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135|回复: 7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邓章应 发表于: 2003-6-18 19:58:4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康定情歌》是怎样唱起来的

 [复制链接]
一首风靡全球、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康定情歌》,其词曲创作来源、传播背景是什么,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并想解开的谜。一些有心人士曾专程到四川康定地区采访调查,了解到《康定情歌》有300多首,内容十分丰富,当地老百姓还可以随编随唱,而人们所熟悉的那首《康定情歌》,原名叫《跑马山》。 关于此歌的故事,康定城里传说很多。有人说在抗战时期,一位从北方逃难到康定的大学生,发觉《溜溜调》旋律优美动听,于是记录下来进行艺术加工,谱写成《康定情歌》流传至今。也有传说,过去在康定城北,住有一位美丽的姑娘,由于家境贫寒,常在跑马山中砍柴负薪,维持一家生计。姑娘在山中砍柴时喜唱山歌,甜美清脆的歌声,深得城里一位富贵子弟的爱慕。可惜他们的爱情遭到父母的横加干涉,这对恋人终未成眷属。这位男子为表达对自己爱情的向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康定情歌》。传说虽多,但就是道不出整理者、加工者、词曲作者的姓名。康定的老者和对康定地区民歌有所了解的人普遍认为,《康定情歌》的基调源于康定城北雅拉沟一带的“溜溜调”民歌。民间口头传唱的山歌,要说清是谁所创,并非易事。那么搜集“溜溜调”,并整理、加工、命名为《康定情歌》的人总该有。他是谁?何时所做?原稿何在?众人寻他千百度。 近*,记者从有关人士提供的线索得知,北京有人知道《康定情歌》的背景。4月的一天,北京到处已是鲜花吐蕊,记者如约来到知情人陈朝迪的家。陈朝迪说:他的已故父亲、我国著名民族语言学家陈士林先生,就是《康定情歌》的搜集者。 ──那是1950年7月,父亲陈士林参加了以邓小平同志为团长的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深入大小凉山访问调查,父亲在当地听到了这首“跑马溜溜的山……”觉得特别好听,于是就借用自己给访问团担当录音工作的机会,将这首歌录了下来。回到北京后谈及此事,父亲的一位同事吴小琳教授很喜爱这首歌,并说自己与文艺界较熟,就将磁带借了去给京剧大师梅兰芳听,此后这首歌如何流传,没再听父亲说过。──陈士林先生的三儿子陈朝迪展开了回忆。 陈朝迪说:“父亲生前很喜欢这首歌,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全家住在四川,父亲把我抱在腿上给我唱这首歌,有时还用笛子吹这首曲子。”几十年之后的1991年,有一次在家里,他问父亲:“传说中的那位‘北方大学生’就是您,《康定情歌》就是您写的吧?”父亲回答:“说我写的不合适,是我搜集的。” 陈士林先生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30年代在云南蒙自接触过彝语,40年代在龙云家里兼任过家庭教师。1950年随中央访问团到彝族地区后,父亲便进入大小凉山地区调查彝语,通过广泛的访问接触,他深感彝族同胞没有通用文字之苦,于是他独自在彝区留了下来。在1年多的时间里,他调查彝语方言,搜集彝族人民对文字问题的意见,设计新文字方案,编写新彝文试验教学课本读物,并帮助地方培训师资等,付出了大量心血。1951年9月父亲回到北京汇报工作。 陈士林先生的长子陈朝达回忆道:“一天,父亲拿回家一卷纲丝录音带,说是邓小平和其他几位领导人的讲话录音,很兴奋地和母亲商量,要全家到西昌彝区去长期工作。于是1951年11月,父亲作为中国科学院派出的川康工作队队长,带着我们全家离京南下。母亲毕业于北京女子文理学院,当时正在北大工作,父母亲为了尔后的事业做出这个选择,毅然放弃在北京建立的温暖的家,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当时交通不便,全家南下入川旅途多有坎坷。先坐火车到武汉,再转船到重庆,然后乘车到成都。在火车上碰巧遇见了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因父母亲上大学时听过鲁迅先生的言教,所以即请师母为我题词。许女士在我的一本字典扉页上题写了‘好好学习,长大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到成都后,全家住在西南局,我们常和原西康省省主席王维舟等领导人同桌进餐。离开成都后汽车先到原西康省省会雅安,我们住在刘文辉从前的公馆里,父亲介绍我认识了彝族的上层人物岑光电先生,他是一位少言而和蔼的先生。小住几*后,即向西昌进发。我们经荥经、清溪、石棉、泸沽……再向前汽车不通了,全家都得骑马。当时凉山中心区还有匪军残部未及肃清,记得父亲身穿灰色干部服,背一支卡宾枪,腰间挎一支驳壳枪,常常骑在前面。凉山的山很峻峭,有时崎岖的小路连马也过不去,母亲走在前,父亲断后,雇几个挑夫把我们四个兄弟装在背篓里,每个孩子无论大小均计为一件行李,背过难行的山岗。” 陈士林先生一生写有《汉彝词典》、《彝语简志》等专(译)著15部、学术论文近100篇,完成了新彝文拼音文字方案的设计,又成功地参与完成了凉山彝文的规范工作。 当年的报纸曾有过这样的报道:“川康工作队是最早派出去的一个工作队,他们在大小凉山调查彝族文字后,创立了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彝文。这是我国语文科学工作者第一次为少数民族创立的文字。” 不仅陈士林先生将自己的全部心血花在了彝语事业上,他的夫人李秀清,也为彝语工作贡献了自己毕生的心血。据陈士林所写的回忆文章:“她白天在凉山培养师资,调查四音格词汇,夜晚研究编辑彝语词典,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工作十分辛苦,不幸早失年华。她是在坚持写完了最后一张四音格卡片后溘然长逝的。” 陈士林先生的工作业绩和他在彝语言学上的成就,党和人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他却觉得是党和人民抬举自己。陈朝迪说:最令父亲感动的有两次,一次是1964年,他被选为知识分子代表,参加天安门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接见。另一次是1991年他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作为享誉我国民族语言界的专家,陈士林先生不仅在民族语言学上造诣极深,他对彝族的历史、文化和现状也有广泛的兴趣和研究。50年代,在四川彝族地区时,他与人用凉山民歌曲调合写的《心向北京》和《大凉山彝歌》,曾一度成为当地最流行的歌曲。他写的不少诗词都凝聚着他在凉山工作生活的情愫。这些歌曲、诗词,连同他生前未发表的几十篇论文都收集在他的四个儿子整理出版的《万里彝乡即故乡》一书中。陈朝迪说:“我们认为出版这本书,就是对父亲最好的怀念。‘万里彝乡即故乡’既是父亲诗词里的一句,也是父亲一生对彝乡的情感。” 陈朝迪说:父亲晚年,经常看着他房内的“邛海泛舟”图,激起无尽回忆,那建昌雄风犹存的古道,邛海无边的月色,西昌迷人的春光……岁末的彝历年,星野人朝,斗鸡走马……任何时候,只要一看到彝族同胞,一听见彝语,父亲的精神立刻就来了,感情也马上充沛起来。毕竟凉山几十年的生活,使他对于这第二故乡的印象较第一故乡(湖南省石门县)更为清晰,也使他感到骄傲。 陈士林先生生前所喜爱的《康定情歌》亦是40年间能随时勾起他对大小凉山情牵梦绕的歌曲。的确,《康定情歌》优美、朴实,几十年来为国人和外国人所欣赏和喜爱,它被译为多国文字传唱,并代表中国与世界其他九首歌曲一起被送上卫星,发射到其他星球上去。而它的搜集者与传播者却默默不为人知,直至1992年离开人世。西部歌王王洛宾为世人搜集整理了许多民歌,深受人们尊崇和怀念,当人们知道了搜集《康定情歌》这首精典作品的陈士林先生时,是否也会对他产生尤为深切的景仰与怀念呢?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邓章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邓章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邓章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邓章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邓章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邓章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元寇史料馆 杨德龙:是什么成就了巴菲特的投资奇迹?
2# 四姑娘山
 蜀虎 发表于: 2003-6-29 09:01:4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康定情歌》并非王洛宾改编[转帖]

  2002-04-03日杜恩湖讯,备受关注的《甘孜日报》在全国范围内重金悬赏寻找《康定情歌》原作者的消息(见华西都市报3月31日12版),引起了许多读者关注。  1日中午,刚巧从甘孜来蓉开会读到此报道的郭昌平专程来到本报。郭昌平专题研究《康定情歌》多年,他否认了任辉春老人所谓《康》系王洛宾改编的说法。郭昌平说:“我从小生长在跑马山,研究《康定情歌》已20多年了。这里,我有大量资料证明《康定情歌》不是王洛宾改编的。那首歌,其实是先在康定藏汉群众中自由传唱的,它当时不叫《康定情歌》,而叫《跑马溜溜的山》。跑马山当初也并不叫跑马山,叫仙女山。”据现有资料表明,《跑马溜溜的山》的歌词最早是群众随兴唱出来的。  40年代初,音乐人吴文季来康定采风,他记录整理了《跑马溜溜的山》的原始词曲。后来,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专的教师江定仙将这首民歌精心编曲整理出来,定名为《西康情歌》,后由当时著名的歌唱家喻宜萱在南京演唱,从此此歌走向全国。郭昌平说,《康定情歌》是康巴藏汉文化精华的浓缩,是中国情歌的典型代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向太空发射人造卫星,在全世界精心挑选了10首经典民歌在太空播放,其中就有《康定情歌》。他为弄清《康定情歌》的来龙去脉,前年还专程去北京寻找喻宜萱。喻宜萱已是位92岁的老人,她也能证实《康定情歌》确实不是王洛宾改编的。  郭称,他否认王洛宾改编《康》还有几个依据:一是王洛宾一生从没去过康定,二是康定30年代非常闭塞,短短十几年,《康》不可能那么快就流传到王洛宾当时体验生活的陕甘边界;三是,他在康定查找了有关的文档资料,没有发现王改编《康》的依据;四是,前两年,王洛宾儿子还来信索要他父亲有关《康》的原始手迹。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蜀虎 发表于: 2003-6-29 09:03:48|只看该作者

93岁喻宜萱解密《康定情歌》[转帖]

  2002-04-29日讯,甘孜州自1997年推出“悬赏1万元寻找《康定情歌》词曲作者”活动至今已5年,各方说法不一。甘孜州委宣传部副部长郭昌平近日刚从北京回蓉,他兴奋地对记者说:《康定情歌》词曲作者的寻找终于有了新突破!近日我们在央视西部频道录制《康定情歌》专题片时,发现了第一个演唱《康定情歌》的人,第一个为《康定情歌》配器的人,第一个把《康定情歌》带出国门的人。郭昌平说:现在发现的最早的《康定情歌》歌本,以及上海大中华唱片厂出品的唱片上演唱者是“管喻宜萱”,因此我曾经在川报发表过一篇文章《管喻宜萱是谁?》。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教授文有仁、方辉盛看到我这篇文章后回忆起,管喻宜萱是他俩在湖北师范读书时的音乐老师喻宜萱,因她嫁给了管先生,按旧式称呼就成了“管喻宜萱”。于是管喻宜萱是谁,谜底轻松揭开。经寻找,居住在中央音乐学院的9旬老教授喻宜萱露面了。  调查中证实,抗战时期国立艺专迁到重庆,该校学生吴文季曾到康定采风,带回一首歌谱就叫《跑马溜溜的山》。因为吴去世较早,歌谱的来源不得而知。吴文季生前曾告诉国立艺专声乐教授武正谦,自己有一首很好的民歌,武看后当即爱不释手。1945年抗战胜利,国立艺专从重庆搬到南京,为举办一场学校音乐会,武正谦找到作曲系江定仙老师,请他为《康定情歌》配器,还打招呼让他保密,他想音乐会一鸣惊人。江定仙的学生、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王振亚说,那时,他每天往江老师家里跑,曾亲眼见江老师用一架破风琴,为《康定情歌》配器。当时国立艺专的学生、现中国艺术研究所的郭乃安老先生也证实,他曾在学校听过武老师演唱《康定情歌》。1946年在国立艺专的音乐会上,武正谦用美声唱法演唱了此歌,当时此歌反响一般。但是,可以肯定武正谦是迄今为止在音乐会上演唱《康定情歌》的第一人。  江定仙后来一直保存着《康定情歌》的谱子。1947年喻宜萱从美留学归来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江定仙向同学喻宜萱推荐了《康定情歌》。喻宜萱看后爱不释手,马上背歌词,并请江定仙伴奏。1947年下半年喻宜萱在南京举办个唱,正式演唱《康定情歌》引起轰动。从此《康定情歌》成了喻宜萱的保留曲目。令人惊奇的是,喻老至今还保存着55年前的音乐会的节目单。当时喻宜萱与张治中将军私交甚好,节目单上还有张治中的亲笔签名。郭昌平说:之后喻宜萱还应邀到兰州等地演唱,又与我们收集到的一些来信不谋而合。乌鲁木齐、兰州一些老观众表示曾听过《康定情歌》。  喻宜萱是中国音乐界很有影响的人物。  她1949年5月在法国巴黎、6月在英国伦敦相继举办了音乐会演唱了《康定情歌》,并先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了《康定情歌》。郭昌平说:国家旅游局的一本杂志显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十大民歌金曲”中,《康定情歌》入选,这与喻宜萱的当年的推广工作密不可分。  掐指一算,喻宜萱至今已演唱《康定情歌》55周年了。此次中视录制《康定情歌》专题节目期间,甘孜州副州长陈加林和康定县委书记杨书萍等登门拜访了白发苍苍的喻宜萱,授予喻宜萱“康定荣誉市民”称号。喻宜萱激动地说:“我唱了半辈子《康定情歌》,终于和康定人民取得了联系。”她为甘孜人民写下这样的话:“我喜爱《康定情歌》,我向往康定跑马山,我热爱康定的人民。”
4# 金佛山
 卓玛 发表于: 2003-7-3 22:59:26|只看该作者
上述说法已经被学术界否定了!康丁情歌的真正作者应该是生活在康定以西雅江以东的木雅人生活的结晶!木雅这个藏族支系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其民族音乐结晶“溜溜调”只是一种音乐形式,就象陕西信天游一样,信天游可不是一首歌哦“)(虽然的确有首流行歌曲叫信天游)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彭媛媛 发表于: 2004-6-8 10:06:50|只看该作者
《康定情歌》作者究竟是谁[转帖] 文/赵宏  编辑人语:最近,媒体爆出一条新闻,某地新出版的一张歌牒,将《康定情歌》作者写成“西部歌王”王洛宾,引起四川音乐界的不满。一时间,人们对《康定情歌》作者有了新的猜测。为此,本刊特约原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委副书记赵宏先生采写了这篇文章。赵宏先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康巴人,也是一位对康定卓有贡献的旅游专家。从他的这篇文章中,相信读者会对《康定情歌》有更多的了解。 策划/曹 蓉  半个世纪以来,《康定情歌》不仅风靡中国的千家万户,而且走红全世界,一直传唱至今,经久不衰。在情歌的故乡甘孜州康定,康巴人生下来学会走路时就会跳舞,学会说话时就会唱歌。当你一踏进情歌的故乡,一曲动人的《康定情歌》会缩短你与张家大哥李家大姐的距离,一碗香喷喷的酥油茶会把你溶进情歌故乡的山水中。  然而,在《康定情歌》大红大紫的后面,却很少有人知道《康定情歌》的由来与发展。它的作者究竟是谁?就连我这个地道的康巴人,也只熟悉新编康定情歌的作词作曲人,而对老康定情歌却知之甚少。90年代中期,甘孜州曾悬赏1万元在报上寻找《康定情歌》的作者,也曾收到不少读者来信,但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近,台湾一著名歌手新出版的专辑中,更是张冠李戴,把众人皆知的《康定情歌》的词曲作者写成“西北民歌之王”王洛宾,引起四川音乐家们的极大不满。前几年某省一家报纸也曾刊登消息,说《康定情歌》的作者是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女士,不少报刊也相继转载了这则消息,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受《西部旅游》杂志社的邀请,采写了这篇关于《康定情歌》由来的文章,并专访了康定文化界的老前辈、76岁的回族作家张世勋(笔名:张史)老师,张老师一席话使我加深了对《康定情歌》的了解。  《康定情歌》在解放前就流行于西康省会康定。40年代初,张世勋等一批康巴学生在重庆蒙藏学校读书时,就把《康定情歌》带进学校传唱。当时在学生中流行的歌曲除了抗日歌曲,就是青海民歌《花儿》、新疆民歌《达板城的姑娘》和西康民歌《康定情歌》。戴爱莲女士是1941年夏天去康定采风的,她在康定白土坎近街处包家锅庄居住了半个多月。戴女士在康定主要是学习藏族锅庄舞和弦子舞,同时也学唱过《康定情歌》,但她当时没有对《康定情歌》进行二次创作。《康定情歌》的发源地应是康定县的雅拉乡。雅拉乡离康定县城六七公里,村民们出门就能看到跑马山和康定城上空的云,这与情歌歌词不谋而合。雅拉乡是藏汉民族杂居的地方,那里既有本地游牧藏民,又有内地到康地挖金、做生意的汉族。《康定情歌》歌词中张家大哥、李家大姐的称谓和“人才溜溜的好”这类歌词都是本地汉族的习惯用语,特别是“人才”二字,藏语讲“打洒”(即美丽),内地汉族则习惯称“漂亮”,只有藏汉结合部的康定等地,人们习惯把姑娘美丽漂亮说成是“人才”。从创作时间上讲,应该是“康定”和“跑马山”得名之后创作的《康定情歌》。跑马山相传是清朝打箭炉明正土司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在康定城后山的“登托拉”举办赛马耍坝子活动而得名。康定城清末前称“打箭炉”,清末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为康定府。因此,《康定情歌》的创作时间应该是清末之后。据张老师讲:他母亲马云秀在清末年八九岁时,就听到大人们传唱《康定情歌》。《康定情歌》的词曲既是雅拉乡藏汉先民的集体创作,也是藏汉民间文化的逐年积淀。在雅拉乡,流传着20多首民歌,其中溜溜调就有三四种歌词。解放前流传的《康定情歌》歌词只有三段,第四段“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地爱哟,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哟”,这段歌词是1952年《康定情歌》被推选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民歌大赛时,团中央在审查歌词时加上的。现歌词中的“世间”二字,当时加上的是“世界”二字,其目的是为了增进与世界各国青年的友谊。解放前的雅拉乡受封建思想的束缚,青年男女婚嫁是父母媒妁包办,不允许青年男女任你爱来任你求。这段歌词加上后,在传唱中,大家感觉“世界”二字范围太大,人们又把“世界”改唱为“世间”了。  《康定情歌》走红世界是1952年世界青年联欢节民歌大赛中,由康定藏族姑娘尼玛月珠演唱,并获得银质奖。当时,四川省团委通知西康藏族自治区(现甘孜藏族自治州)团地委,推荐一名藏族青年民歌手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那时的团地委书记白尚武(后曾任四川省公安厅长)找到康定中学校教导员、团支部宣传委员张世勋、团组织委员包锡鸿老师,要他们物色候选人。张、包两老师认为藏族女学生尼玛月珠精通藏汉两语,并且能歌善舞,形象俊美,一致推荐尼玛月珠作为人选。就这样尼玛月珠参加了维也纳世界青年联欢节,她演唱的《康定情歌》获得银质奖,为康巴儿女争了光,也为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赢得了盛誉。从此,《康定情歌》便被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语言传抄歌唱,流芳世界。  但是,《康定情歌》的作者究竟是谁?是集体创作,还是本土文化的积淀,抑或作者隐姓埋名?至今仍是一个待解的谜。不过,这一点可以肯定,《康定情歌》属于甘孜,属于康定,属于四川。
6# 青城山
 郭建勋 发表于: 2004-6-8 01:02:23|只看该作者
老文新看,有意思!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罗松涛 发表于: 2004-6-17 16:29:34|只看该作者
陪伴几十年的老歌,我对它的出身没有什么兴趣,只希望它永远地流传!
8#
 郭建勋 发表于: 2004-6-25 01:09:46|只看该作者

回复:(林中风)陪伴几十年的老歌,我对它的出身没有...

现在康定正在全力地打造所谓的“中国情歌城”,看来康定情歌终于要与市场经济接轨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8 09:18, Processed in 0.2340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