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独自飞扬|查看: 4632|回复: 17
[科学家

丁肇中向山东省长建言一年多后 这个机构落地成立

 [复制链接]
#
跳转到指定楼层

[科学家丁肇中向山东省长建言一年多后 这个机构落地成立

 [复制链接]
  丁肇中(Samuel C.C.Ting),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国山东省日照市,实验物理学家。
  195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65年发现反氘核;1967年测量电子半径,发现电子是没有体积的,半径小于10E-14厘米;1969年测量普通光和有质量的光(即矢量介子)之间的转变,证明高能量普通光可以变成矢量介子,同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974年发现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J粒子,因此贡献,1975年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197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9年发现胶子喷注;1989年确定三代中微子种类的数目只有三代;1994年起领导AMS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8年在太空中首次发现氦-4和同位素氦-3的空间分布是不同的;2015年首次发现在太空中有大量高能正电子,这些正电子的来源很可能是暗物质碰撞所产生的。
  丁肇中教授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精确检验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和电弱统一理论,寻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现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独自飞扬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独自飞扬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独自飞扬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独自飞扬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独自飞扬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独自飞扬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龙湖主席吴亚军向女儿转让全部44%股权 保留投票权 丁肇中的“无知”与何祚庥的“无所不知”
#
 王至秦 发表于: 2005-12-12 17:55:35|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主要成就

一:科研成就
  丁肇中教授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精确检验量子电动力学、量子色动力学和电弱统一理论,寻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现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1. 发现反氘原子核。
  2. 跨越二十年的一系列实验,测试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 Electrodynamics)之正确性,证实了电子,缈子(muon),及涛子(tau)为直径不超过10厘米的点粒子。
  3. 精确测量矢量粒子之轻子衰变的相位及分支比,为夸克模型提供重要的证据。
  4. 研究光子产生矢量介子之机制,并证实光子与矢量介子间的相似性。
  5. 在CERN的ISR研究双缈子事例,测量矢量介子的Scaling性质及产生机制。
  6. 发现胶子喷流。
  7. 在正负电子对撞机PETRA上研究胶子的性质。
  8. 精确测量缈子的电荷不对称,验证标准模型。
  9. 在LEP对撞机研究Z与W粒子的性质,并精确测量中微子的种类。
  10. 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寻找宇宙中的暗物质和反物质。

  科研成果奖励
序号获奖情况获奖年份
1诺贝尔物理学奖1976
2美国劳伦斯奖1975
3A.C.Eringen奖1977
4美国宇航局公共服务奖1981
5意大利特卡斯佩里科学奖1988
6意大利陶尔米纳市的金豹优秀奖1988
7意大利布雷西亚市科学金奖章1988
8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奖1996

二:人才培养
  1983年起,丁肇中组织和领导了一个国际合作组──L3组,准备在欧洲核子中心在1989年建成的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将在质心系能量为1011eV能区中寻找新粒子,特别是电弱理论预言的黑格斯粒子(见黑格斯机制),并研究Z0及其他粒子物理新现象。L3组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约13个国家近600名物理学家参加。
  丁肇中热心培养中国高能物理学人才,经常回国选拔年青科学工作者去他所领导的小组工作;并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在欧洲核子中心做的L3实验,这是用的是一个周长27公里的加速器,1000亿电子伏特正电子与1000亿负电子对撞。它瞬间产生的热量,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的4000亿倍,也是宇宙诞生最初的1000亿分之一秒时的温度。实验仪器使用的磁铁是1万吨,探测器包括300吨铀,均来自苏联。这是首次由美国、苏联、中国、欧洲等19个国家600名科学家共同参加的大型国际合作。中国政府非常支持L3实验,提供了很大帮助,包括一台非常先进的计算机,同时还在上海硅酸盐工厂生产BGO晶体。L3实验共发表了约300篇文章,有约300人因这一研究工程而获博士学位。

三:荣誉表彰
  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艺术学院院士
  前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德国科学院院士
  西班牙科学院外籍院士
  匈牙利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印度TATA研究院荣誉院士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美国密歇根大学荣誉博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
  莫斯科大学荣誉博士
  德国亚琛大学荣誉博士
  意大利Bologna大学荣誉博士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荣誉博士
  中国科技大学荣誉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
  香港科技大学荣誉博士
  台湾清华大学荣誉博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07:20,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