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761|回复: 51
#
跳转到指定楼层

[软件科技日报评红芯造假:不要站在巨人肩膀上蹬鼻子上脸

 [复制链接]
  红芯浏览器是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浏览器。
  2018年8月15日,红芯浏览器被爆出打开安全目录后出现大量和谷歌chorme浏览器一致的同名文件,其安装程序的文件属性中也显示了原始文件名chrome.exe,红芯浏览器的官网已撤下了浏览器的下载链接。8月16日。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婧回应,红芯浏览器“包含‘Chrome’在里面”,但并非抄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
  2018年8月16日晚,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红芯浏览器内核是基于通用的浏览器内核架构(即Chromium开源项目,但不是Chrome浏览器)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的。
  2018年8月17日,红芯浏览器所属公司官方微信号推送了《红芯致歉信》。致歉信称,红芯在近期的融资宣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给公众带来了误导,“这一点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确实做错了,在此郑重地向大家道歉。”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dejiao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dejiao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dejiao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dejiao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dejiao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dejiao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双流机场人形立牌会说话吓网友一跳 机场:是全息投影 鸣笛抓拍系统可监测乱按喇叭行为了 你还敢随便按喇叭吗
51#
 chiaki 发表于: 2018-9-17 10:46: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科技日报评红芯造假:不要站在巨人肩膀上蹬鼻子上脸

源自:科技日报
  红芯造假:契约精神的反动
⊙记者:高博

  IT界前一阵最火的新闻,莫过于“红芯”。这个被宣传为“中国原装”的浏览器,被发现是抄袭开源的浏览器Chromium,甚至连内置的文件名和LOGO都懒得修改。事发后,红芯公司辩称并非抄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
  的确,当今软件业建立在开源代码上,“抄”开源代码再正常不过。那么,红芯的抄法是否光明正大?

不注明来源,就是违反契约
  “使用开源的代码,要遵循开源组织的协议。”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包云岗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以著名的开源组织阿帕奇的协议为例,一是使用者要将协议留在代码里面,不能删掉;二是修改了代码的话,也需要在被修改的文件中说明,不能‘抹掉几行就全部当成自己的’;三是基于源代码做了扩展,也应该把协议附上去。”
  红芯基于的Chromium开源代码遵循BSD协议──你可以自由使用,或二次开发为专有软件,但你的代码中必须要带上原来代码中的BSD协议。BSD协议要求尊重代码作者的著作权。
  包云岗说:“红芯最大的问题在于违反了这个契约。尽管并没有针对开源的法律,但全世界几千万程序员一直都按照这个契约来做事,大家自然不赞同红芯的做法。”
  事实上,国内使用Chromium源代码的浏览器还有搜狗、360等等,这些浏览器都遵循了开源协议,做出了声明。
  “在此次事件中,红芯是否尊重它自以为‘踩在脚下’的Chrome呢?显然,并没有。”知乎用户“宋拓”评论说:“在我们程序员眼里,继承Chrome的应该是Chrome的子类。红芯这个子类继承Chrome的方式并不是声明,而是copy。”

混淆“自主”与“可控”,就有浑水摸鱼的
  “从国家关心的安全层面来看,最重要的是‘可控’。‘自主’其实只是实现‘可控’的途径之一而已。”包云岗在一次论坛上说,基于开源软件二次开发,也完全可以达到“可控”,“但是,当前本末倒置,太过刻意追求‘自主’了,造成‘自主’一词已被滥用。”
  红芯之所以从“云适配”改称红芯,并打出“自主可控”的广告,被认为是要沾“自主”一词的光。知乎用户“渔人”讽刺说:“没发现(抄袭)就是纯自主,发现了就是巨人助创。”
  其背景,包云岗分析说,以前政府在科技项目管理上对开源意义认识并不够,认为基于开源软件修改的就没有技术含量,必须要“完全自主”的软件才有水平。“这是科研评价的指挥棒问题。好在现在已经有改观,最新的重点研发计划开始直接支持开源软件和相关生态。”包云岗说。
  倪光南院士也认为:开源软件在满足“自主可控”要求上是有优势的;在国家层面,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已启动了大量与开源相关的专项和工程。

二次开发也可以是创新,要按规矩来
  红芯事件后,倪光南院士对科技日报等媒体发表观点称,不能因为出现红芯事件,就抹杀了中国软件业在开源基础上有大量创新的客观事实,不该由此贬低基于开源做创新的模式。
  包云岗说,基于开源搞二次开发是常见的商业模式,开源社区也很认可。比如开发操作系统的红帽(Red Hat)公司,其企业版RHEL是其赚钱来源,但红帽公司遵循开源协议,公开代码。和RHEL功能一样的CentOS可免费获取,这也让大家更认可红帽。如今,基于开源为各大企业开发定制版Linux的红帽公司,市值已经超过250亿美元,年收入超25亿美元。
  “开源不等于不能赚钱。”包云岗说,“ 英特尔1990年代成立了开源技术中心。Linux成长起来,得益于英特尔很大投入。而用户拿到免费的Linux系统,发现在英特尔芯片上跑得更好。英特尔就是这样占据了服务器市场。还有谷歌开源了安卓系统,安卓并不收钱,但谷歌在安卓上预装了浏览器、日历、地图等等,带给它可观的流量。”
  包云岗说,尽管研发成果开源不直接盈利,但“羊毛可以出在猪身上”,所以各方都很积极。中国企业过去因为实力有限,参与远远不够。现在已有改观,华为为代表的国内大企业已是开源界的重要贡献者。

红芯被曝光,对中国开源文化是好事
  倪光南认为,红芯的错误属于“过度包装”,和汉芯的欺骗不是一回事。他认为对红芯的追责应当适度。
  倪光南指出,以前很多人对开源认识不够,一些国内公司基于安卓定制的移动操作系统,自称“自主知识产权”,他们犯了和红芯类似的错误,但都没被追究,都被宽恕。
  “如果人们对这类错误从一开始就一视同仁地严加追究,恐怕红芯也不会重蹈覆辙了。”倪光南说。
  “这个负面事件,会助推开源文化的普及。”包云岗说,“就我所知,有些大学已经准备开设开源文化的课程,让年轻人知道开源是怎么一回事,应该遵循什么规则。”
  “‘红芯’之所以成了‘事件’,首先是因为程序员曝光和传播,他们知道技术细节才揭露出来;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推动,才让它为全社会关注。”包云岗说,“这件事是一个警示,对从业者是好事。”

不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蹬鼻子上脸
  上午才打着“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的旗号宣布完成2.5亿元C轮融资,下午即被踢爆低水平抄袭开源浏览器,红芯遭打脸之神速,给这起恶劣造假事件添上了几分娱乐色彩。然而,荒诞至此,却让人笑不出来。
  如果把红芯比喻成一个抄袭者,他一定不服气,有人可能也会费解:隐瞒开源事实,似乎与抄袭是两码事。记得著名虚构人物孔乙己有句名言──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鲁迅先生万万想不到,自己在1919年写就的一句戏谑对白,过了近一个世纪居然还能找到应用场景。
  全世界有几千万程序员在使用开源代码,大家都遵循开源协议,共同以契约精神来维持行业秩序,尽管并没有相关法律约束。显然,红芯的字典里没有契约精神;就算有,与吹嘘忽悠能带来的巨大收益比起来也微不足道。毕竟在很多人看来,契约精神值几个钱?而如此这般,站在巨人肩膀上搞了点创新,然后在产品宣传时随便找块粗布把巨人遮盖起来以凸显自己,行业里也大有人在。只不过福祸相依,红芯侥幸忽悠到巨额资本,随之树大招风招来了打假。
  说起红芯这段侥幸经历,也可谓之奇幻。虽然开源只是行业内部的约定俗成,外行不一定都懂,而且市场上也不乏钱多人傻的金主,但如此粗糙的造假手法,怎能一路过关斩将、堂而皇之地骗到冤大头?如果其中真的没有任何利益输送的话,那就是我们的环境存在大问题,保不齐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红芯站起来。
  造假和浮夸是公然无视科学精神,不能辨识造假和浮夸则是科学精神的严重缺失。实际上,科学精神和契约精神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当一个社会普遍缺乏科学精神,相伴生的不讲诚信、浮夸浮躁也会渗透到产业界、科研界乃至全社会各个角落。所以,要问怎样才能刹住这股抄袭造假、坑蒙拐骗的歪风?答案是靠科学精神。
  也是在1919年,中国舶来了“科学”,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在这片古老的大地晃晃悠悠走过近百年,辅助我们自立自强。然而,作为统领的科学精神却一直落不了地──在我们这里,不讲契约精神所付出的成本太低,不讲科学精神所带来的后果得不到重视,以至于舶来的这对“兄弟”很难找到落地生根的土壤。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0#
 问薇千柔 发表于: 2018-9-13 07:01:00|只看该作者

科技日报谈红芯国产浏览器:穿创新马甲危害更大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红芯国产浏览器事件引反思:穿创新“马甲”危害更大

⊙记者:张佳星

  近期,红芯事件引发了计算机界的激辩。
  8月15日,红芯国产浏览器被曝并非自主创新,网传视频解压其底层代码显示大量文件照搬谷歌浏览器旧版。事件发生后,红芯方面包括创始人陈本峰始终表示,有创新,并未抄袭。
  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专利检索中,输入红芯创始人“陈本峰”,勾选“发明专利”一栏,可以检索到16个与浏览器相关的专利授权。
  近日,又有网友盘点了国产“爱抄”的开源软件,并对开源代码利用也提出了质疑。
  那么,有创新,是否就表明是自主创新?红芯的创新又能否保证安全可控?究竟如何才能摆脱我国软件业受制于人的现状?带着这些疑问,9月11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信息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等业内专家。

只是开源代码的“搬运工”
  “创新程度有大小。”沈昌祥解释,“如果原来没有,现在有了,我们称为原始创新;如果在核心技术上没有突破,只是让技术更全面、更好用一些,我们称为科技进步。”
  红芯浏览器的创新并非从无到有,而是基于谷歌旧版本的内核进行的再开发,使用代码为开源代码。
  “利用开源代码进行创新性工作是贯穿于整个软件业发展的,我们应该尊重这个规律,完全从头自己搞一套的是‘傻瓜’。”沈昌祥说,无论IBM还是微软都利用开源代码进行创新。
  但是,“某种意义上说,开源又是极不安全的。”沈昌祥说,因为它有“麻痹性”,以为源代码全部公开就透明了,就完全掌握了,事实却是,一个系统的代码有几千万行,想要真正掌握,必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去分析,工作量堪比重新开发。
  “如果红芯真的对代码进行了全面掌握和理解,应该会对代码进行大量修订工作。”一位来自公安部系统的专家表示,角度、任务、场景、需求等不同,代码必定不同。此外,红芯使用谷歌老旧版本,既未能自主演进,又无法跟从新版本进化,也表明红芯并未“吃透”源代码,而仅仅是开源代码的“搬运工”。
  “真正的自主创新一般是在对代码吃准摸透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产生了另一个演进方向。”上述专家表示,例如谷歌浏览器内核其实是在苹果浏览器内核WebKit开源代码的基础上演进的,最终衍生出自己的Blink内核,包含大量创新,可自行掌控,才能称得上自主创新。反之,如果闭着眼拿为己用,又声称“可控”,等同于帮助大量漏洞“伪装潜入”,动摇安全根基。

自己动手就自主可控?
  “现在自主可控满天飞,认为自己动手了就自主可控,这样的认识不全面。”沈昌祥说,操作系统、CPU都以代码为根基,很多国际厂商都与中国签订了合作协议,表示已经授权开放给中国了,真是这样吗?
  沈昌祥举例道,微软和中国合资成立神州网信之后,2个月就声称推出了安全可控的Win10政府版。“这么短的时间,中方企业难以完成法律要求的对几千万行代码的系统进行底层改进,更别提自主创新。”
  沈昌祥2015年曾担任Win10政府系统审查小组成员。他说,审查小组提出3个原则:电子证书系统国产化、应使用中国的商用密码系统、应使用中国的可信计算技术(原可信计算技术下,第三方软件要经过微软的认证才能运行),“由于违背这3个原则,Win10政府系统并未审查通过。推广Win10将直接威胁网络空间国家主权。”
  也就是说,这个借壳入市的国外系统依法证明并不可控。针对这一事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曾表示,Win10未通过审查,会存在被监控、被劫持、被攻击、被禁售、密钥和证书失控、无法加固、无法打补丁、不支持国产CPU等安全风险,应停止采购和使用。然而,去年11月,未通过审查的“Windows 10神州网信政府版”已正式进入我国政府采购市场。
  面对红芯事件引发的公众对网络安全的关切,倪光南再次提到上述事件并表示,与红芯事件相比,欺骗性更强、对网络安全威胁更大的是那些给不可控、不开源的外国专有软件“穿马甲”的行为。

没有真正的创新,摆脱不了受制于人的窘境
  无论是声称自主创新的红芯,还是声称对中国开放了代码的Win10,都无法做到安全可控。这表明没有真正的创新,始终摆脱不了受制于人的窘境,甚至受制程度会有所加剧。
  “对合作方开放的全部源代码,要心中有数,不能盲从。”沈昌祥说,保障国家网络安全要做到“五可一有”,可知、可编、可重构、可信、可用、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要做到自主编写源代码,对代码中的核心进行重构,并在系统中加入我国自主的可信技术、密码算法等。国产系统可能在效率上,在代码的质量和优化上难以与国外产品一较高下,但安全性更高,也是“自力更生”的底气。
  “我国拥有原始创新的可信技术体系,已经应用在增值税防伪、彩票防伪、二代居民身份证安全系统等的安全保障上,目前无一例安全事件发生。”沈昌祥说,中国可信计算源于1992年正式立项研究主动免疫的综合防护系统,经过长期攻关,军民融合,形成了自主创新的可信体系,跨入了可信计算3.0时代。可以方便地通过可信网络支撑平台把现有设备升级为可信计算机系统,而应用系统不用改动,便于新老设备融为一体,构成全系统安全可信。
  红芯事件曝出,对相关核查机制的呼唤更加强烈,沈昌祥表示,2017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意味着网络空间安全有法可依,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各职能部门的标准制定工作,以及各地方政府支持相关项目时的鉴定责任。
  (科技日报北京9月12日电)
源自:科技日报

  被疑造假 红芯浏览器致歉:宣传夸大
49#
 zhenshiyaya 发表于: 2018-9-3 13:26:00|只看该作者

专家:“红芯”事件暴露的还有网络安全风险

源自: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前不久曝出的“红芯”浏览器事件,又让中国的网络安全吃了一记闷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告诉记者,这件事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触碰了公众关于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一直无法实现自主可控的心结。
  在近日举行的2018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智能时代信息安全高端论坛上,倪光南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仅带来供应链风险,也会带来安全风险,后者与前者同样重要。在病毒猖獗时代,网络安全的核心是技术安全,应当将自主可控作为达到技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必要条件。
  他以桌面操作系统为例,可列出的安全风险就将近10种:被监控,如“棱镜门”;被劫持,如“黑屏”;被攻,如病毒、木马;被“停服”或“禁售”;证书、密钥失控;无法进行加固;无法打补丁;无法支持国产CPU,等等。
  事实上,智能时代最直接的安全威胁依然是网络基础设施和设备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就在这次论坛上表示,发展壮大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已经成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战略选择,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产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亟待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新技术应用研究等问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认为,关键核心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短期内效果可能不明显,但值得长期积累。他以超级计算机为例,“863计划”从1990年起就开始支持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到后来与“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即核高基专项联动。正是在国家将近30年的持续支持下,厚积薄发,才有了天河、太湖之光等超算领域的整体突破。
  前不久,一本聚焦中国“芯”困的新书《中国芯片产业的博弈与突围》出炉,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在该书推荐语中提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唯有坚持创新自信,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才能在更多领域实现与世界科技强国的‘并跑’和‘领跑’”。
源自:中国青年报

  2018年09月03日 12 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8#
 nekoda 发表于: 2018-8-27 10:06:00|只看该作者

红芯过度包装被骂惨,我们和6位业内人士聊了聊公关的尺度丨创客小酒馆

源自:新京报

  前几天,浏览器研发公司“红芯”一则高调的宣传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在对外公布完成2.5亿C轮融资后,“红芯”称拥有的内核技术打破了美国垄断,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次重大突破。
  随后,有小伙伴发现,红芯疑似用了谷歌的Chrome内核。事情发生的第二天,负责对外事宜的联合创始人高婧回应媒体称:“并未抄袭,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一下子让红芯的处境变得更加尴尬。
  有业内人士表示,红芯事实上有自己的独立技术,这起事件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过度包装”,最终使公司背上了虚假宣传、欺骗用户的骂名。
  就这个话题,我们采访了几位管理者和资深互联网公关人士。在他们眼中,正常公关和过度包装的界限在哪里?尺度该怎样把握?过度包装又意味着什么?
  张力 | 景驰科技运营副总裁:
  牛皮吹爆了,对企业是灾难
  所谓过度包装,其实跟北京话里“吹牛逼”是一个意思,牛皮一旦吹爆了,对企业来讲是非常灾难性的事情,不但有可能公司变得一钱不值,而且失信于社会。
  这一类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有大有小,有时候甚至很难去界定骗子和过度包装的区别。
  我身边也有很多过度包装的例子。比如我的一个 EMBA 同学,之前在做一种汉字输入法。他自己作为民营企业家已经具有了很多的身份。他宣称自己有一些发明和专利,但就是缺钱,发展不了规模效益。
  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对外宣称的这么厉害,这种过分包装反而引来了资本方、行业的不信任。少数信任他的投资人给他钱让他去做这件事,但企业最终技术不过关,因为还不上钱而失败了。现在他又去搞区块链了,感觉现在每天就是靠着吹牛活着了。
  企业过度包装有可能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是希望把自己打造成明星企业,拿到投资人的钱,这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另一个是希望得到来自政府的资金、政策上的扶持,这也比较贴合目前国家鼓励双创的大背景。
  但其实在我看来,企业更应该做的是管理好投资人和政府的期望。

  说到过度包装,我觉得其实媒体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采访的人不懂得技术、行业背景,很容易被误导,所以媒体从业人员应该有一定的素质要求。(记者:蔡浩爽)

  赵梓淳 | 考拉阅读创始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过度包装可能引火烧身
  我们曾经跟一家公司做过一些有关数据的服务合作,但是这家公司并不像媒体报道的那么技术过硬。然后就出现了各种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困扰。后来我们的合作伙伴,基本上都选择比较知名的。
  我觉得公关挺重要的,但是要合理公关。各行各业的企业很多,不存在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个问题,好的公关能够帮助公司把声音发出去,很多事情的宣传上事半功倍,也能增加合作伙伴和消费者的信赖。
  我们现在的宣传比较常规,就是在传统媒体上和目标人群中做宣传。也存在问题,初创公司声音比较小,很难传播出去。所以我们最近也找了资深人士来做公关负责人。
  我觉得过度公关不仅因为资本催熟,这种现象在什么阶段都存在。只不过是现在媒体的信息很发达,把这些事情暴露了出来,尺度最终还是得看创业者自己的底线和原则。
  互联网行业有很多公司雇佣水军去冲排行榜、下载量,甚至伪装激活,从而骗取投资。也有做内容的公司去买微信的阅读量,买优酷、爱奇艺和腾讯视频的点击。如果不严厉打击,日后也肯定会影响整个行业的正常发展,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公关应该坚守原则和底线:把公司本身的情况真实地传递出去,过度包装最后还是有可能引火自焚。所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公关是建立在自己的一个良好的产品服务上,不应该把公关作为公司的全部。(记者:万珮)

  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品牌总监:
  责任不全在企业,资本也有助推作用
  资本对过度包装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他们也有一个简单逻辑,即你的包装能说服我,就有机会说服更多人。这样能吸纳更多资源,让“包装”有机会变成现实。因此,为了这个核心目的,所有周边的运作也就有合理性了。有句话说,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合作方过度包装,初期一定会出现吃亏的问题,最起码高估价值是一定的。但那些过度包装的案例,也有不少经过严苛的后续调整逆转结果的。
  很多品牌为了数据好看,雇佣水军冲榜。在商业世界里,很难言公平。如果一个企业在竞争中被对手用水军打败,把问题推给不公平,这本身就是个问题。竞争如此复杂,一个优秀的企业要具备极为丰富的应对力。

  过度包装确实有问题,但也不能用一句有问题来概括。总之,无论对或错,都是从一个传统视角做的单一判定。再过分的营销,仍然需要通过媒体渠道触达人群,过度营销是多方原因导致的,责任不全在企业。(记者:黎明)

  某大数据公司创始人:
  资本过热领域易出现红芯事件
  过度包装的诱因很大程度上源于资本催熟,资本过热的领域更容易出现类似红芯事件的状况,即利用开源代码,但并未在产品中注明来源。
  实际上和开源原则相违背的类似状况,并非出现在红芯一家,因为现在大部分技术框架都是开源的,市场认知壁垒不高之处可以迅速封装一些产品出来,特别是现在面向政府与面向C端的市场,在技术把关上都不是很严格。

  我们公司自己的宣传方面,我们主要独立自主运营,如日常宣传、行业展会、参与国际性活动,与自主办会。同时也欢迎具有行业专长与特殊经验的第三方提供帮助。(记者:蔡浩爽)

  金融创业公司公关总监:
  金融领域很忌讳过度包装
  金融领域,是很忌讳过度包装的,尤其是P2P。如果大家觉得宣传与实际情况不符,会适得其反。但一些投资人由于金融知识的制约,无法从行业报告、公司报告、信用评级和历史价格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常常被一些报告案例、公司评级、行业排行榜给迷花了眼,不知其中的原委。
  一般来说,低调型真正有实力的To b公司,不会在宣传上花太多时间,更多做的事是钻研核心技术、扎实内功。金融行业圈子并不大,金融机构之间会口碑相传,所以宣传上偏重的还是实操案例分享以及合作伙伴的宣传。(记者:张蓝予)
  萧良善 | 互联网资深公关:
  尺度在于不作恶,保持敬畏之心
  “如果只剩最后一块钱,我一定会花在公关上”,这是公关界一句名言。
  但实际上,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公关的出发点是基于公司业务,而重要性,则是基于公司各发展阶段的使命和需求。
  如果以融资轮次来区分公司的发展阶段,对于A轮及之前的公司,一般来说,更多是需要告知相关方(投资人、合作伙伴、用户)你是干什么的。
  B、C轮的发展型公司,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外界关系的复杂化,必须考虑招募职业公关人员,包括设立公关部门,保证和媒体、公众有定期且相对畅通的沟通渠道。
  而D轮以后的成熟型公司,必须设立公关部门,思考公关部门在整个业务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因为D轮及以后的公司,会逐渐衍生出公众性质,其业务行为带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公众属性。
  这时候,不仅是要对外讲公司的故事,更要以社会责任、公众沟通的角度来梳理自身业务风险点。
  我对公关尺度的解释是:不作恶,保持敬畏之心。现在国内企业竞争激烈,为了寻求自身发展,一些企业经常把公关作为打击对手的手段,因此才有了越演越烈的黑公关。绝大多数公关从业者,本身都不喜欢被黑,也不喜欢黑别人,“黑公关”往往迫于公司管理层的要求。
  因此,公司管理层树立正确的认识,保持对法律和舆论的敬畏之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记者:闫丽娇)
  本文为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原创
⊙策划:闫丽娇

  编辑:魏佳
⊙编辑:魏佳 艾峥
47#
 dilei110 发表于: 2018-8-24 10:46:01|只看该作者

红芯浏览器“套壳”疑云:专业投资机构为何频频踩雷

源自:华夏时报
  红芯浏览器“套壳”疑云:专业投资机构为何频频踩雷

⊙记者:吕方锐 陈锋

  以“自主创新”为宣传卖点的红芯浏览器“套壳”谷歌浏览器事件,随着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红芯公司”)发布道歉声明而逐渐冷却。
  但是围绕着事件的疑云并没有消除:外界看来手段并不高明的红芯浏览器,为何能先后获得5轮融资,吸引到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红芯公司C轮2.5亿元融资的投资方包括晨兴资本、达晨创投和IDG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其中晨兴资本和IDG资本在2015年已参与红芯公司的B轮千万级美元融资,达晨创投在2016年已参与了其B+轮1亿元的融资。《华夏时报》记者曾联系上述三家公司及部分高管,均未获回复。
  有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现在去还原几家投资机构的投资动机,难度较大。因为通常来讲每家机构、每个项目的投资逻辑都不大一样。他推断,不排除有投资机构被忽悠的可能。
  这样的话不论投资机构还是投资经理,都会怕丑事被揭发而三缄其口。某老牌创投机构人士则认为,对于技术项目,可能很多投资人并不是真得能看懂;或者投资人并不在乎项目是否有真技术,有人接盘就行。另有投资公司人士指出,中兴出事后,打着“自主研发”旗号的项目格外受追捧,另外行业内融资过程中的利益输送并不罕见。
  作为专业投资机构,投资前对项目进行尽职调查是必不可少的。
  前述投资公司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投资机构考察一个项目的尽职调查,包括业务调查、财务调查、法律调查。是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还是机构自己去调查,不同机构的做法不尽相同。以他所任职的公司来说,财务和法律一般可能会外包,业务调查一般是公司内部人员开展。
  这样项目业务层面的情况,就要靠公司内部人员的判断。“可能会聘请业内专家做顾问。”他补充道,“投资经理会研究行业,但是多精深就不好说了。在具体技术上他们不一定很专业。”
  前述老牌投资机构人士也认为,像红芯浏览器这种技术类项目,到底有多少是投资人真的看得懂,要打一个问号。
  “红芯公司给我的感觉是很善于包装,包括创始人学历、履历等。”一位投资公司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前述业内人士也认为,不排除有投资机构被忽悠的可能。
  红芯公司官网上公布的创始人陈本峰的从业经历,包括微软总部IE浏览器核心研发、微软最有价值技术专家和所谓“全球知名的IE 404页面开发者”。不过有网友称,陈本峰并非IE内核团队成员,而是在Office团队做软件测试。记者就此向微软中国公关部门求证,未获回复。
  前述投资公司人士还指出,融资过程中,项目方向投资方人员进行利益输送,在业内并不罕见。但是利益输送一家比较简单,同时输送几家就有难度了。
  “假如我是投资总监,负责投项目。创业老板给我承诺,如果投了这个项目,可以返点,或者偷偷送股份,那我可能会因为利益问题,极力推荐这个公司,即使这个公司一般,”他举例称,“投资机构的一把手不可能每个项目都亲自负责,他也没有这么多精力。”而利益输送加大了项目获得投资的可能性。
  同时向几家投资机构进行利益输送的难度较大,因为各机构相互之间很有可能有联系,容易露馅。一旦被揭发,后果就很严重。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傻钱很多的,而且现在好项目都在抢,机构投资压力很大,”前述投资公司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现在自主研发成了热点,资本都在追热点。”
  红芯浏览器对外宣传的主要卖点是“打破美国垄断”和“自主创新内核”。红芯公司称红芯内核为“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
  记者在产品宣传页面上看来,红芯浏览器与微软IE浏览器、谷歌Chrome浏览器、苹果Safari浏览器和火狐浏览器并列;红芯内核则与上述浏览器的内核并列,且在红芯内核图片上打了五星红旗标志。
  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婧曾公开表示:“中国浏览器最大的短板就是没有内核,做信息流,做外壳是由它2C的商业模式决定的。红芯要做中国第一个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浏览器内核,也是微软的IE、谷歌的Chrome、苹果的Safari以及火狐之外的第五大内核。红芯定位工作场景,“希望未来每个中国人,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红芯浏览器。”
  当网友发现红芯浏览器安装包含有谷歌Chrome浏览器文件、网页地址(URL)中也显示有谷歌Chrome字样的时候,巨大的反差将红芯推向风口浪尖。8月15日,有自媒体称将红芯浏览器安装压缩包多次解压后,发现了谷歌Chrome浏览器的安装包,里面全是Chrome的文件。该Chrome版本为两年前版本。另外网页无法访问的页面、断网页面均与Chrome浏览器完全相同,俗称网页地址的URL中也出现了Chrome字样。由此催生了“红芯浏览器是谷歌浏览器换壳”的说法。

  8月16日红芯公司发布声明,承认红芯内核是在谷歌开源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的。8月17日公司进一步发布致歉信,承认在融资宣传中存在夸大。
  “大型投资机构对于项目一般都有严格考察,但是风险投资嘛,严格考察也会有投资失败的。IDG投的项目,能IPO的也就30%,在行业中算是很好的了。很多小机构,投10个,可能亏9.5个。大机构能挣钱,现在小机构不好活了。”前述投资公司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前述老牌创投机构人士则指出,不同投资机构的投资思路不一样。有些投资人一开始就不是冲着项目的技术优势或业务优势而来的,而是优先考虑退出获益,指望有接盘侠或上市机会。红芯项目很可能就是一个容易有人接盘的项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6#
 云枫 发表于: 2018-8-22 08:03:00|只看该作者

红芯为何能拿到国企订单:做的也不是浏览器生意

源自:澎湃新闻
  红芯为何能拿到国企订单:没买它的浏览器,无关自主创新内核
⊙记者:姚晓岚 来源:澎湃新闻

  因为自称“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而引发外界关注的红芯浏览器,在这场风波之前,主要做的却并非浏览器生意。
  8月15日,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2.5亿元C轮系列战略融资。红芯公司对外发布的宣传稿中称,红芯浏览器已成为国务院、国资委、中车集团、国家电网、比亚迪、海信、中粮、可口可乐等500强政企机构的工作平台标配。
  不过,澎湃新闻记者联系到国务院国资委、中车集团、海信等内部人士否认了上述说法。其中,中车集团内部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中车集团层面使用的电脑并未安装红芯浏览器,下属子公司层面则不确认。
  红芯公司官网曾披露,2017年,该公司曾与中国中车集团旗下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签约。不过,那时该公司还没有更名为红芯时代,那时该公司还叫美通云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而且,当时,红芯公司做的也不是浏览器生意。
  对此,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一名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2017年,该公司的确与红芯公司(即原美通云动)有合作,但只是做了移动化适配,并未购买红芯浏览器。
  据红芯公司此前声明,红芯云适配主要是将企业PC端系统适配至移动端,从而帮助企业快速实现移动办公。
  上述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人士介绍,当时与红芯公司开展的合作是通过正常公开招标的方式,最终红芯公司中标,具体金额不能透露,“招标的项目内容是把公司的办公系统做移动化的延伸、改造,和它(指红芯)现在所谓的自主创新内核没太大关系,也和浏览器无关,没用到他们的浏览器。”
  对于红芯最终中标的理由,该人士介绍,最重要是其开发速度快、适配技术在国内来说比较好,“开发周期比别人要短很多,开发工作量小;适配效果比较好,不需要其他任何接口。对于我们是比较好的选择。”
  该人士反复强调,之前和红芯的云适配合作,和其之后宣称的红芯浏览器没有关系,“那个时候这些东西都没有,那个时候主打的就叫云适配,移动应用的适配,可以不需要很多接口、厂商去配合,老的系统都可以适配到新的移动端去做,给我们带来很大便利。”
  该人士介绍,当时红芯公司并未打着任何旗号宣传,甚至于当时这家公司没有什么名气,一切都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在多家移动开发公司中去选择,选择的维度包括技术、价格等。“单独这个项目而言,我们从立项到最后结题,都是非常正规的,对方没有打着谁的旗号来,我们是从纯技术、纯实施角度来考量供应商的能力。”据该人士透露,当时投标的共有四五家公司,都是全国比较知名的移动应用商。而红芯云适配由于当时的技术独特性和实施成本低、方案优、周期短而被选中。
  此外,该人士表示,在做出招标决定前,公司还通过和其他公司的大量用户案例技术测试,来决定最终评分结果。
  针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该人士介绍称,去年项目完成后上线,到现在已运行半年左右,运行都是正常,公司内部的反馈都不错,确实能够满足要求和当初的项目标准。目前项目还在免费运维期内,这次事件出来后,双方也保持正常沟通、正常维保。
  对于红芯在公开宣传中声称与中车集团有合作,该人士表示,虽然广州电力机车是中车集团下属的公司,但并非中车集团百分之百的独资公司,而是一个合资公司,当然不能代表中车集团,也从来没有自己出去说代表中车集团,“他们的宣传是他们的事,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作为客户也不可能天天盯着他们的宣传稿,这个东西他们也不会给我们看。”
  企查查资料显示,广州电力机车有3个股东,其中,中国中车持股40%,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0%,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0%。
  前述广州电力机车人士直言,作为客户来说,此次事件发生后,对自身也有一定影响。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也向红芯公司做了沟通:第一让其澄清事实,要真实地宣传所签合同和所做的事,不能将该公司代表整个中车集团,不能以偏概全。第二是将不实的宣传言论该修改就修改,该撤就撤,“这是必须的,因为它发新闻没有经过我们同意。”
  不只是广州电力机车,澎湃新闻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显示,红芯公司前身美通云动曾中标过多个央企分公司和地方政府部门项目。
  据中国招标网公示信息,今年4月19日,美通云动曾中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宁夏有限公司2018年业务支撑系统APP整合项目,中标金额未透露。今年3月7日,还中标中国移动宁夏公司2018年手机办公系统建设工程项目,中标金额(含税)为88.51万元。
  今年3月21日,中标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移动应用研究开发项目,中标金额57.9万元。
  2017年9月12日,中标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船检系统移动化项目,成交金额为14.98万元。2016年11月2日,中标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网站系统云适配改造项目,合同金额9.95万元。
  2016年9月26日,中标中国电信Windows Azure云应用商店引入Xcloud跨屏云项目,成为该项目单一来源采购供应商,采购金额30万。
  关于红芯的生意经,红芯联合创始人、COO高婧此前曾经在《联想之星·十年十人》一文中表示,他们的市场策略是,先定位几个重点行业,在每个行业里先打下龙头、最具代表性的客户,死磕下来,之后就好做了。
  高婧举了个例子,比如在高端制造业,“我们最早磕下了比亚迪,比亚迪的CIO是整个华南CIO协会的会长,我们后来又攻下深圳能源这个客户,它的CIO是协会的副会长,那么我们在高端制造这个行业就打开了局面。”
45#
 海风有咸味 发表于: 2018-8-21 08:43:02|只看该作者

红芯浏览器涉嫌抄袭国人为何愤怒?中兴教训旧痛未去

源自: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红芯的“成色”之争,争的是什么?
源自:秦朔朋友圈

红芯的“成色”之争
  围绕红芯浏览器的“成色”之争仍在继续。
  8月15日,宣称自主研发浏览器核心产品的“红芯”公司对外公布获得了C轮2.5亿元融资,并称其核心技术“红芯内核”打破美国垄断,通过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浏览器核心技术,推出了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浏览器内核──红芯Redcore。
  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想到有网友通过对该浏览器解压发现,红芯浏览器只是一个披着国产外衣的伪自主产品,其内核是谷歌的Chrome内核,而且还是Chrome最后一个支持XP系统的版本49.1.2623.213,而最新版的Chrome已经是v69.0.3493.3了。以至于有网友感慨,别说创新走在前列,就是抄袭也没有赶上谷歌的脚步。
  面对网友和媒体汹涌的愤怒,两个回应值得注意。

一个是红芯浏览器的回复。
  8月16日,红芯浏览器联合创始人高婧对媒体表示:不是抄袭,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
  这话说得很巧妙,但同时也很拙劣,到底是再创新还是自主研发其实一目了然。国人为什么对这种欺骗如此愤怒?因为中兴的教训还在眼前,旧痛未去,又添新疤。
  操作系统和浏览器是互联网软件中的基础工具,无论是对互联网企业还是公众、国家,都具有战略意义,这也是为何红芯将“国产自主”作为卖点,并称国资委、中车等政府部门、国企都采用的原因,尽管随后被当事单位否认。原IT社区Donews总编辑、著名IT评论人洪波(keso)就认为,“浏览器本身并不是Web入口,它本来只是一个HTML的解释工具,但如果有人把浏览器做成了Web入口,对所有Web公司就构成了巨大威胁,你的武器库中也不得不准备一件这样的武器──浏览器。”
  与浏览器同样受到重视的是国产芯片。据统计,2016年全球芯片销售4000亿美元,其中中国进口了2600亿美元,我国自给自足的能力只有百分之十几,特别是大部分的高端芯片市场,国产芯片几乎空白。中兴事件和现在的中美贸易争端告诉我们,浏览器有无真正的国产自主,其实不是个小事。
自主研发有多难?

  另一个回应,是8月18日360浏览器对浏览器内核自主研发的回应。360认为,目前的讨论“口水战很多,但作为国内用户量最大的360浏览器,我们希望能从实战的角度分析下这个事情”。实战,在360看来,是要寻求性价比最优、也最便捷的解决方式。
  360认为,如果用从0到1,从无到有来理解自主研发,那国内确实没有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内核。但显然,360并不认可这种解释。360认为国内没有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内核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晚,错过HTML4制定标准的时代。二是成本太高。以Chrome为例,Google为了开发出Chromium内核的浏览器,用了10年时间,超过30亿美元的研发成本和上百亿美元的推广费用。
  而这么大的投入,中国“没有同等实力的公司有这样的资源”。
  除了投入不足,360更认为,“比起开源项目被美国人控制,更应该担心的是标准本身缺少话语权”,今天Chromium和Firefox本就是一个开源项目,产品由社区驱动,从授权协议上,它们也鼓励基于已有的技术去做技术创新,而不是重复发明轮子。
  的确,从投入产出比来看,花上百亿美元去做研发和推广,与利用国外现成的技术相比,傻瓜也知道后者更容易,更经济实惠,从企业短期谋利的角度看,用一个开源的内核,至少不需要进行上百亿美元的基础投入。但反过来想,为什么在微软IE浏览器内核Trident之外,谷歌、苹果科技巨头们又开发了Chrome浏览器内核Blink、Safari内核Webkit、火狐浏览器内核Gecko呢?至少我们看到,Chromium和Firefox都是开源项目,按成本投入最少、获利最多的算法,二者无需重复开发啊!

基础开发在某种程度上看是费时费力、风险极大的工作。中国互联网公司并不缺钱,反而相对于费用,中国互联网公司太缺少自主原创的决心──太追求利益,太急功近利。
  无论是红芯火急火燎地宣传“打破美国垄断”,还是360百般宣传基于开源项目的创新,背后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功利与懈怠。
  开源真的就无忧吗?4月份中兴被美国制裁时的被动就忘了吗?安卓也是一个开源系统,但是美国政府制裁中兴的时候仍然威胁要谷歌将安卓系统纳入制裁范围。幸运的是,中兴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乞得美国政府和解,中兴手机才避免成为一块板砖。据统计,美国是中兴公司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占到去年手机总销量的一半左右。而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统计,在中国市场,安卓覆盖了86%的智能手机。
  中兴安卓系统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任何投机取巧在技术壁垒面前都是无力的,没有自主权,小命就永远握在别人手里,即使强如中兴。
红芯浏览器致歉:宣传存在夸大 不应特别强调国产自主

中微为什么能成功?
  自主创新难,特别是在芯片、操作系统、浏览器等领域,诚如360公司所言,无论是费用投入还是技术难度,一家取巧的公司是无论如何都下不了决心做的。
  但也有成功的例外,比如上海中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中微是一家面向全球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它的设备用来生产纳米级的芯片,中微的核心产品是蚀刻机,就是在芯片上进行微观的雕刻。中微所有的产品都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台积电、联电等知名企业都使用中微的技术。
  上海中微半导体的创始人叫尹志尧,尹志尧教授1980年获得北大化学系硕士学位后,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在美三年半,他就拿到物理化学博士学位。此后,他一直在硅谷工作,先后在英特尔、应用材料公司等知名企业工作,在应用材料领域,先后就获得了60多个美国和国外的专利,他所开发或参与开发的产品,在这个领域占了几乎全世界的50%,被誉为“硅谷最有成就的华人之一”。2004年,60岁的尹志尧毅然放弃了美国的百万美元的年薪,冲破美国政府的层层审查,所有的工艺配方、设计图纸都被美国没收,他带领着三十多人的团队回到中国再创业。
  回国后,尹志尧教授带领团队坚持奋战,每天近乎工作16个小时。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每年可以投入七八亿做研发,而他只有五千万。虽然有巨大的资金劣势,但他们也并不是没有优势,比如中国工程师的人工成本,以及性价比优势。2008年,尹志尧团队就成功研发出中微半导体刻蚀机。
  由于中微在蚀刻机上的技术突破,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2015年正式发文宣布,认可国外(中国)存在各向异性等离子干法刻蚀设备,这类设备在ECCN编号为3B001.c。BIS认为,中国有和美国ECCN3B001.c性能相当的刻蚀设备技术能力,因此,基于这项编码的美国国家安全出口管制将失效。而这一禁令已经持续20多年。
  难能可贵的是,面对成绩,中微并没有喊出“国产自主”“厉害了我的国”等口号,甚至在2017年面对部分媒体发出“当所有的巨头还在为10nm、7nm技术大肆进军的时候,中国中微正式宣布掌握5nm技术”的误导性新闻后,立刻向社会澄清,“中微不可能脱离他们(指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制造厂商)的5纳米技术开发,而独立地掌握5纳米技术”。
  尹志尧说,一代产品从研究开发样机、生产样机进入芯片大厂得到它们的认可,要六七年时间,需要长期专注的投入,而且芯片有丰富的生态属性,它涉及到多方面协同配合,设计制造、设备、工艺原材料都会影响它的水平。
  科学研发需要资金,需要人才,更需要耐心。与那些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夸大其词,加个马甲就“国产自主”,稍有突破就渲染成世界级成就相比,中国科研的突破,更需要多一点中微这样有误会就澄清,认真严谨的态度。
  说到底,从商业的角度看,用开源系统并不可耻,最多是缺乏远见而已;甚至披着伪自主做创新也并不可耻,一家没有真正核心技术的浏览器公司,拿到了巨额融资,最多可笑而已。只是他们最好乞求,制裁永远都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4#
 天涯蓝天 发表于: 2018-8-20 10:06:00|只看该作者

红芯浏览器事件不止是夸大宣传这么简单

源自:南方都市报
  红芯浏览器高调宣布2.5亿元融资,并宣称“国产、自主、打破美国垄断”,但很快被揭露所谓的国产自主浏览器不过是在谷歌的浏览器内核改了下文件名而已。它强调自主多半是为了获得国企等客户的青睐,以说服这些客户不采用通用的浏览器。在相关文档中,红芯还虚假地宣称自己是第五大浏览器,也宣称自己是第五大浏览器内核。
  在外界的激烈批评下,该公司道歉称自己是夸大宣传。最初,我是以看热闹的心态看此事的。看到有人披露这家公司如何对文件进行改名,看到程序员们吐槽它糟糕的代码风格和潜在的安全问题。中国互联网业发展到现在,还出现这样低劣的做法,是很出乎意料的。红芯在面对外界质疑时的第一反应是,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这简直是给整个行业抹黑。业界已有共识,“微创新”不是创新,是抄袭,意味着羞耻。直接复制他人产品的行为更不可能是创新,而是严重的侵犯知识产权。因此,此事反映的一个问题是,这家公司关于知识产权的做法与整个产业和社会的通行做法相反。
  就浏览器的知识产权议题,还有一点值得特别讨论。谷歌的浏览器内核(Chromium)是一个开源软件,而开源软件有着独特的知识产权规则,比如一个公司要在Linux、Android这些开源系统上进行开发,是要遵循相应的开源协议的,而这些开源系统又依托大量的其他开源项目,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开源规则。在桌面和手机浏览器领域,在遵循规则的情况下,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做了非常多应用创新并获得用户认可,比如腾讯、搜狗、360等均推出了用户众多的通用浏览器。昆仑万维等中国公司还收购了市场份额较小的早期浏览器公司Opera,获得相关技术,并对之进行改造,Opera公司近期还成功赴美上市。
  浏览器是互联网的基础性技术之一,此次事件也自然地引发对于核心技术的关注。有人质疑,到目前为止,为什么中国主要互联网公司只关注应用(在已有的浏览器内核上开发新浏览器),而没有研发核心技术浏览器内核呢?业界的回应,一是浏览器内核是一个长期积累的领域,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确有欠缺,二是浏览器主要以开源社区的方式运行,相关中国公司遵循开源规则参与是合理的。这种质疑和回应,正反映了在核心技术上我们要面对的复杂情况以及我们自己的微妙心态。
  对于类似浏览器这样的消费级核心技术,务实的态度可能是合适的:接受技术发展的现状,重点开发应用,以合适方式参与,然后在此基础上谋求某种领先优势。而反过来,不务实、假装领先可能是无效的,并且我们越急越可能掉入类似骗局。对于消费级的核心技术,以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为例,曾有观点认为中国应该自行独立开发,但这可能是不可行的,因为能否获得用户的认可是关键,并且这类技术要在用户的反馈中持续迭代,这类消费级核心技术需要的是参与和融合。
  对比而言,华为比其他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做法更进了一步,它在努力地开发消费级的核心技术,比如移动操作系统和芯片,它在技术上更领先、更有远见。但我们在赞赏华为时,同样要注意到华为的务实,任正非多年前的说法最好地展现了这一点:“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 sPhone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同样的,我们在做高端芯片的时候,我并没有反对你们买美国的高端芯片。我认为你们要尽可能地用他们的高端芯片,好好地理解它。只有他们不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的东西稍微差一点,也要凑合能用上去。”
  在消费级核心技术上,重在应用与参与开发,追赶开发自有的技术,是两种务实的路径。现在我们也发现,在互联网技术上,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和逐渐领先,我们有第三个务实但又更进一步的路径,在新技术领域中利用自身的用户和技术优势,尽早研发与应用,从而抓住掌握新兴核心技术的机会窗口。(作者系互联网行业观察人士)
43#
 钟云山 发表于: 2018-8-20 08:43:00|只看该作者

科技日报评“红芯”事件:蓄意坑蒙比汉芯性质更恶劣

源自:科技日报
  科学精神论场
  “芯”病还须科学精神医

  迅雷不及掩耳,打着“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招牌的“红芯”浏览器前脚刚宣布完成2.5亿元C轮融资,后脚就被拆穿西洋镜。所谓“自主”,不过是把谷歌内核拿来换了个头面;随之,其创始团队核心人员神乎其神的学历和履历也被曝掺假,水分很大。
  同是“芯”出了毛病,有人立马想起了15年前的汉芯事件,将二者相提并论。从造假事实看,红芯或有一些不如:汉芯号称发明了国人自己的芯片,实则连芯片都没做出来,而是买来人家的芯片磨去logo再刷上自己的,并以此经过国内权威专家验证,骗取了上亿元科研基金。再看红芯,好赖确实开发出了浏览器,而且忽悠的是市场资本,没直接骗国家钱。
  然而,从事件本质看,红芯的蓄意坑蒙比之汉芯搞出的黑色幽默,性质更为恶劣。它像一个精致的机会主义者,有意规避重点、偷换概念:利用了开源代码,但并未在产品中注明来源,和开源原则相违背;做了些产品定制化特性改进,但远远谈不上打破垄断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是自主研发,二次开发是二次开发,即使有创新要素的二次开发,也不能称之为自主创新。常识摆在眼前,让人很难不把最近浓烈的“自主创新”情结和狡诈的商业算盘联系起来。
  这段时间,大家对国家科技发展高度关注,渴望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产品横空出世。从学界到产业界乃至全社会,“自主创新”成为高频词,好像凭一股子信念就能实现似的。在这种情况下,特别要警惕口号压过实质的浮夸之风吹坏科研生态。试想一下,假如放任走捷径、炒概念轻松赚到快钱,谁还愿意坐冷板凳、苦守初心搞研发?不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纲,科技创新终将沦为投机游戏。
  红芯闹剧揭开了滥用“自主创新”的遮羞布,也折射了当下产业界的浮躁。这又一次警示我们,科研的本质是长期投入和攻坚,求真务实是基本原则和操守;技术发展路径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自主创新能力来自长时间的技术积累。任何侥幸和花样迟早会被发现,可能像汉芯那样3年才被踢爆,也可能像红芯这样即刻被拆穿。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2#
 钟云山 发表于: 2018-8-20 07:43:00|只看该作者

红芯迷雾回看:创始人履历存疑 自称创新被指混淆视听

源自:澎湃新闻
  红芯浏览器迷雾回看:创始人履历存疑,自称创新被指混淆视听
⊙记者:姚晓岚 陈宇曦 承天蒙 来源:澎湃新闻

  自称“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的红芯浏览器,在一系列的辩解甚至致歉,仍未能完全打消外界的疑虑。
  8月15日,红芯宣布完成2.5亿元C轮系列战略融资,投资方除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户外,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资本继续跟进投资。
  8月16日,网友在对红芯浏览器安装包解压后发现,最终得到一个版本号为49.1.2623.213的Chrome文件,这也是谷歌浏览器Chrome最后一个支持Windows XP系统的版本。
  与此同时,红芯浏览器官网对该产品内核的介绍则是“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并将该浏览器与微软IE、谷歌Chrome、苹果Safari和火狐并列比较。
  这一鲜明对比,让有的网友把红芯浏览器形容为“只是谷歌浏览器换了层皮”。
  8月17日,红芯浏览器所属公司官方微信号推送《红芯致歉信》称,红芯在近期的融资宣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给公众带来了误导,“这一点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确实做错了,在此郑重地向大家道歉。”
  在致歉信中,红芯承认,所谓的“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Redcore,是基于国际通用的开源Chromium内核架构进行的改造。红芯的致歉信中,依然强调,该公司是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市场的技术公司。
  但外界对于红芯的质疑并未停止。从红芯强调的技术,宣称的客户和投资方,乃至创始团队成员的履历,依然有质疑的声音存在。

自主创新质疑
  关于红芯浏览器的技术,8月16日晚,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红芯浏览器内核是基于通用的浏览器内核架构(即Chromium开源项目,但不是Chrome浏览器)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的。
  关于自主创新,红芯时代在声明中称,红芯内核的技术创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红芯隐盾该功能主要是让企业的应用系统隐身,只对特定身份和设备可见,从而有效避免外部可能的攻击。第二,红芯云适配,主要是将企业PC端系统适配至移动端,从而帮助企业快速实现移动办公;第三,安全可控浏览器,通过私有DNS、加密缓存国密算法支持等功能,帮助企业迸行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这些功能都源自于企业客户的需求。
  即便抛开红芯借壳Chrome的嫌疑不谈,有业内人士在分析红芯浏览器安装包相关插件代码后,仍向澎湃新闻记者提出疑问:
  一是红芯浏览器插件的源代码中存在大量的注释,显得注释过度。一般熟练的程序员日常写代码时不会所有内容都进行注释,简单的接口不用注释,也不用重复注释,“注释的主要功能是提醒程序员某一段代码的用途,但每一句都加注释,太浪费工作效率,而且显得十分业余。”一位从事汽车软件开发的工程师这样说道。
  其中一个插件“密码管家”的源代码中,一个仅350行的文件有100行代码重复。说明程序员不懂封装,即把代码中相同的部分抽象成一个单独的函数。
  二是上述同插件源代码中,大量使用常量字符串,且代码中大量使用jQuery等过时技术(12年前发布),使得代码冗长不易读懂的同时,之后可能的重构也会变得非常困难,以及不利于国际化等进一步开发。
  三是经试验发现,插件密码管家中所存储的密码仅存储于本地并且没有加密,即用户可知道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的其他人的密码。此外,红芯浏览器的数据缓存也未加密,与其官网所称“数据缓存有数据加密沙箱”相悖。
  一位资深的前端工程师向澎湃新闻记者直言,红芯时代所称的三点创新“完全是在混淆视听”。
  “因为他们是通过浏览器插件的形式实现的,他们将话题锁定在浏览器上,让公众以为浏览器是他们的创新。而打开Chrome插件市场,类似功能的插件可以说是非常多的。”该工程师解释道,“至于价值,好的浏览器插件是有可能有千万级估值的,但现在Chrome插件市场整体不景气,高质量的Chrome插件应该有百万左右的价值。但我不认为红芯的插件是高质量插件。”

创始人履历被质疑
  红芯的创始人名为陈本峰,在2015年《中华儿女》杂志曾报道称,2000年,由于编程能力出众,陈本峰被他的本科导师──科大讯飞创始董事长、中文语音合成技术宗师王仁华教授招致麾下,成为了当时的初始团队(成员)。而他用了一个暑假帮助讯飞完善了中文分词系统,使其准确率从70%提升到93%。
  对此,8月16日,科大讯飞回应上海证券报称,公司内部对于该事件进行了核实,陈本峰并非讯飞创始团队成员,其本科期间曾在讯飞实习。
  在红芯官网上,红芯创始人陈本峰还被称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据“千人计划网”第十一批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创业人才入选名单页面,陈本峰于2015年被评为第十一批“千人计划”创业人才。但不清楚”特聘专家“的称号从何而来。
  此外,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婧的履历也被曝出在此次事件前后出现了变化。此前高婧的介绍为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及哈佛大学,而目前红芯官网已将此表述悄然换成,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及美国哈佛大学(交流学生)。
陈本峰

两家上市公司否认参投红芯,均为董事长旗下公司参与
  这次红芯浏览器引发外界关注的另一个点是,此前知名度并不高的红芯浏览器,宣布完成了2.5亿元融资。
  8月15日,红芯宣布完成2.5亿元C轮系列战略融资。红芯方面宣称,这轮融资投资方主要来源于红芯的客户──大型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户。同时,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资本继续跟进投资。
  8月1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两家传言中的投资方──森马服饰(002563)和科大讯飞(002230)方面了解到的信息均是,两家上市公司并未投资红芯浏览器,参与投资的是这两家上市公司董事长控制的公司。
  企查查数据显示,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694.13万元,森马集团认缴出资额为16.91万元,安徽讯飞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认缴出资额为117.79万元,分别持股1%和6.95%。
  其中,安徽讯飞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大股东为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而且,刘庆峰还对外表示,其只是在2013年的种子轮给红芯投了300万,后来就没有再跟投了。

被政府部门、央企否认的“标配”
  而在红芯公司对外发布的信息中,红芯浏览器已成为国务院、国资委、中车集团、国家电网、比亚迪、海信、中粮、可口可乐等500强政企机构的工作平台标配。
  对于“标配”一说,澎湃新闻记者联系到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则给出了不同的回应。
  国务院国资委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国资委的个人电脑中没有统一安装红芯浏览器,现在都是根据个人爱好自行选择浏览器,也没有通知要求安装此软件。据其了解,国务院国资委并未购买红芯公司的服务。
  中车集团内部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中车集团层面使用的电脑并未安装红芯浏览器,下属子公司层面则不确认。
  红芯公司官网曾披露,2017年,该公司曾与中国中车集团旗下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签约。对此,上述中车集团人士表示,这只是一家拥有几百人的小公司,不足以代表整个中车集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14:16,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