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452|回复: 7
 2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吴功斌 发表于: 2009-3-1 11:01:3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即将消失的“造纸术”

 [复制链接]
──文物普查在三台发现竹桨纸生产作坊遗址

王勇 吴功斌/文图
  日前,三台县文管所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小组,在该县曙光乡一村民家中发现一处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竹桨纸生产作坊遗址。该处造纸作坊遗址见证了由落后生产力转变为先进生产力的过程,代表了落后生产力的终结,填补了此项工业文化遗产的一断历史。

作坊保存完好 碾子还是碾子缸还是缸
  造纸作坊背山面水,周围树木茂盛,建在一处约100平方米的草棚房中,经历了近六十年的风吹雨淋,虽作坊房架如同“筛网”摇摇欲坠,但在作坊内仍然遗存有完整的“传动架”、“石碾子”、“石铺碾池”、“提桨缸”等加工设备。在作坊中间竖立一根约2米多高的传动架,底部基座为一块圆形,直径约1.2米的石板,石板周围则是一个圆形坑道,即石碾池。碾池内是一个刻有粗糙条型纹的石碾子,而在传动架的顶上,则是一个长约1.5米的椭圆形木制构件。为了在生产时保证传动架能够固定不倒,作坊的主人就用绳子把传动架牢牢的捆在了上面一根如碗口粗的木头上。据当地村民介绍,石碾子的转动是以套上牲口作动力,围着传动架一圈圈的转,通过石碾子的滚动碾碎竹子。
  据文管工作人员介绍,这所作坊是上世纪50年代由当地一蔡姓村民创办,它是由浸泡发酵池、加工坊、晾晒坊、整理坊四部份组成,整个流程虽然简洁,但是却很实用,在70年代曾作为集体企业经营,80年代中期停产。

竹桨造纸流程简单但技术复杂
  为了弄清造纸作坊的工艺过程, 我们找到了一位当年曾在作坊内工作过,如今已70多岁的何大爷,据他讲,由于当时作坊造纸工艺比较原始,如今大多数昔日的造纸艺人已经抛弃了旧业。根据老人断断续续的回忆,我们大致了解到了一些生产过程。先是将毛竹去皮,然后在砍成竹段,放在水池里,洒上石灰,浸泡到大概一个月的时候,在把竹段搬出来晾干,然后在放进水池,加上石灰,这道工序要反复做五、六次,直到竹段霉烂为止。然后才把腐烂的竹段放到碾池里,用石碾子把竹段碾碎,最后变成了浆糊状。接着把竹浆弄到水槽里,而后就有专门的捞纸浆师傅开始捞浆,这个环节没有半年时间根本学不好。捞多了加工出来的纸就厚,捞少了纸就会变薄,质量不好,自然就不好卖。最后才是把湿纸烘干。何大爷称,看着作坊好像没多少工具,实际上还是很复杂,哪一道都必须细心才能做好,而过筋过脉的关键技术只有作坊的主人掌握,一般不外传。

作坊遗址代表落后生产力的终结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期的蔡伦用树皮、破布等原料,造出了当时闻名的“蔡侯纸”,此后,中国的造纸业一直停留在原始和半原始的手工业制造阶段,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传统造纸业才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据三台县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当时村民曾打算把这所竹浆纸作坊遗址拆掉,但最后被文物部门制止,因为它将作为二十世纪的工业文化遗产需要继续保留下去。

造纸作坊内的石碾池、石碾及木制传动架
造纸作坊内的石碾池、石碾及木制传动架  作坊遗址.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吴功斌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吴功斌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吴功斌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吴功斌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吴功斌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吴功斌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相关帖子 » 标签

声明:XX网郑重抵制佳士得 记忆中的成都那场大洪水
2# 四姑娘山
 孟良 发表于: 2009-3-1 18:10:5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这下开了眼界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没事了吗 发表于: 2009-3-2 03:55:34|只看该作者
关键是如何展示出来哦
4# 金佛山
 韦建生 发表于: 2009-3-2 15:09:54|只看该作者
应该好好的加以保护。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周从林 发表于: 2009-3-2 22:03:54|只看该作者
呵呵,十五年前,我也在我的家乡的一个小河边看到过这样的作坊,可惜那时候我没有相机,没有记录下来。可能现在关闭了吧。污染。
6# 青城山
 郭建勋 发表于: 2009-3-3 10:19:48|只看该作者
这与夹江的造纸方法是否相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cdmiaoxy 发表于: 2009-3-6 18:53:06|只看该作者
中国还没有设"传统文化技术保护基金",谁来出钱保护?
8#
 丁芝萍 发表于: 2009-3-13 21:55:17|只看该作者
宜宾屏山县境內这种手工造纸作坊还多,原料大多用竹片和谷草,先放入池里用石灰或碱什么的腐化,那气味很难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05:47,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