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22|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张世光 发表于: 2009-4-17 20:01:3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1950-1977年我所经历的“教学大跃进”

 [复制链接]
说起1958年的大跃进,人们会立刻想到“亩产万斤”之类的传说。其实大跃进又何止农业,那时各行各业都在跃进,教学又岂能例外?

大跃进时我正读初中,可以说是教学大跃进的亲历者。当时的教学大跃进是如何进行的?这可从两个方面来讲述。第一是大炼钢铁。大家可能好生奇怪:为何“教学大跃进”要扯上大炼钢铁?原因得很简单,“保钢铁元帅升帐”是当时全社会压倒一切的任务。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在“一切为了1070(即1070万吨钢,1958年全国钢产量指标)”的口号下,学校当然不能置身事外,大炼钢铁也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我的印象中,参加炼钢是一件十分好玩的事。学校的炼钢炉建在一个偏僻的空房里,它极似一个一人多高的、直立的橄榄果:两头小、中间大,炉子的下方收缩为一个约十多公分的小孔,有一个两人才能拉动的风箱为它送风(风从炉子的中间送入)。它烧的是木柴,熊熊的火焰从炉子底部小孔集中喷出。这种炉子叫“冲天炉”──当时极为流行的“炼钢炉”,因正规炼钢厂用的平炉、电炉和转炉我们不可能拥有,只能“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用这种简陋的炉子。炼钢时,把从家中和其它各处搜集来的铁器放在冲天炉的喷射孔下。虽然烧的是木柴,但由于火焰集中,火焰温度还不算低;却又因火焰暴露在空气中,其温度还不可能使铁件融化,只能让铁件成为半融状,操作的人拿个铲子不断将其翻动。因状似炒菜,所以这样炼出来的钢就被称为“炒钢”。我们炒出来的钢都是些布满蜂窝状孔洞的铁坨坨,谁也不知道这样铁坨坨能做什么用。好在当时无须讲什么经济核算,如此炼钢也不须担心赔本。

教学大跃进当然不只是大炼钢铁,教学本身也要大跃进嘛。初中时期,教学大跃进还仅时量上的跃进:教材和教学进度都还没有变,只是功课的量以跃进的方式大大增加了,我们成天陷于茫茫无际的题海之中,每天做作业都要做到深夜。那时没有电灯(说起来现在的年青人很可能不会相信),只能在煤油灯下做作业。熬到深夜时,常常疲倦得做着做看就睡着了,迷糊中一头栽下去,立即“嗤”的一声,伴随着一股焦糊的味道,头发就被油灯烧出了白花花的一片白点。

辛苦倒是其次,最忍受的是饥饿。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苏修逼债”,初三时正值最困难的时期。那时公共食堂已经解散了(先前城市也办起了公共食堂,不允许家庭自行开伙)。我虽然有幸住在省会城市,每月还有点微薄的供应粮,但毕竟饱不了肚皮。好在清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院中就有一口水井,井水极清,没有任何污染,每顿饭在米中加多少水完全可以随你的意。那时所有的家庭厨房中只需一样厨具就够了:砂罐。家家户户都是用砂罐炖稀饭,再往里面加上厚皮菜和盐,于是饭和菜全都有了。顺便说一句:从60年走过来的人对厚皮菜都有一种极深的感情,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度荒菜”。这种菜不是整株砍掉,而是定期搬掉四周的叶片食用。用不了多久新的叶片又长成了,又可以搬下一轮,一株厚皮菜可以从冬天搬到第二年开春。

但清水毕竟饱不了肚皮,我记得每到上午第四节课时,人饿得头上大颗大颗的虚汗往下滴,心里发慌,几乎连坐都坐不住。在这种极端饥饿的状态下还要承担如此沉重的功课负担,那种滋味是可想而知的。不过我对那段时间学习的效果还是称道的,在我的印象中,“题海战术”演练到最后,不管多难的数学题都不在话下,可以不假思索地一挥而就。

60年秋,我考入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科学技术学校。按当时的规划,这所学校是拟议中的科技大学的预科,从科技校毕业后即进入科技大深造。可惜的是如此锦绣的前程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苏修逼债”而成为泡影。不过这已经是后话了。

进入科技校后,虽然国家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但教学大跃进却并没有因此而放慢脚步,反而迈出了更大的步子:从量的跃进进入了质的飞跃。进入中专的第一学期,我们仅一学期就要学完高中三年的课程。照这样计算,我们在中专的三年就可以学到正常学制下18年才能学到的东西,算算吧,三年后我们哪是中专毕业生,就是博士生也无法同我们比了。可惜的是愿望是一回事,实施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以三角函数为例。仅约一个星期的几节课就要教完全部三角函数。这课是如何教的?老师上课时当然不可能详细讲解公式的推导,只能把三角公式从黑板的左上角写起,只要把黑板写满就算教完了,立刻又开始新的课程。

这样的“大跃进”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课堂上老师讲得唾沫飞溅,而学生却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一学期过去了,我们几乎什么也没有学到。到了第二学期又不得不重新“复习”旧课。所谓“复习”,与上新课完全无异。

这些事已经是40多年前的事了,我不知道再把这些旧事翻出来还有什么意义,不过我想,夜话上的各位朋友在灯下醉中若闲暇无事,这篇拙文还是可供大家打发时光的。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世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世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己丑年蜀汉文化考察写生 走出研究宜宾僰文化的误区
2# 四姑娘山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09-4-17 20:39:1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博主所写的情况,敝人也记忆犹新。“大跃进”时,我也正在上初中。文中所写的“大炼钢铁”和“困难时期”的情况,我们都亲身经历。我们也曾参加“炼钢”,好像练出来的也就是些废铁坨坨,也是建的小高炉,又叫“冲天炉”。那时还在学校演了话剧《冲天炉的故事》,把土法炼钢搬上了舞台加以歌颂。困难时期没有更多的菜吃,顿顿吃厚皮菜,又没有油水,就像吃猪食子,难以下咽。哪像现在要放多少子油,再加上豆豉,味道好极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张世光 发表于: 2009-4-17 20:47:29|只看该作者
博主所写的大跃进和困难时期的情况,鄙人也亲身经历。我那时也正在读初中,学校曾组织学生们到二十里外的中和场拉河沙,用于修小高炉,也叫冲天炉。那时我们还演了话剧《冲天炉的故事》,以歌颂“大炼钢铁”。

困难时期吃厚皮菜可不像这阵。那个时候没得菜吃,顿顿吃厚皮菜,又没得油水,就像吃猪食子,吃得痨肠寡肚,浑身无力。这阵吃厚皮菜,要放多少子油,还要加豆豉,味道好极了。
4# 金佛山
 孟良 发表于: 2009-4-17 21:23:54|只看该作者
教学大跃进

看了头发晕

要是再这样

后果真难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20:45,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