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603|回复: 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景区·旅游城市中靓丽的芦苇

 [复制链接]
  过去总以为芦苇是生在湖畔或河岸边,一定是依水而生。抗日战争北洋淀里的雁翎队,就依托芦苇荡里的迷宫似的水路,划着小木船把日本鬼子的武装汽艇打得蒙头转向。没有芦苇的掩蔽,哪会有家喻户晓的沙家浜。
  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成都城外的河流或小溪边,都长有许许多多丛生的芦苇(成都人又叫做巴茅)。现今市区一环路以内的那些河道水沟,诸如西边的三洞桥、杨家碾、四座磨、王建墓、通锦桥、荫家沟、筒车梗一帶的大小河渠……都是我们成都市民夏日消暑的好去处,大人和孩子们整日泡在河水里游泳或钓魚捕虾。天气好的时候站在河坎上还常清淅可见百里以外的西嶺雪山(现在往往被人们当作了海市蜃楼)。河堤上一般均有丛生的巴茅或间距适当的榿木树,这样河堤就得到了保护。游泳过后,常常摘下几支巴茅叶,把叶片两边撕开一小段,搭在二指之间,顺势住下快速拉动,叶杆就反方向射了出去。我们叫这为巴茅箭。不会玩的弄反了,或者会被锋利的巴芦叶边边上的锯齿把手划破流出鲜血,或者巴茅箭不是往外射而是射向自己。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忽略了环境保护,以前城外的清新鮮活的大小河流,变成了市区內臭不可闻的龙须沟。岸边的芦苇榿木树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栽种的绿化树,看似美化了环境,但河流的污染与刺鼻的恶臭,让人难以在岸边留涟。近年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经过治理虽有些成效,但游泳是绝对不可能了。大自然的天然景色一去不复返了。向往大自然的人们在小康之后,只能以旅游的方式去寻求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了。
  前些天,偶然在市中区公园没有开放的一块角落,意外发现一丛久违的栽植在的旱地里的芦苇。正值芦花盛开,挺拔的花絮在秋风中摇曳飘荡。它似乎不甘寂寞,频频向远处的游人招手。于是就有了这几幅关于芦花的相片,于是又引出了前面的一段唠叨啰嗦。

IMG_8000.jpg

IMG_8001.jpg

IMG_8002.jpg

IMG_8003.jpg

IMG_8005.jpg

IMG_8008.jpg

IMG_8009.jpg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天府霞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天府霞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天府霞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天府霞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天府霞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天府霞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白发魔女传 菜根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22:44, Processed in 0.5772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