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000|回复: 10
 2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郭建勋 发表于: 2008-7-19 21:10:1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文化·节日再说《康定情歌》

 [复制链接]
  四川民歌《康定情歌》,现在是世界名曲之一。这首歌从康定走向全国并产生世界影响的过程,也就是民间歌谣从民间影响上层,从民间小调上升为上层艺术精品的过程。
  关于《康定情歌》的赞誉,有许多种说法。1952年,维也纳世界青年联欢会上,《康定情歌》一举获得金奖,从此《康定情歌》成了外国朋友所熟知的一首中国大陆民歌。据说全世界五十几亿人口中,就有五分之一的人会唱这首歌,她是世界歌曲中,是人们会唱率最高的一首歌。国外访华文艺演出团体,十有八九,都要表演《康定情歌》。国际上选出了十首世界级的名曲,作为宇宙歌曲送上太空的,《康定情歌》就是这十首歌曲中的一首……
  四川康定,自元代后,逐渐成为了川藏茶马互市中重要的交易市场,因而这里也是汉藏文明交汇、融合的地方,汉民族的细腻委婉与藏民族的粗犷豪放,两者结合形成了康定兼融合一的地域文化特色。康定作为汉藏文化的一个交汇点,反映出四川藏区东部地区对汉藏文化整合的多种特征:春节头天早上的“抢头水”风俗、汉历春节与藏历年同样过的习惯,是年节观念的一种整合;“锅庄”融藏式交换习惯与汉式客栈为一体,成为贸易方式整合的一种典型产物;汉式的人字屋顶结构和藏式的石砌屋墙,反映出因地制宜的建筑艺术整合;藏式的上衣,汉式的裤子体现了实用意义上的服饰整合,凡此等等不一而足。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郭建勋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郭建勋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潜在的危险 [转帖]一个马桶就难住了运10飞机,中国大飞机注定是梦想
2# 四姑娘山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8-7-19 21:10:4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康定情歌》的原产地,大多数的看法是在今天的四川省康定县城北郊约七公里处雅拉乡的民间小调“溜溜调”。溜溜调在康定已有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在当地流传。它最初是当地的农民上山砍柴或放牧时所唱的节奏鲜明的山歌,这种山歌可以随心所欲,自由发挥,十分奔放。一首目前还流传着的早期的“溜溜”调,歌词只有两句,其大意是:
  一片溜溜的菜儿嘛,二面溜溜的青哟;唱支溜溜的歌儿嘛,宽我溜溜的心哟。
  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程途老师记录过一首康定溜溜调,和《跑马溜溜的山上》十分近似。
  郎骑(溜溜的)白哟马,上高(溜溜的)山哟,你么(溜溜的)回哟头,望牡(溜溜的)丹哟。郎是(溜溜的)牡哟丹,头一(溜溜的)朵哟,姐是(溜溜的)太哟阳,才冒(溜溜的)山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8-7-19 21:11:59|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首康定地区的汉族民歌,假如说这首《溜溜》调可作为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的原型之一话,那么是否还有其它的来源呢?
  下面还有一首康定附近地区的《九龙山歌》,“月亮弯弯”和这首山歌好象应该有联系:
  高山的玉米起哟七叶,世人没得我哟造孽,(月亮弯杨杨梅)我哟造孽哟人家的造孽好哟,家务哟。我们造孽值哟不得,(月亮弯杨杨梅)值哟不得哟。
  这也是一首汉族民歌,但它的羽调式的旋律进行却和巴塘弦子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这两首民歌,我们可以看到《康定情歌》原型的影子。( 现在的《康定情歌》的曲调是从何而来?是谁在民歌歌词的文学基础加了工,变成现在的样子? 是谁将它从民间上升到上层,带出康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可以说艺术家对此进行了辛勤的艺术再创作。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原国立音乐学院的师生来到当时的西康省政府所在地康定采风,由吴文季将原歌名为《跑马溜溜的山上》收集带回南京。吴文季回到南京后,找到时任国立音乐院教授的江定仙先生,请他帮助配上伴奏。当时,江定仙没有钢琴,但他非常热情,投入很大精力,利用一台风琴为《康定情歌》配出伴奏,使这首民歌更臻完美,并出版了五线谱民歌集。歌唱家喻宜萱女士于1947年应邀在南京国际俱乐部举办独唱会,在独唱会上演唱这首民歌。1948年7月喻宜萱去西北演出,原定日程是在兰州举行两场独唱音乐会,主要演出节目就是《跑马溜溜的山上》。1949年5月、6月,喻宜萱先后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举行独唱音乐会。主要节目仍是《康定情歌》,当时的音乐会节目单上介绍说:“《康定情歌》,中国西南地区西康省民歌”。这样《康定情歌》又传唱到了国外。
  著名作曲家罗念一回忆说,康定情歌的谱子,他第一次看到的时间大约是1948年,是在一位音乐老师家里,五线谱上署名为“江定仙编配”,是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山歌社"1945年3月的油印本。山歌社是当时一批进步青年音乐家的组织,他们收集交流各地各民族民歌,在全国很有影响,江定仙老师是后来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系主任,他在为山歌社出版的《中国民歌》第一集的序言中写道:“编者要我为各曲校订,同时要将我最近编的一首《康定情歌》也加入凑热闹”。序言写作日期是“1947年7月25日于南京古林寺国立音乐院”。他理解这里说的“编配”是指钢琴伴奏部分的创作,不是词曲的创作,因为既然署名为“民歌”,它本身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人民创作的作品。 改编后的《康定情歌》,江定仙在歌曲的编配上更规范完善,更符合舞台演出的要求。而在曲调的精华部分仍然是来自民间的原生态的民歌母体,也就是说最有艺术冲击力核心内涵的还是来自民间。
  关于歌词的改编,现在流行的《康定情歌》的歌词一共有四段歌词,和民间的《跑马溜溜的山上》比较,多出了一段,康定的长者大都只知道或唱得来三段,而不知第四段所云。这第四段是后来的墨客,觉得歌词的浪漫情调还不够,索性加上去的。这第四段歌词真是加得天衣无缝,充分显示了增加这段歌词的作者超凡的天资和深入的生活的感悟力。
4# 金佛山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8-7-19 21:12:17|只看该作者
  关于《康定情歌》词曲作者,二000年曾经在国内引起了一场大讨论,结果仍是不知是谁。但它产生于民间,经过了专业艺术家的改造,并趋于完善,是不争的事实。
  总之,《康定情歌》里体现了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康定情歌》的曲调在平稳中有起伏变化,易于记忆,便于传唱。歌词更是方显出强烈的地域特色,凸显出汉藏民族性格的互补性。情歌中择偶标准既有汉族人民“会当家”的观念,在爱情的表达方式上又有了藏族同胞“世间的女子,任你溜溜的爱”的豪爽乐观的性格。这些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在书斋里、在庙堂上的艺术家不可能凭空创造的,没有民间艺术这肥沃的土壤,没有这些艺术的富矿,就没有象《康定情歌》这样的一大批的今天的所谓经典的艺术作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leikang 发表于: 2008-7-19 23:29:19|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文章,能否在此推荐一个你认为最好的歌曲mp3版本?
6# 青城山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8-7-20 00:31:01|只看该作者
个人偏向于谭维维,体现了汉藏歌唱风格、传统与现代音乐元素的结合!
纯粹是个人之见,翻唱的版本很多!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8-7-20 00:32:38|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删除
8#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8-7-20 09:29:12|只看该作者
  这是若干年前的习作!现在看来,《康定情歌》的讨论,还有深入的可能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罗达志 发表于: 2008-7-24 11:19:36|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删除
10#
 罗达志 发表于: 2008-7-24 11:51:19|只看该作者

回复郭建勋的帖子

原帖由 郭建勋 于 2008-7-19 21:11 发表

   

    ……

关于歌词的改编,现在流行的《康定情歌》的歌词一共有四段歌词,和民间的《跑马溜溜的山上》比较,多出了一段,康定的长者大都只知道或唱得来三段,而不知第四段所云。这第四段是后来的墨客,觉得歌词的浪漫情调还不够,索性加上去的。这第四段歌词真是加得天衣无缝,充分显示了增加这段歌词的作者超凡的天资和深入的生活的感悟力。


──



关于第四段歌词,另有一个说法,据张文忆所撰《关于〈康定情歌〉几段歌词的由来》一文说:



“六十多年前,……至于第四段,也就是最关键的两句,是怎样填(添)上去的?原来那时在康定的学校流传一个手抄本,是一位叫吴芳吉的作者写的一首白话长诗《婉容词》。对于散文诗、白话诗,我们接触甚少,《婉容词》一出现,便在各中学引起轰动,相互传抄背诵。这首诗描写一位被丈夫背弃的怨妇愤然投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两段:“我与他无限意,他答我无限字,在欧洲进了两个大学,在美洲得了两重博士。他说离婚本自由,此是欧美良法制”。“他说:我非负你你勿愁,最好人生贵自由。世间女子任我爱,世间男子任你求。”

       ──张文忆的这一说法,可供研究者参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0 23:03, Processed in 0.4212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