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081|回复: 2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19-6-8 17:02:47|只看该作者|正序浏览回帖奖励|阅读模式

[科学家深切悼念上海复旦大学费伦教授逝世

 [复制链接]
深切悼念上海复旦大学费伦教授逝世
-──经络分形与身体信息量子隐形传输
王德奎
摘要:上海复旦大学费伦教授是一位杰出化学物理学家,我们认识他的只是他的执著的经络科学实验精神和对人的宽恕精神;他的去世是我国中医经络学说科学研究的重大损失。
关键词:凝胶溶胶 基因辐射 经络辐射 霍金辐射 金凤汉求真
0、前言
2019531日我们从北欧四国旅游回到绵阳,才看到高也陶教授的电子邮件告诉:“费伦教授2019523日下午去世,528日开的追悼会”。此时我们对费伦教授的去世感到万分沉痛。
笔者是200914-5被邀请参加2009年量子信息与健康上海论坛,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才第一次认识费伦教授和高也陶教授的,但会上和会下并没有和他们直接交谈过;10年来也没有和他们再见过面,只是偶尔发一点电子邮件,交流写作的有关科研论文
那次会后,才特感遗憾──因为在会前的2007年,在我们出版的《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一书331页上,就有这样一段话:“有生物生化医学专家讲,中医的经络放弃传统上成立正式组织的方式,采用一种名为虚拟组织的新式组织,获得了进展。这实际是类似反D膜的量子数学理论”,就是针对费伦教授讲的──即我们对费伦教授构建的经络学说基础理论是早有所闻的,但在参加2009年量子信息与健康上海论坛时却忘得一干二净。而据陶康华教授给我们的介绍知道2009年量子信息与健康上海论坛的召开,与像魏瑚研究员、费伦教授和陶康华教授等这次论坛的领军人物的这样一个组合,多年来在认真地对待经络等科学问题和又有工作开展的实干性分不开。
据《世界科学》2005年9期的采访报道说,魏瑚研究员一直在参与经络研究,尽管她离休了,身患大病也矢志不渝。这话不假──2009年1月5日魏瑚研究员在大会上讲话说,我们祖先在2000多前就发现了经络,它用于针灸,可以防治疾病。经络虽然是中国人发现的,但中国人却还有很多都说不清楚,自己心里不是滋味。特别使她刻骨铭心的是,上世纪60年代初,她担任上海市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的领导时,传来朝鲜金凤汉教授发现经络实体的消息,她也曾组织过专家们跟踪研究──上世纪60年代初,魏瑚研究员作上海中医研究所所长时,就支持过所里科学家对朝鲜科学家金凤汉教授的凤汉管金凤汉小体经络发现进行验证。
对此,在2009年量子信息与健康上海论坛期间利用在饭厅吃饭的机会,笔者魏瑚研究员作过交谈──魏瑚研究员是化学家,也是老革命家。谈话中,我们得知她是江苏人,1930年生。解放前就是中共党员,并坐过反动派的大牢。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由于有高理科学历,又是老党员的这种双重身份,解放后她一直在科研院所担任领导──她还是国内科学技术管理学和软科学的开拓者之一,曾兼任过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技咨询学会副理事长、市科技法律研究会理事长、上海市行为学会会长等;获国务院科技事业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奖。主要论文有《人辐照技术在上海的发展》、《上海能源科学技术现状与趋势》、《技术创新机制和政策的研究》、《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成因和问题》、《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生产力成败因素分析》等。多数论文和主持的项目,在当时颇具影响,对上海城市交通、能源建设,对上海市软科学实践与理论的开拓、研究与发展,对上海市科技咨询产业的建立发展,对上海市科技统计事业的开拓、研究发展,对上海创新的研究等做了有意义有价值的开拓性基础性的工作;对上海核技术研究基地的建设、煤的综合利用和工业化开发,以及建立城市交通模型、完成地铁一号线的可行性研究等作出了贡献,其中上海核研究基地建设项目曾获联合国原子能机构的赞誉。
魏瑚研究员对科学殿堂外业余从事高科技研究的困难很理解,使我们很感动。魏瑚同志是从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调去作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直到离休的。其中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前后,顾涵森教授外气实验时,她还是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的所长和书记,又支持顾涵森做实验。但现在看,顾涵森教授当时停留电动力学或量子电动力学的高度;而那时已有李政道教授的论文介绍量子色动力学和对夸克禁闭模型在作一种新的反屏蔽解释──直到今天,顾涵森教授和以后其他的人体科学家,都没有把人体内的水循环与钾、钠离子及其通道观控相对界的量子色动化学,与李政道院士的量子色动力学联系起来。但在2009年量子信息与健康上海论坛时,我们对经络分形与身体信息量子隐形传输的认识也还不成熟,因把费伦教授看成一位大科学家,不敢贸然去与他接触交流──正是这次有机会却放弃与费伦教授交谈的遗憾,会后在2009418日笔者写出《费伦教授与量子色动化学》的科学论文,给予说明1987年我们在《潜科学》杂志发表的《关于中国气功的思维》,以及1990年出版的《中国气功思维学》和2002年出版的《三旋理论初探》等两书中,都说过的联系从量子人到量子簸场,不难联系到全息腔。
因为这种复杂性的研究,能推导指出经络、穴位是一种聚焦与散射现象;这是生物机体的物质、结构与功能共同作用发生的效应。这种现象可以联系到深山野林里讲话产生回声,激光器谐振腔的聚能作用。机体之所以有相对独立的部分,从支付选择上说,它们总是有一种相同的支持选择,才形成了相对独立部分的一种“表面”。这种“表面”是一种“旋”。游离或意识解耦释放的类圈体或类圈体群,碰在这种“表面”上而发生反射,就跟抛物面或椭圆面的聚焦或反射一样。这是在低层次上出现的一种自组织功能。这种功能跟神经和血液系统传递信息、物质和能量的鲜明性、清晰性比较起来,正象在深山野林籍助回声喊话和现代社会里用电话、电报传话一样不可比拟。但不能说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因有了电话、电报,深山野林里具备的那种天然产生回声的功能就消失了。人体的经络、穴位的情况就类似于此。人类虽然进化了,有了高级的专门的神经血液之类的传输系统,但人体的经络、气血功能并没有消失;作为传递信息的价值也没有降低;正如回声和电话传达指令的价值是相同的一样。例如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说《鸡毛信》里讲的“消息树”、瞭望哨,传达“敌人来了”的信息,并不比打电话的意义就小。相反,在不能通电话、电报的地域里它的意义更大。经络、气血正是这样,在人类科学还不能驾驭夸克和前夸克在人体里的功能时,它们仍将是当代科学前沿探索的对象──当然这不是经络的科学解释,而是回到最初问题的原始解释──但经络科学中包含的抽象性,还类似霍金辐射有基因辐射的分野。
1、费伦教授小传
费伦教授生于1931年,江苏吴江人,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80年任复旦大学化学系副主任,1983年起任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主任等1997年从核磁共振研究室退休。费伦教授自1959年开始,转入分子结构实验研究领域,长期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等实验研究手段,研究材料科学中分子结构与其性能之间的相关性。从1993年开始承担国家《攀登计划》“经络研究”项目的子课题“经络物质基础的探索”等研究工作,在该领域中取得了多项重大创新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极大关注。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白宫欲修高度翻倍的新“墙” 网友:最安全的监狱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如何反思这2世纪最大的技术灾难
23#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6-12 15:31:3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这是我转发您悼念文章的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84238.html

武夷山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2#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6-10 11:09:35|只看该作者
王老师:
您好!我是否可以在我的科学网博客(日均访问量约5000人次)上转贴您悼念费伦教授的文章?我原先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信所)工作的时候,中信所有一个中医药发展战略课题组,我经常主持该课题组召集的研讨会,也在某次研讨会上见过费教授,交换过名片,但无暇深谈。我愿意通过我的博客让更多人了解费教授的学术贡献和人格魅力。
我早年读过您以笔名发表的三旋理论文章,还做了笔记。
专此,祝夏安!
武夷山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已退休)

21#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6-9 16:35:33|只看该作者
王德奎先生: 您好!
您发来的邮件已经收到,谢谢!
有关费伦教授的研究,过去知之甚少.有关经络的研究,已经几千年,至今没有定论,其原因主要是 经络 传输的物质,肉眼不可见,这是生命科学存在着一个大的问题,光是粒子还是波?在人体内同样没有解决,因为这两种观点在分析时,结果会一样吗?麦克斯韦理论,没有把时间当成第4维,而有些科学家却认为时间是第4维,显然是不同的,谁是谁非怎么判定?有些生物科学家,认为人体内没有电磁波,这一结论有没有问题?中医所说的气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物质?经络里是气还是电磁波?丹田之气传输到全身是光速吗?解决这些问题任重而道远.
都世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0#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6-9 16:34:49|只看该作者
王老师:
您好!
大作拜读,非常了不起,读后不仅感动,而且学习到许多知识。这篇文章写的真是太好了。不知道是否可以转发给费教授的女儿。我与费教授有微信,但发现这个微信号已经改成他女儿的名字。我想如果您同意转发,您的文章是对费教授最好的悼念。重要您的文章从一个科学的层面,展示了费教授的真诚与科学精神。我会先把您的这篇大作给两痊与费教授关系比较密切的两位教授。一位是杨国忻,一位是金日光。金教授的研究,大大发展了费教授的研究。您可以在网上检索到金日光的资料与研究。
顺颂夏安
高也陶

19#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6-8 19:04:32|只看该作者
所以如果我们把一个难处理的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难处理的问题,而依靠真空魔术般地凭空变出一个答案,从而推动理论继续前进,这可能吗?《量子夸克》一书回答说:这是可能的。正是在这种可能的不确定性和化学实验贴近人们的生活的这种操作确定性强的要求下,在第二次量子信息与健康上海论坛上,我们提出了“量子色动化学”这个概念。所谓量子色动化学是指假设有一门从小尺度结构到大尺度结构贯通的化学,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和不可取代的部分子、流夸克无标度性衰变的核方法──与放射化学和量子化学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不仅蕴含着大量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又能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问题,而且与其他学科交叉,能产生许多新的学科生长点,而具有生命力的一门实在的前沿科学。在此我们也就把量子色动化学与经络相联系。
参考文献
[1][瑞士亨利•马克拉姆,人类大脑计划蓄势待发,环球科学,20127月号,赵旭丹译;
[2]李后强、程光钺,分形与分维,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
[3]叶眺新,中国气功思维学,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5月;
[4]宗华,研究表明肠道和大脑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中国科学报,2018107日;
[5]王德奎,三旋理论初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6]孔少峰、王德奎,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
[7]王德奎,解读《时间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8#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6-8 19:03:56|只看该作者
王其学教授对比费伦教授,前者显然是把“科学”往“政治”方向靠──中国5000-7000年前就发现“经络”,但这并是“神创”。有古书说得清楚:经络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这缘于远古把人体类比大地;大地上有河流和湖泊,自然全息类比“经”脉就河流与小溪,“络”穴就像湖泊与塘堰──远古因人劳碌或疼痛,本能地用手去抚摸伤痛或用砭石尖扎刺皮肉治病,可以得到缓解。这类方法可重复和多人实践确证,而使自然全息的类比经络思维得以确立──这正有今天科技的特点。当然王其学教授的出现,说明现实复杂得多。
2019531日《北京青年报》发表著名青年哲学家周濂教授的文章《与哲学相比》,其中周濂教授说:“哲学没有进步性,它不断回到最初的问题上。不像自然科学那样有景观性,后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进步……我们有‘君师合一’的传统,既是封建帝王,也是导师。封建时代已过去了,类似的思维方式仍在,所以不同单位涌现出大大小小的人生导师……今天的读书人应该接受被边缘化的现实”。周濂教授说的,也许就是吴军博士说的“科学是方法而非政治,科学也是一种‘礼’”,才能把执著的科学实验“金凤汉求真”精神坚持下去。而“政治”包含有“丛林法则”,要实现、适应共赢的能力科学也是一种‘礼’”的智慧,是费氏的贡献。
d、结尾
根据吴军博士的指引,再回头看经络分形与身体信息量子隐形传输,经络类似量子隧道效应,扎针灸类似放风筝(与气流有关)──现在搞经络研究的专家们应知晓一点量子隧道效应──中医、西医应知晓一点量子隧道效应。我们把经络类比夸克、量子,是取其说它们“有”又类似“无”。费伦教授等科学家认为,经络是多层次、多形态、多功能的立体调控系统。这与量子色动力学中的海夸克、价夸克的形态相似。其次,夸克、量子现象中的不确定性和无标度性,并不只是小尺度结构才有,在大尺度结构也存在。
例如在体育竞赛这种大尺度结构中,跳高项目的确定性较大,这是较规范的确定性;但在斯诺克(台球)项目中,台球运动存在的不确定性却较大;这种不确定性也称“概率”。而不管体育竞赛还是科学实验,都需要人们不断去证实、重复,才能得到承认,这种操作类似克隆。所以大尺度结构的体育或者实验也存在两类克隆:规范克隆和概率克隆。斯诺克就类似概率克隆,而跳高是类似规范克隆。由此联系经络、夸克、量子等实验,它们一般是属于概率克隆;而一般的化学实验,是属于规范克隆。但在大尺度结构中,人们不可能在不确定性中生活。即使是斯诺克比赛,最终也有一个结果。
所以类似操作确定性强的一般化学实验,就贴近了人们的生活;而类似在大型粒子加速器实验基础上产生的量子色动力学,它远离人们的生活,几乎是学了无用。然而人们却不知,只有大型粒子加速器的概率克隆才揭示了从本质上说,任何一个强子(或粒子)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强子,而是一整套量子态,即是一个逐步包含越来越多非微扰背景的序列。实际自然的许多秘密就隐藏在这里面。

17#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6-8 19:03:23|只看该作者
笔者再次把费伦教授的这两封信贴到在《天地生人学术论坛》网上后,发现笔者再也不能在《天地生人学术论坛》网上发帖了──一上该论坛,就被屏蔽。笔者写信给宋正海教授,因为他是“天地生人学术论坛”网的版主,以为是他干的。但宋正海教授回信说,不是他干的,是个别网友干的,他也没办法。就这样,笔者无法在《天地生人学术论坛》网上发帖有两三年时间,直到20151212-13日到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自然国学学术研讨会后,笔者才又能在《天地生人学术论坛》网上发帖,但不久《天地生人学术论坛》网也停办了。
c吴军博士分析宽恕精神缘于科学是方法而非政治
2014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听御医传人说好皮肤的秘密》一书,作者田原著名中医文化传播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药文化编辑中心主任。他在该书的《序》中说:“11月份,我和搭档前往上海采访费伦教授。费教授是著名社会学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侄子,并得其家学真传。老人家83岁,修养学识极佳。早年在复旦大学教授物理化学,近20年研究经络与养生,国内外瞩目。上午九点一直到下午七点,整整十个小时,老人和我谈兴甚欢。费教授身材魁梧,腰杆挺直,步伐雄健,口若悬河,声音洪亮。让我们看他养生灸的后背、手臂,让我惊艳的是老人光洁的皮肤如同年轻人一般”。田原主任的书,使笔者才知37度”在《天地生人学术论坛》网跟帖上说“费伦是费孝通的侄子”,这点为真。
费孝通( 1910-2005)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1936-1938在伦敦大学的经济政治学院学习社会人类学获得博士学位;特别是他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201965日上海“观察者”网发表硅谷风险投资人《全球科技通史》一书作者吴军博士的文章《科学无国界,因为科学是方法而非政治》中说中国古代有广义上的科学,比如博物学,但是没有狭义上的实验科学。中国有自成体系的一套文化,这套文化非常管用,用费孝通的讲法是这叫做礼,就是礼数的礼,礼貌的礼。他认为这是过去中国人认识世界,以及认识人和人的关系的一个大道。科学只是一套解释世界的方法,世界上有很多能够自洽的体系,中国也有很多”。吴军博士说广义上的科学用费孝通的讲法是这叫做礼”,联想费伦教授执著的经络科学实验精神来源,看他对人的宽恕精神,这也是一种“礼”。
这种“礼”,也许就来源受到他叔父费孝通委员长的熏陶。联系费伦教授对王其学教授的“经络不存在──说远古人发现了经络,那经络只类似的宗教”的推理,不予理论,道理也许就类似吴军博士的解读:科学是一个方法,科学不代表一定正确,而是说要用一套可以证实和证伪的方法来做事情。我们说相信科学,是相信这套方法,而不是简单迷信结论。科学结论早晚会过时,但是方法永存,精神永存。今天你会发现,物理学的结论,常常过不了几十年,就被推翻了,或者更新了。但是方法永存……并不存在中国科学方法和西方科学方法的区别,科学是一家。现在中西方基本上是融为一体的。举个例子说,现代医学在中文里有时候它被叫做西医。其实中国人现在贡献了所谓的西医,就是现代医学百分之三十几的论文,你再叫西医不合适。中国是现代医学贡献第一大国,比美国贡献的绝对数量都多。另外,中国也在一些科学领域,包括科学研究方法上,也还是有些贡献的。所以现在世界上科学基本是一家,就是说科学还是无国界的,因为它毕竟是一套方法系统,不是一个政治观点……全世界具有科学精神的人都不多。中国真正接受这一套科学思维的历史,一共一百多年。有些时候我说人不能急,中国现在有一个不太好的心态,就是比较急,在过去40年已经发展很快了,还是很急。我们开始接受科学思维一共才一百多年,急什么……比如我说信息和能量是理解未来技术的两个钥匙那还要讲一个,就是任何一项技术最后能变成产品,它本身市场要足够大。所以我在书里面提到,loT5GIT技术帮助医疗,这会是很大的市场。通过看过去的整个发展过程,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宏观的但不是很细节的大趋势”。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6#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6-8 19:02:50|只看该作者
费伦教授的回信十分平静,他轻描淡写地说:37度”是他在复旦大学的同事。而且是他的推荐和帮忙,“37度”才调到复旦大学里来工作的。后来因为工作上的分歧,“37度”处处与他过不去。除此之外,费伦教授没有再说什么,接着就谈经络方面研究的事。
后来的事情说明,费伦教授执著的经络科学实验精神,也许他对人的宽恕精神也是其中的精神支柱──2012年10月6 日费伦教授终于笔者寄来“长信”。他说:“谢谢你多次寄来各种论文,我今年已82岁了,现在正忙于临床研究(见今年写的一篇总结性的文章《中医治疗慢性病三原则》),再也没有精力和时间细看这类极其深奥,又是我很不熟悉的专业性论文,虽然这些文章都很有新意。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完成我的最后一项可以力能所及的事──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和国家沉重的医保费用负担,做一点具有突破性的创新贡献。但你这次寄来的文章倒勾起了我的兴趣,现在谈一点我前几年发表过的观点,详见我与2010年在全国针灸经络年会上发表的、关于我十九年来研究经络的总结性文章《经络物质基础及其本质的探索和展望》中9-14页《6.经络"自主功能性特征"的新解》的这一段。这涉及到研究客观世界这一复杂系统的方法学问题,这是惯于采用还原论方法学的现代科学家们难以思考的”。
费伦教授的回信还深情地说:就拿耗散结构理论的创立者普利高津来说,他也因为只用自己熟悉的统计热力学的纯数学方法,所以这个理论只能用数学证明系统的始态与终态的负熵特征,而不能详细诠述为什么能从始态自主性地过渡到终态的过程机制。所以这个理论虽然于1977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这一理论在提出后的40多年中却未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也无法被广大生命科学研究者广泛应用,仅仅是证明了这种系统具有负熵的特征而已……我在经络这篇总结性文章的最后,提出信息是描述客观世界运动规律的另一个非物质的基本参数,或许也能适用于宇宙起源的研究。 谨此奉复”。
这封“长信”之长,是费伦教授很快又笔者寄来电子邮件。他说:刚才发给你一封信,但意犹未尽,还想说几句……现代科学受机械唯物论的影响很深,似乎客观世界中只有物质的存在,没有非物质的存在,这是一个哲学命题,是可以争论的。早在20069月,科技部派人来上海找我,建议我从原有的经络研究,扩大到对信息的研究,并以人体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20075月,我觉得耗散结构理论中的缺陷,负熵本质不是耗散结构特有的,自然界各种物质都在自组织,例如原子化合成分子,矿物的形成过程等都不是耗散结构,但都是自主性的。为了说明客观世界物质的自组织规律,就提出了信息这个非物质参数的存在的创新性的设想。并在一封给科技部领导的信中,表示了我对自己这一观点的忧虑,恐怕被人扣上唯心主义的帽子。答复竟是鼓励性的好文章。于是我将这一思想展开,完成了一段逻辑上比较完整的论述。并在2008年德国海德堡医学院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表,获得了200多位外国学者的认同。报告结束时,我看得出只有1/3的人是热情鼓掌,其余的人只是礼节性地鼓掌。2009年时,这次国际会议当时的主持者来上海,他对我说,当时会议上确有不少人不理解,但回去看了我的全文,反映都是肯定的,但希望我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它
费伦教授接着说:这显然是强人所难了,因为目前科技发展水平,我们还达到设计实验的阶段。我有一点可以兴奋地告诉你:去年,我应聘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为客座研究员时,偶然发现太赫兹(Tara Hz)波段的电磁波可能就是气功的‘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能量与氢键相当,可以把液体水中的水分子链断开。水对于任何生物分子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任何‘干’的生物分子都无法形成比其自身体积大数百倍的空间构象,它必须与水分子水合,才能形成巨大的空间构象,才能具有不可或缺的柔性。但与之水合的水分子链又不能太长,太长了也会影响空间构象的柔性。如果随着环境温度的下降,生命体中的能量不断释放给环境,则水分子链就会不断增长,直到生物分子的空间构象失去活性,这就是冬眠。随着温度的上升,生命体会逐渐复苏。水分子链越短,其活性就越强。以上的描述都是就生命体与环境而言的。实际上,生命体内也存在产生太赫兹波的超微结构,它就是存在于胶原纤维之中、呈长程有序排列的超晶格结构,有可能将红外波段的电磁波转换成太赫兹波段的电磁波,所以人体能是存在产生太赫兹波的发生器的,当需要时是可以‘发功’,激活、增强局部组织的活性的。不仅如此,太赫兹波还可能是生物、特别是低等生物用来进行信息交换、传递的一种工具。氢键在化学中是不被重视的,它在各种键能中是最小的,但在生物中是极端重要的。因此,我有一种直觉,好像找到了研究生命信息的切入点了,并且目前的实验条件都已具备的。可惜,我的临床研究团队今年获得了重大突破,所以衡量之下,不得不转过来搞临床了。我究竟不是千手观音

15#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6-8 19:02:15|只看该作者
王其学教授说只能猜测──他大概就像《史记》中的长桑君。这神仙,可以不用开刀解剖,仅仅凭着“内视功能”,就能看到包括经络在内的人体的一切细微物质,也能看见非物质。当然就可以看见被当今复旦大学“证实”了的结缔组织、血管、神经丛、淋巴管等等,可以准确看到穴位位置相对应的深层结缔组织结构中的生理结构。令人奇怪的是,神仙们看到的这些经络是几千年以前的事,那时候,人类刚刚从山顶洞里走出来,人类刚刚扔掉了披在身上的树叶,穿上象征文明的衣服,这么落后的生活状态,可以内视出如此细密的经络来,如今的神仙为什么不出来显圣,力挺中医,证实经络的存在了呢!神仙仅仅把它内视到的人体经络,用一种我们不知道的方式传达给了黄帝和岐伯,并被后人写在《黄帝内经》上,从此就有了经络。从这以后,似乎神仙就再也不管经络的事了。以致来到现在,中国有了中医、西医两种医学,对于经络是不是存在的问题,争论不休,那神仙也不出来说句公道话。神仙啊神仙,你老人家也忒不负责任了!上面所说,极有“戏说”之嫌。不过,通过推理,推测出“神仙发现了经络”,实在是无奈之举。既然所有经络笃信人士,都不能正确回答“古人是怎样看见经络的”问题。王其学教授继续说,他只有用一些不确实的半拉子材料来说明,经络是神仙最早发现的、看见的和“内视”到的。
但王其学教授说推测归推测,事实归事实。许多人都觉得,世界上应该是没有神仙的。于是知道,经络并不是神仙发现的。那么是怎样发现的呢?只好再重新推测:古人看到了、感觉到了人体的皮肤外表、肌腱外形、可见静脉有序延伸、某些静脉窦的突出、动脉的搏动、神经传导的某些感觉、冷热刺激带来的变化、情绪激动造成的外表紧张状况等等生理现象,却无法用正确的解剖学做出解释,于是,揣摩着、误认为人体内存在着“经络”。从《黄帝内经》的粗浅经络描述,到《伤寒论》的“六经”系统化,再到“铜人经络像”的产生,越传越玄,越传越远,不断补充,代代臆想,逐渐细化,把这种本来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一直发展成不能更改、不能取消的“中医学之根本”。
对此,《费伦教授与量子色动化学》的帖子分析王其学教授想说的目的是:请笃信经络的人们告诉他,最早发现经络的,到底是人还是神?如果他没有可视根据,而是误解了肉眼能及的人体外表及其生理现象,进行没有根据的臆想、杜撰,那么,笃信者如果敢于摆事实、讲道理的话,就应该承认经络并不存在。从而摒弃吓唬人的经络学说,一是一、二是二的回到现代医学人体解剖轨道上来,别再搞那些故弄玄虚的玩意来忽悠百姓了。假如他是神,是神仙最早发现了人体经络,那么现存的经络学说及其发现经络的神仙,就可以重新组成一个有关经络的宗教,让笃信者、善男信女们予以顶礼膜拜,以便治病消灾。不过经络就不属于医学范围了,而成了神学或者一种宗教。那么,一切与经络、穴位有关的针灸、推拿、按摩、拔火罐、六经辨症、三焦辨症等等,都应该剔除出医学范畴、驱逐出医院和一切卫生医疗机构,让它回归到寺庙、道观、仙山、神坛或者神学的其他领域中去。
但费伦教授没有卷入王其学的争论,原因我们下面来分析。
b、费伦教授对人的宽恕精神及其来源
在发《费伦教授与量子色动化学》的帖子之前,笔者对费伦教授的社会关系一概不知。在《天地生人学术论坛》网上,《费伦教授与量子色动化学》帖子的跟帖,很多网友也是“就事论事”,谈点赞成和反对的意见。但不久出现一个网名为“37度”的跟帖,他的言论使笔者大惑不解──他离开经络医学本质的争论,大谈“费伦是费孝通的侄子。费孝通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费伦利用这层关系,获得国家的经络科研经费,而费伦并无实验经络科研的能力”云云。笔者在“37度”类似的多次跟帖后提醒,不谈这类“攻击”的言论。但“37度”不听,反而转头发帖说笔者在“ X X县科协工作,因宣传费伦,已被单位批评”云云──这种无中生有的言行,使笔者感到“37度”对费伦教授的“攻击”也会有不实之辞。
因为笔者写《费伦教授与量子色动化学》用的是笔名“叶眺新”;“X X县科协”曾是笔者工作过的老单位,而且笔者在后来的单位已退休,对费伦教授的宣传,纯粹出于对费伦教授执著的经络科学实验精神的敬佩。看“37度”的“攻击”言论,觉得他与费伦教授很熟。于是笔者再次给费伦教授寄电子邮件,把“37度”在《天地生人学术论坛》网上的事情告诉,并问他知不知道“37度”是什么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13:16, Processed in 0.2028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