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22|回复: 3
#
跳转到指定楼层
 摩天方 发表于: 2019-2-20 14:38:00|显示全部楼层|正序浏览回帖奖励|阅读模式

[2019年董存瑞妹妹寻人启事发布后 勇敢者小队成员全找到

 [复制链接]
  1956年暑假,北京女二中(今北京东直门中学)的4位高二女生组成“勇敢者小队”,在二十岁出头的女老师带领下,徒步一百多公里,访问董存瑞的故乡──怀来县南山堡,并受到董存瑞父母、妹妹董存梅、弟弟董存金的热情款待,还邀请董存梅一起到北京女二中学生宿舍住了三天……她们写下的纪实文章《访问董存瑞的故乡》和诗歌《给董存瑞的妹妹》,刊登在1956年8月28日《北京日报》第3版。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摩天方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摩天方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摩天方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摩天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摩天方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摩天方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16城加入“引人大战” 还有什么牌可以打? 和女友分手要求警察处理 男子59次恶意拨110被拘留
#
 幻想式流浪 发表于: 2019-2-20 17:23: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我”和董存瑞的妹妹发布一则寻人启事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我”和董存瑞的妹妹发布一则寻人启事
⊙记者:吴为 新京报特约撰稿人 又观君 编辑:吴娇颖 校对:陆爱英

  1956年暑假,北京女二中(今北京东直门中学)的4位高二女生组成“勇敢者小队”,在二十岁出头的女老师带领下,徒步一百多公里,访问董存瑞的故乡──怀来县南山堡,并受到董存瑞父母、妹妹董存梅、弟弟董存金的热情款待,还邀请董存梅一起到北京女二中学生宿舍住了三天……她们写下的纪实文章《访问董存瑞的故乡》和诗歌《给董存瑞的妹妹》,刊登在1956年8月28日《北京日报》第3版。

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八日的《北京日报》头版  Z705-htacqww2808110.jpg  保存到相册
当天的《北京日报》3版刊登纪实文章《访问董存瑞的故乡》和诗歌《给董存瑞的妹妹》  nlHH-htacqww2809513.jpg  保存到相册
当天的《北京日报》3版刊登纪实文章《访问董存瑞的故乡》和诗歌《给董存瑞的妹妹》  fRSS-htacqww2810263.jpg  保存到相册

  时隔63年,2019年2月,当年“勇敢者小队”成员、八十岁的梅宜静老人再次寻访董存梅,并在北京与八十一岁的董存梅见了面。两位老人感慨万千,并希望知道君帮助寻找其他几位“勇敢者小队”成员:姚剑英(当年北京女二中的校团委书记、年轻教师)、杨璐、李庆芳、李凤莲。

图中人物左起(不分前后排):李凤莲,李庆芳,梅宜静,杨璐,姚建英,董存梅  4tRR-htacqww2810304.jpg  保存到相册

  梅宜静是一位退休教师,她说:“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2018年“北京榜样 最美警察”主题活动揭晓仪式,其中有一组颁奖嘉宾是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和董存瑞的外甥女、北京市公安局民警艾芳秋,屏幕上还出现了醒目的“董存梅”三个字,当时我眼前一亮,突发奇想:“能不能再见一见董存梅!”
  一周之后,在子女们的帮助下,两位老人在董存梅女儿的家中见面了。时隔63年,当两位老人的手握在一起时,如姐妹般亲密。董存梅说:“虽然那时社会各界好多人都来家里慰问,但1956年夏天'勇敢者小队'的到来我印象最深,姑娘们徒步走了四天、翻山越岭才到我们家,那时长城附近没有路,又赶上下雨爬山,到我们家时她们衣服上都是泥,真是够不容易的。后来她们把我带到北京、带到她们宿舍,还陪我游览了颐和园,那是我第一次到北京!”

董存梅(右)在其女儿家再次见到了梅宜静  sgc0-htacqww2810439.jpg  保存到相册

  梅宜静说,虽然时间过了63年,但当时的好多细节都像发生在昨天,这个行动是因为看了电影《董存瑞》发起的,我们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学生,把寻访英雄的故乡作为一项自发暑假活动,而且得到了好多人的支持,记得我们出发前去东城区团区委开介绍信,一位瘦瘦的干部接待了我们,他说他叫王蒙,后来看到著名作家王蒙的照片,就是年轻时的他!我们当时就凭着团区委的介绍信,徒步沿途在铁路招待所住宿,全程免费……
  1956年《北京日报》那篇文章是绰号“小布人儿”的李凤莲写的,文章最后一句“我们这一生将永远记得这一件事情。学校就要开学了,董存瑞的家乡的一切,将鼓舞着我们更好地去学习!为了祖国,我们时刻准备着。”
  梅宜静说:“我们这么写、也是这么做的,我当了三十多年中学教师,把寻访董存瑞故乡的事、把董存瑞的精神讲给我一届一届的学生,也讲给我的子女和孙辈。”
  “这次我听孩子说联系上了、能与董存梅见面,我兴奋了好几天,觉得自己不像个八十岁的老人、仿佛回到了中学时代!现在我有个愿望,不知能不能找到已失联多年的“勇敢者小队”成员,如果凑齐五位八十多岁的成员一起再见见八十一岁的董存梅该有多好啊。”
  如您有文中四位老人的信息,可在评论区留言,或致电新京报读者服务热线010-671067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18:59,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