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泡泡老忍者|查看: 12638|回复: 41
[宇宙·航天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造阶段揭幕之战五大看点

 [复制链接]
12#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10-8 17:28:00|只看该作者

2024年中国或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源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白国龙、余晓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雷凡培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透露,中国计划2018年前后发射空 间站试验性核心舱,2022年前后发射20吨级舱段组合的空间站。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时,中国可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雷凡培表示,中国空间站建设方案已确定。空间站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有多个交会对接口,能实现多飞行器同时对接。2018年前后,空间站试验性核心舱将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送入轨道。2022年前后,我国将研制并发射基本模块为20吨级舱段组合的空间站。
  此后空间站每年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对接若干次进行补给,在400公里左右的轨道高度上维持设计寿命十年的运行。届时,中国将成为继俄罗斯之后,以一国之力独自完成空间站建设的国家,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可达一年以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曾接受采访说,中国空间站预留了很多将来与世界各国进行合作的平台,在空间站发展中,中国愿意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方案设计、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员培养、联合飞行等方面拓展交流合作。
  1992年我国确立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为载人飞船阶段,第二步为空间实验室阶段,第三步为空间站阶段,即在太空建立短期自主飞行、长期有人照料的大型空间站。
  今年9月15日,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第二阶段的帷幕,这将是我国建设空间站之前最后一次全面的技术验证。
  按计划,10月中旬,2名航天员将乘坐“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上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30天的中期驻留,以此突破和掌握再生式生命保障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为我国后续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11#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6-10-6 08:08:0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美媒:中国重新定义太空 或成唯一有空间站国家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外媒:中国太空力量崛起 或成唯一拥有空间站国家
⊙ 编译:郑国仪

  参考消息网10月5日报道 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9月20日刊登题为《中国统治太空的征程》一文。文章称,这个十年结束之前,人类将踏足以前从未去过的地方:月球的背面。
  月球这个黑暗的一面──永远遥远地背对着人类──一直是个谜。登月任务将成为一大工程学奇迹。它涉及重达数以百计吨的火箭(飞行近25万英里)、机器人登陆车和无人驾驶月球车,需要使用传感器、摄像机和红外线光谱仪,揭开月球十亿年之久的秘密。登月任务还有可能探索月球上氦-3元素──一种前途光明的聚变能源材料──蕴藏量。而在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航天之旅中将旗帜插上月球的国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重新定义21世纪太空
  文章称,经过多年投资和战略实施之后,中国正大踏步地走在成为太空超级大国的征途上──甚至有可能成为统治大国。“嫦娥四号”登月任务只是例证之一,反映了中国希望变太空为重要的民用和军用领域的目标与雄心。现在,卫星可以为中国的飞机、导 弹和无人机导航,同时还可以监测农作物产量及外国军事基地。中国火箭和航天员参加的飞天任务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也成为巨大的民族自豪感之源。
  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创始人约翰·洛格斯根说:“中国视太空能力代表着全球领导地位,它赋予中国与大国相关领域的合法地位。”
  据估计,中国的太空预算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相比仍相形见绌。仅今年一年,美国的航空航天预算就高达193亿美元。但是,中国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它的预算。过去一年,它成功进行了19次太空发射,数量上仅次于俄罗斯的26次,超过了美国的18次。未来几十年,中国将进行大量堪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此前探索飞行任务相提并论──甚至可能超越的──太空发射,包括量子通信卫星和本世纪30年代的载人登月任务。
  文章称,通过登月飞行任务,中国不仅仅跻身于绝无仅有的两国俱乐部。它还重新定义了21世纪太空的意义──军事上、经济上以及政治上。中国还制定了重型火箭、载人空间站和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卫星图像和卫星导航网计划。与此同时,美国──尤其是载人航天领域──几乎没有进展。华盛顿特区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詹姆斯·刘易斯说:“我不担心中国会突然超越我们。我担心我们自己心猿意马,有朝一日明白过来,意识到他们已经在太空占据了非常强大的地位。”

航天航空公司的双重角色
  与美国的太空市场一样,中国依赖的很多与中国国家航天局合作的国有航天航空公司履行双重角色──支持军队。
  文章称,这种相互关联可以追溯到中国火箭年代的开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也可以追溯到美国本土。中国“火箭之父”叫钱学森。作为一名中国人,钱学森1935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参加曼哈顿计划的研究工作,后来成为加州理工学院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联合创始人。但是,在约瑟夫·麦卡锡时代,他被指控为共产党的同情者,被软禁了5年。1955年,他回到中国,被当成英雄一样迎接。后来钱学森研制了中国的弹道导 弹,开展了太空火箭计划。事实上,中国现在仍然依赖他参与研究发射的太空系统──“长征”火箭。
  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建造了先进的通讯和情报卫星,并向其他国家提供廉价的卫星发射服务。它开始了航天员培训计划,并开始建造出载人飞行航天舱和太空飞机。2003年,随着“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中飞行了21小时,中国的太空竞赛开始实现目标。从此,中国取得了快速进展:多人载人航天飞行、太空行走以及2011年发射了“天宫一号”──双人太空实验室。明年年初,中国将发射第一代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它将与中国现有的太空实验室对接,并携带用于科学实验的补给。
  文章称,如果说这些成就听起来像是重复几十年前其他国家(美国与苏联)已经取得的成就,那么当你考虑到像中国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此刻当你读到这篇文章时,它正在你头顶上方的太空绕轨飞行──这样的技术时,那种肤浅的言论就不攻自破了。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标志着在轨卫星与地面控制站之间首次发射量子加密信息。这种安全体系确保了任何试图拦截或篡改信息传递的行为都会向发送者和接收者发出警报,理论上量子加密是不可破解的。
  在全球电子侦探时代,量子通信网甚至可以避开最先进的网络情报活动,协助中国军队和情报部门交换信息,同时令潜在的对手或间谍蒙在鼓里。只要中国是太空中唯一开展量子通信的国家,除了加强经济安全之外,它还将享有战略安全优势。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研究人员说长期目标是保护金融通信安全。

太空力量崛起与地缘政治
  文章称,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正在崛起的太空实力将伴随着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地缘政治摩擦。虽然中美相互之间有着深层次的贸易往来,但是它们互相都把对方视为安全威胁。事实上,中国的太空计划多次在美国的安全报告中出现,美国的不安感日益增强。正如美国和苏联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吸取的教训那样,展示太空能力常常转化成地面影响。登月本身没有军事意义,但是地缘政治影响确实存在。刘易斯说:“中国正赶在我们之前登上月球,他们将实现人类在另一个星球上漫步,而我们没有。眼下,美国被看做太空领导者,但我们有点安于小成就,不思进取。那么,等世界其他地区都明白并意识到中国才是领导者,那会怎样?”
  那意味着中国的太空崛起可能重组太空伙伴关系。德国哥廷根大学研究中国技术政策的专家及访问教授阿兰娜·克鲁利科夫斯基说,鉴于中国紧锣密鼓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近期发射任务和具体的目标──与模糊的火星之旅恰恰相反,中国国家航天局“给很多国家发展新的伙伴关系、开展积极的太空探索提供了大好机会”。
  中国还对始终不愿与华盛顿为了一己私利结盟的国家开展地缘政治活动。它一直在向诸如委内瑞拉、老挝、尼日利亚和白俄罗斯这些国家提供价廉便捷的太空准入,为它们发射卫星。巴基斯坦使用了中国的军事级卫星导航系统,说明中国还将允许使用太空获取的情报,以此作为未来缔结联盟的手段。
  文章称,如果中国保持发展速度,它今年成功发射实验型“天宫二号”,然后将一组航天员送入太空舱,试验关键技术,为建立永久载人在轨空间站做准备。第一个空间站太空舱──“天宫三号”──是中国最引人注目的计划,预计将于2022年发射。它标志着中国太空研究进入新时代。除了诸多科研之外,“天宫三号”还将能够维持三位航天员的生存。特别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已经向其他国家发出邀请,愿意为它们提供空间站实验和航天员进站机会。
  鉴于美国国会禁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中国国家航天局进行太空合作,美国不太可能在受邀之列。但是,美国现在的很多太空伙伴非常可能在此之列。毕竟,如果美国及共有国2024年按计划关闭即将到期的国际空间站,届时中国将成为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文章称,正如冷战一样,也存在这种可能性:太空活动可以加强和平,而不是削弱和平。随着中国对太空的军用和民用依赖开始与美国的水平对等,空间活动充满冒险的性质将为中美两国及其他太空活动参与国创造动机,至少要维持忐忑不安的合作。全球对数字时代基于太空的通信及导航能力的依赖意味着美国和中国将不得不合作,共同制定拥挤的新太空时代的规则。毕竟,太阳系是我们的公用地盘。至少现在如此。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0#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9-17 21:08:00|只看该作者

天宫与空间站或首次在太空“交相辉映”

源自:京华时报
原文标题:天宫二号成功实施两次轨道控制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天宫二号于16日成功实施了两次轨道控制,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剑介绍,相对此前,这次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和飞船返回,开展轨道高度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飞行任务的轨道控制策略与测控模式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主任陈险峰说:“天宫二号目前状态良好,各分系统工作正常。”
  据了解,进入在轨测试轨道后,地面人员将对天宫二号平台上各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稳定性进行测试,还将利用搭载的有效载荷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活动。

■ 技术突破
天宫二号可实现“太空加油”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其全系列发动机,由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研制。记者从该院了解到,空间站工程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之一──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已取得突破,随着明年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升空,“太空加油”技术将正式应用,为我国空间站建设提供和补充源源不断的动力能源。
  “天宫二号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已是小型空间站的雏形,相较于天宫一号,有着诸多创新,主要改进之一就是增加了推进剂在轨补加功能。”航天六院质量技术部副部长谭松林说,航天器在轨运行期间,需要消耗推进剂来维持轨道和姿态。但航天器发射时所携带的推进剂的量是一定的,推进剂消耗完毕,也就意味着航天器寿命的终结,而推进剂补加技术则突破了这种局限。通过推进剂补加,航天器可以在太空中“加油”,从而大大延长寿命。
  在太空中实现推进剂补加这一任务,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目前也仅有俄罗斯和美国等航天强国有类似的工程应用。2011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完成交会对接之后,航天六院801所启动了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的攻关。
  经过该所多年的艰难摸索和试验研究,空间实验室推进剂在轨补加系统关键单机──空间压气机和液路浮动断接器相继实现了从零到成功的突破。补加关键技术攻关的顺利完成,为我国空间站工程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补加系统及关键单机压气机的成功研制,不仅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还填补了中国航天领域的空白,实现我国空间推进领域的又一次技术跨越,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自主掌握空间补加核心技术的国家。
  六院院长刘志让说,“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具备太空补加功能的载人航天实验室,并将首次进行推进剂太空补加技术试验,为后续空间站建设提供技术储备。
⊙延期服役

  或与中国空间站在太空交相辉映
  昨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空间站预计2020年左右建成,如果天宫二号状态良好,延期‘服役’,太空上或将首次出现空间实验室与空间站交相辉映的画面。”
  天宫二号是天宫一号的备份产品,设计寿命为两年。朱枞鹏介绍说,因为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的采用以及轨道高度的变化,天宫二号在轨寿命会大幅度提高。
  “我们预期天宫二号应该可以持续工作超过5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朱枞鹏说。
  在太空中,由于真空、辐射等环境因素,维持长寿命是个难题。天宫二号将首次试验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这也是我国未来空间站长期飞行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之一。朱枞鹏介绍,推进剂在轨补加过程中对压力和温度的控制十分严苛,管路的对接也必须确保精准。“如果这次试验成功,我国将成为继俄罗斯之后,全世界第二个掌握空间站在轨推进剂补加核心技术的国家。”他说。
  按照计划,天宫二号将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分别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这与中国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说。
  此前,我国载人飞行和交会对接任务都是在距地面343公里的轨道高度上展开的。朱枞鹏解释,未来空间站长期运行需要在400公里左右的轨道高度。太空不完全是真空环境,也有大气,高度越高大气就越稀薄。也就是说,越高受到的阻力就会越小,所需要的补给量也会变小。
  “空间站建成后,可能会调低天宫二号的轨道高度,或许会出现货运飞船先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补加,再与空间站对接。航天员既可以访问天宫,也可以访问空间站。”朱枞鹏说。

☆ 相关资讯
  ·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在轨期间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天宫一号设计寿命为两年,实际运行4年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说,目前,天宫一号整器结构完整,正运行在距地面约370公里的轨道上,“预计2017年下半年陨落”。 ●
9#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6-9-17 01:48:02|只看该作者

天宫二号成功发射 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

源自: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中秋夜,天宫问天再起航──记天宫二号成功发射迈向空间站时代

9月1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 T2火箭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摄
  西北戈壁,中秋的月亮分外明亮。9月15日晚,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迎来了历史上又一重要时刻:我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将从这里踏上新的征程。
  夜空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静静矗立在发射塔架旁。
  箭在弦上,引而待发。“30分钟准备!”“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渐次响起的口令声穿越茫茫戈壁,叩击着每一位关注中国航天事业人的心。
  倒计时由10指向0秒。“点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系统零号指挥员王洪志的声音浑厚有力,伴随着轰天巨响,天宫二号承载着使命与期盼腾空而去,熊熊燃烧的火箭尾焰把中秋的夜空染成了一片耀眼的橘红。
  这是长征二号F火箭第12次执行任务。此前的13年里,这支“金牌火箭”曾将天宫一号和10艘神舟飞船成功送入太空,圆了10名航天员的飞天梦。今天,它又一次托举着天宫二号奔向浩瀚星空。
  夜色中,一轮圆月与火箭划出的亮白色弧线在天幕上组成一幅充满诗意的图景。
  助推器分离──捆绑在箭体上增加推力的4支小火箭完成使命;一、二级分离──火箭飞过平流层和中间层,芯一级自动脱离;整流罩分离──火箭已飞出稠密的大气层,天宫二号离开整流罩的保护,独自面对这浩瀚宇宙……
  22时13分55秒,器箭分离,天宫二号消除分离姿态干扰,建立运行姿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指控大厅沸腾了,热烈掌声经久不息。
  此时共中秋,天宫再飞天。从1958年创建以来,中国航天人在酒泉成功发射了104颗卫星、10艘飞船和1艘目标飞行器,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骄人的十个第一。今天,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又迈出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这是中国航天之路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新跨越。(文/记者 姜天骄)
源自:经济日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8#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6-4-21 14:0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将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建设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中国将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建设

  (记者:贾世煜)首个“中国航天日”即将在本月24日到来,这也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46周年纪念日。近日,国防科工局组织媒体走进航天系统,了解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动向。
  未来几年,中国将完成多项航天器研发任务。201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简称“航天五院”)将完成“嫦娥五号”飞行器的研制和发射任务,确保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个自主掌握月球探测返回技术的国家。1年后,“嫦娥四号”完成研制和发射,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据航天五院新闻发言人王中阳介绍,在载人航天工程方面,今年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而到明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将升空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验证空间站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2018年前后,“天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或将升空,这是我国空间站建造的重要起点。
  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设,届时,其将成为继国际空间站(超期服役)、和平号空间站(已退役)之后的全世界第三个在轨组装的空间站。预计到2024年,随着国际空间站的退役,中国将成为唯一在太空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王中阳表示,“十三五”期间,航天五院还将研制发射“高分六号”、“高分七号”等5颗卫星,全面完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此外,“十三五”期间还将基本完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实现40颗左右遥感卫星、25颗左右通信广播卫星在轨稳定运行,提供空间信息服务,支撑社会经济发展。
  此外,2022年前后,航天五院还将完成并发射“巡天号”光学舱,其功能类似于美国的“哈勃”太空望远镜。

■ 揭秘
北斗导航系统如何应用到生活中?

  一直以来,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系统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都颇为神秘。那么,这个神秘的北斗导航系统,将如何应用到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自2009年起步以来,北斗导航系统已实现从导航运营服务、系统集成、软件平台到终端设备的全产业链覆盖,并带动10多万台导航终端设备的应用产业化。北斗导航系统提供的高精度时间和地理信息服务,深刻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之父”孙家栋曾公开表示,北斗导航系统不仅要在天上发挥作用,还要在地面上开发衍生出更多的应用。
  据航天五院介绍,“北斗+”使“拷问城市良心”的地下管网线高智能化,航天五院已在哈尔滨开展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并以此为试点,延伸开发出空间信息平台、城市综合信息采集终端等系列产品,将在黑龙江省内13个地市推广应用。
  此外,北斗导航系统还改变了中国农、林、渔、牧等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安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收割机、远洋渔船等,使得作业更高效和安全。
  据航天五院从事北斗导航终端市场的负责人介绍,预计到2020年,国内卫星导航与位置产业服务用户规模将成为世界第一,产业年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
7#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6-3-15 17:0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空间站预计2020年建成 将在轨运行超10年

[环球航空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近日透露,将于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间,组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其中预计于今年第三季度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2020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
  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逸东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即将发射的天宫二号与当前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都属空间实验室,基本规模差不多,但“与天宫一号相比,天宫二号更为正规。空间一号主要是作为目标飞行器和神舟飞船进行对接,在这个过程中,交会对接技术得以检验,并成功应用。在天宫二号上,这些成熟技术就被用来开展包括空间科学和应用的实验。在此基础上,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上将驻留更长的时间,同时开展很多科学实验工作,实验的数量和范围比在天宫一号上开展的更多。”
  提及天宫一号、天宫二号以及在2020年建造完成的空间站之间的区别,顾逸东介绍说,空间站是一个全新的阶段,天宫一号、天宫二号主要是在多方面发展技术、积累经验,为建造和运行空间站做准备。他表示,空间站是一个全新的大系统,和空间实验室有非常大的区别。“空间实验室是单舱段的,8吨左右,用于支持短期有人参与的空间活动。而空间站由三个舱段对接后成为一个组合体,每个舱段都是20吨级。所以需要发展大火箭,只有大火箭研发成功,才有可能发射空间站的舱段,从而建造空间站。”同时由于航天员在空间站上停留的时间更长,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训练、积累更多的经验。
  “空间站规模更大,装载有效载荷的能力也比较强,将在轨道上运行十年以上。所以空间站安排的项目更多,已经确定了若干个科学和应用的方向和主题,涉及空间科学和应用的大部分领域,比如说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同时在空间微重科学方面分了几个方向,包括在微重条件下开展流体科学实验、燃烧科学实验,空间材料科学实验、基础物理实验。此外还有空间天文、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研究,以及从太空对地球观测,对地球系统进行研究;还有一些前沿技术实验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 青城山
 楼主|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6-3-9 07:2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2020年前后将建成空间站 核心舱可对接神舟

源自:中国政府网
原文标题:我国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 核心舱可对接神舟和天舟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余晓洁、孙彦新)“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将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作为六大“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介绍,我国计划在2020年前后建成的空间站总体构型是三个舱段,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每个舱都是20吨级,整体呈T字构型。
  周建平说,核心舱有5个对接口,可以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另有一个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
  “中国空间站是可以进一步扩展的,根据空间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需要,可以对接更多的舱段。”周建平说。
  周建平介绍,建设空间站的背后,是大型空间设施建造技术的巨大跨越。我国“天舟”货运飞船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全密封货舱、半密封/半开放货舱、全开放货舱三种构型,可以把不同的载荷包括小型舱段运输上去,由航天员和机械臂将其装配到空间站上,这要求我们掌握大型空间设施的建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备强大的维护维修升级能力。
  “中国空间站的研发,遵循了规模适度原则。这么大的工程,适度规模有利于控制工程的成本,重点突出载人航天的特色,突出发挥人在太空中的作用。中国空间站建成之时,国际空间站将达到寿命末期。”周建平说。
5# 华蓥山
 楼主|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6-2-29 12:0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2020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建造

源自:京华时报
  昨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对外发布,我国将分别于今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飞船。其间,神舟十一号飞船将搭乘两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人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另外,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正测试,将于2017年在海南文昌发射,并将于2020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

中国空间站构想图   新华社制图  中国空间站.jpg  保存到相册

任务目标
  “三步走”
  2020年前后完成中国首个空间站建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我国将于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间,组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该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标志我国载人航天进入应用发展新阶段。
  空间实验室任务阶段目标包括:验证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在轨补加,及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建造与运营的关键技术,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
  为实现上述任务目标,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新研制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货运飞船,新建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并将组织实施4次发射飞行任务。
  在全面推进空间实验室任务准备工作的同时,我国空间站研制工作进展顺利,将于2020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

  计划进度
  今年发射天宫二号两航天员将中期驻留
  目前,空间实验室任务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抓紧开展。其中,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乘组由两名航天员组成,目前正在进行任务训练。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及配套的2枚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正在进行总装测试。货运飞船已基本完成研制工作,正在进行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总装测试。各类空间试验载荷,已完成产品生产和相关准备。文昌发射场、酒泉发射场、测控通信系统和着陆场系统,正按计划进行任务准备。
  发言人表示,按照任务计划,将于2016年第三季度,择机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同时,2016年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搭乘两名航天员,与天宫二号对接,进行人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

  最新装备
  明年长征七号火箭送首艘货运飞船上天
  在执行上述任务之前,文昌发射场还将进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通过考核后将于2017年上半年,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开展推进剂补加等相关试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透露,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最后一个助推贮箱已于去年底完成焊接下架。至此,长七火箭的8个贮箱焊接工作全部完成。去年4月,长征七号火箭助推贮箱生产工作启动。之后,该火箭的8个助推贮箱相继完成焊接,创造了长七火箭研制史上的新纪录,为长七火箭成功首飞奠定了基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此前介绍,先发射长征七号的试验箭是为了验证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以及功能、性能的稳定性等。天舟货运飞船的任务是向空间站运送推进剂、航天员生活用品、食品和其他消耗品,以及在空间站上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样品、器材等。

释疑
  天宫一号目前的情况如何?
  在轨运行4年半仍可继续工作
  据了解,曾执行我国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在轨运行4年半,目前运行状态良好、各类装载设备功能正常,具备继续在轨工作条件。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被称作目标飞行器,主要任务之一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国空间站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天宫一号目前已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顺利完成了自动交会对接。

  天宫二号与一号有何区别?
  天宫二号将可接受航天员访问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打造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发射时释放伴飞小卫星。
  周建平介绍,天宫二号是在一号目标飞行器备份的基础上,根据任务需要改装研制而成。发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它将用于验证空间站的技术,也将接受航天员的访问。天宫二号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与之后发射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完成交会对接。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上生活的时间将比在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生活的时间更长。

  新建文昌发射场有何优势?
  低纬度区可节省大量燃料消耗
  首先,低纬度区位优势。海南是我国距离赤道最近、纬度最低的省份。文昌发射场位于文昌市附近约北纬19度19分、东经109度48分。在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时,入轨距离较近,并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卫星仅需消耗较少的能量到达预定轨道,节省大量燃料消耗。
  其次,海运优势。决定文昌发射场建设的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由于中国铁路隧道直径的限制,超过3.5米直径的火箭不能通过铁路运输。文昌基地地处滨海地区,邻近的港口,可以停泊运送大型火箭的船舰,通过海运方式将可以解决火箭这种庞然大物运输难的问题。
  最后,是安全优势。通常来说,在火箭升空后,火箭助推器和部分箭体会被剥离,从而形成火箭残骸,由于地球引力以及自转力等作用的综合影响,火箭残骸一般坠落在发射点以东1000公里之内,而文昌发射场以东为浩渺无垠的南海,将大大提高火箭残骸坠落的安全性。
  目前,中国已有酒泉、太原、西昌三个航天发射场,每个发射场都有不同的任务分工,而新建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作为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以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也将是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发射场。

亮点
  天舟货运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2014年接受采访时曾对天舟货运飞船进行了详细介绍:充分继承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有技术,降低了研发成本;货舱构型包括全密封、半开放、全开放三种;除能完成国际主流货运飞船所承担的货运任务──为空间站补给物资,包括推进剂、航天员生活消耗品、空间科研设施设备、空间站维修备品备份,下行销毁各种废弃物质等外,还要承担空间站建造的任务,具有向空间站运送舱外较大设施设备的能力。

  文昌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陶钟山2014年10月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文昌发射场将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吨位空间站、货运飞船、探月工程三期、大质量极轨卫星等发射任务,以及对外发射服务。文昌发射场于2009年开工建设,有两个现代化发射工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约北纬28度,文昌约北纬18度,同型火箭运载能力可提高10%;射向宽,安全性好,从东射向到南射向,1000公里范围均为海域,航区及落区安全性好。

  长征七号火箭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全新研制的运载火箭,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号。以满足载人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的需求而研制的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的中型液体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具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我国首枚“数字化”火箭,从设计到生产,均采用全三维数字平台。周建平2014年3月接受专访时曾透露,长征七号拥有13吨以上运载能力。该火箭投入使用,必将大幅提升中国航天进出空间的能力。

  第三批航天员
  2014年9月,中国航天员中心副总工程师黄伟芬曾透露,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和训练工作将在两年内进行。鉴于空间站任务对航天员的身心素质及专业知识要求更高,第三批航天员来源将会与前两批有所不同。目前21名航天员,全部来自飞行员队伍,从第三批开始将从跟载人航天工程相关的研制部门选拔工程师,加入到航天员的队伍。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也有可能会从医学专家里选拔医生或心理学家。
  综合京华时报记者潘珊菊新华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5-30 23:47:00|只看该作者

神州十号宇航员接受CNN专访:期待去国际空间站

源自:中国政府网

  CNN官网截图
  新华社华盛顿5月29日电(记者:林小春)尽管美国国会立法禁止与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航天合作,但中国最近仍邀请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访问了位于北京西北郊的航天城,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接受了CNN专访,展现出中国在航天领域日益自信与开放的态度。
  当地时间29日晚,CNN播放了此次名为“走进航天城”的独家专访。聂海胜在专访中说,太空探索是全人类的事业,许多国家正在发展太空计划。中国是一个大国,也应该在这一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希望加强与其他国家尤其美国在太空领域的合作。
  当被问到中国是否希望成为最好的太空国家时,聂海胜回答说,“那当然啦”,他希望中国的航天工程“越来越好”。
  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美国航天局与“中国或任何中国公司开展任何形式的双边合作”,禁止美国航天局一切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者”。美国也拒绝中国参与由多国共同建设的国际空间站项目。
  当CNN记者问聂海胜是否对此表示失望时,聂海胜说,作为一名航天员,他非常希望跟国外的宇航员一起遨游太空,也期待有机会前往国际空间站。他表示,中国一旦建成自己的空间站,会欢迎外国宇航员访问。
  聂海胜还表示,中国航天工程的下一步重点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为自己的空间站建设做更多准备工作。
  CNN报道认为,虽然中国直到1992年才正式启动航天计划,但一直在稳步推进。由于有中国政府的支持,加上雄厚的财力,中国航天项目有可能领先世界。
原文标题:中国航天员接受美媒专访展现自信开放)
3# 峨眉山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5-3-4 21:07:01|只看该作者

我国空间站计划2018年发射 2022年基本建成

源自:新华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4日透露,中国的空间站将于2018年发射,2022年基本建成。张柏楠说,做空间站的难点在于在轨道上长期飞行,技术涉及交会对接、补加推进剂等。现在的空间站就希望能够解决人在太空中的长期生活问题。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13:09,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