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01|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文物·古迹成都邛崃古碉楼遍布机关暗道 九旬老人用一生守候

 [复制链接]
源自:华西都市报
  90岁的高泽民
  碉楼墙体外层为双层保护层。
  在经历了5·12大地震和芦山地震过后,碉楼有一些损坏。
  外墙二楼的位置,还有六个炮眼,外小内大。
  坚实的楼板还支撑着。
  碉楼很长时间成了高家长辈为子孙们讲学的地方。
  出于安全防护考虑,碉楼有两道门,里外各一道。

  明代天启年间,高姓家族一支后人为躲避战乱,入川来到邛崃市夹关镇。时局动荡中,为了保护家人平安和财产安全,高家人修建了一座长9.2米、宽5米、高12米的坚固碉楼,以求自保。
  这座300多年的碉楼,见证了一个家族跌宕起伏的悲喜故事。

开村鼻祖 原是大将军后裔
  夹关镇,地处成都平原以西70多公里的白沫江畔。历史上,这里是茶马古道的重镇,也是连接雅安和邛崃的交通要道。
  10月23日,邛崃市夹关镇熊营村,90岁的高泽民叼着长长的叶子烟在碉楼下休息,此时,曾孙辈的晚辈都来看望他。不止一次,高泽民总在这样的烟雾缭绕中回想起过去,小时候他也是这样趴在长辈身旁,听父辈和祖辈讲述高家的历史。
  据高泽民介绍,明末成化年间,朝廷派遣大将军高君赞入川驻防。高君赞自幼习武,是大明武进士,官至提督将军。高君赞在明弘治15年(约1502年)平定江南,授都指挥使司(地方最高军事机构)入川,后定居邛州高水井。后来朝廷动荡,高君赞遭诬陷,他和五个儿子一起被杀于成都。孙辈们担心受到牵连,连夜外逃,四处分散。
  其中一支族人来到邛崃夹关镇熊营村,隐姓埋名休养生息,成为这里最早的居民。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老乡亲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老乡亲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成都累计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386名 成都网络女主播涉嫌醉驾宝马 被抓后担心掉粉
2# 四姑娘山
 楼主|老乡亲 发表于: 2016-11-12 07:22: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六年建成 遍布机关暗道
  时光带走了战火硝烟,高君赞的后人在夹关镇熊营村勤俭持家,渐渐家业兴旺。或许是出于自保的考虑,高家决定修建碉堡,工程从1621年开始,也就是在高君赞11代孙高一常手里开修碉楼,历时6年,到1626年初具规模。据高泽民老人介绍,祖上回忆,当时夹关镇一带的土碉楼有很多,每个村都有,矮则三层,高则五层。如今呢,只有熊营村的高氏土碉保存下来。
  高氏碉楼依山而建,坐西向东,外观为三楼一底方形土墙建筑,长9.2米,宽5米,高12米,顶楼为木质结构。古碉前还修建了一座古朴的四合院。
  我们在现场看到,古碉墙体由当地出产的夹石黄泥堆砌。为了承重和防震,墙体内以百年老杉木为经,经过油浸等特殊工艺处理的斑竹条为纬,再用特制3尺厚的墙板作为模板,用黄泥夯实,待下层干透后再层层往上夯筑。土墙底层厚一米有余,往上墙体渐薄,整体建筑呈梯形。碉楼墙体外层为双层保护层,里层保护层所用材料采用麻布、牛毛、稻草、泥土等,经过复杂工序混合而成,最外层用白石灰刷涂。每层楼都有三间房屋,住人和储物都可以,中间是过道,安装楼梯上下,正面墙体还画有梅兰竹菊的水墨画。
  高泽民老人介绍道,出于安全防护考虑,碉楼有两道门,里外各一道。门用木质坚硬的百年青冈木做成,门厚一寸五。第一道门在外墙的北角,进门后是一堵东西朝向的厚墙,内门就安装在这里。第一道门正对二三楼的楼梯口,在二楼可以清楚的看见第一道门和过道情况。如果有盗匪进入,在二楼只要一支枪就可以守卫。内墙半腰高的位置有一排拳头大的孔,人在碉房底层可以看见过道情况,可以用矛刺杀。就算盗匪冲进第二道门,二楼三楼的人也可以抽掉楼梯,让其没办法上楼。在外墙二楼的位置,还有六个炮眼,外小内大。以前还在枪眼附近放了武器,可以瞭望,可以射击,也是通风透气和采光通道。由于泥土载重有限,一年只能修筑有限的高度,等泥土墙体干了后再往上修建。直到1626年,才修完三层楼。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老乡亲 发表于: 2016-11-12 07:22:01|只看该作者
遭遇抢匪 碉楼护卫全家
  碉房的修建者高一常可能没有想到,300多年后,他主持建造的碉房居然护卫了他后代10多个人的生命安全。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邛崃山区一些人游手好闲又吸食鸦 片,经常三五成群打家劫舍。此时的碉房主人已经是高耀周。高耀周拥有百亩田地山林,又做木材生意。时逢乱世,听说附近的熊营村已多次遭遇抢匪袭击,高耀周早有准备,他不仅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枪支弹药,还将家里老老少少10多人从原来的四合院搬到碉楼里居住。
  高泽民清楚地记得,1938年10月27日,吃过晚饭后,高耀周和孩子们在二楼墙角讲故事。忽然一阵响动从后门传来。高耀周从二楼枪眼一看,黑漆漆的夜里,一串头插火把的黑影正从厨房进屋。二楼墙角的枪眼正对着后门,高耀周立即提起随时放在墙角的枪。啪啪啪……随着半仓子弹打出去,头插火把的黑影应声倒地。其他抢匪退出门去,绕道准备从前门砸门强行进入。
  高耀周快步跑到三楼,提枪对着大门连发数枪,门口砸门的声音立即停了。这时其他抢匪绕着碉楼转,不敢进门。高耀周知道,抢匪不会空手而归,抢不到东西就会伤害家人,他只好把儿女们安排到三楼里屋。此时,一个抢匪趁乱爬到草廊点火要烧房子。草廊是用竹木搭建用来晾晒稻草的架子,正值干燥的秋天,很容易就着火了,三米多高的架子很快燃烧起来。
  大火开始向房屋蔓延,越来越大。这时,火光照亮半边天,居住在周围的高家人高喊“棒客(强盗)来了”,大伙纷纷赶来救火。一位救火的族人还没走到房前,就被抢匪的子弹打中腰部,不幸罹难。
  抢匪见赶来的人越来越多,四散而逃。族人们这才赶紧从碉楼里跑出来抢救东西。高耀周的父亲高洪修抱起一个抓兜谷子,一口气就搬到后面的竹林。抓兜是用来装粮食的容器,一个抓兜的谷子大约七八百斤。天亮之后,他却怎么也搬不动这些粮食。
  当时,高耀周为了保住碉楼顶的房子,爬上屋顶,不停将瓦片从房顶上推下来。大火烧到碉楼顶部,房间内也燃起大火,他从楼梯已经无法下来,于是从碉楼顶上纵身一跳,跳到屋后的竹林,幸好毫发无伤。
  结果,高家只从家里抢出了很少的东西,很多粮食和钱财都被付之一炬。家里保存的铜钱和银元被烧成一团一团散落一地,好在没有人员伤亡。第二年二月,高家开始重新修建,房子很快修好,但雕梁画栋的那些细节一时间没有办法恢复。
  
4# 金佛山
 楼主|老乡亲 发表于: 2016-11-12 07:22:01|只看该作者
耕读传家 老人守候碉楼
  时光荏苒,如今的高氏家族后代们,为了生计早已各奔东西,只有高泽民老人还在这里居住。应该说,老人的一生都默默守候在这里。战火硝烟过后,碉楼很长时间成了高家长辈为子孙们讲学的地方。高家后代们回来后,也经常齐聚碉楼下,谈国学,聊书法,并在当地办学,秉承耕读传家、勤俭治家等古训。
  高家后代文武兼修,培养出了20多个大学生,有的在教育战线从事教育工作,有的出版了诗集,高氏碉楼已经是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在经历了5·12大地震和芦山地震过后,碉楼有一些损坏。高家后人加紧挖掘碉楼历史文化内涵,当地文物部门正着手准备修复方案,对碉楼进行保护。
⊙记者:杨涛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23:10,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