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阿宝|查看: 25848|回复: 92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战疫 中医药如何分类施策?张伯礼这样说

 [复制链接
53#
 不做胖妹妹 发表于: 2020-4-3 09:54:00|只看该作者

张伯礼:中西医结合是“中国方案”亮点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源自:中国科学报

  “疫情蔓延举国焦,初二星夜奉国诏。晓飞江城疾……”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赶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他在其填写的《菩萨蛮·战冠厄》中,回顾了自己接到国家号召,不顾一切飞赴武汉时的情景。
  2月12日,张伯礼率领20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医医疗队进驻江夏方舱医院,至3月10日休舱,“所有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这是张伯礼团队交出的答卷。
  3月29日下午,张伯礼出现在清华五道口在线大讲堂,与大家分享“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中国方案的亮点”。

中医药全程参与新冠肺炎治疗
  “隔离防胜治,中西互补施。冠魔休猖獗……”到达武汉后,张伯礼就提出,中医药要在新冠肺炎治疗的早期介入,并全程参与。
  “对轻型、普通型患者,及时使用中医药,可以改善症状,缩短退热时间、痊愈时间;提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从而降低轻症转重症的比例。”张伯礼说。
  而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张伯礼和团队强调中西医结合、积极挽救生命的策略。
  对于恢复期患者,中药可以促进康复,减少后遗症。
  “许多中药有清除余邪、扶助正气的作用,可以改善康复期症状。”张伯礼介绍,一些中药可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减少粘连;促进损伤脏器组织的彻底恢复,提高免疫功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报告,新冠肺炎患者中,轻症的占80%,重症的占13%,危重症的占7%。
  “在武汉,中医药干预以后,轻症转重症的比例显著下降,大约在2%~5%。对照研究不用中医药干预,转重率在10%左右。”张伯礼说。

中医包方舱,中药进方舱
  “刚开始,中医药推行并不顺利。”这是张伯礼到达武汉后遇到的难题。
  2月2日,武汉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无法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这四类人员集中收治和隔离。因为被隔离的人员实在太多,张伯礼提出所有隔离人员先服中药,用“中药漫灌”。
  “当时有人批评说,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怎么现在所有人都只给同样的一个药呢?”张伯礼的压力可想而知。
  “上万多病例,医院几近瘫痪,根本不可能逐个辨证论治。”张伯礼认为,相同病因、相同症状,“我们给一个同样的药方,是可以的”。
  现实的结果是,四类人员基本上是轻症患者,有些慢慢就好了,有些变成了重症,但由于提前吃了中药,“为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
  随后,中央指导组提出分类管理、科学施治的原则,确诊病例、重症患者去定点医院治疗,轻症患者进入方舱医院救治。
  对于发热、密切接触、疑似、留观的人员,主要放在隔离点进行隔离观察。
  然而方舱医院条件比较有限,不能输液,不能氧疗。于是张伯礼提出:“中医包方舱,中药进方舱。”
  2月12日,张伯礼率领20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医医疗队进驻江夏方舱医院。“江夏方舱医院患者全部用中药,并伴随使用理疗、贴敷、按摩等,同时集体打太极拳、练八段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张伯礼说,“隔离加上服中药,提前隔断了疫情的蔓延。”
  之后,中医药治疗的方案向其他方舱医院推广。中央指导组决定成立12个专家组,每个专家组包括2位西医专家和1位中医专家,对每个重症患者逐一会诊。
  每个患者几乎都进行了6次专家会诊,使得病亡率大大下降。到3月中下旬,武汉每天的病死率下降到个位数。
  至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共收治病人564人,治愈483人,68人按政策要求转至定点医院。
  “所有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这是张伯礼团队交出的答卷。

循证推动基础研究
  针对目前各地出现了一些无症状感染者,张伯礼指出应密切注意,“无症状感染者也是传染源,之前武汉地区就有6%左右的无症状感染者”。
  而对于一些恢复期患者核酸复阳的情况,张伯礼指出:“专家们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原先没有治疗彻底,而不是重新感染。”
  原因是肺深部小气道痰栓包裹病毒,咽喉部检测不到病毒。
  随着病人身体状况慢慢恢复,细支气管等小气道也逐步恢复功能,把痰栓排出,病毒随之也出来了,核酸检测也就复阳了。
  同时,张伯礼表示,团队在疫情防控期间进行了许多中医药科研攻关,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医药治病机理的认识。
  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介绍,中国推动科技攻关,目前已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
  “三药三方,疗效是确切的,证据也是成链的。”张伯礼介绍,由他和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等提出的“宣肺败毒汤”,基于“文献+经验+药物筛选”组方,诸药并用、标本兼治。江夏方舱医院280例患者服用“宣肺败毒汤”,转重率为零,而另一个方舱医院没有服用该药方,转重率为9.7%。
  “事实证明,中医药科研攻关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张伯礼说,目前中药已经在意大利、伊朗、菲律宾等国家使用,中医药专家也正通过连线为其他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指导支持。
52#
 走进秘地 发表于: 2020-3-31 06:23:5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人大代表张伯礼:愿与病患“肝胆相照”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人大代表张伯礼:愿与病患“肝胆相照”

人大代表张伯礼:愿与病患“肝胆相照”
  胡春艳
  在方舱医院关门、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清零”后的日子里,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指导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依然精确地规划着自己每天的行程安排,这位72岁老人的时间太宝贵了!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在不见硝烟的战场忠实履行职责。
  这些天来,他几乎每天与国外专家开视频会议,介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探讨全球疫情走向;他穿上写着“老张加油”的防护服去康复驿站为隔离者搭脉问诊,几个小时下来,里面衣服湿透,全然不顾。有人劝他,您老这把年纪别这么拼了!他眉宇间一丝凝重,“抗‘疫’不问年龄,我还真是忘了自己多大岁数了。”
  武汉“清零”那天,张伯礼在武汉度过了72岁生日,医护人员为他捧来蛋糕,他感慨地说,“‘清零’就是最好的生日礼物了!”
  1月27日,武汉“封城”后的第三天,张伯礼作为中央指导专家组中医专家逆行武汉,“1月中旬我们就盯着这个病的发展,当时就想过要去武汉”。十几年前,张伯礼曾率队战“非典”,筹建了全国第一个中医红区,成建制队伍入驻,取得了实战经验。这一次,他渴望早期介入,让中医药疗法更快地派上用场,阻断疫情蔓延。
  刚到武汉的情景令人惊心。“发热门诊拥挤不堪,医院不堪重负,各种症状的患者快把医院挤爆了。”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张伯礼提出对四类人群(确诊、发热、疑似、留观)采取分类管理、集中隔离;对集中隔离的疑似、发热患者采用“中药漫灌”的治疗方法,给予以治湿毒疫为主要功效的中药袋装汤剂,“相同病因、相似症状,对大量患者只能用通治方药普遍服用”。这些兼具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建议,成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决策。
  接诊了许多患者,张伯礼能体会到他们的处境,“隔离病人多处于恐惧、焦虑、无助中,心理问题很严重。”他认为,对这些病人要抓紧时间给予中药治疗,“中药在早期治疗中可以控制病情发展,服用中药,对病人心理也是一种安抚,(可以)稳定情绪,提升信心。所患之证纤悉相同,至于用药取效,并无差别。”张伯礼学习古人经验,提出的“中药漫灌”成为帮助很多人走出困境的希望。“2月初至今,已发出超过100万袋中药,四类人中确诊病例从80%降到3月初的个位数。严格隔离加上普遍服中药,截断了病势扩大蔓延,为控制疫情打下基础。”张伯礼说。
  为落实“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中央指导组决定建立方舱医院收治轻症患者。他和刘清泉教授提出“中药进方舱、中医包方舱”,获得批准。武汉江夏中医方舱在2月14日开舱,他们率领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的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方舱医院。
  这里的患者主要服用中药,还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每天打太极、练八段锦,并辅以按摩、刮痧、敷贴和针灸等。“中医疗法全都上了,是综合疗法。”张伯礼认为,很多患者吃药加上运动之后,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症状大为减轻。
  这家中医方舱医院运行了26天,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创造了轻症病人零转重、痊愈病人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三个零”纪录。中医治疗方案陆续被推广到其他方舱医院,病患普遍使用了中药。
  “这表明用中药可以治疗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其疗效主要体现在显著改善症状、缩短病毒核酸转阴的时间,尤其是降低轻症转成重症的比例。这是核心指标。”张伯礼同时提出,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要的在于“结合”,不是“单打独斗”。比如救治重症患者,如果没有呼吸机,没有呼吸支持、循环支持等综合救治,病人连命都保不住,中医的治疗也就无从谈起,“这是常识!在抢救患者时,谁有办法谁上,中西医和谐共生,一切为了生命!”
  3月20日,江夏方舱医院送走最后一个病人,可张伯礼的工作远没有结束。在方舱医院建舱之初,他已经开始考虑患者后期康复干预的问题,要对治愈患者进行康复评估、诊治及医学观察。他组织开设了两个康复门诊,2月中旬已经开展工作。如今在中国工程院和腾讯基金会的支持下,他已投入到对全国感染的医务人员进行的康复期管理和干预工作中。新冠肺炎病毒从感染到康复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在他看来,这些需要长周期的观察研究,而康复管理获得的经验无疑是宝贵的临床资料。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提出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建议,杜绝一切野生动物的市场交易,严禁食用陆生的野生动物。这一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采纳。他同时提出应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修订,加快建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将中医药医疗纳入其中,在疫情发生后成建制介入。
  由于不分昼夜地高负荷工作,张伯礼胆囊炎急性发作。2月19日,他在武汉进行了胆囊摘除手术。术后几天,这位老人又不顾医生劝阻,迫不及待地开始工作,他笑称:“这回把胆留在了武汉,看来这辈子注定与患者‘肝胆相照’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3月31日 02 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1#
 灰小狼 发表于: 2020-3-30 01:44:00|只看该作者

张伯礼代表:战疫时刻,激发中医药深厚内力

源自: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操秀英杨朝晖
  商讨方案、巡查病房、协调资源……自大年初三随中央指导组奔赴武汉至今的两个月里,72岁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指导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日夜奔忙。
  劳累致胆囊炎发作,他自己签字手术,笑称“把胆留在了武汉,更与武汉‘肝胆相照’了”;胆囊炎后双腿出现血栓,医生让张伯礼卧床休息两周,他却说,“我肯定乖乖听话,但最多只能一周”,要尽快回“前线”指挥战斗,不想动摇军心;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中央指导组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领导多次请他返回天津休养,他少有地没有服从组织安排,“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怎么能离开,身体上的困难能克服”。
  逆行和坚守,只因医者仁心、家国情怀。“读书人在世,有3件事不能避:为国请命不能避,为国赴难不能避,临危受命不能避。”这是张伯礼赴武汉时的心声。
  江夏方舱的尝试
  最难的是一开始。
  “我们刚到武汉时看到的场景确实很混乱,发热门诊排长队,医院人满为患,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和陪护人员全都混杂在一起,一时有不知从哪下手的感觉。”张伯礼坦陈。
  中央指导组及时决策,按照专家们的意见实行集中隔离,分类管理。此时,张伯礼等中医专家力主让集中隔离的患者全部吃上中药。
  不是没有质疑的声音。中医药能在这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作用,还是只是个安慰剂?张伯礼决定用事实来说话。他和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写了请战书,提出中医药进方舱,中医队伍进驻方舱医院。
  中央指导组同意后,张伯礼等人组建了一支中医医疗队,由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的209位中医专家,进驻了主要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的江夏方舱医院。在这里,张伯礼等人确定了总体治疗方案,即对舱内大多数病人用协定的以清肺排毒汤和宣肺败毒方为主的通治方,辅以太极、八段锦和穴位贴敷的综合治疗康复措施。
  “这在当时也有不同声音,很多人说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你怎么给所有人吃同样的药?这就是中医的魅力所在,中医不是一成不变的。”张伯礼说,此次新冠肺炎病人的病因、症状是相似的,因而采用通治方是可行的,此外,面对数以万计的病人,也难以实现一人一方策略。
  数据证明了中医专家们的决策。
  江夏方舱医院26天运营中收治的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没有1例从轻症转向重症,而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中约有6%到10%转成重症。“更显著的证据是,出院病人的淋巴细胞数、白细胞数等血液生化指标发生了明显改善。”张伯礼说。
  江夏方舱医院的探索迅速推广到其他方舱医院。在武汉的方舱医院中,中药使用率超过90%。中医药的出色表现,成为新冠肺炎治疗“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与临床救治两手抓
  除了临床救治,张伯礼也一直奋战在科研一线。在发挥中医药临床救治过程中,他指导的科研工作也在加速推进,成为支撑临床救治决策的后援力量。
  2月3日启动的“国家科技应急攻关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正是由张伯礼负责。到达武汉后,他深入红区诊察病情,首要任务就是开展证候学调查。为了提高调查研究的覆盖面和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同时考虑临床救治实际条件,研究团队开发了专门用于新冠肺炎临床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通过手机端的填报和图像上传,实现了关键数据收集的及时性,使数据获取和分析能够尽早开展。
  通过对来自全国近20家医院的1000例不同病情分级患者中医证候信息的分析,得到该病的证候特点和演变规律,中医专家判断此次新冠肺炎是“湿毒疫”,为辨证治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张伯礼指导团队开展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以及药物筛选与新药研发工作。
  发扬光大中医药的脚步不停
  各省援助医疗队已陆续撤离武汉,但张伯礼依然归期未定。“天欲破晓一抹清,曙光初现万霞虹。鏊战疫魔须坚忍,凯旋班师踏清明。”这首《破晓待明》,是张伯礼的心声。
  可以想见的是,即便凯旋班师,老人家忙碌的脚步不会停。
  江夏方舱医院休舱后,张伯礼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出院病人的康复治疗上。“很多重症患者出院后依然有心悸、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人的肺功能、脏器功能受到损害,我们首先要进行评估,再对症分情况进行康复。”
  3月24日,张伯礼牵头负责的全国被感染医务人员康复管理平台正式启用。“这是由中国工程院和腾讯基金会支持的平台,由武汉协和医院和武汉市中医医院具体负责,我们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让这些医护人员完全康复,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轨道。”张伯礼说。
  他也在为国外的疫情焦虑。“看到欧美一些国家的情况,我们感同身受。”张伯礼说,已经有不少国外的单位和组织和他联系,请他介绍中国抗疫经验,尤其是中医药的应用,“我们给一些国家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情况拟了药方,也寄去了一些中药。”
50#
 柯天易 发表于: 2020-3-27 10:44:00|只看该作者

【一线抗疫群英谱】张伯礼:中西医互补救治患者

源自:国际在线
原文标题:【一线抗疫群英谱】张伯礼:中西医互补救治患者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网

  (新闻联播):今天(3月26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我们来认识一位七旬医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
  在康复驿站,张伯礼正在给治愈后仍处于隔离期的康复者们问诊。随着疫情持续向好,治愈患者不断增加,完善新冠肺炎康复期的中医治疗方案成为他现在的主要工作。
  张伯礼说,近二个月的一线抗疫,让他最欣慰的是,中医早介入、全程参与,在新冠肺炎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月初,刚到武汉不久的张伯礼面对没有西医特效药的情况,提出对集中隔离的疑似、发热等患者采用“中药漫灌”的治疗方式,也就是给他们普遍服用以治湿毒疫为主要功效的中药袋装汤剂。这一建议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采用中医药早期干预的同时,张伯礼又与同是中央指导组专家的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共同请缨,率领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的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他们采取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张伯礼不分昼夜的高负荷工作导致胆囊炎发作,于2月19日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后第三天,张伯礼就重新投入工作。
  在张伯礼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的作用体现在了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特别在用药方面,目前已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并编入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9#
 奶茶好喝 发表于: 2020-3-24 21:24:00|只看该作者

张伯礼分享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4个经验

源自:国际在线
原文标题:张伯礼分享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4个经验 来源:经济日报

  3月23日16时,国新办在武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目前,武汉在院病人从6万多降到了5000人,重症病人从1.2万减到了1800人,特别是连续5天实现了“三个零”,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有一下几个经验:
  第一个经验,面对疫情,中央指导组果断决策,实行集中隔离、分类管理,把发热的、留观的、疑似的病人坚决地隔离开。武汉市基层社区和市民非常给力,用了两三天时间,基本上把病人隔离开了。但是,只隔离不给药这只是成功了一半。虽然没有有效的药物、没有疫苗,但我们有中药。开始不太顺利,武汉13个区,第一天只发放了3000多袋药,但两三天以后,大家看到了中药的疗效,就主动要求药喝。
  中药抑制了疫情蔓延。一组数据可以证明:2月初到2月中旬,“四类人”中诊断出确诊的新冠患者的比例是80%,吃药10多天以后,就降到了30%,到了2月底就降低到了个位数。所以,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阻止了疫情的蔓延,这是我们取胜的基础。
  第二个经验,中央指导组决策实施分类管理、科学施治,重症患者到定点医院救治,轻症患者在方舱医院治疗,并且出台了轻型的、普通型的管理规范,还出台了方舱建设标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新冠肺炎患者中有将近13%要转为重症患者,有7%要转为危重症患者。因此,在方舱治疗,轻症患者不转为重症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采取了中药为主的综合治疗,除了我们给汤剂或者口服的一些中成药以外,还有按摩、刮沙、贴服等综合治疗。方舱564个患者,没有一例转为重症的。这些经验以后也向别的方舱推广了,一共有十几个方舱、1万多名患者普遍使用了中药。大致统计,转重重症比例基本上是2%至5%左右。中医综合治疗显著降低了由轻症转为重症的比例,是我们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
  第三个经验,重症救治是重中之重,对于重症患者我们还是强调西医为主、中医配合、中西结合,但中医配合有的时候是四两拨千斤。中医在金银潭医院、雷神山医院都管理重症病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特别是中药注射剂要大胆地使用、早点使用。重症救治、中西医结合、降低病死率是我们取胜的核心。
  第四个经验,病人出院,在康复阶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让他们做一些呼吸锻炼,同时配合中药针灸按摩等等综合疗法,可以改善咳嗽等症状、促进肺部炎症的吸收,对脏器损伤的保护、对免疫功能的修复都有积极的作用。(经济日报记者 董庆森 常理)
48#
 路绮欧与温莎林 发表于: 2020-3-24 09:23:57|只看该作者

张伯礼:中西医结合救治是中国方案亮点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武汉3月23日电(记者:郭晓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3日在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中医早期介入、全程参与,“我们虽然没有特效药,但我们有中医有效的方案,中西医结合救治是我们中国方案中的亮点。”
  张伯礼还记得,1月27日刚到武汉时,疫情形势很严峻。针对没有有效药物和疫苗的现状,医护人员就给病人发放中药或中成药。武汉第一天只发放了3000多袋,两三天以后,大家就看到了疗效,烧退了,瞌睡也减少了。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要求服用中药,发放量逐渐增多,目前整体上发了60多万人份的药。
  张伯礼说,2月初到2月中旬,从“四类人员”中诊断出确诊患者比例是80%,吃药十多天之后,2月中旬降到了30%,2月底降至个位数。“所以说我们集中隔离、普遍服用中药,阻止了疫情的蔓延,是我们取胜的基础。”
  据张伯礼介绍,针对轻型和普通型患者,方舱医院采取了中药为主的综合治疗,除给汤剂和口服的中成药以外,还开展按摩、刮痧、贴服等综合治疗,中医江夏方舱医院564名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后来,其他十几个方舱医院1万多名患者普遍使用中药,转重率为2%到5%左右。对于重症救治,张伯礼强调西医为主,中医配合,中西医结合,降低病亡率。
  张伯礼称,在患者康复阶段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让患者做呼吸锻炼,同时配合中药、针灸、按摩等综合疗法,可以改善症状,促进炎症的吸收,对脏器损伤的保护、对免疫功能的修复都有积极作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7#
 牛行天下 发表于: 2020-3-23 19:05:41|只看该作者

张伯礼院士:发热较轻头疼重用金花清感 发热较重而大便干用莲花清瘟

源自:环球网
原文标题:张伯礼院士:发热较轻头疼重用金花清感 发热较重而大便干用莲花清瘟

  [环球网报道]3月23日下午4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指导组成员、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中医药局党组书记余艳红,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介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并答记者问。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介绍,这次疫情没有针对冠状病毒的特效药,也没有疫苗,于是我们就跟西医同道一样,注重从老药里筛选有效的药,同时也研制了几个新药新方,也就是“三药三方”。张伯礼院士重点介绍了金花清感颗粒和莲花清瘟胶囊。

金花清感颗粒可减少新冠肺炎患者转重率改善临床症状
  据张伯礼院士介绍,金花清感颗粒是在2009年H1N1流行的时候研制的一个治疗流感的新药,已经上市了,这个方子是由《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和《温病条辨》的银翘散两个方子合方组成的。麻杏石甘汤到现在已经有1800年的历史,《温病条辨》也有将近300年的历史,所以它们经受了长期历史的考验,是有效的方子。它主要的功效是疏风宣肺、清热解毒,这个方子在研制的过程中王辰院士就做了一个RCT(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并且在美国《内科学年鉴》上发表了论文,证明它治疗甲流的疗效和达菲相当,但是负作用更少,价格更低廉。
  “我们这次在武汉一线也做了一个102例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新冠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和对照组相比,转重症的比例下降了2/3,退热时间缩短了1.5天,同时反映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有显著改善。”张伯礼院士表示,结果证明,金花清感颗粒具有确切的疗效,除了可以改善临床症状,特别是可以减少转重率以外,对免疫学指标也有作用。
  同时,张伯礼院士提到,北京佑安医院也用这个药做了一个80例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核酸转阴的时间缩短了2.5天,使患者肺炎渗出吸收好转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了两到三天,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值也明显上升。所以这个药是我们治疗新冠的一个有效药物,在临床上普遍使用。

体外实验证明莲花清瘟对新冠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张伯礼院士提到的第二个药是莲花清瘟。张伯礼院士介绍说,这是吴以岭院士开发的一个方子,也是在治疗非典的时候研制的一张处方。它主要的功效也是清瘟解毒、宣肺泄热,治疗轻型和普通型的新冠肺炎的患者有确切的疗效,目前已向意大利援助了10万盒。我最近听到的消息,意大利要再追加一批10万盒支援抗疫。
  据张伯礼院士介绍,由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和张伯礼院士共同指导的一个全国9个省市23家医院共同参加的一个RCT的研究,一共纳入了284例新冠肺炎患者。研究结果显示,主要临床症状的消失率、临床症状持续的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肺部影像学的好转达到了83.8%,而对照组是64.1%。临床治愈达到了78.9%,对照组是66.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轻症转重的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50%。同时,在最近完成的体外实验,也证明莲花清瘟对体外的新冠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这两个药都能治疗,临床怎么区别呢?张伯礼院士表示,发热比较轻,头疼重的用金花清感,发热比较重,而大便干的用莲花清瘟,临床就这么来区别使用就可以。
46#
 玲系我心 发表于: 2020-3-23 18:15:47|只看该作者

张伯礼:方舱中医综合治疗显著降低了新冠肺炎由轻转重的比例

源自:新华视点
原文标题:张伯礼:方舱中医综合治疗显著降低了新冠肺炎由轻转重的比例

  国新办3月23日在武汉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说,通过中医进方舱,建立了中医的方舱医院。564名患者没有一例转为重症的。取得经验以后,向别的方舱也推广,一万多名患者普遍使用了中药,各个方舱的转重率基本上就是2%到5%左右。方舱中医综合治疗,显著降低了由轻症转为重症的比例。(记者:胡喆、李思远)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5#
 豆角 发表于: 2020-3-23 18:05:49|只看该作者

张伯礼:武汉整体发放60多万人(份)的中药

源自:环球网
原文标题:张伯礼:武汉整体发放60多万人(份)的中药

  3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并答记者问。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介绍:最近看到欧美疫情的发展情况,非常忧虑,感同身受,非常愿意把我们的一些心得跟国际同行进行交流。抗击疫情没有有效药物,没有疫苗,就给病人发放中药或中成药。开始也不太顺利,武汉第一天只发放了3000多袋,两三天以后,大家看到中药的疗效了,烧也退了,瞌睡也减少了,就主动要药喝,所以就达到了1万多袋药。以后越来越多,整体上发了60多万人份的药,抑制了疫情的蔓延。
  有一组数据可以证明:2月初到2月中旬,从刚才说的这四类人当中,诊断出确诊的新冠患者比例是80%,吃药10多天后,到中旬就降到了30%,到了2月底,就降低到个位数。
  张伯礼说:“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阻止了疫情的蔓延,是我们取胜的基础。”(记者:陈晓彤 华智超 陈小敏 郭丽霞)
源自:长江日报
44#
 偏执狂 发表于: 2020-3-23 17:14:00|只看该作者

张伯礼院士:大疫出良药,筛选出有效中药“三药三方”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张伯礼院士:大疫出良药,筛选出有效中药“三药三方”

  3月23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对于目前研究的成果,对新冠肺炎有效的中药有哪些?疗效如何认定?
  “每次大疫过后,我们都会筛选出一些好药,所以有一句话叫做‘大疫出良药’,大的疫症会出好药。”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在发布会上推荐了“三药三方”,即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
  张伯礼重点介绍了金花清感颗粒和连花清瘟胶囊。
  金花清感颗粒是在2009年H1N1猖獗的时候研究的一个治疗流感药,已经上市多年了。张伯礼表示,这次在武汉做了102例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新冠轻型、普通型的患者和对照组相比,转重症的病例下降了三分之二。退热时间缩短1.5天,同时反应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中性里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的计数有显著的改善。
  “结果表明金花清感颗粒具有确切的疗效,除了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它对免疫学指标也有改善,所以这个药是我们治疗新冠的有效药物,在临床上普遍使用。”张伯礼说。
  连花清瘟胶囊主要的功效也是清温解毒,宣肺泻热。张伯礼表示,连花清瘟胶囊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的患者有确切的疗效,目前已向意大利援助10万盒,意大利要追加,可能要再寄10万盒,支援意大利的抗疫。
  张伯礼介绍,由他和钟南山、李兰娟共同指导全国9个省市23家医院共同参加的RCT研究,设计比较严格,一共收录了284例新冠肺炎的患者,临床证明显示,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肺部影像学的好转达到83.8%,而对照组是64.1%,临床治愈达到78.9%,对照组是66.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降低轻症转重的方面,它较对照组提高一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9 16:06,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