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267|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6-18 22:41:3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灾害·事故旧文:看日本地震,学日本长处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韦建生 于 2009-2-27 18:19 编辑:

元月17日,是日本的“全国志愿者纪念日”,这个日子和地震灾难有关。

就在前两天的1月13日北京时间12时24分,千岛群岛附近的太平洋西北海域发生里氏8.3级地震,中国媒体均突出报道了这条消息。迄今,依然可以引用当时报道的措词:“目前尚无有关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道”。根据近年的经验判断,日本遭受强震后,不会有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有心观察一下国内互联网上对近日日本地震的反应,于是上几个门户网站浏览新闻后的跟贴。不出所料,为日本地震“喝彩”的人比比皆是,有悖人类良知的,或者说缺乏起码教养的言论充斥全网。有些“幽默”的跟贴被连续引用,以致于接连几个版面内容相同。网上的占绝对优势的是幸灾乐祸的“主流言论”,持异见的“非主流言论”遭到痛骂,“汉奸”的帽子漫网飞舞。有网友问:“要是反过来,我们地震别国人这样说我们,我们心里会怎样想?”但“主流”们并不在意这样的问题,只是一味呈口舌之快。

该不该对遭受天灾的人群、地区发幸灾乐祸言论,本是毋需争辩的问题。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置之不理,由此可以断定,网上幸灾乐祸的主流并非由成熟人群构成。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肯定并没有强势地位,对具体社会事务,他们插不上手甚至插不上话。但是,即便他们属于“素质低”的青少年“愤愤”之辈,他们的表现和师长、前辈、知识界及教育事业的素质,也肯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话题太大,搁下不表,且说说从日本防震抗震看,我们该向日本学习什么。连阿Q都不如的意淫与发泄没用,汲取他人长出才有用。

上天并没偏袒日本,日本是个天灾地祸多发的地方。全世界震级在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20%以上都发生在日本,而这个国家却“得益于”地震,塑造出了适于生存与发展的某些国民性格,建立了抗拒自然灾害的高效机制。高烈度的地震,在日本形不成很大灾难,而相同烈度的地震对许多地区则破坏惨烈。例如2004年10月23号的新泻地震,烈度达7级(相当中国烈度表最高的12级),而死亡人数仅25人;而近年烈度大致相当或低于这次地震的其它地区,如伊朗死亡4.1万人,阿尔巴尼亚死亡2000多人。一比就知道,我们应该承认,遭遇巨大灾难却能在防灾降损方面表现超群,这是一种了不起的素质,其经验若推及中国和世界,乃造福减灾之幸事。

第一,要学日本能杜绝“豆腐渣工程”。建筑和其它设施的建设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为本,这是减少伤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强震中,倒塌致人伤亡的基本是些简陋建筑,而日本的正式建筑如普通楼房能屹立不倒,避免了大量惨祸发生。见此不由人为中国建筑尤其是民居建筑的偷工减料和施工质量担一份心,特别是90年代生产的一敲就断的大批钢筋并没有浪费掉,什么地方、什么建筑使用了这些钢材也是一笔不敢清理的糊涂账。如果现在还对豆腐渣工程睁只眼闭只眼,那只好以众多国民的生命为代价来揭露豆腐渣工程了。事实上,我们多年来一直在付出这种代价揭露“豆腐渣”,并且即使有人付出了生命代价,仍会收不到揭露的效果。

第二,要学日本人面对灾变时从容、镇定的心理素质。他们对地震的心态是“防而不恐”,这是对待灾变的理性、成熟的态度。中国唐山大地震时,在当地的日本人表现的从容不迫,和其他人的非常恐慌形成鲜明对照,据说他们逃生时领带都打的好好的。就连日本的小学生也训练有素,能够临危不惧,“按既定方针办”,有条不紊地自救脱险。这种合格表现,当然和国民教育内容及心理培育有关。如果像某些地方,平时“一窝蜂”,有灾“一窝疯”,动辄大呼小叫、涕泪横飞,“强者优逃”,再加上“让领导先走”等规则的破坏,日本早就不适于人类居住了。我们中国也时有天灾发生,日本的国民防灾教育还是注意一下为好。看看我们国内有些处在地质敏感地带的地区,从来不曾进行过有组织的全民防震训练,更没见过大规模的抗灾自救演习,这样在灾难降临时,我们会为这种不作为付出惨重代价的。

第三,要学日本人总结减灾经验的认真精神及科学精神。日本的“大地震特别措施法”里面其中有一项规定,把9月1号定为全国防灾日,把8月30号到9月5号定为全国防灾周。这个日子,是纪念关东大地震的。在阪神大地震以后,日本又把阪神大地震的日子(元月17号)定为全国志愿者纪念日,从元月15号到元月21号为全国的志愿者周。而在我国,唐山大地震的死亡人数高达40万,却连个“有偿服务”的民间“哭墙”都立不住。由此可见,在借鉴历史经验、避免历史覆辙方面,我们不见得就比日本人明智。几次强震后,日本能在一天内能够恢复通讯系统,几天内恢复电力等系统。去年8月1日,日本地震预警系统已经投入使用。日本何以能有这样扎实的高效率,值得国人深思。

……

日本人的应变素质和成熟心态不是天生的,保障其认真精神及严格标准贯彻落实的基本条件,也出于制度、机制。不认真的民族,平时稀里马虎得过且过会付出巨大而隐性的代价,一旦遇灾逢变,为平时马马虎虎而负责的,则是隐瞒不住的殷红鲜血和活泼生命。

凯迪评论专栏:/pl/?ply=4

凯迪黎明文集:/lib/index.asp?libid=8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Sichuanese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Sichuanese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Sichuanese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央视美女主播再陷风波 炒股获千万疑有内幕 新潮鲁迅:给愤青改作文(暴笑)
2# 四姑娘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6-18 22:42:5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旅日作家毛丹青经历的阪神地震

日本兵库县南部大地震的最强震裂带正好直对神户市,它的这次突袭无论对我这样的客居此地的中国人,还是对当地的日本居民来说,都是连想都没有想到的灾难。尤其是震惊世界的这次大地震发生在现代大都市的中心地带。一瞬间竟然使日本第二大港湾城市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高速公路塌陷,跨海大桥断裂,集装箱码头的岸壁被海水淹没,都市机能濒临瘫痪。

地震发生的一月十七日当天,我和平常一样读书很晚。到了凌晨才睡,睡得很浅。突然间,大地像被滚烫的水煮开了一样,翻出一股股恐怖的声潮,紧接着就发了疯的摇晃。瓶罐砸碎了,书架倒下了,电视机掉在地上,洗衣机被狠狠地甩离原地。我知道是地震了,赶紧掀开被子,但怎么也站不起来,好像周围的一切都掉进了剧烈的,乃至于非要毁灭你的狂震荡中。玻璃粉碎,冬天的寒风呼啸而入,冲我光着的脚直吹。窗外的大地不再理会人类的事,拼命鼓噪起大楼的钢筋要被扭断时的裂心的金属摩擦声。高架桥倒塌了,砸地的巨声惊天动地,碎石飞溅,尘土四起。我拼命的拉到灯绳,灯不亮,停电了。黑夜让我在摇荡和颠簸中伸手不见五指,慌乱中,我用两臂硬撑着过道的墙,脚和膝盖在瓶瓶罐罐的碎片中艰难的开路,近乎于爬行到楼道门口,大约二十多秒的震动终于缓和了,震波已经明显退潮。

公寓楼外是安静的,一时间就让你觉得刚才的地震像是假的一样。不一会儿,居民们开始陆续推开房门,偶尔能听见婴儿的哭声和大人的低语,但没有惊慌。黑夜里人们的手电筒打出的光柱相互交叉,有的光照在楼层上变成畸形的光圈。有的光直射天空。从楼里陆续走出来的人们脚步并不乱。但很急,始终是平静的,女人怀抱小孩,男人肩扛棉被之类的大包裹往停车场走。汽车启动的声音逐渐密集起来,人们纷纷躲进车内。我也把汽车打着火,让暖气烘热发凉的手脚,然后急忙打车上的电话,想尽快知道北京同乡们的安全。电话全是忙音,根本不通。打开汽车收音机,广播说:刚才5点46分,兵库县一带发生强烈的地震,震源不明,现在正在紧急调查中。有部分地区已经停水,停电和停煤气。往神户方面的电话很难挂。请各位一直打开收音机,不要关注意消息。

这时,我发现周围的车厢里也传来同样的声音,显然,人们在这突变的事态当中,正努力掌握着准确的情报。我下意识的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震后的五分钟左右,广播不停的重复,我从头到尾没有听到类似“不要惊慌,不要混乱”的呼吁内容,但是,四周却井然有序。

天亮了,黑夜没有让人看到的震灾现场此时在晨曦中丝毫不漏的映入了我的视线。楼园的宅墙震瘫成=一片片的碎石土块,迎面高架桥上的路轨倒栽葱似的直戳地上,数座两层小楼向北倾斜,有的坍塌只剩房顶还弓在地上,有的幸亏靠门前的大树拦腰托住。地下水管破裂,冲出地表露出一米多的井口。整个街道灰蒙蒙的,倒塌的房屋,桥梁还有错节的路基使空气里一下子翻腾起大面积的尘土,叫阳光都不像平常那样耀眼。我开着车,慢速通过信号灯不亮的十字路口。大家互相礼让,只有致意的手势,没有鸣笛也没有语言。街道显得很沉重,车辆开始在沉重当中慢慢流动。我住在神户的西头垂水区,公司在市中心的三官。平常我早上开车到舞子车站,把车放在站前的停车场,然后换电车上班,但这天我完全不能按平时的日程走了。舞子站与2号干线公路平行的一段路正好是一座高架桥。当我靠近那座桥的时候,才清楚的看见桥的东端拐到地面部分的路轨已经变形,而且,就在离他方寸之地的后面,停着三节车厢的电车,车体的前半部分已经明显倾斜。如果这个时候的乘客里发生混乱,一窝蜂涌向车门使平衡破坏的话,这趟电车很可能会翻到桥下面。想到这儿。我不禁为乘客捏了一把汗。但是,我的担心好像多余了一样,车厢里的人泰然自若,没有人走来走去。我睁大眼睛使劲看,居然还有人在座位里看书,就像外面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从这座桥下穿过去,汽车就并入了2号干线公路,这是横穿神户市最重要的道路,也是贯通日本东西的咽喉要道。可是,震后的当天,在上百万人的口的这个城市里,大概所有受震的人都为自己的家庭和乡亲熟人的安全而担心,焦急。这时,铁道瘫痪,电话又不通。,于是街上一下子挤满了私人汽车,摩托,还有骑自行车的人,道路水泄不通。我从垂水区到同乡们住的东滩只有30公里,可这一天,直到晚上才接近目的地。平均每小时走不到三公里,完全像爬行一样。这一路上,有数不清的路口被浓烈的黑烟笼罩,火苗顺风势向天空窜跃,空气里渗透了恨不得呛死你的糊味儿,这简直和电视里的战火场面没有什么两样。但堵塞的车辆并不慌张,除了从火焰里传来噼噼啪啪的焦土声,并没有相互鸣笛的骚乱。人们的目光更关心周围,你稍向前行一步,他马上就挥手示意让你先请。路口没有交通警,在十字路口不亮的信号灯下,国王的行人们都高举右手横过马路。消防车从远处拉着警铃而来,但车辆堵得他们也寸步难行。这时,消防兵从车上跳下来,冲两边的车拼命打手势,他不喊,也没吹哨。但所有手握方向盘的人都注视着他的意图,安静而迅速的让道。消防车终于接近了火势最凶的现场。几个消防兵拖着高压水枪往上冲,水刚喷一点,突然变弱了。原来神户市消防用水不设专门管道,就是打开消防专用的井盖,里面的水管和一般用水也是共用的。整个神户都断了水,高压水枪怎么会出水?消防兵急得团团转,怎么摇高压水枪口也不见水。比他们更着急的是站在一边的居民,他们眼睁睁瞅着大火正燃烧自己的财产而无能为力。黑烟翻腾,让人难睁眼。居民们却原地不动,他们没有一个人去埋怨消防兵,只是茫然的站着,一声不吭。其中有一个中年妇女已经泪流满面,但她的嘴角使劲抿着。当发现有人看自己的时候,他立刻有意识的躲开旁人的注意,低头用头巾裹住大半个脸,不让自己的痛苦流露出来。无情的火焰继续蔓延,无用的高压水枪瘫软在地上,人们的坚忍正度过沉重的时刻。

大约下午5点左右,我到达了神户中央区,市中心的三关地带有许多高楼出现了明显的裂痕,有的大楼本身已经向路面倾斜,矮小的平房早已夷为平地。我每天上班的七层大楼也被拦腰震塌,无数条折断的钢筋从墙缝中张牙舞爪的伸出来。我的办公室所在的那一层居然被上一层彻底砸垮了,如果地震要是发生在白天的话,我肯定会在那恐怖的20多秒钟内被活活地压死。车近乎于爬行继续向滩区行驶,,车窗前又一片黑烟滚滚而来,紧接着就听见了爆炸声,火花四溅。火光中,从一个两层的小楼里跑出来几个人,他们的脚跟还没有站稳,那小楼就头冲地,跌了下去,底层部分的门窗已经淹没在大火的燃烧之中。地震后,虽然煤气已经切断,但冬天使用的取暖用火,不论点炉或柴油炉,哪怕有一点火星子都会引燃破裂管道里残留的气体,进而发生火灾,根据后来的统计,地震当天的神户市有120处以上发生了火灾。

火不停的向外喷,一个刚才从里面跑出来的男人大喊“里面有人,里面有人!”周围好像一下子紧张起来,但这时并没有看见消防车,那个人马上不喊了,忙用棉被裹住脑袋,让旁边两个人往上泼一桶水,然后就往火堆里冲,没上去几步,还是被火势逼了下来,他还要往火里闯,可旁边的人拉住了他。他们从地上拣出一块块的石头往火里烧掉到木板的地方扔,那个男子从好几米的以外拖古来一块长石板,大家一起把它塞进火堆中。显然,他们要的是时间,拼死相让火势放慢哪怕一分一秒。可是,过了很久,我才终于听到消防车的警笛向这个方向鸣响。车流依然像死水一样,原地不动。那个男子向消防车飞奔,消防兵们从车上拉出高压水管,一边让大家让道。一边向出火现场拽,这时,堵在消防车和现场几百米的公路上至少有几十辆车,一辆接一辆,大家从车里都出来了,各自在通过车前的地方伸手帮小方兵传送那个高压水管,消防兵通过我这里时,我担心的问是否有水,他一边跑一边回答:“有了!我们接通了海水!”原来从海边到出火地点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辆消防车当水泵,把海水引来救火。

火很快被扑灭了,几个消防兵扒开烧焦的瓦砾,爬进了倒塌得再也看不出模样的房屋。几分钟后,消防兵们打开了一个口子,从里面送出一个毛毯裹着的长方体,那个男子和旁边的几个人说了几句话,并低下了头。在里面的人没有能够救活,大家呜咽了,有人哭出声来,这要是消防车早来一步的话,里面的人就肯定会得救。看着刚才这活生生的一幕,我平静不下来,为那个男子抱不平。突然,我听见他在那里像喊叫似的说:“消防队诸君,你们辛苦了!我替我刚死的女儿谢谢大家。他在天上也会放心了,我谢谢你们!”

他说完就抱起那个裹着他女儿的毛毯走开了。几个消防兵排成一队向着他远去的背影深深地鞠了一个躬,随后立刻跑步登车向新的战场出发了。

我到了晚上才赶到东滩区,找到了北京的同乡,他们幸好都平安,但和我一样,住的公寓楼受损很严重。眼下要和日本人一起到学校的体育馆,或者公园里搭帐篷过一段抗震避灾的生活。著名旅日华人作家陈舜臣在地震后1月25日写给《神户新闻》的专栏文章中说:“我不幸曾经三次亲眼看见心爱的神户濒临毁灭,水灾,战火和震灾,而这次强震是三灾里受打击最重的一次。尽管人们好像限于默然自失当中,但就使这种精神正为夺回这个美丽的城市而奋勇崛起……

市民们,用你的胸怀紧紧拥抱神户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Sichuanese 发表于: 2008-6-18 22:43:44|只看该作者
2.广播说:刚才5点46分,兵库县一带发生强烈的地震,震源不明,现在正在紧急调查中。有部分地区已经停水,停电和停煤气。往神户方面的电话很难挂。请各位一直打开收音机,不要关注意消息。

──

相比之下,我们的消息恐怕要延迟很多时间才能发出新闻通稿。

──

没错.而且通稿很可能是这样的:

北京景点游人如织 中国旅游业应对非典肺炎影响

http://www.chinanews_com_cn/n/2003-04-05/26/291263.html

──

2003年04月05日 04:34
  中国旅游业应对非典型肺炎影响
  中新社北京四月四日电(记者:周音)今日,正在北京故宫游玩的美国人艾尼塔·斯特劳斯说,她一到北京,就发现这里空气好,非常美,非常现代化,根本用不着戴口罩。她来京的第二天,就给美国朋友发了“伊妹儿”说,退团不来中国,简直是太傻了。
  不久前,中国的非典型肺炎在海外被某些媒体大肆抄作,一些国家政府劝戒国民不要到中国广东和香港地区旅游,有的则毫无根据的进一步扩大范围,致使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旅游退团人数增加。但是,具有“安全目的地”旅游形象的中国而言,旅游业仍被像美国人艾尼塔一样的外国人士看好。
  中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说,今年前二个月中国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一至二月,中国入境旅游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九点二五,全国旅游外汇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五点五八;三月上旬,这种快速增长的势头仍然保持。但三月下旬,中国的入境旅游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日前,中国旅游业正积极应对非典型肺炎的影响,采取措施,确保今年的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完)
  北京著名旅游景点游人如织
  中新社北京四月四日电(记者:吴庆才)记者今天在采访中了解到,香山、故宫、颐和园、圆明园等北京著名旅游景点,并未像外界传言那样因受“非典型性肺炎”影响而游人骤减,部分景点还迎来“五一”黄金周前的第一个旅游高峰。
  截至昨天,颐和园今年已经迎来了七十万中外游客,另有七万左右持有月票的老年人前来健身,这些数目与往年持平。颐和园管理处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不久刚刚下水的百年游船每天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
  故宫博物院今年前三月也迎来了一百零二万中外游客,这一数目也与往年同期持平。此外,长城、圆明园、天坛等著名景点也同往年一样游人如织。
  在香山公园,记者注意到,山上残雪斑驳,小草吐翠,柳絮轻扬,蜂蝶竞飞,桃杏怒绽,新蕊鹅黄。满山春色令前来游玩的客人如痴如醉。香山公园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刘国栋告诉记者,今年三月,前来香山游玩的客人达到十多万人,比去年同期上升了百分之十。
  一对正在香山游玩的年轻恋人告诉记者,“这个季节,与浪漫有关,什么传言都挡不住我们享受美好春光的脚步,何况政府已对所谓‘非典型性肺炎’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旅游局在近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指出,自北京接待海外旅游者以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传染疾病的流传,北京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
  通讯:春意融融的王府井大街
  中新社北京四月四日电 题:春意融融的王府井大街
  作者 周兆军
  已近清明时分,气温一天天升高,又进入了旅游的旺季。徜徉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都已换上春装,几个背着旅行包的外国青年男子甚至已经穿上了短裤,令人感觉春意融融。街边的长椅上,几位老人悠闲地坐着翻看今天出版的报纸。
  新东安市场门前,游人们都纷纷在著名的“拉车的祥子”雕塑前照相留念,那几位穿着短裤的外国朋友也过来凑热闹,其中一位模仿“祥子拉车”的姿势要同伴给他拍照,俏皮的表情引起周围人们的一片笑声。
  随着京腔京味儿的吆喝声及老北京民俗表演“拉洋片”的曲调声,众多中外游客陆续涌入“老北京一条街”。老字号店铺的垂幌,连同小吃街弥散而至的茶汤香味儿,把人们带进老北京的画卷,感受着浓郁、古朴、纯厚的京商文化。一位从山西来的年逾古稀的老人对记者说,他每次来北京都要到这里来走一走、逛一逛,感受老北京城的民风民貌。
  对于年轻人来说,王府井是一条洋溢着现代都市气息的商业街。一对青年恋人告诉记者,他们是从江苏来的,来王府井主要是购物,顺便看看它和上海的南京路有什么不同。当被问到有关非典型性肺炎的问题时,他们说,“今天看报纸了,卫生部长都说了,没事。”他们还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日程安排,打算逛完商场后搭“迪斯尼”游览车去皇城根遗址公园,回头再去王府井小吃街逛夜市。
  王府井小吃街内人潮汹涌,大批国内外游人漫步在鳞次栉比的店铺之间流连忘返。几个外国游客兴致勃勃地品尝起地道的冰糖葫芦,向老板竖起大拇指。街内的店铺、摊位生意火爆,“爆肚”、 “驴打滚儿”的吆喝声不绝于耳。一家“老北京炸酱面”的老板对记者说,“最近天气转暖,游人也多了起来,生意非常好,尤其是晚上,都排着队呢。”据这位老板介绍,他们的生意并没有受到非典型性肺炎的影响。
  同老北京的小吃一样,西式的“必胜客”门前的顾客也络绎不绝。据饭店负责人介绍,前一段时间还有戴着口罩的顾客,这几天几乎没怎么看见。他笑着说,“这么热的天气,戴着一个口罩,感觉有点怪。”
  傍晚时分,新东安市场的门前更加热闹,“拉洋车”、“三弦”、“剃头”三组雕塑前聚集了很多来散步的附近居民。这条有着悠久历史和浓郁民族特色的商业街越来越成为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好去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0 13:34,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