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276|回复: 4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李成忠 发表于: 2006-6-15 12:14:5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国学青史昭昭定是非

 [复制链接]
青史昭昭定是非  /李成忠 
  ──浅评曾璧光的历史功过──
地处川西南边陲的小县洪雅,自隋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设县至今,已历1413年沧桑,钟灵毓秀、人杰地灵,载入“国史”的就有唐代高僧悟达国师;宋朝谏议大夫田锡;清代洋务派首领恭亲王及光绪帝生父醇郡王的老师、贵州巡抚曾璧光。官方文献对悟达、田锡持肯定态度,而对曾璧光却是否定的,说他是镇压贵州苗民、回民起义的刽子手。而洪雅民间却流传着对曾璧光勤政爱民的美誉,同官方评价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在发掘地方历史人文资源,开拓旅游业务中,洪雅面临如何宣传曾璧光的尴尬。正确评价曾璧光的历史功过,还他本来面目已刻不容缓。笔者虽不是历史学家,出于对家乡人文历史的关心,斗胆对曾璧光的历史功过作一肤浅评价,可能有不少谬误,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就心满意足了。
为了便于研究曾璧光,特拟出《曾璧光编年表》∶
曾璧光,字枢垣,又称枢元,干隆六十年(1795年),出生于四川省洪雅县柳江曾子祠一户农家,幼年曾拜同乡名士袁文藻、张柱(带江)为师,攻经史、书法。他聪明慧颖,过目不忘,深得老师喜爱,被张柱招为女婿。
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进士,选取为翰林院庶吉士。主考官为道光壬午科探花,广东南海人罗文俊,他历任陕西、山东、山西、浙江学政,多次担任乡试、武科主考官,门生满天下,首辅大臣李鸿章、李鸿藻、闽浙总督李鹤年、状元章均都是他的门生。曾璧光因有恩师罗文俊,和诸多权倾一世的同门师兄弟,对他以后的宦海升迁起了一定作用。
咸丰二年(1852年)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咸丰七年(1857年)五月,记名以御史用;七月命在上书房行走。
咸丰八年(1858年)二月,京察一等,记名以道府用;八月命照料恭亲王读书,十二月命授醇郡王读。
咸丰九年(1859年)授贵州镇远府知府。
同治元年(1862年)因守省城出力,赏加道衔,旋署贵东道。
同治二年(1863年)以剿平铜仁踞贼萧汶魁等叙功,以道员用,并赏戴花翎。
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署粮储道;十一月经云贵总督劳崇光等保荐署按察使。
同治六年(1867年)三月署布政使;八月赏二品顶戴,命署巡抚。
同治七年(1868年)二月何正观等人在开州照鼎山聚众与官军对抗,璧光饬官军分道进剿,何正观率众缴械投诚;七月特旨补授巡抚。
时逢麻哈州苗民叛乱,占据州城。璧光饬游击唐天佑招降被裹胁汉民,并令提督张文德等分队进攻,受抚各寨,恩威并用,平息了叛乱,收复了州城。
同治八年(1869年),已革职的总兵林自清聚众万余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先后骚扰云南、四川,杀害了义兴知县陈世镇等,璧光密遣提督陈希祥将其擒斩;又有青山余匪四出滋扰,璧光饬同知吴宗兰等分路进攻,收复普安及安南县城,平息了匪乱。璧光“不动声色,筹划精详,办理迅速”的作风,深得同治帝的赏识。
贵州叛乱不断,连年用兵,社会动荡,秋闱久停。璧光上疏请求补行乡试,得到批准,于是在1869年秋在贵阳恢复了停办多年的科举考试,说明贵州社会秩序有所好转。
为减轻百姓负担,璧光屯田兴农。
同治九年(1870年)正月,定番陈乔生勾结苗民,窜扰大塘、广顺等处,璧光饬副将何雄辉等驰剿,破其巢,擒乔生斩之。九月镇宁州属之乌束陇,潘长林等聚众滋事,并有武弁林贵祥纠众叛聚钟华山与之呼应。璧光檄道员毕大锡等剿办,擒斩潘长林、包幺大等,攻破钟华山,击杀林贵祥,平息了叛乱。
贵州连年用兵,筹饷艰难,璧光奏请于两湖、川、浙总办协黔捐务,按照甘省章程收捐,得到朝廷批准,解决了贵州的财政困难。
是年璧光还檄道员蹇银督率民团平定了遵义吴三亡和桐梓魏振桶等人的叛乱。都匀城陷,知府黄德裕被杀,副将张梁身受重伤。张梁被亲兵背负到落摆苗寨,对苗民晓以大义,在苗民帮助下多次夜袭都匀城。璧光饬提督刘士奇会张梁军,出其不意发起攻击,击杀贼首吴章,救出难民数百,收复了都匀城。
十月,参将贺宗恒改名那元曾,伪称钦差,诈传皇太后密旨,在遵义府招摇撞骗,被拿获,璧光奏请正法。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李成忠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李成忠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抗战中 国军活埋1200名日本军人 古城阆中民间收藏系列(五)文源堂看唐三彩三足巨鼎
2# 四姑娘山
 楼主|李成忠 发表于: 2006-6-15 12:18:3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青史昭昭定是非

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璧光奏请处置失职官吏,和褒奖提升有功人员,均获朝廷批准。二月檄提督钟有恩等剿办上游各部叛匪,连获胜仗,收复永宁、威宁州城。五月平定下游叛乱,盘江北岸一律肃清。旋即平息了毕节罗幺大、威宁杨五豺狗等悍匪的叛乱,收复了八寨、三角诸城。起事苗民意图反扑,璧光檄副将唐天佑等带队击剿,垒次获胜。匪首包大肚等带队进攻八宝山,围困八寨城,璧光饬提督邓有德督军夹击,击败匪众,解了八寨之围,毁平八寨、三角一带匪巢二百一十多处。当时兴义府、贞丰州被贼占据,安南县境内也有多股匪徒滋扰,璧光饬总兵何世华等督军清剿,擒斩匪首潘幺、马斯骏等,收复了安南、贞丰,得到朝廷优诏嘉奖。
同治十一年(1872年)五月,提督周达武等各率所部,会同楚军记名按察使席宝田各军分路清剿,连连获胜,阵前斩了匪首九大白将,平毁了乌牙坡二十余里内的贼巢。提督苏元春等由雷公平等处围剿匪酋严大王,先后擒获了匪首“大元帅”张臭迷、“平扬王”杨大六及姜老拉、潘老冒等人。提督钟开兰、邓有德攻破盘踞平茶牛角坡等处之贼,生擒包大肚、金干干等贼首,苗疆之乱基本荡平。
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云贵官军攻克了新城老巢,贵州上游肃清,赏头品顶戴,太子少保衔,云骑尉世职。四月新城防军丁发桂等索饷滋事,逆首何玉亭率众围攻新城,道员周康录、县丞杨见龙遇害。何玉亭会同黎正关分攻兴义府城,璧光派兵夹击,擒斩丁发桂,俘获何玉亭、黎正关等二千余人,平定了新城、兴义之乱。
同治十三年(1874年)朝廷对璧光筹办军务始终出力之事,下文各部予以表彰。
璧光奏请朝廷成立修志局,聘请罗文赋、王秉恩等名士编纂《平黔纪略》。
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璧光连续上奏,请求为前任贵州巡抚蒋尉远、总督张亮基恢复荣誉,建祠祭祀;复用为肃清上游出过力被革职的甘肃提督陶茂林;将浮冒需索的游击祝朝楠革职等,均准其奏。八月卒于任所,九月十三日光绪下旨追赠太子太保衔,照总督例一品官赐恤。
光绪二年(1876年)三月二十九日,光绪皇帝批准曾璧光谥号“文诚”。勤学好问曰“文”;敦笃无欺曰“诚”。四川总督丁宝桢奏请在贵州、四川建“曾文诚”专祠获批准,于是在洪雅修建了“曾文诚公祠”。
曾璧光灵柩由贵州运回洪雅,安葬在城北瓢儿坝。1950年曾璧光坟茔被毁,墓中陪葬物品严重散失。
 
曾璧光道光三十年(1850年)中进士,当年农历十二月初十日爆发了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烽火很快燃遍了大江南北,清朝统治风雨飘摇。此时初入仕途的曾璧光在翰林院当闲差,直到咸丰九年(1859年)授贵州镇远知府时,曾国藩的湘军正在长江中游同太平天国义军血战。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十六日天京被湘军攻陷,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此时曾璧光在贵州署粮储道。同治六年(1867年)三月署布政使;八月赏二品顶戴,命署巡抚,成为权倾一省的封疆大吏,此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结束。虽然贵州各地的苗民、回民叛乱,可能与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有关,但曾璧光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却扯不上关系。
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之时,贵州各种势力蜂踊上历史舞台充分表演∶不堪官府压迫的苗、回民举起义旗反抗朝廷;奴隶主、封建领主的少数民族头领乘机四处抢劫财物,绑架汉人为奴;恶霸土匪啸聚山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官场失意的军官召集散兵游勇占地称王,祸害百姓……整个贵州除安顺、遵义等少数郡邑尚未失守外,其他地区尽被形形色色的山大王占领,不但把贵州祸害得商旅路断,百业凋敝,民不聊生,比邻的川、滇各省也深受其害。贵州巡抚蒋尉远、总督张亮基收拾不好烂摊子而丢官罢职,丢城失地被革职查办的地方官就更多了。曾璧光受命于危难之秋,冒着巨大风险去贵州任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钱银”的贵州地瘠民贫,长期战乱更使百姓雪上加霜。曾璧光到贵州任职时,正是贵州人民久乱思安,期望过太平日子的时候。
从《曾璧光编年表》可看出,他在贵州十六年的宦途沉浮历史,实际是一部频年用兵,恢复贵州社会安定的历史。
曾璧光利用与军机处掌权的恭亲王、醇郡王有师生之谊的关系,争取到川、滇、湘、鄂诸省经济、军事援助,使贵州平叛有了坚强后盾。凭着他的智慧,制定了“恩威齐施,剿抚并用”的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使大量受裹挟百姓缴械投诚。靠他“诚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和“不避亲疏,赏罚分明”的作风,以文官身份执掌兵符,运筹帷幄,对来自川、滇、湘、鄂诸省的骄兵悍将得心应手地调度指挥,决定了战争的胜负。他还充分利用了贵州百姓久乱思安的民心,放手让地方道员组织民团,协助官军平息叛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李成忠 发表于: 2006-6-15 12:21:28|只看该作者

青史昭昭定是非

长期困扰贵州及比邻诸省的战乱,经过曾璧光十六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平定了,80高龄的他却积劳成疾,病卒于任所。平定贵州战乱,恢复贵州社会秩序的安定,顺应贵州的民心,符合贵州的民意。客观上贵州战乱的平定,给贵州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条件,对其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由此评价曾璧光平定贵州战乱功莫大焉。
在贵州长期战乱中,同官军对垒的各种武装势力“鱼龙俱下,泥沙混杂”,有不堪官府压榨揭竿起义的苗、回民众,也有打家劫寨、烧杀淫掠、坑害百姓的土匪。在曾璧光眼中,凡是与官府作对的都是“叛匪”,都该剿灭,因此在用兵中既消灭了祸害百姓的土匪,也镇压了揭竿起义的苗、回民众,“鱼龙混杂,良莠不分”的结果在所难免。
从历史唯物的观点看问题,评价曾璧光的功过时,我们只能看平定贵州战乱的后果,对历史发展是促进还是倒退;对生产力的发展是推进还是阻碍;百姓是赞成还是反对,绝不能纠缠于曾璧光平叛对象哪些该杀,哪些不该杀。
从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曾璧光不是嗜杀成性的酷吏,而是饱读圣贤书,具有泽厚仁心,注意掌握政策的干吏。从《曾璧光编年表》可看出,他对首恶者杀无赦,但对缴械投降者和受裹挟的百姓是宽容的,从不滥杀无辜。
曾璧光从不歧视少数民族,视汉、苗为一家,希望各族团结,共享桑麻。在他同治二年(1863年)所作的《癸亥夏卸镇远任成长句四首》明确表述∶
寄语偏桥左右人,半为诸夏半苗民。
分符敢薄蛮夷长,听鼓休称将帅臣。
中外一家均受福,桑麻满地庆同春。
方今益赞犹前古,舞羽欣看格七旬。
他看到贵州矿藏丰富,膏滋绣壤,认定有发展前途。他希望通过发展生产,减轻百姓税赋的富民政策,促使贵州的繁荣富庶。同治三年(1864年),他在《甲子春铜江留别成长句四章》中坦述了此抱负∶
厚生利用本相成,赋则还须税敛平。
客向榴关成逆旅,乡从桃映课春耕。
万山厂列丹砂裕,六洞膏滋绣壤明。
他日要观繁庶象,不徒云彩与江声。
他注重教育,对教化贵州民众做出贡献。贵州战乱连绵,教育荒弛,停止了科举考试多年。同治八年(1869年)贵州社会秩序稍有好转,曾璧光就上奏朝廷,恢复了科考。他还在苗寨广设义学,鼓励苗家子弟读书,以达移风易俗之目的,在贵阳设“经古书院”培养人才。他重视贵州历史文化的传承,主持编篡相当于平乱期间贵州省志的《平黔纪略》,功不可没。
他捐资购谷数千担,存放粮储道署,以备荒年赈灾。他在任所去世后,下属检视其遗物,除几箱平日穿戴衣服外,别无长物,更无金银珍宝。用曾璧光没有取用的俸银,才办理了他的丧事;全靠朝廷的抚恤银两,才将灵柩运回家乡安葬,其清廉由此可见一斑。
出生于贵州平远(今为织金)的咸丰进士丁宝桢,以刚直干练著称,1867年任山东巡抚时,诛杀了慈禧太后宠信太监安德海而名震神州。曾璧光去世后,时任四川总督的丁宝桢,上奏朝廷,请求在贵州和四川捐资建曾文诚公专祠,并用他回贵州省亲修墓时见闻,历数曾公政绩∶“植品端方,学养深邃……设义学于各苗屯,令子弟读书习汉语,以变其俗而喻其心。并于省垣添设经古书院,亲贤劝学,教让兴廉。捐购谷数千担,存粮储道署,以备凶荒生平廉……”。刚直不阿的丁宝桢,奏折所言应当是可信的。
综上所述,曾璧光宦海遨游25年,充分展示其才能的辉煌时期是在贵州任职的16年。他平息了祸害贵州、殃及川、滇百姓多年的战乱,恢复了黔域的安定,对促进贵州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对改善贵州各族人民的生活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诚以待人,赏罚分明,清正廉明的品德为后人景仰;其潇洒飘逸的书法作品仍是家乡文物中的瑰宝。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良莠难分”、“玉石皆焚”的贵州平叛战争中,曾璧光曾经镇压过苗、回起义民众是不争的事实,但瑕不掩瑜,同他的整个历史功绩相比,那仅是他身上的一个污点而已,掩盖不了他对历史贡献的光辉。
上述仅是笔者一孔之见,如有不当,敬请方家指正。
      200592完稿,2006615修改)
参考文献∶
1、《清史稿》四百二十卷及志九十五
2、光绪年间编纂的《洪雅县志》
3、《广东历史文化》
4# 金佛山
 陈学林 发表于: 2006-6-15 18:19:33|只看该作者
李老师,我对你好生佩服哟!!你对洪雅的历史研究,很值得我学习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耿纪朋 发表于: 2006-9-10 21:41:26|只看该作者
注重文献的考证是非常重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2 14:24, Processed in 1.622403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