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054|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08-12-11 19:19:2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管理科学[转帖]科学结构定型化了吗?

 [复制链接]
科学结构定型化了吗?

孙文范

1、科学结构的定型化,有人说与库恩的范式革命不同,它不是一种反常的现象而是一种正常的、常规的现

象。除非在大的科学变革时期,科学结构的常态是定型的,而不是变动不居的。在成熟的科学经济国家,其科

学结构也大体处于定型的状态。只不过在这些国家定型的结构是与较为顺畅的科学市场流动机制并存的。

就目前开始逐步定型下来的中国科学结构而言,这样的几个迹象是需要给予足够注意的。

第一,科学层面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最显而易见的是不同科学环境区域的分离。如果说由科学环境分区

形成的科学层面是可见的,那么,由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成的科学层面边界则是无形的。但这种无形的边界,不

仅可以作为科学层面边界的象征,而且还是科学层面结构再生产的机制。

第二,内部认同的形成。科学层面内部认同的形成是与科学层面之间的边界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人们正是

从这种边界中萌发“我们”与“他们”的概念和意识的──绝大多数人具有科学层面认知,认为自己是处在一个

不平等的科学层面当中,有科学层面化差别但无科学层面化意识。

第三,科学层面之间的流动开始减少。在80年代,包括在90年代初期,科学层面之间的流动是相当频繁的

。但到了90年代中后期,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表现之一是科学层面中门槛的加高。现在的一些

科学层面,有的当初就是借科普就进入该领域的,而在今天,已经完全没有这种可能。

第四,科学层面的再生产。类似过去人们常说的农之子恒为农,商之子恒为商的现象开始出现了。十几年

前,科学层面中有了“第二代有科学层面化意识人”的说法,近几年中又有了“第二代无科学层面化意识人”

的说法,这说明有与无科学层面地位的继承和世袭的现象开始出现。

从上述几个方面判断,可以确认科学结构的定型化过程已经开始在我们的科学生活中呈现。

随着科学结构的定型,一种影响、左右科学发展进程的机制已经在开始形成。我们在现实的科学中可以看

到这样一种现象:比如科学挑战与创新,在科学发展进程的机制实施之后,人们会发现,无论这些科学发展进

程的机制取向是什么,在利益结果上几乎都没有太大的差别,该对谁有利还是对谁有利,该对谁不利还是对谁

不利。即使是那些在价值或形态上会有很大差别的科学发展进程的机制,其最后的利益结果也还是差不多。在

这种现象的背后的,实际上是一种扭曲科学发展进程的机制已经在开始形成。由于这样一种扭曲科学发展进程

的机制的形成,一些旨在促进科学发展进程的机制措施,往往在实践中收到的是不公平的科学效果。

2、科学精英共同体,有人说相对稳定的科学精英共同体的形成,是科学结构定型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新时

期科学精英共同体的形成是伴随改革开放和由此导致的科学转型而来,而在科学结构定型化的过程中,科学精

英中不同部分所结成的共同体关系是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现象。分析一下历史就可以看出,在80年代,当体制外

科学精英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曾经使得体制内科学精英感到极不适应,构成了双方关系的基本内容,减少了

对话和沟通的可能。但到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双方关系已经在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复

杂的科学精英共同体与冲突的模式;在此背景下体制内科学精英和体制外科学精英的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第一,80年代开始形成的“稳定话语”,形成了数学科学精英与物理精英共同体的基础,使双方共同认识

到,“不稳定”既不利于挑战,也不利于创新活动,因此保持稳定是双方共同的活动之所在。

第二,90年代初,私营、民营企业科学家在利益的驱动下鲜明地站在了物理精英者一边,由此物理精英与

数学精英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此后,在“下海”过程中,一些体制内科学精英背景的人变为企业科学家,促进

了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亲和性。

第三,科学挑战与创新的形成,则标志着一部分知识分子对这个科学精英共同体的加入。值得注意的是,

在最近的几年中,在科学精英共同体不断发育的同时,科学精英和大众之间的科学层面化差别也在进一步的加

深。典型的是对一些争论,很难说争论双方谁对谁错,因为这是不同的方法。在最近的几年中的网络上,人们

可以看到对科学精英挑战与创新的奚落和羞辱越来越多,而科学精英本身似乎也变得越来越专横和霸道。科学

层面化差别的加深会导致体制内科学精英和体制外科学精英碎片化结构的形成。而在科学结构的层面上,则会

显现出科学挑战与创新“独生子女”、“计划生育”的特征。应当说,这是值得警惕的趋势。

3、有人说科学挑战与创新“独生子女”、“计划生育”化,是资源高度集中和科学精英力量不受约束的必

然结果。在当今世界上东西方科学挑战与创新“独生子女”、“计划生育”问题,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有着

复杂的历史原因,其中一个重要背景就是有无企业科学家占据支配地位。另外的一个地方就是转型中有无企业

科学家占据支配地位。最近几年中,有关中国社会中有无企业科学家占据支配地位的议论开始出现。其中私营

、民营企业科学家所涉及到“做大做强”和“抓大放小”的科学挑战与创新思想、概念已是众人耳熟能详的“

口头禅”;在一些地方,已经形成体制内科学精英和体制外科学精英碎片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不受控制的地位。

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转型时期科学挑战与创新“独生子女”、“计划生育”化与西方科学挑战与创新“独生

子女”、“计划生育”问题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企业科学家并没有西方科学挑战与创新“独生子女”

、“计划生育”那样巨大的财产,发挥作用的制度化空间也没有那样大。其实,中国精英科学挑战与创新“独

生子女”、“计划生育”化问题之所以凸现出来,与其说是由于其自身的强大,不如说是由其他群体造成的无

力状态。

4、有人说稀缺的科学资源,体制内科学精英通吃从类型上说可以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从业的科研经费资源

,二是从业的科研职称资源,三是从业的科研评奖资源。在任何不同科学环境区域中,这三类资源都是稀缺的

,但在不同科学环境区域中,分配这些资源的原则是不同的。一种方法是弥散型分配,即分配不同种类资源时

实行的是不同的原则。在这样的不同科学环境区域中,拥有某种资源较多的人或群体不一定也拥有较多其他的

资源。而在另外一种不同科学环境区域中,则可能实行一体化的原则。也就是说,各种不同的资源往往是集中

同一部分人的手中。按照这两种不同原则进行资源分配所产生的结果和不同科学环境区域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值得警惕的是,体制内科学精英通赢者通吃开始扩散到科学生活许多方面。当然,这只是表面性的特征。在这

些表面性特征的背后,是体制内科学精英通赢者通吃的现象已经开始全面形成。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看望龙定鼎老人(五古新韵) 若耶非耶K版《论语》之公冶长篇-不战而胜的缩头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04:22,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