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335|回复: 9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军人杨靖宇:坚贞不屈的钢铁战士

 [复制链接]
  杨靖宇(1905.2.26~1940.2.23),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杨靖宇将军的最后一张照片  gVKKgRx1.jpg  保存到相册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杨正保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杨正保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杨正保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杨正保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杨正保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杨正保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庆祝攀枝花建市40周年)满眼春光满眼诗 男人版千手观音
9#
 杨坝河 发表于: 2018-12-2 05:3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靖宇精神传承不息

源自:人民日报
原文标题:靖宇精神传承不息

  初冬,位于长白山腹地的吉林省通化市,松柏依旧苍翠。在通化市浑江东岸的靖宇山上,杨靖宇烈士陵园坐落于翠柏之中。
  “陵园门前共有46级台阶,分两部分,下面的35阶代表杨靖宇将军牺牲时的年龄,上面的11阶代表杨靖宇将军在东北抗战的11年。”陵园工作人员丛薪郦说。
  杨靖宇烈士陵园建于1954年,占地两万平方米。正面为陵堂和墓室,两侧4个偏殿,甬道中央矗立着高5.35米的杨靖宇将军全身戎装铜像,花岗岩基座正面镌刻着彭真同志手书: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
  1929年,杨靖宇受中央派遣来到东北领导抗日斗争,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指挥兼政委,率部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近年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因人施讲,努力让来过的人有所触动,能把杨靖宇的故事传播得更远,让靖宇精神传承下去。”丛薪郦说,陵园近年来与50多个单位共建,开展了“靖宇精神在我心中”主题活动,让“信念、担当、不屈、无畏、善战”的杨靖宇精神广泛传播、发扬光大。
  在通化县兴林镇,有一座河里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纪念馆创办人叫刘福,他的爷爷是抗联的秘密交通员,曾给杨靖宇将军传递过情报。1936年7月,著名的“河里会议”在兴林镇孟家村召开,会议决定将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和第2军合并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在通化市下辖的县级市集安,全长1100米的老岭抗联遗址,依老岭山脉而建。1938年初,杨靖宇将军率领抗联第1路军200多人进驻老岭地区,并把总司令部设在东岔沟里的红石砬子。当年8月,抗联第1路军在老岭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到1400多人。通化市委党史研究室干部马会凤介绍,在抗日斗争最艰苦的岁月,集安民众为抗联战士传情报、做军鞋、送军粮、抬担架、护理伤病员,书写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共同打日寇的动人故事。
  长白山的密林依旧,杨靖宇将军和抗联战士的奋战足迹永不消失。近年来,通化市组织撰写了《抗日名将民族英雄》《杨靖宇年谱》《杨靖宇全传》等书籍,拍摄了《民族英雄杨靖宇》专题片。如今,通化市正深入寻访、研究白山松水间的抗联遗迹,让抗联精神和靖宇精神传承不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8#
 btkj 发表于: 2018-12-2 05:38:00|只看该作者

杨靖宇:坚贞不屈的钢铁战士(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源自:人民日报
原文标题:杨靖宇:坚贞不屈的钢铁战士(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郑州12月1日电(记者:王烁)从河南省驻马店市区向南走6公里,广场上杨靖宇将军的雕像赫然矗立,这里就是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所在地。纪念馆里共展出图片400余幅,文物120余件,从杨靖宇将军出生到为国捐躯,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他辉煌壮丽的一生。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学生时代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秋到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春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领导工人运动。在河南和东北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同年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兼政治委员。1936年7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杨靖宇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打得敌人心惊胆战,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日伪军连遭打击后,加紧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军事讨伐、经济封锁和政治诱降,同时对杨靖宇悬赏缉捕。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他以“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崇高气节,继续坚持战斗。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他以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和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直至弹尽,于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杨靖宇纪念馆自2009年起开始免费对外开放。自开放以来,前来参观的团体和个人络绎不绝,很多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部队、社会团体均在纪念馆内举行爱国主义教育、入党宣誓等活动。”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负责人程娜表示,纪念馆2018年接待参观人数40余万、参观团体数百个,成为对广大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部队官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7#
 嗨哟嗨哟 发表于: 2018-2-23 17:28:00|只看该作者

军报缅怀杨靖宇:英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决不可亵渎

源自:军报记者
原文标题:今天,缅怀杨靖宇将军!英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决不可亵渎!

  1940年2月23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率少数战士同日军连番激战,由于叛徒出卖,在断粮5天的情况下靠吃草根、树皮和棉絮血战到最后一息,壮烈牺牲。
  近日,有关两名年轻男子穿着日本军服、在南京紫金山一碉堡前摆造型拍照的相关新闻引发全民愤怒,今天,是杨靖宇将军殉国78周年纪念日,我们陷入深切的缅怀和追忆。一怒一悲之间,究竟是因为什么?

最广为人知的假名
“杨靖宇”意为驱逐外敌

  建国以后,一张报纸发表了关于将军事迹的报道。报道中,言之凿凿地说将军是安徽人。
  不久,这张报纸恰巧被当年同将军一起工作过的一位老同志看到。他告诉相关部门:将军是河南人,老家在豫南一带。
  1951年,相关部门才循着这条线索,找到了将军的老家,寻到了将军的后人,弄清了将军的真实身份,这时,将军牺牲已足足11年。
  得知,自己的父亲就是民族英雄,将军的儿女抱头痛哭。而此时,将军已经离家22年了,妻子也已去世多年。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确山人,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殉国时年仅35岁。
  杨靖宇是将军的一个化名,意为平定天下!
  不久前,有位革命老区的老八路问学生,能讲出几个英雄的战斗故事?学生们一个都讲不出来。老八路尴尬一笑:“我们当初不要命地打仗,就为了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忘就忘了吧。”
  将军的真名差点遗失在历史长河,他可能也是这么想的吧,让子孙过上我们今天这样的日子就好。
  可是,我们能忘得了吗?

最挥之不去的“心腹大患”
日本人眼中的“满洲治安之癌”

  东北民众对将军的昵称是“大老杨”,当年他和战友们浴血抗战,牵制了数十万日寇入关南犯。因为他用兵如神,在敌人眼中,杨靖宇是挥之不去的“心腹大患”。
  他是抗联中无论政治还是军事上都极有经验的优秀将领,也是中日双方公认的游击战大师。
  但实际上,杨靖宇将军的直属部队兵力并不是很多,他身边的部队,通常只不过千人上下。既然如此,他为何在东北抗日联军中影响如此之大呢?
  如果看杨靖宇部队的活动区域,大约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与其他部队寻求生存和发展不同,杨靖宇的一路军之存在,在抗日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第一路军活动的南满游击区位于伪满洲国东边道地区,核心区域位于由沈阳、长春、丹东、图们4座城市组成的四边形中央,这正是关东军和伪满洲国的关键要地。这里向南可切断沈阳与丹东之间的安奉铁路,向北可切断长春到图们的京图线,严重威胁着日控朝鲜与伪满之间的交通线。
  因此,这支部队是钉在日本本土与关东军之间咽喉要道上的一根钉子。如果能够坚持到大反攻时刻,杨靖宇的抗联一路军完全可以成为切割日本关东军退路的关键棋子。
  谁的咽喉上钉一根钉子也不会好受。日军因此不断调动兵力,对杨靖宇部队反复发动攻击。正是由于这一地区是敌军密集活动的区域,杨靖宇所部针锋相对地采取分散化的布局,来减少后勤压力,增加部队的机动能力,这是杨靖宇身边一直部队不多的重要原因。
  但这支人数不多的部队却堪称游击战的精锐,日军在自己的文献中,称他们的战斗力能够达到“一骑破千”。在杨靖宇这位游击战大师的指挥下,这千把人的部队,始终活跃在日军心脏地带,周旋于日军的刀光剑影之间,被日军称为“东边道之癌”。
  据日方记载,从1939年到1940年对杨靖宇进行的追击作战,最终消耗了日本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而在这场决战中,杨靖宇身边的部队,最多时也不超过800人。

最熟悉的故事
草根、树皮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是杨靖宇自己创作的歌词,也是抗联将士们奋战林海雪原的真实生活。
  1940年2月23日10点左右,杨靖宇踏着没膝的白雪,来到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林中,遇到4个进山打柴的农民。由于行动不便,他将购买吃穿用等事委托给他们。
  那时他已5天5夜粒米未进,周围还有几百个敌人在全力围捕。1939年冬天,杨靖宇领导的抗联部队在濛江县境内浴血奋战了94天,别说吃口饱饭、喝口热水,就连踏实睡上一觉都是一种奢望。
  日伪资料《阵中日志》记载:他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但是跑的速度却很快,两手摆动得越过头顶,大腿的姿势像鸵鸟跑的那样。
  直到生命里的最后一刻,杨靖宇还是把枪口对准了敌人。关东军留下的一段战场实录这样记述:“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手持双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中其左腕。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枪应战。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终因寡不敌众,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他持平手中匣子枪,厉声怒斥:“谁是抗联投降的,滚出来我有话说。”语毕,高大的身躯便仰面倒在大树旁,终年35岁。鲜血染红了皑皑白雪──时间定格在1940年2月23日16时30分。
  杨靖宇牺牲后,日本侵略者始终无法理解的是:自2月18日以来,他已被围困在冰天雪地里,完全断粮五天五夜,他究竟靠什么生存?为了解开谜团,敌人残忍地将他剖腹查看,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连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也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史料载,这个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一天之内,苍老了许多”。此后,岸谷隆一郎穷毕生精力研究中国抗日将士的心理。研究越深入,他内心受到的折磨越大。最后,他毒死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后自杀。他在遗嘱中写道:“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
  最激荡悲壮的诗文,往往在最惨烈、最残酷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墨,而是生命血性的最后奉献。“松花江水流不停,不灭日寇心不平,长白山上英雄多,数着那杨靖宇杨司令。”这首歌从1936年起开始在白山黑水间传唱,半个多世纪不曾绝响。

最震人心魄的拷问:
“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那么,一代游击战大师,如何被逼入绝境?
  东北大雪天,雪地很深,杨靖宇个子高,在雪地上几下就没影了。日本人个矮腿短,雪深没膝,怎么跑也追不上他,抓不到他,就特别佩服他,甚至把他神化了。但杨靖宇身边出了一个又一个叛徒,最终置杨靖宇于绝境。
  第一个叛徒:程斌,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人,1938年率部投敌,组成程斌挺进队,逼杨靖宇入绝境。程斌不知道杨靖宇跑哪里去了,但知道杨靖宇在深山老林里的密营。杨靖宇之所以能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气温的东北深山老林中生存下来,就因为山里有很多密营,每一个密营里都有粮食,有柴火,所以他冻不死饿不死。程斌知道这些密营的地点,带领“讨伐队”把密营全部捣毁,逼杨靖宇入绝境。
  第二个叛徒:张秀峰,军部警卫排长,父母双亡的孤儿,被杨靖宇抚养成人,1940年2月带机密文件、枪支及抗联经费叛变投敌,向日军提供了杨靖宇的突围路线。张秀峰是杨靖宇的贴身警卫,知道杨靖宇的活动规律。此人2月份叛变,杨靖宇3月份牺牲。
  第三个叛徒:张奚若,抗联第一军第一师特等机枪射手,叛变后在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的命令下,开枪射杀了杨靖宇。杨靖宇最后壮烈牺牲,被自己的特等机枪射手按照日本人的命令射杀。
  第四个叛徒:蒙江县“保安村”村民赵廷喜,上山砍柴发现了杨靖宇。杨靖宇好几天没吃饭,棉鞋也跑丢一只,对赵廷喜等几个村民说,下山帮我买几个馒头,再买双棉鞋,给你们钱,不要告诉日本人。赵廷喜张皇失措下山,很快就向日本人告发:杨靖宇在山上。
  最后有一段赵廷喜与杨靖宇的对话。见杨靖宇几天没有吃饭,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疮,赵廷喜说:“我看还是投降吧,如今满洲国不杀投降的人。”只剩自己一个的杨靖宇沉默了一会儿,对赵廷喜说:“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这句话真是震人心魄。在最黑暗、最困难、最无助、大多数人万念俱灰的时候,仍然有人在用灵魂,用血性,支撑着中华民族的脊梁。

石碑无言,英雄无语
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杨靖宇支队每年都会在将军殉国日举行纪念仪式。

一首沁园春,缅怀英雄
  沁园春·杨靖宇
  雪漫残阳,冰著寒山,铁骨傲风。
  笑倭奴痴妄,徒施伎俩;丈夫矢志,为复国兴。
  南满烟云,松江烽火,铁骑狂飚正纵横。
  须来日,看高梁大豆,遍野黄红。
  白山昂首苍穹,望林莽,葱葱是古松。
  问英灵安在,后生可记:当年壮烈,那日从容?
  再度回眸,诗篇血就,当教中华瞩目中。
  还休忘,有余魅拜鬼,海上云浓。
  历史的拷问我们不该忘却,将军的事迹我辈更当发扬。我们强烈谴责身着侵华日军军装在南京紫金山抗战遗址拍照的不耻行径,民族伤痕绝不可以拿来开玩笑,硝烟散尽但历史不能忘却,英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决不可亵渎!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
  笑倭奴痴妄,徒施伎俩;
  丈夫矢志,为复国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 青城山
 嗨哟嗨哟 发表于: 2017-10-30 17:08:00|只看该作者

抗联第一军研究会成立:军长杨靖宇之孙为何姓马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东北抗联第一军研究会成立,史料揭秘杨靖宇之孙为何姓马

  日前,东北抗联第一军研究会在吉林磐石举行了揭牌仪式。东北抗联第一军研究会的成立,不仅使得相关专家学者及25位抗联后代齐聚磐石,追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更促成一段佳话或者说是一个传奇:杨靖宇将军的“亲属”,在时隔85年后,重又相聚。

时隔85年 英烈后人重新聚首

  吉林省磐石市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研究会成立之时,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民也来到了现场。他心里最大的心愿,就是期待通过这次研究会,能够见到杨佐青的后人。
  当得知杨佐青的儿子、女儿也前来参加研究会时,马继民第一时间赶到了二位的身边。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英雄的后人们目光对视的瞬间,都从彼此的眼中读到了似曾相识。即使面容是陌生的,那仿佛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也将彼此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
  “85年前,杨靖宇和杨佐青的握手,让我们成为‘亲戚’,85年后,我们的手终于又一次握在了一起。”拉着杨佐青儿子杨晓天、女儿杨晓青的手,马继民激动得眼泛泪花:“我的爷爷当年就是姓了两位前辈父亲杨佐青的姓,按常理,得称二位为叔叔和姑姑,这是抗日联军时结下的情义和亲情,这种亲情要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
  当得知杨佐青的夫人还健在时,马继民表示,要尽快安排时间去看一看杨家奶奶。杨晓天和姐姐杨晓青也十分动情:“东北的抗联精神是我们父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中断,还要让我们的后代一直传承下去,同时还要将东北的抗联精神继续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来传承。”


历史回眸
后人回忆峥嵘岁月

  东北抗联第一军的前身是1932年6月成立的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历经多次更名扩建,1936年6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是东北抗战将领中的杰出代表。
  可为什么杨靖宇的孙子却姓马呢?这里面还藏着一段不为众人知的历史。
  当年,杨佐青(原名杨奠坤)是中共在磐石地区组建的第一支武装力量的负责人,因为在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被秘密护送回哈尔滨治疗,因此,组织委派马尚德(当时化名张贯一)来领导这支抗日武装,为了能让马尚德在磐石地区迅速开展工作,组织上同意杨佐青的建议,决定让当时化名张贯一的马尚德,化名杨靖宇,以杨佐青哥哥的身份出现。
  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其一,当时,队伍中有很多人是从“山林”武装过来的,还带着一些土匪习气,中途更换领导人,可能会让这部分人不认同、不服气,马尚德改名叫杨靖宇,以杨佐青的大哥身份出现,便于他迅速开展工作;其二,不想让周边地区的广大民众知道游击队杨政委负伤,以免影响抗日情绪;其三,也不想让日伪军和土匪武装知道内情,对游击队不利。
  因此,马尚德以杨靖宇的名字到达磐石,迅速发挥自己的作战和指挥才能。在他的带领下,磐石红砬子山抗日游击队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不但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建立起来的第一支人民武装,还逐步成长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核心力量。


与杨靖宇并肩战斗
杨佐青其人其事

  提起大名鼎鼎的杨靖宇将军,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曾经与杨靖宇一起并肩战斗的杨佐青,知道的人却并不是很多。杨佐青其名“佐青”有意义,“佐”代表的是共产国际情报组织中的杰出人物,后来被誉为“红色谍王”的“佐尔格”;“青”字代表的是苏军总参情报局的局长“彼尔青”。杨佐青为二战胜利与中国抗日事业做出过贡献。
  中学时代杨佐青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在满洲省委负责军事工作。1932年,他被派到吉林,组建武装队伍,组织抗日斗争。在一次和日军的战斗中负伤,返回哈尔滨治疗。接替他的是满洲省委的战友,后来大名鼎鼎的抗联英雄杨靖宇。1932年冬,伤愈的杨佐青被派往哈尔滨做地下情报工作,在此认识了张逸仙。1934年和张逸仙到莫斯科的苏军培训学校培训(杨佐青时年23岁,张逸仙40岁)。到该校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俄文名字。杨佐青叫“瓦尔德尔”(张逸仙叫“古斯达夫”)。
  培训结束后,杨佐青回国参与谍报工作。
  1942年9月16日晚,由于“苏联特工”的身份暴露,杨佐青被日军抓捕,送往司令部连夜受审(当然少不了严刑拷打)。杨佐青始终不受威吓,没有透露情报组织系统,但最后仍被送往日军设在中国的军事法庭,被判处8年的有期徒刑。1945年抗战胜利后,得以获释出狱。
  1948年,杨佐青重回哈尔滨。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黑龙江外事处处长。1970年,杨佐青去世。
源自:沈阳晚报
5# 华蓥山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7-4-27 23:28:00|只看该作者

镇政府书记斥烈士后人:都哪个年代了还讲杨靖宇

源自:中国搜索网
原文标题:抗日名将后人举报镇党委书记蔑视先烈:杨靖宇算什么,都什么年代了

  近日,一则“举报河南省人大代表勾结郑州市金水区庙李镇主要领导强行夺取百姓财产”文章出现在网上。简笔划该实名举报人为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的后人。

  文中,烈士杨靖宇将军的外甥徐建国实名举报了河南省人大代表张某某勾结郑州市金水区庙李镇政府书记王某某。徐建国称,上述二人滥用其职权,使用暴力手段强迫其拆迁经营的河南黄金加油站,致其无法继续经营。
  此后,让徐建国不能接受的是,“在加油站原址上,河南大桥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又重新建起了一座新加油站并营业,其规模向路边扩展了10米。”
  徐称,对方除抢走其加油站之外,还曾说出“杨靖宇是谁?都什么年代了还谈杨靖宇”等不尊敬革命先烈的话。

镇政府雇人用1000多立方土填埋民营加油站
  “我叫徐建国,我的母亲叫马玉珍,大舅是杨靖宇将军(原名马尚德),姥姥张家兰,姥爷马贺玲(28岁牺牲,革命烈士),舅姥爷张家铎(革命烈士,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朱沟起义发起人)。”烈士杨靖宇将军的外甥徐建国向简笔划介绍道。
  徐建国在河南省郑州市北三环经营黄金加油站,此加油站是从河南黄金物资公司合法受让,证照齐全,合法经营。“同行河南省人大代表张某某害了红眼病,费尽心思吞掉我的加油站。”徐建国说。
  张某某系河南大桥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据徐建国介绍,张某某勾结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庙李镇政府主要领导人王某某等人对其合法经营的加油站在没有签订拆迁合同的情况下进行了强拆。
  徐建国表示,起初,大桥石化的部门经理找到徐建国等人商谈把加油站转给大桥石化事宜,遭到徐建国拒绝。2012年5月7日,庙李镇政府以修绿化带为由,向徐建国所经营的加油站下发《拆迁通知》,强令其加油站于2012年5月10日前拆除。
  徐建国提供给简笔划的一份落款为“庙李镇人民政府”的《拆迁通知》中写道:“自我市“二环十五放射”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开展以来,你单位所涉及附属物拆迁工作迟迟未有行动,望你单位自接到通知起,务必于5月10日前将绿线内所有附属物拆除完毕。逾期将附属物拆迁完毕的,镇政府将予以强制拆除。(对于合法附属物,按相关标准补偿,其他附属物将不再补偿。)

《拆迁通知》(当事人供图)
  “他们每天派政府工作人员以及60余名社会闲杂人员前来阻止我营业,停水停电。在2012年5月9日晚,8辆车拉1000多立方土将我正在经营的加油站填埋,土层达1.5米高,加油站被迫关门停业。”徐建国表示。

被填埋的加油站(当事人供图)
  此后,大桥石化的部门经理找到徐建国,让其转让加油站手续给大桥石化,并称:“如果不卖的话,再过两个月你们的手续将成为一张废纸,五分钱不值。”
  徐建国称,郑州市金水区庙李镇政府书记王某某告知他,加油站是时任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已落马)下令拆迁的,“在他们的逼迫下,我们把手续卖给了大桥石化。”
  “2013年4月在我加油站原址上,河南大桥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又重新建起了一座新加油站并营业,其规模向路边扩展了10米。”徐建国说。


政府书记斥烈士后人:都哪个年代了还讲杨靖宇
  事件过程中,徐建国质疑:“那么多加油站都在绿化带内,为什么只拆我们的,我们老百姓干个加油站不容易,我又是杨靖宇烈士的亲属后代,能不能留碗饭吃。”
  王某某却如此答复徐建国的请求:“杨靖宇是谁呀,都哪个年代了,谁还讲杨靖宇了。”
  据徐建国称,大桥石化的一位杜经理对其表示:“我们上面有人、有钱,你告到中央也告不赢。”
  “为什么同一地点的加油站我们老百姓不能干,而人大代表能干呢?同是一个地方,为什么对我站强拆,却又让大桥原址重建?庙李镇政府下达拆迁通知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庙李镇政府王金成采取野蛮强拆,符合国家规定吗?”徐建国对简笔划说。

烈士杨靖宇的孙子马继志
  烈士杨靖宇将军的孙子、获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三等功的马继志告诉简笔划:“当我了解了这件事之后,我感到非常的气愤,作为一个公职人员,竟然说出‘杨靖宇是谁?现在谁还谈杨靖宇’这样的话,这是对抗日英雄(杨靖宇)的不敬。作为他的后代,我感到非常的气愤。连日本人都比较佩服的一个英雄,为了民族的大义,为了民族的解放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是我们全国人民都比较敬佩的一名英雄,建议有关领导能对以上事件作出客观公正的处理。”
源自:简笔划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5-8-31 15:28:02|只看该作者

抗日名将杨靖宇之孙:我家珍藏着爷爷啃的树皮

源自:法制晚报

  杨靖宇的孙子回忆祖父事迹,仍然热血澎湃

  杨靖宇的孙子展示传家宝──祖父时代啃过的白桦树皮

  当年的报纸以“苏联对日宣战红军攻入伪满”为题,报道了抗战最后的胜利
  法制晚报讯(记者:李文姬)“我与爷爷未曾谋面,连我父亲最后一次见他时也仅2岁。但英雄后人的使命感和血液一样流淌在身体里,我除了要把抗联 精神传播出去,还要向下一代传续下去。我会一遍遍讲,反复讲。”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之孙马继民无比坚定。
  当天记者见到马继民时,已是晚上九点多了。他刚下东北来京的飞机,绕了大半个北京城到了南城的酒店下榻。
  “咱把最后这点儿看完了再采访行吗?也就一会儿了”,马继民指指电视。很巧,中央台正在开始热播《东北抗日联军》电视剧。“这刚演到我爷爷去整顿磐石游击队。”
  “冰雪击鼓震寰宇……白山黑水唱胜利……”伴着电视剧的片尾曲,马继民开始讲述起英雄爷爷杨靖宇的那些年。

最后一次回家 为女儿起名“躲儿”
  “1928年的秋天,我爷爷最后一次回家,那年他才24岁。当时我的父亲只有2岁,而姑姑才刚出生5天。”马继民娓娓道来,“那天,奶奶和爷爷说,‘女儿生下来还没 名字呢,你给起一个再走吧。’爷爷想了想,‘你们为了我干革命东躲西藏的,就叫她马躲儿吧。’直到多年后,抗联老战士对他俩说都解放这么多年了,啥都不怕 也不用再躲了,姑姑才改了名叫马锦云。”而在这些年中,他们从未再被父亲抱起,甚至他的生死去向都毫无线索。
  事实上,在杨靖宇参加 农民起义时已经与家里聚少离多。1923年,当时还叫马尚德的杨靖宇考入了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开始接触很多进步人士,接受进步思想洗 礼,成为了开封当地加入李大钊开办的马克思思想学习班的唯一会员。1925年,杨靖宇又积极投入到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他的突出表现被党组织看在眼 里,于是决定派遣他回到确山从事农民运动工作,领导了著名的确山农民暴动、刘店秋收起义。
  马继民告诉记者,在当地已经打响知名度的 杨靖宇迅速被锁定,当局下多道通缉令四处通缉他。“当时家也被抄了,我的太奶奶就带着我奶奶和年幼的爸爸四处躲藏,不敢回到村里,只好躲到相邻的汝南县搭 个窝棚住下。”但另一方面,党组织将更重的任务指派给了杨靖宇,让他在开封、洛阳、信阳等地搞起地下工作,并决定派他去苏联学习,但由于种种原因中道搁 浅。
  1928年,杨靖宇被调往东北。而在这之前,组织同意让他偷偷回家见一面家人,而那短短一面之后,家里人就彻底失去了他的消息。他去了哪里?他还活着吗?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家人心头。他们唯一肯定的是:他去干革命了。
  “因为长期思念自己的孩子,太奶奶在1938年因病去世。还没有解放,奶奶也去世了。临死前奶奶将爸爸、姑姑叫至床头,递给他们一张照片,‘红军来了就拿这照片去找你爸爸吧。’”
  这张照片其实是杨靖宇与同学的合照,被家人单独劈开藏着。冬天缝在姑姑的棉袄里,天热了就藏在墙洞里。
  “解放时我家就在京广铁路旁边,过去的部队都是顺铁路线走。我的爸爸没事就守在铁路旁,看到有部队过来就拿着照片问:你们认识我爸爸吗?他叫马尚德。”他们哪里知道,因为革命的需要,他已在磐石游击队改名为杨靖宇。

条件艰苦 几度被至亲出卖
  杨 靖宇这个化名一直陪伴他直到牺牲,但这并非他使用的第一个化名。1929年春,杨靖宇就化名为张贯一深入抚顺煤矿。马继民说道:“其间他三次被捕入狱,老 虎凳、辣椒水轮番上阵对付他,胃也就是那时候被整坏了。”一年后,党组织将杨靖宇救出并派往南满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磐石南满游击队和第三十七军 海龙游击。而这,就是东北抗联第一军的前身。
  1933年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东北建立党领导下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以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而后在共产国际指示下,改名为东北抗日联军,组织机构日趋完善。
  然 而,当时为了联合一切力量抗日,这支队伍可以说鱼龙混杂,不论什么阶级成分都可以找到。而这,也让杨靖宇在与日军斗智斗勇的同时,背后中箭。1938年,杨靖宇最得力的助手、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率所部115人叛国投敌,并组成了“程斌挺进队”。程斌投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毁了70多个抗联的 补给生命线──密营,致使杨靖宇部队弹尽粮绝。
  1938年起,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调动日伪军警6万余人,对杨靖宇及抗联一路军进行“大讨伐”。日伪当局采取收买汉奸、政治诱降、组建叛徒武装等方式,对抗联进行分化瓦解。至此,东北抗日武装斗争进入了极端艰难的时期。

剖开肚皮 仅有一团棉絮
  马继民告诉记者,当时日军将散居村民集合起来,俗称并大屯,断绝了他们与抗联部队的联系。村民出门需要通报,比现在上班打卡还要严格。那时粮食紧缺,即使生火做饭也不敢大面积生火,要挖长长的烟道,这样一来敌人就不会注意到远处升起的细弱的烟。
  后 来斗争条件实在太艰苦,北满同志开始退到苏联,有人建议杨靖宇不行也撤吧。“爷爷当时就讲了句:‘我不能撤,我杨靖宇扛起的抗日大旗不能倒,现在走了,想 再回来就太难了,老百姓也没有了盼头。’”敌我力量太悬殊,杨靖宇清楚地知道留下只有死,但还是决绝地把生的希望抛开。
  到了1940年,部队不断减员。为了保存实力,杨靖宇决定化整为零,为革命保存力量。
  那一年的2月18日,杨靖宇身边仅剩的两名警卫员也在筹集粮食时碰到日本讨伐队,壮烈牺牲。日军在他们身上搜到了一些物品,推断出杨靖宇就在附近,包围圈缩小。
  “到了第四天,我爷爷未进一粒粮,已是饥寒交迫。在山上一个看粮的窝棚,他度过了人生最后一晚,而那天恰好是那一年的正月十五。”马继民讲到这里顿了顿。
  最后,伪排长赵廷喜告密使敌人最后找到了筋疲力尽的杨将军,他靠在一棵大树边再也迈不开步。
  “敌人开始许下高官厚禄,但我爷爷都不为所动。一看劝降无望,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发起了围剿射杀的命令。最终,他身中数弹壮烈牺牲。”而扣动扳机的,正是跟随程斌一同叛逃的张奚若。
  那时的东北深山上连树皮、杂粮豆没有了,日本人很惊讶于杨靖宇的生存力,于是剖开了他的肚子。而里面竟然没有一粒米,只有成团的棉絮,消化不了囤积在胃里。
  为了震慑百姓,日军残忍地将杨靖宇的头颅用铡刀铡下运到通化示众,而身体就在山间草草盖住。数日后,日军请木匠雕刻出杨靖宇的头颅,与尸身一同下葬,并请和尚为其念经。
  1946年东北光复,辽东军区又重新将其安葬,在墓前将告密者赵廷喜、李正西枪毙,并下《告同胞书》,将杨靖宇牺牲地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57年,杨靖宇的遗首与身子终于修复在了一起,静静地安息在靖宇陵园中。

“这块桦树皮就是我家传家宝”
  “对了,你要不要看我带来的传家宝?”采访中马继民突然问道。记者听罢欣喜万分,连连点头。马继民起身从随身包里拿出了一团用红布包起的东西,“难道包着烈士勋章?”记者猜测着。
  马继民小心翼翼地将红布打开,记者惊讶地发现,捧在他手中的竟然是一块小木桩。有些树皮已经从树上脱落,似乎动作大点儿,剩下的也会雪片般散落。
  “这 块桦树木是1953年爸爸妈妈第一次去哈尔滨瞻仰爷爷时,当地的老战士给他们的。桦树是东北的物种,当年包括我爷爷在内的抗联战士就是吃着这些战斗的。是 一种记忆,也是一种纪念,因此格外珍贵。”马继民对一脸困惑的记者解释道,“它是我家的传家宝,我妈妈有时会把它拿出来,嚼一嚼掉下的桦树皮。”
  马 继民的父亲在他出生前不久就因公去世,关于爷爷的故事,很多正是从妈妈口中知晓。“印象中7岁时我随妈妈一同扫墓,陵园旁有个纪念馆,里面就有很多爷爷的 照片。虽然妈妈给我讲了不少爷爷的事迹,但是因为当时太小,只知道爷爷是抗日英雄,并没有强烈的感觉,甚至可以说有些陌生。大人扫墓时,我就在陵园里爬松 树玩耍。”马继民笑笑。
  随着年龄增长,虽未曾与爷爷谋面,但马继民越来越意识到了他与爷爷间强烈的血缘关系。上了高中后,接触了大 量红色电影、书籍的他,也越发为有这个爷爷感到骄傲自豪,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有英雄后人的样儿。随后,马继民也坦言,作为杨靖宇的后人很累,需要比别人更加 谨言慎行。“妈妈只上过识字班,但却常常为大家讲爷爷的故事,并教育我不能以此炫耀,更不能给爷爷抹黑。”马继民说道。
  当记者问道 他是否也常给下一辈讲述这些事迹时,马继民有些无奈:“作为英烈后人有责任把历史、精神向下一代传播,但现在这一代可是不好灌输咯。我家里有100多本旧 货市场淘来的书,常提醒儿子多看看,看不懂问我,也会在假期时带孩子去东北纪念馆转转。这些抗战精神,除了要传播,还要传续下去。我会一遍遍讲,反复 讲。”马继民眼神里充满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如今,肩负着使命的马继民会在东北和河南老家两地穿梭,忙着搜集抗联史料,也不忘去看看爷爷。有时天一亮他就上山去,在杨靖宇战斗牺牲的地方,抚摸抚摸那里的白桦树,再和爷爷叨咕叨咕家里事儿,一待就是一整天。
⊙记者:李文姬
3# 峨眉山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7-24 11:07:00|只看该作者

日本战犯三宅秀也笔供:曾指导杀害杨靖宇

源自:人民网
日本战犯三宅秀也

  民网7月24日消息,国家档案局网站今天发布第22名日本战犯三宅秀也的罪行笔供。笔供显示,三宅秀也对抗日英雄杨靖宇等人的牺牲有直接关系。
  这份1954年8月至1955年4月笔供显示,三宅秀也1902年生于日本兵库县。曾任伪满洲国热河省警务厅警务科科长、伪奉天省警务厅厅长。

其重要罪行有:
  1936年,伪热河省、伪锦州省逮捕了共产党员及有反满抗日思想的中国爱国者达7066名,内“严惩”(死刑)150名。
  1938年11月,召开防疫本部会议,“为了使伪新京的鼠疫防疫的完备,决定以伪警察力量包围鼠疫病源地,伪农安县城完全切断与外部的交通。”“关东军令石井部队,直接担当鼠疫防疫业务之主要目的是以伪新京发生鼠疫为良好机会,令石井部队对鼠疫病菌进行种种的研究及实验,以备他日的细菌战。石井部队在农安县城将在伪警察包围下的人民供对鼠疫病菌的研究和实验之用。”
  1939年9月~1941年3月,指导属下各伪警察机关协助“消灭”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共射杀抗日联军约20名,诱扣约1500名,其中包括杨靖宇、陈翰章等人。
  1942年8月3日,命令伪庆安县警察队在该县青风岭射杀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军长许享植。
  1944年7月~1945年8月,在任伪奉天省警务厅厅长时,下令属下逮捕违反刑法者,“仅在1市6县即逮捕中国人民13180名,将其中4565名移案伪检察厅,移案伪检察厅者有14名被判处死刑,在监狱中被屠杀”。

笔供英文内容提要(Abstract of the Written Confessions in English)
  Okabe Miyake(三宅秀也)
  Okabe Miyake was born in Hyogo Prefecture,Japan in 1902.He was once appointed as section chief of Police Department in Rehe Province,the“Manchukuo”,and director of the puppet Mukden Police Department。
  According to the written confession of Okabe Miyake from August 1954 to April 1955,his major offences included:
  1936:the authorities of the puppet Jinzhou Province and puppet Rehe Province arrested 7,066 communists and patriotic Chinese people with anti-Japanese ideas,150 of which were severely punished(killed);
  November 1938:held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headquarters meeting,“in order to further complete the plague prevention in Xinjing area,it was decided that the puppet police force should encircle the plague source areas and make the seat of the puppet Nongan County completely cut off from the outside world”;“The main purpose for the Kwantung Army to order the Ishii Unitto directly cope with epidemic prevention was to enable it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plague in Xinjing area to conduct research and experiments,so as to prepare for germ warfare in the future.The Ishii Unit would use the people in Nongan County seat,who were encircled by the puppet police force,in plague germ research and experiments”;
  From September 1939 to March 1941:orderedsubordinate puppet police forces to assist in“wiping out”the 1st Route Army of the Anti-Japanese United Army,shooting dead about 20 soldiers of the Anti-Japanese United Army,detaining about 1,500,including Yang Jingyu and Chen Hanzhang;
  3 August 1942:ordered the puppet police forces of Qing’an County to shoot dead Xu Xiangzhi,Commander of the 3rd Route Army of the Anti-Japanese United Army,in Qingfengling,Qing’an County;
  From July 1944 to August 1945:while serving as director of the puppet Mukden Police Department,ordered the subordinates to arrest people who committed criminal offences,“arresting 13,180 Chinese people in one city and 6 counties,transferring 4,565 of them to the puppet procuratorate,14 of them were sentenced to death and later slaughtered in prison”。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老磨 发表于: 2005-4-25 07:24:23|只看该作者

人物生平

一:参加革命
  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确山县李湾村(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母亲含辛茹苦照料长大。
  1923年,18岁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秘密参加革命活动,之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到确山从事农民运动。1925年,杨靖宇积极投入“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时,全国各地农民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受中共组织派遣,杨靖宇从开封回确山开展农民运动。
  1927年初,确山县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1万多人,杨靖宇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当年4月,杨靖宇参加并领导确山数万农民举行暴动,驱逐军阀武装,攻占确山县城。同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后,杨靖宇参与发动刘店秋收起义,先后创建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最早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和河南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并组建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装──确山县农民革命军(后编为豫南工农革命军)。从此,拉开了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他历任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总指挥、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和临时治安委员会代理主席、豫南特委委员兼信阳县委书记。
  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29年春,杨靖宇调赴东北,中共满洲省委派他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深入抚顺煤矿,联系工人群众,恢复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领导工人同侵占中国煤矿的日本矿主进行斗争。

二:抗日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党派他担任东北反日总会的领导工作,后又派他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任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不久又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2年11月,以省委代表身份被派往南满,整顿各县党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义勇队,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和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东北建立党领导下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以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
  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联合南满16个抗日武装部队召开大会,成立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杨靖宇当选总指挥。同年11月,召开中共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南满临时特委,并正式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1军成立后,杨靖宇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原则,领导部队挫败敌人的秋季“讨伐”,迅速扩大游击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5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合军和游击队为基础,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任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1936年6月,抗日联军第一、二军合编为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
  抗联队伍壮大后,活动在通化周围及奉(天)(沈阳)吉(林)、安(东)(丹东)奉铁路一带的许多抗日队伍都相继加入抗联1路军的行列,在吉林东南部和辽东等广大地区,给日寇以有力的打击。日寇称杨靖宇的部队为“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称抗联活动地区为“癌肿地带”。
  1936年,日寇调来日军奉天教导团,由关东军南满“讨伐”司令官三木少将指挥,汉奸“东边道剿匪司令”邵本良配合,妄图消灭我抗日联军。面对敌我力量悬殊,杨靖宇率领抗联部队采取巧妙迂回战术,避开敌人锋芒,诱敌深入,消耗敌军力量。杨靖宇令战士制造仓皇败退假象,部队18天行军千余里,在梨树子一带设下伏兵,敌人中计进入伏击圈。杨靖宇一声令下,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歼灭了这股敌人。后来,杨靖宇率队包围邵本良所部,一举歼灭了其主力部队。
  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配合全国抗战,杨靖宇一面以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发出《为响应中日大战告发东北同胞书》和《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部布告》,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的野心,号召东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驱除日寇。同时,组织部队在南满的广大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全力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
  1937年7月中旬,杨靖宇率1军直属部队在西去联络第3师途中,袭击铁路线上的日军列车,造成抗日声势,在离黄土岗不远处与日军松原部队遭遇,激战6个多小时,给敌人以重创。黄土岗战斗后,他率队来到清源县沙河子同3师会面。9月初,军部在宽甸马鹿沟袭击了监修道路的伪警察队。之后,杨靖宇指挥军直属部队等300多人,同时分别攻取了兴京县第五区马架子和小堡两个集团部落。10月下旬,第1师等部队奉命同杨靖宇率领的1军军部会合,于10月末打响了痛歼日军水出守备队的战斗。同时,1路军其他各部根据杨靖宇的指示,在兴京、清原、宽甸、辑安、通化等地积极开展游击战,有力地打击牵制了敌人。
  1938年初,杨靖宇带领军直属队从桓仁北上到辑安县老岭山区开展游击战,发动了对通(化)辑(安)线铁路老岭隧道工程现场的攻袭战。3月,奇袭老岭隧道,使敌人的交通线陷入瘫痪。4月,指挥1军教导团巧袭太平沟警察所。6月,接连两次袭击通辑铁路土口子隧道工程现场第11、12号老岭河桥梁子等地,烧毁了伪警察所,炸毁了隧道、桥梁工程,消灭了工地上的日军,解救了中国劳工。

三:壮烈牺牲
  日军接连遭到打击后,急忙调遣伪军索旅对付抗联第1路军,由1个骑兵团和两个步兵团组成混成旅,武器精良。杨靖宇得到情报后,率队在蚊子沟口一带设伏。经过激战,消灭索旅三四百人。8月初,索旅陷入我埋伏圈,被彻底消灭。
  1938年11月5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发出给“东北抗日联军杨司令转东北抗日联军的长官们、士兵们、政治工作人员们”的致敬电,高度评价了活动在沦陷于敌手的东北地区的抗日联军,称其英勇斗争为“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的模范”。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鼓舞下,抗联第1路军从1938年冬到1939年春,转战长白山区,与2路军联合作战,连续多次冲破敌人的“围剿”,并不断袭击敌人据点,破坏敌军设施等,给日伪军以很大的打击和威慑。
  1939年秋冬季,组织东南满反日伪军“讨伐”作战,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1# 贡嘎山
 王静 发表于: 2005-4-24 10:00:48|只看该作者
黯然神伤。我们不会忘记英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0 12:32,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