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老乡亲|查看: 37951|回复: 56
[纪实·新闻

悬崖村搬家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样本

 [复制链接]
#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老乡亲 发表于: 2016-5-20 08:22:00|显示全部楼层|只看大图|正序浏览回帖奖励|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悬崖村搬家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样本

 [复制链接]
  “悬崖村”是个俗称,仅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现存有19个“悬崖村”。
  本“悬崖村”名叫“阿土列尔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尓莫乡,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山坳中,从山底小学到山顶村庄海拔高差近1,000米。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越过13级218步藤(钢)梯。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区”,是全国、全省最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大凉山远远不止一个“悬崖村”。
  2016年5月,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表态修建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2016年11月19日,连续阶梯最长达105级、最短只有4级,总共约1,000级台阶的钢梯工程竣工,住在山顶勒尔社的孩子首次攀爬完工后的新天梯,安全回到“悬崖村”。
  2017年6月23日,通信铁塔在阿土列尔村特土社建成,盼了10年,悬崖村终于有信号了,实现了通讯信号无缝覆盖。2017年11月5日,村里的进山货运索道进入调试运行。
  阿土勒尔村拥有峡谷、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旅游资源,目前,成都一家旅游集团已入驻,拟投资3亿元,打造“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以后,村民们不搬迁,在村里就能实现挣钱的梦想。

☆ 同名“悬崖村”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老乡亲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老乡亲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李克强:五年内将通过旅游业使1200万人口脱贫 划归成都托管简阳将成交通枢纽 城市发展迎来新机遇
2# 四姑娘山
 你不在 发表于: 2018-2-13 10:08:0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这座被最高领导人关注的“悬崖村” 现在咋样了?

源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
原文标题:现场直击:一座被最高领导人关注的偏远村庄
⊙记者:陆培法

  昨天,习近平总书记驱车2个多小时,从西昌市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慰问彝族贫困群众,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
  其实,这并不是总书记第一次关注昭觉县。早在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就特别提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的“悬崖村”。他说,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到村民们的出行状况,感到很揪心。了解到当地建了新的铁梯,心里稍稍松了一些。
  如今,近一年过去了,总书记牵挂的“悬崖村”,现在咋样了?
  今年春节前,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来到被称为“悬崖村”的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的阿土勒尔村,一探究竟。现将文章推荐给大家,原文较长,侠客岛有删减。

历史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蜀道难》可能是对四川省大凉山阿土勒尔村最生动的描述。
  处于美姑河大峡谷断坎岩肩斜台地,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度约100米……阿土勒尔村是名副其实的“悬崖村”。

昔日的藤梯 ◎阿克鸠射/摄
  异常艰难的外部环境,决定了阿土勒尔村艰苦生存条件。两年前,全村只有72户人家,据该村党委书记阿皮几体说,他知道的在这条路上摔死的人有七八个,摔伤的则更多。
  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更是可想而知:
  种植的花椒和核桃丰收时,需要经由藤梯背到山脚下几公里远的莫红小镇交易。据村民说,一些收购商断定他们不会再把东西背回山上,故意压低价格;
  村民生病了,大多靠村里的老人用土方治疗。真遇到病重,就需要几个年轻力壮的男人将病人背下山治疗;
  村里没有学校,十几个小孩只能在山脚下的勒尔小学上学。每天上学,10岁以下的需要被捆在父亲腰间带下去,而16岁的孩子们则通常需要独自上下藤梯……
  根据当地媒体的描述,村里身手敏捷的年轻人,下山通常要1小时,上山通常要90分钟,对于外来的人,通常是这时间的两倍。

老藤梯 上山的人只能在悬崖上匍匐前行
  有人可能会问,进出村庄就真的只有藤梯一条路吗?
  也不是。从峡谷走,是村民回家的另一条路。但是,“夏季和雨季,古里拉达河流水涨得很高,人根本不敢贸然进入。”向导说。即使是枯水期,也有危险,“经常有飞石滚下来,这是猴子和岩羊在寻食时,擂下来的”。
  第三条路,是一条需要经过另外两个村的山路,尽管不陡峭,不过很绕道。从勒尔小学出发,大概有18公里。
  如此一来,“悬崖村”居民与外界交流所依赖的,基本还是那十几条藤梯。

悬崖村昔日全貌 ◎阿克鸠射/摄

满足
  那么,村子里的人就没有想过要搬迁吗?
  当然想过。但是既然要搬出去,就得首先解决生活成本、语言障碍、情感寄托等问题。很显然,目前条件还不够成熟。
  尽管身处悬崖之上,但勒尔村的气候条件却是周边数一数二的。用村支书某色吉日的话来说,“我们这个地方,山好水好空气好,土地更好……除了不能种植水稻和荞子,其他的都可以种”。
  的确,记者目力所及,田地里新挂果的青花椒、核桃树遍及家家户户,偶有的一朵土豆花随风摇曳,裹在叶间的玉米正偷偷地长出玉米穗……这些都是最日常的景象。

“悬崖村”风光 ◎阿克鸠射/摄
  村民莫色吉日说,海拔1500米的勒尔村气候温和,有大片缓和的坡地。土地较为肥沃,播种下去的玉米、花椒、核桃等农作物种子都能生长,村民衣食温饱不成问题。与周边一些土地贫瘠的村子相比,这里可以称得上是“世外桃源”。
  更为重要的是,村民们也乐于享受这种自给自足的恬静生活。驻勒尔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表示,总的来说,村民们想要搬迁意愿是有的,但是并不强烈,因为受限于教育程度偏低,以及语言沟通问题,还有就是观念和习惯的落后。
  从政府层面来看,整个村子整体搬迁,暂时也行不通,因为在凉山,还有很多比这个村更急迫需要搬迁的地方。
  凉山州发展改革委主任赵玉聪提供了一组比“悬崖村”更严峻的数据:该州有40%多的村子海拔都在勒尔村之上,有1600多个村位于石漠化严重地区。此外,像泥石流这类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随时可能威胁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也要优先考虑搬迁。
  凉山州书记林书成告诉记者,整个凉山州现今有193个悬崖村,光支尓莫乡就有三个;现在的这个悬崖村经济发展算很好的,扶贫攻艰任务不难,估计两年内脱贫不成问题。


改变
  林书成说的并不是大话,阿土勒尔村这几年的变化,已经让人看到了村子光明的图景。
  藤梯变钢梯,是第一个让人欣喜的变化。2016年8月,县两级财政共投入了100万元修建钢梯。莫色子古说,这些钢管牢牢焊入悬崖,一共组成21段、767级台阶。整个钢梯用了大约1500根、40多吨钢管,光是固定用的扣件,就用了6000多个。
  11月,钢梯正式完工投入使用。与原来的藤梯相比,钢梯是直上直下的,不仅比藤梯好走、安全,还节约了路程。喷了防锈油漆后,寿命可达10至20年。装完钢梯,村民1个半小时的路程,至少可以节约半小时。

新的钢梯 ◎阿克鸠射/摄
  路好走了,村里喜事都多了。莫色子古笑着说,最近不到4个月时间,村里的小伙子们,已经迎娶了6位来自外村的新娘。
  小孩上学难问题的解决,成就了第二个美丽的故事。
  2015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再度将凉山彝区列为精准扶贫重点地区,政策措施中有实施“一村一幼”的计划。阿土列尔村也因此受惠,村里的幼教点就设在悬崖上,孩子们终于得以免去爬梯之苦。

“悬崖村”小学学生活动 ◎阿克鸠射/摄
  如今,“悬崖村”的适龄儿童已实现100%入学。另据州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州共有类似“悬崖村”的村社,涉及学生1292名。一年后,教育局将确保这1292名学生安全入学。不仅如此,政府在去年着力解决学生上学难问题,对阿土勒尔村小学实行全寄宿制封闭式管理,每年补助学生生活费4500元/人。

“悬崖村”小学的学生吃上营养餐 ◎阿克鸠射/摄
  更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也遍地开花:
  2017年6月23日,通信铁塔在阿土列尔村特土社建成,盼了10年,悬崖村终于实现了信号无缝覆盖;
  2017年11月5日,村里的进山货运索道进入调试运行,村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问题将得到解决;
  2017年12月14日上午,第一架京东无人机降落“悬崖村”,无人机装载的则是一箱由京东医药提供的药品;

医疗服务 ◎阿克鸠射/摄
  2017年初,在四川省发改委的号召下,四川能投集团投资1800万元用于阿土列尔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2017年12月28日,悬崖村正式合闸通电;

网络进村来 ◎阿克鸠射/摄
  昭觉县为悬崖村投入了20余万元修建蓄水池、安装饮水管道,彻底解决了“悬崖村”饮水难的问题;
  昭觉县内银行均在“悬崖村”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为农户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发展
  是的,“悬崖村”的人们正或主动或被动地走进一个新世界。
  2017年6月,互联网正式接入悬崖村,打开了村民和外界连通的另一条通道。半年的时间里,这里已经产生了一批“网红”。在天梯上做动作,在田间地头工作,在网上卖蜂蜜、三七等山货……这些直播都吸引了大批粉丝。
  24岁的彝族小伙儿拉博就是其中之一。最近,爬天梯、过吊桥、放牛羊这些生活日常,为他在5个月的时间里带来了12.6万的粉丝。

培训攀岩技术 ◎阿克鸠射/摄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村子,探险的、搞公益的,还有各种媒体。他们给当地村民送来手机、学习用品,也送来最新鲜的知识。
  当地村民也在主动融入外面的世界。一部分年轻人在网上学习了新的大棚和滴灌种植技术,准备创业;有的村民在凉山农商银行赞助下,开起了小卖部;有的盘算要开烧烤店,有的要把蜂蜜生意做大……想法越来越多,观念变化也越来越快。
  今年,“悬崖村”又迎来建村以来最大的一件喜事。1月13日,“悬崖村”文化旅游项目启动。根据计划,这一项目将投资6.3亿元,拟打造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彝区农文旅体验目的地和文旅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项目将分三期进行,到2022年全部完工。

规划图(源自:网络)
  在“悬崖村”这样的地方搞文旅扶贫,靠谱吗?
  事实证明,这条路大有可为。
  随着“悬崖村”被外界关注,游客已经纷至沓来。“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游客前来,体验爬钢梯等,最多的时候每天有一两百名游客。”村民某色瓦哈激动不已。
  在此基础上,村民们的致富方法也越来越多元。开农家乐,转型当攀岩领队、开办夜校宣传农业技术知识……每个人都找到了新的存在价值。
  如今,道路通了,4G和WiFi覆盖了,银行设立了,卫生室和幼教点建立起来了,电力系统也得到升级了
  ……真真切切的变化,让村民对“悬崖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有人建议,赶快把“悬崖村”作为一个旅游开发的一个注册品牌来好好经营。因为目前由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牵挂,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悬崖村”已经火起来了。的确,这样的一个好品牌,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开发呢?

今后“悬崖村”将有的美景(阿克鸠射 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3-11 11:48:03|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大凉山“悬崖村”村民为什么不搬迁?

源自:新华社
原文标题:大凉山“悬崖村”:村民为什么不搬迁?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对大凉山“悬崖村”村民出行难非常关心。“总书记的关心让我们很受鼓舞,‘悬崖村’的干部群众一定会拧成一股绳,好好干!”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说,现在“悬崖村”出行的“天梯”,是用1500根钢管打造的,父老乡亲脱贫奔小康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了。
2013年2月22日拍摄的藤梯(阿克鸠射摄)

“世外桃源”:路途无比艰险
  美姑河一路向北,奔腾不息。从县城出发,向东行驶两个小时,便来到了支尔莫乡的狮子山脚下。
  被称为“悬崖村”的勒尔社就坐落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大凉山腹地。过去,人们进出村子需要攀爬由藤条和木棍编成的17段“天梯”,从山脚下的阿土勒尔村牛觉社到半山腰的勒尔社只有4公里,却需要走上5个小时。
  其实,勒尔社与山下的“联系”有3条小路。一条经过峡谷,一到雨季,古里拉达河流水位就涨得很高,很难逾越;一条绕着山走,尽管不陡峭,却要多走18公里;不绕路的“天梯”是村民们出入走得最多的“路”,尽管有的地方能下脚的空间还不到半个脚掌大,尽管还有13处几乎垂直、落差近1000米的峭壁,尽管由藤条和木棒编成的梯子很危险……
2016年10月22日航拍悬崖村2(宋明摄)
  上山的路途无比艰险,但位于半山台地上的勒尔社却如同一个“世外桃源”。
  阿土勒尔村村支书某色吉日介绍说,200多年前,先辈们为躲避战乱,迁徙到此,发现这里土地肥沃,易守难攻,就把家安在了山坳里的缓坡上,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里由于小气候好,农作物产量高出大凉山的其他地方。家家户户都种着玉米和黄豆,村里还种着成片的花椒和核桃。“过去勒尔社行路难,姑娘们要嫁进村来,都要掂量掂量。”某色吉日说。

修路搬迁:“悬崖村”的两大难
  近年来,通过州、县两级的帮扶,勒尔社里每户都通了自来水,安装上了太阳能发电板,配上了卫星电视,曾经的木板房也建成了瓦房。但与日新月异的外界相比,差距仍不小。
  某色子古曾去秦皇岛打过工。之前从未坐过火车的他,进城后被深深震撼了,“山下与山上,完全是两个世界。”
  修路,一直是“悬崖村”村民的渴望。“经过测算,通村路需要投资4000万元,而昭觉县全年财政收入只有1亿元,拿出将近一半财政收入修路,县财政的确难以筹措。”昭觉县交通局副局长袁文彬说。
2016年,11月29日,人们沿着新建好的钢梯上山(阿克鸠射摄)
  为什么不搬迁?“村民们在这里居住了七八代,故土难离,况且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很多地方都比不了,只要有路,就地脱贫不成问题。”阿吾木牛说。
  在凉山,还有许多比勒尔社更急需搬迁的地方。凉山州发改委主任赵玉聪介绍,全州40%多的村海拔都在勒尔社之上,有1600多个村位于石漠化严重地区。

修路有眉目,脱贫有望了
  去年,昭觉县投资100万元,用钢管打造“天梯”,对进出勒尔社的路进行加固改造。去年11月,工程全部完工,钢梯不仅让村民上山的时间节省了半个小时,也相对安全了。阿吾木牛说,钢梯的建成让这些住在云端上的老百姓脱贫奔小康有了盼头。
  今年2月6日,村民莫色阿果在勒尔社办了一场热闹的婚礼,新娘来自雷波县。
  “最近村里喜事不断。”某色吉日笑着说,4个月里,村里的小伙子们已迎娶了6位来自外村的新娘。
  “以前新娘嫁进村来,需要提前一个月挑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将新娘从山下背上来。现在有了钢梯,新娘可以自己走上山。以后村里的喜事会更多。”某色吉日自信地说。
2016年11月29日,人们沿着新建好的钢梯上山(阿克鸠射摄)
  2016年1月,阿土勒尔村就成立了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养了400多只山羊和80多只绵羊,“路”好了,再也不愁销路了。
  “总书记的话让大伙很受鼓励,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继续抓好脐橙、核桃、青花椒等经济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结合‘四好’创建工作,让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阿吾木牛说。
  站在勒尔社向下俯瞰,是落差上千米的古里大峡谷,山坡上羊儿在悠闲地吃着草,还不时传来阵阵鸟鸣。向远望,山峦起伏,森林里依稀传来猴子的叫声。
  “悬崖村”及周边村落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吸引了投资者。去年,成都一旅游企业与昭觉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旅游开发协议,拟投资3亿元,打造古里大峡谷景区。
  更安全的道路也有了眉目──未来,一条沿着大峡谷修建的栈道不仅可以让村民出行更方便,还会将更多的游客带进“世外桃源”。
  “我们将结合民族特色打造一个传统的民俗村落,让外面的游客进来住一两天,体验我们彝家的风俗。这里有原始森林、温泉、溶洞、民俗……一旦开发必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阿吾木牛充满信心。
  新华社记者吴光于
#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3-9 23:28:01|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书记回应悬崖村问题:实行“一村一策”脱贫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新京报两会直击丨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回应“悬崖村”:极贫困村脱贫实行“一村一策”

  新京报快讯(记者:戴轩)今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中,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回应有关“悬崖村”的媒体提问时表示,仅凉山州就有139个极贫困村,四川省将集中力量,对不同的村庄实行“一村一策”,根据每个村庄的特点制定方案,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王东明介绍,四川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区域之一,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尤其藏区彝区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去年,新京报记者深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报道了当地“悬崖村”开展精准扶贫,从藤条“天梯”改造成钢索铁梯的过程。王东明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悬崖村”是一个形象的说法,而四川像这样的极贫困村还有不少,仅凉山州就摸排出139个,而类似情况在四川其他地方肯定还存在。且这些极贫困村各自情况不一,“有的是交通问题,有的是资源等其他问题。”
  王东明强调,在这些重点地区,将集中领导力量、物资、省内外援助力量,对不同的村庄实行“一村一策”,根据每个村庄的特点制定扶贫方案,加快脱贫步伐。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2 23:55,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