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6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大卫 发表于: 2015-2-5 10:31: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文化·节日新疆和田玉价格疯涨的原因分析

 [复制链接]
  新疆和田玉价格近些年疯涨,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资源枯竭,挖掘成本居高不下。2006年以来,随着和田仔玉的日渐枯竭,国家为保护环境,连续出台相关政策,禁止大型挖掘机进入河床开采,和田仔料的产量便大幅减少。另外,受利益驱动,私自挖掘和田玉的现象仍屡禁不止,据说和田地区挖掘机的销售量位居全国地市级(和田地区,相当于地级市)挖掘机销售量第一;加之人工、柴油的成本提高,导致和田玉挖掘成本升高。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财富人群日益庞大,更多的人涉足艺术品的收藏、投资,大量的金融资本随之流入国内和圈际拍卖市场,中国顶尖艺术品的价位很快跃升至亿元级,古代玉器价格涨幅惊人,也带动和田玉原石及雕件的价格猛增,反映出和田玉作为“国石”应有的价值。  笔者认为,虽然现在和田玉原料及制品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但这是相对以前的价格而言,若将其横向与翡翠比,并不高算。一对当代的极品翡翠手镯在香港的拍卖价格超过2000万元,而一对当代的极品羊脂玉手镯的最高价不到200万元。作为同等珍贵的资源,笔者认为和田玉和翡翠未来在价位上也应是相当的。
  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将玛瑙、水晶、玉髓等诸多“石之美者”都称作玉,后来才将“玉”的概念不断细化、分类。许慎有玉之“无德”之说,孔子有玉之“十一德”之说,说的就是和田玉。正因为有了这些光环,和田玉被捧上了“真玉”的宝座,被认为是精神、道德及人性光辉的化身。
  那么,从科学的角度看,什么是玉呢?1840年法国人穆德尔将他所收集到的各种玉石用现代科学实验手段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中国玉应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类。硬玉就是翡翠,产地在今天缅甸,在中国十分流行;软玉是以和田玉为代表的中国所有玉石。简单地说,硬玉就是翡翠;软玉的品种很多。需要说明的是,软玉是一种称谓,不代表玉石就软,和田玉与翡翠的硬度和密度相差无几。中国软玉的分类如图所示:
  玉石从化学成分上区分有透闪石、蛇纹石、石英石等多种。这其中和田玉、岫玉、独山玉和一些杂玉为人们加工利用的历史较为悠久,北京故宫许多珍贵的文物如玉玺、摆件、把件等都是用和田玉雕刻的。而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制作的,忽必烈奉若神物,它是用独山玉制成的。中国龙的雏形红山文化玉猪龙是用岫玉制成的。而黄龙玉的开发利用则是近十几年的事情,黄龙玉雕在市场的流行也是近几年才兴起的。
  传统认为和田玉是指产自新疆和田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玉,以仔料最有代表性。仔料是经过河水的流动冲击而形成的卵石状玉,大小不等,大的可达几吨重,小的仅有几克重。仔料中难得的是有皮仔料,它是玉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受各种物质的浸蚀所产生的色彩。同样一块仔料,有皮的要比没皮的价格高很多倍,所以有人说“买仔料就是买皮,皮比玉贵”。于是一些不法之徒专门给玉料制作假皮以牟利,有些足以乱真,让人防不胜防。
  识别和田玉的真皮假皮是玩仔料人的基本功。一般说来,真皮与假皮的区别有四点:1,真皮有厚度,假皮只是轻薄的一层,没厚度。2,真皮色彩多样,而假皮上只有一种均匀的颜色。3,真皮感觉清爽干净,假皮感觉很脏“拖泥带水”。4,真皮经过摩擦而发亮,假皮再搓也搓不亮。现在造假皮的技术不断翻新,假皮壳越来越难于识别。就是一些富有经验的玩玉老手有时也会走眼。但只要用心去分析、观察、思考,还是能辨别真伪的。
  仔料的另一个特征是撞击纹,就是仔料边缘的细密的裂纹,这是卵石状的玉石在长期的河流冲动中受撞击产生的,无法模仿。同样仔料的撞击纹在玉器加工过程中受冷、热、震动等因素的诱导会显现出来,造成玉器的瑕疵,这也是仔料制作手镯的难度之一。
源自:中华工商时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山西:进一步做好文物和古建筑保护工作 中国茶叶产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5 14:27,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