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楼下的素白痴|查看: 6945|回复: 34
[媒体

柳叶刀主编:中国是新冠病例数最少区域之一,其他国家需反思

 [复制链接]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媒体柳叶刀主编:中国是新冠病例数最少区域之一,其他国家需反思

 [复制链接]
  理查德·查尔斯·霍顿,通常被称作理查德·霍顿(Richard Horton),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主编。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楼下的素白痴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楼下的素白痴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楼下的素白痴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楼下的素白痴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楼下的素白痴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楼下的素白痴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Dancing's' worst outfits 最差舞台服装 全疆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达500家
#
 哈斯巴仁 发表于: 2020-2-3 20:23:56|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柳叶刀》主编:疫情爆发提醒我们科研有多重要

源自:观察者网
原文标题:《柳叶刀》主编:疫情爆发提醒我们科研有多重要

  2月1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在该刊物上发表评论文章,指出2019新冠病毒疫情的加速爆发值得反思,建议应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全面整治野生动物市场与更加重视科研在公共卫生机制中的作用。

2019新冠病毒疫情的初期教训 截图:《柳叶刀》主页  004b-inzcrxr9821715.jpg  保存到相册

  文章指出,目前关于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已知信息仍不够完整,很多方面还存在不确定性。但在这场引发重要国际关注的全球卫生紧急事件管控期间,导致疫情加速爆发的关键因素与初期教训已然明朗。
  至少从地理分布来说,2019新冠病毒的传播性似乎比预期的要更快、更广泛。为什么?这一定程度上是基于中国民航与高铁等交通运输网络的高速发展。而武汉作为其中关键的枢纽,连接了西部的成都、南部的广州深圳、东部的南京上海以及北部的北京。
  由于去年12月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疫情未能被及时辨别与通报,导致其传播范围远高于预期。这进一步加深了各方的担忧。
  及时发布信息是管控疫情的关键手段。我们了解到中国记者从官方获取准确信息时的艰难。一名财新记者表示:“基于某些原因,现在很难找到愿意在媒体上讲话的专家。但公众需要更多来自专家的建议。”有人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传染病及公共卫生专家不愿意发布未获官方机构授权的声明。
  中国政府希望向公众传递准确信息的用意当然可以理解。但如果这些信息的传播受限或者根本不充分,那么条件允许的话,明智的做法当然是向专家授权,让他们在媒体上给出建议,从而化解公众不必要的焦虑情绪。
  中国截至目前所采取的公共卫生措施令人印象深刻,就关闭部分重点城市进出通道、严格的隔离措施以及禁止特定方式的直接接触来说,甚至显得有些严厉。
  但要直面疫情扩散的根本原因,必须回到降低动物感染人类的风险上来。这意味着采取全面措施封锁病毒传播的起源,即卫生条件堪忧的野生动物市场。

中国疾控中心1月26日通报,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检测到大量新型冠状病毒 图自:中新网  8e4d-inzcrxr9821803.jpg  保存到相册

  实现这一点需要中国社会在文化层面做出巨大改变,其艰巨性不容低估。但要想在未来避免类似疫情重演,这将是不可或缺的一步。为了中国老百姓的福祉与加强全球卫生安全,中国领导人有必要明确承诺消灭这些市场的决心。
  目前对于防范2019新冠病毒疫情进一步扩散的关注可以理解。但用于照顾已感染患者的门诊资源是否充分,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2019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可以导致极端严重的病情。在首批确诊病例中,三分之一的患者需要重症监护,绝大部分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
  面对严重且复杂的病情,再加上大量潜在患者,即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及医疗体系的高收入国家,也将措手不及。
  中国拥有良好的医院体系,但面对猛增的需求,其重症监护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当前迫切的问题是:中国政府如何在国际医学社群的支持下,扩大急诊服务,包括补充经验充分的医护人员,以满足患者的接诊需求?
  2003年非典肺炎(SARS)爆发时,中国的医疗科研体系既分散又缺乏协调,现在则早已今非昔比。当这一轮疫情爆发时,中国的医科团队迅速且专业地调查并及时汇报,为引导国家与全球的应对措施贡献了公共卫生、门诊与病毒学层面的关键数据。
  当各国忙于向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投资时,对科研的投资往往被视为一种奢侈。但这次的疫情爆发说明,科学研究在任何有效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中的重要性是最基础的。
  随着这一轮疫情扩散得到遏制,世界卫生组织(WHO)必须在成员国的支持下加倍努力,让科研成为普遍医疗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一步部分。2019新冠病毒疫情证明,它可以拯救生命。

〓 相关链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0 19:47, Processed in 7.800014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