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640|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壤塘土汉人 发表于: 2004-11-6 23:09:4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河流·湿地7月30日新民晚报:大渡河建设水电站百姓不想搬迁人心惶惶

 [复制链接]
  7月8日,天下着小雨,汪永晨一行4人驾车沿着大渡河前行。一个巨大的工地突然出现在峡谷间的大渡河上,施工的卡车在山间蠕动,青山上暴露出红一块,灰一块的土层和石层,由于挖掘,到处有滑坡。  这里就是正在建设中的瀑布沟水电站,汉源县就在这座水电站的库区内,一车一车的土石正在被倾入江中将要“合龙”的地方。
  汉源人已经在大渡河边生活了很多年,因为大渡河的滋养,这里土地肥沃,被称为“花椒之乡”、“水果之乡”。用当地人的话说,汉源不比被叫做“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逊色多少。
  但最近,汉源的老老小小人心惶惶,因为一座水电站就要建成,整个汉源县都在水库淹没的区域内,据说移民工作要在2年内完成,但许多汉源人不想搬。
  在民间力量反对怒江建设大坝的过程中,汪永晨是一个积极分子,她是民间社团“绿家园”的负责人,也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怒江事件”以后,她更加忙碌于参加有关河流环境的考察活动。这次她与四川的地质专家范晓、《中国水危机》的作者马军以及一位藏学研究者组成考察小组,沿大渡河逆流而上,了解大渡河流域的生态情况。与汪永晨相比,范晓具有更加专业的地质学知识背景,多年的考察研究,让他更了解西部水利开发的状况,在反对怒江大坝建设中,他也是坚定的“反坝”专家。
  汪永晨和范晓走进了瀑布沟水电站工地边的一个村庄,这里属于汉源县,也在水库将要淹没的范围。
  “修水坝对你们有什么影响吗?”汪永晨的一句问话“引爆”了路边村民的情绪,本来无所事事抱着孩子的女人和闲聊的男人都围了过来。村民们说着四川话,七嘴八舌,从北京来的汪永晨根本听不懂。
  “淹了你们的地和房子后,你们搬到哪儿,给多少补偿?”汪永晨只好再问一句。“没得!”“不给钱,给我们地。”人们的情绪更加激动。
  在范晓的帮助下,汪永晨总算听懂了村民们的抱怨。“我们祖祖辈辈都种水稻,现在我们田里的水稻一亩一季能打1000多斤。没有了田,我们怎么办?”沿江土地肥沃,江边农民的生活是相对比较富庶的。但水坝建成后,坝区的农民将要上迁,由于大渡河两岸山体坡度大,山上只有旱地,据说,山上浇地要从水库抽水,使用抽来的水是要付钱的。农民们担心的是移民后,他们世代沿袭的耕种方式将要改变,他们的生活水平也会降低。范晓常年在山区工作,他知道,山上的耕地不如江边肥沃,农作物的产量很可能受到影响。
  “我们支持国家的建设,我们也懂要顾全大局,可是人家的日子都是越过越好,我们只要求不比现在差,这个要求不过分吧?”面对淳朴的村民,汪永晨和范晓不知该怎样安慰。
  坝区工地范围,有一些村落已经搬迁,但从已经搬迁的村子传来的,是更加让人担心的消息。一个农民告诉汪永晨和范晓,江边有一个村庄已经迁走,当初村民被叫去看过移民的新址,但等到搬迁时,让他们去的已经不是原来看过的地方。“村里人不搬,是让拉走的。”汪永晨不敢完全相信这个村民的话,但她相信,移民政策没有让农民们满意,他们对将来的生活充满恐惧。
  正要上车离开这个村庄,一个老太太拦住了考察小组的车。村民在一旁介绍,她是五保户,已经84岁。“能不能帮我说说,我没有钱住到新房去,现在给我的钱只有10元。”知道考察组要去汉源县城,老太太希望汪永晨能帮她说说话。“一个月10元?”成都来的司机感觉到不可思议。“哪有,一年10元钱。”看热闹的村民们马上纠正。老太太不知道,在移民搬迁中,她能得到多少补偿,将来她靠什么生活。
  考察组以游客的身份进入汉源县城,县城看上去还很平静,但不满的情绪在居民们的心里暗暗涌动。走到一个美容店前,为了不招来太多的人,汪永晨小声地问女主人;“知道什么时候搬家吗?”女主人的回答还是把左邻右舍都吸引了过来。“大家都很气愤的样子。”汪永晨告诉记者,这个话题,在这条街上,引起了共鸣。
  “住了几代人,100多年的老房子,一下子要全被淹了……”“铺面房的补偿就不要想了,搬家还要自己贴钱!”一群人围着汪永晨抱怨。乡土难离,谁也不知道,迁离后的生活将会怎样。
  汉源县的一位官员以私人朋友的身份接待了汪永晨一行。他介绍,县里的移民政策是,按照现在居住的房屋类型补偿,木结构房屋每平方米200元,砖混结构房屋每平方米300多元,框架结构房屋每平方米400多元。而将要搬迁去的新县城里,房屋的售价大约在每平方米500多元。让居民们不满的,正是旧房补贴与新房售价之间的差价,需要由居民自己承担。
  “如果是我,我也不愿意搬。”这位官员朋友在饭桌上吐露真言。而另一个当地朋友也很担忧,她一家三口本来过着“安逸”的小日子,现在不得不想方设法筹集搬新家的钱。“随着搬家的临近,我们的心里却越来越没底了。”同是女性,汪永晨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这个女主人的烦恼。
  “县城小店里卖的东西和大都市的没多大的差别。不同的只是街边小摊上人们的碗里,有豆花、腊肉和红红的辣椒。”汪永晨用散文式的语言描绘她看到的汉源县,但这一切即将消失。

“钻石坝”神话
  “钻石坝”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思是,投资建水电站是一种高回报的项目,水电站产生的经济效益能惠及坝区人民。
  汪永晨是出了名的“反坝”人士,常常被人认为是“吃饱了不管别人疾苦”的环保激进分子。针对她的观点,很多地方官员都用同样的理由和她争论:“开发水电资源是我们这里发展的唯一出路。”在瀑布沟的下游采访时,一个官员对汪永晨说:“让我们开发水电,我们宁愿不要国家级地质公园。既然不能给我们的今天带来财富,我们要这个名称干什么?”这名官员所说的水电站,规划在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他相信“只要业主一进场,每年就有2000万的税收”。所以,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牺牲生态环境,甚至违反国家法规是值得的。至于地方财政是否真的能得到这笔税收,他没有一点怀疑。
  按照这样的思维,只要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老百姓将来的生活水平,移民做点暂时的牺牲是值得的。汉源也曾对瀑布沟水电站寄予厚望,但“钻石坝”的神话没有变成现实,“依靠水电站发展当地经济”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据范晓介绍,瀑布沟水电站是大渡河上在建的最大规模的水电站,大坝建成后高186米,装机总容量360万千瓦,水库淹没区面积84.14平方公里,动态移民预计在10万到15万人。
  但如此大投资的项目不一定能为汉源带来多少财富,范晓告诉记者,建设瀑布沟水电站的公司注册地在成都而不是汉源,汉源政府可能从水电站中得到的经济利益很少,远远小于移民带来的损失。
  据范晓说,更让县政府有苦难言的是,当初汉源县上报财政状况时,故意压低了居民收入,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很常见──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戴上“贫困县”的帽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倾斜政策。但现在移民补贴政策“就低不就高”,中间的差价损失只能由居民自己承担。汉源吃了“哑巴亏”,面对抵触情绪强烈的居民,政府很难做通工作。
  “县里的大多数企业都沿江,搬迁需要过程,必然会造成生产活动的停滞和经济收入的下降,这些损失是水电站带来的税收无法弥补的。”因为搬迁,当地的经济生态肯定会受到影响。
  更让人担心的是,大坝对一个区域的影响还不仅仅是“阵痛”。“大型工程的存在,对灾害会起到一个放大作用”,范晓介绍,大渡河流域地质特殊,本身地质灾害频繁,而且西部河流多处于地震活跃带。而水库蓄水后,发电期间水位变幅会达到50到60米,水压在短时间内的变化会破坏原本相对稳定的地质结构,在西部峡谷地带,库区很容易发生坍塌。
  这样的坍塌事故不仅会带来生态问题,影响水电站的功能,更加重要的是,坍塌一旦发生,新的淹没区会不断出现,生态移民会不断增加。“漫湾水电站就是一个例子,现在,新增加的生态移民比建坝时的移民还要多。”汪永晨曾经到过云南澜沧江上的漫湾库区,失去土地以后,那里的青壮年男人都出外打工了,女人和孩子在大坝边的垃圾堆里捡垃圾。
  但大坝已经开工,县政府已经骑虎难下。“以国家利益为幌子,去损害老百姓的利益,最终得到自己的利益。”范晓一语道破“水电热”中一些非理性项目上马背后的动力。
  “不可否认,我国电力能源紧缺,发展水电站,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好办法。”记者的观点也是很多人主张建坝的理由。
  但范晓认为“不能以这个为借口”。能源短缺有两种原因,一种确实是资源性的短缺,还有一种是制度性的短缺,“目前缺电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更多的是经济结构的问题。一些资料显示,电力紧张会在2006年以后得到缓解,但在建的水电站大多要在2006年以后才能发电,所以,现在大家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打问号。”
  在利益的驱动下,水电站的负面影响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而可能的效益被夸大。范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人们对水资源的价值和利用模式应该重新认识,“因为水不仅仅是水能资源,它是一个包括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等等在内的综合经济资源。而且它具有全体公民共享的社会公共属性。所以应该防止在局部利益的驱使下,水资源的综合价值被单一化,或者公共属性被局部化。”
  “我们要强调的是,修建水电站需要严格的科学评估的过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范晓认为,每一个水电站在建设前都应该充分评估“综合成本”,计算工程将对生态环境、原住民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经济收益之间的比例。
  “人很重要。”范晓说,修建水电站对原住民的影响最大,在论证一个水电项目时,移民问题应该是首先被考虑的问题,当地居民应该有参与决策的权利。
  汉源的遭遇是一个标本,大渡河上的水电开发状况是中国西部“水电热”的缩影,在这股热潮中,我们需要一个拷问的声音:有多少大坝“得不偿失”?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壤塘土汉人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壤塘土汉人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壤塘土汉人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壤塘土汉人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壤塘土汉人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壤塘土汉人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妞妞事件与深圳媒体 [资料]了解四川的基本框架:四川//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
2# 四姑娘山
 睢文发 发表于: 2004-11-6 23:43:2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也许我们太想发展了,而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忽略了尊重汉源人民的人权,特别是最起码的生存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huangzhihua 发表于: 2004-11-7 14:31:42|只看该作者
我很高兴,四川的农民也在觉醒了。畜生们就不能为所欲为了。
4# 金佛山
 林达月 发表于: 2004-11-7 16:19:30|只看该作者
刚才接到站长电话,说成都市公安局在查关于发电站的事,公民没有言论自由权么?查到又怎样?残酷镇压?如果老百姓们能生活好,会这样么?小孩子们学习什么?长大以后都被镇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0 12:26,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