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966|回复: 7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陈学林 发表于: 2012-3-6 15:25:0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人物·人事出生与成长在蒲江的唐剑南节度使卢元裕

 [复制链接]
⊙ 文:龙腾 陈学林
  一千多年的唐朝武周时期,一介青年儒生来到邛州蒲江县。他是朝廷新任命的蒲江县尉,名字卢履冰,范阳人氏。不久,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卢履冰之子卢元裕在蒲江降生。25年之后的玄宗开元五年(717),卢氏离开蒲江。肃宗乾元元年(758)三月十三日,在剑南节度使卢元裕奏请下,皇帝赐名建立蒲江忠孝寺。后,卢元裕之子卢翰,为蒲江忠孝寺立碑并嘱郭雄撰忠孝寺碑铭。翰,德宗兴元元年(784),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列宰相。

幽州范阳卢氏的家世
  卢元裕(692~770),又名卢正己,字子宽,出生于邛州蒲江(今四川蒲江县),祖籍幽州范阳(今北京市),以经明及第,历任户部员外郎、通义、唐安二郡太守、通州刺史、华州刺史、七州采访防御使、蜀郡长史、成都尹、剑南节度使采访使、大理卿、刑部侍郎、太府卿、工部尚书、河南尹东京留守、太子宾客,赠太子少保、太保,人称其“四佐大邑,三历京缘,五迁藩镇,三践台郎,一处右辖,再兼中宪,以至九卿、元戎、师宾,居守小司寇冬官卿”。
  范阳卢氏之先可追述到东汉末年的卢植。
  卢植(139~192),东汉末年人,字子干,涿郡涿人(今北京市)。早年师从马融,通古今学,时人谓“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灵帝时征为博士,刘备和公孙瓒都出自卢植之门下。官历九江太守、庐江太守、议郎、侍中、尚书北、中郎将。后,谏朝为董卓怒,免官,隐居上谷军都山,袁绍辟为军师。初平三年卒。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失佚。
  卢毓,东汉末年至三国魏人,字子家,卢植子。历任五官将、冀州主簿、法曹议令史、西曹议令史、吏部郎门、侍郎、梁谯二郡太守、睢阳典农校尉、侍中、仆射、廷尉、行司隶校尉、吏部尚书、车都尉、司空,赐爵关内侯,封高乐亭侯,加光禄大夫,进封大梁乡侯,进爵封容城侯,邑二千三百户。魏甘露二年(257)薨,谥曰成侯。
  卢珽,西晋人,字子笏,卢毓子。曾仕魏任泰山太守。入晋任卫尉卿,官至尚书。
  卢志,西晋至东晋人,字子道,卢珽子。初辟公府掾、尚书郎,出为邺令。八王之乱时为成都王司马颖谘议参军、参署相府事,历任中书监、司隶校尉、魏郡太守、军谘祭酒、卫尉、尚书,封为武强侯,加散骑常侍。司马颖死时,他一人为司马颖送葬,后北投刘琨,于途中被汉军刘粲所虏,在平阳遇害。
  卢谌(284~350),晋十六国时人,字子谅,卢志子。州举秀才,始任太尉椽。洛阳失陷,随父北依刘琨,俱为刘粲所掳,留谌为参军。粲败,复归刘琨。琨为司空,以谌为主簿,继转任从事中郎。后谌随琨投段匹磾,为幽州别驾。辽西被石虎所得后,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国子祭酒、侍中、中书监等官职。后来冉闵诛石氏,灭掉后赵,卢谌在襄国遇害。
  卢偃,十六国时人,卢谌子。仕北燕慕容氏,位给事黄门侍郎,营丘、成周二郡守。博学,善隶书,有名于世。
  卢邈,南北朝时人,卢偃子。仕慕容氏,为范阳太守。以儒雅称。初谌父志法钟瑶书,子孙传业,累世有能名,至邈以上,兼善草书。
  卢玄,南北朝时人,字子真,卢邈子。朝廷辟召儒俊,以玄为首,授中书博士。后转宁朔将军、兼散骑常侍,使刘义隆。义隆见之,与语良久,叹曰:"中郎,卿曾祖也。"既还,病卒。
  卢度世,南北朝时人,字子迁,卢玄子。幼而聪达,有计数。为中书学生,应选东宫。以学行为时流所重。后,坐与崔浩亲通,逃命江表。旋,赦度世宗族逃亡及藉没者。赴京,拜中书侍郎,袭爵。兴安中,兼太常卿,立保太后父辽西献王庙,加镇远将军,进爵为侯。后除散骑侍郎,使刘骏。遣其侍中柳元景与度世对接,度世应对失衷。还,被禁劾,经年乃释。除假节、镇远将军、齐州刺史。后坐事囚系,久之,还乡里。寻征赴京,除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未拜,遇患。延兴元年卒,年五十三。谥曰惠侯。
  卢敏,南北朝时人,字仲通,小字红崖,卢度世子。少有大量。太和初,拜议郎,早卒。赠威远将军、范阳太守,谥曰靖。高祖纳其女为嫔。
  卢义僖,南北朝时人,字远庆,卢敏子。早有学尚,识度沉雅。起家秘书郎,历太子舍人、司徒中郎、散骑侍郎、冠军将军、中散大夫。齐王萧宝夤启为开府谘议参军,辞疾不赴。寻兼司空长史,拜征虏将军、太中大夫。孝昌中,除散骑常侍。建义初,兼都官尚书,寻除安东将军、卫尉卿。普泰中,除都官尚书,加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兴和中卒,年六十四。赠本将军、仪同三司、瀛州刺史,谥孝简。
  卢逊之,南北朝时人,卢义僖子。武定中,为东魏太尉记室参军,世称“清靖寡欲”。
  卢文挹,南北朝时人,卢逊之子。
  卢君胄,南北朝时人,卢文挹子。职任虢州参军。
  卢贞庆,隋唐时人,卢君胄子。人云其“高尚不仕”。
  卢履冰,唐朝人,卢贞庆子。初官蒲江县尉,后历左补阙、河南府士曹参军,后以官卒,赠太子詹事。子卢元裕
  卢翰,唐朝人,卢履冰之孙卢元裕之子。官至宰相。官历秘书郎、监察御史、吏部侍郎、工部侍郎、以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任同平章事,迁太子宾客罢知政事,赐范阳县开国公,史赞其“严重不扰,贞方自持,养恬静俗,居简济众,言思无隐,事必有恒”。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陈学林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陈学林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陈学林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陈学林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陈学林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陈学林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春节期间在海南岛三亚的一组照片 面包车“吻”豪车 面临巨额差价赔偿
2# 四姑娘山
 楼主|陈学林 发表于: 2012-3-6 15:25:3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卢氏三代的六则故事

  毁拆武则天拜洛受图坛碑庙。《旧唐书》卷二四记载,则天垂拱四年四月,雍州永安人唐同泰伪造瑞石于洛水,献之。其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于是号其石为“宝图”,赐百官宴乐,赐物有差。授同泰为游击将军。其年五月下制,欲亲拜洛受“宝图。”先有事于南郊,告谢昊天上帝。令诸州都督、刺史并诸亲,并以拜洛前十日集神都。于是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大赦天下。改“宝图”为“天授圣图”,洛水为永昌。封其神为显圣侯,加特进,禁渔钓,祭享齐于四渎。所出处号曰圣图泉,于泉侧置永昌县。又以嵩山与洛水接近,因改嵩山为神岳,授太师、使持节、神岳大都督、天中王,禁断刍牧。其天中王及显圣侯,并为置庙。又先于汜水得瑞石,因改汜水县为广武县。至其年十二月,则天亲拜洛受图,为坛于洛水之北,中桥之左。皇太子皆从。内外文武在僚、蛮夷酋长,各依方位而立。珍禽奇兽,并列于坛前。文物卤簿,自有唐已来,未有如此之盛者也。礼毕,即日还宫。神都父老勒碑于拜洛坛前,号曰:“天授圣图之表。”开元五年,左补阙卢履冰上言曰:“则天皇后拜洛受图坛及碑文,云垂拱四年唐同泰得石,文云‘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之所建。因改元为永昌,仍置永昌县。县既寻废,同泰亦已贬官,唯碑坛独立。准天枢、颂台之例,不可更留。”始令所司毁之,其显圣侯庙亦寻毁拆。
  “父在为母三年”的大讨论。古代有“五服”之说:一为斩衰三年,用极粗生麻布为丧服,不缝衣旁及下边;二为齐衰,用次等粗生麻布,缝衣旁及下边。按服丧期限长短,齐衰又分齐衰三年、齐衰杖期(一年)、齐衰不杖期(不执杖,一年)、齐衰五月和齐衰三月五等。三为大功九月,用粗熟布为丧服。四为小功五月,用稍粗熟布为丧服。五为缌麻三月,用稍细熟布为丧服。缌麻是最轻的服,表示边缘亲属。武则天时,下诏施行“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之礼。开元五年右补阙卢履冰率先对此发难,再三为《请复父在为母服期表》、《再请父在为母服期疏》与《三请父在为母服期疏》。他建言:“古者父在为母期,彻灵而心丧。武后始请同父三年,非是,请如礼便。”并云:“上元中,父在为母三年,后虽请,未用也,逮垂拱始行之。至有祖父母在而子孙妇没,行服再期,不可谓宜。礼,女子无专道,故曰‘家无二尊’。父在为母服期,统一尊也。今不正其失,恐后世复有妇夺夫之败,不可不察。”且陈:“父在为母立几筵者一期,心丧者再期,父必三年而后娶,以达子之志。夫圣人岂蔑情于所生?固有意于天下。昔武后阴储篡谋,豫自光崇,升期齐,抗斩衰,俄而乘陵唐家,以启衅阶。孝和仅得反正,韦氏复出,杀天子,几亡宗社。故臣将以正夫妇之纲,非特母子间也。议者或言:‘降母服,非《诗》所谓罔极者,而又与伯叔母、姑姊妹等。且齐、斩已有升降,则岁月不容异也。’此迂生鄙儒,未习先王之旨,安足议夫礼哉?罔极者,春秋祭祀,以时思之,谓君子有终身之忧,何限一期、二期服哉?圣人之于礼,必建中制,使贤不肖共成文理而后释,彼伯叔、姑姊,乌有筵杖之制、三年心丧乎?母齐父斩,不易之道也。”结果,朝廷之上“是时言丧服,各以所见奋,交口纷腾。”开元七年,皇帝下诏:“服纪一用古制。”开元二十年,《大唐开元礼》在“齐衰三年”条下正式写入“子为母。旧礼父卒为母,周令改与父在同”。 自此以后,“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成为定制而得以延续。《旧唐书志第七?礼仪七》、《旧唐书?崔沔传》、《唐会要?卷三十一?舆服上?裘冕》、《唐会要卷三十七》、《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二卷?唐玄宗开元七年》均记载了卢履冰引发的这次大讨论。
  盂兰飞龙。《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二十二》记载,卢元裕“故唐太守卢元裕未仕时,尝以中元设幡幢像,置盂兰于其间。俄闻盆中有唧唧之音。元裕视,见一小龙才寸许,逸状奇姿,婉然可爱。于是以水沃之,其龙伸足振鬣已长数尺矣。元裕大恐。有白云自盆中而起,其龙亦逐云而去。元裕即翰之父也。”
  圆石白鱼。《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二十二》记载,“唐安太守卢元裕子翰言,太守少时,尝结友读书终南山。日晚溪行,崖中得一圆石,莹白如鉴。方执玩忽次,堕地而折。中有白鱼约长寸余,随石宛转落涧中。渐盈尺,俄长丈余,鼓鬐掉尾。云雷暴兴,风雨大至。”
  卢元裕易名。常衮《太子宾客卢君墓志铭》记载,“公字子宽,本讳元裕,以声协上之尊称,时方大用,优诏改锡焉。”唐代宗李豫,初名俶,“乾元元年三月,改封成王。四月庚寅,立为皇太子,改名豫。”卢元裕名字中的“裕”字与李豫之“豫”字,音相同,须改名。故而,卢元裕上疏唐代宗李豫请求改名避讳。《册府元龟?卷八百二十五?总录部?名字第二》记载,“宝应二年。自刑部侍郎为大府卿,正巳本名元裕以兼名同帝讳抗疏乞改之。”此时,唐代宗准备大用卢元裕,特意下诏赐其名字为卢正己,以示恩宠。
  卢翰不以罢官为念。《继世说》记载,“柳浑好谐谑放达,与人交豁然无隐情。不治产业。官至丞相,假宅而居。罢相数日,则命亲族寻胜,宴醉而归,陶陶然忘其黜免。时李勉、卢翰皆退罢,相谓曰:‘吾辈视柳宜城,悉为拘俗之人也。’”
  元裕之子卢翰,唐德宗兴元元年(784),任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列宰相。德宗贞元二年(786),免相,左迁太子宾客。柳浑、李勉、卢翰,三人皆为宰相,几乎同时俱被罢免,然全不以罢官为念,性情豁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陈学林 发表于: 2012-3-6 15:25:59|只看该作者

卢元裕剑南节度使任命时间辩误

  《新唐书·本纪第六·肃宗》记载,唐肃宗至德二年,六月“丁酉,南充郡民何滔执其太守杨齐曾以反,剑南节度使卢元裕败之。”《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九也有相似记载,唐肃宗至德二年,六月,“南充土豪何滔作乱,执本郡防御使杨齐鲁;剑南节度使卢元裕发兵讨平之。”
  如以此二则材料为据,则卢元裕剑南节度使任命时间应该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六月之前。《新唐书》与《资治通鉴》认为,唐肃宗至德二年六月时卢元裕官衔为剑南节度使,其实是错误的。考之史籍与墓志,我们认为卢元裕剑南节度使任命时间应当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十月,理由如下:
  其一,卢元裕剑南节度使任命时间,《全唐文》卷四百二十常衮的《太子宾客卢君墓志铭》里有准确记载。墓志铭云:“公之作镇也,元宗自省方复雍,以千官六宫南北军之从,留蜀殆二年矣,而元元给输费苦,以公往典通、义唐安二郡,以理平迁通州刺史七州采访防御使,课最,遂止辇草诏而命之。”显然,唐玄宗任命卢元裕为剑南节度使为镇一方的时间,应该是玄宗至蜀北还之际。因为元裕“课最”, “遂止辇草诏而命之。”那么,唐玄宗从四川出发北还是什么时间呢?据《旧唐书沸诒炯汀肪砭偶窃兀扑嘧谥恋露辏?“肃宗遣中使啖廷瑶入蜀奉迎。丁卯,上皇发蜀郡。十一月丙申,次凤翔郡。肃宗遣精骑三千至扶风迎卫。十二月丙午,肃宗具法驾至咸阳望贤驿迎奉。”《旧唐书匪嘧诒炯汀肪硎窃兀?“癸亥,上自凤翔还京,仍遣太子太师韦见素入蜀迎上皇,凤翔郡给复五载。丙寅,至望贤宫,得东京捷书至,上大喜。丁卯,入长安。士庶涕泣拜忭曰:不图复见吾君!上亦为之感恻。九庙为贼所焚,上素服哭于庙三日,入居大明宫。是日,上皇发蜀郡。”由此可知,唐玄宗的北还队伍是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十月丁卯出发的。路上,玄宗“止辇草诏”,任命卢元裕为剑南节度使。故而,卢元裕剑南节度使任命时间应该是十月非六月,明矣。
  其二,唐肃宗至德二年六月剑南节度使应该是李峘。《新唐书·卷八十·列传第五·李峘传》记载,“峘由考功郎中拜睢阳太守,以清简为二千石最。方入计,而玄宗入蜀,即走行在。除武部侍郎,兼御史大夫。俄拜蜀郡太守、剑南节度采访使。郭千仞反,与陈玄礼共讨平之。上皇还京,迁户部尚书,改越国。”又见《旧唐书·肃宗记》,至德二年正月“甲寅,以襄阳太守李峘为蜀郡太守、剑南节度使”, “七月戊申夜,蜀郡军人郭千仞谋逆,上皇御玄英楼,节度使李峘讨平之。”据此可知,李峘任剑南节度使的时间为至德二年正月,去职迁升户部尚书的时间,是在唐玄宗还京之时。同时,玄宗任命卢元裕为新剑南节度使。此与常衮的《太子宾客卢君墓志铭》记叙完全一致。此外,《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九,云:七月“戊申夜,蜀郡兵郭千仞等反,六军兵马使陈玄礼、剑南节度使李峘讨诛之。”肃宗至德二年七月,李峘还在剑南节度使任上,平定“蜀郡兵郭千仞等反”。卢元裕与李峘任剑南节度使均没有反复的记载。显然,卢元裕剑南节度使任命时间应该是在七月之后,不可能同一时间出现两个剑南节度使吧?
  其三,最应该去平定南充土豪何滔叛乱的是“剑南节度使”还是“七州采访防御使”? 据《新唐书·志第三十·地理四》,右东道采访使,治襄州,辖兴元、洋州、利州、凤州、兴州、成州、文州、扶州、集州、壁州、巴州、蓬州、通州、开州、阆州、果州、渠州。其中,”果州南充郡,中。武德四年析隆州之南充、相如置,大历六年更名充州,十年复故名。”南充属“右东道采访使”而非“剑南节度使”管辖。南充地区发生叛乱,最该派遣的军事力量应是“右东道采访使”所统的军事力量才是。如果,肃宗至德二年六月卢元裕为剑南节度使,被派去镇压南充叛乱,似乎有越厨代庖之嫌。卢元裕为剑南节度使之前,职务为“通州刺史、七州采访防御使”, 通州与果州南充郡俱”右东道采访使“所辖。卢元裕以“通州刺史、七州采访防御使”去平定“南充土豪何滔作乱”,似乎甚为相宜。所以,肃宗至德二年六月平定南充叛乱时,卢元裕职务应为“通州刺史、七州采访防御使”而非“剑南节度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卢元裕剑南节度使任命时间应该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十月而不是在六月之前。
4# 金佛山
 楼主|陈学林 发表于: 2012-3-6 15:26:20|只看该作者

卢氏三代与蒲江的不解之缘

  范阳卢氏之卢履冰、卢元裕、卢翰祖父子三代与蒲江均结下了不解之缘。
  郭雄的《忠孝寺碑铭》记载,“太保先君河南府士曹参军赠太子詹事履冰,任蒲江县尉,太保生於蒲江。”卢履冰出任蒲江县尉的时间,应该不晚于在卢元裕出生之时,常衮《太子宾客卢君墓志铭》云,大历五年三月“甲申,薨於东都循善里之私第,寿七十有九。”据此可知,卢元裕生于唐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故而,卢履冰出任蒲江县尉应该不迟于公元692年。考之,卢履冰离开蒲江赴京任右补阙的时间,“开元五年仕历右补阙”,唐玄宗开元五年即公元717年。因此,卢履冰与卢元裕父子二人,在蒲江长期生活达25年之久。我们可以说,卢元裕的幼年、少年、青年时代都在蒲江成长。蒲江,可谓是他的第二故乡。
  卢元裕对蒲江感情十分深厚,“陈情奏置佛寺”,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三月十三日,“诏下而锡其名,稽诸前人,崇定非一,求有徵名顾实,若斯之美。”蒲江忠孝寺为卢元裕奏请皇帝赐名奉诏建立,可谓恩宠异常。忠孝寺“居县东二十里,南去主簿化十里,西去灵泉寺五里,缁黄高士契来游。寺前三十步名龙潭,水流入江。寺后三十步有古放生池,幽远平川,草树终古无绝,乘时递新。初拍当州大德僧二十一人,在上座戒晖,馀或殁或归,碑阴具述。又一十二人,精选新人,亦同勒名。真仪粹容,长廊广殿;龙象相属,缉缉增辉。”以此可知,蒲江忠孝寺位县东二十里,南距主簿化(今长秋山太清观)十里,考其方位里程应该在今天中兴场之公议村。忠孝寺地处平川,面山背水,环境幽远,四季草树常青,建筑气势恢宏,为高僧大道讲法场所,一直存在到宋朝。北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三月,著名的大画家蒲江代理知县文与可“游县学并蒲江忠孝寺,作《忠孝寺行》。”
  卢元裕之子卢翰,任吏部侍郎时,为蒲江忠孝寺立碑并嘱比部郎中郭雄撰忠孝寺碑铭,碑铭云:“太保嗣子翰,今吏部侍郎,雄早趋风教,邛州刺史博陵崔作词场之旧,录事参军纥干著文吏之能,与上座晖公、寺主遗维都、维那、道义及蒲江县侍老王璿等,皆景善贞实,期雄直叙。”可见,卢翰与蒲江忠孝寺“上座晖公、寺主遗维都、维那、道义” 、“邛州刺史博陵崔作”、“蒲江县侍老王璿”有一定交往,一起请郭雄“直叙”忠孝寺碑铭。铭曰:“道筌众妙,儒叙彝伦。各专一教,释广三身。此生不住,彼劫凭因。勤功定力,上愿能仁。生食无报,身心未泯。觉路求通,慈舟俟引。天书降鉴,君子显允。两致不差,四维而准。日宫月殿,化宇灵庙。精识缁黄,高情华皓。瞻山仰岘,坐树思棠。薪传灯续,实茂声长。”
  今天,蒲江忠孝寺已荡然无存,旧址一带有“卢湾”地名,仍有卢氏居住,传唐宋以来居此。不知道,是否系范阳卢氏之后裔?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陈学林 发表于: 2012-3-6 15:26:40|只看该作者

卢元裕大事年表

  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卢元裕在蒲江出生,其时父亲卢履冰任蒲江县尉。
  玄宗开元五年(717),父卢履冰赴京任右补阙,元裕离开生活了25年的蒲江。
  玄宗开元中(准确年份待考),元裕以经明及第,任户部员外郎。
  玄宗天宝十三年(754),任华州刺史。
  肃宗至德元年(756),“典通义、唐安二郡”,“以理平迁通州刺史、七州采访防御使”。
  肃宗至德二年(757),六月“南充土豪何滔作乱,执本郡防御使杨齐鲁”,“卢元裕发兵讨平之。”十月,拜蜀郡长史、成都尹,剑南节度使、采访使。奏置蜀城菩提寺。《菩提寺置立记》云:“天宝末,元宗巡狩此方,崇护法教,度僧建寺,大启休福。至德二年,长史卢公元裕奏置此寺,以菩提为号焉。”
  肃宗乾元元年(758),三月请升嘉州为中都督府,《旧唐书》卷四十五记载,“剑南节度使卢元裕请升为中都督府,寻罢。”奏置蒲江忠孝寺,三月十三日“诏下而锡其名”。
  肃宗上元元年(760),任大理卿。
  肃宗上元二年(761),任刑部侍郎,奏定赃估,敕“先准格例,每例五百五十价,估当绢一匹。自今已后,应定赃数,宜约当时绢估,并准实钱,庶叶从宽,俾在不易。”
  代宗宝应元年(762),九月奏《请重杖不致煞费苦心》,曰;“准式制敕,与一顿杖者决四十,重杖一顿者决六十,无文至死”。寻,徙太府卿。朝廷置五都“以京兆府为上都,河南府为东都,凤翔府为西都,江陵府为南都,太原府为北都。”旋,授元裕为工部尚书、河南尹东京留守,《旧唐书》云,东都太庙者“史思明再陷洛阳,寻又散失。贼平,东京留守卢正己又募得之。庙已焚毁,乃寄主于太微宫”。
  代宗宝应二年(763),元裕“本名以兼名同帝讳抗疏乞改之”,下诏赐元裕名字为卢正己,以示恩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认为卢元裕与卢正己为两人,大误。
  代宗大历五年(770),三月卒,七月赠太子少保。常衮《太子宾客卢君墓志铭》云“薨於东都循善里之私第,寿七十有九。”
6# 青城山
 楼主|陈学林 发表于: 2012-3-6 15:27:01|只看该作者

参考文献

  1、《魏书》卷四十七列传三十五
  2、《唐大诏令集补编》卷十授卢正己工部尚书河南尹东京留守制
  3、《唐文拾遗》卷二十一
  4、《新唐书·列传一二五·儒学下卢履冰传》《新唐书》卷六
  5、《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卷三卢氏
  6、《旧唐书志第七·礼仪七》、《旧唐书·崔沔传》
  7、《唐会要》卷三十一、《唐会要》卷三十七《唐会要》卷四十
  8、《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二卷
  9、《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二十二》卢元裕条、卢翰条
  10、《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二卢翰太子宾客制卢翰刘从一门下中书侍郎平章事制
  11、《全唐文》卷五百十一忠孝寺碑铭
  12、《全唐文》卷六百十七菩提寺置立记
  13、《全唐文》卷四百二十太子宾客卢君墓志铭
  14、《全唐文》卷三百三十请复父在为母服期表、再请父在为母服期疏、三请父在为母期疏
  15、《继世说·任诞》柳浑条
  16、《册府元龟》卷六百十二、八百二十五
  17、《登科记考补正》卷二十七附考制科
  18、《唐九卿考》
  19、《唐刺史考全编》卷三、卷二一O、卷七十九、卷二二二
  20、《唐方镇年表》卷六卢元裕条
  21、《全唐文职官丛考》
  22、《陆贽集》卷七
  23、《英华》卷八六O李华《杭州余姚县龙泉寺故大律师碑》
  24、《郎官柱》刘希逸条
  25、《全唐文新编》卷四三七卢元裕条
  26、陈汉玉《北朝名门范阳卢氏》
  27、《后汉书·卢植传》
  28、《北史·卢诞传》
  29、《晋书·本传·尚友录》
  30、公子高《齐国高氏支裔范阳卢氏研究》
  31、《旧唐书》卷十八下、二四、四十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leikang 发表于: 2012-3-7 21:45:24|只看该作者
3楼有乱码,请楼主修正一下,谢谢!
8#
 楼主|陈学林 发表于: 2012-3-8 08:44:50|只看该作者
其一,卢元裕剑南节度使任命时间,《全唐文》卷四百二十常衮的《太子宾客卢君墓志铭》里有准确记载。墓志铭云:“公之作镇也,元宗自省方复雍,以千官六宫南北军之从,留蜀殆二年矣,而元元给输费苦,以公往典通、义唐安二郡,以理平迁通州刺史七州采访防御使,课最,遂止辇草诏而命之。”显然,唐玄宗任命卢元裕为剑南节度使为镇一方的时间,应该是玄宗至蜀北还之际。因为元裕“课最”, “遂止辇草诏而命之。”那么,唐玄宗从四川出发北还是什么时间呢?据《旧唐书•玄宗本纪》卷九记载,唐肃宗至德二年,十月“肃宗遣中使啖廷瑶入蜀奉迎。丁卯,上皇发蜀郡。十一月丙申,次凤翔郡。肃宗遣精骑三千至扶风迎卫。十二月丙午,肃宗具法驾至咸阳望贤驿迎奉。”《旧唐书•肃宗本纪》卷十记载,十月“癸亥,上自凤翔还京,仍遣太子太师韦见素入蜀迎上皇,凤翔郡给复五载。丙寅,至望贤宫,得东京捷书至,上大喜。丁卯,入长安。士庶涕泣拜忭曰:不图复见吾君!上亦为之感恻。九庙为贼所焚,上素服哭于庙三日,入居大明宫。是日,上皇发蜀郡。”由此可知,唐玄宗的北还队伍是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十月丁卯出发的。路上,玄宗“止辇草诏”,任命卢元裕为剑南节度使。故而,卢元裕剑南节度使任命时间应该是十月非六月,明矣。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9 05:46,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