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106|回复: 10
 

[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一员黄永砯逝世 享年65岁

 [复制链接]
  黄永砯(1954~2019.10.20),生于福建,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一员,与森达达、艾未未并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三巨头”。
  黄永砯1986年创立“厦门达达”运动。1989年移居巴黎,回中国创作。1987年他创作了最具的代表性的装置作品──“中国绘画史和西方现代艺术简史在洗衣机洗两分钟”,这件作品足以使黄永砯被写进中国现当代美术史。黄永砯的作品并不仅为追求视觉上的美感,题材多数涉及到于中国历史和神话故事,因此车轮、廊桥、亭台的屋顶、活的蝎子、玻璃制成的鱼等等都曾经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解解花语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解解花语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解解花语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解解花语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解解花语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解解花语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秋季慎食6种食物 Best and worst superhero costumes
11#
 孽角 发表于: 2019-10-20 15:22:3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一员黄永砯逝世 享年65岁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一员黄永砯因病巴黎逝世,享年65岁
⊙记者:刘臻

  (记者:刘臻)据雅昌艺术网报道,北京时间10约20日,中国当代艺术潮流中重要艺术家黄永砯,因病在法国巴黎逝世,享年65岁。


  黄永砯,1954年生于福建,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一员,1977年,黄永砯考入浙美油画系。回顾黄永砅的成长史,反抗、批判精神一直都在。其“反叛”的端倪从大学就开始,毕业创作他就直接拿着工业喷枪和喷漆而不是画笔来搞创作。黄永砯也一再批判艺术体制,一再强调美术馆是坟墓,美术馆展出的所有东西都是僵尸,不可能在美术馆里学到艺术。
  1986年,黄永砯、林椿等人在福建创办“厦门达达”,是85美术新潮最具有颠覆精神的一个艺术流派,于1986年9月发表《厦门达达──一种后现代?》,公开宣称建立这个团体的目的是在全国性前卫运动中进一步“制造和参与混乱”。实施了一系列“袭击美术馆事件”。
  1989年5月,黄永砯应邀到巴黎参加《大地魔术师》展览之后,定居法国。黄永砯认为法国给了他一个新的语境,尽管开始语言不通,到今天语言可能依然是个障碍,但“一切障碍都不影响交流”。法国生活也给他提供了一个新的官方身份,他不再是中学里的“黄老师”,而是作为艺术家和一些西方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在一起工作。
  从讽刺、抨击移民问题的《通道》《黄祸》,到反美国霸权的充满民族主义情绪的《蝙蝠计划》,再到讽刺美国在阿富汗政策的《2002年6月14日的一场足球赛》,黄永砯的许多作品对当前的时事事件都进行直截了当的评说。黄永砯与蔡国强、徐冰、谷文达被合称为实验艺术“四大金刚”,是装置艺术的代表人物。不过对于这种称呼黄永砯本人并不认可。

1987年装置《<中国绘画史>和<现代绘画简史>在洗衣机里搅拌了两分钟》

  黄永砯在美术界制造的混乱还包括其早期最著名的作品《<中国绘画史>和<现代绘画简史>在洗衣机里搅拌了两分钟》。1987年,黄永砯把浙美学生所谓的艺术圣经《现代绘画简史》与《中国绘画史》一起丢进洗衣机,中西艺术经搅拌两分钟后变成了一堆纸浆。黄永砯让洗衣机充当思考者的角色,而思考的结果则是“一堆纸浆”被放在一块碎玻璃上,进而碎玻璃放在一个纸箱上。
  对于这件作品,黄永砯的解释是:“在中国,一提到中西两种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经常会讨论哪一个对,哪一个错,或者如何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在我看来,把两本书放在洗衣机里洗两分钟,意味着比设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更有效,比无休止的争论更恰当。”
  最初,黄永砯便以此对艺术史、艺术价值及其认知规则进行最彻底的颠覆,征服了世界艺坛。定居法国后,黄永砯在大型装置创作上如鱼得水。
  2011年3月798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轨迹”展上,黄永砯展出名为《专列》的装置作品,一个巨大的鱼头牵引着车厢,鱼头上“长”出各种动物的头,包括老虎、水牛、马等,车厢里则被布置成老式的会议室与休闲室。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黄永砯便开始使用动物、昆虫创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世界剧场》。当20年后,黄永砯依然动用动物等符号创作出《专列》时,艺术圈对其的评价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有的认为这只是一件没有艺术性的大成本作品,如青年艺术批评家盛葳说:“这些曾经智慧的艺术家近年来也在不断自我重复,停滞不前。”不过,策展人顾振清认为,黄永砯的创作善于动用实物造型,作品一概是微言大义,“这件作品依然有黄永砯的智慧,用动物脑袋取代火车头,是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文明的质疑和反思”。

  以下内容来自新京报2014年报道(采写:李健亚):
  “靠近”黄永砯
  作为艺术家的黄永砯其人、其艺术该如何解读?黄永砯拒绝给自己的作品以一种解读,而新京报记者也只是试图通过对几个关键词的梳理以更好地理解黄永砯。
  ▲动物是隐喻
  尽管黄永砯并非刻意地选择使用动物的形象,但动物的创作却贯穿其艺术生涯。
  1989年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大地魔术师”展的《爬行物》中就出现了龟的形象。1993年大量动物和有关的形象开始出现,1994年的《世界剧场》达到顶峰。黄永砯受“圆形监狱”启发,围绕一个中心设计了多个抽屉,然后把上百只昆虫、爬虫放入其中,策划了一场残酷的昆虫致命之战。
  对于动物在艺术创作的使用,黄永砯告诉记者,自己不是动物保护主义者,创作中是用动物来隐喻。动物处在人的社会边缘,动物被人吃,被人观看,动物总是一个次要的东西,在人的视野之外,这是因为人把自己放得很大。“但从另一个角度上,动物在嘲笑人类。动物虽然被人所利用,但被利用的同时也有反作用。人无法主宰一切,事实上是被另一种东西主宰着。”

  ▲反对宏大叙事
  在国内的多次亮相中,黄永砯的创作在部分艺术圈人士看来是种宏大叙事的集成。
  《千手观音》有着高达18米的纪念碑式的巨大体量,《专列》是一长达21米的鱼头火车。但黄永砯并不认为这些就意味着宏大叙事。

《千手观音》

  黄永砯告诉记者,“从厦门达达开始我就反对宏大叙事,就是要消解宏大叙事。”《千手观音》中的1000只手在他看来其实就是一只手,手除了左手就是右手。而《马戏团》中的“末日”问题看上去是个大问题,“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小的问题,因为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末日。”

  ▲缺乏直截了当回答的能力
  在哲学家汪民安看来,黄永砯有个能力就是他的文本解读,不管是一个词或是一个文本,都能够从他的方式进行一个意义上的解释。
  对于在艺术创作中给人一种当代艺术与阐释相连之感,黄永砯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其在理念上是对一个问题采取躲闪的方式、迂回的方式,“因为我缺乏直截了当回答你的能力。这谈不上什么本事。如果有本事就直截了当地回答。”

  ▲达达是永远不死的
  谈到黄永砯,他早年厦门达达的艺术实践无法被忽略。如今回望那个时期,黄永砯说,变化是重要的,自己现在肯定不会提达达,因为达达已经不在今天的语境中,“但不能说当时的语境与今天相比并不重要,我可以说,达达会不断地激励很多很多年轻人。他们可以用他们的方式来回应这个问题。达达是永远不死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0#
 奥燕 发表于: 2017-10-10 04:38:02|只看该作者

展览开幕了,黄永砯和徐冰的被撤展声明却成了亮点

世界剧场──1989年之后的艺术与中国
  2017年10月5日,纽约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筹备了长达五年之久的“世界剧场──1989年之后的艺术与中国”终于与观众见面了,古根海姆门口的长队已经排出了历史长度,观众对这场被称为“北美最大规模的中国当代艺术展”期待已久。70多位艺术家(艺术小组),150件作品,横跨1989年至2008年。
展览现场(图为艺术家陈箴的作品《仓促的分娩》)
  展览由古根海姆三星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兼全球艺术高级顾问亚历山大·孟璐(Alexandra Munroe)担任主策展人,罗马21世纪当代艺术国立博物馆(MAXXI)艺术总监侯瀚如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Philip Tinari)担任联合策展人。展览共分为六个部分:1989:不许掉头;新刻度:分析情况;5 小时:资本主义,城市主义,现实主义;不确切的快感:感性的行为;其它地方:穿越中间地带;谁的乌托邦:2008年前后的行动和方案。
展览现场(图为艺术家丁乙的作品)
  也许很多人知道这个展览是因为展览开幕前的“撤展风波”,闹得沸沸扬扬,黄永砯的装置作品《世界剧场》(1993年)、徐冰的影像作品《文化动物》(1994年)以及孙原&彭禹的影像作品《犬勿近》(2003年)引来了七十多万网友的联名抗议,主办方迫于舆论的压力甚至是暴力的威胁而不得不妥协,将这三件似乎有虐待动物嫌疑的作品撤掉。
  观众本以为这三件作品撤掉以后这件事就作罢了,然而艺术家却有话要说,既然不让展作品,那做一个作品介绍总可以吧。于是黄永砯和徐冰都做了被撤展声明,放在了作品原本要展出的地方。他们的被撤展声明比作品本身还要有力度,基于过去的思考,也基于当下的反应。
黄永砅用飞机上的呕吐袋回应作品被撤展
  《世界剧场》作品本身表达的是:由虫到人,弱者与强者的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一个为另一个的生而死的关系,揭露了现实社会竞争的残酷性。而现在黄永砯质疑观众对于这件作品的“未卜先知”,七十万多人的联名抗议,但又有几个人真正看过?在声明中他批判了现实社会严重的新奴性(新闻媒体、网络媒介)产生的人云亦云,每个人都能表达意见,但遗憾的事只是简单地不断重复意见的意见。
徐冰作品《文化动物》
  《文化动物》作品反省的是人自身的事情,被“文明”烙印过的人们面对原生态的尴尬与局限性。徐冰质疑了人们对一件事情惯性思维的“不假思索”,旧有的文明成果,包括正义、道德、哲学、宗教、艺术、人自身的边界,当然也包括动物保护的概念,都开始变得被动,从而失去判断的支点。当代艺术的作用也许就是敏感地给人类即将面对的问题提出警示。

撤展风波引出的三个门道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三个门道,第一是主策展人亚历山大·孟璐(Alexandra Munroe)的策略,她将展览的消息早早地通过媒体散播出去之后触动了大众的敏感神经,遭到上百万网友的联名抗议甚至暴力威胁,其实她或许知道这样的作品根本不可能成功展出,但是通过这件事成功地将展览宣传出去了,不花一分钱,这种“炒作”实在高级。
展览现场(图为黄永砯 没有昆虫的作品《世界剧场》)
  第二个门道是孟璐以黄永砯的作品名称《世界剧场》作为此次大展的主题,展览变成了没有《世界剧场》的“世界剧场”,虽然作品还展出了,甚至放在了最显眼的地方,但是其中的“主角”昆虫已经不见了,只剩下了装置空壳,这跟没有展出没什么区别。看起来有点搞笑,但是细思极恐,这又给了媒体一个“炒作”的话题点。
  第三个门道是被撤展的几位艺术家的态度,当然他们是被动地做出反应。黄永砯和徐冰都做出了回应,孙原、彭禹似乎比较淡定,没有做被撤展的声明,保持沉默也是一种态度。黄永砯和徐冰这两位思想家太善于表达了,尤其是黄永砯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件作品已经有过两次被撤展的经历,对于这一次,他的反应实在迅速,写得也很随意。他是在9月30日从巴黎飞往纽约的航班上,将声明写在了盛放废弃物的纸袋上,然后在展览现场将其放在了笼子里。
展览现场(图为周铁海作品《中国来了个索罗门》)
  其实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在“撤展风波”上,而是应该关注这次展览,除了这三件被撤掉的作品,还有140多件作品。但作为观者,我们也要关注一个现象,艺术家们对于参加古根海姆的展览所保持的一个态度:就好比中国传统书画家参加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一样。值得反思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一定要得到西方认可吗?如此高规格的展览为什么不能在国内展出?
9#
 奥燕 发表于: 2016-6-13 09:31:00|只看该作者

黄永砯大型装置《帝国》亮相巴黎大皇宫

源自: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在巴黎大皇宫展出的《帝国》
  日前,中国当代艺术家黄永砯的最新装置艺术作品《帝国》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的大型装置艺术展“Monumenta”上展出,引来诸多观众。
  《帝 国》的主角是一条巨型海蛇骨架,盘旋在由305个集装箱组成的8座绵延山脉上,中间是吊车搭建的拱门,拱门上放置拿破仑一世1807年2月在埃罗战役中所 佩戴的双角帽,象征着权力和统治,面对帽子张开大嘴的舌头则象征着对权势的威胁和蔑视。该作品长133米,宽64.3米,高28.7米,总重量980吨。
  集 装箱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和象征,作品由此揭示出当今“帝国”的含义,那便是对经济、贸易与市场的主宰。黄永砯将工业时代的杰作“大皇宫”作为一个载体,让 蛇身摆动的姿态与大皇宫钢铁结构的线条交相辉映,巧妙地把建筑物融入到他的艺术作品中,给置身其中的观众带来巨大震撼和无限想象。
  据 悉,诞生于2007年的Monumenta展是在法国文化部的推动下,由法国博物馆联盟和巴黎大皇宫联袂举办的,迄今已举办七届。每届只遴选一位当代艺术 家,展出其一件艺术作品。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福,美国雕塑家理查德·赛拉,法国艺术家克里斯丁·波尔坦斯基、丹尼尔·布宏等都曾受邀在此布展,黄永砯是 第七位委约艺术家。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8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8#
 奥燕 发表于: 2016-4-14 12:31:00|只看该作者

黄永砯成为沃夫冈罕奖首位获奖中国艺术家

黄永砯在巴黎大皇宫。图片:apollo-magazine.com
  4月12日下午,科隆艺术节(Art Cologne)开幕的前一天,第22届“沃夫冈罕奖“(Wolfgang Hahn Prize)颁奖典礼在路德维希现代艺术博物馆(Gesellschaft für Moderne Kunst am Museum Ludwig)举行。黄永砯作为首位获得此项大奖的华裔艺术家领取了奖项。路德维希博物馆也将收藏一件艺术家的重要作品。
  “沃夫冈罕奖“致力于嘉奖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持续地拓展艺术创新并获得国际专家认可的艺术家,奖金最高金额为10万欧元。
  2016年度“沃夫冈罕奖“特邀评委、香港M+美术馆首席策展人郑道炼(Doryun Chong)评价道:“今年的沃夫冈罕奖授予黄永砯,我们感到特别高兴。从八十年代起步到九十年代始拓展至欧洲乃至国际视野,在他长达三十多年的艺术生涯 里,黄永砯的艺术创作早已经超越了国界与文化,而是在命题与年代上具有更宏大意义范畴。他作品中充满了令人敬畏的庄严感、不可思议的图像学特性以及慎密的 智性思维,这些都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以及我们如何感知与存在于历史与世界。他是一位伟大的雕塑者,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当代吟游诗人。”
巴黎大皇宫
  在毗邻的法国,黄永砯在巴黎大皇宫内委约创作的大型艺术装置项目“Monumenta“也即将在5月8日向公众敞开大门。据悉,黄永砯的这件大型装置作品将以“帝国”为主题,作品由一个8座岛屿造型的彩色建筑结构为主体,整体结构的阴影部分将与 Nave中殿上方的玻璃圆顶的金属骨架结合。黄永砯在创作时将工业时代的杰作──大皇宫作为一个载体,去探索世界的改变,并对经济世界里人们的野心、对权 力和财富的欲望,以及战争的暴力进行冷静思考,整件装置堪称当今经济世界体的符号景观。
  法国文化部部长Aurélie Filippetti认为黄永砯有能力创作“一个既有艺术性,又受公众欢迎的作品“。她曾赞美黄永砯的作品道,“他的艺术具有梦幻般的气质,可以激发观者 的想象力。” 她还补充到,“他有在公共场地创作作品的经验,这也可以令他在这个偌大的场地进行创作。“
  自2012年的Monumenta开始,该展览每两年举办一次,每一届都委约一位有国际影响力的当 代艺术家在巴黎大皇宫占地13500平方米、高35米的玻璃圆顶中殿“Nave“中创作作品。2014年Kabakovs的展览吸引了14.5万观众,而 Anish Kapoor在2011装置展的观众人数则达到了29万以上。
  黄永砯的作品将在路德维希博物馆展出自8月28日;巴黎大皇宫Monumenta将于5月8日至6月18日展出。
源自:artnet新闻
7#
 奥燕 发表于: 2016-3-16 14:31:00|只看该作者

黄永砯


黄永砯作品图集
  黄永砯-《千手观音》铸铁、钢架、各种物品2012
  黄永砯-《千手观音》局部(1)
  黄永砯-《千手观音》局部(2)
  黄永砯-《沙的银行或是银行的沙》(2000、2005),管艺收藏
  黄永砯-《世界剧场》(1993),尤伦斯基金会收藏
  黄永砯-《世界剧场》局部(1993),尤伦斯基金会收藏
  黄永砯《「中国绘画史」和「现代绘画简史」在洗衣机里搅拌了两分钟》
  黄永砅,马戏团,木头、竹子、动物标本、树脂、钢、线和布,2012
  黄永砯-蝙蝠计划,2003
  黄永砯-蝙蝠计划,2003
  黄永砯-《蛇塔》2009年
  黄永砯-灰尘,纸张上的灰尘、木箱,1987
  黄永砯,八脚帽,帽子、水彩和墨、木材、油漆、铁,2000
  黄永砯-厨房,油烟画布、茶壶和炉子,1987
  黄永砯-东方之柱,铝,2004
  519065_13171015588340
  黄永砯,四个轮子的大转盘,涂过油漆的木头纸上水墨、轮子,1987
  黄永砯-蛇桥,竹、藤、蛇皮,1997
  黄永砯-圣人师蜘蛛而结网,桌子、椅子、灯罩、杜尚谈话家的复印件、灯泡、蜘蛛、影子,1994
  黄永砯-装置作品《六十甲子车》
  黄永砯装置作品《2002年6月11日《乔治五世的噩梦》水泥、钢筋、动物皮革、织物垫、铜、木材和藤椅
  黄永砯-《专列》,装置,2011
  黄永砯,双卷风,纸上油墨、烟熏,2002
  黄永砯,双卷风 局部

黄永砯个人简历
  1954年生于福建,被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一员,与蔡国强、徐冰、谷文达并称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四大天王”。
  1986年创立“厦门达达”运动。1989年移居巴黎,回中国创作。1987年他创作了最具的代表性的装置作品──“中国绘画史和西方现代艺术简史在洗衣机洗两分钟”,这件作品足以使黄永砯被写进中国现当代美术史。黄永砯的作品并不仅为追求视觉上的美感,题材多数涉及到于中国历史和神话故事,因此车轮、廊桥、亭台的屋顶、活的蝎子、玻璃制成的鱼等等都曾经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个展
  1990年 "祭火" 埃克斯美术学院 法国
  "黄永砯" 阿维尼翁美术学院 法国
  "黄永砯" 鲁昂美术学院 法国
  1991年 "我们还应当建一座大教堂" 法兰克福Fenster画廊 德国
  1992年 "占卜屋" 巴黎Fromen&Putman画廊 法国
  1994年 "中国手工洗衣店" 纽约当代艺术新馆 美国
  1995年 "药房" 巴 黎Fromen&Putman画廊 法国
  1996年 "三步九印" 马赛艺术家工作室 法国
  1997年 "黄永砯" 纽约Jack Tilton画廊 美国
  "黄永砯" 阿姆斯特丹De Appel 荷兰
  "羊祸" 巴黎Cartier当代艺术基金会 法国
  2000年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纽约Jack Tilton画廊 美国
  2008年 占卜者之屋:黄永砯回顾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
  2012年“Circus”Gladstone画廊纽约
  2013年“Amoy/厦门”法国
  2014年“‘太平广记’之结束──《马戏团》” 红砖美术馆 北京

联展
  1983年 "艺术家五人联展" 厦门文化宫 中国
  1986年 "事件" 福建美术馆中国
  "厦门达达" 厦门文化宫 中国
  1989年 "大地魔术师" 乔治· 蓬皮杜中心和维莱特科学城 法国
  "中国前卫艺术" 中国美术馆 中国
  1990年 "建筑纺织品国际交流展" 尼姆 法国
  1991年 "1991年卡耐基国际展" 匹兹堡 卡耐基艺术博物馆 美国
  1992年 "个人历程1992" 巴黎 法国
  1993年 "沉没的力量" 牛津 现代艺术博物馆 英国
  "联合" 格拉斯哥 当代艺术中心 英国
  "中国前卫艺术" 柏林 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y 德国
  1994年 "界限之外(艺术与生命,1952-1994)" 乔治· 蓬皮杜中心 法国
  Cartier当代艺术基金会藏品 汉城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 韩国
  1995年 "五大洲画廊" 巴黎 国立非洲和大洋州艺术博物馆 法国
  1996年 "面对历史" 乔治· 蓬皮杜中心 法国
  1997年 "移动的城市" 维也纳 奥地利
  "露天雕塑研讨会" Tong Young 韩国
  "1997年 明斯特雕塑规划" 明斯特 德国
  "巴黎人" 伦敦 Camden艺术中心 英国
  "亚洲漫步之二" 东京 Shiseido画廊日本
  1998年 "火车东站" 卢森堡当代艺术论坛 卢森堡
  "内外:中国新艺术" 纽约 PS1和亚洲社会画廊 美国
  "移动的城市之二" 波尔多当代艺术博物馆 法国
  "移动的城市之三" 纽约 PS1 美国
  1999年 "苏丹的池子" 耶路撒冷 以色列
  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 意大利
  "全球观念主义:起点1950-1980" 纽约 女王艺术博物馆 美国
  "未结束的故事" 芝加哥 现代艺术馆 美国
  "内外:中国新艺术" 旧金山 亚洲艺术博物馆 美国
  "移动的城市之四" 路易斯安那 现代艺术博物馆丹麦
  2000年 "巴黎作为中间站" 巴黎市立现代艺术馆 法国
  2011“首届CAFAM泛主题展:超有机”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
  2013“消极或抵抗?”泰康空间,北京
  2013“进一步,退两步──我们与机构我们作为机构”广州时代美术馆,广州
  2014 我们在绘画中──中国油画国美之路,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 青城山
 大卫 发表于: 2015-5-5 14:31:01|只看该作者

上帝先知佛陀和人:黄永砯蛇杖描述宗教地图


  《布加拉什山》(局部)牙骨,玻璃纤维,混凝土,填充动物玩具,模型直升机,警笛,瓷 2012

  《布加拉什山》(局部)牙骨,玻璃纤维,混凝土,填充动物玩具,模型直升机,警笛,瓷 2012(2)

  《厨师》动物标本、金属、布 2012
  上帝、先知、佛陀和人
  黄永砯“蛇杖”描述宗教地图
⊙作者:震巽

源自:《scope艺术客》杂志 4、5月合刊

  图片/罗马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
  展览时间:2014年12月19日~2015年5月24日
  展览地点:罗马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
  定居法国中国艺术家黄永砯最新个展“蛇杖(Baton-–Serpent)”于2014年12月中旬在罗马二十一世纪美术馆(Maxxi)开幕。在天主教圣地梵蒂冈的所在地罗马举行个展,黄永砯与担任此展策划、该馆艺术总监侯瀚如调度了多件不同时间创作的旧作,主题环绕着宗教以及在不同宗教之间游走的经验展开,并尝试描绘一幅不同的世界文明地图。
  美术馆入口置放着一个正在被放倒或正在被竖起伊斯兰教宣礼塔(《工地》,2007年)。这件作品是一个清真寺塔尖,作品在一个建筑工地的场景下展示了一种介于建筑与拆除之间的未完成状态。登上二楼展厅,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只以均速不停地转动的巨大藏传佛教转经筒,既是祈祷法器也像武器“狼牙棒”(《Ehi ehi sina sina》,2006年);作品《比加拉什(Bugarach)》则模拟了一块大石从地板上突起,象征了法国的比加拉神山,传说这座山是玛雅人启示录中末日降临时的避难所。
《工地》2007
  散置在展厅各处的无头动物和手持各种动物标本或物件的《千手观音》都用杀戮揣摩着各种宗教中共有现毁灭与慈悲;而作为这次个展标题的作品《蛇杖》呈现的是一条蜿蜒盘曲在同样是狭长弯曲展厅上空的蛇骨,它的尾巴是一根拐杖。理所当然地令人联想到圣经《出埃及记》中耶和华让摩西将杖丢在地上变成蛇、伸手一抓变成杖来证明神迹的故事。
《蛇杖》在水中
  黄永砯召唤世界不同宗教、甚至包括神秘主义信仰,透过符号的暧昧模煳、模棱两可与多重歧义,打造出一个静谧祥和、却渗透着许多威胁与不安的空间,藉此追溯意义在不同历史和文化空间中的浮动不定与迁移,从而自建立在理性主义与人类中心基础上的主流知识与权力体系中逃逸。除此之外,一个54公尺长的展柜陈列了艺术家过去多件作品的草图、模型、手稿、册页,是作品实现前构思、酝酿过程的记录与痕迹,我们彷彿闯入艺术家的脑子或工作室,同时起到贯穿其他在场和不在场作品的作用。
《世界地图》木材,纸张,金属,油漆墙木材,金属涂装 2000-2001
  本次个展中,黄永砯用一种批判性的方式和眼光,看待至今还挥之不去的地理以及哲学起源冲突。而尤其重要的是作品展首展地选在罗马──西方文明和宗教的发源地。在本次作品展结束后,《蛇杖》还将在2015年和2016年巡展至北京红砖美术馆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5# 华蓥山
 沱江 发表于: 2011-7-23 01:16:49|只看该作者

攻击美术馆

  回顾黄永砯的成长史,“造反”的端倪从大学就开始了,毕业创作他就直接拿着工业喷枪和喷漆而不是画笔来搞创作。他后来回顾大学生涯,说是4年学的东西,用了10年的时间才呕吐干净。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厦门一所中学做老师,在1980年代中期发起了“厦门达达”艺术团体,这是1980年代美术最极端最叛逆的美术运动群体,最著名的行动是在一次展览之后把所有的作品一把火烧掉了,黄永砯在焚烧的现场,用石灰在地上写上口号:“不消灭艺术生活不得安宁”──当然,黄本人不是这话的彻底实践者。这一切似乎事出偶然,对黄来说却难说不是精心筹划。多年之后谈往事,黄永砯提到,当别的艺术家想要在地上画个太极图案的时候,他当时并不赞同,认为这样会改变行动的意义。
  对艺术体制的反抗曾经让美术馆成为黄永砯直接“攻击”的对象,他和几位其他艺术家曾经被批准在福建省美术馆展出一个作品,但到展览前却突然改变展览计划,他率领参展艺术家把博物馆外的各种材料和废弃物放进展览空间,因此展览刚开始一个半小时即被封闭。因此,当1989年黄永砯去巴黎参加“大地魔术师”的展览,并选择留下的时候,也许令福建的一些美术界人士感到喜悦──一个让人头疼的“捣乱分子”终于离开了。
  黄永砯认为法国给了他一个新的语境,尽管开始语言不通,到今天语言可能依然是个障碍,但“一切障碍都不影响交流”。法国生活也给他提供了一个新的官方身份,他不再是中学里的“黄老师”,而是作为艺术家和一些西方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在一起工作。他制作作品的空间也陡然增大,在制作一个有关“山火”的装置时,他把整座山都作为作品使用的场地。
  黄永砯的很多作品继续挑战美术馆,1992年在美国卡内基双年展上,黄永砯选择了把美术馆图书馆的两排书架全部放上用艺术杂志和艺术书籍洗成的纸浆,把洗的纸浆每一格用有机玻璃密封起来,但是不到一个礼拜,它的臭味就出来了,作品只好被撤。
  同年在意大利,他把400公斤的大米煮成饭放在美术馆大厅里,这些饭煮了一个星期,后面的还在冒热气,前面的已经慢慢霉掉、臭掉,他认为这个东西象征着美术馆作为一个消化系统,是并没有能力去消化艺术的。这个展览被命名为《不可消化之物》。
  黄永砯一再强调美术馆是坟墓,美术馆展出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僵尸,不可能在美术馆里学到艺术。美术评论家、策展人费大为曾经问他,“你为什么不把你焚烧作品的照片、录像和文字全烧掉呢?”黄永砯给出了一个不是太有说服力的回答,“如果连照片都没有了,谁会来相信你呢?”
  费大为认为,黄永砯的这种矛盾也可以用禅宗来进行比较,两者说的就是一个道理──语言是不能被传达的,语言是没有用的。但是禅宗,光是《五灯会元》就有20卷,啰哩啰嗦讲的就是一句话“千万不要相信文字”。
  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讲座上,费大为对大家说,理解黄永砯的要点就是:“千万不要相信黄永砯。”黄永砯知道了这话,表现得非常高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淡蓝的赞美歌 发表于: 2011-7-22 17:37:34|只看该作者

个性特点

  黄永砯研究周易、道教、禅宗、维特根斯坦、波伊斯、杜尚,看书速度快得惊人,可以一天一本哲学书。他用周易做过很多作品,也给自己和朋友打卦,尽管他对此不愿过多谈及。《周易》是随身携带的读物,他曾说其意义犹如“犹太人的圣经”,但这也不妨碍他杀佛灭祖,在《占卜者之屋》这件作品中他把《周易》也放进了洗衣机,并把搅烂了的这些书本残余物,像腊肉一样挂在钩子上。
  说到世俗的层面,黄永砯似乎是个超然的形象,他从来不主动去推销自己,费大为说他“姜太公钓鱼,钩是直的”。但他做作品的细致程度,犹如一个苦心经营的小杂货铺老板,从来不轻慢到来的机会。在尤伦斯,他一个人奢侈地占了曾是“八五新潮”这么多人的坐席,他一面否认这意味着某种文化权力,“还有更大的空间呢……”他说,一面又面露喜色。
  费大为评价黄永砯的厉害之处是,“他一上来就狠狠地抓到最本质的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比如黄永砯虽然身在“八五新潮”中,但他当年就反对一些滥情的、自我扩张的、洋洋得意的绘画,并且反对当年派系林立,山头和山头PK的情况。1988年,黄山举行“85新潮”运动中第二场全国代表大会,这时候是“华山论剑”,剑拔弩张,其实就是要比谁最厉害。在这个会议上,各地的英雄都拿出自己最厉害的“武器”。黄永砯代表厦门达达发言,会议给他安排了一个幻灯片投影,让他给大家展示厦门人在做什么,他给大家拿出的却是四张西方古代艺术史的幻灯片,大家都愣住了,让我们看这个干什么?结果黄永砯说,我出门以前拿错幻灯片了,不过好在拿错了也没有关系,因为是不是前卫并不重要,是不是自己的作品也并不重要,是不是中国艺术家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是放几张幻灯片而已。“他完全拒绝和任何人竞争,他对于这种派系竞争完全是抱着一种不屑的嘲笑态度。”费大为说。
3# 峨眉山
 小漠孤烟直 发表于: 2011-7-22 10:10:28|只看该作者

艺术风格

  黄永砯通过空间装置探讨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找一种可以超越国界以及意识形态冲突的表达方式。黄永砯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他的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哲学、文化、政治思考,而不只在于艺术技巧和手法本身。他用自己的创作挑战传统艺术观念、信仰以及逻辑,将中西方的文化观念符号并置,以展现其中的紧张与冲突关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14:40, Processed in 0.0780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