小学生都知道》,而新语丝上涉及朱学勤造假传闻的投稿,他早已经公布了出来。

他不忌惮汪晖,也不崇拜朱学勤。在学术打假这件事上,方舟子历来被认为六亲不认。

方舟子质疑过中国科技大学前后两任校长,炮轰过他曾就读的生物系好几名教授学术不端,他的老师出面斡旋过,也被他一一反驳了回去。

“朱清时跑了一趟西藏,就开始宣扬迷信。现任校长侯建国,他儿子去年高考差了很多分,是靠权力录取进去的。”

连续几件这样的事情出来,不光母校老师讨厌他,连他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不满了。

方舟子倒觉得无所谓,他不能理解的是,一所大学某教授造了假被揭露出来,人们不觉得是造假者在给机构抹黑,却认为是打假者有问题。

方舟子的六亲不认还体现在,他对媒体以及支持者的态度上。

2005年年底,方舟子炮轰于建嵘,于建嵘一骂惊世人,而在这个事件上,方舟子与南方周末交恶许久,一时间剑拔弩张。

近几年,方舟子对一些记者以及一些媒体机构大加挞伐,甚至上纲上线,有时仅仅是一两句话的意见相左,就能引起方舟子的狂怒和批判。

方舟子列了一个记者黑名单,他说,一旦有谁被他写上去,就不要再想被他拿下来,他只给别人一次机会。

在打假和科普上,方舟子是受人尊敬的,而他在为人处事上的刚性和偏执,总会被网友、读者尤其是与他接触过的记者们直斥“小家子气”、“格局太斜、“不可理喻”,而他在文字和口头表达上常有的判断性用语,被认为是“文化大革命”作风,大扣帽子,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孩子与脏水一起倒掉”。

对这些评价,方舟子不但不以为然,而且总是炮火猛烈地回击对方。不但六亲不认,而且常常会反目为仇。本应与媒体走得很近的方舟子,其实也在打着媒体和记者的“假”。

在方舟子看来,国内媒体乱糟糟,很多学术作品和商品造假,有不少是当事人与舆论相互勾结完成的。

在方舟子炮制的那份黑名单上,一部分记者是他认为的枪手,“妄图造谣加害”于他,另一部分就是软文写手,专门给虚假产品摇旗呐喊的。

评论:腾讯的帝国心态与危机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19:19, Processed in 1.435203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