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489|回复: 1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20-6-13 16:15:2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历史文献老子《山海经》佐证嫘祖故里在盐亭

 [复制链接]
老子《山海经》佐证嫘祖故里在盐亭
石云龙
199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一书的第(四)段在文字的原始阶段一节里,对刻划符号有这样一段论述:“四川盐亭县曾发现一个完整的界碑,上面刻有五十多个文字符号与半坡彩陶刻划符号相类似,属于四五千年前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存。
近年来,湖北省吴前衡教授,带着这方拓片石刻划符号,不远万里来到四川盐亭,从各方面考察后写出的《八千里路的遗憾和希望》一文。“《大观》一书详述了四川岷山上游有棺葬墓中出土的黑色双耳陶罐31个刻划符号,四川茂汶石棺墓葬中出土的21个刻划符号,四川盐亭县曾发现一个完整的界碑上面刻有50多行类似文字的符号,都与半坡彩陶刻划符号相类似”。这些都与黄帝、嫘祖同古蜀文化有直接关系。近年来在嫘祖故里高灯镇凤凰寨发掘的一颗兽角形印记,也是难于辩识的刻划符号。盐亭县巨龙乡三合寨古洞亦有此刻划符号。
《大观》言:“四川盐亭出土的碑文,是属于四五千年前龙山文化的遗存”自然与黄帝嫘祖同古蜀文化有直接关系。湖北省吴前衡教授带着这方拓片石刻划符号,不远万里来到四川盐亭从各方面考察后写出的《八千里路的遗憾和希望》一文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目的是对中国上古文化的研究为揭开上古文化之谜而奔忙。特别是盐亭是嫘祖故里,研究皆拓片的含金质更为重要。
《大观》指出:“碑是清朝末年在四川盐亭出土的遗存”是否与嫘祖出生在盐亭有关系。1996年盐亭县开展文物普查,在龙凤乡金凤村石马沟悬岩上一处人称“蛮子洞”的山洞进行了探查。石洞长9米,宽5米,高3米,是一间大的石室,洞内有石柜5个,石壁上刻有一女子乘一匹马,两边有一副对联,上联“先祖功德黄帝诏”,下联“王氏蚕姑丝绢藏”。字是刻在石上并用土红填写过的,其石壁上刻有“咸丰九年腊月十二日开洞,十年二月三十日闭洞”并还有石工姓名和承首人的姓名,这些人都姓马。据当地民众推测可能是嫘祖时期的藏丝洞。特别是“咸丰十年”即清朝末年公元1860年是否与《大观》所言:清朝末年四川盐亭出土一块完整的界(蛮)碑有关。
《山海经·海内经》云:“黄帝妻雷祖生昌意”说明黄帝妻姓“雷”。但是《山海经·西次三经》有两条经文均言黄帝妻又名“蠃母”(音羅)又与“螺”通。《史记·五帝本纪》又言: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如此黄帝之妻有“雷、螺、嫘”三个姓氏,然而解放前即1949年以前川北盐亭一带除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外,其余地区全部都称雷祖或螺祖。特别与老子著《山海经》相吻合。按“雷”字的含意,自然界电气盪激空气所发之大声谓之雷电,乃万物所具之一种威力,如雷霆万钧,喻威力之大。可能是黄帝元妃因发明野蚕家养,衣被天下,丝满全球,故黄帝封妻名曰雷祖。黄帝又封雷祖为“蠃母”。蠃(音羅)与螺通,螺:即是蚕,因蚕丝之意。
这些都是推测,为了求实真意,2020年2月28日晚,正当新冠病毒封城之 际,愚老怀带着“雷祖、蠃母”之谜团,继续反复研究推敲盐亭出土上古界碑,既然界碑属于四五千年前黄帝时期的遗存,是否与黄帝妻雷祖有关联,这次研究界碑,因心中有雷祖的烙印,打开《中华之母嫘祖大型画册》记载的上古界碑,突然灵光闪闪的“雷、蜀、干”三个大字类似刻化符号呈现在界碑的正中央上前方,又一个皇天不瞒苦心人的奇迹终于又出现了,原来该碑是为黄帝之妻雷祖立的铭碑,雷字的下面是一个蜀字,太妙极了,因蜀即是蚕,象征雷祖发明野蚕家养,丝满全球,蜀字的下面是“干”字。“干”者:干支也,十干十二支,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取义于木之干枝。相传是伏羲氏创造十干,黄帝时黄帝命大挠始造十二地支以作甲子。雷字的右边是个“四”字。四:古谓蜀有岷、炉、嘉、巴四条大河。四字下面是个古体山字,可能是象征山水之意。蜀字侧边一个霓字,霓:电光射入空气内所发之光气,如霓虹光。可能是为烘托黄帝雷祖之意。还有一个韭字等,韭:即韭菜,根苗肥白而嫩,味尤美。其余的文字符号待专家识辨,下面说明两点:
其一、上文为什么又是一次皇天不瞒苦心人呢?是因2018年11月28日晚9点,破解《山海经》是老子隐意所著。然而《山海经》是揭开中国上古史之瑰宝。愚老写了特大号外,要求盐亭县领导开发行会,当时负责管文化的黄副县长有承诺,后因调离而被拦置,时隔15个月即2020年2月28日,又解破了盐亭出土黄帝嫘祖时期的遗物,可以充分佐证嫘祖诞生在盐亭无可歧议的铁卷丹书。
其二、过去认为盐亭出土的界碑拓片文字可与半坡刻化符号相类似,现在认为此说不准确。因为半坡刻化符号属于仰韶文化,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即伏牺时期,据《炎黄汇典考古卷》载言:半坡刻化符号刚劲有力,笔画简单,形状规则,有竖、横、斜、叉组成各种符号。其中以最简单的一竖道号为最多,有丁字的或倒勾形的。然而盐亭出土的界碑拓片符号笔画较多,刚劲有力,然而基本以成象形文字。《考古卷》言:相传黄帝命仓颉造字之说,是无可置疑的,仓颉识鸟迹造字是四五千年,晚半坡刻划符号千余年,说明盐亭出土的石碑拓片是黄帝时期的遗存,是正确的。
其三、湖北省吴前衡教授带着盐亭出土的石碑拓片,不远万里来到四川盐亭从各方面考查后写出的《八千里路的遗憾和希望》一文载入北京大学的刊物上。其目的是解破中国上古文化史,遗憾百余年来无人识别,郭沫若是破解甲骨文的专家已作古了。现在为四川盐亭嫘祖故里九十三岁的老人石云龙草民所解破,难道不皆可歌可泣吗?至于残碑的下落何存,可能与撰嫘祖圣地碑文赵蕤故里北岩村修建雷祖庙有关。《大观》言:“碑是清末四川盐亭出土的”这时正直清末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在盐亭龙西陵镇金凤村石马沟悬岩上人称蛮子洞,人称是是上古时嫘祖的藏丝洞,这时与赵蕤故里北岩村修建雷祖庙有关。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武磊今晚有望首发 北京西城:5月30日后去过新发地市场的辖区居民速和社区联系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6-13 16:16:1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一、从古桑硅木化石回溯盐亭嫘祖故里
嫘祖发明野蚕家养,衣被天下,《尔雅》云:桑中蚕也,说明桑硅化石与嫘祖发明野蚕家养有密切关系。巴蜀是中国早期蚕桑绸丝的发祥地。近十几年来,有些地方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争夺上古圣人的出生地,说当地是古“西陵”嫘祖的出生地,意在打造文化大省,大势塑造地缘文化。
《史记》云: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嫘祖的出生地何在,目前就全国而言,说当地是“古西陵”是嫘祖的出生地不下13处,嫘祖发明养蚕抽丝,其足迹所至都有嫘祖的传说,但其出生地只有一处,故里应该只有一处,出生地肯定故里,嫘祖文化也有原生地和次生地之别,人们争论的是原生地,即其出生地。史学家在论及嫘祖故里,提出四条原则:①其地必须有“西陵”地名,这个地名必须在秦汉之前就已经有了。而且必须在先秦之前就有史籍记载。②“西陵”“轩辕之丘”所处的位置远近适当。③当地有地下考古文物作支撑。④其次当地有嫘祖传说故事及植桑养蚕的风情民俗,但必须有前三条作支撑。
当前国际国内对文明的评判提出四条标准:①要有城市,在发掘遗址中应有能容纳五仟人的城市。②要有文字。③要有较复杂配套的礼仪建筑。④要有能冶炼青铜器技术。
嫘祖出生地四条原则和四条标准,目前从全国来看,除川北盐亭符合外,其他均不具备,《中华之母嫘祖大型画册》作了详细论述。
有学者提出既然古蜀地区是中国早期蚕桑丝绸的发祥地,为什么《禹贡》九州所记产丝绸地区中却偏偏没有嫘祖出生地梁州呢?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古史的两大系统,简单说来,《禹贡》出自商朝史官,对夏朝的追述,对夏代以前的历史不可能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尤其是夏与商在古史中分别属于颛顼和帝喾两大系统,西蜀与夏同系,它的丝绸起原史,只见载于黄帝颛顼系统所传古史,而不见载于帝喾系统所传古史,因此在帝喾系统的商朝史官,那里也无法知道西蜀丝绸的历史。此情理应无所辩驳,但任被固执已见的人大加非议,说什么“巴蜀地区在龙山黄帝时代与河南龙山文化不属于一个文化区,夏商时代才开始与中原地区有所联系,直到战国以后巴蜀才算真正纳入华夏文化圈,自古,古蜀属于西南蛮夷,不毛之地的山野人而著名于世”。
1桑木硅化石佐证巴蜀文明史
桑木硅化石属祼子化石类,树化石是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大片原始森林被磅礴的自然力量埋葬于地下,在高压低温无氧环境下浸泡于二氧化硅的饱和溶液中,树木中的碳元素逐渐被二氧化硅替代,并部分保留了树木的某些原始特征,纳入围岩的某些矿物元素,形成滨纷的色彩,这就是木化石的形成。
中华大地硅化木的分布区域,据地质专家的考证,目前只限于华东的浙江地区,华北的辽宁地区,西北的新疆地区,国家建立了硅木化石地质公园,近年来国家在川中丘陵地区的射洪县明星镇修建磅大的地质公园,迎接全世界侏罗纪现场会在射洪县揭幕。
桑木化石与丝绸源头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愚老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川北盐亭一带是硅木化石隐藏量宽广,密集程度很高的地区,其范围辐射到梓江流域涪江流域和嘉陵江流域。特别是地处丘陵地区的盐亭县,全县36个乡镇,几乎乡乡镇镇都有硅木化石,如县城南门外弥江与梓江交汇处,硅木化石深埋河底,上世纪30年代,梓江河水暴涨,显露出硅化木,县城名流冯大德准备掘取,突然再次被河水暴涨,覆盖泥沙深埋,直至上世纪90年代,建筑河堤,此木从新面世,现存愚老石氏硅木化石收藏加工程列馆。经过几年的实地考查,嫘祖故里的高灯镇、金鸡镇、玉龙镇、龙泉乡、金孔镇、古来乡、黄甸镇、麻秧乡、两河镇、巨龙镇、毛公乡、柏梓镇、双碑乡、八角镇、灵龙乡等都隐藏着大量的硅木化石。
石氏桑硅化石收藏加工程列馆,属于民间个人行为,在盐亭县文化局的观怀支持下,现收集储藏硅木化石数百件,大部分采集于梓江沿岸丘陵峡峪之中,现就采集过程中一些体会概述如下。
2 羊肠曲道覓化石
上世纪50年代,老百姓关于硅化石的知识,知之甚少,不知道它的历史价值,大跃进时期农民开荒种粮,挖掘出大批硅化石,用来砌地边,筑桥基、垒坟墓、砌房基,特别是90年代,掘山砍岭,修建乡村道路,挖掘出大批硅木化石,农民称为龙骨石,被粉碎为碎石,用来铺路基,砌地边,偶有残存,被掀下悬岩山坡,竹林牛粪垃圾堆中,愚老八旬有二,二级残疾,手持荆杖,至有关乡镇羊肠小道,山坡峡谷,一块一块地寻覓, 挖刨采集了数百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6-13 16:16:50|只看该作者
3  硅木化石的价值
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进化,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这样可以根据岩层中保存下来的硅木化石,确定地层的顺序和年代,高级的木化玉可以确定为古生代三叠纪时期距今3.3亿年前的树化玉。所以说硅木化石是研究地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万卷书。
有人说:1.4亿年前青藏高原缓缓升起,云南高原及西部横断山脉出现,秦岭巫山大巴山隆起,古地中海西退,出现很多盆地和凹地形成的湖盆。如滇湖、西昌湖、巴蜀湖、云梦泽等。8千万年前,经堰塞湖溃坝,才造成遍布大小盆地,如青海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以及干涸前盆塞海等。缅甸是世界著名产树化玉的地区之一。树化玉的形成期应该推算到距今3.55亿年前古生代时期的石炭纪时代,这时蕨类植物特别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树化玉便是此时开始形成。横断山脉在四川边境及云南的西部,横亘在中缅边界。其脉系自巴颜喀拉山分出,凡五道,皆自北而南,平形直下其间,纵名诸川上游之域,如怒江贯穿缅甸全境,其下游萨尔温江,流入南海。我国古史所说昆仑山专指中昆仑之南部,在甘肃新疆之间,一叫北岭,自巴颜喀拉山东至四川为岷山。一叫南岭,自横断山脉东南入云南,横亘在中缅边境。横断山脉与四川盆地的地壳层有密切关系,同属一个板块地带,硅木树化玉可以确定地质时代。
4)四川盆地与侏罗纪文化
侏罗纪属中生代地质年代,时空可以上限到2.5亿年前的三叠纪,下限到1.4亿年前的白垩纪,在瑞士侏罗纪山脉发现地质层系,故称侏罗纪,皆纪变动最少,有砂岩、贝岩、石灰岩,故又名卵石纪,此时爬虫类繁育极盛,有大型恐龙、有鸟类发生,植物中松柏桑繁盛。据考川中丘陵地区的地质与此基本一致。此前中国地域大部分仍为海洋时,这时岩石皆因海洋沉积作用而成,沙岩多成卵石之形,沙石是岩石风化和侵蚀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之中,由于流速和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的逐渐沉积。所以说四川盆地的地质与侏罗记有很多共同特征,例如:涪江发源于岷山的东陵。嫘祖故里的梓江发源于岷山之东的龙门山脉。涪江流域和梓江流域普遍沉积着深厚的沙卵石层。是当前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地质学家故有涪江卵石之称。
此时爬虫类繁育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有大型恐龙,不仅沱江流域有著名于世的自贡巨型恐龙化石,然而在梓江流域的盐亭县两河镇泥坝桥村上世纪80年代,当地农民亦发掘出数块恐龙蛋化石,为古物家所珍藏。高团村还出现很多乌木化石,盐亭七宝乡和金孔镇桂花乡发掘两只剑齿象化石。
川北丘陵地区,以盐亭为中心的硅木化石群,使人触景生情,原始风情从头越,忽然进入绿荫中。松柏常青盖大地,桑林浩瀚绿浪翻。爬虫动物大繁殖,大小恐龙竞称雄。鸟类开始枝头语,祼盛蕨衰势必然。在实践中有些难忘的事:(甲)每块化石都有密集的蛀虫洞孔,这些爬虫以树为食,其粪便已成为化石遗存在洞穴中。(乙)一块硅木化石的主干中,栖息一支大螃蟹,已经成为了生物化石,螃蟹属两栖动物,长期躲栖在树穴中,可能是受到强者的攻击。(丙)神蜜的天蛾,在一块树化石的驱体内,发现一支神蜜的天蛾,这支天蛾栖息在蛀虫洞孔内,断料时1200度高震动的金钢沙切角器,从断料、剥皮,幸好未伤蛾体,次日打磨时在磨机电风扇扇动下,发现有鳞光不断地闪动,始知是一支天蛾紧贴在虫洞孔内,天蛾周围其粪便已经变成了化石,为什么天蛾的翅膀既未僵化,也未成化石,还保持着鳞光,能展开煽动发光,天蛾栖身处是断料时的新口,不可能天蛾是后来从外面爬入洞内的,如此神奇的特异现象,只能请生物学家研究解释。(丁)龙凤山发掘龙骨鞭,盐亭县巨龙乡、龙骨坡沙岩层中发掘出一块木化石,断料打磨时,均注意保持原状,未伤及树体,经过初加工后,才发现俨然是一根木化石龙鞭。长60公分。粗细适宜。鞭根呈现两块睾丸,鞭根至鞭稍顶端有道阴沟,阴沟周围显现很多半透明的色彩,黄褐、红黑兼润,颇具观偿价值。
此山命名形象,当地人称:龙骨山、龙骨坡、火石山、龙凤山,龙凤山生龙鞭,传说黄帝和嫘祖曾经在此居住过。故名龙凤山,虽说事渺茫,也是神奇中的奇事。盐亭县硅木化石的形成,弃二氧化硅的化学名词,以通俗易懂的民俗方言表述:在千万分之一埋葬的树木中形成一块硅木化石,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条件。第一,当地要具备有丰富的硅,硅即是矽,非金属原质,为褐色粉末。第二,有硅还必须要有密集的晶面体。凡沙岩均含少许的晶面体,阳光下可见闪闪发光的亮点,晶面体是独立体,群集在沙岩层中。第三,当地应有铁、铜、锌、铅等矿物质。主要起致色作用。第四,要有沉厚的泡沙石岩层,晶面体则群集在沙石上。第五,光照辐射强烈,昼夜有日月精华的照射。第六,雨水充足。前两条是构成木化石的主要条件。初出土的化石原料,经过剥皮、裸露一层尚未变成化石的硅质体。此时硅色体主要起着储藏水分的作用。
愚老在烈日强光下加工打磨,突然发现在坚硬的化石边沿,侵透出齐整的水迹不断浸出,误以为是神密的奇迹。后来将长度20公分半成品的木化石二分之一直立浸泡在水中,发现坚硬部分无水迹上浸,硅质部分,水迹迅速浸透至顶端,说明硅粉末既能储存水分,又是确保枯枝败叶从新焕发青春的神奇作用。民间自古有段奇传,说的是:人死后,因尸体埋葬在龙脉上,受到日月精华的辐射,时间久了,尸体遍身生长红毛、黄发、黄眉、黄眼和黄牙,昼夜现身作魅。
例如黄甸镇场西水电站后水山上1965年出现过事像。原利和乡附近也发生类似情况。恐龙与人类同属脊椎动物,有恐龙化石,一万年前更新世纪的晚期,四川资阳,湖北长阳同样发现智人化石。说明祼子植物与脊椎人类动物只要条件具备,同样可以形成化石,上文的传说故事,只是“画蛇添足”多了“昼夜现身作魅”而也。以硅木化石形成的原理,民间所传“养尸地”应该值得继续研究。因为这是科究不是神话。

4# 金佛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6-13 16:17:20|只看该作者
硅木化石和树化玉的致色,主因矿物质,铜致绿色,铁致红色,硅致褐色,褐即黄黑色。川北梓江流域,涪江流域,可能因缺乏铜铁矿物质,除偶然发现晶莹剔透五彩缤纷的鸡血红、蓝、黑、绿色化石外,都是造型独特,属于观赏型的木化石,表皮以黄、褐、红、白色为主,树心以半透明灰、褐、白、黄、黑为主体,纹彩清晰美观,颇有观赏价值,从树皮、树心、纹路,肉眼均可识别原料是什么名称,桑色红、柏色白特别明显。因为它们保存了木质的部分原质和形态。故此川中丘陵地区的地质情况,基本符合侏罗纪的特征。
其八、盐亭县广播局报道八旬翁自建桑硅化石馆佐证嫘祖故里在盐亭。当时玉龙粮站退休职工82岁的石云龙30年来收集了500多件硅木化石,并自建了一座桑硅化石陈列馆,潜心研究嫘祖文化。在石云龙的桑硅化石收藏加工陈列馆,一块高约1.2米,直径约0.5米,重约500斤的硅木化石特别引人注目,石云龙兴致勃勃的告诉记者:这块化石是上世纪30年代,梓江河水暴涨,冲出了深埋于县城南门外弥江与梓江交汇处河底的这块硅木化石,当时有人准备捞起时,河水忽然又涨,再次将这块硅木化石深藏河底,到上世纪90年代修筑河堤,这块硅木化石被附近居民捡到,石云龙收藏后将它打磨并取名黄帝。记者看见石云龙收藏的这些硅木化石色泽丰富,有的艳红,有的暗褐,其形态美丽多姿,有的像佛爷,有的像珠峰,还有的曲线曼妙像美女,石大爷给那曲线最美的硅木化石取名嫘祖,又名古桑红烂漫。在这个陈列馆里还有摆放着一些没有经过打磨的硅木化石,有的形如火箭飞天,有的壮如神龟,还有一件形如古琴,用小石头轻轻敲击能发出悦耳的声响。
石云龙说:这块石头需要打磨14天,2周时间,然后再上清漆。据了解,硅木化石可以打出火,所以我县不少出硅木化石的山坡被叫做火山坡。上个世纪90年代,巨龙镇的火石坡修村路时挖出不少火石,当地百姓不知这是化石,便把这些石头弄回家垫猪圈,砌地边。石云龙知道一个地方出土的硅木化石越多,对研究该地远古时代的植被越有价值,他经常与当地百姓讲这些化石的文物研究价值,龙凤乡金凤山龙凤村村民修庙时发现了不少桑木化石,石云龙立即赶去,并在那里挖出,现在陈列馆中被称为化石之王的珍贵桑木化石。石云龙说: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我找古桑化石,盐亭据说是有古桑化石,我就在山上去找,找了很久很久才找到一块,最后找了几年时间终于找了500多块。
其九、老子隐意修《山海经·海内经》赞扬黄帝嫘祖故里成都平原物华天宝,是吹响古蜀文化的号角。其文曰: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榖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历代注家注云:①都广之野:在今四川双流一带。②爰有:谓此处出产的粮食营养丰富,口感好。③播琴:播种,楚地方言中“种”字与“琴”字发音相近。④:灵寿:树木名,即椐树。⑤聚:丛生。⑥此草:即此地之草。
今人石云龙注:①西南:喻意泛指西南夷。②黑水:金沙江古称黑水。③都广之野:地在今成都平原,其城方三百里,是黄帝时期的天下之中,素女所出也。《楚词·九叹》“绝都广以直指兮”。袁珂注本《说文击传》云:“黄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琴,黄帝悲,乃分之为二十五弦。”杨慎注云:“素女在青城山天老谷,今名玉女洞”。④百榖自生:榖:又通構,与《南山经》其状如構,词意相同,喻意古蜀人善於思维。⑤冬夏播琴:历代注家是也,播种楚地方言。“种”与“琴”是音相近。老子之时周。喻意楚将代周称。君子因雅琴以致思,言遇灾害不失其操行。⑥灵寿:木名似竹有无节即寿木,長於昆仑山。华实,食其实者不死,故曰寿木。又称灵杖,老人所执以扶行。⑦草木所聚:在此丛殖也。喻言:春秋之际,中原五霸称雄,政出方伯,周王朝不能治。然而古蜀国虽被打入冷宫,却因祸得福,躲过了中原战争的灾难,正如司马相如《大人颂》所言:“世有大人兮,在于中州。宅弥万里兮,曾不足以少留。悲世俗之迫隘兮,朅轻举而远游。乘绛幡之素霓兮,载云气而上浮。
遍览八紘而观四荒兮,朅度九江而越五河。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奄息葱极泛滥水娭兮,使灵娲鼓琴而舞冯夷。排阊阖而入帝宫兮,载玉女而与之归”。大意是:当今世上有位帝王啊!他住在京畿都城河南洛阳。住宅充满尘土硝烟万里啊,春秋战国时代,人们不愿在此久留居住。哀痛世上知识浅薄的人啊,不思省去远方玩游。竖起深红色旌旗,像浅红色的彩云啊,被气流送上高空而漂浮……遍观八方冠带,又览被舜流放到四方的夷狄啊,去观大禹所导的九州,而又越过江、河、淮、济、汉。往来於昆仑炎火之山,渡过弱水河啊!方舟行到尽头,涉过流沙,忽然休息在葱岭山,在泛滥的河水中游戏啊!使女娲琴瑟,让河伯水神跳舞。进入排列整齐黄帝的宫室啊,相传黄帝曾在青城山与素女相爱,现在载着素女与他同归。这段经文喻意古蜀国是黄帝的故乡,他的子孙世世代代都在这块熟地上繁殖生息。
⑧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爰:古代在法厅上争论。爰书:鞫囚考实之判辞训易,古者重刑,嫌有爰恶,故变易其判辞,使他官考实之。平反招雪百兽:众多兽 于此群聚。老子用心之良苦,现从“爰书”鞫讼说起,古蜀国是黄帝的出生地,位于昆仑山,方圆三百里,为天下之中心,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代黄帝称帝,颛顼封其次妃的儿子名叫蚕丛于蜀,五帝及大禹时代为候伯。夏禹定九州,把黄帝故里定为九州之一的梁州。尧舜时制定五服制,天子之国,五百里以内为甸服,甸服以外五百里为候服,候服以外五百里以外为绥服,绥服以外五百里为要服,要服以外五百里定为荒服,三百里定为蛮,二百里定为荒,荒服者,管束劳动,改造也。虞舜时把持不同政见的大臣,采取驱逐流放的办法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变北狄,把欢兜流放到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古蜀国距离中原四千余里,自然成为了西南蛮夷之地。商灭夏后,取消了梁州,把古蜀梁州排次在九州之外,从此把黄帝故里戴上了西南夷的黑帽子,不能与中原诸侯会盟。尽管长期遭到歧视,然而老子在都广之野这段经文里都隐意赞扬,古蜀民众为“爰有百兽,仍然相群爰处”最后末尾还高呼寒冷的冬天,炎热的夏天,都会繁殖长生而不死,等待柳暗花明时刻的到来!
其十、《嫘祖圣地碑》字字闪金光。《五帝本纪》云:“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轩辕之丘,西陵在何处,后世史学者对于黄帝和嫘祖有关情结猜测了几千年,见仁见智,难有定论。唐开元间,李白之师赵蕤在盐亭金鸡场嫘祖山撰《嫘祖圣地碑》云:女中圣贤王凤,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是以尊为先蚕。忆宫史,据前碑所志,补建于蜀王之先祖蚕丛,后文翁治蜀,大加阔筑,历经兵燹,已三缺三圆矣。本文的关键词是:本邑  首创  先蚕  蚕丛  文翁  三缺三圆  嫘轩宫  西蜀  马头娘和菀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6-13 16:18:05|只看该作者
二、《嫘祖圣地碑》首次载文嫘祖诞生在盐亭
李白之师赵蕤在他所著《反经》洋洋数十万字没有署明他的籍贯和出生年月,致使后学猜测了千余年,然而《嫘祖圣地碑》文明确记载:“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本邑者,言其作者的故里也。不仅告诉人们赵蕤出生于盐亭,更重要的是赵蕤首先肯定嫘祖诞生地在四川盐亭县的金鸡场嫘祖山,他与嫘祖同乡共里,从此揭开了几千年嫘祖诞生地之谜,功盖大儒。
1)颛顼为祖父母建造嫘轩宫
嫘祖晚年随同黄帝带着孙儿颛顼赴南方巡游,传授养蚕抽丝编绢之术,东至杭州湾钱山漾,在返回途中,行至衡阳岣嵝山,嫘祖身感不适,自知天命有限,速返西陵,嘱咐叶落归根,葬于青龙之首。南宋《路史》记载:“嫘祖殁于衡阳道”的说法。
《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承黄帝位,是为帝颛顼也。”颛顼在祖母的家乡青龙山之首修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嫘轩宫,祭祀先祖的宫殿。宫者,室也,言屋见垣上,穹隆然也,黄帝作宫室以避寒暑,谓天子所居之地曰宫。大唐李白之师赵蕤撰《嫘祖圣地》碑文言:“忆宫史,据前碑所志,补建于蜀王之先祖蚕丛,后文翁治蜀,大加阔筑;历经兵燹,已三缺三圆矣。嫘轩宫距地千丈,总殿五层。”此数语,简而精粤,追述了被湮没的古蜀国文明史迹之悠久,言其嫘轩宫之雄伟。
据《华阳国志》引《蜀王本纪》记载:“蜀地建国,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黄帝为他的儿子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生下儿子高阳,这就是帝颛顼。颛顼承黄帝位后,分封他的弟弟于蜀,为蚕丛蜀侯,世代为侯伯。”历经夏、商、周三代。周武王攻打商纣王时,蜀国也参与了作战。蜀国的土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在周代,蜀国局限于和秦国、巴国交往,虽然供奉王职,却不能和春秋诸国盟会,文字、制度也与其他国家不同。周朝礼崩乐坏的时候,蜀国先称王。有蜀侯蚕丛,他的眼睛是竖着的。最早称王,蜀国第二代帝王叫柏灌。接下来的帝王叫鱼凫。鱼凫王在湔山打猎时,忽然得到成仙之道而升仙。再后来的蜀王叫杜宗和开明。《史记·周本记》记载:“周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厉王好利,王室其将卑乎。”
丛第一次补建嫘轩宫。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帝于公元前2549年封其弟蚕丛为蜀侯,至公元934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败,这时蜀侯蚕丛顺应时势,自封为蜀王,在未封蜀王之前,颛顼帝在嫘祖故里西陵氏所建造的嫘轩宫已逾1600余载,年久失修,蜀侯蚕丛第一次进行了补建。所以《嫘祖圣地》碑文称:嫘轩宫第一次补建于蜀王之先祖蚕丛是真实的。
文翁第二次阔建嫘轩宫。《汉书》记载:“文翁者,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庐(今安徽省)江舒人,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文翁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阁,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据《盐亭旧县志》记载:北宋著名墨竹画家“胸有成竹”的文同,字与可,系文翁之后裔。通春秋好经博古的文翁,生于汉初,距秦惠王灭蜀相隔仅160年,对于古蜀文明应胜知晓。文翁治蜀时,得知黄帝元妃嫘祖诞生在广汉郡地,今之盐亭县。如此佳音喜获至宝。亲临青龙山,嫘轩宫祭祀嫘祖,并置田土於嫘祖故里(今天永泰乡),归养终年。所以《嫘祖圣地》碑文记载:“文翁治蜀对嫘轩宫第二次大加阔建”,是铁证遗传於后世的珍文。
赵蕤第三次补建嫘轩宫。先蚕者,养蚕之始祖也。先蚕之辞始於汉初,据史籍记载,皇后始祭祀亲蚕,西汉至大唐上元880年间,后宫皇后12次亲蚕事祭先蚕,然而唐高宗显庆至上元二年(公元674年)仅18年间,皇后武则天亲蚕事竟达四次之多,为什么则天皇后频繁亲蚕事祭拜先蚕,原因有二:其一,皇后武则天出生於四川广元,古蜀国自古重视蚕桑,广元有皇泽寺、则天庙,至今有蚕桑12图,教民栽桑养蚕抽丝,祭祀先蚕。其二,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永徽六年(公元656年)中书侍郎李义府,四川盐亭永泰人,表奏唐高宗,请求册立宸妃武则天为皇后,同年唐高宗任命李义府为参知政事,为宰相之贰。显庆二年,唐高宗赞扬李义府有功於朝庭,任命李义府为中书令,总揽朝政。龙朔三年(公元663年),任命李义府为右相,仍然掌管选举人才的事。”
李义府是盐亭永泰人,据《盐亭县志》载:“唐高宗永徽六年(656年),县人李义府因策立武则天为皇后,提升宰相之职。”武皇后频繁祭祀先蚕,《旧唐书》卷四,本纪第四高宗上,显庆元年(656年)三月辛巳,武皇后祀先蚕於北郊。《旧唐书》卷五,本纪第五高宗下,总章二年(668年)三月癸酉,则天皇后亲祀先蚕。《旧唐书》卷五,本纪第五高宗下,上元元年(674年)三月己巳则天皇后祀先蚕。
《旧唐书》卷五,本纪,第五高宗下,上元二年(675年)三月丁巳,天后亲蚕於邙山之阳。仅十八年之间,则天皇后不仅频繁祭拜先蚕嫘祖,得知黄帝元妃嫘祖出生在古蜀盐亭县,而且还派遣当朝宰相李义府回到家乡盐亭县嫘祖山“嫘轩宫”拜祭先蚕嫘祖。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后改名武曌,废李家唐朝之名,改国号为大周,首次御驾亲临四川盐亭青龙山嫘轩宫祭拜先蚕嫘祖。尊称嫘祖为先蚕,并吟诗赞美嫘祖故里丝绸之美云:“丝绸龟手富,贝锦鹅溪绢。功比马头娘,月映水三潭。”在大周皇帝的影响下,诗人纷纷奋笔。
唐李白诗:“严陵高揖汉天子,何须仗剑挂主阶。一谈一笑真颜色,鹅溪贝锦喧旁声。”唐杜甫诗:《戏韦侯偃歌》:“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公放笔为直干。”宋苏轼诗:“为爱鹅溪赤茧光,扫残鸡距紫毫铓。世间那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宋文同诗:“谿桥接桑畦,钧笼晓群过。今朝去何早?向晚蚕恐卧。”所以赵蕤撰《嫘祖圣地》碑云:“后山青龙场,黎庶交易,惟丝绸繁多。”“忆宫史,据前碑所志,补建于蜀王之先祖蚕丛;后文翁治蜀,大加阔筑;历经兵燹,已三缺三圆矣。”以上是三补建嫘轩宫的由来。

6# 青城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6-13 16:18:35|只看该作者
2)《嫘祖圣地》碑建嫘轩宫前非南辕北辙
《嫘祖圣地》碑云:“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殁于衡阳道,尊嘱於青龙之首,碑碣尤存。”青龙山又名嫘祖山,东围雍江,西襟梓水,南接龙冠潭,北连三溪口,全长5公里,座东向西,北高南低,西有四脉,东有两麓,绵延起伏,直达金鸡场,像一条巨龙卧于山中。青龙山整座山脉自成龙身形状,龙头俯于嫘祖湖内吸水之状,嫘祖葬于青龙之首的左眼位置。有画龙点睛之说,其地理位置十分神奇独特。青龙山嫘祖墓正北面南,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远眺四方,交错相连,丝源山、蚕丝山相隔。墓下湖水清幽,缺月弯湖,山坳横凸嫘祖墓,山青水绿嫘轩宫。
嫘轩宫虽然已三缺三圆,宋末元初又遭兵燹,第四次迁址再建嫘轩宫,但大唐开元著名隐士李白之师赵蕤所撰《嫘祖圣地》碑文,至上世纪四十年代,经历1214年一直矗立在嫘祖山青龙嘴的嘴唇正中央,至1947年7月初五夜间,在电闪雷鸣一声霹雳中,地动山摇,《嫘祖圣地》碑倒塌了,碑文损没了。幸好1946年至1947年两年间,有二位在青龙山教学的老师和一位嫘祖传人抄录了《嫘祖圣地》的碑文全文流传于世。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值得研究和重视,“嫘轩宫的位置”。因为从上古黄帝之孙颛顼帝为祖父母建造的“嫘轩宫”经历几千年四缺四圆的补建,然而《嫘祖圣地》碑神圣的方位地址,现今8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异口同声地认同在嫘祖墓下北侧嫘祖湖畔青龙的嘴唇二台地正中,是《嫘祖圣地》碑的确切位置。如此,既填补了“嫘轩宫”和“嫘祖圣地”碑一南一北的缺误,更重要的是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貌。至于已辞世受人尊敬的三位老人,他们所撰抄《嫘祖圣地》碑文的过程,有被个别人误解。
3)先蚕礼制历史演变
先蚕礼制出于孔子所著《周礼·月令》。古文《辞源》记载:《周礼》又名《礼记》一名《大小戴礼》:汉初河间献王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周礼》共131篇面世,时无传之者,至西汉末年,刘向考校经籍,检得130篇,第而叙之。又得明堂阴阳记33篇,三朝记七篇,王史氏记二十一篇,乐礼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东汉戴德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礼记》其弟胜又删为四十一篇,谓《小戴礼记》,汉末马融传之,融又益月令一篇,明堂位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九篇。为一书,即今之《礼记》。东汉末郑玄注极精,唐孔懿达传正义,发挥郑学,元陈澔撰《礼记集说》,明代立于学官。清乾隆时,敕撰《礼义疏》,虽兼采众说,要皆以郑玄、孔懿达为主旨。
《月令》:所记十二月天子所颁布之政令。蚕事最早见于《礼记·月令》云:季春之月,是月也(释白文)命看守田野山林的官吏不准砍伐桑柘,斑鸠和戴胜鸟扇动着翅膀降落在桑树上,这时要准备蚕箔、木架和筐篮了,天子的后妃们要举行斋戒,面向西方亲自采桑。禁止妇女们过分打扮,减少她们的女工,鼓励她们专心养蚕,蚕事完毕,分配蚕茧让妇女缫丝,称量缫丝轻重来评价她们的功劳,提供祭祀用的礼服,不可懒惰。
到了战国末期,《吕氏春秋·月令篇》记载:孟夏记:云:蚕桑这类事已经完毕,后妃们进献蚕茧,于是征收茧税,以桑树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依据,不论贵贱少长,一律照此征收,茧税收入作为供应祭祀的礼服。以上蚕事活动谓之“享先蚕”,又称“先蚕礼制”。这些活动事宜是天子颁布的法规,历代相传。
我国是蚕桑缫丝的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养蚕缫丝传说。先蚕即是蚕神,是最先发明创造养蚕的人。而成为后人崇拜祭祀的偶像。在我国很早就有关于蚕神的记载,关于蚕神的姓名、来历有不同的说法,先秦以前祭祀对象,据《春秋谷梁传·桓公十四年》记载:“天子亲耕,以供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晋书·礼志上》记载:“《周礼》王后帅内外命妇享先蚕于北郊。汉仪,皇后亲桑东郊苑中,蚕室祭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祠用少牢。”说明当代所祀蚕神为“菀窳妇人、寓氏公主。”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以黄帝轩辕氏为蚕神祭祀。《隋书·礼仪志二》记载:“后齐……每岁季春,谷雨后吉日,使公卿以一太牢祀先蚕黄帝轩辕氏于坛上,无配,如祀先农。”至北周时则改祭黄帝元妃西陵氏,即嫘祖。民间信仰的蚕神除嫘祖外,还有马头娘、寓氏公主、蚕姑、青衣神的说法。
4)嫘祖与马头娘
蜀即是蚕,《韩非子·说林上》其文曰:鳝似蛇,蚕似蠋,渔者持鳝,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嫘者:《说文解字》,田间采桑养蚕姑娘,黄帝封为嫘祖,养蚕的始祖。
马头娘的由来,出自荀子《蚕赋》(约公元前313—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 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蚕赋》是荀子提倡人性恶的著名篇章。原文如下:“有物於此,蠡兮其状,屡化如神,功被天下,为万世文。礼乐以成,贵贱以分,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名号不美,与暴为邻,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弃其耆老,收其后世。人属所利,飞鸟所害。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五泰占之曰:“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欤?屡化而不寿者欤?善状而拙者欤?有父母而无牝牡者欤?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伏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
释白文:“这里有一物,赤裸裸的其形,屡次变化如神。功盖天下,为万代文化。礼乐靠它而成,贵贱以它来分。养老抚幼,靠它生存。名字难听,与‘暴’为邻。功业建立自身废,事业成功家破坏。抛弃老一辈,收养下一代。人类所利用,飞鸟所伤害。我愚昧不认识,请神巫五泰下猜测。神巫五泰猜测说:这个东西身子长得像女人的身子,头长得像马的头吗?是屡次蜕化而不得长寿的吗?是善于度过壮年,而掘于老年图谋的吗?是有父母不分雌雄的吗?冬天潜伏,夏天出游,吃的桑叶,吐的丝线,丝线起先纷乱后来有条不紊。生长在夏天,而害怕酷暑;喜欢湿润而害怕雨淋,以蛹为母,以蛾为父,多次睡眠多次苏醒,得以长大。这个就是蚕的道理。”
荀子借神巫五泰之口阐述人性初恶而后善的道理,倡人性本恶,与孟子倡人性本善相对立。到了东汉,《蜀图经》作者,把荀子这篇《蚕赋》撰写成《马头娘·苑窳》的故事面世,在蜀地广为流传,其文曰:马头娘,菀窳,蚕神也,蜀有蚕女,父为人掠,惟所乘马在,其母誓曰,有得父还者,以此女嫁之,马闻言,振速而去,数日,父乘马归,自此马嘶鸣不肯饮龁。父射杀之,曝其皮於庭,皮厥然而起,卷女去,旬日,皮棲於桑上,女化为蚕,每岁祈蚕者云集,蜀宫观塑女像,披马皮,谓之马头娘,以祈蚕焉,见《蜀图经》。从东汉起在蜀中不祀先蚕西陵氏嫘祖,改祭祀马头娘菀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6-13 16:19:02|只看该作者
5)中国历代祀祠三尊蚕神
唐·李白之师赵蕤撰《嫘祖圣地》碑文明确记载,宫之前为嫘祖殿敬朔嫘祖、马头娘菀窳、寓氏公主三尊巨像。碑文把马头娘、寓氏公主与蚕丝始祖嫘祖,共尊称为蚕丝祖神,敬仰。南宋著名画家楼王寿 蚕妇之辛苦,遂绘制桑织图24幅,呈献给宋高宗,深得高宗的赞赏,并获得吴皇后题词《祀谢》词曰:“春蚕,作茧市,盛事传西蜀,此邦享先蚕,再拜丝满目,马革裹玉肌,能神不为辱,虽云事渺茫,解与民为福。”
清《康熙御制耕织图》中也有关于“马头娘”的诗句。中国自古以农桑立国,历代统治者均很重视蚕桑事业。清圣祖康熙非常重视农桑,他意外获得南宋楼王寿《耕织图》,感慨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遂命内廷供奉焦秉贞以楼王寿 原作为基础重绘《耕织图》。全图共23幅,在保留楼王寿 原诗的同时,康熙于每图前亲题七言律诗一首作序文,并于序首钤盖“佩文斋”朱印,序尾钤盖“康熙宸翰”阳文朱方大印和阴文“稽古右文之章”朱方大印,再命著名木刻家朱圭,梅裕凤镌版印制,颁赐臣工学习,康熙御笔亲题:“劳劳拜簇祭神桑,喜得丝成愿已偿。自是西陵功德盛,万年衣被泽无疆。”
这两首诗的核心词是:茧市、西蜀、享先蚕、西陵、马革裹玉肌不为辱。①西蜀茧市:是专指蜀中(四川)蚕丝的交易场所。如《嫘祖圣地》碑文云:“后山青龙场,全貌焕然,黎庶交易,百物咸集,惟丝绸繁多。”上述两者诗中都赞扬嫘祖故乡的西蜀,格外显目。②享先蚕:一指老人享子女之福。二指贡献,把珍品献给祖先,神明、天子、王侯的意思。这里指祭祀首创种桑养蚕的始祖嫘祖,而嫘祖之根在盐亭。③西陵、马革裹玉肌不为辱:其意是荀子倡人性始恶,后化为善,寓言马头娘菀窳,菀窳者,指坏妇人也,菀窳的名字难听,人与马恋,后化为蚕,吐丝、结茧,造福於民,民众祭祀塑像为蚕神,宋李肪奉敕监修《太平广记》记载:马头娘菀窳冢在古蜀广汉郡,据《盐亭县志》记载:盐亭属汉广地,王莽改名广信,后汉复名广汉郡,辖今三台、射洪、绵竹等县,郡治曾在今三台、射洪境内,距嫘祖故里金鸡乡近在咫尺。
唐李白之师赵蕤撰《嫘祖圣地》碑文中明确点出“马头娘”就是“菀窳妇人”,唐代嫘轩宫前殿嫘祖殿中更供奉有“嫘祖”、“马头娘菀窳”、“寓氏公主”三尊蚕神像。各种资料痕迹表明,蚕女“马头娘菀窳”的故事就出在盐亭,她与先蚕嫘祖一样都是历代供奉的蚕神,都曾为中国的蚕桑丝织业做出巨大贡献。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解放前盐亭境内所有蚕神庙中嫘祖像的旁边必然有一匹白马相陪伴。而据传说记载,马头娘菀窳是高辛时期人,《史记·五帝本纪》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寓言马头娘故事的主人荀子,荀子是战国末期赵国人,赵国的先祖与蜀同祖,属颛顼的后裔,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古蜀国近三千年的文明史,从此被湮没,荀子出于怀念故祖之情,寓言这一则如此美妙的故事弘扬古蜀文明,在情理之中。马头娘的故事是嫘祖的化身,故称此事传西蜀。
无独有偶,《史记·货殖列传》:“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灭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馀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今广元市)。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卓氏的先祖本唐虞时代的古蜀人,随大禹治水迁徙中原,定居赵城,以冶铸铁致富。成为望族,周初,武王派辛荒伐蜀,即此蜀卓氏。公元前248年秦灭赵蜀卓氏家族怀念汶山沃野,复返回故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的岳父“卓王孙”,即蜀卓氏。司马相如成都人,距秦灭赵仅相隔90年,对于古蜀国被湮没的文明史,应甚知晓,所以他与文翁、扬雄、司马迁、刘向父子等名仕,对于古蜀文明遗留了很多值得研究的篇章,如拙著《为湮没的古蜀文明说几句话》之一:司马相如、司马迁为什么要编神话故事;之二:两司马相聚于古蜀邛筰;之三:古老的流放刑罚;之四:古老的五服制。之五:司马相如《大人赋》为古蜀文明唱赞歌新释;之六:《嫘祖圣地》碑文《盐亭县志》早有记载;之七:即本文,神秘的嫘祖圣地碑文,字字闪金光,是它揭开嫘祖文化的新篇章。
石云龙九旬有三高龄翁,破解中国上古历史“三大难题”,奠定黄帝诞生在古蜀岷山,嫘祖故里在盐亭。
6)《世本》是汉初司马相如著
《史记》记载:蜀卓氏的先祖是赵国人,经营铁发了财,公元前248年秦国灭了赵国,蜀卓氏被虏,国亡家破,寻找居住地。赵国的先祖,本与秦国是共同的祖先,地处西土秦岭山中。周穆王时(公元前996年)赵国的先祖造父,与穆王驾车,西巡猎,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徐偃王造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造父驾车有功,赐与赵城,由此为赵氏,成为后来的赵国。赵国被秦国灭亡,蜀卓氏的先祖本西土蜀人,故回老家临邛,改名卓王孙,仍以铸铁致富,家僮一千人。
卓王孙有个女儿名叫文君,与司马相如结为夫妻。相如,蜀郡成都人,字长卿,因慕赵国国相蔺相如的为人,更名相如。初:蔺相如,战国末期,赵国上卿,秦昭襄王欲以十五城求易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怀壁往,既献璧,秦王无偿城意,乃给取之,完璧归赵,后相赵王。又会秦王于沌池,秦王欲辱赵王,为相如所阻。赵国大将,廉颇自以为不如相如负荆请罪的佳语传世。
汉景帝时(公元前150年)司马相如任武骑 常侍。汉景帝不好辞赋,相如作《子虚赋》以谏节俭,因以风谏,景帝大加赞扬。其实《子虚赋》是对古蜀国和江南风光的高度赞扬。含义深奥为一般知识浅薄的学者不知赋中意。我国史学家在研究上古史的过程中有三道难题一直被困惑,一是《山海经》的作者,近代京安先生著《山海经》新考言:《山海经》研究与一般的古籍研究不太相同,其书朴素迷离,奇异怪诞,残篇断简,佶屈聱牙,纷杂的线索纠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与其说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猜谜。
二是:清朝末年四川省盐亭县出土一块四五千年前类似刻化符号文字的蛮碑,内容含义无法识别。1996年湖北省吴前衡教授带着这方拓片石刻符号,不远万里来到四川盐亭,从各方面考查后写出的《八千里路遗憾和希望》一文,刊载199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一书的第四段在文字的原始阶段一节里,借鉴古学者参考。并请当地有关部门注意访此碑是否仍然存在,并加以妥善保护”。该碑文是否与嫘祖故里有关系?为嫘祖文化研究学者所焦虑。
三是:汉初司马迁著《史记》相传是以《世本》为依据,《世本》出于何时,作者是谁?上述三大难题,有碍上古文化的研究。因为它关系着黄帝和嫘祖的诞生地,关系着中华文化之根。可喜可颂,皇天不瞒苦心人,以上三大难题,均被四川省盐亭县嫘祖故里三十年来,研究嫘祖文化92岁高龄的草民石云龙所解破。2018年11月28日破解《山海经·中次七经》两条经文,老子自言是他著的《山海经》还言他为什么要隐意著《山海经》。

8#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6-13 16:19:31|只看该作者
历代史学家都认为老子著《道德经》是“无为思想,是消极的处事态度和哲学思想,意思是不主动有所作为,听任自然发展变化。其实这种说法与老子著《道德经》、《山海经》的宗旨完全相悖。”如《炎黄汇典·史籍卷·前言》云:“伴随着道家出现,道教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就把黄帝认作道家的宗源而出现“黄老之学”(指黄帝和老子)。道家的学说并且道教的教义,乃至其修炼,符箓 ,升仙之类都附会到黄帝身上,进而编写论著,并托名黄帝谈论道家哲理,甚至竭力塑造黄帝成为宗道求教的形象。这些当然是毫无根据的,他们既然存在于载籍,而且同为黄帝的史迹真伪相杂,对此,我们既不需回避,也不可因噎废食,断然弃置。本卷亦收录其中,有代表性的篇章。可以作为学术,宗教文化的研究资料,披沙沥金,摄取其中的某些部分,以使人们识别其真伪。”
其实黄帝和老子的哲学思想的归属,早有定论。《史记、老子、申不害列传》云:申不害者,京人也,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申子之学本於黄老而主刑名。(指黄帝、老子)著书二篇,号曰《申子》。太史公司马迁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即隐意寓言深奥难识)。何谓“刑名”刑:国家依据刑事法律对犯人施行的各种处罚。故老子之学以宗法为本务,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遗憾后世有人认为老子著《道德经》之“无为”,是消极的处事态度不主动的作为,是完全错误的。如《中次七经》老子自言他虽被周王朝驱逐,心中赤如丹火,以隐意寓言,著《山海经》揭露时庇奋斗终身。此揭难之一。
《史记·五帝本纪》言: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皆不传。说明司马迁自言他著《史记》的《帝系姓》资料来源于孔子。因此《帝系姓》资料来源则有孔子说,刘向说。战国末期赵国人说。以上三说难于定论。然而《帝系姓》关系着中华文化之根,关系着黄帝和嫘祖的诞生地。上世纪疑古思潮一百年中,信古、疑古、考古和释古者撰写了五百多篇论文,都在寻找黄帝和嫘祖的诞生地,即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直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任然是众说纷纭,不知所措,且不悲乎!
又一个皇天不瞒苦心人。2020年5月24日晚,四川盐亭嫘祖故里92岁的草民石云龙破解《世本》是汉初司马相如据战国末期,蜀卓氏有密切关系。其信息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史记·货殖列传》云:“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治富。公元前248年,秦灭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馀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四川岷山),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贸。”乃求远迁。致之临邛(今邛崃)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日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貲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後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此卓王孙即赵国之蜀卓氏。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白:“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大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籍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其文略。
汉武帝四年,相如拜为孝文园令。天子既美子虚之事,相如见上好仙道,因曰:上林之事未足美也,尚有靡者,臣为《大人赋》未就,请具而奏之。世上有一位大人呀,他住在京畿都城洛阳。住宅充满尘土硝烟万里啊,春秋战国时代人们不愿在此久住。哀痛世上知识浅薄的人啊,不思省,去远方玩游。……尧流儿子晚年孤独困境啊,罪四凶虚张天下太平。临风声飒爽,百花争艳相竟逐啊,突然明亮,云气散尽。九九长寿老人登上月宫啊,在月宫与李聃湛求经典微行。相互切磋更上一层楼啊,横渡昆仑山飞泉进入黄帝的故宫。把被拘禁遗忘的先祖都召来排选啊,把黄帝时代古蜀王国的公卿大臣都安置在昆仑山的瑶池之上,重现光明。使五帝排列在最前面向导啊,使太一的元气返回,子明做侍从。使少吴木神勾芒率领随从啊,我要前往南方古蜀国去戏游。帝尧以为颛顼之裔欢兜凶顽流放到崇山,今湖南澧县变为南蛮啊,舜葬南方九疑山,怎么能说这里是蛮夷之地啊,众人都赞扬尧的儿子忠厚愿进,尧则说凶顽是错误啊,言论杂乱纠缠不清,然而罪名现已成定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6-13 16:19:59|只看该作者
司马相如晚年遗《封禅书》讽刺隐意要舜登泰山,建显号为黄帝诞生在古蜀而伸屈冤。《史记》云: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疾,可往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其书曰:(石云龙释文节录)
从远古开始,苍天就降下生灵,古蜀历代都有传记,直到秦朝灭蜀。比较近的追随武力,远古流行下来的风夙。纷乱沉沦衰萎,被埋没而无名。继舜作《乐篇》禹作《世誓》无法计算。君王卒,尊谥号的有七十二君。遭歧视有美德没有不昌盛的,谁逆行没有不失败的。黄帝之前,究竟有多少历程,具体有多少年代,没有听说过。五帝、夏商周,孔子著《六经》书有记载。均可见到和阅读。孔子说:“何以君王有圣德,何以大臣不忠君呢?”因此说君主没有炽烈于帝尧的。臣子的才能没有胜于后稷,后稷创业于帝尧。
公刘的先祖夏朝末年奔赴于西戎而发迹。周文王改革制度变服色,社会最兴隆。大道兴旺起来。而然后,舜驱夷狄西戎于荒山峻岭,饥寒交迫,千余年都没有声息,舜以为四凶被驱,天下就会太平,实得其反,西戎杀死周幽王于骊山下,为何没有善始善终?没有别的原因,由于事前不慎重,避免教训遗留于后世。所以行为超越常规,准则无法遵守。精深泽惠,容易丰功伟业。法治正确,容易规范。按帝王法治,传于后世,容易久传。因此王业兴于开端,成长于夏后禹及其子后启。准则始于前,最终责有攸归。(以上是作者第二次隐意)。都没有特异卓绝的事迹能以与现在相比。然而他还登梁父山和泰山。
举行封禅大典,把显祖的名讳刻在石碑上,大汉的德泽,如源泉腾涌,连绵弥漫,广被四境。云雾散,上通九天,下流于地之八际,一切生物尽沾恩泽,盛气充盈,威名远播。陕阳才是源头,回心广阔,洗心革面,罪人远去。昏暗也见光明,昆仑山的贱民已经和乐,万物德泽。回过头来面向黎民。然而园林中驺虞的鲧,珍贵灵兽。偶然园林中出现麋鹿奇异动物。一茎六穗的穗禾,长者同根分枝的奇兽。在岐山获周朝遗忘的铜鼎和龟,把沼泽的神龙鲧,扶上岸来。把仙人灵园安置在馆舍的空隙处,舜驱四凶杀鲧于羽山违背了《典籍》经书,在祭祀中舜应反省过错。(原文见石释《封禅事》)。
据上文《世本》是司马相如著。依据是:其一、据《史记》和《中国姓氏寻根》记载:“司马”相传帝少昊为诸侯时,就开始设置“司马”一职,为军事长官,周朝称为夏官大司马。周宣王时,帝颛顼的后裔,程伯休文任司马,曾在征伐徐夷战争中立过功劳。休文的子孙中有以司马命名的。春秋时,宋、卫、齐等国也有公族子弟以官取命氏,称司马氏。秦末有塞王司马欣、殷王司马卬,汉初有文史学家司马相如,史学家司马迁,三国时有权臣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宋代有司马光,他们都是中国的大史学家。
司马相如即是帝颛顼的后裔,大禹之父鲧是颛顼的后代,都被舜列为四凶之一的鲧被舜殛杀于羽山,战国时期的屈原亦是颛顼的后裔,为鲧作著《楚辞·天问》。“阻穷西征”而鸣冤叫屈。唯因种种原因,司马相如凭借汉武帝好仙道,不以直谏以“隐意”讥讽编篡了《封禅事》待他死后才谏奏汉武帝,目的是揭露舜驱四凶的罪恶行为。正如司马迁著《五帝本纪》云:维昔黄帝,法天则地,四圣道序,各成法度。唐尧逊位,虞舜不台;厥美帝功,万世载之,作《五帝本纪》”第一、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夏桀淫骄,乃放鸣条。作《夏本纪》第二。司马迁把舜驱逐四凶的行为与夏桀淫骄相提并论,说明舜驱“四凶”是中国上古历史的最大冤案,因为“四凶”都是黄帝元妃嫘祖的子孙。成为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同室操戈了几千年。直至元朝才回归到母亲的怀抱。
其二、司马相如生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元年,大司马迁二十八岁。距秦灭蜀仅一百余年,他既是成都人,对古蜀国的兴衰成亡应该“胸有成竹”。知之甚详,著《世本》非他莫属。
其三、司马相如是司马错的子孙。据《史记·秦本纪》记载:“公元前316年司马错伐蜀,灭亡”。初:秦惠王想利用巴蜀发生战乱之机,兴兵伐蜀,张仪与司马错在秦王面前发生一场关于“伐蜀”与“伐韩”的争论,经过这场争论,秦国解决了用什么战略统一天下的大问题。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名劳众,不足以成名。”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伐蜀,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
秦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命司马错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诸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益强富,从此轻诸侯。时隔四年蜀相陈庄反叛,杀死蜀侯。司马错第二次领兵伐蜀,杀蜀相陈庄。此后司马错长期居住在蜀郡。秦以蜀郡为大后方,逐步统一了六国。故言司马相如是司马错的子孙蜀郡成都土住人。著《世本》在情理之中。
其四、黄帝元妃嫘祖生二子,长子青阳,又名少昊,降居江水,次子昌意降居若水。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大意是:黄帝和嫘祖都诞生在古蜀,后来黄帝和嫘祖北上统一中原,派遣长子少昊青阳至东海之滨发展蚕桑,昌意之子颛顼幼年时曾到东方的少昊之国,弄其琴瑟。后来颛顼继承黄帝位,在北方中原为君主,后来颛顼把帝位传给叔父少昊之孙帝喾,帝喾娶了四个妻子,其子孙都继承了帝位。帝喾子孙帝尧,由因重女轻男,把帝位传给女婿舜,由此引发了风波,帝舜为了平息动乱,把颛顼的子孙进行驱逐。故有殛鲧于羽山成为东夷,驱欢兜于崇山成为南蛮,驱三苗于三危,成为西戎。驱共工于幽陵成为北狄。号称四凶,后来四凶成为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长期排斥在国门之外,有压迫就有反抗,同室操戈了几千年,直到元朝才回归到母亲的怀抱。
司马迁著《史记》记载:十六本纪中,只有颛顼、舜、秦、项羽四家是颛顼的子孙,其余十二家都是帝喾的子孙。又如:《史记·三十世家》颛顼的子孙只有陈杞世家、楚世家、赵世家、田敬仲世家,其余二十六家都是帝喾的子孙。战国时期的赵国,先祖是颛顼的后孙,故此蜀卓氏夫妻两仍回到先祖的老家汶山临邛,安家落户,后来成为了司马相如的岳父,更名为“卓王孙”,其意在“王孙”二字,蜀卓氏更名为“卓王孙”,可能是怀念国亡家破一把辛酸血泪史,故著《世本》铭记于后世。所以《炎黄汇典》云:《世本》为战国末期赵国人撰。司马相如大司马迁二十八岁,司马相如著《世本》源于孔子著《帝系姓》是情理相通的。

10#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6-13 16:20:29|只看该作者
《世本》云:“青阳降居泯水”,泯水即江水,东汉时期被戴德篡改为泜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浊氏之子,谓之昌仆,产颛顼。”“浊”:古“濁”(音卓)水不清也。《诗》泾以渭浊。思乱也,《国策》书策稠濁。《海内经》云: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居若水,取 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淖”:(音闹)泥也,雨后道路沾濡难行之处,曰泥淖。《左传》有淖于前。《世本》之“濁”与老子著《山海经》之“淖”的字义完全相合,体现了历史的真情。可是被东汉戴德编《大戴礼·帝系》篡改成为“蜀山氏”。然而蜀山氏之辞先秦史籍无任何所记载,清代《辞源》蜀山:在江苏宜兴县东南三十八里本名獨山。《海内经》言取“淖子”其地在昌意降居若水,今之雅砻江之东的若尔盖,即红军过雪山爬草地的沼泽泥泞地带。遗憾后世误把蜀王蚕丛为蜀山氏。此揭难之三。
故事一则:《哥伦布航海》 :哥伦布:意大利热那亚人,有志航海,欲发现由西方至印度之航路,于公元1492年,得西班牙女王伊萨伯拉之赞助,遂横断大西洋达美洲之岛,归国后又屡航海。以次发现西印度诸岛及南美海岸。国王设宴席为之庆功,群臣举杯赞扬。正当宴席进入高潮之时,突然一人则言不然,众人请问其详,遂言:开初若置一婴儿于船仓之中,十年归来,以成英模耶?这时哥伦布从宴席盘中取出一块鸡蛋,高举敬请诸公把鸡蛋竖立于桌面。众人左竖右竖,摇头摆手无法竖立。这时哥伦布不慌不忙,从容自信将手中鸡蛋一端在桌面轻轻一击。鸡蛋端端正正竖立于桌面。众人拱手赞扬。可是这位异人仍不服气为何破蛋?哥伦布笑曰:汝为何不破蛋呢?异人目瞪口呆低头无语。成为后世 “不破不立”的铭言留世。
从古自今文人多忌,忌贤忌能,贪别人之功为已有屡禁不绝,私字当头而矣。黄帝和嫘祖文化,本是历史文化,即是黄帝和嫘祖走过的足迹,可是近代研究黄帝和嫘祖文化的学者。大都不愿读古典经书,如老子隐意著的《山海经》,孔子著的《四书五经》,司马迁著的《史记》,左秋明著的《左传》和《国语》。以上四人之书,才是真正的上古经书。近代学者既然不好读圣贤经书,造成内心空虚,所谓嫘祖文化研究撰写的内容,大都是坐在办公室面壁虚构的,成为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把神圣的历史文化,竞演变成为滥竽充数的“文艺文化”。更有甚者把长期热心研究嫘祖文化的学者,排斥在门栏之外。为了不再打混仗把嫘祖文化研究走上正轨,难道不应该拨乱反正吗?
嫘祖的先祖既不与黄帝同宗,也不是炎帝之裔,而是伏牺氏族的一枝,据《炎黄汇典·方志卷》记载: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以木德王。《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母曰华胥,履大人迹,生帝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结网罟以教佃渔,畜牧,养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牺,有景龙之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太皞又号伏牺生于成纪,汉置县,故城在今甘肃省秦安县北,汉文帝时黄龙见成纪即此,自宋初移民成纪于秦州,为州治,明省入州,而故县遂废,即今甘肃天水市。有伏羲庙。六千年前嫘祖的先祖一支从西汉水流域南下迁往蜀地即川北盐亭县定居。有《山海经》多条经文记载佐证嫘祖诞生川北盐亭县。
其一《山海经·西次一经》记载: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江);嚻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熊罴,鸟多白翰赤鷩,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木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今石云龙注:①冢:墓之高大者曰冢,喻意嫘祖祖宗之墓地。②汉水:即西汉水发源于甘肃礼县东与伏牺故里天水临界。流经陕西略阳与嘉陵江水合故嘉陵江水即古之西汉水。流经广元,南部,南充至合川与涪江合,至重庆注入长江。因嫘祖故里盐亭在西汉水之西故名西陵氏。故此汉水是中华民族名符其实的母亲河。③嚻:即玄嚣,嫘祖之长子也。《五帝本纪》云: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④汤:晋郭璞注:或作阳。今石云龙注:即嫘祖长子青阳之阳。亦是《五帝本纪》言:嫘祖子玄嚣是为青阳降居江水的由来。⑤桃枝钩端:竹名,《尔雅》桃枝四寸有节。喻意嫘祖子玄嚣品行端正有节气。这条经文,是老子关于嫘祖诞生地西陵氏即今川北盐亭精心刻化的由来。
其二《山海经·西次三经》云: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母, 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历代名家注①蠃母:晋郭璞云:即䗱螺也。袁珂注:音螺,《中次三经》作䗱纍。今石云龙注①槐江:槐:古钻木取火之木,意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江:黄帝出生在岷江流域的岷山,喻意槐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②丘时之水:丘:浅丘陵地区。时:是也,《诗》于时处处,适于其时,《礼》时为大,机会也。时女也,《莊子》云:时女处静柔顺,和而不喧,未尝求人,而为人所求也。喻意居住在岷山的黄帝亲自到川北盐亭县古之西陵氏凤求凰。与嫘祖成婚配,故嫘祖圣地碑云“嫘轩宫”,把嫘祖摆在首位。为什么《山海经》与嫘轩宫如此巧合。③而北泑水:而北:嫘祖故里西陵氏位于黄帝故里岷山的北面。泑水:嫘祖西陵氏位于梓江流域的小水。④蠃母:蠃音螺,郭璞注:䗱螺。石云龙注:蠃通螺,即螺母或嫘祖。1949年以前川北盐亭一带统称螺祖。螺即是蚕,中原司马迁著《史记》把虫字变为女字,把母字变为祖字,故称嫘祖。这是蠃母演变成为嫘祖的由来。⑤帝之平圃:帝即黄帝,平圃:即黄帝种植花卉之地。⑥英招司之,马身人面:指蜀王开明的化身,为黄帝守卫古蜀国。这条经文是老子精心刻化黄帝出生地在岷山,嫘祖出生在川北盐亭县隐意最精辟的写照。
其三《山海经·西次三经》云: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其神状如人面豹尾,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无水。今石云龙注①西水:即《山海经·西次一经》嶓冢之山的西汉水,发源于陇蜀边界的礼县 , 流经略阳与嘉陵江水会经广元至合川与涪江合后注入长江。嫘祖西陵氏位于西汉水之西,故名西陵氏。②蠃母:蠃:通螺,即螺母,1949年以前川北盐亭地区把黄帝元妃嫘祖统称螺祖,螺即蚕,螺母是野蚕家养的发明家。司马迁作《史记》始称嫘祖。③司之:指蜀王开明守卫在古蜀国。④九德:即《尚书禹贡》所言:宽厚而能敬谨,温柔可亲而能有所建树,严谨而能办事,有治事的才干而能尊敬上级,和顺而能刚毅,正直而能温和,性情随和而能辨别是非,刚健而能诚实,勇敢坚强而能合乎义,显示出这九种美德,就称是完美了。这条经文是老子对蜀王开明王朝在蜀国执政的最佳总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1 11:09,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