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瓜子米米|查看: 78443|回复: 112
[医护

张文宏谈不明原因儿童肝炎:存在输入性风险,应对此早做准备

 [复制链接]
91#
 表裱表裱 发表于: 2021-1-10 15:26:00|只看该作者

张文宏:石家庄疫情未到弥散阶段,几周内可控制

源自:界面新闻
原文标题:张文宏:石家庄疫情未到弥散阶段,几周内可控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百度健康医典会前专访中表示,新冠疫情传播遵循“点状-聚集-弥散”规律,近期石家庄疫情有明显聚集特征,未到弥散阶段,可在几个星期或一个月内得到控制,对此深有信心。
  聚焦河北新冠疫情
92#
 宇彬 发表于: 2021-1-23 20:35:5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多起疫情背后的沉痛教训!张文宏紧急呼吁:这件事千万别做了

源自:健康时报
原文标题:多起疫情背后的沉痛教训!张文宏紧急呼吁:这件事千万别做了!

  最近,河北省石家庄、北京大兴等多地疫情蔓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第一时间没有发现疫情。早期出现症状的患者仅仅是自己通过简单服用退烧药、止咳药缓解症状。导致后续又密接多人,造成他人感染,进一步扩大了疫情。

石家庄藁城区开启全域消毒 图/中新社  9a91-kicwvzp7759609.png  保存到相册

多起疫情背后的沉痛教训!
大兴疫情:多个病例出现症状自行用药

  北京大兴1月17日新增两例本地确诊病例,打破了大兴区200天无报告病例的纪录。1月19日,北京市新增7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了详情。其中一位患者在1月5日就出现了症状,自行服药未就诊。后续其多个密切接触者确诊,甚至这些密切接触者同样出现“出现症状自行服药未就诊”的情况。
  病例1,某男,43岁,现住大兴区天宫院街道融汇社区,某京外赛事活动裁判。2020年12月30日,因出京需要采集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自述2021年1月13日出现鼻痛等症状,自行服药未就诊;曾多次到访病例3的家中。1月17日作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筛查,1月18日检测结果为阳性,1月19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
  病例3,某男,40岁,现住大兴区天宫院街道融汇社区,某公司员工,兼职某京外赛事活动裁判,病例1曾多次到访其家中。患者自述1月5日以来陆续出现乏力、咳嗽等症状,自行服药未就诊;1月17日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1月18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1月19日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
  病例7,某男,31岁,现住顺义区北务镇南辛庄户村,某公司员工,为病例3的同事、密切接触者。患者自述1月11日起出现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1月13日自行服药后好转。1月18日进行核酸检测,1月19日报告结果为阳性,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
  从通报发现,病例1及其多个被确诊的密切接触者,都有“出现症状自行服药未就诊”的情况。


石家庄疫情:20多人出现症状后自行服药
  在石家庄疫情中,健康时报记者梳理病例行动轨迹发现,有20多个病例在2020年12月下旬出现发热、咽痛、鼻塞、咳嗽、感冒、身体不适等症状后,自行到诊所、村卫生室、药店等场所购药治疗,甚至有人3天内去了5趟小诊所和卫生院,数日后才被检测出阳性。
  这些病例中有很多人在1月2日石家庄发现第1例病例前,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最早的一例,在2020年12月20日就出现了症状。
  根据河北省卫健委通报,2021年1月6日确诊的“病例8”,在2020年12月20日就出现“感冒症状”,曾去村诊所就诊;2021年1月3日核酸检测呈阳性。
  在1月10日的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流行病学专家师鉴介绍,基于现今早期病例发病时间点,初步估计“零号病例”早于12月15日。

张文宏呼吁:
千万别在自行服退烧药!

  从此次河北石家庄、北京大兴两次疫情来看,石家庄12月20日出现症状的患者到1月3日确诊,中间耽搁14天;北京1月5日出现症状的患者到1月19日确诊,中间同样耽搁了14天。如果能在出现症状的第一时间就诊进行核酸检测,或许能大大降低疫情扩散。
  1月21日召开的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上,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呼吁,如果发烧,不要自行服用退烧药,一定要去发热门诊做检测!早做检测,早出结果,早做应对。在广泛接种疫苗之前、在全球完全控制疫情之前,常态化的抗疫要坚持,一起和病毒赛跑!


  张文宏强调,上海此次新增新冠病例就是主动筛查中发现的。张文宏解释,“快速”有两个方面(的意思):“我快速”和“你快速”。“主动筛查是‘我快速’,你发烧了马上到医院看是“你快速”。如果你发烧不到医院看,拖几天自己弄退烧药吃,发现不行了再到医院去的时候,就让我们失去了快速反应的机会。”
  张文宏再次提醒大家,如果发烧(大家)不要自己随便买点退烧药吃吃就算了,建议去发热门诊,做个检测。

全国多地开始禁售退烧药!
  为了新冠疫情能及时发现,避免患者自行服用退烧药、止咳药,全国多地已经开始禁售退烧药、止咳嗽药。
  广西:
  1月9日,广西药监局发布《关于药品零售经营企业暂停销售治疗发热、咳嗽类药品的紧急通知》,要求自治区内所有药品零售经营企业一律暂停销售治疗发热、咳嗽类药品,所有相关药品全部下架。而需要购买发热类相关药物的人员,必须就近到指定发热门诊就诊。

  海南文昌市:
  1月8日,海南省文昌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关于暂停全市药店及部分医疗机构销售发热、咳嗽药品的公告》,要求自2021年1月9日起,全市所有药店及私人诊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民营医院暂时下架治疗发热、咳嗽的药品(包括说明书里涉及的内容),恢复销售时间另行通知。请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及时前往各发热门诊(诊室)就诊。

  海南琼海市:
  1月9日,海南省琼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关于暂停全市药店及部分医疗机构销售发热、咳嗽药品的公告》,要求自2021年1月9日起,全市所有药店下架治疗发热、咳嗽类药品,恢复销售时间另行通知。请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及时前往各发热门诊(发热诊室)就诊。

  湖北黄石市:
  1月11日,湖北省黄石市市场监督局发布紧急通知称,根据《黄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2021年第1号)要求,全市所有零售药店即日起暂停向居民销售“三类药”(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的药品),自动取消“三类药”日报制。通告要求药店要做好购买“三类药”相关人员信息登记,引导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非诊所或卫生室)就诊,并启动应急报告,即向社区、市场监管部门、连锁总部或单体店法定代表人即时报告。

  河北黄骅市:
  1月12日,黄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暂停零售药店销售治疗发热、咳嗽类药品的通告。决定自2021年1月12日起,全市所有零售药店一律暂停销售治疗发热、咳嗽类药品,所有相关药品全部下架。具体恢复销售时间另行通告。

  山西省:
  1月15日,山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期间暂停销售退热药品工作要求的通知》,药品零售企业暂停向公众销售退热药品。发热患者请到指定医疗机构科学就诊。

  浙江舟山市:
  浙江舟山市市场监管局发布,1月21日起,所有零售药店暂停向市民销售退热类药品!零售药店对于购买止咳、抗病毒、抗菌素等药品的人员应开展实名登记,并询问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

〓 相关链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3#
 海菜花 发表于: 2021-1-27 20:25:29|只看该作者

上海人大代表张文宏提交书面建议,建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上海人大代表张文宏提交书面建议,建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2021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张文宏提交了一份书面建议“关于新形势下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
  因身处抗疫一线,张文宏未能现场参加2021年上海两会,前两天他刚刚通过视频参加上海人代会专题审议,目前他的书面建议也已提交。

各大医院的感染和传染病学科建设仍需提升
  张文宏表示,人类社会长期受到传染与感染性疾病的威胁,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因为传染性疾病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巨大。当前,全球疫情蔓延,新冠病毒从自然界的新发病毒逐渐进化为人类社会的常驻病毒,下阶段抗新冠将进入持久战。他认为,建成最安全的公共卫生城市,上海必须有能力应对新发传染病的袭击。
  在书面建议中张文宏指出,基于当前的新形势和医疗防控体系特点,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0条”时不我待。
  张文宏分析,本次疫情以来,上海在应对上总体表现优秀,通过将全市力量聚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有效地应对了国内与国际的输入性疫情。然而聚全市之力只能应急于一时,而不能应对长期化的疫情和后续常态化的防疫。就长期防疫而言,必须依赖于全市性均衡配备的公共卫生体系,将防疫工作落实到日常,才能保障整个城市对传染病侵入的敏感性,以保障城市的安宁和政治经济生活的有序开展。
  张文宏表示,除了疾控中心的体系需要强化以外,当前上海各大医院的感染和传染病学科建设普遍比较薄弱。目前有完整感染病学科体系的三级医院只有华山、中山、瑞金、第六人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五所,二级医院仅有普陀区中心医院、静安区中心医院、第五人民医院三所。加大建设力度,才能应对疫情的长期化和常态化。

战胜疫情要依靠科技力量
  张文宏进一步分析,未来对中国感染病防控体系的需求是多元的、开放的、多变的,包括但不仅限于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同时还面临着各种其他病毒性传染病、细菌真菌病的挑战,以及院感控制与细菌耐药的应对等艰巨任务。在这种新形势下,要真正做好健康中国战略的保障,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临床体系的建设,即感染病学科体系的现代化,实施多学科协作,建立整合感染病、传染病、疾病控制、新诊断技术与药物研发的立体化的现代感染学科体系和研究平台已成为当务之急。
  张文宏认为,要战胜疫情、迎接未来公共卫生的挑战,最终还是靠科技力量。希望政府加大对整体科技攻关的布局,建设一个与超大型城市相匹配的强大的防治网络,为疫情的常态化预警和救治提供支撑。高标准建设上海市国家传染病防控应急平台、各类应急检测实验室,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菌毒种库、生物样本库、基因检测与生物信息平台、疫苗临床试验中心等重大设施。实施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工程等。打造一个以科技赋能的公共卫生体系应该成为上海这座最安全的公共卫生城市的特点。

建设公卫体系,张文宏提出三点建议
  关于上海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张文宏提出三点具体对策建议。

首先,对上海的传染病防控体系规范化建设落到实处。
  建议对上海市目前疾控体系进一步进行梳理,明确短板,进一步补足各级疾控体系在技术上的短板和体系建设的短板。在医院的疾病控制体系建设方面则必须将感染与传染学科的建设标准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必备条件之一。通过推进分层级、分区域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完善救治网络,形成由“市级定点医院-市级诊治中心-区域诊治中心-区级诊治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其他医疗机构”构成的感染病临床诊治体系。建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预备役”制度。

其次,将公卫以及感染病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落到实处。
  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学科结合,加大对疾控体系和临床感染及传染病救治体系人才的建设与储备。建议应该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分级负责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投入力度。所需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根据人员编制、经费标准、服务任务完成及公共卫生任务考核情况,由同级政府按照相应预算管理方式予以保障。

第三,切实强化公共卫生科技攻关能力的建设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坚持平时与战时结合、预防与应急结合、科研与救治防控结合,针对“可溯、可诊、可防、可治、可控”的需求,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技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各级公共卫生体系科技攻关和应急能力的建设,在临床诊治、医疗器械与诊断产品、药物及疫苗研发、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等领域要培养一批具备国际水平的基础、临床以及产业化平台,发挥中医药原创与科学化的研究优势。聚焦公共卫生发展需求,对已经布局的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相关公共卫生协同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新型研发机构要有适当的投入,以应对公共卫生挑战为核心,提升科研攻关与应急支撑能力,切实推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医学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基地。同时,要加快公共卫生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助力公共卫生产业转化的转化中心建设与临床研究平台建设,在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加速推动创新药物、疫苗、检测产品和医疗器械等的应用,加快公共卫生安全防控技术和临床应用经验的推广。

〓 相关链接
94#
 快乐一家 发表于: 2021-2-8 19:45:59|只看该作者

海外中国人何时能便捷回国?张文宏最新判断:如今已经看到曙光

源自:上观
原文标题:海外中国人何时能便捷回国?张文宏最新判断:如今已经看到曙光

“作为一线医生,我大多数时间过年都在上海。今年我心理很平衡,(因为大家)都要就地过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来自家乡的问候──2021牛年新春云联欢”活动现场说。
  去年,张文宏参加了许多场海外连线,向海外中资企业、海外游子及华人华侨介绍防控经验。“最初时间大家都非常焦虑,现在淡定很多。”他说,我们在海外同胞克服许多困难,保持很低的感染率,“我为他们感到非常骄傲。”
  那么,在海外的中国同胞何时可以便捷回来?张文宏说,疫情让我们隔开了很久,但如今已经看到了曙光。全球范围内疫苗接种速度越来越快,今年9月欧美发达国家可以基本完成接种。“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步伐踩得很准。当到了世界开放的时候,无论同胞在哪里,都会更容易回到我们身边。”
  “今年春节再艰难,也不会比去年春节艰难。期待大家,早日回来。”张文宏说。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洪俊杰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5#
 老君山 发表于: 2021-2-9 20:35:47|只看该作者

张文宏谈疫情防护:去年防同事今年防自己

源自:人民日报
原文标题:张文宏 去年防同事今年防自己

  张文宏:以往风险比较高的时候,病毒在环境中到处都是,我们要防“同事”。今年,大多数情况环境中是安全的,但一旦有个别病例,就可能一个火星燃成大火。所以今年防自己就是,保证防护工作做到位,平时要勤洗手、戴口罩,出去聚集人不能太多。


〓 相关链接
96#
 肖厚 发表于: 2021-2-13 10:15:59|只看该作者

张文宏:抗新冠一年回顾与展望

源自:看看新闻KNEWS
原文标题:张文宏:抗新冠一年回顾与展望

  2020年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而对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来说,更是如此!
  2021年新年,站在新一年的起点,张文宏在微博上对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感慨良多。
  下面是他的微博全文:
  去年的春节来得早,2020年1月24日就到了。
  翻阅日记,除夕(1月24日)这天是这样的:上午主管卫生的副市长召开联防联控会议。
  下午上海市市长召集专家组会议,上海落实1级响应方案。
  晚上返回金山公共卫生中心病房。
  全国范围内武汉保卫战,各城市阻击战,全国总体战,全面打响。
  回想一年艰苦历程,历历在目。
  上海疫情告一段落,回到了日常的生活。
  今天照例巡视各病房,给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一一致敬拜年。
  但毕竟回不到疫情前的日子了。
  上海是国际落地航班最多的空港,输入病例的救治任务仍然非常重。
  特别向仍然战斗在上海市公卫中心病房的上海交通大学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团队,复旦大学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李锋团队,凌云副主任和李涛副主任(也是我引以为傲的学生)致敬,他们放弃了自己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坚持驻守在负压病房内。
  每次进舱都要至少与家人隔离6周,当全国人民已经过上祥和(尽管不算尽情)的春节的时候,他们不能和自己的孩子以及父母团聚。
  下午特地去给我的老师翁心华教授拜年,老先生仍然牵挂国家的公共卫生和疫情进展。
  最后给我学生李涛主任两个可爱的孩子(轩轩和珣月)送上新年礼物,感谢无数像他们妈妈一样的医护母亲的无私付出。
  当新年第一天的深夜来临,回想一年抗疫,有些经验与体会,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一直在脑海中不肯远去,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全民团结是战胜百年一遇大瘟疫基础
  武汉一役,展现中华民族在灾难来临时的强大意志。
  从那时候开始,就已经可以确认,无论多大的瘟疫,只要最大程度执行“发现和救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原则就能战胜超大型的瘟疫。
  世上的事情都是看人挑担不吃力。
  全民意志形成合力,绝非易事。
  武汉战役之后,历经北京新发地、大连、新疆、河北以及东北,甚至上海与天津的疫情,无论大小,中国形成了系统性的执行方案,并因此免除了我们对疾病的的恐惧,这是过上祥和春节的保证。

  二、政府治理能力是战胜瘟疫的关键
  瘟疫是人类与自然的一场博弈。
  政府的治理能力,政府与民众的互动配合是成功的关键。
  历史上的瘟疫大多是通过局部或者全球性的群体免疫逐渐达到人与自然的平衡,但人类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但是这次疫情显示,强大的政府能力,得到民众的配合,是可能把人类的死亡降到最低点,达到人定胜天的理想结局的。

  三、早期识别病毒和诊断技术的发展是不幸中之大幸
  相比其他冠状病毒与流感,新冠病毒更具杀伤力。
  新冠病毒通过广泛传播与较高的致病性,击垮医疗资源后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和远超过流感的病死人数。
  人类超速度发展必将带来超大规模的疾病传播,但是科技的发展,也抵消了疾病的危害程度,人类与自然界永远在失衡与再平衡间徘徊。
  诊断技术的发展,包括当前我们具备一周内大规模筛查一个城市人口的能力,充分发现病例,是我们非药物干预的技术基础(充分发现感染者,隔离传染源)。

  四、靶向性药物至今仍未取得重大进展,但已有的医疗技术得到了充分发挥
  尽管至今未获得确切的靶向性抗病毒药物。
  人类仍然没有掌握类似于针对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但是人类依靠已有的脏器支持技术,可以支撑重症病人依靠自己的免疫力恢复,最终战胜疾病。
  若是能够成功控制疫情不至于蔓延,医疗资源没有别压垮的国家与地区(如新加坡和武汉战役之后的中国),病死率可以降到0.05%以下。
  这个病死率足以让我们消除对疾病的恐惧。
  但是前提是不能有疾病的蔓延和医疗资源的紧缺。
  一旦疾病扩散,医疗资源必将紧缺(挤兑),病死率必将上升,这也是世界至今未能打开的主要原因。

  五、疫苗的进步超出了预期,人类可能因此得以走出泥潭。新冠疫苗的研发创造了历史上研发新冠疫苗的记录,在1年时间内,已经走完了疫苗从研发到上市的全过程。
  假设疫苗的保护是永久的,若有效率为100%,建立群体免疫所需的接种率在60%~72%;如果疫苗有效率低于80%,则所有人都需要接种疫苗才能建立群体免疫。
  当优先接种60岁以上成年人时,患者病死率可以降至最低。
  新冠病毒已经成为在人世间的常驻病毒,除了疫苗,世界没有第二种打开的方式,除非愿意付出大量死亡的代价。

  六、治疗性药物终究会问世并广泛使用,协同疫苗,新冠的病死率将大幅度下降
  相信人类终究能够获得确切的靶向性抗病毒药物,5年之内应能成功。
  类似于针对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这样的抗病毒治疗,可以让我们摆脱高病死率的威胁,但是药物的成本远远超过疫苗,世界上也从未有通过药物治疗摆脱疫病的成功先例。
  靶向性药物可以降低病死率,可以补充全球疫苗接种的不充分,让世界有重新打开的机会。

  七、病毒变异是自然规律,目前人类仍能掌控
  冠状病毒广泛的宿主分布特性以及自身基因组的结构特征使其在进化过程中极易发生基因重组,呈现遗传多样性。
  根据进化的基本原理,病毒感染人群后可能会发生变异,自然选择偏好高且传染力强的突变毒株将更加利于在人群中传播。
  D614G突变在欧洲最早发现后不断扩散传播,目前带有这个突变的病毒株已经成为了传播的主要基因型。
  2020年9月B1.1.7系变异株从英国开始出现,传播率增加了50~70%,但疫苗与免疫后血清大部分仍有保护力。
  除B.1.1.7系,N501Y突变位点主要出现在南非,目前国际上的mRNA疫苗和中国的灭活疫苗对此仍有保护作用。
  变异还会继续,但无论中国和国际,疫苗生产线目前来看足以应对这些突变。

  八、全球重新开放取决于疫苗的可及性与公平性以及推广的速度
  世界能否开放取决于全球疫苗的可及性是否遵循了公平的原则。
  两周前,我受邀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的会议,讨论全球疫苗可及性问题。
  由于目前全球性的疫苗分配并未达成共识,世卫专家组对此忧心忡忡。
  但随着中国新年的来临,从主要国家(中美)领导人的互动和年三十的互致问候来看,全球达成共识,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推动疫苗的全球接种,可能会从中国的新年到来出现转机。

  九、中国必须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才能迎来真正的常态化生活
  疫苗接种有待时日,中国具有控制疫情的能力。
  但是在控制疫情的同时,我们还是牺牲很多正常的生活,包括今年有1亿人在原地过年未回家乡。
  事实上对于几乎没有本土病例的中国,通过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早期预警、快速响应、精准防控、动态清零,逐渐进入常态化的阶段,直至全民疫苗接种覆盖的完成。

  十、不管愿意不愿意,全球协作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项
  中国不能孤独地赢得这场抗疫的胜利,只因世界是个共同体。
  欧美也不能孤独地完成疫苗的接种,除非中美合作,全球完成疫苗的接种,否则世界的开放终究难以完成。
  也许这次瘟疫,再次给了人类一个团结的理由。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7#
 大灵猫 发表于: 2021-2-22 18:21:21|只看该作者

张文宏:疫情已过至暗时刻,全球已就抗疫策略达成很多共识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张文宏:疫情已过至暗时刻,全球已就抗疫策略达成很多共识

  2月22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在“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重启人文交流”分论坛上致辞。
  张文宏说道,这一年之中,新冠疫情防控非常困难,中美关系也出现了各种问题,世界按下暂停键。不过,幸运的是现在全球疫情终于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刻,新增病例数和病死率均出现了回落。回想一年以来的抗疫过程,世界各国的人民都非常努力。
  在提到各国防控疫情策略的时候,张文宏表示,由于大家的文化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在疫情之初对待疫情的态度和策略不同,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中国等东亚国家在疫情的早期更加重视非药物干预:通过包括“封城”、普及诊断技术、筛查潜在的感染者、提供饱和量的隔离床位等手段控制住疫情。
  张文宏强调,由于人体对新冠病毒免疫力低,疫情又不断反复,故包括东亚国家在内的各国现在非常重视疫苗的研发和接种,我们希望在疫苗的帮助下控制疫情,“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疫情开始时就非常重视疫苗和药物研发,并且在这些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眼下欧美开始重视非药物的控制,所以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全球的疫情开始出现转机,这与各个国家逐渐在策略达成一致是有关系的。不过尽管如此,全球范围内控制疫情目前还面临一些困难。”
  张文宏解释道,鉴于新冠疫情的感染率和严重性远超季节性流感,因而假使没有足够的疫苗来阻止疫情蔓延,一些医疗资源不充沛的地区非常容易出现医疗资源的缺乏和挤兑,进而出现高病死率,“目前在中国和新加坡等医疗资源充足的疫情低风险国家和地区,新冠病死率已经低于流感,这足以让我们消除对疫情的恐惧,所以疫苗对于重启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月22日,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美国亚洲协会会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北京大学校长郝平,美国史带集团董事长、国际集团前首席执行官莫里斯·格林伯格,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等先后在开幕式致辞。
98#
 神潭河 发表于: 2021-3-27 01:13:46|只看该作者

张文宏:中国抗疫成功有“三个关键点”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张文宏:中国抗疫成功有“三个关键点”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助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26日在澳门分享抗疫经验时表示,中国之所以可以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并取得现阶段的疫情防控成果,最重要的是三个关键点:中央优越的执政能力、全体人民的积极配合以及我国日益增强的科技能力,同时也与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和优势密切相关。

  当天,张文宏在澳门科技大学作了题为“新冠疫情全球应对异同与走向”的讲座。他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新冠疫情时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采取封城、居家隔离、健康监测等措施,有效控制国内疫情的传播,帮助老百姓从心理上克服对疫情的未知和恐惧。

  张文宏在讲座中还高度评价澳门疫情防控工作,并认为澳门已完全具备新冠疫情防控的充足条件。他还强调,接种疫苗是目前重新加强世界各地联系的必要手段,要重视疫苗的接种并逐步提高疫苗的接种率。
  “如果疫苗接种速度不够快,这一地方又发生疫情,病毒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复制过程中出现毒株变异,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让病毒有过长的生存时间,所以疫苗接种得越快,我们越可以解决免疫逃逸的问题。”张文宏说,当疫苗接种完成70%到80%,才能够说一个地方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和对外开放条件,哪怕有一、两个病例出来,我们的科技和检测水平已经提高了,可以进行非常精准的防控。(总台记者 肖中仁)

〓 相关链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9#
 州河 发表于: 2021-5-16 14:53:57|只看该作者

张文宏谈“鲅鱼圈、台北疫情”:疫苗接种速度不够快 病毒变异逃逸株的可能性在增大

源自:界面新闻
原文标题:张文宏谈“鲅鱼圈、台北疫情”:由于疫苗接种速度不够快,最终病毒变异逃逸株的可能性在增大

  5月16日,针对近期鲅鱼圈、台北等地出现的本地疫情,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在其个人微博上发文指出,病例输入的原点无论是人或者是物,在将来仍可发生。随着国际交流的逐渐开放,输入的风险不会减少。近期中国台湾的病例暴发也提示类似的现象。一旦输入,迅速蔓延。
  他认为,关于近期的疫情提示了以下信息:
  1。新冠病毒没有自行离去,而是分布在全世界,只要我们稍微放松一下防控措施,疫情马上就会重启,而且传播速度较去年丝毫未见减弱。
  2。以目前的全球性疫情来看,新冠病毒已经成为世间常驻病毒,我们必须做好长期应对准备。
  3。全球的疫苗接种速度很慢,很不平衡。无论是鲅鱼圈还是台北圈,当地均未达到疫苗屏障的水平。从营口到六安的病例更是没有接种过疫苗。但未接种疫苗是当前全球的常态。即使在疫苗供应非常充沛的国家,疫苗接种率也难以达到完全阻断传播的群体免疫水平。
  4。病毒的变异发生速度虽然没有流感病毒快,也没有完全逃逸疫苗的作用,但是由于疫苗接种速度不够快,最终病毒变异逃逸株的可能性在增大。
  他表示:“好消息是上周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的世界卫生组织批准中国灭活疫苗进入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清单(EUL)的交流会上,我看到阿联酋的主要研究者纳瓦尔。阿尔卡比显示了中国灭活疫苗递交给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可以降低新冠肺炎的住院率达93%,接种疫苗组没有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拿到的这个数据非常重要,甚至意义比保护率更大。如果通过疫苗的普遍接种,可以大幅度降低该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那么就可以将疾病的危害性降低至流感的水平,届时新冠仍然会每年冬季定期流行,南北半球轮流来,但是世界可以照样开放。”
  他认为,率先完成接种的国家和地区将会先行走出新冠阴影,世界将会实现逐步的开放。

  辽宁本土疫情再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100#
 傅芬芳 发表于: 2021-6-24 14:36:00|只看该作者

张文宏:若疫苗接种率超80%,疫情危害或降至季节性流感水平

源自:贺觉渊/证券时报网
原文标题:张文宏:若疫苗接种率超80%,疫情危害或降至季节性流感水平

  6月24日,在2021财新夏季峰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新冠疫情对我国的威胁持续存在。以目前情况看,我国需要保持积极接种疫苗的速度,并维持戴口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未来消除新冠疫情的可能性很小,接种疫苗实现目的不是为了消除传染病,而是降低流行水平。如果我国疫苗接种率超过80%,就有机会把新冠疫情的危害降低到季节性流感的水平。

〓 相关链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9 19:01, Processed in 0.0936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